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3-08-09 16:45:50 澤楠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0篇)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1

  【教材分析】

  《天凈沙·秋思》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5課《古代詩歌五首》。這首詩歌具有意境優(yōu)美、構(gòu)思精巧、語言生動、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的特點。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fā)學生,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

  【設計理念】

 。薄⒚嫦蛉w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

  2、注意營造音樂的氛圍,采取角色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yǎng)美的情趣,體驗優(yōu)美、充滿韻味的語感。

 。、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

  【教學目標】

  1、了解小令的有關知識。

 。、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场⒂懈星榈胤磸驼b讀并熟練地背誦。

 。、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片、錄音帶和 VCD 碟片。

 。、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低聲地)“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流浪……”(學生凝神靜聽,樂曲像小溪般流入學生的心田。)

  在音樂的節(jié)奏中,教師絮語般地導入: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天凈沙·秋思》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他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以樂曲《橄欖樹》為引子,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學習主題。

  二、感知內(nèi)容

  配樂朗讀:播放陳星演唱的《流浪歌》!傲骼说娜嗽谕庀肽钅,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呀夾著雪花,把我的淚吹下……”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樂曲播放與詩歌朗讀同時進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學生也許會聯(lián)想起遠在異地的親人和流浪天涯的羈旅之人沒有什么兩樣,從而產(chǎn)生共鳴。

  教師用語言描述這幅畫面: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昏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ㄗ寣W生閉目想像,感悟其內(nèi)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要求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xiāng)之情(學生踴躍發(fā)言、課堂活而不亂),并要求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創(chuàng)意作簡筆畫,加深思考。(學生的簡筆畫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有的工筆,有的寫意。)

  配樂朗讀,調(diào)動情緒;描繪情景,引導想像;交流發(fā)言,表達情感;作簡筆畫,加深印象。

  三、研讀與賞析

  請一位學生模擬費翔的聲音小聲地唱《故鄉(xiāng)的云》!疤爝咃h過故鄉(xiāng)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吹來故鄉(xiāng)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漂泊……”(學生們不由自主地小聲哼唱,充滿感情。)

  播放凱麗金的鋼琴曲《回家》,烘托氣氛。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請一位女同學將自己搜集的有關小令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并舉例說明。(女學生們爭先恐后)同時,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請一位男同學介紹《秋思》的意境,其他同學補充說明: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情”;古道,是他的行經(jīng)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學生深入意境,進入角色。)

  學生配樂(《望鄉(xiāng)》:“夕陽河邊走,舉目望蒼穹,裊裊炊煙飄來了思鄉(xiāng)愁……”)朗讀。啟發(fā)學生討論:主人公的心境如何?(孤獨而思鄉(xiāng)。)

  營造氛圍,烘托情感,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合作探究。

  四、拓展延伸

  播放輕音樂《江南好》和《采花》,讓學生放松一下,然后進行擴展性學習。

  1、介紹20世紀初以龐德為先導的英美意象派詩人學習中國古典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元曲的情況。(學生靜靜地聽。)

 。、《秋思》的意象分析及《秋思》對英美意象派的影響。

 。场⒈容^意象與意境的異同。(學生紛紛發(fā)言,教師正面激勵。)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5、提問:游子為什么思鄉(xiāng)思親呢,哪一首詩可以作證?(分組討論《游子吟》。組織學生朗讀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擴展學習,開發(fā)教學資源。

  五、課后延伸

  1、將搜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并低聲播放《窗外》曲子。

 。、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

 。场⒔M織學生齊唱《;丶铱纯础,掀起高潮,結(jié)束新課。

  搜集詩歌,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改寫詩歌為散文,進行創(chuàng)新作文練習。

  【課后反思】

  這堂課我注重營造了一個音樂的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了正面的激勵,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增強。這一節(jié)課還滲透了音樂和美術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2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2、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背誦和默寫全曲

  二、教學設想:

  1、這首元曲釋義簡單,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把重點放在指導閱讀、討論景物描寫的作用和反映的主題上。

  2、以學生活動為主,其中包括朗讀、討論、描繪、寫作、欣賞等,教師適當點撥講解。

  3、本課教學擬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簡介元曲:元曲與唐詩、宋詞標志著文學的三座藝術高峰。曲在元代興起,它開拓了一條大眾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學途徑,在格律、字句和情調(diào)上有較大自由。它包括雜劇和散曲,散曲從結(jié)構(gòu)上又分為小令和套數(shù)兩類。小令通常是獨立的單只曲牌,按曲調(diào)創(chuàng)作,每一個曲調(diào)都有自己的名稱,各個曲調(diào)的字數(shù)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寫景、抒情。如今天我們將要學的《天凈沙》。(幻燈顯示或印發(fā)資料)

  說明:讓學生簡單的了解元曲,有助于學生閱讀和欣賞。

  2、在曲牌“天凈沙”中,最為的一篇便是《天凈沙秋思》!疤靸羯场笔乔泼弧扒锼肌笔穷}目,意為秋天的思緒。(板書題目)

  3、簡介作者:馬致遠(1250?—1321),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杰出戲劇家,著有雜劇15種,藝術成就的是《漢宮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現(xiàn)存130首,除《天凈沙秋思》外,還有《山市晴嵐》、《遠浦歸帆》等也具有代表性。(幻燈顯示或印發(fā)資料)

  4、教師范讀。

  說明:范讀要根據(jù)感情基調(diào)的需要,節(jié)奏合理而低緩。(可以結(jié)合多媒體動畫Flash,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5、學生自讀,教師點名讀。朗讀要注意節(jié)奏,并感受景物描寫。(朗讀節(jié)奏見板書,可幻燈顯示,教師適時指導朗讀)

  說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指導朗讀,旨在通過讀讓學生對這首曲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為理解全曲作鋪墊。

  6、結(jié)合自己的朗讀后的感受(或觀看的動畫Flash),學生進行素描(有條件的學?梢宰寣W生自己制作動畫Flash),力求把曲中的景物描繪的合理、形象、生動。(教師給予點評,選擇好的進行鼓勵、展示)

  說明:初一的學生對直觀性的東西感受較深刻,通過學生素描勾勒,曲中的.景物盡在眼底,能夠激起學生對自己經(jīng)歷(或媒體上的景物、故事)的聯(lián)想,達到體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

  7、分析全文:

 、迩星叭涔裁鑼懥藥追N景物,情調(diào)氛圍有何異同?在文中有何作用?(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完成)

  明確:①共寫了9種景物,即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凝練而不簡陋,再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鮮明的修飾語,一幅意境蒼涼的深秋晚景圖就勾勒出來,言簡意豐。

  ②第一句三種景物寫出一片蕭颯秋景,造成一種黯淡凄涼的氣氛,襯出了這個旅人內(nèi)心的悲哀。

  ③第二句三種景物則明凈,安謐,就連那戶人家的歡聲笑語也似聽見,對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到羈旅之苦。

  ④第三句景物古老、凄涼、羸弱,襯托出天涯游子的內(nèi)心孤獨凄苦之情。

 、萦纱丝梢姡谝、三句色彩情調(diào)一致,都是“哀景”,正面襯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則為“樂景”反襯游子羈旅之苦。(教師適時板書)

  ㈡、這九種景物又是在一個什么大的色彩之下呢?

  明確:“夕陽西下”,時間愈來愈晚,光色慘淡、昏黃,更使以上景物倍添遲暮蒼涼的情調(diào)氛圍。

  ㈢、結(jié)句點明了什么?

  明確: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中的人是“天涯游子”,并直抒胸臆————因思鄉(xiāng)愁已“斷腸”,使景物描寫與人的心境完全溝通,充分體現(xiàn)了因情設景、情景交融的創(chuàng)作意圖。

  說明:

 、俳處熞龑W生提問后,思考并分組討論。

 、诓捎糜懻摲ǎl(fā)揮集體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合作學習的習慣。

  ③形象是曲的骨肉,感情是曲的血液,思想是曲的靈魂,學生通過教師點撥,對曲中形象、感情、思想作到全面的分析欣賞也就從整體上感受和理解曲作家的情感。

  8、學生再讀全曲。(要讀出感情)

  9、你能用現(xiàn)代文的形式來描述這首曲嗎?(要求:用第一人稱,語序可以自行安排,可以增刪內(nèi)容,要突出曲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互相交流,選擇一兩名學生的作品全班交流)

  10、教師下水文:絳紅的夕陽慢慢地走進西山,殘霞血一般的染紅了天空。我牽著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馬,踟躇地走在古道上。烈烈的西風卷起黃土,迷朦了雙眼,但在隱約中,我看見路旁的一根枯干的藤蘿死死的盤附在葉落枝干的老樹上,一只暮鴉站在枝頭孤獨的哀鳴。忽兒路過一架小橋,聽到橋下潺潺的水聲,又望見人家已是炊煙裊裊,我不禁愁已斷腸,望天長嘆,“身在天涯,我的家到底在哪里?!”

  說明:通過學生對曲的描述,加深了情與景之間關系的理解,對主題也有了更深的印象,為以后的背誦和寫作情景作文提供了參考。

  11、小結(jié):這首小令,字字句句都是出自作者匠心設計,巧意安排,全篇自然有致,情趣天成,不落雕琢造作的痕跡,所以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稱之為“秋思之祖”,近人王國維贊它“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宋元戲曲考》)

  12、遷移:朗讀白樸的《天凈沙秋》,體會一下它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何異同?

  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明確:同:兩曲都是描寫蕭瑟的深秋晚景。

  異:白曲描寫重景,馬曲描寫情景并重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說明:張志公先生曾說語文課“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并以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為依歸”。教師利用遷移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擴大視野,養(yǎng)成比較閱讀的實踐能力。

  13、全班齊誦全曲

  14、作業(yè):

 、賹W生背誦默寫全曲。

 、谡n下查閱圖書或網(wǎng)絡與“秋”有關的詩詞曲,選擇你認為經(jīng)典的欣賞背誦。

  四、板書設計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孤藤/老樹/昏鴉,哀

  小橋/流水/人家,“樂”景

  古道/西風/瘦馬,哀交融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思鄉(xiāng)情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3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小曲表現(xiàn)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场⑼ㄟ^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能背誦并默寫課文,積累古代描寫“愁”的詩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ǜ鶕(jù)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自然導入)

  二、整體感知詩歌內(nèi)容

  1、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jié)奏。

 。、根據(jù)頁下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找出詩歌中的景物,并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勾畫出畫面。

 。、評價活動:可采用多種方式。如,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薄⑦^渡語:(由形象到意象)。

  介紹有關背景,為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感情。

 。、組織學生活動:

 、 小曲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閱讀課文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闡述理由。

 、 小組討論。

 、 評價。明確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些詞語對表達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體會詩中的意境

 。、過渡語、指導語。

 。、組織學習活動:

  ⑴ 教師出示一幅畫面。要求:根據(jù)你對這首曲的理解,找出這幅畫中與原曲意境相違背的地方,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出理由。

 、 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樂朗讀課文,體會悠遠的意境。

  3、歸納總結(jié)。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非常講究意境的創(chuàng)設,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過精選典型的意象來達成目的,這首小令是這方面的.典范。

  五、遷移拓展

  欣賞白樸的一首《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朗讀。

 。病⒄f說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一種意境?

  3、請選擇一句或幾句,發(fā)揮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出文中意象所表達的意境。

 。础⑺鸭旁娫~中有關描寫“愁”的詩句,理解用具體的意象表現(xiàn)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課后學習

  完成作業(yè)。

  請選擇兩首小令中的一首 ,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4

  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3、能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方法:

  1、啟發(fā)

  2、合作學習

  3、誦讀與探究相結(jié)合

  教學難點:

  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題目板書:天凈沙秋思

  二、簡介作者: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三、介紹“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四、整體感知,把握大意: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教師小結(jié):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朗讀)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句式工整,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jié)合的形式美。

  五、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這首詩歌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一關鍵詩句可以體現(xiàn)出來?

  點撥:表現(xiàn)了作者傷心欲絕的感情,這可以從“斷腸人在天涯”看出。作者因為思念家鄉(xiāng)因而傷心欲絕。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這首小令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屋次作簡要分析。

  六、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所討論的結(jié)果,進一步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拿起手中筆,把這首小令改寫為一篇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為一體的散文。

  附:范文

  深秋的黃昏,一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極其消瘦的老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獨行。

  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幕鴉,在自己的頭頂和樹梢之間盤旋,同時發(fā)出凄厲的叫聲。

  正在他為此而倍感凄涼之際,他走到了一座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之上。低頭他看到流水清澈見底,偶有魚兒嬉戲,發(fā)出泠泠響聲。此時他的'心情似乎有片刻的愉悅,然而,當他再次抬頭看間溪旁的機會人家,已慢慢的升起了裊裊炊煙之時,他頓時感到,自己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再次悲從中來肝腸寸斷。此時太陽就要落山了,迎接他的將又是一個慢慢的長夜!叭漳合嚓P何處是?”至于文中的游子為何流落至此,他究竟從哪里來?今晚當投宿誰家?明天又往哪里去?任憑我們思想馳騁......

  七、課堂練習

  1、《天凈沙秋思》體裁為(),作者(),元代戲曲家。

  2、《天凈沙秋思》中勾勒整個畫面背景的句子是否()。

  八、小結(jié)

  我們通過朗讀,將文字轉(zhuǎn)化不畫面,體會其中的意象,從總體上感受了詩歌的意境;再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了作都繪秋的思鄉(xiāng)之情,進入他的藝術境界,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有了一定的提升。

  九、作業(yè)

  1、背誦全詩,并且要求會默寫。

  2、學了這首詩歌,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請以“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一句詩、一個詞,)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3、完成學習指要相關的內(nèi)容。

  板書:

  天凈沙秋思“秋思之祖”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

  荒涼古道西風瘦馬流水人家溫暖

  凄涼(深秋色彩)(普通景色)安寧

  蒼涼夕陽西下幽靜

  陪襯反襯

  斷腸人在天涯

 。w思)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元散曲的有關常識。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和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感悟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古代詩歌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文化。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朗讀感悟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和賞析詩歌的能力。

  教法:朗讀法、情境設置法、比較閱讀法、多媒體教學法。

  學法:朗讀法、評價法、比較閱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ㄐ蕾p畫面)一幅清秋圖,一曲晚秋月,一闋清秋詞,把我們帶進萬里清秋。請同學們帶感情的賞讀詩句:(多媒體)

  讀得好,讀出了秋天的靈動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樣的呢?想到的同學請告訴我。(豐收、蕭條、凄涼等)。

  正所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苯裉炀妥屛覀円黄鹱哌M元代著名散曲家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簡單介紹文體常識)

  一、 朗讀:

  1、聽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情感。

  2、同學們聽的很認真,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的試讀這首小令。

  3、全體齊讀。

  4、指導朗讀“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

  5、個別讀,讀出感情。

  6、師范讀。

  三、賞析:

  1、找詩眼。

  一曲小令,一縷情思。你認為《天凈沙·秋思》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這種情思?(斷腸)同學們理解“斷腸”是什么意思嗎?(師:講故事讓學生理解“斷腸”的含義:悲傷痛苦到極點。)

  2、析景物。

  同學們,讀完了這首詩歌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用一個詞概括。(凄涼,蕭瑟、悲傷、憂傷等)請你把憂傷的情調(diào)讀一讀。(他讀得如何?是否讀出了你的感受?)讀著讀著這秋意就出來了?墒沁@首曲子當中并沒有悲涼、哀傷、傷感的字樣啊,你是從哪里讀到的呢?

 。1)賞析哀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以哀景襯哀情)

  秋景可以入畫,可以行文的有很多,諸如香山的紅葉,黃山的秋日、中秋的明月、長江的漁家唱晚。為何馬致遠棄而不用,偏偏獨取“枯藤、老樹、昏鴉”呢? 平常生活中“藤、樹、烏鴉”都是些很普通的景物,假如在你開心的時候,你會在這些詞前面加上“枯、老、昏”這些形容詞呢?能舉例子嗎?

  心情愉快時:藤、樹、鴉?

  小結(jié):一切景語皆情語。

  心情愉快時:藤、樹、鴉?

 。2)賞析樂景: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襯哀情),(讀時歡快中流露一些哀傷。)

  小結(jié):反襯手法。

 。3)入情入境朗讀。

  3、繪畫面。

  在夕陽的余暉里,在蕭瑟的秋風中,這是怎樣的一種情境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這些文字幻化成一幅幅圖像,然后再用語言把這些圖像描繪出來。

  4、練背誦。

  通過我們的想和說已經(jīng)把我們帶入了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的情境中去,不知道大家是否體會到了馬致遠創(chuàng)作這首小令的`感情呢?

 。1)個人讀。

 。2)比賽讀。

 。3)全班背誦。

  5、說特色。

  1、大家深情地朗讀把老師也帶進了那種意境當中去,可見大家已經(jīng)領悟了這首小令的妙處。那么它妙在什么地方呢?請大家用:它妙就妙在 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多媒體)

  2、前人的評價:

  譽為元“秋思之祖”。 ——周德清

  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王國維

  “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之譽。

  小結(jié):一首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nèi)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的凄楚、悲愴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凄苦,詠之而更感其心。

  四、拓展延伸,對比賞析:

  1、《秋詞》劉禹錫

  2、《天凈沙·秋》白樸

  3、《天凈沙·湖上送別》張可久

  五、結(jié)語、作業(yè)。

  馬致遠用詩歌來表達感情,歌手滿文軍用歌聲來傾訴思念,在這動聽的歌聲里,同學們,你們可曾有過同樣的思念或思緒呢?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感情呢?用詩、用歌、還是用畫?拿起你手中的筆來完成今天的作業(yè)。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6

  一、學習目標

  1、朗誦、背誦

  2、感受意境、賞析

  3、學習這首小令的寫作手法,學會寄情于物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分析景物渲染的氛圍,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情感,體會詩人的心境難點:學會運用寄情于物的寫作手法

  三、學習過程

 。ㄒ唬、導入新課:大家還記得哪些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呢?齊背(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風又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今天要們要學習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

  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作為第一次接觸元代作品,我們首先來了解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散曲,是為配樂所寫的歌詞,是繼詩詞興起的一種新詩體。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大多數(shù)為只曲,每首各自為韻,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首短詞。我們今天學的《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

  解題: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秋思”,秋天里的思念。

 。ǘ、學習這首小令

 。1)學生朗讀。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全班齊讀)

 。2)指導學生朗讀?萏/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指出典型地方再朗讀一遍。

 。3)欣賞音頻,感受它的語言美、意境美。聆聽之際,注意作者營造了怎樣的氣氛?給你怎樣的感受?(4)同學們暢所欲言談感受:凄涼、悲涼、凄苦。請學生讀出凄涼的情感。問全曲沒有出現(xiàn)一個關于“凄涼”的字眼,你是如何讀出來的,從哪個詞讀出來的?

 。5)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師生共同分析從詞語中讀出的情感。強調(diào)“小橋流水人家”里面的景是溫馨、恬靜的,與其它的景成對比,以樂靜襯哀情。

 。6)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同學們分組討論2分鐘,把剛才分析的畫面用優(yōu)美的話語描繪出來,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幾根枯藤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潺潺的流水上,橫跨一座別致的小橋。不遠處有一縷裊裊炊煙飄出農(nóng)家小屋,那里有幾戶安居樂業(yè)的人家;在寂寞的古道上,蕭瑟的秋風,吹打著孤獨的游子,掀起他單薄的衣襟,孤獨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蹣跚走在羊腸古道上。

 。7)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板書:景悲涼氣氛)“一切景語皆情語”,請想想這幅畫面?zhèn)鬟_出怎樣的情感?明確: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板書:情游子之悲)

 。8)“斷腸人”究竟是誰?了解作者: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代大都人,是當時著名的雜劇作家、散曲家。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卻長期毫無結(jié)果。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大概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jīng)歷中,他漸漸心灰意冷,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問題:讀出哪些新的體會?提示:懷才不遇,長期漂泊的無奈,思念家鄉(xiāng),官場失落。拓展:可以用來勸慰作者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榻B作者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被時人美譽為“曲狀元”。其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寫作手法好在哪里?

 。ㄈ、賞析寫作手法師生共同探究,得出結(jié)論

 。1)簡約與深蘊相依,《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用詞凝練而不簡陋。九種事物“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均帶有鮮明的個性,又是本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中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2)靜景與動景相映,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

  如寫環(huán)境的幽靜用“流水”的動態(tài)與“小橋”“人家”的靜態(tài)相映;寫蒼涼的道路則用“西風”與“古道”相映;“小橋流水人家”的安適、靜雅與“斷腸人在天涯”的淪落異鄉(xiāng)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3)寄情于物,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 “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于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fā)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

 。ㄋ模⑼卣梗▌邮志氁痪殻

  哪些詩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詩句最能扣動你的心弦?給令你心動的詩句寫上一點批注。請同學們展示。(示例“斷腸人在天涯”——怎一個愁字了得?)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體味詞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體會作品的意韻。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道德、情感、價值觀:領悟詩中蘊含的節(jié)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作品的鑒賞力。

  教學重點:

  1、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作品的意韻。

  教學用具:自制錄音帶、錄音機、課件。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在你們眼中,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也許是豐收的,也許是浪漫的,也許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個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會體會。

  二、解題:“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

  馬致遠,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熱衷于功名,卻屢不得志,經(jīng)歷了漂泊生涯20余載,本曲是這種漂泊生涯體驗的'結(jié)晶,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是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之為“秋思之祖”。

  三、朗讀詩歌: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

  注意重音: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學生配樂朗讀。

  四、品析鑒賞:

  1、播放課件,學生根據(jù)詩句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圖畫,體會思鄉(xiāng)之情。如: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

  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3)說說這首小令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xiàn)的?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書、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璽、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gòu)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皵嗄c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3)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3、齊聲朗讀并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對比閱讀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呵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六、總結(jié):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就是道德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語,而字字卻是扣著“情”來寫,古人說:“凡景物,皆情語”,《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詩歌。

  2、課后以詩歌的意境作一幅畫,各自進行交流。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8

  一教學內(nèi)容

  語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第25課《天凈沙秋思》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識記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掌握“散曲”的文體知識。

 、普_朗讀、背誦全曲,能準確把握這首曲表現(xiàn)出的思想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⑶學習分析詩歌的方法,感知詩中的藝術形象,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帕私庠姼璧睦首x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仆ㄟ^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想象力,陶冶情操。

 、侵苏撌溃ㄟ^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把握詩歌主旨。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

 、艑W習作者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態(tài)度。

 、企w味詩歌中的意境,感受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曲的內(nèi)容,品味曲中情趣。

 、票痴b、默寫全曲。

  2.教學難點

  ⑴通過誦讀,發(fā)展語感。

 、茝恼Z言角度賞析詩歌,領悟曲中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互動設計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課文,簡介散曲。

  我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體式,如唐詩、宋詞、元曲。《天凈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繼唐詩宋詞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新的詩體,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數(shù)。小令在元代又名“葉兒”,每首能獨立,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詞;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調(diào);每個曲調(diào)都有一個名稱,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譜式,規(guī)定著不同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韻腳。曲牌表示曲調(diào),另有題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個,即一首小令一個曲牌,但也有例外的!短靸羯城锼肌穼儆谏⑶械男×。

  2.作者及寫作歷史背景簡介。

  馬致遠(1250~1321)號東籬,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作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被譽為“元曲四大家”。馬致遠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貴族統(tǒng)治中國的時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人民受到沉重的壓迫,知識分子被降到與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耙恍┳呱鲜送镜奈娜,因受統(tǒng)治者的歧視,思想仍多苦悶,正如明胡侍所說:‘中州人每每沉郁下僚,志不獲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聲歌之末,以舒其佛郁感慨之懷,蓋所謂不得其平而鳴焉者也’”。馬致遠年輕時迷戀功名,曾做過地方小官,五十歲左右脫離官場,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中友”的生活,沉溺于山水之間,寄情詩酒,成了一個嘯傲風月、玩世不恭的詩人,其內(nèi)心仍然充滿了一股牢騷不平之氣。他最著名的劇目是《漢宮秋》;一生寫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稱“嘆世”之作中的代表。今天我們就來品味這首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秋思》。

 。ǘ 與文本對話,感知文本。

  1.學生活動:學生聽錄音范讀,聽準字音、節(jié)奏,再自己朗讀。注意找出文中你認為易讀錯的字,難理解的詞。

  字音:涯( yá ) 瘦( shòu )

  詞義:昏:黃昏,傍晚。 枯藤:干枯的枝蔓。 斷腸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鄉(xiāng)或親人的人。

  節(jié)奏: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抽生敘述課文所寫的內(nèi)容:一個秋日的黃昏,騎著一匹瘦馬的游子正在蒼涼的古道緩緩前行。在小橋流水人家的院旁,枯藤纏繞的老樹上,昏鴉正在歸巢。游子不竟悲從中來。

  3.學生再讀課文,從內(nèi)容、思想感情、藝術特色等方面進行質(zhì)疑探討,分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師生共同總結(jié)。

 、徘那叭涿枥L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用詞上有何特點?

  詩的前三句描繪了一幅蕭瑟荒涼怡靜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三句詩用了九個名詞,一字一詞,一詞一景。各個事物名詞前冠以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事物又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還使本來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深秋的暮色中構(gòu)成了一個統(tǒng)一整體,構(gòu)成一幅形象生動的深秋晚景圖,在簡約中更見細深。像這種把幾個彼此相關的典型景物巧妙而有機地排列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群體的、生動的畫面,用以烘托氣氛,深化意境的語言現(xiàn)象,人們稱之為列錦手法。這種手法使詩句語句凝練、文辭簡潔。

  但我們在閱讀中只要少加留意,就會感覺到九種事物的名詞并列,節(jié)奏 基本上是兩個音節(jié)一個節(jié)拍,顯得非常單調(diào)而遲緩,如同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拄著拐杖,句僂 著身子,顫顫巍巍地行進。這種節(jié)奏與詩歌內(nèi)容的基調(diào)是一致的,正適合表達作者心中那種凄涼、無助,甚至有點呆滯的.感受。這種節(jié)奏讀起來一詞一頓,這種多次的停頓,給人一種呆板、枯燥、乏味之感。加之第一句中的“枯”“老”“昏”,第三句中的“古”“西”“瘦”等詞蘊涵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感情,又點染出一種讓人生愁、生悶的“哀景”,這就讓讀者很容易感知到作者當時那種孤獨凄苦之狀。

 、圃姷淖詈髢删涓髯詫懙氖鞘裁矗

  “夕陽西下”點明了特定的時間,也照應了前文的“昏”字,屬于寫景鋪墊。“斷腸人在天涯”點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之悲,屬于卒章顯志。此句為全篇的主旨。

 、窃姷牡诙渑c第一、三句有何不同?對全詩主旨的表達有何作用?

  第一句寫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哀鳴,“枯藤”、“老樹”、“昏雅”,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畫面是一片灰黑色,給人的感覺是毫無生氣、暮氣沉沉,就如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這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無家可歸之意。第三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現(xiàn)了無家可歸的哀怨與迷惘;從側(cè)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一個“古”字,把游子的個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讀者的豐富聯(lián)想和共鳴。第二句描繪出一幅溫情脈脈、幽雅恬靜的畫面!靶颉笔菧贤ㄕ系K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著溝通;“流水”是清澈純凈的 ,蘊含著豐富的 活力;“人家”是溫馨的場所,是產(chǎn)生歡歌笑語的地方。這里寫他人有家而我獨無,更添一份思鄉(xiāng)之情;與一、三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發(fā)游子的戀家思親之情。倘若詩的其他幾句是正面寫游子之思之悲,那么第二句則是從反面來寫,更添悲愁,可算是“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了!

  總之,曲的前面幾句寫景都是為后面的人物出場營造環(huán)境和氣氛的。斷腸人出現(xiàn)在那些撩人心情的意境中,可以說那景也是斷腸人的“斷腸景”了。

 、韧瑢W們再細讀這首小令,看看寫法上有何特點?

 、凫o景與動景相應。在這首小令中,作者將九種相對獨立的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諧地納入一個畫面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如寫環(huán)境的幽靜用“流水”的動態(tài)與“小橋”“家”的靜態(tài)相映;寫蒼涼的道路則用“西風”“古道”相映;“小橋流水人家”的安適、靜雅與“斷腸人在天涯”的淪落異鄉(xiāng)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 景色與情思相融。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景的寫法,把本來抽象的、難以表達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畫面刻畫得淋漓盡致。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然景物本是沒有感情的,但作者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中時,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感情融為一體了。“小橋”、“流水”、“人家”本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象,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于一個圖景之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斷腸人”心碎斷腸之觸發(fā)物,使圖景帶上了悲涼的氣氛!扒橐蚓岸@,景因情而生”即是此理。

 、赏ㄟ^我們對這首曲的閱讀、討論和分析,你對這首曲表達的主旨有何看法?

  從對全詩的閱讀欣賞中,我們知道了浪跡天涯的游子此時的心情是:看到傍晚歸巢的烏鴉,溪邊橋旁的小院,不禁頓生思鄉(xiāng)念親之情。這便是詩人在詩中流露出的思親戀鄉(xiāng)之愁。作為游子的詩人,“夕陽西下”時,仍“斷腸”“古道”,此時,連馬都已瘦,可見人又何堪呢?即使如此,也還得如古往今來的游子一樣,從那里來、要到那里去、沒有人知道,他們只是這樣默默行走著,漂流天涯。這就進一步流露出詩人的漂泊羈旅之愁。詩人為何會產(chǎn)生那些羈旅之愁、思鄉(xiāng)之愁呢?我們從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生活的時代來看,主要是詩人一生不得志,漂泊于外,或許正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吧?這就更進一步流露出詩人的人生失意之愁?傊,詩人在詩篇中所流露出的思親戀鄉(xiāng)之愁、漂泊羈旅之愁、人生失意之愁,充分說明了作者的秋思實乃秋愁也!詩篇細致生動地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抒發(fā)了那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4.板書設計

  秋思(散曲) 寫景 枯藤老樹昏鴉(寫景觸情 秋野黃昏 悲涼

  寓情于景

  羈旅之思

  小橋流水人家(孤獨思鄉(xiāng)) 悲涼之景

  古道西風瘦馬(游子慘狀) 惆悵之情

  抒情 夕陽西下(特定的時間環(huán)境) 寫景鋪墊 哀愁

  斷腸人在/天涯(點明主旨) 游子之悲

  三能力訓練,學習反饋

  1.學生自讀課文,用散文的語言將曲中描繪的意境寫出來。

  例: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學生默讀、背誦、并默寫全曲。

  3.完成課后第3題。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yǎng)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課外的描寫“秋”三首詩詞,重點理解詩詞中景物描寫和抒發(fā)感情的佳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古詩詞修養(yǎng),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1、 體會本首詩詞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2、品味詩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感悟古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nèi)容。

  【教學方法和手段】

  1、朗讀法、聯(lián)想法、討論點撥法

  2、采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曾講過許多寫景的散文和詩詞,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不同的作者面對同樣的景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同學展示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的片段,體會現(xiàn)代文中表達作者對秋天的思想情感;然后展示古代詩人范仲淹《蘇幕遮》和辛棄疾的《水龍吟》所描寫的秋天的詩句,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兩位詞人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小令,來感受一下詩人面對眼前的景物,抒發(fā)了他的什么思想情感?(展示課文題目《天凈沙秋思》)

  讓學生聽朗讀,感受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朗讀小令,學習朗讀的方法。

  2、分析這首古詞

  一首小令,一縷情思,一種意境。你認為《天凈沙秋思》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這種情思、這種意境?(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并舉手回答“斷腸”)

  進一步深入挖掘詞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肝腸寸斷?

  教師插入一個小故事(《世說新語》里記錄了一個故事,是成語肝腸寸斷的由來:“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沿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是說桓溫帶兵入四川,途經(jīng)三峽時,有個部下抓住一只小猴子,想帶到路上玩。母猴思兒心切,跟著船的方向沿路哀號,一直跑了百余里路還不肯離去。后來它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有個士兵破開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腸子都斷成了一寸一寸的小節(jié)……)

 。ㄕ故疚疫x取的四幅美麗的秋景圖)提問:諸多如畫的秋景,馬致遠棄而不用,為何獨取“枯藤、老樹、昏鴉”呢?(讓學生兩人一組來討論、分析并回答)

  展示三幅小橋流水的圖片,讓學生從中找出一幅最符合本此詩詞所描寫的景物,并說說為什么?

  教師提問:為何瘦馬?何為瘦馬?

  3、賞析這首古詞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個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一幅悲情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gòu)成:

 。ㄒ唬、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nèi)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陽的清輝之下,像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xiàn),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jié):幾根枯藤纏繞著幾棵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瑟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nèi)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xiàn)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nèi)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厝、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游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可見,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nèi)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

  4、拓展延伸(讓學生閱讀,通過分組討論來分析詩詞的異同)

  《天凈沙 秋》(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共同特點:體裁相同(小令),描寫的都是秋景,頭兩句每兩個字都是一種獨立事物,表現(xiàn)的情感相同(悲涼,蕭瑟)

  不同點:馬致遠的“秋思”不僅寫景還寫人,突出了“思”,在末尾兩句時白樸寫的較為平淡,突出顯現(xiàn)了游子之悲。

  三、 課后作業(yè)

  1、背誦本古詞

  2、收集描寫“秋思”的古詩詞

  【課后反思】

  1、古代詩歌的教學任務,在七至九年級階段,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來使學生感知詩的韻律美上,而要循此繼進,采用多種方式來使學生產(chǎn)生朦朧的美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聯(lián)想的能力,我采用“朗讀、討論法”的方式既加深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又鞏固學生對詩句的記憶,還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大腦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真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了。

  2、在分析意象組合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展示了我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行再創(chuàng)造,他們通過畫畫展示了一幅蒼涼悲壯的秋行圖,學生亦能從這樣畫面的還原和情感的體驗,將詩歌意象通過鑒賞升華為一個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審美升華。

  3、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受過去的詩歌教學影響,追求技巧的運用和答案的要點的完整性,沒能讓學生很充分地展示他們想象的成果。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 10

  【教學目的】

 。薄⒁龑W生反復吟詠,熟讀成誦。

  2、細細品味,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型設計】

  品讀課。

  【預習要求】

  了解作者及“曲”的有關常識。

  【教學設想】

  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流暢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全文僅5句,28字,純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卻做到了簡約與深細相依,靜景與動景相映,景色與情思相融。教學中為避免空洞、枯燥的講解,宜采用多種形式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誦讀、配畫、改寫等形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畫、說、寫中受到熏陶,培養(yǎng)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就是曲。唐詩、宋詞、元曲互相輝映,成為我國文化藝術中的瑰寶。有誰能說說有關“曲”的常識?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并小結(jié),之后投影關于“曲”的常識。

  關于“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它是配樂歌唱的詩。

  曲有散曲與劇曲之分。只供清唱吟詠之用,不進入戲劇的散篇作品,叫散曲;進入戲劇的唱詞,稱劇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兩種。

  《天凈沙。秋思》就屬散曲中的小令。

  二、誦讀,整體感知內(nèi)容

 。薄⒄n題及作者:

  課題由兩部分組成,與詞相似,“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馬致遠,元代戲曲家,有“曲狀元”之稱。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

 。、學生自由誦讀:

  提示:朗讀應講究抑揚頓挫,在朗讀中要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與詩人同悲同喜。

 。、檢查誦讀情況:

  通過抽讀,小組讀了解情況,并對誤讀的地方予以更正。

 。、聽范讀。

 。怠⒔o這首曲配一幅畫:

  激趣:有個詞叫“詩情畫意”,說的是具詩畫的意境,詩畫這兩種藝術形式往往融會在一起,即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好畫,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筆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間筆畫)。

 、 學生動筆繪畫,教師巡回觀察。

  ⑵ 完成后讓學生互評優(yōu)劣,并對優(yōu)勝者予以表揚。

 、 出示教師的簡筆畫。(投影在大屏幕上)

  6、熟讀成誦。

  三、品味,體會獨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現(xiàn)手法

 。、思考:

  ⑴ 曲中哪些語句寫景?寫了多少種景物?(用“___________”畫出),并用“( )”括出這些景物特征的修飾語。

 、 文中哪句抒情?抒寫了一種怎樣的情懷?它與曲中的.景物描寫有何關聯(lián)?

 。、品味語言,體會獨特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

  作者寫景,既不夸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語言凝練,言簡意豐,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間。

  讓學生用“從___________(詞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品味意境,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空白。

  或用“我認為___________用得好(或?qū)懙煤茫,好在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體會其奇特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從“枯藤老樹昏鴉”這句的景物描寫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凄清。深秋時節(jié),藤蔓枯萎了,樹葉飄落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樹梢上烏鴉凄厲的叫聲,更增添了悲涼凄楚之感……

  從“古道西風瘦馬”這句的景物描寫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長途跋涉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在枯黃連天的野外艱難行進,一陣冷颼颼的秋風襲來,使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倒抽了一口涼氣……

  從“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句中,我仿佛感受到了這位游子在異域他鄉(xiāng)的痛苦之情。此刻,太陽快要落山了,烏鴉也歸巢了,他卻不知家在何處,也不知。該向何處去,任馬追著落日,漫無目的地行進……一股憂郁悲愴的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令他肝腸寸斷,痛苦不堪……

  我認為“枯、老、古、瘦……”這些表現(xiàn)景物特征的修飾語用得好,好在它們表現(xiàn)了深秋時節(jié)這些景物的特征,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極具表現(xiàn)力。如一個“瘦”字寫出了馬的孱弱。疲憊無力,那騎在馬上的人呢?

  對于想象力豐富、語言有獨創(chuàng)性的學生要及時表揚。

 。、教師在學生將這首詩的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挖掘夠了基礎上讓學生動筆寫。

  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簡短的寫景、抒情散文。

  要求:緊扣原作,展開想象,盡量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空白。

  4、當堂抽查學生的改寫,并作評價。

  四、課堂練習

  1、比較閱讀:

  將本文與劉禹錫的《秋詞》作比較。(學生能說多少算多少,不強求說法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

  可從以下三方面比較:

 、 體裁不同;

 、 所抒之情不同;

 、 表現(xiàn)手法不同。

 。病⑻羁眨

 。兀鬲氃诋悋,面對晚霞中森林的奇異風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確實迷人,但遠離故土的滋味實在不好受。感嘆之中,腦海里浮現(xiàn)出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思的教學反思03-07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21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03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1-13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05-01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12-16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03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1-13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06-14

天凈沙秋思教學設計優(yōu)秀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