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目的是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雪的教學反思,供大家閱讀參考。
雪的教學反思1
《雪》這篇課文,比較短。教授本課確定了本課從品味語言到體驗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縱向深入的思路。整個教學設計則定位在通過導學案教學,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的文本探究上,使學生能在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的理解轉(zhuǎn)換過程中領悟文章內(nèi)涵。
其中通過對一些修辭、字詞的品味把握雪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對情感的體驗和對精神的感悟都要以此為基點。緊扣文字進行“細讀”,也許有點老學究,但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方面卻是最實在最需要的。從教學展示的效果看,應該說已經(jīng)較好地得到了落實,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讓人高興。文章雖然難,但是因為起點設得低,大家都覺得有話說,有話想說。隨著和“雪”的對話的逐層深入,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了魯迅那在孤獨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獨中依然奮進的精神。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豐富,他們在今后重讀《雪》時會有新的體驗、新的感悟,那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不是現(xiàn)在一堂課所能夠涵蓋的。但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教師激情有所欠缺,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平淡。對文本的反復切入還需加強。
同一個語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會有不同的收獲,例如你可以從一個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寫作技巧,看出語言風格,看出蘊涵的哲理……但是本堂課對語言的品味太局限于“雪的特征”,對魯迅情感的體驗幾乎是直接從“雪的特征”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和文本的脫離。
雪的教學反思2
《雪》這篇課文,文章雖然比較短,但備課的時候越備課就越覺得難。后來,經(jīng)過年級備課組的討論,教案和學習卷總算出好了。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課文主旨的把握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最為明朗的一篇,然而對于文章的主旨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讀。錢理群說,魯迅在博大的、運動的“自然”中,發(fā)現(xiàn)與肯定了自己;張向東說,《雪》不僅是一支不同凡響的雪之絕唱,更是一曲響徹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贊歌。但是對于初二的學生,如果對課文主旨的把握脫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可接受程度,是沒有價值的。倒不如簡單理解為,作者通過筆下的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寄托魯迅了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并贊美了這樣一種戰(zhàn)斗精神——要用戰(zhàn)斗來創(chuàng)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我想這樣有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體驗魯迅的情感,感悟魯迅的精神。
二、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在《雪》這片文章里,作者對南方雪景的描寫是那么色彩豐富: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蠟梅,冷綠的雜草,所以我認為本文教學的設計重點應該是語言教學,只有基于語言品味的領悟才是最真切的。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該從品味語言入手,才到體驗情感再到感悟精神。文本的探究,比如通過對一些修辭、字詞的品味等等,使學生更容易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從而領悟文章內(nèi)涵。緊扣文本進行“細讀”,也許有點老套,但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方面卻是最實在最需要的。
三、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從課堂教學的效果看,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了魯迅那在孤獨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獨中依然奮進的精神。不過,在課堂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
1、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平淡,表現(xiàn)不出魯迅的戰(zhàn)斗豪情。
2、對最后一段“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狈治霾粔虻轿,許多學生的理解靠的是死記硬背。
3、對魯迅獨立、奉獻、戰(zhàn)斗精神的分析不夠完整,顯得有些割裂。
4、缺少課外延伸,可以的話,不妨從《野草》中挑出描寫自然景致的幾篇,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征的不同。
雪的教學反思3
這節(jié)課是晚自習上的,打算一個晚自習上完。結(jié)果任務完成了,效果非常好。
首先,學生欣賞視頻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精彩的塞北雪的畫面和動聽的歌曲。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歌曲快結(jié)束的時候,我問學生:你覺得這段mtv美不美,美在哪兒?”學生有感而發(fā),自然回答得非常好,就連平時語文成績不好的同學也能答上來,效果很好。
接著我便導入本課,我覺的本課導入非常成功,學生通過觀賞雪景和聆聽歌曲,有了真切感受,說起來也就簡單了,由此,我意識到,學生平時回答問題是有困難,說明他們沒有真正弄懂其中的緣由,缺乏真實的感受,回答起來就難了,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不著邊際,或離題萬里。
雪的教學反思4
在備課時,比較關注的是設計課堂流程,以及幾個串聯(lián)性的問題,而常言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評課時,其他老師指出了我忽略的小問題。
例如在用圖片導入時,我問道:“看到這個場景,同學們能用一首詩或者一句詩來描繪一下嗎?”而當下沒有指明關于雪的這一主題,因而學生用詩歌概括容易天馬行空亦或是完全找不到北。而一首詩或者一句詩也這個回答范圍也缺乏針對性,使學生感到迷茫。因而問題的設計缺乏針對性,范圍太大,不能較好的引導學生思考,也打不到好的效果。
而在品讀課文期間,我又問了一個問題:“南北方的雪各有什么特點?找出原文中的句子或者詞語!痹u課時有老師指出,找出特點便可以,為什么要找出詞語呢?其實學生們明確找出相關詞語是為了“證明”這一“特點”,而這是一堂語文課,并不是數(shù)學或者社會課,因而在問題的語言組織上,也要體現(xiàn)出語文課堂的韻味,讓學生從老師的一言一行中感受語言的藝術(shù)。
【雪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雪》教學反思01-23
《雪》教學反思06-13
《雪》的教學反思02-19
雪教學反思12-22
《雪》教學反思11-21
《雪》的教學反思03-28
《雪孩子》教學反思09-21
雪孩子教學反思04-18
《看雪》教學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