- 相關(guān)推薦
醫(yī)扁鵲見秦武王原文和翻譯
導(dǎo)語: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又號盧醫(yī),勃?む崳ń窈幽相嵵菪锣嵤校┤,或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jì)南市長清區(qū))人。扁鵲去見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了扁鵲,因此演繹了一段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故事。
【原文】
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本愿姹怡o。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ㄟx自《戰(zhàn)國策·秦策》)
【釋義】
扁鵲拜見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訴給扁鵲,請求扁鵲予以治療。秦武王的近臣說:“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間,即使治療也未必能治好。如果處理不當(dāng),還可能把耳朵搞聾,把眼睛搞瞎!鼻匚渫醢呀嫉脑捀嬖V了扁鵲。扁鵲聽了,大發(fā)脾氣,把針石丟在地上,氣憤地說:“君王既然跟懂得醫(yī)理的人商量治病,卻又聽不懂醫(yī)理的人胡言亂語,這怎么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這種法則來管理秦國的政事,那么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舉動上遲疑不決,秦國很快就會滅亡!”
【按語】
這篇小故事,描述扁鵲用具體生動的比喻斥責(zé)秦武王聽信無知之言,而遲疑不決的昏庸做法。扁鵲身為醫(yī)生,竟敢對秦武王怒而斥之,足見其才智過人和大無畏的精神。
秦武王為秦惠王之子,因其身高體壯,勇力超人,重武好戰(zhàn),所以常以斗力為樂,凡勇力過人者,他都提拔為將,置于身邊。《東周列國志》曾經(jīng)描述秦武王身邊的一員大將名叫孟賁,如以力聞,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fā)怒吐氣,聲響動天。所以孟賁深得秦武王青睞。所以天下勇士紛紛投其靡下,其中就包括烏獲和任鄙兩員大將。
其實(shí)早在秦惠王的時候,他就有意以韓國軍事重地,周都洛陽的門戶——宜陽為跳板,控制東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據(jù)有九鼎為象征,挾天子而令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業(yè)。由于當(dāng)時秦惠文王為鞏固后方而集中兵力滅蜀,暫把此事擱置一旁。秦武王即位后,已經(jīng)滅蜀,后方鞏固,國力正盛,秦武王欲對外征伐,自然想起了秦惠王的前言。只不過當(dāng)時秦惠王身邊的右丞相樗里疾、左丞相甘茂都對直接進(jìn)攻中原頗有擔(dān)心,生怕倘若魏、趙二國出兵解救宜陽,秦軍必定孤軍一支,必?cái)o疑。后甘茂心生一計(jì),假冒出使魏國,以共享伐韓之利相引誘,與魏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的聯(lián)盟,后又怕秦武王中途聽信樗里疾讒言,與其建立書面協(xié)議,當(dāng)自己率軍5萬攻打宜陽未果時,樗里疾果然建議立刻班師回朝,當(dāng)秦武王看到甘茂快馬送來的自己當(dāng)初簽訂的協(xié)議時,立即又派兵5萬,攻陷宜陽,直達(dá)洛陽,這才是秦武王舉鼎喪命故事的前序。
于是,秦武王親率任鄙、孟賁兩人大搖大擺得走進(jìn)了周都洛陽。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的河南洛陽曾經(jīng)是多個朝代的定居所在地,只不過每個朝代名字均不相同,而鄒鄒查閱明張岱所著《夜航船》得知,在周代的洛陽是被稱呼為雒(luò)邑,而非李傲《睜眼看秦皇》一書中的雒城。據(jù)《華陽國志·蜀志》載:“初平中(公元190年至193年間),益州牧劉焉自綿竹移雒城縣城,筑闕門!倍度龂尽嫿y(tǒng)傳》中也有記載“進(jìn)圍雒縣,統(tǒng)率眾攻戰(zhàn),為流矢所中”。所以這里的雒城是位于四川省廣漢市雒城鎮(zhèn)轄區(qū)內(nèi)境內(nèi)的一處遺址,而非洛陽的雒邑,一南一北,竟然被李傲的無知說成是一個地方。我們接著往下說。
秦武王直奔周室太廟,往觀九鼎。只見九個寶鼎一字排列在殿堂之內(nèi)。這九鼎本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貢金鑄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yáng)、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貢賦之?dāng)?shù)。于是,秦武王就問孟賁是否可以將其搬動,而孟賁更是一介武夫,于是緊束腰帶,挽起雙袖,手抓兩個鼎耳,大喝一聲“起!”,只見鼎離地面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秦武王也不敢示弱,卸下錦袍王帶,束緊腰帶,大踏步上前,深吸一口氣,使出乎生力氣,喝聲:“起!”。鼎被舉起半尺,武王接著移動左腳,不料右腳獨(dú)力難支,身子一歪,鼎落地面……我們稍等一下,在這個時候要好好的說道說道。李傲在自己的《睜眼看秦皇》一書中下面是這么說的:鼎墜于地,正好壓在右腿上,一聲脆響,脛骨寸斷。秦武王大叫一聲,頓時氣絕……而河南省博物館中紀(jì)錄此事是這么說的:鼎落地面,正砸到右腳上,武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眾人慌忙上前,把鼎搬開,只見武王右腳足骨被壓碎,鮮血流了一灘。等到太醫(yī)趕來,武王已昏迷不省人事,仍然自言自語;“心愿已了,雖死無恨。”入夜,武王氣絕而薨……為準(zhǔn)確得知究竟哪個更為正確,鄒鄒查閱了《史記秦本紀(jì)》,里面是這么記載的:秦武王抓住一只龍紋赤鼎猛地舉起,殊不知此鼎重量過大,終因力氣不支,累得雙目出血;力盡鼎落,又砸斷了臏骨。結(jié)果秦武王不治而死。
首先從醫(yī)學(xué)上的角度分析而言,李傲所說的“脛骨”與《史記》中記載的“臏骨”完全是兩個概念。脛骨,小腿內(nèi)側(cè)的長骨,上端和下端膨大,中部的橫斷為三角形。臏骨,同“髕骨”,膝蓋部的一塊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也叫膝蓋骨。雖然相鄰很近,但完全隸屬于不同兩個部位(具體見下圖),所以鼎砸到位置不同反應(yīng)自己也不同,就像李傲所說砸到脛骨斷裂竟然當(dāng)場斃命,有些言過其時,也不為準(zhǔn)確,不過相比河南省博士館的“直接砸到右腳上”還要準(zhǔn)確幾分。所以,秦武王并非當(dāng)場斃命,而是醫(yī)治后不治而亡
【醫(yī)扁鵲見秦武王原文和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翻譯07-19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翻譯11-30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賞析11-11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扁鵲傳原文和翻譯07-26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7-27
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的原文及翻譯08-22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賞析3篇07-10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