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1
一、課標要求
1、通過事例或者實驗來了解摩擦力,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加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活動,有運用研究方法的意識。
二、教學設計思想
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過探究實驗來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通過改變摩擦力的事例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感情和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手在桌子上的三個實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歸納摩擦力的概念。
3、經(jīng)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變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與弊過程中,會改變摩擦力的方法,能領略自然界的和諧和奇妙,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提升。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請同學們做個小實驗:把課本和互動逐頁相互交叉,只提起課本的邊緣,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事?學生動手做實驗,發(fā)現(xiàn)提起一本書,另一本也隨之被提起。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導入新課。(讓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xiàn)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實驗設疑,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任務一: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指導學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個實驗體驗摩擦力,學生會感覺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礙作用,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任務二:歸納摩擦力的定義
引導學生討論:說出你的感覺,試著表述這個阻礙作用,試著給摩擦力下定義。(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摩擦力的定義。學生會提到:阻礙手的運動、阻礙手將要運動、產(chǎn)生在接觸面上等。都要給與表揚和鼓勵。教師總結用物理語言得出摩擦力定義。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任務三: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根據(jù)摩擦力的定義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哪里?(學生會很快答出:方向和作用點)
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引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學生猜想不全面,引導學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實驗: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用什么不同力?用大小相同的力將手平放在桌面上或準備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什么不同力?學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2、分析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任務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指導學生看課本61頁科學世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通過改變摩擦力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生產(chǎn)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熱愛科學到科學的意識,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三)達標訓練:
導學案:1、2、4、5
(通過1、4題檢測目標,2的達成;通過2題檢測目標4的達成,通過5題檢測目標3的達成。)
(四)布置作業(yè):
觀察自行車應用了那些摩擦知識?
(檢測對摩擦力的認識、及目標3、4的達成)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能正確讀寫力的符號和單位。
2.認識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或改變物體的形狀。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會畫力的示意圖。
4.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ǘ┻^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
2.通過學生親自實驗,體驗并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協(xié)作精神。
2.在經(jīng)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中,體會分析和歸納在科學中的應用。
3.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內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內容組成,屬于力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后續(xù)各部分內容如“彈力”“重力”“力和運動”“壓強”“浮力”“簡單機械”等所必需的預備性知識。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這是力與運動關系的基本觀點。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正確畫出力的示意圖是學生學習力學知識必需具備的基本能力。所以本節(jié)的重點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圖的畫法。物體間的力是看不見的,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以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這需要用到以前學過的運動知識。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包含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兩個方面。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給學生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所以本節(jié)教學難點是認識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三、教學策略
力是一個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體間的力是看不見的,要讓學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經(jīng)歷感知、描述、測量等認識過程,對力這個概念逐步達到認識、深化的目的。教學中以大量的生活實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能通過觀察、體驗,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歸納、概括各個實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fā)生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通過描述和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力的作用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時引導學生從物體的形變及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兩個方面去認識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力的作用效果出發(fā),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這樣學生就可以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導學生分析常見的事例和實驗,發(fā)現(xiàn)各實例毫無例外地都涉及兩個物體,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同時會對這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說明兩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樣學生對力的概念就有了一個初步較完整的認識。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個蹄形磁鐵和兩個小車、氣球、鐵塊、小鋼球、微小形變演示儀。
五、教學過程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樂于探究身邊的力現(xiàn)象。
2、通過實驗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力的概念。
難點: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足球比賽的片斷錄像。
實驗器材:啞鈴、彈簧、旱冰鞋、皮球(兩個)。
教學設計
老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
導入新課
請一位學生到教室前面表演舉啞鈴。從肌肉的緊張引出力的概念。
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現(xiàn)象。
進行新課
一、力的概念
教師給學生要探究的下列幾個問題:
1、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力?
2、其他物體對物體是否施加力?
3、兩物體之間不相互接觸是否也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
4、這里所說的作用應怎樣理解?
教師要學生列舉事例進行回答,找出這些問題的共性,進行概括、歸納、總結出力的概念。
師生評估、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圖5-1中的6幅圖,找出其共同點。教師點評。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創(chuàng)設情景:用一個皮球去擠壓另一個皮球。
提問: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
2、指導學生實驗。
實驗可參照教材p77圖5-2所示進行,也可用別的物體來做。
3、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實驗:請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學推墻。
讓學生解釋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進一步加深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讓學生列舉生活及生產(chǎn)中人們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實例。
6、讓學生列舉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問題:力的作用可以產(chǎn)生哪些效果?
1、學生拉彈簧。讓觀察形狀怎樣變化。
2、教師放一段足球比賽的錄象片斷?醋闱虻倪\動情況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根據(jù)生活體驗認識摩擦力;
2.能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用彈簧測力計粗略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改變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認識摩擦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利用與防止,并能正確說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ǘ┻^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能表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2.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控制變量法在物理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樂于參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設計實驗、分析概括的能力。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與實踐使學生了解摩擦在實際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辯證觀點;
2.通過生活中實例的研究,激發(fā)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本專題是在彈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種常見的力──摩擦力。彈力、重力等知識的學習可以對摩擦力的學習起到正向遷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節(jié)的知識又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鞏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節(jié)內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與防止”兩部分內容組成。教學的重點是測量水平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這個實驗是《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必做的測定性實驗。為突出重點,選取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為探究性實驗,這需要學生具有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難得的訓練學生開展科學猜想、實驗檢驗、分析論證的好選題。因為學生雖然對摩擦現(xiàn)象不陌生,但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卻不清楚。
摩擦現(xiàn)象在生活中很常見,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應該增大,有害的摩擦應該減小。針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有助于學生領悟客觀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
三、教學策略
對摩擦現(xiàn)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可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現(xiàn)象引入新課。例如可先向學生提問:自行車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時,無論路面多么光滑,總會慢慢停下來,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接觸面間就產(chǎn)生摩擦力阻礙相對運動。這里不要解釋動摩擦和靜摩擦的問題。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及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需要解決三個問題:摩擦力的測量問題,實驗的研究方法問題以及實驗器材的選擇問題。摩擦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要先引導學生對摩擦與哪些因素有關做出猜想,然后讓學生按照課本提示,獨立完成實驗,包括自己設計實驗,自己設計表格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自己得出實驗結論等等。教師只需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即可。
摩擦與我們息息相關。指出有時摩擦是有益的,有時是有害的。應該研究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閱讀這段課文。讀完課文后,通過討論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舉出實例;再得出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舉出實例。對利用滾動減小摩擦,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實驗,親自感受一下利用滾動可以減小摩擦。對加潤滑油減小摩擦,學生比較熟悉。但對利用氣墊減小摩擦,學生不熟悉,教師可適當做些說明。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木塊(側面積不同)、砝碼(或鉤碼)、長木板、棉布、毛巾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5分鐘)
播放視頻:足球在草地上滾動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礦泉水的瓶蓋上有許多豎紋;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shù)呐苄;汽車在雪地上行走艱難,而當輪胎上裹有鐵鏈后就能前進自如了;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等等)。
思考:這些現(xiàn)象都與什么有關?摩擦總是阻力嗎?摩擦總是有害嗎?
學生觀賞并思考,初步了解摩擦力,它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有用的動力。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ǘ┲v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么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和衅饍蓚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
。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鋼尺,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鋼尺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會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活動:
。1)拉開彈簧時,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43頁圖12.4-4,能得到什么啟示?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xiàn)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強調:產(chǎn)生力的作用時,物體之間不一定直接接觸,并且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ㄈ┱n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xià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ㄋ模┎贾米鳂I(yè)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僦懒Φ母拍、單位、力的作用效果。
、谥懒Φ娜睾土Φ氖疽鈭D,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
、哿私馕矬w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難點: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圖片引入,攀巖者僅靠手腳靈活運用抓、撐、蹬等動作,用“力”實現(xiàn)身體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人們最早對力的認識,就是從肌肉的緊張感覺中得到的。
圖片和視頻欣賞,學生與教師歸納:
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舉、壓、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力的認識:
學生活動認識,師歸納升華。
(1)一個物體受到了力,一定有別的物體對它施力。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總是同時存在的。
(2)產(chǎn)生力的條件:至少要有兩個物體;物體間要有相互作用。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
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也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并交流,教師糾正學生誤區(qū)。
同時明白力的分類:直接作用的力、間接作用的力。
舉出實例,強化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活動:準備好的海綿、橡皮泥、文具盒等,對這些物體施加力,觀察并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和視頻,得出結論:
結論一: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結論二: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舉出實例反推:當物體發(fā)生形變或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可以判斷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
小組分組操作,請學生上臺演示
演示1: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彈簧
演示2:用同樣大小的力拉、壓彈簧
交流歸納:
用的力大,彈簧被拉得越長,用的力小,彈簧被拉得越短。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
用力拉彈簧時,彈簧被拉長,用力壓彈簧時,彈簧被壓縮。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
力的示意圖
師表述引入示意圖的目的
力的表示方法: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叫做力的示意圖
在受力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上受到的力。
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練習(見課件)
師生共同歸納作圖方法:三“標”一“線”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活動:壓桌子、同學間相互推等,然后交流實驗的發(fā)現(xiàn)。
師結合課件表述:
結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力的作用效果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2、3面,回答下列問題:
(1)力有如下兩大作用效果:
、倭δ芨淖兾矬w的形狀;
②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力能不能看見?不能,我們是通過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來感受力的存在,這種物理研究方法我們叫做“轉換法”。
●小組討論
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如下探究:
(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觀察橡皮泥的形狀;用力拉彈簧,觀察彈簧的形狀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如圖,讓小鐵球兩次從斜面上滾下,分別在小鐵球的前方、側方放一個磁體,觀察小鐵球的運動情況有什么樣的改變。
●教師點撥
1.形變包括形狀和體積的改變,形變可以是很明顯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2.運動狀態(tài)改變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改變(加速、減速)或運動方向改變.
3.關于力的作用效果,要理解成用力可以(或能)產(chǎn)生什么樣的作用效果,而不能理解成力一定能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效果,可引導學生舉例加深理解(比如一小孩用力推一輛重型卡車,卡車的表面可能發(fā)生微小的形變,但運動狀態(tài)是不可能改變的).
●跟蹤訓練
1.用手拍桌面,手會感到疼,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小亮參加立定跳遠考試,起跳時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運動,一是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二、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3面,同時觀看課件上的圖片,展示日常生活中、體育活動中以及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與力有關的現(xiàn)象,完成填空: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人推車、用手捏橡皮泥……(學生實驗:手拍打桌子,感受力).
(2)體育運動中:足球運動員踢足球、舉重運動員舉起杠鈴、排球運動員托球……(學生舉例)上面這些有力出現(xiàn)的實例中都與人有關,都伴隨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
(3)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汽車拉拖車、起重機吊起貨物……(學生舉例).
1.人用力推小車,人對車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人,受力物體是車.
2.人用力拉彈簧,人對彈簧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人,受力物體是彈簧.
3.起重機提重物,起重機對重物施加了力,施力物體是起重機,受力物體是重物.
以上現(xiàn)象說明力的特點是:要有推、拉、提、壓、擊、打、拍、吸等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推或拉的作用).
●小組討論
1.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兩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承受力的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一個物體能不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觸的物體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觸的物體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嗎?
演示實驗:用磁鐵靠近大頭針(不要接觸)
現(xiàn)象:大頭針被磁鐵吸引;
說明:不接觸的兩個物體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3.由前面一些現(xiàn)象,我們可以把力分為接觸力和非接觸力,如:磁力、地球吸引月球、太陽吸引地球的吸引力……屬于非接觸力,常見的推、拉、擠、壓、托……屬于接觸力.
●教師點撥
上述現(xiàn)象中存在的共同地方:物體-作用-物體.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fā)生了作用,推、拉、擠、打、壓、吸引、舉、排斥等等都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由此得出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三、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4面,完成下列問題:
(1)物理學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的方向指向力的方向;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箭頭旁用字母表示受什么力。
●小組討論
請各組同學合成,完成下列探究:
、儆么笮〔煌桓鹌そ,橡皮筋的形變程度是否相同?
②手握著門把手,用同樣大小的力分別從教室的內外推門,門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是否相同?
、壅野嗌弦晃弧按罅κ俊(男生),用同樣的力從門外推門的門軸部分和外邊框,門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是否相同?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我們把這三者稱之為“力的三要素”,因為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多個,所以我們在探究多因素影響同一物理量時,應采取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
2.力看不到,摸不著,為研究力方便,我們要學會如何用幾何模型來表示力,具體方法:
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若已給出力的大小最好在箭頭附近標示出力的大小),這種畫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圖.
3.一木塊放在水平地面上,畫出木塊受到水平向右拉力的示意圖.
●教師點撥
1.由于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有多個因素,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如何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時,應采取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注意控制變量法的語言敘述.
2.畫力的示意圖時,受力物體可用長方形或圓形這些較簡單的幾何圖形代替.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8
知識目標
1、知道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的問題中,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最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摩擦因數(shù),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shù)的因素;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以及摩擦力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qū)別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和規(guī)律.
教法建議
一、講解摩擦力有關概念的教法建議
介紹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時,從基本的事實出發(fā),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使學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內容是本節(jié)的難點,所以在講解時不要求“一步到位”,關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過實驗、學生討論來理解.
1、可以讓學生找出生活和生產(chǎn)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讓學生思考討論,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靜止的物體一定受到靜摩擦力;
(3)、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摩擦力;
主要強調:摩擦力是接觸力,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即在運動中也可以充當動力,如傳送帶的例子.
二、有關講解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教法建議
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物體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跟物體間的正壓力有關;但和接觸面積大小無關.注意正壓力的解釋.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 激發(fā)幼兒對滾動現(xiàn)象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讓幼兒能初步的感知滾動現(xiàn)象.
課前準備
1、 塑料球、沖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記錄紙每人一張(上畫有沒輪子的汽車);集體記錄紙兩張
2、 情景表演的幼兒一名(大班);沒有輪子的汽車一輛
課時安排 四課時
教學過程:
1、 情景表演,引出問題
C(大班):嗚嗚嗚~~~~~,我的汽車~~~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大班)我的汽車的輪子不見了,汽車不能玩了,小朋友,你們幫幫我,什么東西可以象輪子那樣滾動呢?
T: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東西可以滾動嗎?
C:氣球可以滾動!
C: 鈴鼓可以滾動,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
C: 老師,地球也可以滾動的,還有口杯也可以滾動。
C: 奶瓶也能滾動,還有喇叭…………
2、 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C(大班):老師老師,你看,我找到了這么多的東西,它們能不能滾動呢?
T:這個?我得試試才知道。小朋友,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東西誰誰能滾動
C: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滾動的。
C:圓形的就可以滾動。
T:我們一樣一樣的來想,然后老師把你們的想法記錄下來,好嗎?如果認為圓形能滾動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師這邊,認為不能滾動就站到馬老師那邊。(幼兒選擇后)咱們來數(shù)數(shù)曾老師這邊有幾個人?馬老師那邊又有幾個?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選擇同上。
2、 幼兒分組實驗,驗證想法
T:每個小朋友說的都不一樣,那咱們試試,看看到底誰能滾動,好嗎?
幼兒實驗,操作
C:你看,圓形的可以滾動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ㄟ@個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動著正方形,他就認為這是正方形在滾動)
C:老師,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滾動(他用一只手指輕輕壓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來彈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動)
3、 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T:你們剛才都試了,誰能滾動?那好,咱們把能滾動的形狀畫到汽車上,給它當輪子,好不好?
4、 交流,討論
幼兒交流,再請每個孩子都上臺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T:剛才你實驗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也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老師也想聽聽你們的實驗,誰愿意來告訴老師?
C:我發(fā)現(xiàn)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是這樣的(他用兩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畫圈,象開火車那樣)
C:我看到圓形的東西能滾動,能做汽車輪子,讓汽車動起來,爸爸就可以帶我上幼兒園了。
活動延伸-有趣的圓形
讓幼兒回家去尋找圓形的物體,并試試看,它們能不能滾動呢?
課后隨想
在這次實驗活動中,孩子的主動性很高,很樂意去探索。語言表達又有了進步。
但是活動結束后,我自己覺得在這次活動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次活動用的是汽車貫穿整個活動,可是,好象對孩子的暗示行比較大,因為在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里汽車的輪子就是圓形的;還有就是,可能滾動這個現(xiàn)象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在活動中總是容易把滾動和移動的現(xiàn)象混為一談,可是如果解釋,我也感覺到不知道改怎樣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釋這個問題。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 篇10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初中學生
2、教材版本:蘇科版八年級下冊
3、學科:物理
4、課時:2課時
5、學生課前準備:預習課本,根據(jù)導學案初步掌握知識。
二、教學課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2、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滑動摩擦力和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tǒng)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霸龃蠛蜏p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知識的具體應用,學會根據(jù)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2、現(xiàn)狀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jīng)有所了解,同時還懂得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對于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應該不會難。
四、教學方法
就學生狀況來說,本班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喜歡老師用點撥式的教學方式,喜歡思考和討論;所以對于本節(jié)課中的難點理解突破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是由實驗現(xiàn)象總結歸納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不強,所以要注意引導。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要調動學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本節(jié)課的教學就嘗試采用實驗探索、問題啟發(fā)式教學法,加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滑動摩擦力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入:觀看花樣滑冰表演
同學們看到運動員用力一滑,能夠滑得很遠,但讓運動員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遠嗎,同學們想一下這是由于什么得緣故?
。ǘ┬抡n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滾動有關?是否于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2)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同學來說他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瑔l(fā)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shù)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后請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全班同學共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繼續(xù)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并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比較一下自己做的和別人做的有什么區(qū)別,自己做的在哪個方面沒有注意到。
在得到實驗結論后,繼續(xù)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采用的方法: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怎么辦?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什么。我們以前有沒有用到?試著回答一到兩個實驗。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學生都很熟悉,而且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了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xiàn)象,并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試著說說將有哪些情景發(fā)生。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xiàn)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5.課后作業(yè):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六、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地位。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不同,這節(jié)是按新課程理念和目標,將學習的重點轉化為知識的探究過程。
2、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節(jié)課完成科學探究,總結實驗的方法;第二節(jié)課再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八年級物理《力》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物理力的教案04-13
摩擦力優(yōu)秀物理教案04-11
物理教案《力》11-23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04-08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04-03
物理教案-彈 力01-25
什么是力物理教案04-01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優(yōu)秀范文01-13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優(yōu)秀范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