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科利亞的木匣》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三年級《科利亞的木匣》教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
3、體會科利亞愛動腦筋、善于思考的特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矛和盾的集合》,引發(fā)思考:
相同的課文結構:通過一個事例,說明一個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通過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故事告訴我們: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那么這一課,又是通過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二、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1、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改成陳述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2、這個道理又是通過什么事例來說明的呢?
學生讀后回答: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過了4年,科利亞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來,他從中受到了啟示。
三、教師帶學生讀課文練習2,明確分段依據:
。ò础奥衲鞠弧谀鞠弧艿絾l(fā)”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段。)教師板書。
教師問:為什么科利亞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來,從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們先來看看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的?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教師讓學生想一想: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學生讀第3自然段。
。1)為了躲避戰(zhàn)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
教師給學生簡單介紹課文中的戰(zhàn)爭——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取得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前后差不多4年。這是場正義的戰(zhàn)爭。
。2)受到了媽媽的啟示。學生讀這段的最后兩句話。問:“媽媽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進地里)科利亞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媽媽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亞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為他只會數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亞看媽媽這樣做,他也學會了,照著媽媽的樣子做了,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他是個善于模仿別人,自己肯動腦筋的孩子,同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學生概括說說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師問: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學生讀1~2自然段。
(2)學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進坑里,然后蓋上土,最后撒上細沙。
教師問:什么叫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又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埋木匣時年齡很小。)科利亞當時有幾歲?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學生讀)
(4)“蓋上土,撒細沙”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想得很周到。)
五、學習第二段:
教師說:媽媽和科利亞在臨走時,分別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當法西斯被趕走后,他們又挖起自己的東西來,他們挖到了嗎?(挖到了)誰先挖到的?(媽媽)科利亞開始沒挖到,后來為什么挖到了呢?媽媽為什么能很快地挖著呢?學生讀第二大段。
1、請一個學生讀第二段,其他同學思考:他的媽媽是怎樣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說了什么?
2、讀媽媽說的話,體會其意思。
3、科利亞開始為什么沒找到,后來又為什么挖著了呢?
“沒找到……仍然沒找到”中“仍然”一詞是什么意思?(還是、照舊)
教師問:“當科利亞沒找到自己喜愛的木匣時,伙伴們朝他笑,他說什么了?讀他說的話。“這里面一定有原因”這句話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愛動腦筋,現在他已經發(fā)現問題了,發(fā)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教師問:“科利亞只發(fā)現問題就完了嗎?(不是)他還在找問題的原因。在他找問題的原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請同學們用‘△’標出!保▉G、坐、摸、想)從這幾個動詞中看出什么?(科利亞遇事多思考、動腦筋。)
教師:科利亞想明白為什么挖不到木匣了嗎?(想明白了)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突然,他笑了起來)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后,科利亞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讓我們有語氣地來讀一讀科利亞的話?评麃喺业搅俗约旱哪鞠蛔恿藳]有?他是怎樣挖著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詞什么意思?(結果與預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教師:科利亞埋木匣時走了十步,挖木匣時只走了五步,這是為什么?
學生讀科利亞的話。思考:從這兒我們知道科利亞怎樣?(善于動腦筋,善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學生讀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亞為什么后來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亞從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讀最后一段,理解他的這番話。(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
教師總結:事物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要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動腦筋勤思考。
六、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
1、看板書總結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量十步(步小)
事例量十步沒挖到
動思
挖木匣:四年后腦考
量五步挖到了(步大)
啟示: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反問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陳述句)
人教版三年級《科利亞的木匣》教案2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意思。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從課文的題目看,《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懦踝x課文,劃出生字詞。
、茖W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胖该醋匀欢巫x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⑵指名讀生字詞。
、钦。
、茸x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á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à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它可以讀“shǔ”和“shù”,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科利亞剛學數數”,第一個數讀“shǔ”,第二個數讀“shù”。
、煞治鲎中谓Y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區(qū)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區(qū)分字形
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4、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艓е鴨栴}讀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賹W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谛〗M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壑该麉R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圃僮x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5、作業(yè):
、懦瓕懮、新詞。
⑵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fā)展變化的,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并且培養(yǎng)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后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二、講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是按什么順序,(即什么線索)寫的?
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⑴出示思考題:
、倏评麃喪窃趺绰衲鞠坏模
、茖W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⑶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⑷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zhàn)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fā),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2、學習課文第二段:
、懦鍪舅伎碱}:
、賸寢屖窃谑裁辞闆r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媽媽是怎么挖的?
、勰阍鯓永斫鈰寢屨f得話?
⑵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莻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犬嫵鰦寢屨f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⑸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僮x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趯W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圩x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笨闯隹评麃営鍪麻_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軐W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照媽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⑴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瞥鍪究评麃喺f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fā)展變化,面對著發(fā)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tài)度,應當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①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說一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么啟示。
、谛〗M內互相說一說。
、壑该f一說,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tài)度,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5歲步小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9歲步大五步
受到啟發(fā):勤動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人教版三年級《科利亞的木匣》教案3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lián)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fā)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ǘ⿲W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ㄈz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wèi)國戰(zhàn)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為了保衛(wèi)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zhàn)爭。蘇聯(lián)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至1945年9月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ㄎ恼聡@“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fā)。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ㄟ@一段是過渡段!熬驮谀且惶,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笔浅猩,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笔窍挛,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ㄎ澹┲v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jié)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匆褨|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ǹ评麃啅奈蓍T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fā)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ㄒ皇钦f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fā)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ㄒ龑W生聯(lián)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贾米鳂I(yè)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ㄒ唬⿵土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ǘ┲v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ㄈ绻敵醢严渥与S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右呀浲诘煤苌盍耍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ā皡s”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斑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W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保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ㄟ@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倏评麃喠渴铰裣履鞠。
、趤砹渴诓坏侥鞠弧
、劾麃喠课宀酵诘侥鞠弧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ㄟ@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边@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ㄒ驗榭评麃啅淖约和谀鞠坏倪^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保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ㄎ覀冏鍪虑,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ㄈ┎贾米鳂I(yè)
1、填空。
。1)戰(zhàn)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步,很快()。
。2)戰(zhàn)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這是因為()。
2、準備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ㄒ唬⿵土
1、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ǘ┥罹空n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lián)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边@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边@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薄翱评麃喠苛宋宀剑謩邮滞谄饋,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lián)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ㄈ╈柟叹毩暎偨Y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并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ㄈ纾郝衲鞠,挖木匣,受啟發(fā))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ǹ评麃喡裣蛔邮悄7碌臉幼痈傻,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评麃喭诓坏降脑蚴且粫r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伙伴的話有什么作用?
。ㄒ环矫嬗眯』锇榈脑捯r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伙伴們也并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fā)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ㄋ模┲笇Ю实淖x課文
(五)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六)指導造句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fā),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后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后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七)布置作業(yè)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一
《科利亞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課文。課文清晰地表達了故事的脈絡,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從中受到啟示的過程敘述的。通過教學,我認為《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教學應注意以下三點:
1、圍繞問題,充分讀書
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就要以讀為本,把教師的講解和提問的量降下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實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提出的重點問題只有四個,整課書的教學就是圍繞這四個問題展開的。這四個問題是:
1)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科利亞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
2)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東西的?
3)科利亞開始是怎樣挖木匣的?后來又是怎樣挖的?他為什么開始挖不到木匣?后來又挖著的?
4)通過這件事,科利亞有什么收獲?
每個問題提出后,教師都讓學生充分讀書、思考、討論交流,這就為學習效果的落實提供了保證。
2、方法多樣,動情生趣
優(yōu)化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設計教學,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動情化、兒童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在設計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如讀的方式有齊讀、個別讀、朗讀、默讀、自由讀、聽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形式,使學生在不同方式的讀中感受課文的語言。
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不但注重了多樣性,還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如在理解第11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出科利亞兩次挖木匣是怎樣量步子的,然后說出為什么開始挖不到木匣而后來挖到了。再如教師根據課文真實具體的特點,采用教師范讀、學生想象的方法,他們就像看動畫片一樣想象到了科利亞埋木匣的一連串動作。在教學中,這些方法使學生思維異常活躍,舉手發(fā)言非常踴躍,學生感到了學習的樂趣,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被激發(fā)出來,許多精彩的語言脫口而出。
3、教給規(guī)律,教給方法
概括段意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引導學生概括段意時教師要給以方法的指導。例如:教師抓住課文中寫媽媽埋木匣的一句話的概括寫法,讓學生讀中體會,使學生知道如何概括一件事,學生就順利說出第一段的段意。這樣點規(guī)律,教方法,教師的講就講到了點子上。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二
按照我們“六六大順”組在前些時候的四年級集備教案,我開始了我的《科利亞的木匣》的教學。但是實施下來,我發(fā)現這教案和我們兩個班的學生不太協(xié)調。
目標上,基本是按照集備教案來確定的,在我兩個班的教學中,我都嚴格地和學生們一起去達到這四個目標,達成情況比較好。但是在具體的過程實施方面卻不盡如人意。第一課時的學習,我按照蔡老師在教研綜述上所傳授的“字詞——書寫——理解大意——分段”進行,當這些都完成了,我發(fā)現已經沒有時間進入對課文第一段的講讀了。而且我也覺得不必要一段一段來進行講解課文,這樣對學生的牽引性會很大。第一段的講解完全可以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科利亞埋木匣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由于在第一課時的完成情況是這樣,而我也認真拜讀了第二課時的設計,我認為不太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于是我將教學適當進行了調整。
在第二課時中,我先是讓學生對課文大意進行了回顧,再通過讀文,并通過一個問題“讀了第一部分的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在朗讀過后自己說知道的東西。他們有的說:“我知道了科利亞他為什么要埋木匣。”有的說:“我知道了科利亞他埋木匣的過程!庇械恼f:“我知道他媽媽也在埋木箱!薄趯W生說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把“木匣”和“木箱”進行區(qū)分,可以把第一段“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進行講解,而并非如教案所示。在“挖木匣”的段落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對比科利亞和媽媽的挖木匣結果來進行。而且我還和學生一起親身做了實驗。這樣,就把科利亞在11段中的思考和本課的啟發(fā)水到渠成地流瀉,讓學生的體會一下簇擁而上。
我記得我剛踏入教壇的時候,我們這有老師跟我說過:只要覺得是適合本班學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設計。也許在集備時候的教學設計對某些學校的學生是適合的,那只能說明那是適合該校學生最好的設計。當然,我的教學或許有很多紕漏,但是我一樣堅信:只要覺得是適合本班學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設計。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三
《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作者通過一個故事,告訴讀者一個道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事物都會變化,我們做事情的方法也要變化。課文描述的故事脈絡清晰,學生能通過閱讀大致弄懂。但是課文蘊含的道理,以及怎么從敘事中領悟道理進而明白通過敘事來講述道理這種文章體裁,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朗讀明白了故事梗概,劃分了大的段落,從而讓學習分成階段性,把教學重、難點放在第二課時,讓學生在初讀領悟的基礎上學習課文要講述的道理。
為了能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分析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又能讓學生置身于科里亞的生活背景,于是課堂上,我逐步提出了問題進行故事式的串講:1、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2、科利亞一邊埋木匣一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3、科里亞挖木匣前的心情和沒有挖到木匣的心情變化。4、分析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4種可能。在串講問題時,學生把自己當成了科里亞,一種同感的心理讓同學們同喜同悲,感情上來了,體會深刻了,使整堂課的內容始終圍繞著中心在展開,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主要線索及文章的內容也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每個步驟都通過我的引導,有目標地進行朗讀,直接與文本對話,一步步找到科利亞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樣從這中間明白事物變化的道理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能盡快找到答案,有學習的成就感,而且通過循序漸進的誘導,文章蘊含的道理漸漸展現出來,學生體味到了學習的快樂。
教學完本課,我突然發(fā)現我提出的要解決的重難點: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該怎樣把科里亞那時還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應該量五步,他卻走了十步,所以他剛開始時,沒有挖到木匣子。這個現象與發(fā)展的眼光看看待問題怎樣解決呢?一時間沒有很好的落實,按照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只能粗略的提出身邊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要學會應變,至于舉例,孩子們真的很難。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四
目標上,基本是按照集備教案來確定的,在我兩個班的教學中,我都嚴格地和學生們一起去達到這四個目標,達成情況比較好。但是在具體的過程實施方面卻不盡如人意。第一課時的學習,我按照蔡老師在教研綜述上所傳授的“字詞——書寫——理解大意——分段”進行,當這些都完成了,我發(fā)現已經沒有時間進入對課文第一段的講讀了。而且我也覺得不必要一段一段來進行講解課文,這樣對學生的牽引性會很大。第一段的講解完全可以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科利亞埋木匣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由于在第一課時的完成情況是這樣,而我也認真拜讀了第二課時的設計,我認為不太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于是我將教學適當進行了調整。
在第二課時中,我先是讓學生對課文大意進行了回顧,再通過讀文,并通過一個問題“讀了第一部分的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在朗讀過后自己說知道的東西。他們有的說:“我知道了科利亞他為什么要埋木匣!庇械恼f:“我知道了科利亞他埋木匣的過程!庇械恼f:“我知道他媽媽也在埋木箱!薄趯W生說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把“木匣”和“木箱”進行區(qū)分,可以把第一段“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進行講解,而并非如教案所示。在“挖木匣”的段落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對比科利亞和媽媽的挖木匣結果來進行。而且我還和學生一起親身做了實驗。這樣,就把科利亞在11段中的思考和本課的啟發(fā)水到渠成地流瀉,讓學生的體會一下簇擁而上。
我記得我剛踏入教壇的時候,我們這有老師跟我說過:只要覺得是適合本班學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設計。也許在集備時候的教學設計對某些學校的學生是適合的,那只能說明那是適合該校學生最好的設計。當然,我的教學或許有很多紕漏,但是我一樣堅信:只要覺得是適合本班學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科利亞的木匣》教案】相關文章: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反思12-16
《科利亞的木匣》課文原文06-16
科利亞的木匣評課稿(3篇)01-21
科利亞的木匣評課稿3篇01-21
三年級語文《科利亞木匣》聽課報告09-04
《恰利利恰利》說課稿11-11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案01-13
人教版高中第六冊二單元作文:奶奶的小木匣-1200字09-10
人教版三年級英語下冊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