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起源故事
導語:漢字流行使用數(shù)千年,最早的文字、符號可以追溯到結繩時代。以下是跟著小編來了解漢字起源故事吧。
漢字經(jīng)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漢字的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ㄉ蹋ㄖ埽ㄇ兀h)(魏晉)草書
一、文字起源
文字產(chǎn)生之前人們?yōu)榱藥椭洃洠涣魉枷,傳遞信息采用了各種和各樣的記事方法,最原始得計亊方法是: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
結繩記事
不論用一根繩子打結,還是用多根繩子橫豎交叉,歸根結底,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shù)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簡單概念。如大事記大疙瘩,小事記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東西的多少。它只能幫助人們記憶某些事情,卻不能進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產(chǎn)生文字,只能說它是文字產(chǎn)生前的孕育階段。
契刻記事
人們用契刻的方法,將數(shù)目用一定的線條做符號,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后來人們把契從中間分開,作為兩半,雙方各持一半。以兩者吻合為憑據(jù)。古代契上刻的數(shù)目主要適用來做債務憑證的。
二、圖畫文字
由于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的不足。人們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用文字的線條或筆劃把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的勾畫出來,繪畫導致了文字的產(chǎn)生。 “文字的產(chǎn)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jīng)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qū)!比欢鴪D畫發(fā)揮文字的作用,轉(zhuǎn)變成文字,只有在語言被廣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畫了一頭象,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象”。久而久之,大家約定俗成,類似于 “象”這樣的圖畫,就介于圖畫和文字之間,久而用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圖畫越來越多,畫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這樣的圖畫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終導致文字從圖畫中分離出來。這樣,圖畫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圖畫和變成為文字符號的圖畫文字。文字不再是圖畫的,而是書寫的。而書寫的技術不需要逼真的描繪,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大致不錯,使人能認識就夠了!边@就是原始的文字。
“爵”象形字:
1.甲骨文的形體,像古代酒器的形狀,下有足。
2.金文的形體,更像酒器的形狀,右邊增加了一只手。
3.小篆的形體。
4.是楷書的寫法。
而會意字里“明”寫成如圖示,意為“日”和“月”帶來的光明。“旦”寫成如圖示 ,意意為太陽出地平線而升起。
“ 嬰”會意字:
1.金文的形體,上部是“貝”,下部是“女”,表示婦女項上由貝做成的裝飾品。
2.是小篆的形體,上部是兩貝,其意不變。
3.是楷書繁體字。
4.簡化字。
“嬰”字的本意是用貝做成的項鏈。義為“纏繞”、“圍繞”,如古人陸機曾說:“世網(wǎng)嬰我身!笔谰W(wǎng)比喻世事。就是說:世事把我纏繞住了。
“嬰”字由項飾即寶貝。引申為嬰兒之義。
“孕”會意字:
1.甲骨文,外部是一個人面向左側(cè)而立,腹中有一“子”,誠有“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樣子。
2.小篆,上變成“乃”字,已無人形了,下部的“子”依然存在。
3.楷書的寫法,由小篆演變而來。
關于形聲字同學們都很熟悉,例如:“爸”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結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
漢字的起源故事
傳說有一次,黃帝的軍隊和蚩尤的軍隊交戰(zhàn),交戰(zhàn)甚歡,難分難解。黃帝想改變一下戰(zhàn)術,叫倉頡拿作戰(zhàn)地圖來,但發(fā)現(xiàn)地圖已丟失。只好收兵再作商議;貭I后黃帝很生氣,責怪倉頡沒辦好。倉頡說,現(xiàn)在要記錄的事實在太多,再用結繩記事的方式,實在難以應付,忙了就會出亂子,F(xiàn)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樣的問題。黃帝說,你是我朝的第一大臣,有沒有解決方式?倉頡告訴黃帝,改用畫圖的方式,可以記錄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會明白。黃帝就命倉頡著手辦理這個事,不用隨軍打仗了。
倉頡接受任務后,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還沒有進展。冬天到了,外面下了大雪,倉頡想去打獵,順便放松一下。一路上,看到山雞、小鹿跑過,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腳印。倉頡發(fā)現(xiàn),他們的腳印都不同,突然來了靈感。畫山雞的腳印就代表山雞,畫鹿的腳印,不就是鹿嗎。如果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把它的形象特征畫出來,不就代表不同的東西了嗎。倉頡向黃帝報告了之后,黃帝聽了非常高興。命倉頡把天下的所有東西,上至日月,下至飛禽走獸,都按不同的特征畫出來,并把這種符號叫做“字”。于是,倉頡開始了造字的旅程。
倉頡每天上觀日月星辰,下觀萬物生靈,創(chuàng)造出來了越來越多的象形文字。并刻在石頭和木頭上。后來發(fā)現(xiàn)太沉重,不便攜帶,成了倉頡的心病。后來有人從河邊捉來一只大烏龜,請倉頡造個字,倉頡發(fā)現(xiàn)龜殼上有很多方格子,就造了一個“龜”字,并刻在龜殼上。但烏龜趁人不備時逃走了。三年后,烏龜在另一個地方被人捉住了,他告訴倉頡,龜殼上刻的字還在,不但沒被水沖掉,而且字長大了,而且更清晰。于是倉頡想到,龜殼很常見,不但很輕,而且刻的字很清楚,是很好的記錄材料。他把創(chuàng)造的字,都記錄在龜殼上,串起來。黃帝大為贊賞,并頒布天下。成了現(xiàn)在所說的甲骨文。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國漢字的由來。
漢字起源的故事分享
倉頡造字的故事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并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shù)目、屯里食物的多少。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陕,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么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結代表每個數(shù)目。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shù)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shù)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shù),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tǒng)統(tǒng)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么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chuàng)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后,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fā)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里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么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么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jīng)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涂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衷趺礇]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里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睒拥,造“!弊謺r,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jīng)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chuàng)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jīng)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
從此以后,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后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有關漢字起源的故事
(一)漢字的起源
1.漢字的起源
中國人對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戰(zhàn)國時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認為結繩是漢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異議,結繩是上古用以記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過。它即便是記事,也畢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認為中國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圖、洛書演進為文字說”。中國古代最通行之說是倉頡(jié)造字,這至少在戰(zhàn)國末年已經(jīng)在廣大學者中流傳。一般說來,文字的發(fā)展有一個從多頭到單頭,從簡單到復雜再到簡單,從表形至表音的過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國的文字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chuàng)造,經(jīng)“巫”和“史”整理并發(fā)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這又有各種不同的猜測。目前,中國史學界較普遍的一種說法是:中國文字源始于殷商。不過稍有異議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據(jù)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總有一個從發(fā)生到發(fā)展?jié)u趨成熟的過程。因此中國文字的發(fā)生始年還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張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張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張推至夏以前,各執(zhí)己見。在考古學家那兒,中國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響之見的當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fā)展》一文中指出:“漢字究竟源始于何時呢?我認為,這可以從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為指標!薄鞍肫逻z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薄鞍肫逻z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劃,和器上的花紋判然不同。”“雖然刻劃的意義至今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zhì)的符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jié)遺!比绨创苏f,中國文明則應算成近六千年。中國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時?最古老的文字產(chǎn)生于什么時代?分別代表什么含義?至今還尚在百家爭鳴中,看來還有待于大量的材料來佐證說明!目前世界上公認最早的文字,是出現(xiàn)在古代中東地區(qū)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賈湖發(fā)現(xiàn)的一些刻在龜甲上的符號,距今卻達8000年。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wǎng)站發(fā)表了一則驚人消息說:“在中國河南賈湖發(fā)現(xiàn)的烏龜殼上的符號,很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比绻@則報道內(nèi)容被確認屬實,那將是一個世界級的發(fā)現(xiàn)。
2、漢字的始祖
相傳漢字是黃帝時期一個叫蒼頡的人創(chuàng)造的。
在我國的陜西關中有個叫倉頡的人,他生有四只眼睛,眼睛里總是糊滿了眼屎,但這兩雙迷迷蒙蒙的眼睛中總是放射出異樣的光芒,觀察事物特別清楚。他披著長發(fā),留著長須,身穿獸皮,坐在一張兇猛野獸的皮上,手里經(jīng)常拿著一支土筆,與坐在他對面的人交談,似乎又在思索著什么。他的頭形也不同于一般人,頭頂高高地隆起,像個奇形的頭陀,顯得特別聰穎過人。
他經(jīng)常騎著毛驢,在陜西的黃土高原上四處奔波,跋山涉水,跨州過郡,去了解民間風俗習慣,收集民間流行的語言符號。那時沒有紙,他就把收集的資料寫在蘆葦?shù)娜~子上,裝在口袋里,讓毛驢馱著。他收集的不少,裝了好多袋,毛驢走到現(xiàn)在的陜西省岐山縣就累死了。
倉頡帶著這批資料,沒有毛驢不能再行走了,就索性找了一間草棚住下來。倉頡不斷觀察天象,抬頭仔細看月亮時圓時彎的變化,還觀察山水風雨演變的現(xiàn)象,辨識鳥獸的各式各樣的腳印,或野獸、車輛經(jīng)過后留下的痕跡,分清和區(qū)別各種紋理的異同,并開始創(chuàng)造文字。
其實,文字的形成是一個漸生的過程,絕非一時一人所能勝任。文字應當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造、發(fā)明、發(fā)展、完善下來的符號。數(shù)量也是從少到多積累起來的。
漢字的'數(shù)量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恐怕沒有人能說出它的準確數(shù)字。我們只能從古今字典中,知道它的大概數(shù)目。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共收字9353個。曹魏時李登的《聲類》共收字11520個。南梁顧野王的《玉篇》共收字22721個。唐朝時顏真卿的《韻海鏡源》共收字26911個。宋朝時的丁度等所著的《集韻》共收字53525個。清朝張玉書等所著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當代的《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個,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讀完小學階段我們要累計識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要會寫。
3.漢字的演變
中國文字的演變,大體經(jīng)歷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這是符合文字的發(fā)展由繁到簡,由不規(guī)范到規(guī)范的規(guī)律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稱篆書。那么,篆、隸、楷、行、草書便構成了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漢字發(fā)展到了今天,楷書和行書還在應用著,而篆書、隸書、草書,特別是篆書已不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只作為一種書法藝術存在了。
4.漢字六書
說漢字的來源,就要說到漢字的六書。
六書就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人們依據(jù)不同的造字方法,造出了許多漢字供人們記錄信息,傳遞信息使用。
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zhuǎn)注。
象形 象形就是描畫事物形狀的一種造字法。用這種方法造的字,就叫象形字。比如,日、月、燕、網(wǎng)等。
趣談“瓜”字
瓜是一個象形字!肮稀弊种,兩撇表示藤,中間豎鉤表示瓜,捺表示葉。你們看古人造字多精妙。
“葫蘆科植物的統(tǒng)稱”就是“瓜”的本義。
“形狀像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種;“瓜皮船”是船的一種。
“像切瓜一樣”,瓜的命運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義。人們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強國聯(lián)合起來分割弱小或不發(fā)達國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聰明,這一詞來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時期生活在瓜州(甘肅敦煌一帶)姜姓人被稱為“瓜子族”,他們十分勤勞,受人雇傭時總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們這種老實的習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 用象征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號來表示某個詞。比如,“刃”,在刀口上加一點,表示這里最鋒利,這就是刀刃。
指事字的來源
指事字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例如“上”、“下”、“兇”……等等!吧稀、“下”兩個字是用橫線“一”為界,在橫線上用一點或較短的短線指出上方的位置,寫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橫線下面畫符號為“ ”,則是“下”字!皟础弊质侵傅厣嫌幸粋深坑,走路的人沒看見而踏空掉進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間的“×”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種驚嚇的感覺和危險的情形。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都是獨體字。
會意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比如,“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個人靠在樹上,表示休息。
簡說會意字
會意是為了補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會意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義;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強。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用會意的方法創(chuàng)造漢字,例如“灶、塵、國、孬、歪、甭”等。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合而的,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交叉錯綜,這就是會意的方法所以“高產(chǎn)”、會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人”和“木”說:“人”和“人”可以組合為“從、眾”等,“人”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組合為“林、森”,“木”還可以和其他形體組合為“析、相、采、困”等。因為會意字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的會合,所以可以表示許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難以表示的意義。
下面是幾個會意字例: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寫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間是個太陽,意思是太陽已落入草叢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兩個象形字的會意字。以后簡化為“莫”。“莫”的本義是日落的時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沒有誰”、“沒有哪一種東西”,以及表示揣測或反問等詞義,如:莫如、一籌莫展、莫不、莫不是等詞。作為本義日落時候的“莫”,后又被新創(chuàng)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寫法下部是一只盆子的形狀(皿),上部是一只手伸入盆內(nèi),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為明白,左右雙手在盆(皿)中洗,盆中還有水,是“皿”、“雙手”和“水”三個象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現(xiàn)在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狀已寫成“皿”字。
疊羅漢式會意字
有些會意字是兩個或幾個同樣的字重疊組成的。二字重疊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結構,三字重疊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結構,看起來像體操活動中的疊羅漢。例如三個“人”組成“眾”;三個“火”組成“焱”;三個“木”組成“森”;三個“日”組成“晶”;三個“直”組成“矗”;三個“水”組成“淼”;三個“口”組成“品”等。
破體會意字
會意字由于字形的變化太大,現(xiàn)在已看不出它們的字源了。
例如婦女的婦字,為什么在女旁加個歪山呢?正確的字源分析只能從繁體字“婦”中才能看出。這個“婦”字左邊的“女”旁指婦女,女旁的“帚”是掃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婦女拿著掃帚在家里勞動!芭⒅銥閶D”和“力、田為男”是符合當時的“女內(nèi)男外”、“男耕女織”的社會情況的。
這類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當多,人們叫作“破體字”。
形影相隨,“從”善相親
在人的一生中,總有自己崇拜的對象,喜歡跟從他,學習他。就如右圖(李樂毅《漢字演變五百例》)所示:
一老者在前頭走著,一后生在后跟著,形影相隨,觀察模仿著老者。這就是“從”字。
“隨從、跟隨”,這是“從”的本義。學習某人,必定要“跟隨”而學。子路、曾皙、冉有等為了學習孔子,跟隨著孔子周游列國,邊走邊問,增長才智。
“順從、聽從”,要學習別人,就要有一個良好的態(tài)度,要謙虛,因此就引申出“順從、聽從”的意思。作為解放軍戰(zhàn)士,就要服從命令聽指揮。小學生要聽從老師的正確指導。
“侍從”,這是由“跟隨”引申出來的意思。我們知道,在古代老師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倫常中有“天、地、君、親、師”之說,還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之說,這些都表現(xiàn)了老師的崇高地位。因此,學生對老師除了要“跟隨”學習之外,還要侍奉老師,也就是“侍從”了。
“參與、從事”。要侍奉老師,就要參加到老師所做的事情當中,并和老師一塊動手動腦做。因此“從”字就有“從事、做”的意思。現(xiàn)代漢語中有“從事、從軍”等詞,其意思都是“做”。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跟在后面的后生,顯然是學習者,要看前面的人做事,于是,“從”字就有了“副、從屬的、次要的”之意。在法律上,有兩個詞語最能體現(xiàn)這個詞義:主從關系、從犯。
漢字的獨特神韻
中國的方塊字以其獨特的構造、深遠的意境而特立獨行,如果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很難領略其神韻和精髓。老師講解“臭”字,會說:“自大一點就是臭!币源私逃覀円t虛謹慎,不要自滿;老師剖析“偽”字會說:“人為和起來便是偽!币源藚^(qū)分自然和雕琢的高下,要我們寫文章和做人都要有真情實感。
這實際上玩的是“拆字”游戲,但也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比如“富”和“窮”兩個字,所謂“富”,過去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有田的人,一大片沃土只喂養(yǎng)一張嘴、一個人,自然綽綽有余,也就“富”了。而“窮”呢,只有靠用“力”打工了,八為十以內(nèi)的最大偶數(shù),也就是說,窮人是那些耗盡力氣打工的人。只有力氣,當然“窮”了!百v”字也很有趣,“賤”的繁體是“賤”,左邊為“貝”即錢,右邊兩個“戈”即兩個兵器重疊交叉、相互較量在一起,為錢而爭,為錢而斗,自然是“賤”的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漢字都蘊含了事物的本質(zhì)。我們在讀漢字的時候若對字形加深一層思考,有助于我們更多地了解漢字所具有的獨特神韻。
形聲利用形旁和聲旁組成的新字。在形聲字中,跟讀音有關的偏旁稱為聲旁,跟字義有關的稱為形旁。比如,“崗”字,下面的部分表音,表示這個字讀“gang”,上面的“山”表示這個字的意思與山有關。
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有三種組合方式:
左形右聲:指、詩、估、格
左聲右形:救、歉、劍、欽
上形下聲:空、露、花、嶄
上聲下形:盂、貨、娶、基
內(nèi)形外聲:聞、問、悶、瓣、辮、辯
內(nèi)聲外形:園、囤、病、衷、閣、匣
東坡問字
王安石寫了一部書叫《字說》。
有一次,蘇東坡寫了個“坡”字,去問他什么意思。
王安石回答說:“坡就是土的皮!
蘇東坡說:“難道滑就事水的骨嗎?”
王安石無話可說。
在漢字的結構中,偏旁是比筆畫大的構字部件,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單位!捌隆敝械摹捌ぁ笔潜硎咀x音的偏旁,王安石的解釋是不對的,難怪蘇東坡以“滑”字相問,王安石就無話可說了。
秀才識字讀半邊
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秀才識字讀半邊。
說的是秀才遇到不認識的字,或懶得查字典,或怕丟面子,有個竅門是讀半邊字。例如:碰上“坷”讀“可”音,碰上“鑼”讀“羅”音。這類的字都讀對了。可是這個辦法有時又不靈。如挽救的“挽”不讀“免”音,剛愎自用的“愎”不讀“復”卻讀“bì”。
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原來,有些形聲字,隨著漢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讀音有了變化,已經(jīng)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讀半邊就要鬧笑話。現(xiàn)在“秀才識字讀半邊”又成了對“秀才”們讀錯字的諷刺。
“她”字的由來
“她”是現(xiàn)代漢語里常用的一個人稱代詞,專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國古代沒有這個字,只是到了19世紀20年代才出現(xiàn)了它。
在古文里,作賓語的第三人稱用“之”字表示。后來白話文興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運動”前后,有的文學作品也用“伊”字來指女性,如魯迅時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國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nóng)在北大任教時,第一個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稱女性。一時轟動全國!八弊忠怀霈F(xiàn),就遭到封建保守勢力的攻擊和反對,但卻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認、稱贊,并被廣為使用,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此事在當時文化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劉半農(nóng)創(chuàng)造了“她”字,結束了以往書面語言中第三人稱的混亂現(xiàn)象,從而純潔、豐富了祖國的語言文字。魯迅高度評價劉半農(nóng)的創(chuàng)造精神,說“她”字的創(chuàng)造是打一次“大仗”。
六書之中,除了上述的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之外,還有轉(zhuǎn)注和假借,因為它們離我們的生活遠一點,所以不再細說。
每一個漢字起源的故事
漢字從形態(tài)到內(nèi)涵,不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而且是一種形象生動,有社會文化背景、生命意識、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走進漢字的文化寶庫,走進漢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領悟中國古漢字的神妙話語。今天,我們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國(國)
甲骨文中的“國”(國)字由“戈+口”組成,其含義是“軍隊、人口”。可以理解為:由人口組成軍隊,由軍隊來保衛(wèi)人口,這就是國家。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國”字多了一個四周的“囗”,表示國家有邊境四周;隸書、楷書中的“國”字還多了“一”,表示“土地”。這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國家。
在古漢字中,“國”字的組成中有外面一個大囗和里面一個小口,這兩個口,意思是不一樣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則表示土地;此外,還要執(zhí)有“戈”矛的軍隊來保衛(wèi)國家的土地、人口和邊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還有“戈”等因素,構成為國家的“國”字。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說,古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深刻地解釋了國家的幾個基本特征,或者說構成國家的幾個基本要素——邊境、疆域、土地、人口、軍隊等。
家
家是宀+豕!板病保课莸南笮巫;“豕”,豬的象形字。“家”字的本義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yǎng)著豬的房屋,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時中國以男子耕田為主的農(nóng)業(yè)社會,社會整個生產(chǎn)力低下,農(nóng)業(yè)很重要,同時又必須有飼養(yǎng)業(yè)做補充,人們才能夠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錢的人,比較富裕的人,養(yǎng)殖業(yè)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對于家庭的經(jīng)濟影響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財產(chǎn)之一。因此,家家戶戶都會飼養(yǎng)牲畜,特別是豬(豕)。那么怎樣飼養(yǎng)呢?就是養(yǎng)在家里,一來豬等家畜不會被人偷走;二來可以防止猛獸吃掉家畜,遇到猛獸來,人們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驅(qū)逐猛獸,使家畜免遭損害;三來,房子下層飼養(yǎng)家畜,雖然豬屎馬尿等味道臭點,但是對家庭衛(wèi)生無根本性大礙。這種房屋上層住著人、下層養(yǎng)著豬的做法,即使在當代,在中國一些貧窮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見。
在古代,養(yǎng)豬成為家庭的一個基本特征。沒有養(yǎng)豬的家庭是令人驚訝的。家以是否養(yǎng)豬,而不是以是否養(yǎng)羊來標識。這也表明中國中原地方已經(jīng)擺脫了以往游牧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比較徹底地進入了農(nóng)耕社會。
“家”字!墩f文》:“家,居也!薄缎氯A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學術流派!
善
不論在甲骨文中,還是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善”字都與羊、與羊的嘴巴相關。在隸書、楷書中,善:羊+口+廿!吧啤,羊頭加上羊嘴。試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會咬人,也不會咬其他動物。羊嘴,善之極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qū)τ谌祟愑兄姸喾矫娴摹懊馈钡谋举|(zhì):羊吃進去的是草,但是擠出來的是羊奶,提供給人類的是渾身的寶:肉是鮮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紡成毛線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連羊糞蛋也可以肥田。羊?qū)θ祟愂峭耆瞰I,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馬豬等大型的、比較兇惡的動物那樣,對人有時有生命危險,羊?qū)θ俗顬闇仨,因此,羊最早被人類馴化,對人類的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也最大。
牛馬豬等大型牲畜,也有許多善,但是,牛會抵人,馬會踢人,有時還會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爾發(fā)點脾氣,也很難致人死地。因此,中國古代先民把善與羊聯(lián)系在一起,是最準確、最科學的造字方法。
惡(惡)
亞(亞)+心!皭骸弊直玖x:鱷魚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鱷魚般殘忍。
惡字的上半部分是“亞”字,“亞”是鱷魚頭部的象形字!皝啞弊值闹虚g部分是鱷魚張開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兩點,是鱷魚眼睛,此外部分則是鱷魚頭部上下沿的樣子。
“鱷”(鱷):魚+噩。“噩”字是鱷魚的頭部象形字,代表鱷魚。在中國古代,人們因鱷魚的肆無忌憚和瘋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漢字中,對鱷魚的描寫都是與丑惡、兇殘、瘋狂相聯(lián)系的。
貧(貧)
分+貝。一個“貝”(錢)幾個人來分,自然貧了;貧是缺乏錢財,擁有很少量錢財?shù)囊馑!柏殹弊直玖x是:缺少錢財,家境貧寒。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貝殼都是最為原始的錢幣。因此,古漢字中“貝”就代表金錢。
古漢字中許許多多的與“貝”字相聯(lián)系的字,也都與金錢的交往相結合。比如,賬目,就是金錢來往的記錄。寶:宀+玉+缶+貝。能夠稱為寶的東西里面,貝就是其中之一,而貝就是錢。實:宀+貫!柏灐敝傅氖潜淮饋淼你~錢等貨幣。
窮(窮)
穴+身+弓。“窮”繁體字是“窮”,這個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指出,我國先民經(jīng)歷從樹上居。ā坝谐彩稀本褪悄切┰跇渖现C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轉(zhuǎn)變歷史。
在古漢字形成時期,人類生產(chǎn)力已經(jīng)比起遠古時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們,已經(jīng)不適應穴居生活,因為,平原地方雨水下來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僅洞穴里的東西會被淹沒,而且,洞穴也會被浸軟垮塌。這樣,人們就從穴居轉(zhuǎn)變?yōu)樯w茅屋居住了,有勢力的部落酋長還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適程度遠遠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們的生活好壞的主要標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來說明人們的貧窮富裕,是一個最為簡便易行,并且最有說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窮”字,就成為了窮人的標志了。
即使是當代,住房問題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個家的樣子,才能夠擺脫“窮”的形象。
富
宀+一+口+田!案弧弊值募坠俏摹⒔鹞呐c隸書、楷書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兩樣東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壇子,講的是房屋和酒壇子這兩樣靜態(tài)的、具體的財富。而隸書和楷書的“富”字,既有靜態(tài)的財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時,主要的是動態(tài)的財富: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結合后,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新的、更多的財富來!案弧弊峙c“窮”字相比較,富字的上邊不是“穴”字頭,而是“宀”(寶蓋)頭了。富了以后,就可以離開“穴居”生活,在平地上蓋起房屋,這是一種上方有了房頂居住比較舒適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經(jīng)有大屋頂?shù)姆孔幼×恕?/p>
總之,“富”字的含義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斷繁衍的人口(勞動力),有可耕種的田地。
思
田+心。漢字告訴人們,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這種思很純正,不是叫人癡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門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經(jīng)事情的思,即務農(nóng)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頭部的“囪門”,下有人的“心臟”。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頭腦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誠然,現(xiàn)代醫(yī)學只承認頭腦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隸書、楷書中, “思”字的上部 “囪”被 “田”取代。篆文的 “思”,解釋的是人的什么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隸書、楷書中的 “思”,則告訴人們什么叫做“思”,通過人們耕田的實踐及其整個思索過程來揭示 “思”是什么。
貿(mào)(貿(mào))
卯+貝。什么是卯,在中國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說。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荊棘、灌木叢,而荊棘、灌木叢不是可以做棟梁之材的參天大樹,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難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來做燒柴。在古漢字中,與“乙木”相對應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偉岸、高聳的喬木。灌木絕大多數(shù)只能夠用來做燒柴 (或者做小型的家具、生產(chǎn)輔助用具),而喬木則主要用于做房屋、橋梁等建筑的棟梁之材或者板材。
“貿(mào)”字是由“卯”和“貝”組成,其含義是用燒柴(卯)來換錢,或者用錢(貝)來買燒柴,這就是貿(mào),也叫貿(mào)易。中國這個 “貿(mào)”字,是十分傳神的,緊緊地抓住了事情的關鍵——貿(mào)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的貿(mào)易行為及其基本表現(xiàn)。
【漢字起源故事】相關文章:
有關課件漢字的起源模板參考05-18
有關中國漢字的起源知識03-22
起源,小故事大哲理07-29
中國象棋起源的故事05-23
漢字故事作文600字8篇03-07
讀中華漢字故事令我快樂作文03-07
全世界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12-16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漢字的起源12-30
我和漢字的故事小學作文(6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