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2-09-06 10:17:29 古籍 我要投稿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5篇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月夜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譯文:

  今夜的圓圓的秋月是多么皎潔美好,妻子卻一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希望相公快點回來!幼小的兒女卻還不懂思念在長安的父親,還不能理解母親對月懷人的心情。夜露深重,你烏云似的頭發(fā)被打濕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時候才能和你一起倚著窗帷,仰望明月,讓月光照干我們彼此的淚痕呢?

  注釋:

  1、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shè)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

  2、閨中:內(nèi)室?,讀平聲。

  3、憐:想。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婦女的環(huán)形發(fā)飾。

  5、香霧云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寫想象中妻獨自久立,望月懷人的形象。香霧:霧本來沒有香氣,因為香氣從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發(fā)出來,所以說“香霧”。望月已久,霧深露重,故云鬟沾濕,玉臂生寒。

  6、虛幌:透明的窗帷。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yīng),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賞析:

  天寶十五載(756)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guān)。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guān)以北白水(今陜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只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這首詩即是困居長安時所作,表達了對離亂中的家小的深切掛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話,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詩的構(gòu)思采用從對方設(shè)想的方式,"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讀杜心解》)。后世詩人常常學(xué)此法度。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2

  月夜 / 夜月

  朝代:唐代

  作者:劉方平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里來了。

  注釋

 、鸥睿汗艜r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圃律肴思遥涸鹿庵徽樟亮巳思曳课莸囊话,另一半隱藏在黑暗里。

 、潜倍罚涸诒狈教炜张帕谐啥沸蔚钠哳w亮星。

 、汝@干:這里指橫斜的樣子。

  ⑸南斗:有星六顆。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稱“南斗”。

 、势翰胖,表示出乎意料。

 、诵拢撼。新透:第一次透過。

  鑒賞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蛟伌壕岸袘,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diào)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diào),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gòu)成兩句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人有著深厚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人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xiāng)村,也并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yīng)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jié)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fā)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nèi)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征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于詩人的內(nèi)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guān)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jié)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fā)。于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并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gòu)思的新穎別致,決定于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詩一二者并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于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無證,不好去穿鑿。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3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劉方平。其全文古詩如下: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前言」

  《月夜》是唐代詩人劉方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記敘作者對初春月夜氣候轉(zhuǎn)暖的獨特感受。詩的前二句寫景,記敘星月西斜,夜深人靜。詩的后二句記所聞、所感,因蟲聲透過窗紗傳來,感到已到春暖時節(jié)。詩中描繪了一種優(yōu)美寧靜而富有生機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變化,又是靜美的。

  「注釋」

 、鸥睿汗艜r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圃律肴思遥涸鹿庵徽樟亮巳思曳课莸囊话,另一半隱藏在黑暗里。

 、潜倍罚涸诒狈教炜张帕谐啥沸蔚钠哳w亮星。

 、汝@干:這里指橫斜的樣子。

 、赡隙罚河行橇w。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稱“南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诵拢撼酢P峦福旱谝淮瓮高^。

  「翻譯」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里來了。

  「賞析」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diào)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首句的“半人家”是詩中的佳筆,它寫出了莊戶人家的農(nóng)舍一半為銀白色月暉所包圍,而另一半?yún)s依然坐落在黑暗中。而組合村莊的大片農(nóng)舍都是這樣一邊有光,一邊陰暗。如此著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體(村落)。這要比讓描寫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層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藝術(shù)美。有不少注本謂“半人家”是指一半人家,倒也能說得通,但詩句卻無一點靈氣了!霸律肴思摇笔恰案睢倍值木唧w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以互文手法解釋,即北斗和南斗都發(fā)生了傾斜變化,這樣就可看出時間的推移,已從入夜而接近更深了。此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gòu)成兩句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恬謐的春夜,萬物的生息遷化在潛行。“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運用了典型示范的筆法來加強春色迷人的主題,其運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蟲聲。又有“新透綠窗紗”補加,更給人以清新右愛的感覺。因為這蟲聲本來已是夠清脆悅耳的了,再讓它通過“綠窗紗”,似乎將它過濾了一遍,將那些不規(guī)整的雜首全都清除掉,剩下的當然全是樂音了。從蟲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人有著深厚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xiā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人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xiāng)村,也并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yīng)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詩中說“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jié)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fā)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nèi)心的盎然春意。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征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于詩人的內(nèi)心。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guān)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jié)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fā)。于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并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如此描寫月夜,詩人對季節(jié)、時間、空間感受非常敏銳,因此不落俗套,富于創(chuàng)新。由蟲聲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讓人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詩句構(gòu)思和藝術(shù)表現(xiàn)都見新巧,一感一聽,生了一喜,頗具新意。全詩寫得自然流暢,生趣橫溢,洋溢著詩人對春天、對生命的贊頌。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詩一二者并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4

  【原文】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注釋】

  《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枝,另一枝,有“使……‘別枝’”之意。

  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xi&agra一ve;n):出現(xiàn),展現(xiàn)。

  【翻譯】

  樹上睡夢中的喜鵲被明亮的月光驚醒了,以為天亮了,從一根樹枝跳到了另一根樹枝上;輕輕吹拂的夜風(fēng)不時送來蟬兒的陣陣鳴叫。田野里稻花的芳一香陣陣飄來,喧鬧的蛙兒好像在訴說著豐收的年景。

  天邊偶爾還可以看得見點點星光在閃爍,轉(zhuǎn)眼之間山前竟然稀稀疏疏地下起了雨來。趕緊避雨吧,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拐過一段彎路跑到小溪的橋上,嘿,土地廟樹林邊的那家茅舍小店忽然展現(xiàn)在眼前。

  【賞析】

  辛棄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一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曾采取過各種強兵富國措施。他一生堅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擊,因此,曾長期閑居江西農(nóng)村,熟悉了鄉(xiāng)村生活。他的詞風(fēng)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蘇辛”。作品有《稼軒長短句》。

  這首詞就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作品在構(gòu)思上頗有特點,上下兩闕分別抓住特點描寫了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事物。

  上闕:重點寫晴朗的夜晚。詞人抓住“明月”、“清風(fēng)”、“稻花”、“蛙聲”的特點,描繪了一個清朗、幽靜、豐收在望的夜晚。詞人從視覺上以“驚鵲” “別枝”突出月光之明亮;從聽覺上以“半夜鳴蟬”反襯夜半清風(fēng)之煦暖,以“說豐年”渲染“蛙聲”之渾厚雄壯熱鬧;從嗅覺上以“稻花”飄來的芳一香給人豐收的想象。簡短四句話,寥寥幾種事物的勾畫,一個清朗、幽靜、溫馨、恬淡、悅耳、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凡是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人,似乎都可以從中體會到這一動人場景。

  下闕:這里與上闕不同,上闕寫的是大環(huán)境,大背景,而這里詞人筆鋒一轉(zhuǎn),由遠及近地敘寫眼前的驚喜,“七八個”說明月光明亮,可見的只有幾顆大而亮的星星在閃爍,可見夜之明朗!皟扇c”說明雨點稀疏,一走而過而已,可見是隨風(fēng)而來的陣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來這里曾經(jīng)有一個茅舍小店,此時卻看它不見,正在這“山重水復(fù)疑無路”之際,“路轉(zhuǎn)溪頭忽見”,拐過一道彎路,走上小溪橋頭,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現(xiàn)在詞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們眼前。

  這首詞充分反映了詞人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和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明月清風(fēng),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喧鬧,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抒寫了夏夜的村野風(fēng)光的幽美。全詞筆調(diào)靈活生動,親切輕快,情景交一融,優(yōu)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古典詞作中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少有的佳作。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5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應(yīng)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

  古詩簡介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愛情詩,前二句謂月下幽會的愛情生活和道教修煉的生活很難兩全齊美,想同深鎖在道觀里的宋華陽姊妹是何等艱難,后二句月色美好,詩人希望與宋華陽姊妹共賞明月,料想玉樓上的水晶簾仍像以前那樣透明光潔。這首詩前兩句運用典故,后兩句正反相合,加濃了情深意厚,美事難成的寓意。

  翻譯/譯文

  偷桃竊藥是兩件美事,可惜難兩全。玉陽碧城十二樓,曾經(jīng)幽禁過彩蟾。

  本來我應(yīng)跟三位美女,一起欣賞月光團圈。那華陽觀玉樓,仍然像透明的水精簾。

  注釋

 、潘稳A陽姊妹:作者在玉陽山學(xué)道時暗戀的宋華陽姊妹,均是女道士。

 、仆堤遥旱澜虃髡f,謠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jié)子,東方朔曾三次偷食,被謫降人間。竊藥:《淮南子·覽冥訓(xùn)》載,后羿在西王母處求得不死的靈藥,嫦娥偷服后奔入月宮中。

  ⑶十二城:亦作十二樓、十二層城,道教傳為仙人居處,此借指道觀。彩蟾: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因借以指月,此指代宋華陽姊妹。

 、热ⅲ喝浠,指三位女性,即宋華陽姊妹。

 、伤煟嘿|(zhì)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子。

  創(chuàng)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長安城發(fā)生了震撼朝野的“甘露之變”,李商隱也受其影響,在彷徨中決定到玉陽山去“學(xué)仙”,約為四年,這時結(jié)識了女道士宋華陽姊妹,也可能因此產(chǎn)生了戀情!对乱怪丶乃稳A陽姊妹》詩就寫下了當時這種初戀的情感。詩人早已向宋華陽姊妹發(fā)出過自己情愛的信息,但始終未收到宋氏姊妹返回消息,當然詩人仍存有幻想,實現(xiàn)自己的情感愿望,于是在“月夜”重寄自己的相思,因而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賞析/鑒賞

  首兩句是詩人心中發(fā)出的感喟,一種深情的阻隔,即使近在咫尺,也形同天涯,可望而不可即。先引用兩個典故來喻意,一是用嫦娥偷靈藥得仙人月,來喻宋氏姊妹已飛升成仙,一是用東方朔三次偷王母蟠桃事來喻詩人自己,作者說:但仙、凡兩境界,“事難兼”啊,今夜我只能望著高樓,“彩蟾”被鎖在深閣,城關(guān)重重,哪能相見呢?這兩句中“兼”與“鎖”兩詞寫出了人間種種阻隔,心愿與現(xiàn)實總是相違,在情愛生活中同樣如此,對詩人而言,人間無形阻難感受更深了。

  后兩句點出“月夜”,詩人此時此景的想像與感受應(yīng)是如此的:在這明月皎潔,月光如銀,安詳寧靜的夜晚是多么好的時光啊,如果我們?nèi)讼嗑塾谏剿そ侵g,開懷言志,情感交觸,共賞明月,然而這僅是一種夢幻和想象了,抬頭一望,我只能出神地仰視一下你們高樓上懸掛的水精簾了。這時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只能是詩人在絕句《嫦娥》詩中寫的兩句“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此詩后兩句在構(gòu)思上有一個特色,即“應(yīng)”與“未”對舉,“正”與“反”相合,這更加濃了情深意厚,美事難成的寓意。句中“共”與“仍”也是相反相承的,“共”是美好的意愿,而“仍”卻蘊藏了生活中多少阻礙與不測?磥砝钌屉[是深于情感的,但是否能沖過對于功名之企求,恐怕也只是“玉樓仍是水精簾”了,做人的難度也就在這里。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6

  春山月夜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翻譯/譯文

  春天的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只顧迷戀玩賞,天黑了,竟然忘了歸去。

  掬起一捧泉水,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撫弄山花,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

  唯興所適,哪里還計算路程的遠近。而當要離開時,對眼前的一花一草又是深深的依戀。

  夜風(fēng)送來了鐘聲。翹首南望,只見遠方的樓臺隱現(xiàn)在一處青翠山色的深處。

  賞析/鑒賞

  詩的開頭點出:春天的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顧迷戀玩賞,天黑了,竟然忘了歸去。這兩句,提綱挈領(lǐng),統(tǒng)率全篇。以下六句,具體展開對“勝事”與“賞玩忘歸”的描述。一、二句之間,有因果關(guān)系,“多勝事”是“賞玩忘歸”的原因。而“勝事”又是全詩發(fā)脈的地方。從通篇著眼,如果不能在接著展開的三、四句中將“勝事”寫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寫“賞玩忘歸”的筆墨,勢將成為架空之論。

  在這吃緊處,詩人舉重若勁,毫不費力地寫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不能設(shè)想還有比這更為恰到好處的描寫了:第一,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筆筆緊扣,自然圓到。一、二句波紋初起,至這兩句形成高潮,以下寫賞玩忘歸的五、六兩句便是從這里蕩開去的波紋。第二,這兩句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神完氣足,人情物態(tài),兩面俱到。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不滅與逸興悠長。所寫“勝事”雖然只有兩件,卻足以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第三,“掬水”句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將花香衣香渾為一體。藝術(shù)形象虛實結(jié)合,字句安排上下對舉,使人倍覺意境鮮明,妙趣橫生。第四,精于煉字。“掬”字,“弄”字,既寫景又寫人,既寫照又傳神,確是神來之筆。

  詩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興所適,哪里還計算路程的遠近。而當要離開時,對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懷依依惜別的深情呢!這就是詩人在寫出“勝事”的基礎(chǔ)上,接著鋪寫的“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詩意。這兩句寫賞玩忘歸,“欲去”二字又為折入末兩句南望樓臺埋下伏筆。

  正當詩人在欲去未去之際,夜風(fēng)送來了鐘聲。他翹首南望,只見遠方的樓臺隱現(xiàn)在一處青翠山色的深處。末兩句從近處轉(zhuǎn)向遠方,以聲音引出畫面。展示的雖是遠景,但仍然將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愛憐的筆觸輪廓分明地勾勒了出來,并與一、二、三句點題的“春山”、“夜”、“月”正好遙相呼應(yīng)。

  綜上所述,可見三、四兩句是全詩精神所在的地方。這兩句在篇中,如石韞玉,似水懷珠,照亮四圍。全詩既精雕細琢,又出語天成,自具藝術(shù)特色。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7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韻譯】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xiāng)月兒更圓更明。

  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

  平時寄去書信,常?偸菬o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賞析】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xiàn)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甭窋嘈腥耍瑢懗鏊姡皇难懵,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diào)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皵嗳诵小秉c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lián)點題!奥稄慕褚拱住,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霸率枪枢l(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保ā恩媸贰罚⿵倪@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lǐng)。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jīng)意,看似與憶弟無關(guān),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zhuǎn)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坝械芙苑稚,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jīng)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jié)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qū)懗觥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yīng),承轉(zhuǎn)圓熟,結(jié)構(gòu)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zhuǎn),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8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裴回,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

  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zé)o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總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蕩?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注釋

  滟(yàn)滟:波光蕩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īng):沙灘。

  纖塵:微細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

  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扁舟子:飄蕩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月裴回: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妝鏡臺:梳妝臺。

  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閑潭:幽靜的水潭。

  復(fù)西斜:此中“斜”應(yīng)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乘月:趁著月光。

  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解讀二

  《全唐詩》中存詩僅兩首的張若虛,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里實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愛國學(xué)、愛唐詩宋詞的人,想必都知道張若虛及其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

  據(jù)說《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始創(chuàng)于那個“全無心肝”的陳后主陳叔寶。然而陳叔寶究竟在這個美麗的題目下寫了些什么,卻因詩已失傳,無從知曉;栌篃o道的隋煬帝楊廣倒留下了現(xiàn)存最早的兩首《春江花月夜》,不過只五言四句,短淺空洞。陳叔寶還寫過一首《玉樹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論中與《春江花月夜》并提,詩也還留存于世,雖是七言,卻僅六句,況且肉麻得緊,與隋煬帝如出一轍,都是臭名昭著的宮體詩。

  附隋煬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陳后主《玉樹后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zhì)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tài)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宮體詩以宮廷為中心,以艷情為內(nèi)容,描紅點翠,堆香砌玉,浮華荒謬,空虛無聊;從梁陳到隋唐,百余年間,主宰文壇,造成詩國的黑暗,遺下無數(shù)罪孽。南朝士族生活優(yōu)裕,偷安成習(xí),以能作五言詩作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會作詩就會被人鄙視、不能參加社會活動,詩歌完全成了昏庸腐朽生活的點綴,建安氣質(zhì)、魏晉風(fēng)骨早已蕩然無存。唐前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沿襲了南朝文風(fēng),詩人們“競一韻之奇,爭一家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fēng)云之狀!本褪谴筇崎_國創(chuàng)業(yè)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現(xiàn)不出象宋太祖趙匡胤《日出》詩那種“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的氣魄。李世民對詩人張昌齡的文藻很賞識,但張昌齡等應(yīng)進士科不第,李世民問原因,考官說他們文風(fēng)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認了。

  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同時入霸詩壇,稱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詩向律詩的過渡中起到了開拓作用。文武雙全的裴行儉對四人卻十分輕視,說士人要有遠大前程,首先靠器識,其次才是文藝。王勃雖有文才,但浮躁淺露,不象享受爵祿的材料。楊炯大概可以做個知縣,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錯了。這些評說足見新詩的發(fā)展道路艱難。對打破宮體詩的束縛、鋪平新詩發(fā)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貢獻的,杜甫評四杰詩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边@個評價既是對當時詩壇基本態(tài)度的客觀反映,也是對四杰詩的確評。

  在六朝浮華文風(fēng)籠罩下,宋之問、閻朝隱等宮廷幸臣成了詩壇上一伙把頭式人物。盧照鄰和駱賓王始終在齊梁余風(fēng)里打轉(zhuǎn),王勃和楊炯又一個早死、一個遠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過給我們留下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類的好詩句,而幾乎沒有令人振奮的好的詩篇,更不要說為盛唐詩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進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

  聞一多先生曾給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又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闭f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

  的確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與風(fēng)調(diào),又較成功地運用了經(jīng)過齊梁到唐初百年醞釀接近完成的新詩格律,還首次探索了七言詩中以小組轉(zhuǎn)韻結(jié)合長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樣完美,給后來的詩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這理所當然是個頂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結(jié)構(gòu),以整齊為基調(diào),以錯雜顯變化。三十六行詩,共分為九組,每四句一小組,一組三韻,另一組必定轉(zhuǎn)用另一韻,象九首絕句。這是它整齊的一面。它的錯綜復(fù)雜,則體現(xiàn)在九個韻腳的平仄變化。開頭一、三組用平韻,二、四組用仄韻,隨后五六七八組皆用平韻,最后用仄韻結(jié)束,錯落穿插,聲調(diào)整齊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和流水對,起承轉(zhuǎn)合皆妙,文章氣韻無窮。詩中春、江、花、月、夜、人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伸縮變化,把讀者引進了一個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起首四句,就兩現(xiàn)春江、兩現(xiàn)明月、兩現(xiàn)潮、兩現(xiàn)海,交錯疊現(xiàn)的景觀立即把人帶進了一個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為整篇描寫的江月埋下了伏筆。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讀者可以看到,詩人在第二組是寫初月的朦朧,第三組是寫高月的皎潔,并發(fā)思古之悠情!敖虾稳顺跻娫拢拷潞文瓿跽杖?”詩人面對這一輪江月深深地思考著,滿懷感慨和迷惘。也許后來大詩人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以及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詩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組的起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與劉希夷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則如出一轍。張若虛感嘆江月長明而人生短促,劉希夷感慨風(fēng)物依舊而人生易老,兩者之間何其相似!這里月的疊用、人的疊用以及江的疊用,有一種音節(jié)美、韻律美,斷而復(fù)續(xù),飛絲相接,給人一種清峻雄奇之感。詩人創(chuàng)造的這種詩歌語言形式,后來發(fā)展成為散曲和民歌中的“頂針續(xù)麻體”,至今中國詩壇還留有它動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最神奇的就是這白云一片,悠悠來去,使萬丈溝壑一線飛渡,從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樓頭,一筆帶出離人怨婦的主題。有人對此詩的主題多有非議,殊不知幾千年中國歷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為生計而奔波,離人怨婦,正是社會底層的生活現(xiàn)實。而且愛情和相思,是人類文學(xué)永恒的主題,沒有哪一代人能避開,古今中外,真正避開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國“八大樣板戲”。樣板戲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個妻子一出場就遭土匪槍殺外,八部戲劇再沒有一對夫妻,也沒有一對情人。而如此一首詩、如此一輪明月,還有什么題材比寫離人怨婦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相思情懷才配凄清如許的一輪江月,也惟有純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顯皎潔。這樣大開大合的過渡,手法巧妙如神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在這樣一個明月之夜,是誰家游子飄蕩在一葉扁舟之中,他家在何處?又是誰佇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樓頭思念她的遠方飄零者呢?僅用兩句,合寫離人怨婦,總領(lǐng)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寫怨婦: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樓頭明月總在怨婦心頭眼底徘徊,照著早已懶用的妝臺明鏡。月明之夜,離愁別緒更加縈懷,使人無法排遣。而那一輪明月偏又浸透簾瓏、照亮砧石,況且簾卷不去、手拂不開。此時遠行的人兒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矚望而無法相依相訴,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懷,說來他也無法聽到。我多想隨這籠天罩地的月光飛流到他身邊去照耀他!可是即使象鴻雁那樣高飛遠舉,也不能把這寂寞樓頭的相思明月帶給他,何況這春江里只有躍浪的魚兒激起幾個漩渦兒呢!寥寥數(shù)語,怨婦的離愁別恨已寫到極致。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又派出八句來寫遠方的游子: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昨夜忽夢落花飄零,春已半殘,可是寄身異地他鄉(xiāng),回家的日子還遙遙無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趕往大海,好像要將春天帶走一樣。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覺已經(jīng)西斜。斜月漸漸隱入海霧,這時北方南方、碣石瀟湘有多少游子還在趕著回家,有多少離人怨婦還在遠隔千山萬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幾人在這輪明月下趕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著這野浦孤舟,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邊花樹點染得凄清如許,人間離情萬種都在那花樹上搖曳著、彌漫著。在這樣勾魂奪魄的意境里結(jié)束全篇,情筆生花,余音繞梁。

  讀者在詩篇中看到江與月這兩個主題中的主題被反復(fù)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形與景,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復(fù)雜的光與色,并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jié)合,構(gòu)成了一幅色美情濃斑斕迷離的春江夜月圖。詩人沒有局限于一輪江月,而是把一種復(fù)雜的人類情感貫穿始終。無論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潔還是斜月與落月的迷離纏綿,抑或樓頭月的徘徊、鏡中月的清影、簾內(nèi)月的傾注、砧上月的流照,無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輪明月寫到如此清雅且奪人心魄的地步,就不僅僅是傳世之作、而應(yīng)該是曠世之作了。自《詩經(jīng)》至張若虛,其間一千幾百年,沒人把一輪江月寫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齊梁聲律學(xué),經(jīng)過多年的醞釀發(fā)展,到了張若虛手里,恍如金丹煉成突現(xiàn)奇光,語言聲律與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樣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詩歌發(fā)展還找不到前進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張若虛之后,又是一千多年過去了,仍然無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9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解:

 。、~州:現(xiàn)陜西省富縣。

 。病⒃器撸簨D女的鬢發(fā)。

 。、清輝:指月光。

  4、虛幌:薄而透明的帷帳。

 。、雙照:月光照著詩人和妻子。

  韻譯:

  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

  你在~州閨中卻只能一人獨看。

  我遙想那些可愛的小兒幼女們,

  還不理解你望月懷人思念長安!

  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頭發(fā)濕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時能依偎共賞輕紗般的月華?

  讓月華照干我倆滿是淚痕的臉!

  賞析一:

  這首詩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攜家逃難~州,自己投奔靈武的肅宗行在,被叛軍擄至長安。詩是秋天月夜的懷妻之作。

  望月懷思,自古皆然。但詩人不寫自己望月懷妻,卻設(shè)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因為年幼)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之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

  ~(fu孚)州:地名,今陜西富縣。

  望月懷遠。這在古典詩歌中是一個爛熟的題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時期,古典詩歌固然正處于大開拓、大發(fā)展的階段,但如像對景傷懷、思親懷友這類的題材,卻已早經(jīng)無數(shù)作者吟詠,要出新意頗不容易。這一首五律,卻在內(nèi)容表達與章法技巧上脫落故常,出奇制勝,成為同類題材作品中千古獨步的名篇。

  應(yīng)該承認,這首詩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發(fā)的是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觸發(fā)的郁勃真切的離情別緒;厮菰娙说纳轿覀兛梢灾溃鞂毷迥(756)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guān)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軍破潼關(guān),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攜眷北行,至~州暫住。七月,肅宗李亨即位靈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身陷賊營的杜甫八月在長安所作。沒有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zhàn)禍,便沒有詩人的這番家人離散,身陷絕境的悲慘經(jīng)歷。而如果沒有這番特殊的經(jīng)歷,要產(chǎn)生詩中的哀惋凄切、深摯纏綿的離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詩的重要價值,確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情感這一點上。

  不過使得這首詩在眾多的抒寫亂世之離情的作品中高標獨秀的,卻無疑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與抒寫章法。在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緣情述事,而是別出心裁從思念對象一邊落筆,從頭至尾細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癡情都從這一系列想象描寫中流瀉而出,達到了抒情的極致。首聯(lián)二句,絕不說自己望月而憶妻,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nèi)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前人寫過“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和“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一類的名句,那都是兼及“憶”與“被憶”雙方的,這里卻偏偏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zhuǎn)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邊,是時時尾隨著可愛的小兒女的。詩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頷聯(lián)二句不正面說自己望月憶兒女,偏說兒女隨母望月,又想象兒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長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將何以堪!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內(nèi)之情,又在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層。第三聯(lián),想象愈加具體化,虛擬妻子在這個夜晚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詩中意境最優(yōu)美,辭采最清麗的抒情句子。鬟濕而臂寒,狀看月之久與懷人之癡。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渾然不覺。這位閨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執(zhí)著,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詩人深切思念嗎?王嗣]《杜臆》認為此聯(lián)“語麗情悲”。實為中肯。詩的末聯(lián),方才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擺進去,仍以想象之筆結(jié)情。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償,有朝一日伉儷重逢,雙雙對此明月舒愁,抹掉戰(zhàn)亂帶來的傷痛痕跡。這里對前文的承接照應(yīng)十分細密周到,表現(xiàn)出詩人情感之深婉沉綿,如“雙”承“獨”,“照”承“月”,“淚痕干”反襯雙方各自“獨看”時的淚流不止,這些都真切地傳達出詩人憎恨亂離,盼望團A的迫切心情。

  賞析二:

  題解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七月,當安史叛軍攻陷長安后的一個月,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改元至德。八月,杜甫攜家逃難~州,把家人安置在羌村之后,只身奔往靈武的肅宗行在,想為國效力,不料在途中被安祿山叛軍所俘,押往長安。因官職卑微,也沒有什么名聲,未被囚禁,但身陷叛軍占領(lǐng)之地,安危難測。當此之際,親情最難釋懷,于是寫下這首五律,表達對離亂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掛念。

  句解

  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

  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妻子一人在~州閨中獨看。開篇寫得既突兀又形象。詩人身在長安,不寫長安的月夜,卻寫起~州的月色;不寫自己懷念妻子,反而寫妻子想念自己。這種寫法雖違常規(guī),但細細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內(nèi)。正是因為詩人在長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爸华毧础,雖是描寫想象中妻子孤獨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時感情是那樣的真摯和凝重。妻子如此,詩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種寓主觀于客觀,以客觀寫主觀的手法,新穎而別致!皛州”,今陜西省富縣。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上一聯(lián)寫懷念妻子,這一聯(lián)寫思念兒女,抒發(fā)無言的懸念之苦。詩人在遠方憐愛著小兒幼女們,想著他(她)們還不懂得想念遠在長安的父親,還不理解母親望月懷人,思念長安!兒女幼小,不懂世事,詩人自是無限憐愛。同時,也進一步顯出妻子之“獨”。她攜兒帶女,獨處荒村,自是苦不堪言。“遙憐”一詞,道出詩人無限的憂思和憐愛,同時也反襯出妻子的遙念和傷悲。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說:“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之不能思,又進一層。須溪(劉辰翁)云:‘愈緩愈悲’是也。”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散發(fā)著芳香的頭發(fā)已為霧氣所濕。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應(yīng)該感到凄寒。這兩句描繪出清幽的夜景,更勾勒出妻子籠罩在清光夜霧中的倩影,真切地描繪了一個似乎近在身旁卻又遠在天邊的幻象,詩人神思恍惚的情態(tài)也可以想見。明末王嗣]《杜臆》云:“語麗而情更悲”!皾瘛、“寒”二字,寫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香霧”,夜霧本無香,香是從云鬟中散出!霸器摺,婦女如云一樣的鬢發(fā)。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何時能團聚,雙雙依偎在薄帷前,共賞和今天一樣的月光?讓月光照干我倆兩地相思的淚痕!

  妻子擔(dān)心丈夫的安危,不免黯然淚下。詩人想到妻子憂心不寐,自己也忍不住傷心落淚。這是補足前面未曾說出的憂思之淚。兩地“獨看”,淚痕里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疤摶稀保《该鞯尼。“雙照”,指月光照著詩人和妻子,與“獨看”對應(yīng),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詩以結(jié)尾為難,既要收得住,又要宕開去,給人以遐思。此詩結(jié)句可謂深得其中三昧。

  評解

  這首詩以《月夜》為題,抒寫夫妻懷念的至情,反映了亂離時代的相思之苦。全詩語淺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緊密,而不失流暢清麗,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五律至此,無愧詩圣矣!

  相思的情感是抽象的,因而多緣景物而發(fā),或睹物思人,或觸景生情。望月懷人,自古皆然,但以此法寫相思,用多了往往有失僵滯。一代詩圣,落筆見奇,因情造象,不寫自己望月懷妻,而將相思之情幻化為生動具體的生活圖景,設(shè)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子的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這類景象,都是詩人意中之景。其寫法之妙,正如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說:“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0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飄飄江風(fēng)起,蕭颯海樹秋。登艫美清夜,掛席移輕舟。

  月隨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

  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復(fù)聽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

  古詩簡介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寫月夜出行景色,懷念遠方的親人朋友。開頭部分寫景,景色清雅,優(yōu)美如畫;接著觸景生情,愈寫愈悲;結(jié)尾二句直吐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全詩用筆有如行云流水,神奇而富有情趣。

  翻譯/譯文

  凜冽的江風(fēng)飄搖而起,吹得江邊高樹秋聲蕭瑟。

  登上船頭只覺清夜景色佳美,揚帆起航小舟前進。

  舟上只見月兒隨著碧山回轉(zhuǎn),水與青天相合而流。

  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遙遠的星河,只覺得云壓樹林幽暗一片。

  眺望歸路水流浩蕩,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然悲傷蕙草衰歇,又聽那采菱之歌滿含哀怨。

  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邊的渡口,明亮的沙灘看見前邊的小洲。

  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見,眺望遠方徒然增加離別的情懷。

  注釋

 、糯拮谥憾鸥λ仭帮嬛邪讼伞敝,是李白好友,開元二十七年(739)左右任禮部員外郎。

  ⑵飄飄:一作“飄搖”。

 、鞘掞S:稀疏,凄涼。

 、绕A:船前頭刺棹處。

 、蓲煜簱P帆。

 、时躺剑呵嗌健

 、诵呛樱恒y河。

  ⑻流水:流逝的江水,亦比喻流逝的歲月。

 、娃ゲ荩合悴菝。又名熏草、零陵香。

 、瘟飧瑁翰闪庵。

 、项╧àn):俯視。

 、须x憂:即“罹憂”,遭憂之意。

  賞析/鑒賞

  崔宗之,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為他畫過像:“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睘t灑英俊,皎如玉樹,豪飲狂放,傲岸不羈,性格與李白有相近之處。他是吏部尚書、齊國公崔日用之子;襲父封,好學(xué),曾為尚書禮部員外郎,開元末官右司郎中侍御史,博寬有風(fēng)檢,與李白、杜甫以文相知。查《全唐詩》,存其詩僅一首,而這首詩恰好是贈送給李白的,詩寫道,在“涼秋八九月,白露空園亭”之時,他“思見雄俊士,共話今古情”。李白來了,相見恨晚,“清論既抵掌,玄談又絕倒。分明楚漢事,歷歷王霸道。擔(dān)囊無俗物,訪古千里余。袖有七首劍,懷中茂陵書。雙眸光照人,詞賦凌《子虛》。酌酒弦素琴,霸氣正凝潔!卑牙畎椎男蜗竺枥L得如此活脫生動,足與同杜甫媲美!捌缴闹惺,今日為君說”(《贈李十二》),他把李白視為推心置腹的知己。崔宗之先李白而逝,李白《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云:“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惟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可見他們之間的情誼極深厚。這首《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是詩人在江南時懷念崔宗之的作品。

  “飄搖江風(fēng)起,蕭颯海樹秋。登艫美清夜,掛席移輕舟!苯L(fēng)飄飄,海樹蕭蕭,時值清秋。詩人登上舟船,揚起帆席,在江面上輕輕移動,明月掛空,氣爽天高,一個多么美好的月夜!曹植《公宴詩》云:“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薄扒逡埂,不僅是宜人之夜,而且還是適合于游樂之夜。謝靈運《游赤石進帆!吩疲骸皳P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甭(lián)系謝詩,此詩的“掛席”又多么充滿詩情畫意!霸码S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天流!敝坌,則月似隨舟而行;舟隨碧山轉(zhuǎn),月也似隨碧山而轉(zhuǎn),有“月行卻與人相隨”(《把酒問月》)之意。游興正濃,故覺明月處處時時解人意,時時處處自來親人;月色空明,水面開闊,故覺水天相連,水接天流。山色之“碧”,天色之“青”,正顯出月色之明。詩中并未明寫詩人的興致,而興致自見。“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彼慰,星河倒影,恍恍惚惚,仿佛已離開人間,在杳杳渺渺的星河上行舟。晉王羲之《鏡湖》詩云:“山陰路上行,如坐鏡中游。”南朝陳釋惠標有《詠水》詩云:“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崩畎住肚逑小芬嘣疲骸叭诵忻麋R中,鳥度屏風(fēng)里!倍及阎燎宓乃扔鳛殓R,用的是明喻;此詩暗示江清如鏡,因為天上的星河都映于水中,而且進一層說舟是在星河間行,寫得更神奇,更有情趣。因為有天上星河行的感覺,因此所見云林也就有如天界之物,格外幽渺。

  “云林幽”以上的六句敘寫“月夜江行”!皻w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兩句過渡。上文寫清夜曰“美”,寫舟移曰“輕”,寫月行曰“隨”,寫山曰“碧”,寫天曰“青”,良辰美景,足見詩人心境的恬適。然而,回顧來途則歸路浩浩,瞻望前路則見徂川悠悠,心中不覺升起一縷淡淡的哀緒!昂坪啤、“悠悠”,仍然是眼前之景,但景中已不露聲色地注入作者的情感。接著,引出“徒悲”,聽歌愁,引出懷宗之,增離憂,情緒直轉(zhuǎn)而下,用筆自然,不露鑿痕!稗ゲ菪保貞(yīng)“海樹秋”;“蕙草”,一種香草,《楚辭》常用來比喻賢人!巴奖ゲ菪,有所思美人不可見之意。秋日懷人,情調(diào)凄楚。此時,又有菱歌泛夜,蓮?fù)逕o憂無慮地唱著歡快的歌,無形中反而增添了詩人的哀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又是兩句景語。河岸曲折,后浦迷不可覓;沙頭明亮,前洲清楚可見。“后浦”、“前洲”暗應(yīng)“歸路”、“徂川”。歸路凄迷,不知何時才能再同友人聚首;徂川汩汩,逝者如斯,不知來日還有幾多。往日攜手同游的一幕幕似又映現(xiàn)在眼前!稇洿拮谥文详栠z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有“憶與崔宗之,白水弄奇月”的描寫,可見他們曾月下出游,眼前明月依舊,而兩情異地,不能相聚,不禁叫人傷懷。“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北緛恚h是望冀見到君面,但君既“遠”,望又不能及之。既不能及之,望而反增憂愁。結(jié)二句,落在題面“寄崔”。

  月朗氣清,江風(fēng)獵獵,如此良夜,詩人登艫江行,怡然自得。面對江風(fēng)明月,不覺觸發(fā)懷念好友崔宗之之情。宗之和自己一樣,有著白眼看雞蟲的傲岸個性,和自己一樣能“吟詩作賦北窗里”,和自己一樣“會須一飲三百杯”,月夜江行,無此良朋,不禁增憂。前半寫景,景色清雅,優(yōu)美如畫,最初出游本無所謂憂。“歸路”、“徂川”兩句,觸景生情,情緒陡轉(zhuǎn),或正面寫蕙草歇,或反面聽菱歌怨,愈寫愈悲,愈寫愈愁,結(jié)二句直吐對宗之的一片深情。用筆有如行云流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戛然而止。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1

  原文:

  月夜憶舍弟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注釋

  1.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戍,駐防。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長:一直,老是。

  8.達:到。

  9.況乃:何況是。

  10. 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jié)束。

  賞析: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2

  月夜過七里灘,光景奇絕。歌此調(diào),幾令眾山皆響。

  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風(fēng)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xù)。挐音遙去,西巖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寂寂冷螢三四點,穿破前灣茅屋。林凈藏?zé),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隨風(fēng)飄蕩,白云還臥深谷。

  譯文

  在一個月夜渡過七里灘,見到的風(fēng)光景色奇異無比。我吟誦此詞,聲音差不多傳遍各山。

  今夜秋月的光,正灑向桐江。像專為照耀嚴光高隱的足跡。風(fēng)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獨坐船頭吹奏竹笛。無數(shù)秋聲產(chǎn)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懷疑又在駕鶴成仙的夢里。遠處傳來了船槳劃水聲,那是漁翁傍著西巖剛剛歇宿。

  心中回憶謝翱被葬在這里,從那以后再不見狂放不羈的人,使我感到孤獨。流螢靜靜地閃著三四點冷光,穿過了前灣的茅屋。清凈的林中藏著煙霧,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搖晃在倒映翠峰的綠水里。我乘船隨著流水飄蕩,遠處的白云靜臥深谷。

  注釋

  百字令:詞牌名,又名“念奴嬌”等,雙調(diào),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七里灘:又稱“七里瀨”、“七里瀧”,在浙江省桐廬縣嚴陵山西邊,兩岸群峰峭立,綿延七里而水流湍急。

  桐江:也稱“桐廬江”,即錢塘江流經(jīng)浙江省桐廬縣的一段。

  當年高躅(zhú):當年高人嚴光隱居的遺蹤。嚴光,字子陵,東漢會稽余姚人。躅,足跡。

  吹竹:吹竹笛。

  萬籟(lài):各種秋聲。

  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里。嚴光曾被指為客星夜侵帝座。

  鶴夢:駕鶴成仙的夢。

  挐(ráo)音:船槳撥水的聲音。挐,通‘‘撓”,船槳。

  西巖漁父初宿:化用柳宗元《漁翁》中“漁翁夜傍西巖宿"句。

  汐(xī)社沉埋:文天祥被殺后八年(1290年),謝翱與吳思齊、馮柱芳等登西臺大哭遙祭,并把他們詩酒聚會之所稱為“汐社”,取期晚而信之意。謝翱死后,被吳思齊等人葬在釣臺。

  清狂:放蕩不羈的意思。

  螢:即螢火蟲。

  峰危限月:峰高遮月。

  白云遠臥深谷:以白云象征隱士的高風(fēng)。

  賞析

  此詞上片專從聽覺感受方面寫乘船夜過七里灘時的景色。詞人重點寫剛出發(fā)時的思緒、行動和見聞。“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边@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為了追尋古代高尚隱士足跡。但是,往事千年,夜靜天黑,時間、環(huán)境變化,古跡看不見了!帮L(fēng)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憋L(fēng)景奇絕,仿佛連風(fēng)露也不一般,詞人不禁情動于中,提簫吹奏。接著,詞人筆鋒一轉(zhuǎn),集中寫吹簫的音響效果:“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xù)!焙嵚曪w揚于夾岸連山之中,引發(fā)各種自然聲籟,在山中到處出現(xiàn)。天上星光,水中也反映著星光,天水相映,萬籟齊鳴,甚至把睡著的鶴也驚醒了!版垡暨b去,西巖漁父初宿!痹谠~人所乘船附近,忽然傳來船槳撥水的響聲,原來是夜?jié)O的老人,已經(jīng)收網(wǎng)歸去,停船宿夜了。夜已深這層意思,自然表達出來。上片在描寫上,突出人物、山水、自然界對聲音的感受。以聽覺感受來寫夜行船的經(jīng)歷,使讀者體會到黑夜的環(huán)境特點,同時又暗示了月上之前詞人就急于過七里灘的迫切心情。這也為下片集中寫月夜下的視覺感受做了很好的過渡。從詞人急切乘船,船頭吹簫的行為,也體現(xiàn)了他愉悅、和諧的情緒。

  下片專從視覺感受方面寫月夜下七里灘的美景。過片先以懷古引出,遙與上片“當年高躅”呼應(yīng):“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薄蔼殹弊,點明了聯(lián)想歷史時的自身感受。由于“獨”,無人交談,只好訴諸視覺。接著便集中眼中所見的桐江兩岸,山水景物。最吸引視覺的,在黑暗中莫如光亮了:“寂寂冷螢三四點,穿過前灣茅屋。”螢光雖小,但在黑夜中是活動的亮點,襯托出兩岸村落的寂靜。夜深人靜,所見只有自然界的山水了。“林凈藏?zé),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绷帜厩逍,煙靄陣陣;山峰高聳,月亮也被擋住。江上白帆,出沒在與碧空一色的江水上。詞人的眼光,從近而遠。先寫近岸的螢光、茅屋、樹林,再寫高處的山峰、月亮,最后寫遠處的帆影波光,逐層伸延,如展開一卷桐江夜月圖,使江山勝景,由近而遠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最后再收回視線,“隨風(fēng)飄蕩,白云還臥深谷!卑自圃谏罟戎惺婢,既是詞人所見,也是詞人的寄意。只有象白云那樣自由自在,才能體味大自然的美好。

  全詞清俊秀逸,氣象不俗,宛如畫境,以寫景為主,很精巧地體現(xiàn)了夜游的特點,所描繪的景色則突出了清秀幽雅的韻味,給人一種秀雅的審美情趣,同時又融入對古代高士的崇敬之情和超然物外、情景神會的獨特感受。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六十年(1721年)秋,詞人拜訪友人,夜過桐廬七里灘時創(chuàng)作此詞,借以記述所見所感。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3

  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落月一作:落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

  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zé)o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總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蕩?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注釋

  滟(yàn)滟:波光蕩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īng):沙灘。

  纖塵:微細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

  青楓浦上:青楓浦地名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扁舟子:飄蕩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妝鏡臺:梳妝臺。

  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閑潭:幽靜的水潭。

  復(fù)西斜:此中“斜”應(yīng)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乘月:趁著月光。

  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賞析: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yīng)氏》:“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眰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云”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鞍自啤薄ⅰ扒鄺髌帧蓖形镌⑶。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扒鄺髌帧睘榈孛皸鳌薄捌帧痹谠娭杏殖S脼楦袆e的景物、處所!罢l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shè)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fù),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里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后八句寫游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氨庵圩印边B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俺脸痢倍旨又氐劁秩玖怂墓录;“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xiāng)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xiāng)!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結(jié)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shù)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谥铮鴦又娙说拿}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jīng)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diào)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jié)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nèi)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yīng)地揚抑回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以仄聲遇韻結(jié)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zhuǎn)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唿后應(yīng),既回環(huán)反復(fù),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zhuǎn)諧美。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4

  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

  風(fēng)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

  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xù)。

  孥音遙去,西盧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

  寂寂冷螢三四點,穿過前灣茅屋。

  林凈藏?zé),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

  隨風(fēng)飄蕩,白云還臥深谷。

  百字令·月夜過七里灘注釋

  [1]《百字令》:《念奴嬌》之別名。

  [2]七里灘:又名七里瀧,在今浙江桐廬縣嚴陵山西,兩山夾峙,水流湍急。

  [3]桐江:富春江流經(jīng)桐廬縣的一段稱為“桐江”。

  [4]當年高躅(zhuó):指東漢時嚴光隱居遺跡。今浙江桐廬縣有嚴子陵釣魚臺,分東西二臺,均高達二十余丈,下臨富春江,嚴子陵曾居于此。高躅,高人的足跡。

  [5]吹竹:吹奏管樂器,如簫、笛之類。

  [6]萬籟:自然界的各種音響。籟,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

  [7]鶴夢:陸游《秋夜》詩:“露濃驚鶴夢,月冷伴蛩愁!

  [8]挐音:船槳撥水的聲音。挐,通“橈”,船槳。

  [9]汐社:南宋遺民謝翱創(chuàng)立的文社。

  百字令·月夜過七里灘賞析

  詩人為追躡高人的足跡,秋夜行船桐江之上,途經(jīng)桐廬嚴陵山西的七里灘,想起了東漢高士嚴光來,當年他農(nóng)耕垂釣于此,拒不接受漢光武帝劉秀的邀請出仕官場。盡管劉秀少年時與嚴光是同學(xué),嚴光也還是不看皇帝與同學(xué)的情面而堅持他自己的立場。這一動機交待為全詞奠定了基調(diào),故后面的內(nèi)容都與隱逸孤寂相連。為表現(xiàn)作者的清雅孤逸,又要道出這秀麗景色的難以忘懷,不牽出嚴光來是不能成章的。這清寂煙凈的江林,這白云深臥的山谷也才真正配得上高蹈出世的嚴光。故詞人接下去便展開對江月夜景的描寫,以展現(xiàn)一種超世脫俗的隱逸心態(tài)。在隱逸的情調(diào)中又回蕩起一種遺民之恨的淡淡哀傷。汐社是南宋遺民謝翱避難浙東時組織的詩社,文天祥死后,謝翱曾登桐江的西臺,作《朱鳥歌》遙祭。但汐社已然成歷史陳跡,那些狂邁不羈的隱逸之士也沒有了蹤影,這一切使詞人變得更加孤獨,字里行間滲透著詞人的隱痛,過去的逸民尚可聚社吟唱,遙祭心中的英雄,但在詞人所處的時間內(nèi),連逸民的影子都找不到了,何況是詞調(diào)。只此一聯(lián)想,詞人的這種孤獨感便有了重量,并從個體的孤獨匯集到了群體的文化孤寂。一星在水、櫓聲遙去、寂寂冷螢、岸林藏?zé)、帆影搖空綠、白云臥深谷的景象描繪,表現(xiàn)出作者別致的構(gòu)思和準確精到的刻劃能力。用象征的手法抒發(fā)出蘊蓄胸中良久的深重的孤獨感,同時又在觀景中通過懷人憶史含蓄地表達出遺民的隱痛,全詩境界幽寂而透傷怨、緩平而藏奇峰、清俊之中含凝重,讀之可以回味無窮。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5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wù)撝S收的年景,耳邊傳來陣陣蛙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賞析:

  【評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fēng),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fēng)光。

  情景交融,優(yōu)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集評】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作者以寧靜的筆調(diào)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一路行來,有清風(fēng)、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是一首筆調(diào)靈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語淺味永,摹寫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頗有審美價值的淡墨畫——充滿著農(nóng)村生活氣息的夏夜素描。

  賞析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jīng)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jīng)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fēng)景優(yōu)美,也是農(nóng)田水利較好的地區(qū)。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jīng)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fēng)景的詞,現(xiàn)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fēng)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以上四句純?nèi)皇鞘銓懏敃r當?shù)氐南囊股降赖木拔锖驮~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jié)尾構(gòu)思和音律出現(xiàn)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我們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月夜》原文及翻譯賞析07-16

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04

月夜原文賞析及翻譯04-28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12-25

月夜原文,翻譯,賞析09-06

杜甫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5-06

杜甫《月夜》原文翻譯與賞析04-11

月夜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

月夜憶舍弟原文翻譯及賞析02-28

《月夜憶舍弟》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