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全詩翻譯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diào),押韻、轉(zhuǎn)韻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全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
魏野
異鄉(xiāng)何處最牽愁?獨上邊城城上樓。
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
數(shù)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
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恨共難收。
【注釋】
、旁荩狠牻窀蕱|寧南交界處,州治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從事:州郡長官的佐吏。
⑵牽愁:牽動愁緒。
、沁叧牵哼吘掣浇擎(zhèn)。
、缺眮恚簭谋泵骘w來。塞角:邊塞上報時的號角。咽:低咽。
、蓻芎樱杭礇芩痹闯龈拭C平?jīng),南源出甘肅華亭,東南流入渭水。
、逝桑核姆至鳎@里泛指水流。
、素毠伲呵遑毜墓倩隆
【參考譯文】
處身在異鄉(xiāng),什么地方最能引發(fā)憂愁?那就是獨自望遠,登上這邊城的城樓。暮色漸漸降臨,昏黃中只見北來雁飛向南走,地域荒涼寒冷,往西去更沒有郡州。聽幾聲塞上號角,時而高越時而低咽響在樓頭,一條遼遠的涇河,凍成冰再不能東流。你作異鄉(xiāng)貧窮的小官,我在異鄉(xiāng)客居滯留,此中的離愁別恨,一樣都悠長難收。
【創(chuàng)作背景】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是北宋詩人魏野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抒寫羈旅客愁。首聯(lián)以問句呼起,點明憂愁因獨上邊城城樓望遠,但見滿目荒寒引起。頷聯(lián)渲染原州冷落蕭條的景象,言置身于無盡頭的孤寂之感。頸聯(lián)由聽覺感受和視覺感受,襯托出詩人心境的悲涼。尾聯(lián)總束全篇,寫出友人為異鄉(xiāng)貧官而自身為客,離恨均難收拾的情狀。全詩寫景高遠開闊,情調(diào)蒼涼凄楚。
這首詩作年不詳。張賁是詩人的同鄉(xiāng)抑或朋友,均不詳。不過,詩既呈獻給他,顯然關系親密。原州,北末時轄境相當今甘肅鎮(zhèn)原及寧夏固原東部地,屬當時的邊疆地區(qū)。詩人是陜州(治所在今河南陜縣)人,隱居在陜州城東郊。他何時、何因跑到原州這個邊城作客,情況不詳。
【賞析】
首聯(lián)以設問形式開篇,先是自問身處異鄉(xiāng)何處最易牽發(fā)個人愁緒,接著自答孤身一人獨自登上邊遠城樓,這就足“答案”。身處異鄉(xiāng),就已令人孤寂憂愁的了,更何況是客子伶仃一人獨自登上偏遠邊城城上之樓呢。站在邊城高處,就能極目遠眺,邊地景色一覽無余。就是這帶有邊地特征的景色,最能牽動客子心中之愁,此意雖然詩人沒有明說,但卻蘊情于景。借助逼真的畫面予以展現(xiàn)。這就既為下文抒寫展開了宏偉的畫卷,又設定了“愁”這一主體旋律,頗有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保ā兜橇莩菢羌恼耐》膺B四州》)式的開頭風格。
頷聯(lián)開始抒寫塞外風光!叭漳罕眮砦┯醒恪,秋季黃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飛的北歸雁群,盡管是“平沙萬里絕人煙”,但卻仍是“衡陽雁去無留意”,北來的雁群仿佛毫無留意,頭也不同地向著南方的中原飛去了。漸漸地“幾行歸雁云邊斷”,心中不南涌起“何處行人不斷腸”的愁怨。詩人的家同本在中原,但卻不得不滯留兩北邊陲一望著那越飛越遠的雁兒,令作者傷感。“地寒西去更無州”,雖說現(xiàn)在還是秋天,然而邊地冬季來臨甚早,早已天寒地凍,衰草連天了。從此再往西去,已經(jīng)沒有朝廷的州郡了。想到自己就像那身不由己無依無靠的蓬草,被寒風一吹,就流落到了這邊遠荒涼的原州邊城了,作者不由得悲從中來。
頸聯(lián)緊承上文進行情景描述!皵(shù)聲塞角高還咽”,處在凄涼哀愁情緒中的詩人偏偏又聽到了幾聲時而高昂時而嗚咽的軍中號角,就不禁在凄涼悲切的羈旅心境中又平添了幾多哀愁:“一派涇河凍不流”,詩人此刻站在原卅城上,放眼望去,只見涇河之水早已被凍住不流了,更使人覺得“塞上風云接地陰”,讓這種頓起“愁云慘淡萬里凝”哀思。面對這樣的窮荒野漠,碎丘幽壑,耳聞聲聲號角,呼呼北風,一介書生剩下的只有“可憐無定河邊骨”的慘不忍睹的景象和“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之無窮無盡的感慨了。
尾聯(lián)“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恨共難收”。這兩句是說:你在異鄉(xiāng)作小官,我在異鄉(xiāng)作異客,其中的客愁,是你我兩人都難以收拾的。尾聯(lián)以貧官、異客之離恨作結(jié),呼應了開頭的“牽愁”,點明了主旨。
這首詩首尾兩聯(lián)抒情,中間兩聯(lián)寫景。抒情,則感情悲愴;寫景,則景象蕭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這首邊塞羈旅行役律詩景象蕭瑟,感情悲愴,和盛唐的邊塞詩有霄壤之別。時代之不同是造成差異的一個原因,身份之不同則是更主要的原因,作者是個消極遁世的隱士,而高適和岑參他們則是積極進取的用世之士。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原州在北宋時轄境相當今甘肅鎮(zhèn)原及寧夏固原東部地,屬于當時的邊疆地區(qū)。詩人魏野是陜州(治所在今河南陜縣)人,隱居在陜州城東郊,但他何時、何因跑到原州這個邊城作客,情況并不清楚。
張賁是魏野的同鄉(xiāng)或者朋友,關系親密,詩既然呈獻給他,說明二人在原州有過交集。整首詩是魏野登上原州城樓后的所感所寫,主要表達了羈旅之愁。
作者簡介:
魏野(960 - 1019 或 960 - 1020),字仲先,號草堂居士。他原為蜀地人,后遷居陜州(今河南陜縣)。
魏野一生清貧,卻不隨波逐流,為后人稱道。他不求仕進,自筑草堂于陜州東郊,親手植竹栽樹,鑿土引泉,常在泉林間彈琴賦詩。
他的詩效法姚合、賈島,苦力求工,但詩風清淡樸實,沒有艱澀苦瘦的不足。其代表詩作有《尋隱者不遇》等,著作有《草堂集》2 卷、《鉅鹿東觀集》10 卷。
詩歌特色:
抒情真摯,情景交融:整首詩以“愁”為情感主線,從首聯(lián)的設問“異鄉(xiāng)何處最牽愁?獨上邊城城上樓”引出愁緒,中間兩聯(lián)通過描寫邊塞的凄涼景色,如“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數(shù)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將自己的愁緒融入到景色之中,讓讀者能夠深切地感受到詩人身處異鄉(xiāng)的孤獨、凄涼與無奈。尾聯(lián)“君作貧官我為客,此中離恨共難收”則直接點明了詩人與友人的離恨,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意境蒼涼:詩中展現(xiàn)出的是一片荒寒、蕭瑟的邊塞景象。北雁南飛、地凍州荒、號角嗚咽、涇河冰封,這些景象共同營造出了一種蒼涼、凄楚的意境,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詩人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心境的悲涼。
對仗工整:詩歌在格律方面對仗較為工整。如頷聯(lián)“日暮北來惟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日暮”對“地寒”,“北來”對“西去”,“惟有雁”對“更無州”,不僅在詞性上相對,而且在意境上相互呼應,增強了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全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閱讀答案11-08
《臺城》的全詩翻譯賞析02-18
張耒《夏日》的全詩賞析及翻譯03-01
杜甫《又呈吳郎》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01-10
王維《酬張少府》全詩翻譯及賞析12-09
王維《酬張少府》全詩翻譯賞析01-06
王之渙《登鸛雀樓》全詩翻譯賞析03-29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全詩翻譯賞析04-19
《佳人》全詩翻譯及賞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