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1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翻譯
不要再給北面朝廷上書,讓我回到南山破舊茅屋。
我本無才難怪明主見棄,年邁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發(fā)頻生催人日漸衰老,陽春來到逼得舊歲逝去。
滿懷憂愁輾轉(zhuǎn)難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虛。
注釋
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都在北闕,后因用作朝廷的別稱。
休上書:停止進(jìn)奏章。
南山:唐人詩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隱居題。這里指作者家鄉(xiāng)的峴山。一說指終南山。
敝廬:稱自己破落的家園。
不才:不成材,沒有才能,作者自謙之詞。
明主:圣明的國君。
多。阂蛔鳌芭P病”。
故人:老朋友。
疏:疏遠(yuǎn)。
老:一作“去”。
青陽:指春天。
逼:催迫。
歲除:年終。
永懷:悠悠的思懷。
愁不寐:因憂愁而睡不著覺。
寐:一作“寢”。
虛:空寂。一作“堂”。
鑒賞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fā)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幽思。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zé)自怪,骨子里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
字面上說“北闕休上書”,實際上表達(dá)的正是“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的情意。只不過這時他才發(fā)覺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為有了馬周“直犯龍顏請恩澤”的先例,唐天子便會代代如此;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是這樣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憤,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傾出。明乎此,“南山歸敝廬”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諸般矛盾心緒,一語道出,令人讀來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安徊琶髦鳁墶,感情十分復(fù)雜,有反語的性質(zhì)而又不盡是反語。詩人自幼抱負(fù)非凡,“執(zhí)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他也自贊“詞賦亦頗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謂“不才”。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這一諛詞,也確實含有諛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還希望皇上見用。這一句,寫得有怨悱,有自憐,有哀傷,也有懇請,感情相當(dāng)復(fù)雜。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詩人卻說是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yuǎn)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自見對世態(tài)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后一層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發(fā)已白,功名未就,詩人不可能不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白發(fā)、青陽(春日),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現(xiàn)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復(fù)雜感情。
也正是由于詩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tài)!八稍乱勾疤摗,更是匠心獨運,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此茖懢,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余味無窮,那迷蒙空寂的夜景,與內(nèi)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十分相似的!疤摗弊指钦Z涉雙關(guān),把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余。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實則含蘊豐富。層層輾轉(zhuǎn)表達(dá),句句語涉數(shù)意,構(gòu)成悠遠(yuǎn)深厚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nèi)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后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見此詩盡管寫得含蘊婉曲,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結(jié)果,孟浩然被放還了。封建社會抑制人才的現(xiàn)象,于此可見一斑。
創(chuàng)作背景
約在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xué)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jīng)頗有詩名。這次應(yīng)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復(fù)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據(jù)《新唐書·孟浩然傳》記載,孟浩然在長安落第后,詩人王維曾經(jīng)邀請他到自己供職的翰林院見面,誰知不久唐玄宗駕到了。孟浩然一時緊張躲到了床下,王維不敢欺君,道出實情。唐玄宗也沒有生氣,還命孟浩然出來作詩。孟浩然便吟詠了這首《歲暮歸南山》。
賞析二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也沒有誰沒有感覺到。首聯(lián)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頷聯(lián)兩句緊承首聯(lián)。“江山留勝跡”是承“古”字,“我輩復(fù)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此處所說的“勝跡”,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
頸聯(lián)兩句寫登山所見!皽\”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yuǎn)。登山遠(yuǎn)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赜械木拔铮釤挸鰜,既能表現(xiàn)出時序為嚴(yán)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尾聯(lián)兩句將“峴山”扣實。“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fù)雜的內(nèi)容。羊祜鎮(zhèn)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lián)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lián)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yuǎn)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边@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2
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翻譯
原野空曠,平林漠漠,戲馬臺一片荒涼;深山古寺,夕陽返照,鐘聲報告已是黃昏時光。
人事變幻,每逢重陽,便有萬千思緒;年年歲歲,菊花開放,依舊陣陣寒香。
頭巾傾斜,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發(fā);語言佳妙,并不礙詩人的鐵石心腸。
放眼望,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流淌;誰知道,今日里,為政務(wù)還得繁忙!
注釋
平林:平原上的樹林。
廣野:廣闊的原野。
騎臺:指戲馬臺。
山寺:即云龍山上的臺頭寺。
人事:人世上各種事情。
自生:自然生發(fā)出。
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懷遠(yuǎn)執(zhí)意。
寒花:指菊花。
巾欹:頭巾傾斜。
石作腸:鐵石心腸。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此日:重九節(jié)這一日。
更須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詩人在重九這一日,更是攜朋邀侶登高賦詩忙個正歡。這是一種很風(fēng)趣的說法。
賞析
這首詩是重陽登高即景抒懷之作,作者從戲馬臺的荒廢,夕陽晚照聯(lián)想到老境將至,好景不常,自警應(yīng)該抓緊時間玩賞風(fēng)光,多作好詩,不須汲汲于世俗之事。
詩的開頭兩句寫景:“平林廣野騎臺荒,山寺鐘鳴報夕陽!痹娋渲悬c明了季節(jié)、地點和時間,語意閑雅。戲馬臺有典故。東晉末年劉裕北伐歸來為宋公,駐守彭城,曾因餞送孔令辭官還鄉(xiāng),大會賓僚于戲馬臺,一時文士如謝靈運、謝宣遠(yuǎn)都有詩詠。回首過往,往日的熱鬧更顯現(xiàn)今的荒涼,首句的重點就在“荒”字上,有詠懷古跡之意,見出人事代謝之感。這一聯(lián),寫景敘事不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見人事代謝之感,“山寺’’句則寓時節(jié)相催之意,這種象外之意,直透三、四兩句,加強了詩句之間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兩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睍r節(jié)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陽。每逢佳節(jié),人們便有思親之感;而菊花卻依舊開放,還是和去年一樣,送來陣陣的寒香。詩句中含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代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的感慨。自然的規(guī)律,總是如此。
五六兩句,記節(jié)日清游的情況:頭巾被風(fēng)吹得歪斜了,詩人更覺得清霜已侵上了鬢發(fā)。“巾欹更覺霜侵鬢”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謂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一個清空無礙的敘事句,寫的都像是當(dāng)下即刻的事,但實際上已經(jīng)暗用了某個典故。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陳師道學(xué)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這個方法。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從原典中翻出一種新意,別具一種風(fēng)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覺,是其通脫忘懷之處,陳師道這里卻“巾欹更覺霜侵鬢”,頭巾從頭上滑下一半,更覺霜發(fā)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強了,也更深切地感覺到時節(jié)相催。從孟嘉的帽落不覺到陳師道的“巾欹更覺”,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轉(zhuǎn)過來。下句又用了“石作腸”的典故,詩歌的語言佳妙,也有“清便富麗”的高致,就像宋廣平寫《梅花賦》,措詞婉媚,并不礙其鐵石心腸一樣。另外,此聯(lián)用兩個典故來暗寫登高賦詩,妙在隱而不露。
結(jié)尾兩句:“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性。”抒發(fā)游賞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匯滾滾來”句意,寫傍晚登覽所見的遠(yuǎn)近景象!按松怼本涓袊@節(jié)物如此可念,登臨清賞的機會正不應(yīng)放棄,而此日此身,還須忙于世務(wù),很難得有時間,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陳師道作詩多學(xué)杜甫,這首也是學(xué)杜甫有得之作,瘦勁渾厚、清淡高致、內(nèi)涵深蘊。
應(yīng)酬節(jié)物之意,從宋人的創(chuàng)作觀念來看,是一種比較成熟和時俗的題材,所以歐、梅、蘇、黃等大詩人多不經(jīng)意于此,這大概也是宋詩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陳師道的重陽詩,掃除陳言熟語,著力翻新。于前賢未到之處立意取象,卻能軋軋獨出,于平淡中見奇峻,可以與王維、杜甫等大家的重陽節(jié)詩詠爭一日之長,此亦江西詩派“以故為新”的一種表現(xiàn)。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3
小雅·信南山
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優(yōu)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孫之穡,以為酒食。畀我尸賓,壽考萬年。
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xiàn)之皇祖。曾孫壽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從以骍牡,享于祖考。執(zhí)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翻譯
終南山山勢綿延不斷,這里是大禹所辟地盤。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齊,后代子孫們在此墾田。劃分地界又開掘溝渠,田隴縱橫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陰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墜落紛紛揚揚。再加上細(xì)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豐沛足量,滋潤大地并沾溉四方,讓我們莊稼蓬勃生長。
田地的疆界齊齊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壯茂盛。子孫們?nèi)缃瘾@得豐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煞瞰I(xiàn)神尸款待賓朋,愿神靈保佑賜我長生。
大田中間有居住房屋,田埂邊長著瓜果菜蔬。削皮切塊腌漬成咸菜,去奉獻(xiàn)給偉大的先祖。他們的后代福壽無疆,都是依賴上天的賜福。
祭壇上滿杯清酒傾倒,再供奉公牛色紅如棗,先祖靈前將祭品獻(xiàn)好。操起綴有金鈴的鸞刀,剝開犧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鮮血和脂膏。
于是進(jìn)行冬祭獻(xiàn)祭品,它們散發(fā)出陣陣芳香。儀式莊重而有條不紊,列祖列宗們駕臨徜徉。愿神靈賜以宏福無量,子孫們享福萬壽無疆。
注釋
信:即“伸”,延伸。
南山:即終南山,在陜西西安南。
維:是。
禹:大禹。
甸:治理。
畇: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經(jīng)墾辟后的平展整齊貌。
原隰:泛指全部田地。原,廣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濕之地。
曾孫:后代子孫。
田:墾治田地。
疆:田界,此處用作動詞,劃田界。
理:田中的溝隴,此處亦用作動詞。疆指劃定大的田界,理則細(xì)分其地畝。
南東:用作動詞,指將田隴開辟成南北向或東西向。
上天:冬季的天空。
同云:天空布滿陰云,渾然一色。
雨雪:下雪,“雨”作動詞,降落。
雰雰:紛紛。
益:加上。
霢霂:小雨。
優(yōu):充足。
渥:濕潤。
沾:沾濕。
埸:田界。
翼翼:整齊貌。
彧彧:同“郁郁”,茂盛貌。
穡:收獲莊稼。
畀:給予。
廬:草廬,房屋。一說“蘆”之假借,即蘆菔,今稱蘿卜。
菹:腌菜。
皇祖:先祖之美稱。
祜:福。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時用。
骍:赤黃色(栗色)的牲畜。
牡:雄性獸,此指公牛。
鸞刀:帶鈴的刀。
膋:脂膏,此指牛油。
烝:冬祭。
享:祭獻(xiàn),上供;蛞詾椤盁A”,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
苾:濃香。
鑒賞
此詩首章寫開疆拓土,開篇言:“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痹娙耸窃诿枋鲋艽木╃艿貐^(qū)。在詩人看來,這畿內(nèi)的大片土地就是當(dāng)年大禹治水時開辟出來的。毛傳訓(xùn)“甸”為治,而鄭箋則落實為:“禹治而丘甸之!薄扒鸬椤奔粗柑锏貏澐种械膬蓚等級!吨芏Y·地官·小司徒》云:“乃經(jīng)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币蚨嵐{等于坐實井田制起源于夏代?资璩朽嵐{之說,謂“是則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則丘甸之法,禹之所為”。盡管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調(diào)法,虞夏之制未有聞焉”(孔疏引孫毓說),但鄭、孔之說也不無參考意義。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币仓档米⒁。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個重要方面!睹献印る墓稀吩疲骸胺蛉收刈越(jīng)界始。經(jīng)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jīng)界。經(jīng)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可見古人對經(jīng)理田界是非常重視的。毛傳釋此詩云:“疆,畫經(jīng)界也。理,分地理也!庇械膶W(xué)者解釋得更為具體,如王安石說:“疆者,為之大界;理者,衡從(橫縱)其溝涂!保ā秴问霞役幼x詩記》引)呂氏又引長樂劉氏說云:“疆謂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經(jīng)界之也。理謂有遂、有溝、有洫、有澮、有川,以疏導(dǎo)之也。”劉氏之說當(dāng)是依據(jù)《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dá)于畿”。這里所謂“南東其畝”也與井田制有關(guān)。此句指順應(yīng)地形、水勢而治田,南指其田隴為南北向者,東則為東西向者,此即《齊風(fēng)·南山》所云“衡從其畝”。鄭箋釋曰:“‘衡’即訓(xùn)為橫。韓詩云:東西耕曰‘橫’。‘從’……韓詩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傳·成公二年》載:晉郤克伐齊,齊頃公使上卿國佐求和于晉營,晉人要求“使齊之封內(nèi)盡東其畝”,也就是使齊國的隴畝全部改為東西向,這樣晉國一旦向齊國進(jìn)兵,就可長驅(qū)直入。國佐回答晉人說:“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裎嶙咏碇T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國佐引此篇為據(jù),說明先王當(dāng)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據(jù)不同的地勢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東西向的田隴,如今晉國為了軍事上的便利而強令齊國改變田隴的走向,是違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見諸其他典籍,但情節(jié)上有些出入。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云:“晉文公伐衛(wèi),東其畝!薄秴问洗呵铩ず嗊x)云:“晉文公東衛(wèi)之畝!惫粢晒晔略疲骸斑@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種證明。因為畝道系以國都為中心,故有南北縱走與東西橫貫的兩種大道。南北縱走的是南畝,東西橫貫的就是東畝!对姟飞纤f的‘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就是這個事實!@些資料好像與井田制并無直接關(guān)系,而其實它們正是絕好的證明。”(《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評》)
第二章寫風(fēng)調(diào)雨順。天上彤云密布,瑞雪紛紛,加之小雨如酥,潤澤大地,五谷豐登。
第三章寫酒食祭祖。地界整齊,莊稼茂盛,曾孫收獲,釀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賓客,靜享清福,萬壽無疆。
第四章寫瓜菹獻(xiàn)祭。田中有廬,地畔種瓜,剝削干凈,腌漬上供,敬獻(xiàn)先祖。曾孫長命百歲,都是受上天佑護(hù)。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廬”,說者也以為與井田有關(guān)。《呂氏家塾讀詩記》引邱氏說云:“公田百畝內(nèi),除二十畝為八家治田之廬!庇忠显唬骸熬虐佼,其中為公田,八家每家廬舍二畝半。”按《孟子·公孫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榖梁傳·宣公十五年》稱:“古者三百步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范寧注:“此除公田八十畝,余八百二十畝。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畝。除二十畝,家合二畝半為廬舍”,“八家共居”。《韓詩外傳》載:“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為一井!思覟猷彛业冒佼。余夫各得二十五畝。家為公田十畝,余二十畝共為廬舍,各得二畝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憂,患難相救,有無相貸,飲食相招,嫁娶相謀,漁獵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親而相好。《詩》曰:‘中田有廬,疆埸有瓜!币陨现T說大同小異,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廬舍二十畝。說詩者多從其說,但箋疏別有所解。鄭箋云:“中田,田中也。農(nóng)人作廬焉以便其田事!笨资柙疲骸肮耪哒诙家,田于外野,農(nóng)時則出而就田,須有廬舍,于田中種谷,于畔上種瓜,所以便地也。”按箋疏之說,田中的廬舍成了農(nóng)民在地里干活時的臨時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舊說,以為廬與瓜為對文,廬也當(dāng)為植物,故廬為蘆之假借,正如“南山有臺,北山有萊”,“七月食瓜,八月斷壺”,臺、萊、瓜、壺均為植物一樣。郭氏別出心裁,也可聊備一說(參見《由周代農(nóng)事詩論到周代社會》)。
第五章寫清酒犧牲。先以清酒祭獻(xiàn),繼之以紅色雄牛作牲,一并敬獻(xiàn)先祖享受。曾孫作為主祭之人,手執(zhí)帶鸞鈴之刀,剝開皮毛,取出血脂,干干凈凈敬獻(xiàn)先祖。
第六章寫祭典禮成。冬祭進(jìn)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報子孫大福大貴,萬壽無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與《小雅·楚茨》同屬周王室祭祖祈福的樂歌。此篇單言“是烝是享”,則僅寫歲末之冬祭。《毛詩序》稱:“《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業(yè),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4
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yīng)制
北斗掛城邊,南山倚殿前。
云標(biāo)金闕迥,樹杪玉堂懸。
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
小臣持獻(xiàn)壽,長此戴堯天。
翻譯
北斗星掛在長安城邊,終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萊三殿前。
山上華麗的宮殿聳入云端,精美的樓閣在樹梢上高懸。
半山腰漂浮著清新的瑞氣,山峰中環(huán)繞著祥瑞的云煙。
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壽,愿永遠(yuǎn)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間。
注釋
蓬萊三殿:唐人皇宮里的大明宮內(nèi)有紫宸、蓬萊、合元三殿,統(tǒng)稱蓬萊三殿。
侍宴:陪侍皇帝宴樂。宴,酒席,以酒食款待賓客的宴會。奉敕(chì):奉皇帝之命。敕,帝王詔令。
終南山:也稱秦嶺,是中國南方和北方、長江和黃河的分界,位于陜西長安城南。主峰太白山,積雪六月天,為長安八景之一,山高約3767公尺,是中國內(nèi)地的第一高山。唐時呂洞賓曾修道于終南山,為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北斗:七顆星在北天排列,狀似舀酒的斗,又稱北斗七星。今屬大熊星座一部分。
南山:指終南山!对娊(jīng)·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虧損、毀壞)不崩!焙笫烙靡韵笳鏖L壽。
云標(biāo):云端。標(biāo),本為樹梢,此指云層表面。
金闕:天子居住的'宮殿。闕,宮門前供瞭望的塔樓。
迥:遠(yuǎn)。
杪:樹梢;樹枝末端。
玉堂:此為宮殿的美稱,指終南山上精美的建筑。
懸:掛、系。
佳氣:指吉祥的氣象。
瑞煙:祥瑞的云氣。瑞,吉祥的。
小臣:詩人對自己的謙稱。
持獻(xiàn)壽:指以終南山向皇帝祝壽。用《詩經(jīng)·小雅·天!分小叭缒仙街畨邸本湟。
戴堯天:頭頂堯帝之天,比喻生活在圣王統(tǒng)治之下!墩撜Z·泰伯》:“唯天為大,唯堯則之!眻,黃帝傳帝位給堯,國號唐。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借詠終南山來歌頌皇帝的應(yīng)制詩。唐中宗李顯誕辰,于內(nèi)殿宴請群臣,命以終南山為題詠詩助興。杜審言因作此詩。
賞析
此詩一開始就氣度不凡。首聯(lián)以北斗星高掛宮城邊,巍峨的終南山都倚立在蓬萊三殿之前來映襯皇宮的宏偉高峻。這是借北斗、南山來歌頌長安城的壯觀!氨倍窉斐恰边有一層隱意。據(jù)《三輔黃圖》卷一記載,漢高祖修長安城,“城南為南斗形,城北為北斗形”。隋唐長安城雖然對秦漢都城的設(shè)計作了較大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但是使宮城、皇城和郭城三重相依,由北向南同用一道北城垣這一點并沒有變。這樣就突出了皇帝所居之處,宮城象征北極星周圍的紫薇垣,皇城則象征著地平線上以北極星為圓心的天象,而郭城則象征著周天之內(nèi)。這種以群星環(huán)拱北極星的設(shè)計思想,是皇權(quán)和專制思想在建筑學(xué)上的形象反映。所以,作者說“北斗掛城邊”不僅是一個夸張性的描寫,而且也是對長安城形制的一個象征性說明。
中間兩聯(lián)接著說,皇宮高聳,穿破云層,整個終南山中都繚繞著祥云瑞煙。頷聯(lián)正面寫終南山的宮觀殿宇高入云表的壯觀。頸聯(lián)以終南山瑞云繚繞,和朝廷的興旺之氣相通,進(jìn)一步以終南山景物來加以歌頌。
尾聯(lián)直接頌揚皇帝壽比南山,治國有如堯舜。有了前面的描寫,最后的稱頌贊美就水到渠成。這一聯(lián)連用兩個典故,但從文意上看都很貼切,沒有生硬拉扯的感覺。
詩人以北斗、南山、金闕、玉堂寫宮殿的高峻雄偉、金玉滿堂,以終南山的瑞氣、祥云,如在仙境,形容皇宮有如天上宮闕,最后祝圣上壽比南山,愿永受圣王統(tǒng)治。詩人的這種贊頌,在戰(zhàn)亂頻仍、禍患不絕、人命危淺的古代社會實際上是一種很善良的愿望。而作者所生活的唐代前期,國力強大,聲威遠(yuǎn)播,經(jīng)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盛世理想。但是,這種頌歌自古迄今幾被所有的文人唱過,已成為陳套陋習(xí),近于套話、門面話,凝定為一個迄今仍被沿用的歌頌?zāi)J,并沒有什么新奇之處。杜審言寫出這樣雖富麗堂皇而無真摯個性的作品,實是功力和才情的一種浪費。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
東西兩際海,巨細(xì)難悉究。
山經(jīng)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團(tuán)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欲休諒不能,粗?jǐn)⑺?jīng)覯。
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
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
蒸嵐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無風(fēng)自飄簸,融液煦柔茂。
橫云時平凝,點點露數(shù)岫。
天空浮脩眉,濃綠畫新就。
孤?lián)斡袔f絕,海浴褰鵬噣。
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
巖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
夏炎百木盛,蔭郁增埋覆。
神靈日歊歔,云氣爭結(jié)構(gòu)。
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
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鏤。
新曦照危峨,億丈恒高袤。
明昏無停態(tài),頃刻異狀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間簉。
藩都配德運,分宅占丁戊。
逍遙越坤位,詆訐陷乾竇。
空虛寒兢兢,風(fēng)氣較搜漱。
朱維方燒日,陰霰縱騰糅。
昆明大池北,去覿偶晴晝。
綿聯(lián)窮俯視,倒側(cè)困清漚。
微瀾動水面,踴躍躁猱狖。
驚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尋徑杜墅,坌蔽畢原陋。
崎嶇上軒昂,始得觀覽富。
行行將遂窮,嶺陸煩互走。
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
巨靈與夸蛾,遠(yuǎn)賈期必售。
還疑造物意,固護(hù)蓄精祐。
力雖能排斡,雷電怯呵詬。
攀緣脫手足,蹭蹬抵積甃。
茫如試矯首,堛塞生怐詬。
威容喪蕭爽,近新迷遠(yuǎn)舊。
拘官計日用,欲進(jìn)不可又。
因緣窺其湫,凝湛閟陰獸。
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
爭銜彎環(huán)飛,投棄急哺鷇。
旋歸道回睨,達(dá)枿壯復(fù)奏。
吁嗟信奇怪,峙質(zhì)能化貿(mào)。
前年遭譴謫,探歷得邂逅。
初從藍(lán)田入,顧眄勞頸脰。
時天晦大雪,淚目苦蒙瞀。
峻涂拖長冰,直上若懸溜。
褰衣步推馬,顛蹶退且復(fù)。
蒼黃忘遐睎,所矚镵左右。
杉篁咤蒲蘇,杲耀攢介胄。
專心憶平道,脫險逾避臭。
昨來逢清霽,宿愿忻始副。
崢嶸躋冢頂,倏閃雜鼯鼬。
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斗;
或妥若弭伏;或竦若驚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輻輳;
或翩若船游;或決若馬驟;
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
或亂若抽筍;或嵲若炷灸;
或錯若繪畫;或繚若篆籀;
或羅若星離;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
或如賁育倫,賭勝勇前購;
先強勢已出,后鈍嗔浢譳;
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幼,
雖親不褻狎,雖遠(yuǎn)不悖謬;
或如臨食案,肴核紛饤饾;
又如游九原,墳?zāi)拱鼧¤眩?/p>
或纍若盆甖;或揭若登豆;
或覆若曝鱉;或頹若寢獸;
或蛇若藏龍;或翼若搏鷲;
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后;
或迸若流落;或顧若宿留;
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
或儼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戰(zhàn)陣;或圍若蒐狩;
或靡然東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熺焰;或若氣饙餾;
或行而不輟;或遺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
或赤若禿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龜坼兆;或若卦分繇;
或前橫若剝;或后斷若姤;
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
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jīng)宿,
訚訚樹墻垣;巘巘架庫廄;
參參削劍戟;煥煥銜瑩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
悠悠舒而安;兀?褚葬;
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
大哉立天地,經(jīng)紀(jì)肖營腠。
厥初孰天張,僶俛誰勸侑?
創(chuàng)茲樸而巧,戮力忍勞疚。
得非施斧斤?無乃假詛呪?
鴻荒竟無傳,功大莫酬僦。
嘗聞于祠官,芬苾降歆齅。
斐然作歌詩,惟用贊報酭。
譯文
我聽說京城的南面,是群山聚集的地方。
山的東西兩頭都延伸到海邊,它的大小實在難于徹底了解清楚。
即使是那些山經(jīng)、地志的書籍記載,也都茫然而難作憑據(jù)。
我想遣辭造句來賦詩以勾勒出終南山的大綱,但又總是擔(dān)心掛一漏萬而說得不全面。
想要不寫又實在欲罷不忍,因此只有粗略地敘說一下我所歷、所見的景象吧。
我曾登上高高的土丘向遠(yuǎn)處遙望,看到山峰象羊角一樣聚集在一起。
天氣晴朗明了的時候,只見到處出現(xiàn)了山峰的棱角,一縷縷的山脈象碎分在那里的錦繡。
山中的霧氣彌漫無邊,到處滲透而沒有隔絕。
雖然沒有風(fēng)吹,山氣也到處飄灑,凝集在花草樹木上成為融液而滋潤著植物的成長。
云橫山間,凝聚在一個平面上,那一點一點的山峰露出在云層之上。
遠(yuǎn)山如在天空浮掛著的長眉,又濃又綠的色澤仿佛剛剛畫上去。
獨立的高峰象天柱一樣支撐在大地,仿佛是海中洗浴的大鵬鳥張開了嘴巴。
春天的陽光悄悄地照耀大地,萬物煥發(fā)了生機而草木也紛紛吐秀萌芽。
高大的山勢雖然高峻雄偉,但披上了綠色的植物就象是微醺的人一般綿軟溫潤。
夏天的炎熱中百木茂盛,濃郁的蔭蓋遮蔽了大地。
山中的神靈吁氣呵云,那飛騰的云霧都紛紛地織造著世界。
秋天的霜露喜歡欺凌自然,高山也因之而清癯獨立。
瘦削的山峰重疊參差,在清肅的氣勢中直沖云霄。
冬天的景象雖然陰晦幽暗,而潔白的冰雪卻將終南山琢鏤得美麗無瑕。
清晨的陽光照射著高大的山峰,仿佛山形的高大和縱長都有億丈的距離。
終南山的晴明和昏晦沒有一定之規(guī),瞬息之間就會改變原來的氣候。
西南角上太白山峰雄偉獨立,突兀而起的姿態(tài)簡直沒有能與它搭配的高峰。
它作為都城的屏障與京師德運相配,占據(jù)的位置正好在秦嶺之中帝都之南。
山勢逍遙越出了所處的坤位,仿佛要侵人西北的乾位。
山高而寒意凜冽,風(fēng)聲颼颼令人戰(zhàn)傈。
山廣而南面正烈日高照,北面卻已大雪紛飛。
我曾經(jīng)到長安城中昆明池的北邊觀覽,偶然一去,恰好正遇上晴天。
聯(lián)綿的山脈正好在我俯視的水面上,終南山的倒影正好都在清澈的水中浮現(xiàn)。
水面上波光粼粼,可以看到仿佛有喧器的猿猴在跳躍。
動蕩的水面使我忍不住呼叫山形的破碎,但仰起頭一看,卻慶幸山還沒有倒下來。
我向前尋路來到了杜陵,那里灰塵蔽空,使畢原的文王、武王嘉也顯得很是卑陋。
沿著崎嶇的山路逐漸走上高聳的終南山,這時候才大開眼界,而游目四顧都是美麗的風(fēng)景。
走啊走的,似乎要走到盡頭了,但高大的山形還在紛繁交錯地向前挺進(jìn)。
有時山形忽然象河岸一樣開裂,那擁塞在一起的錯誤是難以寬恕的。
傳說中的山神巨靈和夸蛾,他們的神力可以為所欲為。
但我懷疑老天的意思,是要精心專一地積蓄著力量護(hù)佑這片山形。
力量雖然能把山推轉(zhuǎn)開去,卻怕遭到雷電的轟擊。
想要樊緣而上,卻因陸峭而無法安置手腳,只好失道而走進(jìn)山谷之中。
茫然地從山谷中抬首而望,四面迫促使人愚惑難解。
身處逼塞的山路中,也失去了瀟灑爽然的儀態(tài),在近處找到了新路,卻在遠(yuǎn)處迷失了來路。
因為拘于官守的職責(zé),而有時間的限制,所以雖然找到了新路上山也無法再往前進(jìn)。
乘便去看山中的湫潭,湫水清湛,里面隱臥著蛟龍。
水中的魚蝦俯身可得,而神靈的異獸又有誰敢去侵犯?
樹林中偶然有落葉飄零,將要墮地時忽有鳥兒掠過救起。
它銜起落葉回翔而起,然后又急急地拋棄而去哺食出殼的雛鳥。
在我回歸的道路中曾回顧山中,那高大的山峰依舊還在面前。
啊呀!真奇怪,那穩(wěn)固的山形竟然能不斷地變化萬千。
前年我遭到貶謫,在南去的路途中又與終南山不期而遇。
開始是從藍(lán)田進(jìn)人山中,山勢之高,使人顧盼之間頸疫頭疼。
這時正好遇上了陰晦的天氣而大雪紛飛,我流淚的眼睛正苦于朦朧不清。
險峻的路途拖著冰凍,從上而下冰如溜滑而下。
我挽起了衣服,一步步推著馬前行進(jìn)進(jìn)退退困難地向前走著。
行色蒼皇急促,而忘了向遠(yuǎn)處瀏覽,眼睛所關(guān)心的,也只是前后左右的路途。
路旁的杉樹和竹篁矜夸著各自長矛一般的月亮,那些光亮集中起來如甲胄一般糶眼。
那時候只顧專心致志地想著趕快走上平坦的山路,能夠脫離險境比避開惡臭還來得急迫。
昨天恰好遇到了一個清明霽和的天氣,游歷終南山的宿愿才得以實現(xiàn)。
我登上了崢嶸的山頂,腳邊不時地倏忽閃過跑跳的鼯鼬。
山前低下的開闊之處豁然開朗,遠(yuǎn)遠(yuǎn)分散地堆積著,象褶皺的波紋
有的山互相連接,如同人與人一個個跟隨著。
有的山迫促聚集在一起,如同人與人在互相搏斗。
有的山靜止著象低首俯伏,有的山竦立象受驚的山雞。
有的山分散著如同瓦解了一般,有的山集匯象車輪中輻條集中的毅一樣。
有的山翩而行象搖蕩著的`游船,有的山急迫匆促,象馬在奔跑。
有的山相背象互相討厭對方一樣 ,有的山相向又象互相輔助一樣。
有的山叢雜亂生象春筍冒出,有的山高聳挺立象炷灸燃燒。
有的山交錯繽紛,象畫的圖一樣,有的山圍繞在一起,如同寫的篆籀字體。
有的山羅列著難以計數(shù),象天上的星星,有的山聚集在一起,象云彩片片浮在空中。
有的山浮在遠(yuǎn)處如同波浪翻滾,有的山碎裂象經(jīng)過鋤耨的田地。
有的山象古代的大力士孟賁和夏育之流,只要有了為賭勝敗而設(shè)的獎賞,就勇往直前了。
跑在前邊的一個勁兒向前跑,跑在后面的似乎要發(fā)怒卻又說不出話來。
有的山又象帝王一樣尊嚴(yán)聳立,山下其他叢集的小山就象朝覲的賤幼大小官員。
帝王所看到的即使是自己的親戚,也不因此而特別狎褻親昵,即使是遠(yuǎn)房的子侄也不因此而不理不睬。
有的山象進(jìn)食時的木盤,各種各樣的食品堆積紛陳。
有的山象士大夫的九原墳地,墳?zāi)巩?dāng)中是死者的棺槨。
有的山重疊著象盆器累積,有的山分立著象登豆并列。
有的山覆蓋地上象曝曬的鱉殼,有的山寢臥象睡著了的野獸。
有的山蜿蜓而行象藏龍宛曲,有的山張開翅膀象猛鷲捕食。
有的山整齊排列,象朋友聚會,有的山前后相隨,象先后站立的人。
有的山進(jìn)發(fā)象泉水落下,有的山回顧象等待后繼。
有的山暴戾乖張,好象仇人相見,有的山親密溫柔,象結(jié)為姻好的夫妻。
有的山莊嚴(yán)象紳土戴著的高冠,有的山翻轉(zhuǎn)象舞女的長袖。
有的山屹然不動象擺在沙場的戰(zhàn)陣,有的山四周相圍象在狩獵。
有的山象倒下一樣向東趨走,有的山也象倒下一樣卻向北趨走。
有的山象火一樣放出光芒 ,有的山象霧氣一樣蒸騰直上。
有的山象行走匆匆而不停留,有的山象遺失了什么一樣卻不去撿拾。
有的山象斜傾而沒有倚靠一樣,有的山象彎弓松馳而不張開。
有的山光禿禿地象脫落了頭發(fā),有的山又象被火燒過一樣。
有的山象龜甲坼裂顯出的征兆,有的山象卜卦分出的卦交。
有的山象剝卦一樣山形前橫,有的山象姤)卦一樣山形后斷。
有的山看上去很長,中間斷離又重新連上,有的山剛毅地背叛過去,可不久又相遇在一起。
有的山象浮魚喁喁細(xì)語地闖入萍中,有的山大小疏落象月亮行經(jīng)二十八宿一樣。
有的山高大象建筑得高墻,有的山高大象庫房和馬廄。
有的山細(xì)長得象劍戟一般,有的山光彩照人象銜著美玉。
有的山四面鋪陳象花萼滿枝,有的山下投象快倒下來的屋檐。
有的山悠然舒暢而安居,有的山兀然狂奔如走獸。
有的山跳躍而出就象仍在奔跑,有的山蠢蠢欲動但又象不肯勉力向前一樣。
壯觀的終南山啊,立于天地之間,安排得象人體的生理結(jié)構(gòu)一樣協(xié)調(diào)。
不知當(dāng)初是誰開創(chuàng)了這座山脈?又是誰在勸勉著一直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個樣子?
創(chuàng)造這樣大而巧的山,需要多大的團(tuán)結(jié)和忍受多大的勞苦?
開辟者用的是斧斤呢?還是要憑借詛咒的力量來成就?
鴻荒時代的開創(chuàng)歷史竟然沒有流傳下來,但那偉大的功績是不能用物來計算報酬的。
注釋
南山:即終南山,古稱中南、地肺、太一、周南,指長安城南群山,秦嶺山脈之一部。西起秦隴,東至藍(lán)田,相去六百里。
茲:此,指終南山。維:或作“惟”,語詞。群山囿(yòu):謂群山匯聚之處。囿,園圃,引申為事物萃集之處。
“東西”句:謂東、西方均連接海洋,此為夸飾語。
山經(jīng): 記錄山脈的輿地書。地志:輿地圖書。指《山海經(jīng)》《漢書·地理志》之類的書籍。茫昧:不明白、不清楚。非受授:不是親自得古人傳授,無法流傳告知后世。
團(tuán)辭:結(jié)撰文辭。提挈(qiè):提綱挈領(lǐng)。念:恐。
休:止,指停止寫作。諒:信,實在。
經(jīng)覯(gòu):經(jīng)行親見。覯,同“遘”、“逅”,遇見。
戢戢(jí):眾峰聚集貌。相湊:相聚。
蒸嵐:蒸騰的山氣。嵐,霧氣。
澒(hòng)洞:彌漫無際貌。
通透:顯露。
飄簸(bǒ):飄蕩。簸,播揚。
融液:霧氣凝成的水。煦:陽光溫暖。
平凝:平展而凝止不動。
脩(xiū)眉:長眉!段骶╇s記》卷二形容卓文君“眉色如望遠(yuǎn)山”,此“倒喻”為遠(yuǎn)山如眉。濃綠:指山上青綠色的草木。畫新就:有如眉黛剛剛畫好。
孤?lián)危╟hēng):孤峰獨立。撐,同“撐”。
巉(chán)絕:巉巖絕壁。巉,峻。
海浴褰(qiān)鵬噣(zhòu):形容山如大鵬從海中出浴,張開其喙。褰,提起,舉頭貌。喝,鳥嘴。
沮洳(rù):土地低濕處。
濯濯(zhuó):光明貌。
嵂(lǜ)崒(zú):高峻貌。
含酎(zhòu):酒醉。酎,經(jīng)過兩次以上復(fù)釀的醇酒。
蔭郁:草木枝葉茂盛。
埋覆:掩藏覆蓋。
歊歔(xiāo xū):熱氣上升。結(jié)構(gòu):聯(lián)結(jié)。
刻轢(lì):刻剝凌踐。轢,敲打。
磔(zhé)卓:卓然挺立。磔,截裂肢體。
癯(qú)瘦:形容瘦骨嶙峋的山峰。
琢鏤:雕,刻,修飾。
高袤: 崇高廣大。
雄太白:雄峙著太白山。太白山是終南山峰之一,在陜西省武功縣南,西連武功山,冬夏積雪,望之皓然,故稱“太白”。
莫間簉(zào):沒有相匹配的。間,近。簉,副貳。
藩都:屏衛(wèi)都城。配德運:唐為土德,故以太白山藩垣帝都為配合德運。德運,秦、漢間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來配合王朝存滅,是為德運。分宅:分占位置,謂終南山自太白山分出來。占丁戊:以天干配五方,丁為南,戊為中,太白山在帝都之南,居秦嶺之中,故為占丁戊。
坤位:指西南方。
詆訐(jié):謂凌暴。乾竇:乾位的地穴。乾指西北方,竇謂地穴。
空虛:天空。兢兢:本義為戒懼戰(zhàn)栗,此處形容嚴(yán)寒。風(fēng)氣:指風(fēng)。較搜漱:謂疾風(fēng):一陣陣更猛烈。搜漱,猶“颼颼”。
朱維:南方,此指山南。燒日:日光如燒,赤日炎炎。
陰霰(xiàn):山背面的霰雪。陰,山北。霰,雪珠。
縱騰糅(róu):恣意騰飛。糅,紛雜。
昆明大池:在長安西南,漢武帝時為習(xí)水戰(zhàn)而鑿,周圍四十里,唐德宗時又加修浚,引交水、澧水入池。去覿(dí):前去觀看。覿,相見。偶晴晝:正好遇上晴天。
困清漚(ōu):謂山影映現(xiàn)池水中,影像被池岸所限,故曰“困”。清漚,干凈的池水。漚,水泡。
躁:急。
猱狖(náo yòu):獼猴和長尾猿。
呀不仆:驚嘆不倒下。仆,同“撲”。
徑杜墅: 取路杜墅,欲由此登山。徑,通“經(jīng)”。杜墅即杜陵,在今西安市南,古昆明池東北,本周之杜柏國,漢宣帝陵在此,因號杜陵。
坌(bèn)蔽:塵埃遮掩。坌,灰塵。畢原:在今西安市西南,為咸陽附近渭水南的高地,以西周畢公高封于此得名,武王、周公及漢諸陵并在其上。陋:言其卑小不可見。
軒昂:高峻貌,此指高山。
嶺陸: 山嶺與高地。高平之地日陸。煩互走:指多有交錯;プ撸呦蚪诲e。
勃然:忽然。
思坼(chè)裂:希望山嶺間裂開一條通道。坼裂,裂縫。
擁掩:壅蔽,阻塞,指山勢阻礙。
恕宥:寬恕。
巨靈:古代神話中擘開華山的河神。
夸蛾:傳說中的大力神。
遠(yuǎn)賈(gǔ):遠(yuǎn)來推銷。
固護(hù):牢固。蓄精祐:蓄積神明福佑。
排斡:排除。斡,運轉(zhuǎn)。呵詬:呵斥辱罵。
蹭蹬:困頓失路。
抵積甃(zhòu):掉到如深井的谷底。甃,井壁。
茫如:茫然。矯首:抬頭。
堛(bì)塞:土塊堵塞。墻,土塊。
怐(mào)詬:怨愁的樣子。威容: 端莊的儀容。蕭爽:瀟灑。
拘官:束身于官職本分,不可曠日游山。不可又:不可復(fù),此謂不可深入群山之中。
因緣:順道。
湫(qiū): 深潭,此指南山炭谷湫,韓愈有《題炭谷湫祠》詩。
凝湛: 謂深水如凝。
閟(bì)陰獸:謂禁閉水中蛟。閟,潛藏,關(guān)閉。
神物:指魚蝦為神靈養(yǎng)護(hù)之物?埽呵址,碰取。
林柯: 樹枝。
彎環(huán):猶言回旋,作弧線飛行,此狀鳥之盤旋。
哺鷇(kòu):母鳥喂幼鳥。鷇,雛鳥,待母哺食的幼鳥。
旋歸:返回。
回睨(nì):回頭看。睨,斜視。
達(dá)枿(niè):指林木凸出枝丫的樣子。枿,同“蘗”,樹木重發(fā)新生的枝條。壯復(fù)奏:茁壯而又繁密。奏,通“湊”,聚集。
峙質(zhì):不可變的本性,指岡巒。化貿(mào):變化。貿(mào),變易。
得邂逅:謂得機會登山。
藍(lán)田:藍(lán)田山,在今陜西省藍(lán)田縣東,為驪山之南阜,山南有藍(lán)田關(guān),唐時此為自長安南下襄陽的通道。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藍(lán)田縣:秦嶺在縣東南,即南山別出之嶺。凡入商洛、漢中者,必越嶺而后達(dá)。
顧眄(miàn):左顧右盼。還視為顧,邪視為眄。脰(dòu):頸項。
晦:陰晦。
蒙瞀(mào):眼睛看不清楚的樣子。瞀,眼睛昏花。
懸溜:瀑布。
褰(qiān)衣:拉起衣襟。步:步行。
顛蹶:跌倒。倒仆日顛,失足日蹶。
蒼黃:同“倉皇”,急迫匆忙。
遐睎(xī):遠(yuǎn)望。
杉篁(huáng):杉樹與篁竹。篁,竹的通稱。
咤蒲蘇:夸耀其生長繁茂。咤,通“詫”,夸耀。蒲蘇,猶“扶疏",繁茂分披貌。
杲耀:輝耀。杲,光明。攢介胄:謂杉竹披上冰雪如攢集的甲胄。介,通“甲”,鎧甲。
清霽(jì):雨過云散的晴朗天氣。
忻(xīn)始副:心喜游山的夙愿方能達(dá)成。忻,通“欣”。始副,始實現(xiàn)。
崢嶸:高峻貌。躋(jī)冢頂:登上山頂。躋,登上。
倏閃:忽然閃現(xiàn)。
雜鼯鼬(wú yòu):交雜有飛鼠和鼬鼠。鼯,飛鼠。鼬,又名勝,俗稱黃鼠狼。
劃開闊:忽開闊。劃,忽然,豁然。
爛漫:散亂貌。
堆眾皺:從高處看群山如皺紋堆聚。
蹙(cù):接近。
妥:安穩(wěn)。弭伏:馴順地趴下。竦(sǒng):通“悚”,驚懼。
驚雊(gòu):被驚嚇到的野雞。
輻輳:狀車輪條輻集中于軸心。輳,車輻集中于輪轂。
翩:猶“翩翩”,輕疾貌。決: 快疾,疾馳。驟:奔馳。
嵲(niè):突兀特立貌。
炷(zhù)灸:點燃的艾卷,可以治病。炷,點燃。灸,灸艾。
繚:繚繞。篆籀:篆書與籀書,篆指小篆,籀指大篆。
離:眾多。
蓊(wěng):聚集。云逗:云彩停駐凝滯。
鋤耨(nòu):耕田鋤草。
賁育倫:古代傳說的猛士孟賁、夏育之徒。賭勝:競爭勝負(fù)。勇前購:謂勇往直前以求恩賞。
鈍:魯鈍。
嗔浢譳(dòu ròu):謂嗔怒不能言。浢譳,言語遲鈍。
叢集:聚集。朝:朝拜。
賤幼:百官尊卑長幼不等。
肴核: 肴核分指肉、果類食品。
饤饾(dìng dòu):謂食品紛雜堆積。饤饾,食品堆積。
九原:墓地。本為地名,在絳州(今山西省新絳縣),為春秋晉國卿大夫埋葬處。
。╣uǒ) 柩:棺材。槨謂外棺,柩謂斂尸之棺。
盆甖(yīng):盆,古酒器。甖,小口大腹的陶瓶。揭:高聳。
登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亦用于祭祀。木制的稱為豆,瓦制的稱為登。
曝鱉:魚鱉曬背。頹:仰面向上。
翼:振翼,飛翔。搏鷲:拼搏的鷲鷹。
迸:迸散。顧: 顧念留戀。
宿留:逗留。
儼: 莊重貌。峨冠:高的禮帽。
圍:包圍。蒐(sōu)狩:打獵。
靡然: 傾倒貌。東注:東流,狀山勢東向。偃然:倒臥貌。北首:北向。
熺(xī)焰:熺,同“熹”,火焰光亮。
饙(fēn)餾:一蒸曰饙,二蒸曰餾。
弛: 射箭。不彀(gòu):不拉滿弓弩。
赤:空無。鬝(qiān):鬢發(fā)脫落貌。
柴槱(yǒu);積柴燒火。槱,聚集木柴以備燃燒。
坼兆:古代灼龜卜筮,燒裂紋理以驗吉兇。
卦分繇(zhòu):《周易》每卦有卦辭叫作繇,每卦分六爻,故曰“分繇”。
前橫若剝:形容山形像《易》的剝卦卦象,坤下艮上,上有一陽,作重,故曰“前橫”。 后斷若姤(gòu):形容山形像《易》的始卦卦象,巽下乾上,下有一陰,作拿,故曰“后姤”。
延延:綿長貌。離又屬:分離又連接。屬,接續(xù),連接。
夬夬(guài):剛決貌。叛還遘:離開又遇合。遘,遭遇,相遇。
喁喁:群魚張口向上浮出水面貌。落落:稀疏貌。
訚訚(yán):同“言言”,高大貌。 巘巘(yǎn):崇高寬廣貌。庫廄:倉庫和牲口棚。
參參:修長貌。
煥煥:光彩輝煌貌。
銜瑩琇:含藏晶瑩的美石,L,石之似玉者。
敷敷:花開貌。
披萼:掛滿枝萼。
闟闟(xì):物墜地聲。
屋摧霤(liù):屋檐水落地。霤,屋檐上流下來的水。兀兀:不安貌?褚葬穑嚎駚y而又驕橫。狃,獸以足蹂地,這里是性驕橫的意思。
超超:奔跳貌。駭不懋(mào):起動而不勉力。
經(jīng)紀(jì):經(jīng)營料理,使天地事物條理有序。
營腠(còu):營衛(wèi)腠理。營衛(wèi),同“榮衛(wèi)”,中醫(yī)學(xué)上指經(jīng)絡(luò)血氣。腠理,皮下肌肉組織的空隙、皮膚的紋路。
僶俛(mǐn fǔ):努力。勸侑:規(guī)勸。
戮力:勉力,并力。忍勞疚:忍受辛苦。疚,久病。
得非、無乃:皆詰問之詞,難道不是之意。假:借。
鴻荒:太古蠻荒之世,混沌初開之時。
酬僦(jiù):酬其功值。僦,租賃、雇傭之費。
祠官:指終南山廟的廟祝。
芬苾(bì):形容祭品的芳香。苾,香氣。
降歆齅(xiù):謂神靈降臨接受祭祀。歆,享,食。齅,用鼻聞味,指祭祀前神先享用祭品的香氣。
斐然:形容文章有文采。贊報酭(yòu):謂贊助報謝神明之功。
報酭(yòu),報謝。酭,通“侑”,酬答。
賞析:
南山就是終南山,也稱中南山。它是長安南郊的名山。
韓愈好游奇山,務(wù)必窮其形勝而不顧性命(《國史補·卷中》)。所以,他筆下的《南山》詩雄奇恣肆,卓犖不凡。不僅如攝影家運用廣角鏡頭,從各個方位、季節(jié),攝取了南山種種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態(tài),滲入詩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此為五言古詩,計一百另二韻,分三段。第一段至“陰霰縱騰糅”,言遠(yuǎn)眺中的南山,千姿萬態(tài),瞬息異狀,惹人游興,熾烈。此段分三層。首層至“茫昧非受授”,寫終南山的地理位置。自“團(tuán)辭試提挈”至“頃刻異狀候”為第二層,總狀遙望中的終南山。詩人使用了大量的動詞:“湊”、“出”、“碎”、“蒸”、“通透”、“飄簸”、“融”、“凝”、“露”、“浮”、“褰”,揮寫云山變幻之態(tài)。日出云散,始睹峰巒脈紋如縷,密布若繡;云嵐 * ,山蹤忽隱,但見“澒洞一片,山峴嵐?jié)u稀,忽能透靄見山;流云時而“飄簸”,時而“平凝”,山巒也隨之忽露忽沉,忽靜忽動;嵐卷巒“浮”,形如“脩眉”新綠;云消峰豎,似鵬喙浴海。詩人運用浮云在山間舒卷給人造成的錯覺,使靜謐之山躍躍欲“浮”,躍躍欲“褰”。其中“縷脈碎分繡”句工細(xì),“蒸嵐相澒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濃綠畫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絕,海浴褰鵬噣”句奇恣。此后,分寫四季山景: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崒”的巖巒,也“軟弱”似醉;夏山被“蔭郁”的叢林“埋覆”,能見的只是“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瘦”的峰鍔直刺“宇宙”;冬季,冰雪“琢鏤”“危峨”,在“新曦”映照下,山色分外妖嬈。詩人以瘦硬之語句,勾勒南山季節(jié)性的特征,從中還可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事物總在不斷地變化,堅硬的巖石,也會顯得“軟弱”;橫亙半空的名山也難免被“埋覆”;代表冬季的顏色是“幽墨”,但裝扮它的卻是潔白的冰雪等等。“西南雄太白”以下寫太白山是第三層。太白也稱太乙,是終南山的主峰。寫太白就是寫終南。其中“朱維方燒日,陰霰縱騰糅”句與王維《終南山》“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作用相近,但風(fēng)格迥異。韓愈寫得飛揚雄奇,王維之句則雄渾平和。
自“昆明大池北”至“脫險逾避臭”是第二段?煞炙膶。首層至“始得觀覽富”。其中“綿聯(lián)窮俯視,倒側(cè)困清漚”六句,寫詩人取道昆明池,往游終南,一路俯瞰水中山影,不肯稍瞬;稱山影“困”于池而不能盡見;嫌周圍四十里的昆明池,小如“清漚”,均委婉透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一往深情!拔憚铀妫x躍躁猱狖”,言風(fēng)吹波起,山影破碎,狀若猿猱躁躍:想象奇特,造句瘦勁,乃韓愈的當(dāng)行本色!把鱿惭讲黄汀保瑢懗鲂薪K南,仰觀南山時的心情,語平直而意深邃,其氣直貫“崎嶇上軒昂”二句。第二層至“欲進(jìn)不可又”,寫詩人中途迷路,未能遂登山之愿。其中“行行將遂窮”以下九句,描摹詩人爬山時的心理,相當(dāng)出色。他在嶺阜之間奔走,尋覓登山之路,恨不得將南山周圍的峰巒全都搬走;甚至想請神話中的夸蛾、巨靈移山,又怕違拗造化本意,為雷電呵詬。詩以此數(shù)句,作一頓挫,盤旋蓄勢,逗出“攀緣脫手足”以下七句,明寫攀山之艱,暗示詩人游興之濃。自“因緣窺其湫”至“峙質(zhì)能化貿(mào)”為第三層,著重寫游湫。其中“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爭銜彎環(huán)飛,投棄急哺鷇”,以“彎環(huán)飛”,狀群鳥貼湖回翔,能傳其神情;而“救”、“爭銜”、“投棄”數(shù)詞,與前“陰獸”“神物”相應(yīng),為此幽靚之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它與前層相映:一苦一樂,一張一弛,有相反相生之妙;而神話的運用和渲染,則為結(jié)句作詩酬神之意埋一伏筆。末四句,言詩人于歸途“回睨”,不能忘情南山,逗出二次游山。自“前年遭譴謫”以下為第四層。言詩人于譴謫途中,再次游南山,終因冰雪封路,沿途杉篁披冰,枝若“蒲蘇(刀劍)”,干如“介胄”,只得悵而返。
“昨來逢清霽”起,至“蠢蠢駭不懋”為第三段前層。詩人于貶謫遐方之后,擢任京官,乘興往游,直登峰巔,視野頓然開闊。往昔視為畏途的峻嶺大阜,盡伏眼底,只如五色斑斕的帶“皺”石堆。此后,即用五十一個“或”字句,十四個疊句,形容千山萬壑的諸種態(tài)勢。對此,歷來贊揚者多,批評者少。批評集中在“味短”“辭費”上。其實,韓愈作此詩目的在于狀南山勝景,在于“體物”。因此,吸收了《子虛》、《上林》賦的手法入詩,抓住山壑峰巒小異之處,盡力鋪張雕繪。這,決不是“味短”、“辭費”,而是按照題材,選擇詩體(方世舉稱《南山》是賦體)的結(jié)果,是“以文為詩”的范例。其中連用“或”字,遠(yuǎn)紹《小雅·北山》(有十二個“或”字句),近承陸機《文賦》(連用八個“或”字句),加以參差變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詩風(fēng)。句中多用駢字、時雜拗句,復(fù)以險韻出之,如“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斗”“或戾若仇讎;或密若婚媾”之類即是。詩以一句一喻為主,其間錯落地雜以四句一喻和二句一喻,連用排比,仍富變化。句式多變,有“或×若××”式,也有“或××若×”、“或若×××”及“或××××”,多種句式交互使用。形象中時寓議論,如“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幼,雖親不褻狎,雖遠(yuǎn)不悖謬”,末二句包孕著人際關(guān)系的哲理。又如“ 或前橫若剝,或后斷若姤”以卦象狀山:剝卦“ ”,為“地下山上”之象,有“不利有所往”的象征。在形容山態(tài)時,言己目前身在峰頂?shù)奶幘,隱寓處世之道。就全詩章法而言,第一段由遠(yuǎn)眺而逗游興,第二段言二次游山,歷盡艱危而游興不減,經(jīng)層層盤旋作勢,引滿待發(fā)之后,至此,連用五十一個排比句和十四疊句,猶如長江黃河之水,經(jīng)上游山峽壅阻之后,噴薄而出,一瀉千里。就筆法而言,最初自山下眺望,兩次往游:一系俯視水中倒影,一乃近矚山徑風(fēng)光;此則絕頂鳥瞰,角度不一,寫法迥異。山本靜物,但在韓愈筆下均具動態(tài),且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段是云嵐舒卷而造成山“動”的錯覺,第二段是風(fēng)吹水動,引起山影破碎躁動;此段則是詩人游目四騁而造成的錯覺。撰如此長詩,而能一筆不復(fù),尤見韓愈才力之雄。自“大哉立天地”以下為后層。言終南山奇神靈,故詩人作詩以酬。
程學(xué)恂說:“讀《南山詩》,當(dāng)如觀《清明上河圖》,須以靜心閑眼,逐一審諦之,方識其盡物類之妙。又如食五侯鯖,須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極百味之變。”此評極是。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出門見南山,引領(lǐng)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dāng)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翻譯
走出家門,抬起頭就可以望見城外的終南山了,翹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無窮的意緒和美妙的懷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難以名狀,那蒼翠蔥蘢的景色日日都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是多么的美妙愜意啊。
只見那兒的天空上方不時飄浮起朵朵白云,它們在天際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著這樣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曠神怡,意興盎然。
什么時候我能夠去造訪那個居住在山中的隱士呢?到那時我也要和他一樣遁跡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棲身在那紫閣峰上。
注釋
引領(lǐng):伸長脖子去看,這里指翹首而望。
難為名:難以稱呼,難以說清楚,指山中景色氣象一派壯麗,無法用語言表達(dá)。
與之然:與這一派景象渾然一體,不辨物我。是說我心與自然融合而為一體。
造:訪問,拜訪。
幽人:隱居者,這里即指紫閣隱者。
滅跡:離開紛亂的人世紅塵。
絕撇:高聳的山峰。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說是天寶五年)。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離開長安,在洛陽遇到了杜甫,兩人結(jié)伴出游。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會于東魯。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則東游吳越。這首詩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時所作。
賞析
仰望山岳抒發(fā)感慨是許多詩人都寫過,李白也不止一次寫過的題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詩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內(nèi)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這首詩寫終南山,又是送給一位隱居者的,所以詩的主旨緊緊圍繞著脫俗返真來抒情狀物。終南山在唐代是隱居者最喜歡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剎,也有道教洞天,還是距關(guān)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嶺,李白就從遠(yuǎn)望終南山時的感受寫起。終南山與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詩意境。前兩句說見到終南山,抬頭仰望,感慨和觸動很深,三四句就說這觸動是因為山中渾然的秀美景色帶來的,卻無法理清說透這景色的特點和細(xì)節(jié),只是看到蔥蔥蘢蘢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寫景色和組成景色的要素:陽光、翠嶺,而不直接告訴人們他的'感受,無形之中,人們被引進(jìn)了欣賞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體會了。
接著詩人說山中自云隨風(fēng)飄浮卷舒自在,無礙無束,看到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與精神的輕松自由聯(lián)系起來,于是不但李白“與之然”,讀者也在心中與這大好景象合而為一了。詩寫到這里,都與陶詩“結(jié)廬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訴人們山中景色的恬靜優(yōu)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態(tài),但接下來的結(jié)尾,則直敘心聲,說一定要去拜訪居于山中的這位隱者,相伴隱于林下,遠(yuǎn)離塵世。原來,全詩所寫的那種幽靜自然的景象是為了贊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隱者朋友,是說他的精神恰恰與這山林融為一體,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與之然”就不僅是與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與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詩景中有情,以景語代替情語,不露痕跡而心境卻表現(xiàn)得十分明白。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8-07
南山詩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05-08
《終南山》原文及翻譯賞析04-23
信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03-27
《終南山》原文、翻譯、賞析09-18
《節(jié)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10-25
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5-01
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歲暮歸南山》原文及翻譯賞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