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精選22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
2.學生認識單名數和復名數、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在明確各種計量單位和單位間進率的基礎上,會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寫。
3.通過收集生活中的小數,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掌握名數改寫的一般方法。
難點:進行單名數與復名數的改寫時,小數點的移動規(guī)律。
教具準備:
幻燈片課件。
主要學習方法及教學策略分析
這節(jié)課在教法和學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主要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觀察、發(fā)現、應用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遷移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學習。
2、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從學生已有的小數知識出發(fā),緊密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和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0.36×100= 4.08×1000= 30.2÷100= 12÷1000=
2、1米=( )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噸=( )千克 1千克=( )克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ㄔO計意圖:1、復習鞏固,使學生能熟練移動小數點。
2、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常用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新課導入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小數。在課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數,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學生匯報各自收集到的小數,并說一說每個小數表示的含義。
老師展示教科書上的圖片和做一做,指名說它們表示的含義。
特別指出:小紅體操得分是9.25分,你覺得這個成績怎么樣?小麗的體溫是38.5度,你覺得她的體溫正常嗎?
同桌之間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的小數的含義。
。ㄔO計意圖:學生通過課前的搜集生活中的小數的過程,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小數,觀察圖片中的小數,以及互相說說這些小數表示的含義,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小小數,處處有數學,同時進一步理解了小數的含義。)
三、新課學習
1、名數的認識
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時,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觀察同學們說出的這些名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測量的結果,有數有單位;
不同點: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
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單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叫做復名數。
大家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復名數的例子嗎?
學生舉手發(fā)言
。ㄔO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名數和數區(qū)別,同時知道單名數和復名數的概念)
2、教學例1
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發(fā)現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是廣泛呀!這里就有四個同學,他們在比身高,你們來給他們排排隊吧。
投影出示圖片
請同學們觀察這四個名數,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要想比較它們的大小,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討論回答:
把它們的單位都化相同了再比較。
把它們都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把它們都改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數
。ㄔO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要比較大小,必需把單位統一。有兩種方案:或者都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或者都改寫成低級單位的。)
。1)教學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把它們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學生交流討論
80厘米=( )米
應該怎樣改寫?學生匯報: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自主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學習。)
學生可能有這樣兩種方法:
、僖驗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
②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guī)律進行計算,縮小100倍也就是小數點向左移動2位,所以80÷100=0.80。
補充說明:小數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學生可能會選擇第二種,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算法多樣化與優(yōu)化。)
像這樣把一個單位的數換成另一個單位的數,叫做名數的改寫。(板書課題)
再來看一看厘米和米這兩個單位哪一個單位大,哪一個單位?
我們把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而把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這道題就是把低級單位“厘米”作單位的名數改成高級單位“米”作單位的名數。
討論: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小組討論后,匯報(用低級單位的數去除以進率)
教師出示1米45厘米=( )米
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將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小組討論一下,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說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來是1.45米 )
。ㄔO計意圖:明確單名數改單名數、復名數改單名數的區(qū)別)
。2)練一練
用這種改寫方法改寫下面各題
9020千克 =( )噸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ㄔO計意圖:熟練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的方法)
(3)教學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
0.95米=( )厘米
觀察這道題與剛才上面80厘米=( )米哪道題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據上面哪道題改寫的方法推想出這道題的改寫方法嗎?
小組討論
這是一道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應乘以進率。1米=100厘米,0.95×100=95,所以0.95米=95厘米
怎樣把高級單位的單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單名數呢?
小組討論后,匯報(用高級單位的數去乘進率)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上面學習的經驗,再利用知認的遷移和類推,讓學生自主學習高級單位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名數的方法,教師只作適當的指導)
1.32米=( )厘米
可以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還可以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請同學們完成書上的做一做:
3.7噸=(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四、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3.還有什么疑問?
五、作業(yè)
1、教科書第70頁—71頁第1題和第3題
第一題:下面犧物品價簽上的小數點都標錯了,請改正過來。
第二題:辯識托盤稱上物品是重量是多少克或多少千克。
。ㄔO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進一步明確實際生活中的小學的含義。)
2、13厘米=( )分米 86克=( )千克
109分米=( )米 5350米=( )千米
3、 1.09米=( )毫米 2.56噸=( )千克
2.3千克=( )克 4.6米=( )分米
2.95元=( )元( )角( )分
4、71頁6題
。ㄔO計意圖:通過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名數改寫的方法)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性質以及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基礎上,通過身邊的小數入手,主要讓學生學會一般名數改寫的方法。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雖然也有一些亮點,如結合生活的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教學安排有層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識遷移的方式讓學生去學習,體現了算法多樣化與最優(yōu)化,但總得教學效果還是不太理想,離目標的達成還有一定的距離。
問題原因有多方面的:
一是在整堂課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對新課程理念體現的較少。
二是教師問題有些零碎,問題缺乏有效性,把學生束縛得太多,總擔心學生不明白。
三是這節(jié)名數改寫的課要求學生必須對各計量單位間的進率以及小數點的移動特別明確和熟練,才能達到順利的改寫,但實際是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已經生疏淡忘了,因此造成教學過程有些吃力。四是這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可能跟與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有關。五是教師在語言要更加精練準確,在評價學生的方式上還需多下功夫。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身份證的編碼特點,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調查、觀察、比較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初步培養(yǎng)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了解身份證編碼,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探索編碼的簡單方法
教、學具準備:課件、小組合作表格
一、引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瞧瞧這是什么呀?(身份證)
2、你知道哪些地方要用到身份證嗎?(住酒店、坐飛機等)
3、從這張身份證中你們看出哪些信息呢?(投影展示身份證)
(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地址、身份證號碼)
觀察得真仔細,由數字組成的身份證號碼中包含了怎樣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些生活中的編碼。
二、探索身份證編碼的知識
1、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本找有關身份證的信息,請將你查到的信息與身邊的同學分享一下吧!
小組內說完后,全班匯報,得出身份證號碼的含義。
性別碼
板書:441900197605176345
省市縣區(qū)出生日期順序碼校驗碼
2、考考你(課件出示兩個身份證號碼)
看到這兩個號碼,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3、看不出有關這兩個身份證號碼的地區(qū)信息,利用身份證查詢網站進行查詢。
4、對有關身份證知識進行質疑。
三、知識延伸
1、你還知道生活中的其他編碼嗎?(車牌、電話區(qū)號等)
2、介紹完有關區(qū)號的知識后,讓學生給在外地的親人或朋友打一個問候的電話。
四、實踐應用
利用編碼的知識,小組合作給三位東莞的小學生編寫學號。
五、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先同桌說再全班說)
小結:數字與編碼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希望大家留心觀察,探究更多有關編碼的知識,從中感受數學的樂趣。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3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是學生在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雖然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比,但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于形式上。因此,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借助系列情境,設計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
學習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3.能夠利用比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fā)現、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學習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學習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模式
學生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二次備課意見
一、觀察思考,初步感知
1、聽故事,想問題
生:想。
2、觀察思考并匯報
生a:我認為圖B與圖D都和圖A比較像,圖C和圖E不像。
生b:因為A、B、D這3張照片形狀差不多,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而照片C和E一個太胖,一個太瘦了,都不像A。
生:齊說:沒有。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完成學案表(一)(單位厘米)
照片長寬
A64
B32
C83
D128
E122
圖形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A6÷4=1.54÷6=
B3÷2=1.52÷3=
C8÷3≈2.73÷8=
D12÷8=1.58÷12=
E12÷2=62÷12=
2、觀察,思考,匯報
生A:照片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照片A、B、D的寬也都是長的。
而其它兩張照片的長和寬的關系不是這樣的。
三、合作交流,建構新知
1、小組交流后,匯報
生A:我們發(fā)現,照片B的長和寬都是照片A的。
生B:我們發(fā)現,照片D的長和寬都是照片A的2倍。
生a:圖B中,長和寬的比是3比2,比值是1.5。寬和長的比是2比3,比值是2/3。
2、觀察,思考,匯報
生A:這兩幅圖都是知道路程和時間,求速度。
生B:用路程除以時間的商就是速度。
3、計算,填表(二)
路程時間速度
馬拉松40220
騎車人60320
生1:它們的關系是:
路程÷時間=速度
生2:通過計算,它們的速度都是20km/t。所以一樣快。
3、看圖,思考
生A:就是要比較它們的單價。
生B:用總價÷數量=單價。
4、填表(三):
攤位總價數量單價
A15元3千克5元
B9元2千克4.5元
C12元3千克4元
生:通過計算我發(fā)現C攤位比較便宜。
5、認識比:
回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如:6÷4寫著6:4,讀作:6比4。
“:”叫做比號,比號前面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數叫做比的后項,前項除以后項的商叫做比值。
6、想一想
比和除法以及分數之間的關系
生:從3÷2=3:2==1.5可以看出,
除法:被除數÷除數=商
分數:分子÷分母=分數值
比:前項÷后項=比值
生:求比值用比的前項÷比的后項。
四、鞏固練習,解釋應用
1、讀一讀,并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3:12=(2)=
。3)6:=(4):=
2、找比
我們六年級有男生11人,女生14人。
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男生人數與全部人數的比是()
女生人數與全班人數的比是()
3、判斷
。1)、小強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強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5÷4又可以說成5比4,又可以寫成。()
4、發(fā)展性練習
。ɑ顒樱河米约旱纳砀叱阅_印長)
探究身高與腳印長的關系。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讀、寫負數。
。2)過程與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探究過程,能正確區(qū)分正數、負數和0,并能初步進行大小比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正、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集合、數軸、區(qū)間、無限的思想,并結合史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初識負數
1、 玩游戲:
師生互動:玩“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戲。
2、 引發(fā)知識沖突經歷符號化的過程:
3、師生共同交流比較,感受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人們?yōu)榱擞涗浄奖悖跀祵W中就規(guī)定了這種符號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4、認識正、負數。
5、快速搶答,說說下面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100、+15、-15、36、0并讀出來。
二、探究氣溫中的正數和負數,進一步認識負數
1、出示某日氣象預報數據:哈爾濱-12℃~3℃、北京-2℃~5℃、拉薩-20~-3℃、昆明6~15℃、青島0~6℃
、、這幾個溫度哪些是負數溫度?誰能用負數的讀法讀一讀?(-12℃有兩種讀法,可以讀作零下12攝氏度,也可以讀成負12攝氏度)
、、生活中用什么測量溫度?(出示溫度計模型)
、牵ㄕn件)介紹溫度計的知識
2、巧用溫度計,深入認識負數
、判〗M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溫度計,觀察溫度上升,體會零上及零下溫度的高低。師: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紅色液柱越往上數越大,越往下越小,零上溫度都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表示……
、普n件出示一組溫度,比較大小
、浅醪綕B透數軸知識
假如老師把溫度計橫著放了,這就像一條數軸,中間是0(板書:0)
0左邊的是什么數?負數會有多少個?越往左這個數就越。ò鍟贺摂担
0右邊的是什么數?正數也有無數個,越往右這個數就越大(板書:正數)
零上溫度都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數?負數?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講述: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初步滲透集合、數軸、區(qū)間、無限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應用(略)
四、總結延伸
調查身邊哪兒也有用負數表示的相反意義的量。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新世紀版四年級上冊第88到89頁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關于正負數認識,以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例為素材,從中進行抽象概括。這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在上一節(jié)教材溫度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對相反意義量的認識建構負數的意義。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感知負數、認識負數,并體會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及具體的意義。
【學生分析】
學生已掌握溫度的記錄方法,初步體驗了零上和零下的表示方法,這是學生學習負數的重要學習經驗;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見過負數,這成為學生學習負數的重要生活經驗。
【學習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已有經驗來認識正數和負數,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知道負數的寫法和讀法。
2、經歷負數產生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利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1、情景引入,感受負數。
、偎哪昙壈嗉壸闱蛸悾习雸鋈2)班進2球,下半場失球1個。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嗎?
②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圖、表格、數等方式)
、廴鄥R報
④在這些方式里,哪一種最簡單、最清楚。
2、聯系“溫度”,認識負數。
、倏礈囟扔嬚f溫度
、谶@些溫度可以用哪些數來表示?
、哿阆2℃,零下3℃用什么數表示呢?
、茇摂档淖x法。(負二,負三)
3、建構模型,進一步認識負數。
、倌隳苡脛偛艑W到的數學方法記錄下面數據嗎?
公交車在望江公園車站上車8人,下車10人。
淘氣的數學作業(yè),做對4道,做錯2道。
一班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收入100元,支出65元。
②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的運用。(第88頁看一看,說一說)
、弁ㄟ^分類認識正數、負數
、荜P于負數的歷史介紹
⑤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負數。
、扌〗M合作。探究0與正數、負數的關系。
【習題設計】
1、第89頁練一練①
2、第89頁練一練②
3、游戲。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6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示
教材簡析:
對于一年級的同學來說,生活中有趣的事是數不清的,比方說出去玩、做了個奇特的夢……能夠把它畫下來,那就更有趣了。
教學目標:
。、引導同學回憶生活中各種奇聞趣事,體驗生活中點滴樂趣。
。、指導同學創(chuàng)作一幅表示生活中趣事的繪畫作品。
教學重、難點:
。、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示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題、畫面生動有趣。
3、能否把自身的作品介紹給同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兒童畫作品,各種顏色的制、多媒體課件等。
同學準備油畫棒、水彩筆、圖畫本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小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講一下。
教師出示一幅同學的繪畫作品,啟發(fā)同學看看、說說圖上表示的故事。
活動二:
教師放課件,展示多幅兒童繪畫作品,通過分析與對比了解創(chuàng)作的方法:明確主題、確定人物,添畫相應的背景。
教師為每一組發(fā)一幅兒童繪畫作品,同學分析與討論作品中的優(yōu)點與缺乏。
教師歸納同學的評述,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
活動三:
同學進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完后,把自身的畫介紹給同學。
課后拓展:
引導同學運用其他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
教學評價:
。、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示清楚。
5、是否突出了主題、畫面生動有趣。
。丁⒛芊癜炎陨淼淖髌方榻B給同學。
札記:
在引導階段,個別同學把嚇唬他人、惡作劇也當成了趣事來說。對于這些區(qū)分是非能力還不強的小朋友,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不準畫這樣的題材”。而是誘導他們:這樣做你感覺有趣,可是被你捉弄的人感到有趣嗎?你被他人捉弄時感覺怎樣?同學很快明白了捉弄他人不好的道理。也就不再畫這樣的題材了。其實在畫創(chuàng)作畫時,經常有同學把一些不良的社會習氣、不良現象當成有趣的事畫下來,我認為這時老師不應該不論不問,也不能劈頭蓋臉的訓一頓拉到,因為教師的職責不光是教書,還應該育人。所以應該耐心的讓同學了解到自身認識上的缺乏,只有這樣同學才會畫出內容健康的畫。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一帶電。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電荷在電路中能夠流動起來并產生電流。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活動中,能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學生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認識正負電荷。
三、教具準備
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氣球、綁氣球的細線、掛氣球的支架、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打算用手里拿著的漂亮小氣球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呀?
生:想看!
師:小氣球與紙片接觸,很顯然不能將紙片吸起來。那么,我把小氣球在頭上摩擦幾下再與紙片接觸,同學們注意看,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紙片被吸起來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板書課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ǘw驗靜電現象
實驗1:用梳過干燥頭發(fā)的塑料梳子慢慢靠近碎紙屑,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摩擦過的塑料梳子能吸起碎紙屑。
實驗2:用梳過頭發(fā)的干燥梳子再次靠近頭發(fā),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頭發(fā)飄起來了。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生:塑料梳子經過摩擦,產生靜電,就把紙屑和頭發(fā)吸起來了。
師:你還見過那些類似的現象呢?利用身邊的物品(如:文具、書本、頭發(fā)、桌椅、衣服等)通過摩擦等方式體驗靜電現象。
教師引導學生解釋自己體驗的靜電現象:你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發(fā)生了什么現象?
指名學生談談自己的體驗。
小結:通過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體帶上靜電,其實生活中還有一些靜電現象不是通過摩擦產生的,比如:電視屏幕帶電。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中,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和非生物。
。ㄈ┱J識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1、認識電荷
師:我們找到也看到了這么多的靜電現象,同學們不覺得奇怪么?既然靜電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中,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
。1)出示課件:正電荷和負電荷
講解:物質同時具備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由于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體不顯示帶電,當物體受到外界影響(如:摩擦)時,物體表面的電荷發(fā)生了轉移,正、負電荷數就不一樣了,物體就顯示帶電了。
。2)出示課件: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
講解:當用塑料梳子梳頭發(fā)時,梳子和頭發(fā)摩擦,頭發(fā)上的電荷發(fā)生了轉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電荷顯負電;頭發(fā)因缺少電荷而顯正電。
2、認識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
活動一:用充氣氣球摩擦頭發(fā)。
師:用充氣氣球摩擦頭發(fā),氣球帶負電,頭發(fā)應該帶什么電?
生:正電。
師:當氣球再去接觸頭發(fā)時,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生:氣球能把頭發(fā)吸起來。
課件出示示意圖。
活動二:讓兩個都用頭發(fā)摩擦過的充氣氣球相互靠近,觀察有什現象發(fā)生?
提問:
。1)兩個都用頭發(fā)摩擦過的充氣氣球帶什么電?
。2)你觀察到什么現象?(課件出示示意圖)
。3)這和我們了解到的哪一種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相似?
小結:摩擦后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跟磁鐵的現象類似。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ㄋ模┱J識電流的形成
1、認識電流的形成(出示課件)
靜電雖然是由于電荷轉移形成的電現象,但是在靜電中,電荷是不能流動的。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電,電荷是能持續(xù)流動的,我們稱之為“電流”。電荷的流動需要導線作為通過的道路,電荷在導線里按照一定的方向不斷的流動起來,就像不停開動的纜車一樣。這樣,我們使用的電燈、冰箱等才能正常工作。
2、認識電源
要幫助電荷流動起來,還需要提供動力的裝置,這個動力就是電源。
(五)課堂練習(出示課件)
【我會填】
1.用梳過干燥頭發(fā)的塑料梳子靠近頭發(fā),會發(fā)現頭發(fā)和梳子相互吸引的現象,這屬于( )現象。
2.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中,包括人類在內的( )和( )。
3.物質同時具有兩種電荷:( )和( )。
4.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 )。
5.要想使電荷流動起來形成電流,需要具備( )和( )兩個條件。
【我會答】
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
。┱n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簡單了解了有關靜電的一些知識,并且知道了流動的電荷形成電流,才能使用電器工作。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還會了解更多電的奧秘。
。ㄆ撸┎贾米鳂I(yè)
晚上睡覺前在黑暗中脫衣服,你能看到小火星嗎?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靜電現象 正電荷 負電荷
電荷流動(電流) 電源 電路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社會生活中民主對話的基本形式。
2.體驗民主對話的情景和氛圍。
3.具備初步的民主意識和民主參與能力。
二、學情分析:
“社會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但五年級學生求知欲強,他們對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有進一步了解社會的迫切需要。本課教學注重開放性、活動性的增強,學生樂于學習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了解民主對話(活動目的: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民主對話的一些基本方式)
1.同學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吧,你還記得坐車時購買的票價是多少嗎?
2.重慶的公車票價從20xx年到現在,已有8年沒有調整過了。今年4月初,市物價局提出了“調整公交票價”的方案。報告中提到重慶公交企業(yè)近幾年累計虧損已高達12.42億元?墒鞘姓]有馬上作出調價的決策,而是想聽聽群眾的意見,召開了一次“聽證會”,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大屏幕,走進這次聽證會。
3.播放“重慶市改革城市公交票價聽證會”(課件)
4.召開“聽證會”以后政府經過研究決定“暫緩調整公交票價”,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5.小結:(課件)這種政府和有關部門與群眾進行溝通;群眾向政府和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方式,在社會生活中就叫民主對話。(板書:民主對話)
6.“民主對話”有哪些方式呢,請看書上P42給我們介紹了哪些方式?(板書:民意調查、聽證會、新聞發(fā)布會)
7.在我們這個民主的社會中,民主對話的方式遠不止同學們了解的這些,還有的方式一起來讀一讀。(課件)聽證會、新聞發(fā)布會、民意調查、民意測驗、座談會、職工茶話會、團代會、論證會、職代會……
8.小結:在社會生活中的民主對話的方式多種多樣。(板書:……)
9.過渡:如果政府要把“重慶市改革城市公交票價的情況”向社會通報,你們猜一猜政府會采用哪種民主對話的方式?(新聞發(fā)布會)
活動二:體驗民主對話(活動目的:讓學生通過參與模擬的社會情景活動,感受和體驗民主對話的氛圍,培養(yǎng)他們的民主意識,提高他們的民主參與能力)
。ㄒ唬┬侣劙l(fā)布會模擬:
1.同學們在電視中看過新聞發(fā)布會嗎?
2.今天我們就在教室里現場模擬一次通報“重慶市調整公交票價情況”的新聞發(fā)布會,親身體驗一下社會中的民主生活。
3.參加這次新聞發(fā)布會的人員主要有:(課件)
A.政府新聞發(fā)言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市物價局局長、市物價局辦公室主任、市發(fā)改委主任
B.各大媒體記者:重慶衛(wèi)視記者、重慶交通廣播電臺記者、重慶晚報記者、重慶時報記者、重慶時報記者、重慶晨報記者……新聞發(fā)言人要代表政府發(fā)布有關新聞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誰愿意來扮演?(請表演的同學上臺就坐)剩下的同學就扮演各大媒體記者。
4.模擬新聞發(fā)布會的準備。課件打出準備內容:
、呕顒訙蕚洌海ㄕn件)
A.扮演新聞發(fā)言人的:討論分工,準備發(fā)言內容
B.扮演各大媒體記者的:
、俸屯酪黄鸫_定扮演什么媒體的記者,
、诓⒂懻撫槍@次“重慶市調整公交票價”提出問題的內容。
、颇M新聞發(fā)布會
A.新聞發(fā)言人發(fā)言
B.媒體記者提問,新聞發(fā)言人回答。
5.剛才同學們體驗了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你覺得這樣的民主對話方式有什么好處?
6.小結:通過新聞發(fā)布會,人們了解了政府的決策,老百姓擁有了知情權,體現了我們社會的民主。
7.通過這次“調整公交票價”事件,你覺得在社會生活中,當政府想了解人民的意愿時,當人民想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見時,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8.總結:當人民想向政府和上級領導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時,當政府和上級領導想了解人民的心聲時,可以采用民主對話的方式,大家可以心交心,面對面地相互溝通和對話。
。ǘ┞犠C會模
1.正如這次政府在決定是否調整公交票價之前,想聽取人民的意見,想使決策更加合理,就召開了聽證會,與群眾溝通。
2.你知道我們政府和有關部門召開過哪些聽證會。
3.(課件)圖片出示:國家計委舉行旅客列車票價聽證會;《重慶市養(yǎng)犬管理辦法》立法聽證會;上海市居民用電價格聽證會;重慶公交車票價調整聽證會;除了成人有聽證會,還有小學生參與的聽證會。
4.(課件)視屏出示:全國首次小學生聽證會。
5.模擬聽證會準備:今天我們就在教室里現場模擬召開一次聽證會,進行一次民主對話。今天的聽證會的主題是:“五一”節(jié)長假是否應該恢復?
6.(課件)出示:
A.參加本次聽證會的聽證方領導有:市人大主任、市辦公室主任、市發(fā)改委主任、市文化局局長;
B.本次聽證會需要邀請的社會各方代表有:旅游業(yè)服務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學生代表、交通運輸業(yè)代表、企業(yè)公司代表、經濟學專家代表、農民工代表、社會學專家,旁聽市民、媒體記者……想扮演聽證方領導的同學舉手:(請表演的同學上臺就坐),本次聽證會代表采取自愿報名的形式參加,F在就開始請你任選以上一種角色報名參加本次聽證會。名額有限,抓緊時間報名。
7.準備活動:(課件)
、艗齑碜C。
、坪屯烙懻摗奥犠C會”發(fā)言內容。
注意:要圍繞自己所代表的群體的利益發(fā)言,發(fā)言要符合你的代表身份。
8.模擬聽證會召開
、沤榻B領導和來賓:
、菩悸犠C會主題。(課件)
⑶聽證會代表陳述自己的意見。
、嚷犠C領導總結發(fā)言。
、陕犠C會結束。
9.同學們剛才模擬了“聽證會”,體驗了民主對話,你們有什么感受?
10.小結:通過“民主對話”,政府能聽到人民的心聲,人民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體現了社會生活中的民主。
11.你如果你是參與聽證會的群眾代表,你認為自己應當怎樣做,才能夠代表群眾的心聲?才能達到與政府的有效民主對話?(板書:民主意識民主能力)小結:同學們,我們從小不但要培養(yǎng)自己的民主意識,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民主參與能力,才能更好地享受社會生活中的民主權利,履行自己的民主責任。
活動三:參與民主對話(活動目的:通過調查問卷的填寫,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的民主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民主意識,提高學生的民主參與能力)
1.接下來,請同學們來參與一次我們學校的民主對話活動,老師要看看同學們是否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識和民主參與能力。
2.現在你們手上就有一張“學校服務工作滿意率調查表”。你們可以通過填寫調查表與學校管理部門對話。
3.請同學們在填寫調查表時,要實事求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填,要認真地提出對學校工作有促進、有價值的意見,同學們開始填寫吧!
4.學生填表(課件);
5.反饋同學們填寫調查表的情況。你對學校的物業(yè)餐飲服務工作總體評價選擇“很滿意”的請舉手?“滿意”的請舉手?“不滿意”的請舉手?你有什么意見?
6.總結:同學們通過參與剛才的“學校民意調查活動”,也就是參與了學校的民主生活,參與學校的民主生活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責任;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向建立高度的民主社會邁進,就需要我們每個國民都要具有民主意識,并不斷提高自己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才能共建民主社會、和諧社會。
老師希望你們在自己心中從小能播下民主的種子,從小培養(yǎng)自己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合格的國家公民做準備!
五、教學反思:
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縮小課程目標。在本課的教學研究過程中,我經歷了教學目標由多到少;教學設計由繁到簡;教學實施由忙累到輕松的過程。最后確定本課分三課時教學完成:第一課時完成“民主選舉”;第二課時完成“民主對話”;第三課時完成“民主參與和民主監(jiān)督”。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民主對話”的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社會生活中民主對話的形式;體驗民主對話的情景與氛圍;初步具有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我從最初的一節(jié)課講三個話題,到現在確定一節(jié)課講一個話題的教學研究過程中,感受到合理的定位教學目標,可以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參與活動和體驗生活的時間;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更輕松,學生的學習更愉快、更有效。
二、力圖構建體驗型的品德課教學課堂。體驗是學生認知提升的途徑。所謂體驗,即以身“體”之,以“心”驗之。整節(jié)課貫穿三次社會生活體驗:我預計了三個體驗活動,一是“新聞發(fā)布會”,二是“聽證會”,三是開展“民意調查”。為了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社會民主生活,我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模擬社會生活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通過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種角色,在親歷中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現實生活,了解社會生活中的民主對話形式。體驗既是活動的結果,也是活動過程。所以每次活動后都要組織學生圍繞目標交流活動中的感受,提供一個信息分享和交換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認知的深化。生對這樣的社會生活情景再現既陌生又好奇,在這種社會生活的模擬體驗中獲得了快樂,提升了認知水平。
三、尊重兒童思維特點,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本課是一節(jié)社會性較強的課,社會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上注重聯系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教學內容層層深入。開課時聯系兒童身邊的社會生活,將今年4月,“重慶市調整公交車票價”情景再現課堂。通過這一事件,引出“民主對話”這一基本概念,再結合具體事例體驗民主對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既貼近真實生活,又讓學生容易理解“民主對話”的含義。接下來讓學生情景再現“通報‘重慶市調整公交車票價相關情況’的新聞發(fā)布會”和模擬“‘五·一長假是否恢復’這一社會熱門話題的聽證會”。學生在兩次社會情景體驗活動中了解到社會生活中民主對話的形式;體驗到了社會生活中的民主氛圍。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增強教育的時代性和感染力。經過前面的認知、體驗做鋪墊,我再將學生引入到校園生活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一次“民主對話”開展學校服務工作滿意率的“民意調查”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自己的民主能力,樹立民主意識。這三個體驗式的教學活動設計,遵循了兒童認知的邏輯,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花的造型特點及寓意。發(fā)現中國傳統繪畫、建筑工藝品中花的優(yōu)美造型,以及生活中各種以花為主題的裝飾,從而建立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超越生活的理念。
2、通過欣賞,認識中外不同藝術表現方法及不同表現形式表現出化的特點,并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以花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
3、通過設計應用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了解各種花的造型特點以及顏色搭配的同時進行以“花”為主題的繪畫實踐。
教學難點
藝術實踐時要有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要體現藝術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理念。
教學準備
師:課件掛圖繪畫作品盆花文字資料
生:畫具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設意圖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檢查學具
起立問好
好的課堂氛圍是成功課型的開端
賞花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桌子上的花漂亮嗎?這些都是我們生活常見的花,今天我們就來進行與花有關的創(chuàng)作。
出示課題“生活與藝術中的花”
欣賞桌子上的花,聞一聞,看一看,指生談談花給人帶來的美妙感受以及盆花的顏色、形狀、結構。
初步感受花帶給我們的美感與溫情。
品花
三、探究新知
1、游戲,眼力大比拼---猜花
孩子們:桌子上擺著的是我們知道的花,而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名字的花,大家來共同欣賞吧。
課件配樂播放各種花,供孩子們欣賞,看誰記住的花名最多,誰是記花能手,發(fā)小禮物給以鼓勵。
2、古今中外,每種花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特點之外,人們還根據它的外形結構特點和生長特點賦予他們不同的品格,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出示圖片,提出活動要求:
結合自己所學知識,明確各種花的寓意。
牡丹—富貴、吉祥。
百合花—象征榮譽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梅花---傲雪
菊花---熬霜
康乃馨---送給長輩,幸福、安康
蘭花----品格高潔
郁金香—
3、欣賞
欣賞潘天壽的荷花,了解中國畫的繪畫特點。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國畫工筆和寫意的區(qū)別。
4、欣賞杜菲的“銀蓮花”、凡。高的“向日葵”了解西方表現花的表現形式。(出示掛圖)
5、中西兩種畫風進行比較,嘗試著找出不同特點。
根據孩子們的總結給以補充。
6、指導學生分析:花在生活當中是怎樣應用的?
出示清朝嘉慶年間的“粉彩白花圖瓶”供孩子們欣賞。
師小結:黑地厚重而雅致,瓶身繪滿造型各異、色彩絢麗的花,沒有一朵是重樣的,線條流暢,做工精細,體現了我國古代藝術大師精湛的技藝。
7、感受花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觀賞課件圖片),說說這些設計采用了那些手法。
手法:夸張變形
樣式:長形圓形三角形自由形
學生欣賞,快速記住花名。自由發(fā)言自己記住的花,花名說的多的給予獎勵。
分組活動,每小組給一種花賦予花語。
同學們根據花的顏色以及它的生活特點,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給每種花配上話語。
欣賞掛圖,對比了解工筆與寫意的區(qū)別。
進行總結
工筆:工整,細膩
寫意:大氣,豪放-
。1)造型完美顏色艷麗的花朵配以茂密的葉子,充滿著生命力。
。2)花瓶上的圖案顏色與花頭相互輝映
。3)整合的桌布使畫面更有空間感。
小組合作探究:
兩件藝術作品在畫風氣韻上有些相似,大氣豪放。從色彩上有所差異,國畫從顏色上講素潔高雅,而西畫則色彩艷麗。
欣賞清朝嘉慶年間的“粉彩百花圖瓶”總結外形的藝術特點。
同學之間交流,總結匯報。
通過猜花,使孩子們知道生活中更多種類的花,并從中感受色彩各異的花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沖擊力。
激發(fā)興趣,了解花的品格。學習做人的道理。
體會中國畫的藝術感染力,同時提高欣賞能力。
通過欣賞,進一步感受西方油畫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魅力。
學生在探究的同時,感悟繪畫作品不同風格的表現魅力。
感悟藝術作品中花源于生活。
提高總結能力,再次提升藝術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的理念。
畫花
四、藝術實踐
花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些設計師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融入到了繪畫作品當中,形成可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所以他們的作品才受到了人們的喜愛,那么,大家想不想做一名設計師呢?如果你是一名設計師你會怎么做呢?是把這些花插在美麗的花瓶里,還是設計一個漂亮的花瓶,還是設計一組花紋,或者花邊,總之與花有關的都可以,孩子們,快快動起筆來吧。
提出作業(yè)要求
1、設計一副以“花”為主題的作品。
2、根據自己的實際可臨摹可創(chuàng)新。
3、樣式自己選擇,只要與花有關都可以。
。ɑㄟ吇y靜物花瓶自由花)
教師巡視指導,要根據孩子自己的作品給予合理化建議,使孩子們的作品更具特色。
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設計,
要求新,求異,與眾不同
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進行藝術實踐。
孩子們的思維是不受局限的,生活中和藝術中的花給孩子們留下了或強烈或淡雅的印象,放開手給他們自由設計的空間,這樣才能設計出與眾不同的作業(yè),彰顯其個性魅力。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審美確立繪畫方向。
評花
評頭論足
將一部分作業(yè)粘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組織學生對板前的作品進行評價。
師評:用賞識的眼光評價孩子作品的閃光點。
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獎五名,并發(fā)給獎品。
自評:說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的難處。
互評:說說自己最喜歡這些作品當中的哪件作品,為什么?
自評和互評時盡可能的使用專用術語,一個詞或是一句話都可以。
能夠用專業(yè)術語簡單的評價別人的作品,就已經完成了本課的重點。
總結
美麗的花無處不在,其實除了一些有名的花,還有很多無名的小花,如田野里的野花,蔬菜花,甚至一些凋謝的花都有它們惹人喜愛的地方。正因為這些美麗的花,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如此美麗。在老師的眼里你們就是那一朵朵色彩艷麗的花兒。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一、復習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噸=( )千克
1時=(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課: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說給小組同學聽,找一組同學匯報他們收集的數據。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水果糖的質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紅體操得分是9.25分
小麗的體溫是38.5度
3、像這樣我們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把哪兩部分合起來叫名數?你能舉出一些名數的例子嗎?
3分鐘、7千米、6時15分、 78平方米、4噸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什么叫單名數?什么叫復名數?從剛才舉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單名數哪些是復名數嗎?
5、小組活動:
請你按高矮順序,給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隊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較它們的大。
師:要想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可以把它們改成相同計量單位的數。
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
問: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現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們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把它們改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數
6、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任選其一進行改寫
。1)教學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
。1)0.95米=( )厘米
你們會做嗎?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梢灾苯影0.95的小數點向右移兩位。)
1.32米=()厘米
是米這個單位大些還是厘米這個單位大些?我們把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而把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這道題就是把高級單位“米”作單位的名數改稱低級單位“厘米”作單位的名數。
請同學們接著做一做:
3.7噸=(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樣把高級單位的單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單名數呢?
小組討論后,匯報(用高級單位量得的數去乘進率)
(2)教學低級單位的名數改稱高級單位的名數。
80厘米=( )米
誰能說說你的想法?
。ㄒ驗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用這種改寫方法改寫下面各題
9020千克=( )噸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像一想怎樣把低級單位的單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
。ㄓ玫图墕挝涣康牡臄等コ赃M率)
能用這種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嗎?小組討論一下?
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ㄒ龑W生說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來是1.45米 )
三、鞏固練習
1、71頁6題
2、( )分米=1.5米 ( )千克=4.08噸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克=( )千克
3在括號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
4、72頁10題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1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引導幼兒發(fā)現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3、幫助幼兒將數字運用于生活中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布置任務,請幼兒在周圍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數字?它們表示什么意思?
2、教具:0—9的數卡二套,有數字信息的物品若干,數字信息若干條
3、學具:幼兒人手三套0—9的數卡
活動過程:
一、游戲“請出數字娃娃”
數字娃娃來做客,聽來得是幾?
1、我比3多1,是幾?
2(拍六下手)聽我拍了幾下手?
3、7可以分為4和幾?
4、我排在6的后面8的前面,猜猜我是誰?
5、3和5合起來是幾?
6、1個娃娃,1朵花,1個蘋果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7、我像鴨子,我是幾?
8、我比8多1比10少1,猜猜我是幾?
9、2加3等于幾?
10、1減1等于幾?
教師按0—9的數序排列數字,請幼兒集體讀
二、聯想生活中的數字
1、我們周圍生活中有許多數字,想想你們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數字?并說說它們表示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回答,師隨時引導歸納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三、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
1、說說我們幼兒園有幾個班?我們班共有幾個小朋友?(數字可表示個數的多少)
2、認讀尺子上的數字。(數字可表示長度的長短)
3、看溫度計的刻度(數字可表示高低)
4、看電子稱上的讀數說出物重(可表示重量的多少)
5、認讀人民幣,郵票的面值,物價牌上的價格?(可表示金額的多少)
6、找出表示當天日期的日歷,說說今天是幾年幾月幾日(可表示時間的順序)
7、認讀郵編,書頁碼,車牌號,信用卡 號碼(可表示號碼的順序)
8、我們是大幾班的小朋友?第3組的小朋友起立(數字可表示排列的次序)
四、討論“假如沒有數字,生活會變得怎么樣?
五、按指令擺數字
1、請找出表示自己年齡的數字
2、擺出自家電話號碼,門牌號
六、活動延伸:用撲克牌表示大小,次序。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各種人造機器和行為判斷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過觀察發(fā)現自己周圍存在哪種形式的能量。
3.能將自己經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記錄下來。
4.能發(fā)現食物中所含能量從根源上來自哪類生物。
5.能通過計算結果說明與能量相關的問題。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觀察的結果,從中發(fā)現自己觀察的不足。
2.樂于從小養(yǎng)成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舉出實例說明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各種形式的能量。
2.能舉出實例說明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3.能舉出3個以上實例說明食物中所含能量從根源上來自植物。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
能舉出2個以上的實例說明人是怎樣利用各種能量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能量。
難點:找出身邊各種各樣的能量。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橡皮筋動力飛機模型或圖片。
課時建議: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觀察單元頁,引導學生了解能量的作用。
2.提問:關于能量,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哪些?
(學生交流討論)
3.講述: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一起進入能量的世界。
板書課題:生活中的能量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認識各種能量
1.認識機械能
、俪鍪鞠鹌そ顒恿︼w機模型。
、谔釂枺耗阃孢^橡皮筋動力飛機嗎?說一說它是怎樣飛上天的?
③請一個學生上來演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橡皮筋動力飛機飛上天的過程。
、苤v述:當連接螺旋槳的橡皮筋被繞緊時,橡皮筋就有了一種能量,當它放松時,就將這種能量釋放出來了,這種形式的能量就是一種機械能。
2.認識其他能量
、僦v述:能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我們可以觀察到它產生的效果。
、诔鍪纠酶鞣N形式能量的圖片。
③討論:圖片中各種現象利用了什么能量?
、軐W生討論,交流。
⑤討論:為各種能量的使用舉出實力
、迣W生交流。
3.小結:聲能、光能、電能、熱能、磁能、機械能、化學能等都是能量,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能量。
板書設計:
第八課 生活中的能量
(1)聲能:聲納
(2)風能:風車
(3)光能:太陽能
(4)電能:電扇
(5)熱能:烹調飯菜
(6)磁能:磁懸浮列車
(7)機械能:橡皮筋飛機
(8)化學能:食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復習導入
(二)新課教學
活動2:我們周圍的能量
1.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2.討論:你能從圖中找到哪些能量形式,并清楚的解釋能量能幫助我們什么?
3.學生討論,記錄。
4.活動:找一找,教室里所利用的能量。
活動3:食物中的能量
1.提問:你知道一天吃多少食物才能滿足活動需要嗎?
2.閱讀資料,思考下列問題:
①能量的單位是什么?
、趦和蛷氖虏煌ぷ鞯娜,每天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③哪類食物中所含能量高,哪類食物所含能量低?
④今天早餐攝取的食物大約含有多少能量?是如何計算?
3.交流自己的閱讀結果
4.討論:資料中的食物哪些來自植物?哪些來自動物?這些食物所含能量最終來自哪些生物?
5.師生交流,歸納
拓展:計算自己每天所吃食物中含的能量
1.交流:自己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種類和數量
2.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能量表,計算出一日三餐大約所含的能量
3.交流:自己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比規(guī)定的是高還是低,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4.小結:過多或過少的獲取能量,都不利于身體健康。只有保證身體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們的健康。
板書設計:
第八課 生活中的能量
食物中的能量
食物種類能量
教學反思:
能量概述
能量簡稱為能,是物質運動的一般量度。物體做功或使物體發(fā)生位置變化的本領就是能。能的主要存在形式包括:機械能、熱能、化學能、電能、電磁能和原子能等。
(1)機械能
你乘坐的汽車、往前跳躍的青蛙,甚至你聽到的聲音都具有機械能。機械能是指與物體的運動或位置高度、形變相關的能。機械能可以表現為動能,也可以表現為勢能。
(2)熱能
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由于分子和原子的運動形式和排列結構方面的原因,這些粒子既有動能又有勢能。熱能是指組成物體的粒子所具有的能的總和。當物體的熱能增加時,粒子的運動速度就會增大,從而使得物體摸上去感覺是熱的。
(3)化學能
你吃的食物,用來點蠟燭的火柴甚至你身體的細胞里以及石油、煤、木頭等化合物中都儲存有化學能;瘜W能是指儲存在化合物化學鍵里的勢能。
(4)電能
當門的金屬把上的靜電擊中你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電能。運動的電荷形成電流,或者說產生了電能。電器設備,如收音機、電燈以及電腦等,用的都是來自電池或電廠的電能。
(5)身體中的能量
指的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熱能。人體所需要的熱能都來自產熱的營養(yǎng)素,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國際上通常以焦耳(J)為熱能的計量單位,同時也仍然使用卡為計量單位。1焦耳=0.239卡,l卡=4.184焦耳。在實際應用中,通常使用千焦和千卡,即焦耳和卡的1000倍。人體從食物中獲得能量,用于各種生命活動,如內臟的活動、肌肉的收縮、維持體溫以及生長發(fā)育等。
能源的分類
能源品種繁多,按其來源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太陽能,除太陽的輻射能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等都間接來自太陽能;第二類來自地球本身,如地熱能,原子核能(核燃料鈾、釷等存在于地球自然界);第三類則是由月球、太陽等天體對地球的引力而產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1.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現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變其基本形態(tài)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氣、地熱、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經過加工或轉換成另一種形態(tài)的能源產品,如電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氣等屬于二次能源。
2.常規(guī)能源:也叫傳統能源,就是指已經大規(guī)模生產和廣泛利用的能源。幾種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等都屬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規(guī)能源。而水電則屬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壩水電站和未來的三峽水電站,只要長江水不干涸,發(fā)電也就不會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氣則不然,它們在地殼中是經千百萬年形成的(按現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幾十年,煤炭可用幾百年),這些能源短期內不可能再生,因而人們對此有危機感是很自然的。
3.新能源:指以新技術為基礎,系統開發(fā)利用的能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陽能的利用。據估計太陽輻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費的1.3萬倍。如何把這些能量收集起來為我們所用,是科學家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利用”太陽能極為成功的范例。它不僅為大地帶來了郁郁蔥蔥的森林和養(yǎng)育萬物的糧菜瓜果,地球蘊藏的煤、石油、天然氣的起源也與此有關。尋找有效的光合作用的模擬體系、利用太陽能使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及直接將太陽能轉變?yōu)殡娔艿榷际钱斀窨茖W技術的重要課題,一直受到各國政府和工業(yè)界的支持與鼓勵。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節(jié),是《曲線運動》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學習本節(jié)內容既是對圓周運動規(guī)律的復習與鞏固,又是后面繼續(xù)學習天體運動規(guī)律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安排了鐵路的彎道,汽車過拱橋,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離心現象四個方面的內容,如果面面俱到,難免會蜻蜓點水,為了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分兩課時完成。本課為第一課時主要討論鐵路彎道的設計意圖。【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圓周運動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但是對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還不夠深入。同時高一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他們很希望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的解決問題!救S學習目標】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經歷觀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活動進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能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感悟科學的嚴肅性,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風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具體問題中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教學策略】
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設疑引導、適時點撥的方式引領學生的學習;
2.學法: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觀察現象、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課堂中來,體驗求知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資源:
。1)多媒體課件;
。2)自制教具:車輪模型、彎道模型;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首先,播放一段4.28膠濟鐵路火車事故的視頻動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車轉彎這一具體情境中來。我就此提出兩個問題:
1.火車轉彎時的限定速度是怎樣規(guī)定的?
2.火車超速時為什么容易造成脫軌事故?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既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又為他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二、復習鞏固、明確方法
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計算向心力的常用公式,然后,設置情景,讓學生對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來源。
情景一:物塊隨圓盤做勻速圓周運動。
情景二:小球在杯子內壁做圓周運動。此情景并沒有直接展示給學生,而是提出問題:“你能不用手接觸小球,而不使小球落入杯底嗎?注意,要保證杯口朝上。”讓學生自己設計出小球的運動方式,并對杯中小球的運動情況作出受力分析。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教師做出總結:分析圓周運動問題,就是要通過運動分析求出物體需要多大的向心力,通過受力分析找到誰在提供向心力,從而建立供需平衡方程,這是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思路。
三、設疑引導、自主探究
這一部分集中了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我巧設梯度,從以下三個部分組織教學:
1.認識火車車輪的結構特點
首先教師播放視頻,分別展示火車在水平面和水平彎曲軌道上的運動,學生通過觀察和對比,認識到火車轉彎要靠鐵軌和車輪的作用。然后學生觀察車輪和軌道結構,描述火車車輪結構特點。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利用自制教具──模型車輪,加深學生對車輪結構的印象,并提示學生思考車輪輪緣的作用。
進一步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了類似的輪子結構?通過學生的回答,和圖片的展示(學校門口的電動拉門的輪子),使學生認識到這一結構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的,從而拓展了學生的認識。接著提問學生:你認為火車在水平軌道上轉彎時向心力來自哪里?經過觀察和思考,學生已經不難想到向心力的來源。而后追問:你認為這樣的轉彎方式有什么弊端嗎?學生通過思考,結合上課之初播放的視頻,不難回答出這樣做的危害性。
2.真實的火車彎道的情況
那么設計師有什么好的方法嗎?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實際鐵路彎道特點的認識情況。而后通過圖片,使學生認識鐵路彎道處內軌低而外軌高的特點;從而發(fā)出疑問,彎道處這樣設計的用意何在呢?
提示學生從受力分析入手,找到此時向心力的來源,并要求學生畫出受力分析圖。
除了正確的分析外,學生很可能將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畫成沿斜面向下,這是對彎道的圓心位置分析不清造成的,對學生可能做出的兩種向心力的方向,我不直接評論對錯,而是使用自制教具,展示給學生彎道處路基的特點,讓學生有所參照。學生不難發(fā)現,彎道的內側與碗的內壁相似,進而認識到和杯子內壁的相似性,把小球在杯子內壁的運動與火車在彎道處的運動作對比分析。經過這樣兩步,學生已經不難得出正確的受力分析。成功的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然后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從定性到定量,寫出重力與支持力的合力的表達式,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3.假如你是設計師
為了解決開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我設計了第三部分──假如你是設計師。
首先,設置情境:你設計了一段半徑為r,傾角為θ的鐵路彎道,你會如何規(guī)定火車轉彎的速度?提示學生從解決圓周運動一般本思路出發(fā),從供需平衡關系入手,列出方程,從而得出限定速度的表達式。從表達式的得出過程,引導學生理解,限定速度的規(guī)定實際是為了保證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從而避免車輪和鐵軌間的擠壓,保證行車安全。
接著,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在杯內轉動過快的小球從杯中飛出的過程,提示學生思考,如果火車速度過快會怎么樣呢?學生已經不難認識到火車速度過快會使火車脫軌的問題。而后引導學生用供需平衡條件來解釋這一問題,深化了學生認識。為了突出重點,這里不提出離心現象這一問題。只是通過現象的分析和認識為離心現象的教學做好鋪墊。
四、總結方法、完善認識
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認識到火車轉彎的模型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認識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往往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感的來源。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還有哪些生活中的運動也使用了相同的設計思想?使學生認識到自行車轉彎、汽車轉彎也有相似的情況,從而從特殊到一般,深化學生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科學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尊重規(guī)律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拓展
課后作業(yè)是學生再學習的重要途徑,本節(jié)課后我安排了兩項作業(yè)。旨在讓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認識物理與社會的聯系,將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向課外。
1.課后練習題。
2.了解中國鐵路提速情況,查找資料,提出你對鐵路建設的建議!究傮w設計思想】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是借助問題給學生一個思維的支點,在教師的引領下,從分析生活中的簡單現象入手,找到一般規(guī)律。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思考、發(fā)現生活中的模型。通過類比,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識聯系到新問題的解決當中,在加深知識理解的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分析應用能力。同時,通過對事故原因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的分析方法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現象生活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在顯示情境中,讓學生體會正、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及負數的意義。
3、能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并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問題)
教學重點:
能正確掌握正、負數表示的方法,會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難點:
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數。
教學準備:
了解有關負數的知識 ,制作有關課件等。
活動一:讀話導入,感受學習負數的必要性。
△ 談話
1. 同學們在數學的王國里,我們都認識要學習哪些數?這些數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能舉例說明嗎?
△ 游戲:剪刀石頭布
要求:同桌同學玩5次,并記錄下比賽的結果。
。1) 學生做游戲,
。2) 匯報比賽結果。
[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記錄輸嬴的次數?]能不能用學過的樹來直接表示這個結果呢?
△ 小結: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如果只用我們現在學習的0.1.2.3.4……能不能直接表示出來呢?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一種新的樹來表示這些事情發(fā)生的現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活動二:感知氣溫中的負數。
△ 交流、匯報、課前調查的各國各城市的氣溫情況。
、 小組交流。
、 集體交流。
、 總結:我是怎樣收集到這些信息?
(△課件 出示“中國地圖”)
1. 引導學生觀察,用來表示氣溫的數有什么不同嗎?這些溫度各表示什么意思?
例:北京:30℃~12℃。哈爾濱4℃~2℃,‘-—2℃’表示什么,怎樣讀呢?
△ 能正確讀出并表示溫度。(課件演示情景圖片)
A:小朋友在溫度零上30℃下游泳。
B:小朋友在零下10℃嚴冬步行。
C:白天溫度零上8℃。
D:夜間溫度零下4℃。
。1) 導學生把各圖中的溫度用數學表示。
例:零上30℃。記作30℃。
零下10℃,記作-10℃。
。2) 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你發(fā)現了什么?
。ㄒ龑W生觀察;零上的溫度都比0℃高,零下的溫度都比0℃低。)
。3) 引導想象一下,30℃與—10℃的冷,暖程度。(課件演示: 30℃與—10℃情景圖片)
。4) 比較大小:
30℃( )—10℃ 8℃( )—5℃。
0℃( )—20℃ —5℃( )—15
。ǎ担┙鉀Q生活中的問題。(課件演示情景圖片)
情境一:雷老師從泉州22℃飛抵北京—3℃,你認為應該增加衣服,還是減少衣服?
情境二:出示拉薩中午17℃與傍晚—6℃的氣溫?根據這個氣溫,你得出什么結論,并給出你的生活小貼士。
活動三:尋找生活中的負數 ,認識負數。
1、識海拔高度。(課件演示圖例)
2、記帳:完成P87第一題。如果收入用“+”,支出記作“—”,可以用正、負數表示以上收入和支出金額。
·獨立完成
·說一說每個數的意思。(+1500、—120、+1400)
3、概括:
。1) 像-10、-5、-2、-115、-200、-120這樣的都是負數;
。2) 像1.2.3.4.5.6.……9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可以在前面加上“+”,如+1500、+1400
。3) 關于“0”的問題?正數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負數可以表示什么?
4、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負數。
想一想,你的生活周圍有哪些地方運用了正,負數來表示。
小結:剛才我們早溫度中。在小東家里一周的收支情況及表示海拔高度時,都用了正、負數。在這種情況中正、負數各表示什么意思?正數這對為朋友有什么特點?(相反的意義)
活動四:應用拓展(課件演示)
△ 用你學過的“數”表示下面各數。
。1)如果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那么它下降6層記作( )。
(2) 中、日足球塞,中國隊進球3個記作+3,那么失球2個記作( )。這是日本隊的進球記作( ),失球記作( )。
。ǎ常 剪刀、石頭布玩5次,如果小明嬴3次記作+3,輸了3次記作( )。如果小東嬴2次,記作( ),輸了3次記作( )/
。ǎ矗 汽車向前行駛15米,記作( ),向后倒退15m,記作( )。
△ 用正、負數表示下面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北京冬天下雪。 ·泉州冬天下雪。 ·今天會下雨。
·我喜歡數學課嗎?
活動五:總結。
。1)你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2)你認為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怎樣?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
、诎炎约合胝f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圩灾靼l(fā)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苓\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菽苤鲃訁⑴c展示活動,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才能,并善于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創(chuàng)設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發(fā)布會。
、诮處熜紩h內容,規(guī)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了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發(fā)布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匯報。
規(guī)則:
a.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fā)言人”,“發(fā)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組內各位同學搜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b.“新聞發(fā)言人”在介紹的過程當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fā)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民主推薦
、俳M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資料。
、诮M內評選:推出“新聞發(fā)言人”。
、酃餐潭ㄏ虼蠹医榻B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成果發(fā)布
、俑餍〗M依次進行介紹“發(fā)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谒型瑢W根據發(fā)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總結頒獎
布置作業(yè)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里的人聽。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
、诎炎约合胝f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圩灾靼l(fā)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④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菽苤鲃訁⑴c展示活動,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才能,并善于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討論交流
、俳M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谕七x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觀摩評選
、俑餍〗M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谛〗M之間互相觀摩。
“代言人”向別的小組的同學介紹本組搜集的資料。
、勖课粚W生要記住各小組搜集資料的情況,為評選作準備。
集體評議
、俑鹘M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里?
、趯W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總結、頒獎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7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比較多,但是難度都不大,因此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設計如下:
1、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結合教材情境圖,創(chuàng)設一個出示班級新同學照片的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通過觀察不同的照片,使學生對相關問題產生思考。
2、自學合作,豐富知識。
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組織學生通過自學及合作探究的方式,總結出比的讀寫方法及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實踐能力。
3、比較發(fā)現,建立聯系。
結合課件,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弄清楚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加強知識間的聯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長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比的意義和讀寫法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情境引入。
同學們,咱們班又來了一位新同學,老師想介紹他給大家認識,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想)可是這位新同學現在沒有來,但是老師帶來了他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想)
2、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教材69頁圖片A)
咱們學校美術小組的四位同學分別為這位新同學畫了一張畫像(依次出示B、C、D、E四張圖片),觀察這些圖片,你們發(fā)現了什么?與小組的同伴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之間的觀察與交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興趣。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生活情境一:照片相像問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你的發(fā)現。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1)如果以圖A為標準,觀察這四張圖片,哪幾張圖片與圖A比較像呢?
(2)為什么圖B、圖D與圖A比較像?試著說一說。
(圖B、圖D都與圖A的形狀相同,圖B是把圖A縮小了,圖D是把圖A放大了)
(3)這些圖片都是什么形狀?(長方形)下面我們研究一下這些長方形。研究長方形我們通常從哪些方面入手?(長方形的長和寬)
3、探究規(guī)律。
(1)指引探究思路。
為了方便研究,我們把圖片放在方格紙上,并隱去圖片,只留下長方形來研究。
前面我們是通過觀察直接判斷出這些圖形的像與不像,那么為什么圖B、圖D和圖A比較像,而圖C、圖E和圖A不像呢?現在請你數一數、算一算、議一議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2)探究五個長方形中各自長和寬之間的關系。
學生小組合作計算,并完成表格。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加以引導。
編號
長
寬
長是寬的幾倍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長方形A
長方形B
長方形C
長方形D
長方形E
(3)初步感受比。
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說給大家聽?
預設
生1:我發(fā)現把長方形A的長和寬同時縮小到原來的就是長方形B;把長方形A的長和寬同時擴大到原來的2倍就是長方形D。
生2:我發(fā)現長方形B、長方形D和長方形A一樣,它們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也都是長的。
通過交流,我們發(fā)現A、B、D這三個長方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都是長的,也就是說這三個長方形是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這樣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才會相像。
設計意圖:組織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對一組長方形的觀察、計算、思考,探究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存在的固定倍數關系,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獲得“比”的一些體驗。同時借助圖形分類,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8
一、課標解讀
1、通過關注生活中的放大鏡、照相機,課堂上的投影儀,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自制模擬照相機,經歷過程,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有較直 觀、深刻的印象,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知道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3、通過投影儀的使用,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有較深刻的印象。
4、通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書上的字,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放大的虛像有初步 印象,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與虛像的主要特征。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鏡》是魯教版八年級課本第四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透鏡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透鏡成像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這樣安排順序使學生能具體、生動地認識透鏡的成像特點及生活應用,能引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節(jié)課開展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活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
此外,透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jié)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系。
三、學情分析
一、知識層面
初三學生由于剛進入物理學科的學習,對物理知識了解比較欠缺,對許多屋里現象有一定的了解卻不全面。甚至會出一些錯誤的前概念。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對光現象有比較多的生活體驗,也知道透鏡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但大部分學生對透鏡成像的特點以及原理并不熟悉。
二、能力層面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經歷使得學生對透鏡的一些現象能進行簡單的分析,能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但是在物理所要求的抽象思維方面仍有較大的不足,需要通過后續(xù)課程繼續(xù)培養(yǎng)。
四、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guī)律,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的成像特點,能對三者的物距進行區(qū)別;通過使用這三種儀器,體驗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會制作模擬照相機,經歷制作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4、會區(qū)別凸透鏡成的實像和虛像。
五、評價設計
1、通過“模塊一”中的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的使用,以及“反饋練習一” ,檢測目標1、2的達成效果。
2、通過“模塊二”以及“反饋練習二”,檢測目標3的達成效果。
六、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在眼鏡的家族中有兩個重要的成員:近視鏡和老花鏡,為視力不好的人解決了不少難題。讓同學們根據上節(jié)課的學習,找出辨別近視鏡和老花鏡的方法,并引導學生找出在桌子上哪些器材也用到凸透鏡。(有放大鏡,望遠鏡,照相機、投影儀)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生活中的透鏡。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9
一、目標:
1、發(fā)現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字,知道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數字。
2、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積極與同伴交流,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準備:
1、幼兒已尋找了一些生活中有數字的物品若干。
2、幻燈照片
3、數字卡9、5、6、8、0,與幼兒人數相同的以上數字不同排序的自制彩票紙,貼紙獎品若干。
三、過程:
1、師幼介紹身邊有數字的物品。
(1)師:前幾天小朋友從家中帶來了一樣有數字的東西,你帶的是什么?上面的數字有什么用?
幼兒介紹計算器、尺、臺歷、小手表、車票等物品。
。2)請幼兒互相說一說。
交流完請幼兒把物品放前面的小筐。
。3)師:小朋友,我們身上有數字嗎?你們鞋子上的數字是多少?老師的鞋子是37。我們比比誰的鞋子大?為什么呢?
小結:原來鞋子上的數字表示尺碼,尺碼越大說明鞋子也越大。
2、回憶已有經驗。
師:生活中有數字的東西真多,除了剛才說的,你還在哪些地方看見過數字,這些數字有什么用?
3、播放幻燈照片,進一步了解。
師:老師還把生活中的數字拍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如果沒有這些數字會怎樣?
小結:數字很重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
4、數字游戲:“彩票”中獎了。
幼兒每人在筐中挑一張“彩票”。
師:請你打開“彩票”輕輕的讀一讀,你們的紙上有什么?哪幾個數字?(教師出示數字卡)
師:(抽獎形式)下面老師編號碼,你們彩票上號碼的次序和我編的號碼一樣就獲獎。
小結:你們覺得數字有趣嗎?剛才數字稍有變化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20
教材分析
1、課程標準對本課題的要求:通過實驗,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
2、本節(jié)內容在整章中的地位:透鏡的基礎知識及其對光的作用是本章的基礎,透鏡是照相機、投影儀等光學儀器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透鏡對光的作用和凸透鏡的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內容,本章所有內容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展開的,透鏡的實際應用,要求學生有所了解,并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價值的。
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4—15歲,好奇心強,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現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已經有一定的歸納能力,能對較簡單的實驗現象進行歸納并得出初步結論。
3、具備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圖呈現簡單的光學現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透鏡和一些光學現象,為本次課的學習內容打下了經驗基礎。
設計思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以多彩的自然現象導入課題采用實驗進行探究,逐步深入,使學生真正懂得了透鏡對光線的作用,通過科學探究體會到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根據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在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認識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知道凸透鏡能成放大的像;
。3)會利用平行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2.過程與方法
(1)會識別凸透鏡和凹透鏡;
。2)會利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的焦距;
(3)能通過實驗認識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能根據透鏡對光
線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養(yǎng)成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2)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3)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主人翁意識;
教學重點
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
教學難點
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兩個概念的理解;光路的作圖。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探究實驗法、講練法、歸納法
教學用具
凸、凹透鏡、透鏡對光線作用一套器材、光具盤、光源、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刻度尺、白紙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復習提問,在前一章光現象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有所了解的鏡子是什么?(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那么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鏡子?(比如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等。
2、展示眼鏡教師拿一副老花鏡和近視鏡讓學生觀察并提問:老人家戴老花眼鏡和年輕近視的人戴近視眼鏡,與前面所學的面鏡相同嗎?誰能說出在生活中不戴或戴上眼鏡來看東西時的情境呢?
3、教師講述像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一類鏡子,它們都是透明的,我們把它們叫做透鏡。用這些透鏡能夠糾正視力,只因為它們對光能起一定的作用,具體是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一)、凸透鏡和凹透鏡
1、提出問題:什么叫凸透鏡?什么叫凹透鏡?
2、整體感知:分別出示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它們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讓學生認真觀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幾類,找出它們的特征。
。蹘煟萃ㄟ^觀察和討論,概括出它們的特征.
。凵萃哥R有兩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凵萃哥R可以分為兩類.
[生]一類是兩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間厚邊緣薄.
。凵萘硪活愂莾擅嫱锇迹簿褪侵虚g薄,邊緣厚.
[生]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
[生]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蹘煟萃ㄟ^大家的觀察、討論和概括,我們認識了凸透鏡和凹透鏡
3、教師歸納: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
薄透鏡:一般透鏡的兩個表面中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這種透鏡就叫做薄透鏡。
。蹘煟萁曆坨R的鏡片和遠視眼鏡的鏡片,它們是什么透鏡?
[生]遠視鏡的鏡片是凸透鏡.
。凵萁曠R的鏡片是凹透鏡.
[師]引導學生了解除了玻璃外,冰、水等其他透明物質都能做透鏡。[思考]
ABCDEF
屬于凸透鏡的是:A、C、D屬于凹透鏡的是:B、E、F
。ǘ⒄J識主光軸和光心
圖一兩球相交
如圖一所示,我們看到兩個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塊凸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ㄈ、透鏡對光的作用
許多同學可能都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只放大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調整放大鏡與紙的距離,紙上會有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光斑處的溫度很高,如果長時間照射,紙會被烤焦,甚至燃起來。這個現象提示我們什么?(放大鏡能把光會聚起來)放大鏡是凸透鏡,看來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那么凹透鏡也能使光會聚嗎?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研究這兩種透鏡對光的作用。
1、演示教師演示用平行光源、光具盤、凸透鏡、凹透鏡來演示凸、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1)讓平行于透鏡主軸的幾束光射向凸透鏡,觀察光通過透鏡后的偏折方向(圖三)。
。2)讓平行于透鏡主軸的幾束光射向凹透鏡,觀察光通過透鏡后的偏折方向(圖四)。
圖三凸透鏡使光會聚
圖四凹透鏡使光發(fā)散
2、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凸透鏡又叫做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凹透鏡又叫做發(fā)散透鏡。通過光軸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
。ㄋ模⒔裹c和焦距
實驗發(fā)現,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兩側的兩個焦距相等。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凸透鏡的光路圖如圖五所示。圖中F表示焦點,f表示焦距。凸透鏡的焦距越小,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越強。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頁、第57頁、第87頁“生活中的數”。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現實世界中尋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然后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猜一猜、算一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思考等多種實踐活動,積極性非常高。可以說,我在圍繞“數與生活”這一中心設計教學活動時,也在積極地進行構建“生活數學”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嘗試。
學情分析:
教師請學生用學具盒里的數字卡片擺一擺家里的電話號碼,學生活動時,因為學具盒里的數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現重復數字就不夠擺,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分享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再讓學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電話號碼時,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還有小組同學猜學具個數等活動,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也比較充分,促使合作學習和交流的意識滲透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與他人合作、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數就在我們身邊。
2.讓學生能用所學到的數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數量和順序,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3.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5.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
教具、學具準備:
數學卡片、學具盒中的數字、算式卡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小朋友們,在我們已經認識的數中,哪個數最小?哪個數最大?你們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說出來嗎?(生邊拍手邊說:0、1、2、3、4、5、6、7、8、9、10)再讓學生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設計意圖:以師生拍手對口令的形式復習已學過的數,形式活潑。]
引入:小朋友們說得很好,這些數可是我們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能見到它們。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生活中的數。板書:我會說
二、我會說
1.說一說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數?(讓學生充分地去說)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看大屏幕,走進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數。
[設計意圖:直觀演示,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3、看完錄像,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小結:數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是我們人類的親密伙伴,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用數來和別人交流。
4、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6頁“生活中的數”。
問:書上的幾位小朋友在向我們說什么?(指導學生看書上帶數的話)
[設計意圖:尊重教材,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溝通數學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聯系,培養(yǎng)了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聽、說能力。]
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說了什么?(生:我7歲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著一張全家福照片,他說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著書包去上學,他又說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級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學回家,她對我們說:“我家住302!
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嗎?(門牌號碼)
模仿四位小朋友,說出一句帶數的話嗎?(多請幾位學生說)
三、我會擺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會打電話嗎?(請一名學生說如何打電話)問:撥的數字就是什么?(電話號碼)
[設計意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貼近生活。]
你們知道家里的電話號碼嗎?請你們用學具盒中的數字,擺出家里的電話號碼。(教師巡視)擺好后,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合作意識。]
數一數,你們家里的電話號碼有幾個數組成?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2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讀、寫負數。
(2)過程與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探究過程,能正確區(qū)分正數、負數和0,并能初步進行大小比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正、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集合、數軸、區(qū)間、無限的思想,并結合史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初識負數
1、 玩游戲:
師生互動:玩“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戲。
2、 引發(fā)知識沖突經歷符號化的過程:
3、師生共同交流比較,感受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人們?yōu)榱擞涗浄奖,在數學中就規(guī)定了這種符號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4、認識正、負數。
5、快速搶答,說說下面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100、+15、-15、36、0并讀出來。
二、探究氣溫中的正數和負數,進一步認識負數
1、出示某日氣象預報數據:哈爾濱-12℃~3℃、北京-2℃~5℃、拉薩-20~-3℃、昆明6~15℃、青島0~6℃
、拧⑦@幾個溫度哪些是負數溫度?誰能用負數的讀法讀一讀?(-12℃有兩種讀法,可以讀作零下12攝氏度,也可以讀成負12攝氏度)
、、生活中用什么測量溫度?(出示溫度計模型)
、牵ㄕn件)介紹溫度計的知識
2、巧用溫度計,深入認識負數
、判〗M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溫度計,觀察溫度上升,體會零上及零下溫度的高低。師: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紅色液柱越往上數越大,越往下越小,零上溫度都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表示……
、普n件出示一組溫度,比較大小
、浅醪綕B透數軸知識
假如老師把溫度計橫著放了,這就像一條數軸,中間是0(板書:0)
0左邊的是什么數?負數會有多少個?越往左這個數就越。ò鍟贺摂担
0右邊的是什么數?正數也有無數個,越往右這個數就越大(板書:正數)
零上溫度都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數?負數?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講述: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初步滲透集合、數軸、區(qū)間、無限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應用(略)
四、總結延伸
調查身邊哪兒也有用負數表示的相反意義的量。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數字教學設計04-16
生活中的標志教學設計03-15
生活中的推理教學設計07-08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范例06-28
生活中的平移的教學設計09-11
《生活中的推理》的教學設計03-30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04-25
教學設計:生活中的數學04-10
生活中透鏡教學設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