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汽化和液化》教學計劃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fā)可以致冷。知道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 重點
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理解液體沸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用“溫度—時間”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演示法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水槽、塑料袋、酒精、熱水、燒杯、鐵架臺、溫度計、酒精燈、石棉網、紙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
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幾種常見情景:
夏天,游泳的人從水中上岸會感到冷,如果有風吹過,甚至會冷得打顫;而坐在岸邊未下水的人卻覺得很熱,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制造金屬工具時,為增加工件的硬度,將燒紅的工件放入水中進行淬火,此時會發(fā)出“吱吱”聲,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這其中經歷了哪些物態(tài)變化呢?秋天,草木、石塊上出現的露是怎樣生成的呢?在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許多,你能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釋嗎?
問題導入
問題一:住在非洲的居民,由于沒有電,夏天無法使用電冰箱保鮮食品,人們發(fā)明了一種“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內罐與外罐組成,兩罐之間填上濕潤的沙子,食品放在內罐中,然后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并在沙子上灑水,罐口放上濕布。
思考問題:
(1)經常在沙子上灑水是為了什么?
(2)放在干燥的地方是為了什么?
問題二:有些飯店在洗手間外安裝了熱風干手器,打開它就有熱風吹到手上,使張開的手上的水很快變干,這其中原因是什么,你能用物理知識去解釋嗎?
問題三:吐魯番盆地位于歐亞大陸中心,是天山東部的一個典型封閉式 內陸盆地。由于距離海洋較遠,且周圍高山環(huán)繞,加以盆地窄小低洼,潮濕氣候難以浸入,降雨量很少,蒸發(fā)量極大,故氣候極為酷熱,自古即有“火州”之稱。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chuàng)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矁壕胸Q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澇壩幾個部分組成。坎兒井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fā),因而流量穩(wěn)定,保證了自流灌溉。
坎兒井是開發(fā)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的集水建筑物,適用于山麓、沖積扇地帶,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思考問題:“坎兒井”為什么能夠減少輸水過程中的蒸發(fā)?
故事導入
林則徐設宴請傳教士。席上自然少不了云南名食——過橋米線。這過橋米線是將蔬菜、米和肉片加入雞湯,用砂鍋煮熟的。徐府家人揭開砂鍋鍋蓋,只見鍋內湯面上浮著厚厚的一層油,卻不冒一絲熱氣。這傳教士見此湯顏*誘人,香氣撲鼻又當是一道涼湯,迫不及待地舀來一勺,倒入口中,只燙得嘴不能合,十分難堪。林則徐連忙招呼:“我尚未來得及向閣下介紹此湯,實在失禮,多有得罪!
那傳教士燙得嘴不能合的原因是什么?
實驗引入
按照教材3.31的實驗,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排盡空氣后把口扎緊,放入80 ℃以上的熱水中。
提出問題:你看到什么現象?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兒又有什么變化?怎么解釋這些變化?想提出什么疑問?你的想法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為 什么塑料袋會鼓起來?”“酒精為什么會失而復得?”
學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態(tài)酒精受熱后變成了氣態(tài)酒精,降溫后氣態(tài)酒精又變成了液態(tài)酒精。
設計說明:該實驗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盡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見。為了使塑料袋排盡空氣,可將塑料袋像擰麻花一樣擰緊,再把口用線或橡皮筋扎緊。
歸納總結:物質的液態(tài)和氣態(tài)可以相互轉化。
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做汽化。
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和這個類似?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物體的液化和汽化現象。
推進新課
一、沸騰
創(chuàng)設情景:燒開水時如果不斷加熱會發(fā)現壺里的水會沸騰。
你在家燒過開水嗎?水燒開時你發(fā)現了什么呢?對于沸騰現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騰現象嗎?
歸納小結:
物理學中把液態(tài)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汽化現象稱為沸騰。
實驗探究: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進一步提出問題: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水沸騰后如果繼續(xù)加熱,是不是溫度會越來越高?水的內部又是怎樣的呢?氣泡的生成和變化情況怎么樣?
猜想和假設:既然沸騰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象,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思考和猜想,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進行歸類。如:水沸騰時溫度會上升,停止加熱水不會沸騰……
根據學生情況提出:
要進一步研究沸騰現象,還需要通過實驗仔細觀察。
重點觀察:(1)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2)氣泡的生成和變化情況。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明確了實驗目的,讓學生根據需要確定器材:鐵架臺、酒精燈、火柴、石棉網、燒杯、中心有孔的紙板、溫度計、水、鐘表。
說明:為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觀察水沸騰時發(fā)生的現象,應盡量縮短水沸騰前的加熱時間。要求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節(jié)省時間的方法:①減少燒杯中水的質量,但為了便于觀察,水還應有相當的深度(約10 cm左右),所以建議用小號燒杯,或使用大號試管(水約150 mL)做此實驗;②實驗中用熱水進行加熱;③從開始加熱起至95 ℃左右,必須在燒杯或試管上加紙蓋,95 ℃以后將紙蓋拿掉;④拉長酒精燈燈芯同時剪斷燒焦的燈芯,在燈芯中加入細銅絲,使火焰比較猛烈;⑤注意調整酒精燈和石棉網之間的距離,用酒精燈溫度最高的外焰加熱。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學會分工合作,如計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情況、溫度的變化,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酒精燈的正確操作在此得到進一步的復習鞏固,要求同學們將觀察到的數據和現象記錄在下表中。
特別說明:注意實驗中要告訴學生注意觀察水沸騰前后的氣泡和溫度的變化;要記錄當水溫升高時,每隔1 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至水沸騰后3~5 min;實驗后要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象。
實驗記錄表格如圖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78 82 88 93 100 102 102 102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1)繪制“溫度—時間”圖象。
實驗結束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書本“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中標出相應的坐標點,用平滑的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
(2)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繪制的水沸騰的“溫度—時間”圖象。
交流評估:小組的同學在實驗時,得出水的沸點不是100 ℃,這時教師要肯定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給予鼓勵。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實驗使用的溫度計存在質量問題,也可能是本地的氣壓不是一標準大氣壓。
交流、討論:
、偎序v時,你從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現象?水中氣泡內的氣體是從哪兒來的?
、谒序v時,繼續(xù)加熱,水的溫度變化嗎?
、矍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騰前的過程?水的溫度怎樣變化?
曲線上的哪一段對應水的沸騰過程?水的溫度怎樣變化?
④根據觀察的現象,結合圖象分析液體沸騰有什么特點?
【八年級上冊《汽化和液化》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汽化和液化教案04-04
汽化和液化的教案04-04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5-28
汽化和液化的教學反思11-23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5-29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11-25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5-28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范文07-02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學反思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