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22篇)
在當下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根據(jù)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22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
一、課題研究的名稱
《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有效性研究》
本課題研究項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立項,課題編號為:125YWX-2401。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課標》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而學生的有效預習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長久以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前預習 雖然每天都在進行著,但是收效甚微,沒有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是“偽預習”。 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更不要說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甚至造成學生不求甚解、敷衍應付,逐漸產(chǎn)生“厭學” 情緒。因此 “學生有效預習”的落實,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舉足輕重,值得探討和研究。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表明,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已經(jīng)有許多年 了,而且觸及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非常多!墩Z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也強調要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理論依據(jù)
葉圣陶關于教育的理論。 葉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 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小學生,更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利于為今后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fā)展打好底色。如:提前預習的習慣。由于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基礎、 學習能力參差不齊, 必然會有一些學習 “暫時落后” 的孩子, 而幫助這些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就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好方法。
四、實用價值
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chǎn)生一種求知的愿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課程要求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通過課前的預習指導,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與實踐,為學生提供有效學習的策略指導,發(fā)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這正是本課題意義所在。
五、研究內容
1、調查學生預習的現(xiàn)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預習到底處于何種狀態(tài)?考慮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最真實的感受者,因此,必須調查學生的預習現(xiàn)狀,通過觀察、調查、統(tǒng)計等現(xiàn)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找出學生預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從學生著手以此反映對預習的看法,以尋找出可行的指導策略。
2、指導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改變以往預習隨意性強、無明確要求、無層次、無檢查的不足,探索出一套適合小學生的行之有效的課前預習的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開展科學預習,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在日積月累中的長期實踐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鍛煉,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能力。
六、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通過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矯正設計思路,從教學實踐案例中尋覓并形成規(guī)律,使之形成系列。
2、比較研究法:參照、借鑒國內外同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獻資料,采用縱向、橫向等比較,找出新的生長點,為課題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論。
3、經(jīng)驗總結法:教育經(jīng)驗來自于實踐活動,努力通過對研究活動中的體會和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把感性認識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有借鑒、推廣增值的研究成果。
4、行動研究法:以研究促行動,用研究來提高行動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動融為一體。在行動的“實”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開創(chuàng)行動扎實、研究深入的局面。
七、過程設計
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課題醞釀提出階段,完成申報。
2、進行文獻研究,收集國內外有關預習指導及其策略的理論文獻和實踐經(jīng)驗材料,博采眾長,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做準備。
3、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實驗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1、根據(jù)方案,啟動課題研究。制定階段達成目標;注重課題研究的動態(tài)管理及過程性資料的積累;
2、通過觀察、調查、統(tǒng)計等現(xiàn)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找出學生預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
3、撰寫研究過程中個案分析。
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以課題研究目標為標準,對課題研究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歸納,形成結題報告; 整理分析與處理有關的數(shù)據(jù)、材料;
2、整理相關的教學論文、案例、課件等;
3、進行課題匯報鑒定。
八、預期成果
1、論文,課件。
2、體現(xiàn)活動教學特色的教案和案例分析。
3、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
一、課題名稱
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此課題研究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
1、通過研究可以讓我們認識小學數(shù)學學習出現(xiàn)分化這一現(xiàn)象的本質和原因。
2、研究影響學生學習造成學生數(shù)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各種因素產(chǎn)生作用的方式、途徑、后果和整個過程,分析各種因素產(chǎn)生的根源和影響學生學習,造成學生學習分化的途徑以及整個過程。
3、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應對策略,從而緩解小學數(shù)學兩極分化。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要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特制定本課題目標:
1、分析造成學生數(shù)學兩極分化的客觀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上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
2、探討教學過程與方法,分析學生數(shù)學學習兩極分化的主客觀因素,并由此改進教學過程與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學生身心和學習能力都有所發(fā)展。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課題著重通過對我們小學數(shù)學學習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進行針對性改革,以達到減緩學習的兩極分化,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為學困生解“困”,使每一個孩子在知識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讓我們每一位孩子愛上數(shù)學,走出兩極分化的枷鎖,讓每個孩子都爭當學習的主人。具體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
1、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兩極分化現(xiàn)狀調查。
2、通過研究可以讓我們認識小學數(shù)學學習出現(xiàn)分化這一現(xiàn)象的本質和原因。
3、研究影響學生學習造成學生數(shù)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各種因素產(chǎn)生作用的方式、途徑、后果和整個過程,分析各種因素產(chǎn)生的根源和影響學生學習,造成學生學習分化的途徑以及整個過程。
4、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應對策略,從而緩解小學數(shù)學兩極分化。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收集、分析、綜合有關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科研文獻材料,獲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調查研究法:通過運用問卷、訪談、研究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的收集有關問題或現(xiàn)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于課題研究的相關事實,并形成關于課題研究的科學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造條件,對實驗對象施加影響。有目的的觀察記錄實驗對象的'變化,從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
本課題研究采取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的研究方式。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
本課題的研究從總體上分為3個階段:
1、 準備階段(20xx.6月——20xx.8月)
內容:確定具體的實驗對象,聯(lián)系相關的學科教師予以幫助,請教育骨干對實施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制定出簡單的實驗構想。
2、實施階段(20xx.9月——20xx.6月)
第一實施階段
(1)組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進行調查,形成基礎研究數(shù)據(jù),建立研究檔案。
。2)階段研究總結及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3、總結階段(20xx.7月)
整理、收集課題研究的材料,撰寫論文、案例及總結“理論與實踐”成果,寫好結題報告。并將成果推廣。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xiàn)形式
通過一年的課題研究,我們認為要力爭達到如下預期成果:
撰寫論文,組織公開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進行評議,總結經(jīng)驗,根據(jù)研究的教育目標,對學生實踐活動
進行測定評價,寫好課題的研究報告。理論研究水平躍上新臺階,發(fā)表課題相關的教學論文和論文評比獲獎。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與人員分工
1、課題負責人:魏祥珍、呂維鼎,負責主持課題研究的全面工作,對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和任務安排、經(jīng)費統(tǒng)籌、并負責執(zhí)筆撰寫各種報告。
2、課題組成員:武海洋、陳坤,負責收集資料、問卷調查、整理、統(tǒng)計、寫成報告。
xxx,負責課堂跟蹤調查、評價。
xxx,負責聯(lián)系實驗學校的課堂觀摩、送教下鄉(xiāng)等。
九、課題研究的主要經(jīng)費
課題研究經(jīng)費我們采取因陋就簡,就地解決:一是依靠中心校的支持。課題研究的下鄉(xiāng)課堂實驗的車費、住宿費、生活費、打字復印等均由主管中心校報銷;二是各實驗學校的支持幫助下鄉(xiāng)的生活用餐,許多學校是主動承擔的。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3
時間:XX年10月
立項號:plxktXX151
課題名稱: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負責人:羅xx
所在單位:xx鎮(zhèn)中心幼兒園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現(xiàn)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注重幼兒的勞動教育,但也有不少幼兒受到家長的過度庇護,過分溺愛,所有的勞動事務都被家長包辦了,或是一些家長過分重視幼兒對知識的學習和藝術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使幼兒失去了勞動的機會,喪失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讓幼兒失去了勞動的能力。 以幼兒園為主渠道,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觀念,樹立起熱愛勞動,積極勞動的良好品質,培養(yǎng)家政勞動、手工勞動的技能技巧;形成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素質評價標準;在研究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觀察,全面了解幼兒的勞動態(tài)度、勞動技能掌握發(fā)展水平;研究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勞動技能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的有關資料。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以幼兒園為主渠道,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觀念,樹立起熱愛勞動,積極勞動的良好品質,培養(yǎng)家政勞動、手工勞動的技能技巧;形成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評價標準;在研究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觀察,全面了解幼兒的勞動態(tài)度、勞動技能掌握發(fā)展水平;認真學習勞素質教育要求及有關理論文章,收集整理在研究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勞動技能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的有關資料,進行經(jīng)驗總結。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9月----XX年10月
1.收集資料。
2.組織課題組老師學習。
3.現(xiàn)狀調查分析。
4.在明確不同年齡幼兒勞動特點的基礎上制定課題研究實施。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XX年11月----XX年5月
1.根據(jù)目標和內容,制定實施方案。
2.落實勞動教育目標,調整內容,定期評價。
3.組織勞動活動觀摩,指導。
4.做好課題實施過程中的觀察記錄及個案研究。
5組織家長學習和經(jīng)驗交流。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年6月----XX年7月
1.撰寫研究報告。
2.申請結題
。1)行動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課題組結合我園教育教工作與幼兒實際制定本課題研究方案納入工作計劃將培養(yǎng)幼兒勞動意識及其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2)個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幼兒不良習慣矯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對勞動意識及其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的研究。
( 3).調查法用于了解教師、家長對幼兒勞動培養(yǎng)的看法以及幼兒勞動水平的前測。教師運用觀察法了解幼兒有關勞動的行為習慣的表現(xiàn)。
。4).經(jīng)驗總結法我們要認真總結這方面的經(jīng)驗和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提高、創(chuàng)新進一步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xiàn) 更多的了解和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幼兒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讓幼兒從心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以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為一生的幸福堅實基礎。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4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學課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由于教師觀念、教學理論、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夠,歷史課堂教學依舊不能脫離陳舊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如下的問題。如:
1、學生的主體地位依舊沒有得到真正確立,課堂上還是以老師講為主。
2、教學內容與學生脫節(jié),課堂上只見內容不見學生。
3、課堂上或是學生沒有生成,或是老師對于學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點水、束手無策。
4、課堂還僅僅停留在預設的忠實落實上,沒有學生的生成,教師把預設的完成作為評價課成功性的唯一標準。
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師生教與學的熱情,從而使初中歷史教育的時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如何讓教學中的教師更多一些創(chuàng)造性,讓歷史課堂充滿智慧,真正把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角色落在實處,葉瀾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學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學即是通過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不斷產(chǎn)發(fā)新的資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動教學的進程。生成性教學使得教學更加原生態(tài),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從而大大提高課堂的時效性。
生成性的課堂教學具有以下特征:
1、課堂的生動可變性!吧伞币辉~的提出是相對于課前“預設”來說的,以往我們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詳盡的課前預設,和課堂上對教案的圓滿落實。而生成性教學則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思想動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重視課堂上的新生成的資源并給以有效利用。顯然生成性教學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課堂教學的鮮活真實性。這是由生動可變性導致的,我們雖然不否認教學的規(guī)律性,但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課堂現(xiàn)實中卻充滿著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預測性,這是由知識差異、性格、習慣不同所決定的,我們只有正視這種差異,展現(xiàn)這種差異,還原學習的本來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成長。生成性教學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使課堂呈現(xiàn)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的界定
生成 是相對于預設來說的,所謂預設,就是“事先籌劃”,即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的預先的設計和籌劃。而生成,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中,獲得積極的課堂體驗,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噴射出涌動的靈感。
生成性 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guī)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學 是指教學過程表現(xiàn)出適度自主和開放,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在預設的教學設計基礎上,根據(jù)課堂教學過程的實際進展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并且引導學生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
初中歷史課堂生成性教學 教師結合歷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初中學生勇于參與的特點設置恰當?shù)慕虒W目標、內容及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生成,并且使課堂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前預設,而是依照師生的活動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使學生體驗歷史,感知生活,使歷史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1、《國家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教學應當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一新的基本理念說明: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而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導致了課堂教學過程的發(fā)展有多種可能性的存在,鑒于多種可能性的存在,在課堂教學前設計一些生成性的目標、內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態(tài)不斷生成,并影響下一步的過程。
2、建構主義的理論觀點。瑞士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生成性課堂教學設計能使學生把外部環(huán)境中的有關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同時又可以使認知結構發(fā)生重組與改造,產(chǎn)生新的生成。
3、“新基礎教育理論”。葉瀾認為新基礎教育并不是要強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滿內在生機的教育,從被傳統(tǒng)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狀態(tài)”,重新轉回到“綠洲”的本真狀態(tài)。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是教育的 “生態(tài)工程”,是教育的返樸歸真。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教學理論認識,促使教學觀念的徹底改變,使教師真正能做到成為學生心聲的傾聽者,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2、通過研究小組的共同努力使教師能夠設計出有利于課堂生成的教案,為生動可變的課堂提供可行性預設
3、通過研究營造適合歷史學科特點的課堂氛圍,使課堂真正被學生喜歡,成為學生探究社會變遷,提高學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過研究與實踐使學生在課堂上自覺的不斷生成新的教育資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課題研究策略
1、 做好具有生成性潛力的預設
、、預設生成性的教學目標。構建開放性、生成性的目標,隨時根據(jù)教育對象的變化生成新的目標,隨時準備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內容,注入新的要求。
、谶x擇生成性的教學內容、恰當?shù)剡x擇、組織、呈現(xiàn)學習內容,從學生的經(jīng)驗入手,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達到促進課堂生成性的目的;貧w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點。在教材的空白處,看似矛盾處,重復處等等,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引導學生在與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文本、教師以及同學的平等對話中、思維碰撞中,產(chǎn)生新的思想和言語
、墼O計生成性的教學過程板塊式教學設計。該設計是在對知識外延和內涵充分理解及對學生思維必要預測的基礎上,將各知識點的教學設計成若干內容板塊,分布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視學生課堂實際反映進行“塊移動”,教師愿意去傾聽學生的“發(fā)現(xiàn)”,并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實際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從而為生成教學提供保證。
2、組織生成性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關注發(fā)展,所以我們組織的學習方式必須是“開放式”、“民主式”的,我們的生成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佟⒑献魇。“合作式”是師生、生生情感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一種教學形式,我們將依據(jù)學生的需求,對于需要合作學習才能更好理解的課文內容,從互補性出發(fā)設計合作學習。
、、質疑式!百|疑式”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必要形式,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為學生開辟質疑的時空,把學生的“質疑”融化到每個歷史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讓學生在質疑中拓展思維空間。
、、體驗式。體驗性學習是重視學習主體的直接經(jīng)驗,我們通過實地參觀影視劇的觀看,通過體驗促進深層次的生成。
、、討論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知識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鋒中促進語文課堂的生成。
3、 提高教師的課堂上的引領策略。
生成性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是老師的引領,如何把這些原生資源轉化為更為有價值的資源,源于老師的引領策略。我們計劃從以下兩個反面進行研究實踐:
、佟⒛軌驅ι傻馁Y源進行有效選擇。來自學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這就需要老師有所甄別、有所選擇,把那些有利于目標完成的、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認真學習習慣的,有利于學生生活實踐的選擇出來。
、凇⒛軐π畔⑦M行整合轉化,把個別學生有價值的生成資源轉化為大家的資源,把特殊問題轉化為普遍存在的問題,使課堂在老師的引領下呈現(xiàn)生機勃勃的師生互動的場面。
六、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通過對身邊教育情況的觀察反思,設計有關生成性教學狀況的問題,通過對學生和教師的現(xiàn)狀調查,來發(fā)現(xiàn)情況,提出問題,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獻法:文獻法是一種利用教育文獻研究教育現(xiàn)象,深化教育認識,解決教育問題的非接觸性方法。文獻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閱讀、整理、記錄、分析。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要查找各種國內外對于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及關于支持本課題的理論知識。
觀察法: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進行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現(xiàn)象的方法。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將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觀察法,觀察學生的生成情況來反思我們的教學設計。
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的基礎是探討與某人、某事或某種情況有關的各個方面。在本課題中,主要是研究某一個課堂實例的設計、實施及實效。
行動研究法:是指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實施,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社會行為的目的。本課題研究主要側重培訓階段和日常教學過程中,杷本課題研究策略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使研究策略為教學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實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敘事研究法:通過對歷史生成性課堂的教學研究,及時積累教學案例,及時總結經(jīng)驗教訓,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
七、研究步驟安排
(一) 前期準備階段
成立課題組,進行課題設計,撰寫開題報告;
(二)開題論證階段
舉行開題會,接受領導論證,完善開題報告;
(三)全面實施階段
圍繞開題報告,加強過程管理,重視資料積累,邊計劃,邊實施,邊研究,邊小結;
(四)總結評價階段
完成課題研究,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總結推廣。
八、預期研究成果
時間成果形式責任人
20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學研究開題報告
課堂實錄《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
課堂實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陳淑芳楊常剛劉磊
九、本課題的研究基礎與保證條件
邢臺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學校,課題研究的成果也會帶有普遍性,易于推廣;初中實行小班教學(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開展;學校校園網(wǎng)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通,便利了我們課題組查找資料,了解國內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與其他相近課題研究小組的交流。學校校長閻增國非常重視教學研究,在理論及實踐中對我們都能有很好的指導與幫助,教務主任苗淑梅除了領導工作,依舊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還承擔著其他的課題研究,是一位勤于鉆研的研究型領導。
本研究組成員都是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歷史教師,中年教師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青年教師有著極大的工作熱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結合必會使本次研究深入開展下去,取得預期成果。
本課題成員曾經(jīng)在20xx年承擔過學校研究課題:教師指導下的歷史學科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20xx年在學校領導的統(tǒng)一領導下把這個課題進行了擴充成為市級課題“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試驗”繼續(xù)開展。負責人陳淑芳,歷史教育本科畢業(yè),中教一級級職稱,37歲,熱愛教育事業(yè),勇于教學研究,曾榮獲河北省錄像課比賽初中組一等獎、“省說課比賽中歷史學科二等獎”,并獲得各種市級榮譽;《讓網(wǎng)絡為我們插上成長的翅膀》、《初中歷史教師遭遇的尷尬》、《更新歷史課的教學觀念》、《教學三得》、《與青年教師探討的幾個問題》、《中近史巧記速記》、《科技革命中考試題回顧與展望》《南北朝時期的石窟藝術》等多篇論文在省、市中獲獎,多篇文章在《中學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發(fā)行的《基礎教育研究》上和《邢臺教育》、《少年智力開發(fā)報》《新課程》上被發(fā)表。
通過努力前一階段我們已經(jīng)搜集了大量關于生成性教學的資料,完成了理論學習階段,并且通過對現(xiàn)有理論的學習,成員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轉變,并對彈性預設和教師的引領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實踐,這些都為下邊進一步的研究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生成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它也必將伴隨我們的研究過程,使研究在不斷生成中逐漸完善和改進。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5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選題背景
目前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能真正的做到有效閱讀,體現(xiàn)閱讀的價值的學生很少,很多學生有閱讀興趣而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好書讀了但并沒有什么收獲;部分學生有閱讀數(shù)量而無閱讀品位。而閱讀教學并沒有真正起到扭轉學生的閱讀行為習慣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農(nóng)村老師似乎陷入一個困境,一方面是部分學生的有閱讀的欲望而無閱讀的方法與環(huán)境,另一方面是教師深知閱讀教育的重要但苦于沒有有效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而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在這一背景下,我們選擇了《農(nóng)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作為課題,期待通過實踐研究,可以解決老師閱讀教學的面臨的問題,可以有效的改善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幫助學生達到課表對他們的要求。
選題意義
針對目前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我們期待通過閱讀教學的有效的研究,解決教師和學生目前的困境,對教師以好的方法指導,讓閱讀教學更為有效,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可以讓閱讀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的理念和習慣,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課題名稱的界定
本課題針對的是農(nóng)村中學的閱讀教學,農(nóng)村中學不同于城市的中學,配套的閱讀設施不能解決學生的閱讀教學,農(nóng)村的孩子閱讀量很少,閱讀水平普遍不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手段有限,教學時間有限,不 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本課題雖為教師的教學尋找方法,其實最終的目的在學生身上,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題名稱的解讀
1.研究的方向
。1)學生方面
通過有效的方法指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將本年級要求讀的名著讀完,然后讀一些名家名作,希望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素養(yǎng)。
。2)教師方面
積極參加學校的實踐研究,探索好的閱讀指導方法,并予以推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是,也擴大自己的閱讀面
2.具體做法:
1.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學生有了朗讀的興趣,自然也就有了閱讀的興趣我們可以組織競賽讀,同桌對讀,男女競讀。代表競讀,比賽誰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還可以通過音樂、掛圖渲染出朗讀氛圍。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學生只要有朗讀興趣了,才會接受教師的指導。
2.開設教研組活動,探討好的閱讀教學方法,安排實踐組的同事上閱讀公開課,積極的評課總結,將好的方法推廣。
3開展網(wǎng)上研討,尋找好的閱讀教育案例,進行研討總結推廣,
4給予學生閱讀讀的權利和時間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焙蛯W校及家長溝通,為學生爭取足夠的讀書時間,希望學校也借此開設一些活動,形成濃郁的.閱讀氛圍,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希望家長能夠對學生的閱讀予以監(jiān)督,確保學生閱讀的時間
4.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督促學生讀書,比如,“名著故事我來講”“讀書心得體會”等。
5.制定閱讀考評試卷,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效。
寫總結論文和課例研究等,將課題研究中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并推廣。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方法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1.文獻研究法:《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指導方面的理論書籍、學生課外讀物、名篇美文等書刊,是教師尋找理論支持和學生朗讀訓練篇目的主要來源。
2.行動研究法:通過課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朗讀指導和朗讀訓練評價,組織演講比賽、故事會等活動,推進和檢測研究成果,明確研究重點和方向。
3.經(jīng)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要不斷進行回溯研究,在反思中行進,探討課內課外閱讀教學如何有機整合,促進學生主動朗讀。
4.教育調查法:根據(jù)實驗需要采用問卷調查、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等形式對課題研究進展進行調查分析,找出規(guī)律和方法。
推薦書目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和人教版初中課本的名著導讀書目。
預期的目標
探索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讓閱讀教學更好的為學生的閱讀實踐服務,提高教師的教學業(yè)務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題研究步驟與舉措:
1.實驗準備階段(20xx.1——20xx.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進一步調查分析當前小學生中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現(xiàn)狀。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現(xiàn)代教學理論,參閱相關教學網(wǎng)絡資源與教學報刊雜志,研究與課題相關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與階段研究實施計劃。
2.實驗操作階段(20xx.3——20xx.4)根據(jù)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進行課內外的探索與實踐,探求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使學生激起朗讀興趣,提高朗讀能力,奠定“終身”閱讀的基礎。
3.提高發(fā)展階段(20xx.4——20xx.5)在前階段的基礎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寫中期研究報告,階段性研究論文,收集編輯優(yōu)秀教案,論文,課件及學生個案案例等。
4.總結驗證階段(20xx.5——20xx.6)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課題報告,邀請專家進行課題鑒定,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xiàn)
預期的實踐成果: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不斷發(fā)展自己,提高素養(yǎng),努力成為研究型的老師,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
3.推動學校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建立中學語文閱讀指導課常規(guī),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預期的文字性成果:
1.結題報告;
2.階段性和總結性報告;
3.各種過程性資料;
4.教案設計及評改范例;
5.撰寫的相關論文、隨筆、案例;
6.教師、學生微講座;
7.閱讀成果展示材料等。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實踐價值
1、背景:隨著專業(yè)的不斷改革,學前教育隊伍的不斷壯大,近兩年,“課程游戲化”無疑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毒V要》中指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將游戲生成課題并且滲透到各個領域,讓孩子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
玩是幼兒的天性,也是他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它自發(fā)的發(fā)生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幼兒不僅因為玩是有趣的,還可以通過玩來學習。玩是幼兒思考、想象、嘗試、驗證、創(chuàng)造、吸收知識的方式,是幼兒理解并適應周圍世界的方式。玩就是---游戲。
2、實踐價值:縱觀我國游戲研究的發(fā)展狀況,將游戲與課程相結合幾乎等于空白,這就很難發(fā)揮“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真正意義,游戲往往被當作一個教學手段單獨包含于幼兒園教育領域之中。幼兒園的教育應該以幼兒的發(fā)展為終極目標,幼兒園的課程也應該貫穿游戲的精神、游戲的方法、游戲的途徑、游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在身心輕松愉悅中獲得自然而有益的發(fā)展。
“課程游戲化”立足于幼兒生活與年齡特點。用開放性的視野融合優(yōu)秀的多元文化,讓孩子能夠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與課程相結合,從深層意義上來講,是把幼兒放在了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它既滿足了幼兒情緒的釋放與表達情感的能力,并且在沒有任何負擔與心理壓力下,又很輕松地讓幼兒從中受到教育,身心得到釋放。
因此,我們從所處的地域特點出發(fā),結合本園文化、研究特色、教師興趣等,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幼教經(jīng)驗,嘗試開展《農(nóng)村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研究》,通過課程的實施,還幼兒自主、幸福和愉悅的童年生活,給幼兒提供一種寶貴的學習經(jīng)驗、體驗人生的機會,讓幼兒終身受益。
二、課題界定與研究依據(jù)的理論
1、課程的內涵:
“玩中學,學中玩”是游戲化課程理念的概括,其內涵有三:
。1)教育中體現(xiàn)為“寓教于樂”。一切能引發(fā)幼兒愉悅探究的實驗、操作、交流、娛樂等自主活動的內容與行為都屬于游戲化課程的范疇。
(2)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基本途徑。
(3)將玩的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中。
我們開展生活化、游戲化的農(nóng)村幼兒園課題研究,就是要改變現(xiàn)行新教材的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傾向。課程游戲化是我國幼兒園課程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在我國幼兒園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相當?shù)拿鞔_。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和游戲對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作用、內聚作用。通過課程游戲化的生成實施,為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研究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的研究環(huán)境,引發(fā)教師善于捕捉發(fā)生在幼兒身邊的教學素材。在發(fā)掘鄉(xiāng)土課程資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幼兒發(fā)展需要的主題,為各個主題實施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材料。
2、課程的原則:
(1)體驗為本。
體驗為本的游戲是充滿游戲精神的游戲,使幼兒真正成為完整的、自由的人。游戲化課程的構建,就是把游戲還給幼兒,重要的是讓他們充分的體驗和表達,而不是給游戲附加一個知識學習的目的。
(2)生活為源。
幼兒的生活需要和已有經(jīng)驗是課程內容的源泉和首要依據(jù),這也是與體驗為本的息息相關的原則。
(3)整合為系。
幼兒的成長是身心全面的、整體發(fā)展的過程,課程的各要素要有機的統(tǒng)一和整合,發(fā)揮整體育人的功能。
3、課程的結構:
。1)類型:想象與角色扮演、運動與協(xié)調、發(fā)現(xiàn)與實驗、戶外之樂、親子互動。(2)形式:主題綜合、單元游戲、生活游戲。
4、指導策略:
。1)角色關系與指導策略。(師生互動策略的研究、生活活動策略的研究等)(2)自主與規(guī)則的關系。(3)環(huán)境與材料的互動。(4)非游戲活動游戲化的策略。
5、評價方式:
以愉悅有益為評價宗旨,擬定具有操作性的評價模式與評估量表(評價教師和評價幼兒的指標)
6、研究依據(jù)的支撐性理論:
。1)杜威、皮亞杰、列昂杰夫的活動理論的綜合利用。
(2)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和有關游戲教育的思想。
。3)《幼兒園游戲教學論》(劉焱著)關于幼兒教學、課程與游戲的關系的論述;《學前兒童游戲》(邱學青著)關于游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游戲指導策略和評價的論述。
。4)《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南》等綱領性文件中關于幼兒園游戲的.內容與要求。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
研究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jù),對幼兒園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反思和修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積累中提升教師生成和發(fā)展生活課題的策略,所以我們定了以下目標:
1、以生活化課程理論為指導,深入研究并選擇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生成新的教育課程,使幼兒園的課程更加貼近和反映幼兒的生活和需要。探索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相互協(xié)調關系,充分調動這些有利的因素和教育資源,使幼兒的童年生活更加的完美。
2、研究優(yōu)化區(qū)域活動,將區(qū)域活動與游戲活動整合問題,試圖解決打破區(qū)域與游戲的傳統(tǒng)界限,真正將區(qū)域與游戲整合,有利于孩子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研究的內容:
游戲的發(fā)展價值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情感發(fā)展方面,二是認知發(fā)展方面。從情感發(fā)展來看,其發(fā)展的功能首先表現(xiàn)為情感補償,幼兒在游戲中能體會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在游戲中便能盡情的發(fā)揮想象進行豐富情感;其次表現(xiàn)為在游戲中盡情的宣泄自己的情緒,幼兒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壓抑了情緒,便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宣泄。因為游戲是幼兒自己的世界,他們能自由、自主的在自己的游戲中暢游。幼兒在自己游戲的世界里,已經(jīng)從一個被動的承受者轉化為主動的執(zhí)行者。
從認知發(fā)展來看,其發(fā)展的功能首先表現(xiàn)為自發(fā)、主動探索,《綱要》中也堅持了《規(guī)程》的思想,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一是“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shù)淖灾鬟x擇和自由活動時間,二是要求“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我們知道,要保證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積極參與,那么這個集體活動的組織也必須是游戲化的、幼兒感興趣的,在游戲過程中盡量保證所有的游戲要求和要達成的目標是幼兒的需要,這樣幼兒才能積極的投入;其次是幼兒感興趣的自愿活動,所以在活動中要提供多重選擇,盡量滿足幼兒的需要;第三要注重過程體驗,在游戲中老師和幼兒不能著急,尤其老師不能因為追求結果而促使幼兒完成游戲;第四要建立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之上,是幼兒力所能及,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的活動。
在幼兒園教育中,進行游戲教學時經(jīng)常會因為老師沒有掌握這些游戲的要素,便使幼兒園的游戲徒有“游戲”之名,達不到幼兒喜歡的“真游戲”,在幼兒的自發(fā)游戲中,要使教育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游戲的功效,利用游戲的“自發(fā)”機制很重要,其關鍵是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因為只有在寬松和自由的環(huán)境中,幼兒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學習。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了下列的實驗方法:
1、觀察法:觀察幼兒是認識幼兒、改變兒童觀、游戲觀的唯一一條最有實效的捷徑。
2、文獻法:通過上網(wǎng)和瀏覽的刊物,梳理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3、行動研究法:針對實際教育活動,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調整,建構具有農(nóng)村本土特點的幼兒園游戲化課程。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和主要措施
通過研究,進一步揭示幼兒園課程的特質,形成一些支撐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新的理論觀念,豐富發(fā)展鄉(xiāng)村幼兒園的課程設計和實施的相關理論。通過現(xiàn)實的幼兒園游戲化實踐,揭示現(xiàn)實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中存在的過于強調學科知識學習,忽略游戲的教育價值的現(xiàn)象,形成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課程設計和實施的相關策略。
通過研究,全面提升幼兒園幼兒一日生活質量,是教育的過程成為幼兒美好的游戲過程,同時也錘煉一批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提高幼兒教師的一日活動的組織能力,全面提升教科研意識與質量。
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
1、收集資料,學習并理解相關理論,進行文本資料、網(wǎng)絡資料的篩選。
2、課題組教師進行開展課程游戲化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探討。
3、電腦制定研究方案和具體計劃。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內容選編(電腦打印稿)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0月-12月)
實踐研究方案,注意積累、收集資料
幼兒課程游戲化活動內容精選(電腦打印稿)
第三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月—7月)
1、做好階段小結工作,觀察調整研究計劃
2、舉行階段性成果匯報展示區(qū)域展示:
第四階段(20xx年8月—12月)
1、通過問卷、訪談,獲得各方面對課題研究的評價。
2、整理研究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論文。幼兒課程游戲化活動內容集錦
實施的主要措施:
1、合理運用與幼兒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鄉(xiāng)土課程資源,為幼兒活動的實施提供現(xiàn)實的物質條件,盡可能聯(lián)系當?shù)睾陀變旱膶嶋H,讓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結合實際改造和利用,實施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
3、有效的運用師幼互動生成資源,也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即能讓孩子們到真實的環(huán)境中探索學習,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又能發(fā)展幼兒的社會意識,拓展幼兒園課程內容。
4、充分挖掘社會、家長資源,和家長、社會緊密聯(lián)系。
5、拓展教師新課程改革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教育的理解水平并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為課程游戲化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預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在實施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生活化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快樂、教師的進步,我們的孩子會創(chuàng)造了,會求知了,會學習了。我們也結合本園實際,依據(jù)幼兒發(fā)展特點,分大、中、小班構建了一系列的幼兒活動設計,并對幼兒開展游戲進行了歸納,實施課程游戲化。
1、預期研究成果:小、中、大年齡段課程游戲化調查報告。
2、階段成果:農(nóng)村課程游戲化具體實施,分大、中、小年級組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游戲化課程。
3、最終成果:全面開展農(nóng)村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的成長。
六、課題承擔者科研水平與能力及科研保障條件
1、研究力量:
課題的組長朱紅,幼兒園高級教師;副組長李菊,她們都是具有豐富的教研經(jīng)驗和組織管理能力全面調控課題的運作,成員李夢玉、鄒萍一直都是一線學前教育人員,有一定的工作實踐經(jīng)驗,一直參與課題的實踐研究工作,參與本課題研究的年輕教師,她們朝氣蓬勃,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結合下,我們一定能研究出適合本園幼兒身心特點的民間藝術教學。
2、研究基礎:
根據(jù)本課題需要,我們成立了課程游戲化教研組,組織大家學習了“六個支架”,《指南》、《綱要》、新《規(guī)程》中的主導思想。另外通過在日常活動區(qū)域中觀察幼兒來正確把握有關課程游戲化的相關理論。
3、保障條件:
A:建立課題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B:時間保障:
1、每月進行1-2次心得體會交流,采用講座、討論、交談、互評、辯論等形式,組織教師進行討論、學習。
2、以年級組為單位,每月進行一次區(qū)域活動觀摩,組織教師進行觀摩、學習。
3、不定期的分發(fā)給教師一些理論知識等文獻資料,幫助教師及時理解最新的理念。
C:經(jīng)費保障:
根據(jù)課題研究的進程,專項撥款,用于區(qū)域創(chuàng)設、課題培訓、實驗及活動經(jīng)費。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7
一、研究的問題
“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是屬于實踐性的研究課題。本課題結合本校城鄉(xiāng)結合部寄宿學校這一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本課題研究的立腳點在閱讀教學,著眼點在習作訓練,是為了尋找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有效的結合點(拓展點)和有效的結合(拓展)方式與方法,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寫”的拓展、遷移與輻射,從而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而展開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問題:
1、“閱讀”與“寫作”關系的研究
讀和寫是個互補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著。在語文教學中,讀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寫則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是文章作者的寫的逆想活動過程。因此,“正確把握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是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首要條件,也是本課題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
2、“挖掘讀寫結合點(拓展點)”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的問題)
讀寫對應原則要求讀寫要有相應的結合點(拓展點)。所謂讀寫結合點(拓展點)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不管是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所選的文本無論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還是在寫作手法運用等方面都是學生模仿習作的范例。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挖掘文本中的“寫”的因素進行多方位的遷移、拓展。這樣,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詞組都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讀寫結合點”是本課題要研究的關健問題。
3、“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有米難炊”的問題)
關于“讀寫結合”的方法與模式研究已經(jīng)不少,但是并不是每一種都適合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形成一種“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這是本課題要研究的中心問題。
4、“提高教師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閱讀教學中寓寫于讀,就要求教師能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功能,將教材“一課兩用”。因此,如何使課題組教師“形成獨立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尋找教材中讀寫遷移點、拓展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個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二、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全寄宿制學校。本地學生大部分是城市化過程中“被居民”的農(nóng)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無暇顧及小孩的教育而選擇把孩子送進我校,家庭文化氛圍較差,家長缺乏對孩子智力投資的意識,沒有太多的課外讀物,沒有良好的文化信息來源,導致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知識面窄,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低。大部分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導致沒興趣、沒信心。教師雖煞費苦心地指導作文、批改作文,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如何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和“有米難炊”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成為我們迫切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另外,如何提高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三、擬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主要采取以下步驟與措施: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對象
1)課題組成員由我校三名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具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組成。包括:
課題主持人:
課題成員:
2)研究對象包括三位老師所教班的學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級的語文教材。
2、分析我校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收集國內外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尤其是讀寫結合的成功經(jīng)驗和先進理論,分析歸納“閱讀”與“寫作”關系,為下階段的實操打下理論基礎。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階段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
。ǘ⿲嵤╇A段: 10月—9月
1、開題。
2、調查研究:設計相關調查表格,針對實驗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并且進行分析。
3、開展實驗:實驗老師根據(jù)結合調查研究得出的結果,以所教文本為憑借設計并且實施各單元課文的讀寫結合訓練方案,使每一節(jié)閱讀課都成為說話、寫話、習作訓練課。在實踐中,形成一個操作性強的讀寫結合策略。這樣,在解決學生習作文“無米之炊”與“有米難炊”難題的同時,又在寫作構思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使用教材的水平。
讀寫結合策略初步構建如下:解讀目標,明確單元讀寫訓練重點——精讀課文,挖掘文本讀寫結合點——指導方法,掌握讀寫結合技巧——遷移拓展,運用讀寫結合方法——小結回饋,提升讀寫結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單元為例,說說我們是怎樣實踐讀寫結合策略:
第一步,我們先明確這個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景物描寫”;
第二步,我們精讀這個單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與單元訓練重點相關的讀寫結合點: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圖與春雨圖時分別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虛實結合法、多感官描寫法;《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蓋下的山”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移步換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繪色法;《秋天》一文中,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動靜結合法;在總結4篇文本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課文寫結合點比較多,如果我們都跟學生練習的話,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所以我們還要精選出最適合的結合點。
第三步,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
第四步,通過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從句子、片斷過渡到長文訓練,讓學生從讀到寫,遷移拓展。
第五步,對學生習作及時的回饋,在反復訓練中提升其讀寫結合能力。
4、實驗分析:分析實驗作文的內容,分析實驗過程所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及時收集過程性材料,及時總結實驗工作經(jīng)驗,及時矯正實驗行為。
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ㄈ┛偨Y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實驗過程性資料,歸納總結成功作法和經(jīng)驗,撰寫課題實驗報告。
2、收集整理實驗當中所產(chǎn)生的課題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案例、課堂實錄等,形成相應的文集和光盤,在全校推廣研究成果。
本階段主要采用經(jīng)驗總結法。
四、預期成果形式
1、實驗研究報告(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
2、課題研究論文若干篇;
3、課題相關教學設計、案例、實錄、片斷等;
4、學生相關習作若干篇;
5、形成適合學校學情的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
五、參考文獻
[1] 《丁有寬與讀寫結合法》 丁有寬 國際文化出版社 20xx年8月
[2] 《中國語文讀寫結合研究》 汪潮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年
[3] 《教育科學研究》 裴娣娜 李春山 孫鵬 科學出版社 1997年9月
[4] 《朗讀手冊》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xx年8月
[5]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
[6] 《閱讀學新論》曾祥芹語文出版社 20xx年
[7] 《當代美國教育》中國文獻出版社 20xx年
[8] 《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董菊初語文出版社 1995年9月
[9] 《中文廣泛閱讀》香港教育署 1997年第1期
[10]《大語文教學法》姚竹青社會科學出版社 20xx年4月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8
一、選題的現(xiàn)實意義
1、目前小學數(shù)學課內外作業(yè)的現(xiàn)狀:
、匍L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yè)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xiàn)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yè)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作業(yè)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qū)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內,拘于書本的靜態(tài)作業(yè)使學生埋頭于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y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xiàn)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谕ㄟ^調查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在布置練習時只從本身意志出發(fā),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練習、作業(yè)形式單調,書面作業(yè)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致使眾多小學生逐漸形成不良的作業(yè)習慣。
、畚覀兊慕逃顒右岳碚搶W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①新課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增選在現(xiàn)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fā)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跀(shù)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shù)學問題。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lián)系在數(shù)學練習中變得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fā),改革練習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使練習的內容體現(xiàn)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yè)的形式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練習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讓學生動起來,使練習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以便收到較好的效果。
基于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xiàn)狀的分析和反思,我們提出了“小學數(shù)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改變傳統(tǒng)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xiàn)狀出發(fā),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研究目標
通過數(shù)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shù)學活動的視角: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shù)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shù)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fā)展”為核心的目標,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shù)學、動手學數(shù)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練習是掌握數(shù)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內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
四、實施策略
1.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數(shù)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shù)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jié)數(shù)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僬n前作業(yè)。調查表明,大都的數(shù)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②課后作業(yè)。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布置的作業(yè)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yè)上我們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書面作業(yè),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后作業(yè)。
(1)實踐性作,實踐性作業(yè),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yè)。這種作業(y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shù)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讓學生向銀行職員或家長調查,詢問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況。
(3)研究性作業(yè)。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施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練習要根據(jù)不同內容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要注意對后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真正地實現(xiàn)“練在關鍵”。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性,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這樣有助于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生活性原則
練習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shù)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認識現(xiàn)實中的生活問題與數(shù)學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開放性原則
練習無論是在內容的選取還是形式的呈現(xiàn),都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自主創(chuàng)新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5、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包含兩個意思,首先從學生方面來考慮,練習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既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同時又要關注優(yōu)秀的學生,讓差生吃飽,讓優(yōu)生吃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其次從知識系統(tǒng)上來考慮,練習必須要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逐步加大難度。
六、理論依據(jù)
、俳嬛髁x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理解。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本S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過程的變化與他的實踐活動過程的變化是同樣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動”。因此,以數(shù)學活動為主線,有效地開展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
、凇皵(shù)學化”理論。
“數(shù)學化”理論認為:人們用數(shù)學的方法觀察現(xiàn)實世界,分析研究處種具體現(xiàn)象,并加以整理和組織,以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這個過程就是“數(shù)學化”。“數(shù)學化”是學生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過程。學生通過“橫向數(shù)學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號世界,又通過“縱向數(shù)學化”把符號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學生的“數(shù)學化”的進程貫穿在其所經(jīng)歷的數(shù)學活動中,活動是學生“數(shù)學化”的根本途徑。
、塾行Ы虒W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1)“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2)“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3)“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4)“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小學數(shù)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這一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數(shù)學活動設計,以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七、研究對象
本校四年級學生。
八、研究方法
調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測后測記錄,為制定“測量評估”指標,總結經(jīng)驗,提供事實依據(jù)。
個案研究法: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學生或班級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對學生做好跟蹤調查,為他們建立研究檔案,以此作為研究資料。
經(jīng)驗總結法: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的經(jīng)驗都要進行及時的總結,
九、研究時間: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階段:準備
時間: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
主要工作:1、擬寫工作計劃
2、制定實驗方案
3、落實分工
4、擬寫準備階段工作情況匯報
第二階段:實施
時間: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開會議
2、制定整體的研究計劃
3、課題展示
4、階段性報告及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
時間: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主要工作:1、課題展示
2、總結性報告及論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階段性報告
2課題成果結題報告
3、練習設計精編
4、論文
5、教案
6、個案分析
十一、研究組成員
課題組長:XX
組員:XXX XXX XXX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9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校學生數(shù)學作業(yè)現(xiàn)狀: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來,本學區(qū)的大部分優(yōu)秀學生都上了民辦學校,留下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習慣性都非常差,給我們的常規(guī)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難度的加大,學生的作業(yè)情況變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學生作業(yè)有空題現(xiàn)象,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作業(yè)純屬搪塞,有的甚至隨意寫上一些阿拉伯數(shù)字或無人認得的符號作為答案來應付老師,更有的是極少交作業(yè)或根本不交作業(yè),一副無所謂的態(tài)度……種種現(xiàn)象表明,我們的數(shù)學作業(yè)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只是過場戲而已,根本談不上鞏固提高與創(chuàng)新,作業(yè)的有效性很低,與新課程的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相差甚遠……
我校七、八年級數(shù)學主要作業(yè)是課本習題和基礎訓練,其它是各任課教師自己選擇一小部分習題或由學生自己買資料來補充.但從學生的作業(yè)情況與教學實際中發(fā)現(xiàn),這些作業(yè)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學生的實際水平,雖然編寫得比較好,但對我們學生來說難度有所偏高,基礎題量偏少.在實際使用中,不少后進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影響了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經(jīng)成為我校課改的焦點之一,而其中作為學習方式載體之一的作業(yè)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之一.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領導及老師們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追求,數(shù)學教育、教學的模式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仍有教師講、學生聽,平鋪直敘的復習、新授、鞏固、布置大量課后作業(yè),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及數(shù)學學習的實際,嚴重阻礙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數(shù)學作業(yè)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鑒于此,我們的課題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設計、合理布置作業(yè),能使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對教師來說,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信息反饋,它可以使教師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調整今后教學活動的組織或者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數(shù)學作業(yè)的設計,是一件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作業(yè)過程是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xiàn)過程.在數(shù)學教學中,作業(yè)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shù)學概念的形成、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數(shù)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作業(yè)這一基本活動.
針對我校實際,本學期教導處提出“以作業(yè)為抓手,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勤反饋、多補救”的教學策略.因此,開發(fā)與利用適合校情、學情的數(shù)學作業(yè),對深化我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三、省內外此課題研究現(xiàn)狀
(1)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優(yōu)化數(shù)學作業(yè)設計,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實現(xiàn)“輕負擔、高效率”,這一相關課題越來越備受省內外教育者關注..如西安鐵一中學的“初中語文作業(yè)有效性研究” ,雖然學科不同,但有許多可借鑒的地方。
(2)“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也是本課題的研究點,它關注的是教師怎樣“設計”、如何“有效”,這也是當前教師繼續(xù)教育“命好題”的研究需要。
(3)通過有效作業(yè)的實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作業(yè)模式,已成為省內眾多學校教改的熱點.如: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洋思中學的堂堂清,側重的都是練得精到,練得有效. 我市部分學校均開發(fā)適合自己校情的導學案,其中就有作業(yè)設計。 四、課題涵義的界定
1.數(shù)學作業(yè):是教師布置的用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數(shù)學學習,檢查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情況,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的一種手段
2.有效的數(shù)學作業(yè):是指學生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程度,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作業(yè)的效度 (質量)有效地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1)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其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二是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基礎;三是提供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掌握學習理論: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shù)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shù)學生將獲得較高的學習動機.
(3)多元評價理論: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自優(yōu)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shù)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xiàn)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因材施教原則: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fā)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jīng)驗的結晶,還是現(xiàn)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xiàn)代價值.
(5)《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作業(yè)布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開發(fā)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作業(yè).
3.探索有效作業(yè)實施方案(包括作業(yè)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評講形式等).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通過發(fā)放問卷,對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方法、態(tài)度以及作業(yè)中存在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進行調查分析.
(二)文獻資料法.廣泛收集、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教改經(jīng)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鑒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制定課題研究的具體策略,構建課題研究的理論框架.
(三)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邊教學邊研究,不斷調整方法,完善實施方案.
(四)經(jīng)驗總結法.在實驗探索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通過對成功經(jīng)驗的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推動本課題不斷深化研究.
(五)個案研究法: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進行追蹤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調整對策.
八、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形式
1.各年級實驗前后成績分析.
2.《馬鞍山四中初中數(shù)學校本作業(yè)》. 3.“研究論文集”、“優(yōu)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教學設計集”、“研究課教案集”、“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匯編”等.
4.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方案.
5.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批改方案.
6.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yè)矯正方案.
7.馬鞍山四中“有效作業(yè)”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綜述.
九、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準備階段(20xx年3月)
1.提交課題立項申請書.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課題組內人員分工,并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3.撰寫開題報告.
4.邀請專家進行課題可行性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5.舉行開題論證會.
(二)研究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調查作業(yè)布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研究相應的對策.
2.針對小班化的特點,結合本校學生實際,開發(fā)校本作業(yè).
3.開展提高作業(yè)質量的研究,探索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方式和教師批改作業(yè)的形式,落實高效率、輕負擔.
4.探究學生問題作業(yè)矯正方案,總結補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加強交流學習,促進課題研究向縱深化發(fā)展.
(三)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開展“初中數(shù)學有效作業(yè)設計的研究”論文、優(yōu)秀命題、個案分析征集活動,編輯“論文集”、“優(yōu)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匯編”.
2.完善《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yè)批改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yè)矯正方案》.
3.組織座談,邀請專家進行評價和指導.
4.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匯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5.編輯《馬鞍山四中初中數(shù)學校本作業(yè)》.
6.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鑒定.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0
一、課題名稱
1、《學困生形成原因及疏導的研究》。
2、本課題研究項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延市教研發(fā)【20xx】06號文件)批準立項,課題編號為:125YWX—2167。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
所謂學困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學習習慣不好,或由于方法不當、或由于社會、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不能適應普通學校教育下的學習生活,造成學習效果低下,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均不能達到課標的基本要求的學生。
在新的形勢下,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校一些學生也在學習和品德方面存在著一些新的問題,對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務,這些問題同樣困擾著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我們探討和摸索。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對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疏導對策的研究,摸索出對學困生正確引導的方法,形成一套適合我班甚至我校學生健康成長的對策。有可能將其轉化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推動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健康的成長。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1、國家對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工作非常重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等教育工作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
2、新一輪課改精神,也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之一。教育部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xiàn)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感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边@一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以學生的自身發(fā)展為基礎,學生良好的學習和品德習慣不能形成,這一目標是不能實現(xiàn)的。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全面分析學困生消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原因;
2、探索提升學困生課堂參與度的有效方法;
3、讓學困生在積極的課堂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合作的成功,獲得進取的力量,發(fā)現(xiàn)學習的奧妙和樂趣。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ㄒ唬⿲W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
對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1、學生自身形成的原因;
2、學校教育方面導致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3、家庭和社會教育方面缺失導致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二)對學困生疏導的對策:
對學困生的疏導對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1、利用正面典型的成功事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轉變;
2、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克服不良習慣;
3、通過培養(yǎng)師生情感,轉化學困生思想上的認識,提高教育水平;
4、努力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其潛移默化,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這是開展課題研究的重要方法,研究中,努力用科學的認知理論為指導,不斷研究,探索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所要采取的方法和途徑,同時用這些方法和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品行的習慣,進一步驗證、豐富研究成果,形成盡可能有效轉化學困生的新模式。
2、調查法:通過發(fā)放問卷,調查表格,了解家長、教師對學困生的認識及學生的認知狀況。對所有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認真分析找出問題所在,使對學困生的轉化研究更有針對性。
3、分析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態(tài)下依據(jù)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況各項研究成果以及形成理論。
4、文獻法:搜集相關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梳理、分析,了解目前學術界就此問題的研究成果,探索對學困生疏導轉化的對策。
八、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分四個研究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為課題確定與申報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標為完成課題的申報工作,主要工作為,分析學生現(xiàn)狀,確立研究課題并形成申報材料,完成課題研究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20xx年1月)為課題開題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標為完成課題開題工作。本階段的主要工作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收集目前學術界就此問題的研究成果,建立課題研究組,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完成開題報告,進行課題開題。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為課題研究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標為完成課題研究工作,形成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形成的原因,尋找轉化學困生的方法與有效途徑。本階段的主要工作,實施課題研究,分析目前轉化學困生的基本方法及對策,總結提煉研究成果,并進行初步驗證,進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第四階段(20xx年6月)為課題研究結題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標為完成課題結題工作。主要工作為收集、整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相關材料,分析研究資料和數(shù)據(jù),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匯總課題研究成果,準備課題驗收。
九、預期成果
1、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2、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3、課題研究階段性實施方案、階段性工作總結。
4、課題研究資料匯集(調查報告、研究過程記錄等)。
5、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6、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十、保障措施
1、有制度保障
課題組將在學校教科室的指導下每周活動一次,定期召開課題會議,組織有關理論及科研知識的學習、開展課題研討活動 。
2、有學校的高度重視
學校行政會、教科室重視對課題的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公開課展示、座談會等形式宣傳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而且課題組定期召開研究情況匯報、交流會,以確保各階段任務順利完成。
3、有實力雄厚的科研人員
本課題組成員具有足夠的研究經(jīng)驗和研究能力。從能力看,課題組成員為中學一級教師,有著深厚的學科專業(yè)知識、豐富的一線工作經(jīng)驗和勇于課改、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的工作熱情,多次參與省、市、區(qū)、校級課題研究,這些都保證了本課題的成功實踐。
4、有充足的物質保障
學校有足夠的圖書資源,有研究所需要的網(wǎng)絡資源,也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能夠為課題組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足夠的時間、場所和各種有利條件。
5、有濃厚的教研氛圍
學校特別注重教學教研活動,始終把“科研興!弊鳛檗k學方針,教科研氛圍濃厚。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1
一、研究背景
1.閱讀經(jīng)典:21世紀國際母語課程改革的共識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發(fā)達國際和新興國家?guī)缀醪患s而同地發(fā)起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而作為核心課程之一的母語課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國家的重視。閱讀是母語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在這次國際化的母語課程改革中各國逐漸達成一個共識——閱讀經(jīng)典是提高學生母語素養(yǎng)和民族母語素質的必由之路。許多國家都將閱讀經(jīng)典列入本國課程標準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如:英國,根據(jù)《英國國家課程英語》規(guī)定“在第三和第四階段的課程中,學生應閱讀以下作品:(1)莎士比亞的兩部戲劇。(2)主要劇作家的戲劇,如克里斯托弗馬婁、J.B.普里斯特雷、蕭伯納、R.B.要利敦的作品。(3)1900年以前出版的兩部有主要作家寫的小說,從以下作者中選。海ㄌ峁14位作家的名字)。(4)兩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寫的高質量并且是在評論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詩人寫的高質量作品。(6)1900年后出版的,在評論界享有盛譽的四位詩人的高質量作品。此外,德國巴符州語文教學大綱分年級分體裁給學生列出了國內外眾多文學家及其作品。法國則為高中學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單”。美國教育部頒布了中學生必讀書目21部,其中美國6部,英國5部,俄國2部,法國1部,德國1部,古希臘4部,古羅馬1部和《圣經(jīng)》。由此可以看出,閱讀經(jīng)典已成為各國母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2.閱讀經(jīng)典:我國現(xiàn)行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國際化日益加劇、文化多元化急劇演變的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課程作為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程價值定位為“使學生能夠站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在文化擴張或沖擊中得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這一語文課程的價值轉型?閱讀中外經(jīng)典!使學生在閱讀中外經(jīng)典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獲得創(chuàng)造的智慧”,同時,“尊重、借鑒并吸收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多種多樣的文化”。從而,使學生能夠“立足于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放眼世界;立足于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關注現(xiàn)實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認識,這次語文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就閱讀教學的概念、目標、達成目標的方法等問題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統(tǒng)地闡述,并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課程目標;在“總目標”中提出了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的要求;此外,“教學建議”也建議教師在教學中重視 “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評價建議”里也明確提出了“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感悟,加深體驗與領悟”的評價要求。并且《課程標準》在“附錄”中設置了“關于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和“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兩個內容。這些內容的出現(xiàn),都說明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中外經(jīng)典是實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3.現(xiàn)狀分析及遇到的問題
。1)受社會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閱讀和“讀圖式”閱讀的影響,學生的閱讀活動日趨平庸化。學生的閱讀活動不能引發(fā)他們對社會、人生嚴肅而又深刻的思考,他們感受不到閱讀帶來的精神愉悅和心靈震撼。此外,學生的閱讀視野狹窄,對異域文化缺少了解,這與本次語文課程改革要培養(yǎng)“立足于中華文化的基礎上,
放眼世界;立足于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關注現(xiàn)實文化生活”的學生的課程目標相差甚遠。
。2)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對優(yōu)秀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從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廣大農(nóng)村學校由于受到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和師資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較系統(tǒng)的閱讀中外經(jīng)典文學作品很困難。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課外讀物繁雜,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3)廣大的一線教師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多年來一直缺少一種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閱讀課外經(jīng)典的機制和策略;同時對打通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缺少系統(tǒng)科學的認識和操作方法。而教師更多的是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一些時斷時續(xù)的嘗試,缺少科學的行為研究規(guī)劃以及相關理論與實踐體系的建構。
。4)關于新課程下引導學生開展大量閱讀文學經(jīng)典的實驗,我省有部分地市、縣區(qū)作了許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這些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全面性,大多側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依據(jù)
1. 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認為,博覽、誦讀、精思、背誦,是學生接受豐富的文化滋養(yǎng),積累語言培養(yǎng)感悟,形成較扎實的語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有關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和各學段的閱讀目標。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 。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在開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委作品內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整個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課外閱讀總量145萬字。
3. 當今眾多教育界和社會知名學者對讀書的論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長、黨組書記):希望從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始學會渴求知識,共同用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
朱永新(蘇州大學博導、蘇州市副市長):盡管我們的技術在不斷發(fā)展,社會在不斷前行,但是同時我們人類的前途也不斷受到挑戰(zhàn),挑戰(zhàn)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類精神發(fā)育的遲緩。可以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覀円恢闭J為閱讀問題是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如果不再重視閱讀,再不建書香校園,進而推動書香社會,我們這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就是值得擔憂的。
石中英(北京師范大學):閱讀是一種品味、一種心境,它伴隨著人的成長。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讀書便沒有底氣,讀書應當從孩提時開始。
謝維和(首都師范大學):讀書是人凈化心靈、走向文明的標志。
嚴文番(美國賓州大學):研究如何讀與研究讀什么,對于我們同樣重要。
鄭漢文(香港中文大學):對學習者而方,閱讀的深度比其廣度來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學者):不翻開孩子們的書包,你就無法想像他們讀書的貧乏。
徐雁(南京大學):不閱讀的民族便談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畫(浙江省教科院):教師要少講一點,學生要多讀一些,把學習的權得還給學生。
范培松(蘇州大學):呼吁理順教育體制,還師生以閱讀的時間與空間。
楊九俊(江蘇省教科院):讀書,為孩子構筑一個更理想的心靈生態(tài)。
傅維利(遼寧師范大學):趣味是閱讀的根本,競爭是閱讀的保障。
程斯輝(武漢大學教育學院):不鍛煉便沒有體能,不閱讀便沒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學):讀書帶來知識,讀書更新理念,知識與理念改變命運。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歡讀書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寧靜。
陶文瑜(著名作家):閱讀是用心靈勾畫美的過程。
4. 蘇霍姆林斯基有關閱讀的論述。
“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于他會不會有理解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因此,小學教師應當仔細地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這條能力是怎樣發(fā)展的。......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yè)。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后,而沒有學業(yè)落后的現(xiàn)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過閱讀而激發(fā)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fā)芽成長,取得收成。由于能對書籍進行思考,學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綱規(guī)定的教材。學生對書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內心中由于書籍而激發(fā)的喜愛感越強烈,他學習起來就越容易!
他還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lián)系的主張,認為閱讀給學習創(chuàng)造“智力背景”。他還認為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教師要把握和實施“學習”和“課外閱讀”兩套教學大綱。
三、研究目標
1.探索有關母語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構建指導小學生有效閱讀經(jīng)典的理論體系與操作方法。
2.開發(fā)編寫一套《語文經(jīng)典讀本》。
3.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厚語文積累;促進實驗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專業(yè)成長;豐富實驗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實驗學校的文化品位,促進實驗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實實驗學校的辦學特色。
四、研究內容
1.小學生閱讀經(jīng)典的內容研究
。1)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jīng)典文本應具有的特點;
(2)中國古代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本在小學生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3)中國現(xiàn)當代經(jīng)典文本在小學生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4)各類體裁的作品在小學每個年段所應占的比例;
。5)背誦篇目在各年段所應占的比例;
。6)外國經(jīng)典文本在小學各年段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7)小學生閱讀經(jīng)典文本組合呈現(xiàn)的體例設計和原則等問題。
2.小學生閱讀經(jīng)典教與學方法研究
(1)提高課內閱讀教學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聯(lián)系的途徑和方法;
。3)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4)如何通過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5)如何搞好讀寫結合,從讀中學寫;
。6)如何通過閱讀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7)如何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9)應培養(yǎng)學生哪些良好的讀書習慣,如何培養(yǎng);
。10)如何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體認中華文化;
(11)如何通過閱讀域外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人類的文化產(chǎn)生敬仰、吸納、尊重的情感,胸懷世界,放眼未來;
。12)課本學習中如何滲透相關閱讀內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學校、圖書館等資源豐富閱讀內容;
(14)閱讀與語文綜合性學習;
。15)閱讀與研究性學習;
。16)如何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正確的多元解讀;
。17)小學生閱讀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學生個性閱讀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19)教師在小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角色;
。20)小學生閱讀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等問題。
五、研究方法
本課 題在實驗過程中,將主要采用教育行動研究,輔之以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研究階段
1.第一階段 (20xx年6月—20xx年7月)
(1) 20xx年6月—12月,完成實驗論證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試驗前測工具;研究《語文經(jīng)典讀本》的編寫體系,完成下冊的編寫;完成實驗單位的申報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開課題開題會議;各實驗單位完成實驗前測工作并寫出前測的分析報告和學校的實驗方案;完成《語文經(jīng)典讀本》上冊的編寫、出版工作。
2.第二階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組織實驗學校根據(jù)所確定的研究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構建閱讀中外經(jīng)典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2)使用、驗證、修訂、完善《語文經(jīng)典讀本》。
3.第三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對該實驗進行全面總結、鑒定、推廣。
七、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課題實驗報告。
2.出版相關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專著。
3.開發(fā)一套優(yōu)質的小學《語文經(jīng)典讀本》。
4.錄制優(yōu)秀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
5.出版學生相關的形式多樣的作品集。
八、研究組織機構與管理
1.研究組織機構
。1)實驗項目領導組:
組 長:王景華
成 員:李家棟、各市、部分縣區(qū)教研室主任、部分實驗校校長、特級教師。
。2)實驗項目執(zhí)行組:
組 長:李家棟
副組長:各市小學語文教研員
成 員:各實驗縣區(qū)的小學語文教研員、部分實驗校校長、教師。(3)實驗學校(由各實驗學校自行組建)
2.課題實驗管理
該課題由省教研室管理,根據(jù)課題管理辦法,定期組織研討、交流。 《閱讀中外經(jīng)典 享受讀書樂趣》課題組
二0XX年二月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2
一、研究背景和課題的提出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要把原先的“教學生學會”變成“教學生會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編寫學案成為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一環(huán),但從編寫的學案來看,大多數(shù)學案不適用,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既浪費了人力、物力,也浪費了大量的財力,更浪費了學生的大量寶貴時間。優(yōu)秀的學案設計,可以真正實現(xiàn)教與學的合一,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促進教師的盡快成長;減輕學生由于過重作業(yè)帶來的身心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于是,如何通過優(yōu)秀的“學案”設計,逐步構建符合現(xiàn)代教學、學習策略的“學生自主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中的一個新課題而引起學界和教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基于以上分析,決定申報《初中物理學案的設計策略研究》課題,旨在以課題研究進一步帶動全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全體物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縱觀國外,據(jù)我所知,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使用學案。
縱觀國內,學案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或采納,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認識不一、價值未能充分挖掘等一系列誤區(qū)與問題!拔锢斫虒W現(xiàn)狀的一個嚴重不足之處,即人們往往只是注意了‘應當怎樣教?’而忽視了對于學生真實思維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鄭毓信著《國際視角下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例如:從老師專業(yè)水平與編制技能看,相當比例學案基本框架混亂、問題探究缺失、能級層次倒掛等。從實施來看,只關注編寫,不研究合理應用、督查、反饋、整理和修正。再加上學習效果衡量標準的不一、考試評價的壓力,對實踐者也增加了許多挑戰(zhàn)。精心設計學案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新課預習,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的課題研究,正是在國內一些地方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在規(guī)范辦學的大背景下,結合本地區(qū)教師、學生及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展開的,從而填補了國外對學案研究的空白。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必須找到教和學的最佳結合點——學案。精心設計學案,進行教案改革,為教師提供廣闊的研究、創(chuàng)新平臺,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精心設計學案,落實課改新理念,形成課程意識,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力”,張揚師生個性,對實現(xiàn)師、生、校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組核心成員的學術或學科背景、研究經(jīng)歷、研究成果。
該課題的4名核心成員,由3名中學一級教師、1名中學二級教師組成,都具有本科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并且都是縣、校級骨干教師。胡靜老師在20xx年和20xx年都被縣教育局授予“縣教學先進個人”,20xx年9月被縣政府授予“縣優(yōu)秀教師”;20xx年9月翟秀鑾老師被縣教育局授予“縣局優(yōu)秀教師”。近幾年來,課題組的同志在縣級及以上交流、獲獎、發(fā)表的論文有幾十篇。課題組的主持人胡靜正在參加國家級子課題的“十一五”立項課題的研究,有著參與課題研究的經(jīng)驗和實力。
2、圍繞本課題所開展的前期準備工作。
、艊@本課題,我校教師進行了學案的設計、編制和使用、及目前的教師對學案設計現(xiàn)狀調查研究。通過評比和使用情況的調查,摸清了我校學案的編制和使用現(xiàn)狀,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現(xiàn)實依據(jù)。
、普n題組的成員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了大量的學案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消化、吸收,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經(jīng)驗借鑒。
五、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1、有關概念的分析界定
⑴所謂學案,是融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分層次的評價練習為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探究活動的載體。優(yōu)秀的學案設計,可以真正實現(xiàn)教與學的合一,落實校本課程;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促進教師的盡快成長;減輕學生由于過重作業(yè)帶來的身心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設計優(yōu)秀學案的核心就是從學生的當前情況出發(fā),在教師占有大量資料的前提下,把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成問題的形式來進行導學、導練、導結。教師可以利用課前設計好的學案引導學生獨立看書、自學、思考和探究,使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對教材首先有一個初步了解,發(fā)現(xiàn)問題,完成課前學習;然后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完成課堂學習;最后是進行達標測試,及時得到反饋,解決問題,完成課后學習。這種學案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強。
、茖W案關注的側重點是“學”,功能是“助學”。
⑶ “策略”一般意義上指為達到某種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學中,這個詞常與“方法”,“步驟”同義,還用來指教學活動的順序排列和師生間連續(xù)的有實在內容的交流。教學策略具有綜合性,可操作性,靈活性等基本特征。
2、理論依據(jù)
。1)自實施新課改以來,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師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讓他們能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主動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學習能力。師生在課堂角色的轉變,為嘗試進行新型的學案設計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同時,教師在精心設計“學案”過程中,也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
。2)認知結構理論:認知結構理論強調個體學習所必須的能力。個體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更新,就是個體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
。3)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傳遞,而是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實際上只是促進學生自己構建知識而已,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的。
。4)主體教育理論:主體教育理論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還是在教育的過程上,都把發(fā)揮人的主體性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教育者的任務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態(tài)度和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學案設計的研究,找到適合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學案的編寫的基本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與學協(xié)調同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素質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利用“學案”為載體,構建新的學生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問題意識,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教會學生學習的目的。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加強對學案的編寫設計和師生使用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創(chuàng)新的物理電子“學案”。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教科研意識,進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營造教師教科研的氛圍。同時可將這課題的研究成果在學校學科集體備課中滲透,使學科集體備課有了更豐富的、更真實的信息來源,提高學科整體教學水平。
七、課題研究的內容
。1)目前我校學案編制現(xiàn)狀及成因。
(3)針對初中物理學案的編制特點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初中各學段(八、九年級)不同的學案設計策略,有的放矢,促進學案的有效使用,提高課堂有效教學。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僬{查分析法。以我校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品質和素養(yǎng),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jù)。
、谖墨I研究法。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逐步構建本課題的研究體系和構建“學案”導學的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方案,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坌袆友芯糠。以我校為單位,不同層次學生為對象,根據(jù)本課題設計和實施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行動研究,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學案編寫和使用”方面的操作流程。
、軅案分析法。在研究過程中對不同層次學生作連續(xù)的追蹤調查,觀察分析引入自變量(“學案”)后的應變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研究他們在教與學的全過程中有無達到預期效果,以便及時調整課題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萁(jīng)驗總結法:不斷將調查,研究得到的數(shù)據(jù)及信息進行定性分析,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總結出初中物理學案設計的策略。
九、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本課題擬于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期間完成。共分四個階段:
。1)準備與啟動階段(20xx.10——20xx.01)
、俜此紓鹘y(tǒng)教學備課、學生作業(yè)方面的得失,完成學校現(xiàn)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分析。
、谕瓿烧n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申報工作。
、鄞_定課題組成員及分工,進行理論學習。
、苌钊胝n堂,跟蹤聽課,廣泛交流。
⑤調查研究,收集資料,起草八至九兩個年級上學期學案設計的實施方案。
。2)研究與實施階段(20xx.02——20xx.04)編寫學案并實施于教學中,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
、僭嚲帉W案
、谕晟茖W案
、劾脤W案進行教學
、芏ㄆ谕ㄟ^測試進行比較
(3)實施與完善階段(20xx.05——20xx.09)
、偻晟瓢、九年級學案設計方案。
、诶^續(xù)深入課堂,跟蹤聽課,廣泛交流。
、劾^續(xù)加強理論學習,解決實施過程中的新問題。
、芾^續(xù)定期分組開展研究與實踐。每學期各年級至少舉辦一次優(yōu)秀學案編制的評比活動,收集好第一手材料。
、萁處熤辽儆幸黄撐墨@獎或發(fā)表。
、迏R編物理優(yōu)秀學案電子冊,舉辦展覽。
⑦向校教科室推薦優(yōu)秀學案。
。4)總結與鑒定階段(20xx.09——20xx.10)
、倩就瓿烧n題結題,課題組進一步深化研究,形成最終研究成果。
召開課題成果匯報會,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及資料進行系統(tǒng)分析,形成課題總結報告,并提請主管部門進行結題驗收。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⑴學校有教學大樓、校園網(wǎng)(千兆光纖接入),配有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龍芯電腦室等實施。
、票菊n題研究的經(jīng)費來源于學校。本課題完成經(jīng)費約需1200.00元.具體如下:準備階段:需要經(jīng)費100.00元,主要用于上網(wǎng)、查閱資料,課題撰寫打印,課題立項論證等費用。
問卷調查階段:需要經(jīng)費100.00元,主要用于師生問卷調查印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教師調查報告撰寫打印等費用。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3
一、課題研究的現(xiàn)實背景及意義
。ㄒ唬┱n題研究的現(xiàn)實背景
語文是工具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澳芫唧w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的習作要求;谶@樣的要求,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的去進行語文實踐,也就是要去多“練”。但是小練筆處于怎樣的地位呢?在原《語文課程標
準》中,小學階段沒有出現(xiàn)“練筆”,在新《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里提到:“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笨梢,“練筆”的身份是不太明確的。 新課標教材有意識地把練筆編排進教科書,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是一個歷史的進步。
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材觀的影響,現(xiàn)行教材的練筆安排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次數(shù)太少。8個學期總共安排30次,每個學期只有3次或4次,顯然是重閱讀、輕寫作的表現(xiàn)。其次,安排隨意,未把練筆作為教材的一個子系統(tǒng)來通盤考慮。為什么有的學期安排3次,有的學期安排4次,六年級下冊竟安排了6次?看不出編者明確的意圖。第三,體會太多。寫感受、表達感謝、贊揚、評價的練筆就有8次,占26.7%。學生進行這類練筆會患“失語”癥,缺乏真誠的“個性語言”。第四,練筆與習作含混不清!捌钡挠柧氂10次,占33.3%,比例過高,拔高了練筆的難度。根據(jù)以上情況分析,我們課題組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托課文進行小練筆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ǘ┱n題研究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比魏我黄恼露加袃热莺托问絻蓚方面。在小學課程表上,閱讀教學是天天有的,學習如何表達應該結合到閱讀當中去,把練筆當做常態(tài)的語文生活。尤其到了中高段,應該從學習語言表達的角度來組織實施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看是兩端,實為一體!白x寫結合”是中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之一。兩千年前,西漢著名的詞賦家揚雄就說過:“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讀”與“為”的關系,就是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而“隨文練筆”是讀寫結合的一種體現(xiàn),是
一種最直接的教學行為。這種行為使作文教學有所依傍,有所參照。因此,此舉不失為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指導學生寫作的教學方法與形式日益多樣化。 “隨文練筆”這種教學行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筆者在《教學月刊》就已經(jīng)有過撰文介紹當時有廣東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法”,北京景山學校的“以閱讀為基礎,先放后收”的訓練序列,人教社歷次編寫教材一直都把作文訓練跟閱讀教學緊緊相扣。當前我國的有些老師也進行了隨文練筆的教學研究,并寫了一些這方面的教學論文。如:曙光農(nóng)場小學課題組的《小學閱讀課中的“隨文練筆”有效性的研究》;桐鄉(xiāng)市烏鎮(zhèn)植材小學沈娟美的《閱讀教學有效生成小練筆的實施策略》;信豐縣第四小學王瓊的《小練筆的有效性研究》。但對于進行練筆訓練的研究還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如小學語文練筆的功能,存在的誤區(qū),如何進行實用的練筆,如何進行展開教學活動。這些都是本課題研究想解決的問題。
三、概念的界定
“小練筆”,顧名思義它是就文取材,圍繞某一個重點或中心進行小篇幅的寫作練習。它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隨機地學寫一些小片斷、小段落!半S文小練筆”,即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寫作因素,把仿寫的訓練有機有度適時地融合于閱讀教學之中,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使讀寫相得益彰。
四、課題的理論依據(jù)
1.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又先后提到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豐富的積累”。積累對于作文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僅包括字、詞、句,寫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識積累,還包括對經(jīng)驗的、情感的和審美的及靈感的積累。而“小練筆”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作文訓練的積累方式。
2.名家教育理論
葉圣陶:“閱讀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獲得間接經(jīng)驗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時,咱們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必須有所領會,可以作為練習寫作的借鑒。”葉圣陶:“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庇谟勒骸爱攲W生讀出了文章的妙處,小到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大到篇章結構,文章的立意,當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才算真正的語文課堂。”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3.心理學理論 兒童最善于模仿,想象力最豐富。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根據(jù)兒童“易遺忘”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優(yōu)美的句、段、篇作為讀寫結合的范本和中介,采取邊讀邊寫,學用結合的做法,符合兒童心理的做法。
4.建構主義理論
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者的對象。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交往技能和形成集體意識。 “隨文小練筆”不但能滿足學生個體發(fā)展需要,又能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和具體內容
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1.完成《小學語文隨文小練筆的策略研究》的總結報告。
2.整理資料,形成反思集,案例和論文集。
3.整理學生的實踐性作業(yè)和課堂活動總結并編成冊。
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
1.積累學生在課堂中隨文練筆的案例,探索新課程下“隨文練筆”的策略和方法,為習作教學鋪好路。
2.提高教師整合新教材中各種教學資源的能力,選擇好讀寫結合的“點”,有效地進行隨文練筆訓練。使小練筆成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節(jié)課內緊緊抓住“讀”與“寫”,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隨文練筆”。 讓習作成了學生的樂事,讓習作成為學生的需要。讓自己不再為教習作發(fā)愁,使教習作成為一種享受。
3.開展“隨文練筆”教學活動,學生養(yǎng)成隨文練筆的習慣,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從小練筆入手,表達獨特感受,提高小練筆的質量,為習作積累素材。轉變學生的寫作心理,從 “要我寫”轉變成 “我要寫”。
4.在指導隨文練筆過程中,教師能善于挖掘練筆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為學生搭建高質量的練筆平臺。增強教師閱讀教學中滲透小練筆的訓練意識,同時提高教師指導學生隨文練筆的能力。
5.開展課外閱讀,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儲備多種語言模式的習慣。為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設條件。
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為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研究內容首先表現(xiàn)在閱讀課上,要有練筆的意識和策略,從讀學寫,讀寫結合。在完成某一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任務后,選擇一處著筆點,并確定“話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豐富的聯(lián)想或想象,或想象結果、改編故事,或添加內容、補充情節(jié),或聯(lián)想其他抒發(fā)感想。
其次要喚醒沉睡的素材,讓孩子從文本中找到真性,找到感動,讓童心得以坦露,讓童趣得以揮灑,讓童真得以釋放。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將孩子心理的文字細流涓涓流入紙上。
最后引導學生從課外書中學和從生活中學。從小受到經(jīng)典名著的熏陶,盡早步入優(yōu)秀文學的殿堂,對于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啟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都大有好處;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思考,就會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積極引導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世界”,融入生活,體驗感悟,把自己真實的見聞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江山市界牌小學語文教師所執(zhí)教的班級學生,主要是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結合個案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經(jīng)驗總結法等方法進行系統(tǒng)研究。
行動研究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經(jīng)常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針對學生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通過指導、訓練探索有效的隨文小練筆策略,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寫話、習作水平。
個案研究法 :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入而具體的研究,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分析或者分類研究,跟蹤調查評價,寫出個案研究報告。課題組會有選擇性地選出一些相對的“優(yōu)生”和“差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小練筆訓練,發(fā)現(xiàn)各自存在的優(yōu)勢和問題,從而做有效的小練筆指導,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個明顯的進步。 文獻研究法:查閱文獻資料,學習相關經(jīng)驗材料,為開展課題研究尋找理論幫助,奠定理論基礎。研究實踐離不開理論指導,課題組虛心學習隨文練筆的相關文獻,將理論上升為實踐,為課題研究添動力。
調查法: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開座談會等等。課題組精心設置問卷,了解教師平時教學中隨文小練筆的落實實施情況,了解真實情況,為隨文小練筆的策略研究解除疑惑。
經(jīng)驗總結法:這是教師可以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這是教師根據(jù)教育實踐中的真實現(xiàn)象,進行分析總結,所得出的經(jīng)驗總結,并將其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課題組將對過去的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反思、分析、總結,爭取在隨文小練筆策略的探究中有所創(chuàng)新。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ㄒ唬┱n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周期為20xx.5——20xx.10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 20xx.5-20xx.8)
1.提出課題的設想、課題研究目的、請領導對課題進行指導。
2.做好課題研究準備工作,成立課題研究相關組織。
3.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明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 20xx.9-20xx.2 )
時段一(20xx.9 ----20xx.2)進行小學語文隨文小練筆的開發(fā)策略的探究工作,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立課題管理制度,學習課題研究方案,明確本課題的意義及做法。
2.廣泛收集相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前期調查,撰寫好調查報告。
3.構思、規(guī)劃、制定出本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及實施計劃。
4.各項活動有明確規(guī)劃,形成整體框架。
時段二(20xx.3---20xx.7)完成小學語文隨文小練筆的研究工作,具體步驟如下:
1.全面進行具體化目標的實驗研究。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進一步完善方案。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4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樹立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更強調交際性,英語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但在我們日常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態(tài)度卻并不積極。提到寫作學生就充滿了焦慮和恐慌。傳統(tǒng)英語寫作教學往往是教師給出題目或寫作范圍,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文章。其特點是教師強調的是語言運用的準確性,重視的是學生的寫作結果。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精力主要耗費在詞匯和語法等細節(jié)上,至于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篇章結構組織、分析能力和措辭用句等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話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閱讀教學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至于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僅僅是通過一堂作文講座課或練習課,蜻蜓點水式的一掠而過。學生的寫作往往是閉門造車,寫作時詞句的運用、文章的形成不會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因此,學生一寫作便有種所學不能致用的感覺。覺得用英語寫作非常困難。由此可見,學生的寫作障礙源于沒有形成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而教師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缺乏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新目標英語又缺乏這樣的閱讀文章。因此,收集各種話題廣泛,體裁多樣,表達形式活潑的閱讀文章,這為英語寫作的教與學提供了優(yōu)秀的范文材料。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夠活用閱讀文章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同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對各年段寫作話題的分析確定寫作題目。
2、通過收集各種閱讀文章為學生提供各種題材的范文。
3、收集整理學生作文形成自己的文庫。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在各種活動中,學生為獲取知識或為得出結論而進行積極的探索和主動的認知體驗,因而他們能夠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現(xiàn)成的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一個交際的過程。它需要學生思考、分析、歸納和表述,因此說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的過程,而這兩種能力正是學生英語寫作時所具備的基本能力。
2、閱讀課中的篇章分析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閱讀課教學傳統(tǒng)上教師只注重文章大意重點詞句及語篇結構的講解。講解也只單純的服務于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法知識點的輸入。新課程所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一目標,使得閱讀課的篇章分析不但要強調語法知識點,分析語篇意義及結構,還得引導學生思考、學習閱讀材料的文體特點、寫作手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模仿,然后靈活運用。分析語篇結構有利于學生擺脫母語思維方式,學會用英語思維,有利于學生寫作中的篇章組織能力,獲得寫作技巧,從而可以克服學生在英語作文語篇水平上存在的內容重點不突出和行文缺乏連貫性兩大缺陷。
3、閱讀課教學中的討論有助于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英語寫作主要是指書面表達,討論用于寫作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寫前的口頭表達,即口頭作文?陬^作文是書面作文的基礎,寫與說都具有相似的心理語言過程,即都需要先形成要表達的思想和信息,再根據(jù)一定的規(guī)則將信息編碼,產(chǎn)生有意義的句子和語段。從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角度來看,通過討論和交流信息,能使學生對所寫的題材和內容產(chǎn)生立體思維與記憶構架,即讓學生知道該寫什么和怎樣寫作。因此,閱讀課堂的討論活動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活動要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符,討論問題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通過每個年段學生話題的調查,了解各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范籌。
2、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師生相融、合作交流的良好口語氛圍。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彼此平等交流。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大膽實踐—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3、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語言講解轉化為學了就用。
口語表達形式要逐步從教師講解轉變?yōu)橐詫W生先聽、閱讀、理解、規(guī)納語言結構再快速口頭表達、問答、會話,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尊重學生主體,實施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語言教學形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4、從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入手,為學生寫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
語言輸入再語言輸出是語言學習的步驟,因此收集、整理閱讀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途徑。
5、構建學生自主設計寫作方案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先聽、說、讀訓練再到寫的訓練。在聽說基礎上,學生對閱讀材料綜合分析,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對各種題材的寫作方法逐漸明確,再設計寫作方案再組織語言寫作具體的文章。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原本呆板、零碎的詞匯知識、句型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詞在句中練,句在話中現(xiàn),話在文中見。很好的培養(yǎng)了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6、收集整理名言警句,使文章增色
要想寫出好文章,沒有好的名言警句是不行的,要培養(yǎng)學生收集名言警句的好習慣,厚積博發(fā),使文章增色。
7、整理學生范文
每次學生作文后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再抄寫形成好的范文,裝訂成冊,傳看。時間久了積累多了就形成不同風格的文庫。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1、第一階段:準備(XX年9月1日~XX年9月15日):宣傳發(fā)動,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對課題組人員分工,明確任務,建立研究制度。
2、第二階段:實施(XX年9月15日~XX年5月):課題組成員按計劃實施研究。從閱讀示范材料收集、不同年段學生寫作能力的不同素材和方法、學生范文的形成等幾方面由淺入深展開研究,每學期開3~4節(jié)課題研究課。做好研究資料的收集、建檔工作。并及時做好階段總結。
3、第三階段:總結(XX年5月~XX年6月)按實施方案進行總結,整理資料,總結課題完成結題鑒定。
六、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xiàn)形式
1、建立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基本途徑—閱讀示范材料。
2、形成不同年段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不同素材和方法。
3、形成教育論文等過程材料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組長:
副組長: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韓雪:(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姚桂華:(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劉惠:(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詹宏偉:(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劉嵐嵐:(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邱愛華:(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趙秀茹:(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八、課題研究的經(jīng)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1、購買閱讀材料經(jīng)費
2、隨時收集聽、說、讀、寫資料的微機。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5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與目的
數(shù)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發(fā)展方向有極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要重視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的教學,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概括、和應用是順理成章的。而化歸思想又是數(shù)學思想的一大主梁,也是必須要受到重視的`數(shù)學思想。
在教學中到處蘊涵著化歸思想,教師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蘊涵的轉化因素,讓學生體驗運用化歸思想能夠使問題簡單化。培養(yǎng)學生的轉化意識,使學生初步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生的中學數(shù)學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重點及難點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是要了解什么是化歸思想?及化歸有哪些具體的思想方法?結合具體的數(shù)學內容及問題來進一步的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掌握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思想作為數(shù)學思想的一大 主梁 體現(xiàn)在整個數(shù)學的教學及學習中,結合具體的數(shù)學問題來選擇合適的化歸思想方法是本課題的重點內容。但如何結合具體的數(shù)學問題來選擇正確的化歸思想方法則就是一個難點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
論文提綱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科技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成熟的標志是數(shù)學化,因為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于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的運用。所以在現(xiàn)代進行的數(shù)學教學中加入數(shù)學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須的。
數(shù)學教學中要加強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已成為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化歸思想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常用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論文會繞著下面的幾點來展開對化歸思想的探究:
(1) 先介紹化歸思想的概念,并進一步的討論其實質及轉化過程。
(2) 討論運用化歸思想的意義及其作用
(3) 結合具體的數(shù)學問題來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
(4) 通過對化歸思想的探討研究進一步運用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中。
參考文獻
[1]張奠宙 過伯祥 《數(shù)學方法論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崢 楊之 《 化歸 芻論》 數(shù)學教育學報20xx.10(4)
[3]楊世明 《轉化與化歸》 鄭州 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亞 《數(shù)學與猜想 》 科學出版社1984
[5]M.克萊因 《古今數(shù)學思想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6]沈文選 《中學數(shù)學思想方法》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謝廷楨.初中效學應滲透的效學思想和方法[j].山東教育(中學版).1996.(2~4) 49 50.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6
一、題目來源
社會實踐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yōu)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lián)系的意向活動。如果一個人對體育活動感興趣,他就會積極參加,熱心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
在體育課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還有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每到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總會找出種種借口向老師請假不上課或根本不到課堂上課。但如果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把學習與體育鍛煉作為自身的需要,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克服主觀困難,以利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本課題的研究能夠為廣大體育教師尋找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提供參考,同時對于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調動學生在體育課或體育活動中的積極主動性具有一定的意義。
三、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蘇梅青,盧勤。淺談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0,4(35)
[3]續(xù)志紅。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4(18):77—78
[4]謝月芳。關于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調查分析
[5]顧久賢。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4年第4期
[6]丁文武。培養(yǎng)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網(wǎng)博雅刊第二期
[7]羅士達,王立沖。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3,2(19):107—108
[8]淺議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121學校體育網(wǎng)(理論研究)
[9]繆本海,葉條鳳。我院新生體育課的興趣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4(18):77—78
四、國內外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與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來看,國內外研究此課題的很多,如:美國心理學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練習律、效果律、準備律),明確提出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的`興趣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這一理論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價值。在日本,學校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從組織教法和安排上,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在美國和北歐一些國家的體育課以學生為主,盡情發(fā)揮學生好動的天性激發(fā)課堂氣氛,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這些國家的體育課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注重課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體育鍛煉。
現(xiàn)在國內對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原因和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相關的研究很多,如:謝月芳在《關于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調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她認為中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兩方面的原因。而關于體育興趣培養(yǎng)的研究比較多比較雜。
五、主要研究內容、需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及解決思路
本課題的研究,在總結前人經(jīng)驗基礎上,從中學體育教學實際出發(fā),提出對于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原因分析與對策的較新觀點,以便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推動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參考。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中學生體育興趣的現(xiàn)狀;
2。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
3。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策。
需重點研究的是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及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并積極主動的去參與體育活動。
六、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1。查閱相關文獻,要求圖書館對我們開放。
2。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要求學校機房對我們開放,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
七、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20xx年1月查閱文獻資料階段。
20xx年2月分析文獻資料、實地考察階段。
20xx年3月—4月資料整理階段。
20xx年5月最后成文階段。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7
一、課題的內涵概要
所謂“多元評價”是指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建立的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的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xiàn)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40分鐘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其顯性標志應該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二、課題研究預期并已基本解決的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基本解決了以下主要問題:
1、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化學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實踐,使課堂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3、研究解決相應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更新了教育觀念,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化學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yōu)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加快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項不斷地發(fā)現(xiàn)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推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也有很大意義。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比如導向、激勵、預測、鑒定、診斷、改進、考核、管理功能等。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在課堂教學高效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研究解決化學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jù)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來幾年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劃,通過對我校課堂教學高效化發(fā)展的研究,結合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去粗取糧、取長補短,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校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xiàn)高效率、高質量的教育和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jù)
1、新課程的評價理念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化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
該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設計輕松有意義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該理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建構性教學理念,通過教建構促進學生學建構,通過建構性教引導學生建構性學,在建構性教與學的偶聯(lián)中,謀求教學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的發(fā)展中有七種智能必須受到關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化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只有一種智能達到輝煌境界,而事實上幾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來解決實際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因此,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與筆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顯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佟坝行Ы虒W”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
、凇坝行Ы虒W”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邸坝行Ы虒W”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堋坝行Ы虒W”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五、課題研究過程
。ㄒ唬┭芯坎襟E: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選定研究課題,搜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學習和調查研究,摸清了教情與學情,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并付諸實踐,總結經(jīng)驗。同時,開展課題研討課及教學反思的交流活動,并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3、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二)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研究
通過上階段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考慮在以下五個維度上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1)教學目標;
。2)教學策略與方法;
。3)教師角色;
(4)學生角色;
(5)教學效果。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預先想要達到的結果。它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jù)。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正確處理《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實際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與態(tài)度這三方面作出統(tǒng)一的考慮。作為化學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單元的總目標恰當?shù)胤纸鉃槊空n時的教學目標。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 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標準》要求。
。2) 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要求恰如其分。
2、教學策略與方法
同樣的教學內容,經(jīng)由不同的老師講授,達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是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要性的體現(xiàn)。由于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在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鬧思考,動口交流等多種感官參與下,完成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所以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評價就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結果,而且要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等。教學策略因勢利導,照顧到學生的差異,為不同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給予充分的指導。
3、教師角色
對教師角色這一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的思考,我們認為: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所承擔的某種角色往往決定這節(jié)課的成敗好壞。許多專家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種:
。1)教師是學生的親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幫助學生訪問和處理信息;
。2)教師扮演“總設計師”、“舞臺總導演”的角色,為學生的登臺表演作準備。
。3)教師的“服務者”角色,所謂服務者是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訪問信息的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等。我們通過對周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經(jīng)過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教師特別一些老教師在對教師角色這一問題沒有很好的把握,延續(xù)著以往教師作為課堂主宰,絕對權威的角色,課堂中教師怎樣講,學生就怎樣聽。教師的這一角色使自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教師的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正確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
4、學生角色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中的學生角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何種身份,以怎樣的形式來獲取知識的。根據(jù)對部分教師的了解,他們對學生在課堂中以怎樣的角色出現(xiàn)都有著較正確的認識,都認為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負有責任,也就是說學生應把學習當作一種內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動的加以學習的,他們是主動的知識尋求者,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有獲取知識,重新建構知識的需求和能力,他們有著對知識的自我理解,是課堂教學中真正的主體。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些老師認識歸認識,實際課堂教學中卻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儲存知識的“容器”,學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搞請學生的角色,忽視學生的主體角色,將會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5、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主要指通過教學過程的反饋信息檢驗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一堂課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學效果,即“講求實效”。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
。2)學生思維活躍,信息交流暢通;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好。
。3)學生應答面廣、質量高。
。4)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課內練習正確率高。
(5)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ǘ嫿ɑ瘜W課堂評價方法
做了前面的基礎工作之后,著重分析當前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時上課忘帶書,不認真聽講,討論時趁時講話,分析時不注意傾聽,作業(yè)經(jīng)常忘做諸多現(xiàn)象,而教師方面則存在著課堂教學評價目的單一,缺乏情境化和規(guī)范性,根據(jù)以上情況初步制定了化學學科學生評價體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改進,現(xiàn)基本已形成一個模式。
1、教師重新認識評價目的
不少教師認為評價目的無非是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等級或選拔人才。這些認識是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并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下的評價目的是什么?“促進發(fā)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評價觀的精髓。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檢測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何種程度?以及判斷教學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若沒有達到,具體的原因在哪里?有沒有加以調整的可能必要等等。由此可見,評價起著診斷、反饋及促進的作用,是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有效教學手段。要全面認識評價的作用,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認真領會并在新課程理念下大膽創(chuàng)新,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擺脫條條框框的限制,才能如魚得水地掌握屬于自己的課堂教學。
2、結果與過程并重。
以往過分強調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看課堂上學生學會了什么。而現(xiàn)在提出的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過程,并不是不要學習的結果。相反,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教學之中,運用一定的方法,經(jīng)歷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更好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說,結果與過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并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體。沒有學生的情感的積極投入,沒有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有效參與,只專注結果,只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重走題海戰(zhàn)術之路;而課堂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到下課學生卻一無所獲的過程,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長此以往,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三維目標的落實只能成為一句空談,因此,我們強調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是要使學生經(jīng)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評價中不忘賞識每一個“主體”
多元化評價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評價和為他人評價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應注意情感效應。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夠清楚,教師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比绻麑W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系,再想想!比绻械膶W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預料,但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chuàng)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碑斎患畹恼Z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總是把一些套語進行機械重復,如“你真棒!”“好的!”“很好!” 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課堂上的提問、回答、評價,則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時機。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應是多樣化的,具有針對性和鼓勵性。
可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要表達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而且還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對學生有獨特見解和有一定科學依據(jù)的回答,甚至有的學生對老師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的見解,給予高度的贊賞,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獲得自信,感受自我價值的存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被贊美、被鼓勵的需求。作為教師與家長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強調“多在學生的位置上想一想”的想法,“寬容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對學習、生活的自信。
4、評價不忘家校的溝通
在教學中通過問卷調查、家長進課堂、主題家長會等活動的開展,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更愛自己的父母,讓老師更能夠公正客觀的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
家長對學生,對學校以及對整個教育都會經(jīng)常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并直接對子女做出經(jīng)常性的評價。讓家長記錄孩子回家化學學習的情況,做到化學教學向家庭與課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長和老師的橋梁,讓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學習表現(xiàn),能讓我們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我們將家長評價可在“個體自評”的基礎上穿插于“小組互評”和“教師導評”的過程中,或在之后進行。家長在評價之后,可以寫簡要的評語,也可以寫意見或建議!凹议L評價”主要側重于評價學生在家庭的表現(xiàn),讓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增強了,體驗到點滴的成功感,而且還逐步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
5、學生對學生的評價
、偶ぐl(fā)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興趣
在實驗的初始階段,我們盡量采用實物演示、動畫演示、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要求教師多采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fā)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后,我們多采用小組競賽、對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fā)言,積極交流。
、平探o學生評價的方法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就必須發(fā)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評價的方向,點撥他們評價的方法和要領,我們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
、俳⒃u價的常規(guī)
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堂評價常規(guī)有利于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參與評價的步驟。課堂評價常規(guī)包括“聽”、“想”、“評”、“聽”!奥牎笔侵嘎犌宄䦟Ψ降陌l(fā)言,這是做好評價的前提!跋搿笔歉鶕(jù)別人發(fā)言內容進行思考,組織好評價的語言!霸u”也就是以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最后的“聽”是虛心地傾聽別人的反饋意見。課堂上建立了評價常規(guī),學生評價的內容就更具體充實,更具有針對性。
、谡莆赵u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評價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劃分,有自我評價、同桌評價、小組評價、對組評價、全班評價、師生評價等六種評價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方法上劃分,評價又可以分為以下的七項:多項評價,即讓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比較評價,即當問題的答案出現(xiàn)兩種不同意見時,讓學生進行比較。補充評價,即在聽取別人的發(fā)言后,在贊同的同時,補充自己的意見。建議性評價,即對解決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或針對不足提出解決方法。爭議性評價,即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異議,據(jù)理力爭。贊賞性評價,即贊同別人的意見,并說明自己贊同的理由。創(chuàng)造性評價,即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6、評價中做到因人而異
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制約,其身體發(fā)育或個性發(fā)展都有差異。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教師應根據(jù)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制作的作品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對那些制作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及時的指導,并做出相應的縱向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結果
1、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從學生方面分析。新的評價方案的實施不僅讓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人,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學生學習化學全過程的表現(xiàn)和成果,學生得到更多的是表揚和鞭策。學生可以大膽地發(fā)表見解,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個性得到了張揚,自主、合作和課外探究能力得到較快的發(fā)展。由于創(chuàng)設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興趣盎然、熱情參與、較好地解決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問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轉變,由原來被動的接受轉變?yōu)樽灾鳌⒑献魈骄康膶W習方式,體現(xiàn)在學生開始能主動地收集、處理和發(fā)布信息資料,懂得自己做知識歸納小結,自己給自己評價,能主動參與合作和交流,也敢于上臺表演和展示自我。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1)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
自我批評的創(chuàng)新人格,而且使教師懂得了應當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從學科學習入手,通過主課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學、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各方面素養(yǎng)得到全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科學訓練。有教師總結說“生命在評價活動中豐富,課堂在評價活動中生動,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發(fā)展,教師在評價活動中成長,課程在評價活動中回歸!
。2)強化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意識。
教師是具有專業(yè)知識、能力、訓練、組織、倫理、自主、服務、成長的專業(yè)專業(yè)人員。教師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體——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無限的發(fā)展空間,教育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都必須與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并進。教師既是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種“自我引導”的結果。教師始終是一個持續(xù)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加以思考、研究、改進。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專業(yè)的實際問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訓方式。
七、研究體會與思考
1、觀念需要更新。在教師中或多或少還存在著陳舊的評價和考試觀念,以及對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進程的疑慮。
2、方法需要掌握。教師對新的評價體系還了解不深,在評價操作上還沒有充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3、影響需要擴大。家長、社會對課程改革、新課程評價標準、內容、方法,知之甚少,理解力缺乏,因此需要我們多加宣傳、擴大影響,取得家長、社會對課改的理解與支持。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8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積極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傳播和展示”,“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逐步將優(yōu)秀的、體現(xiàn)民族精神與民間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內容編入有關教材,開展教學活動”,這為學校教育傳承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jù)。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國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傳承各兄弟民族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文化,繼承其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意義重大。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源于其獨特的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乃是本民族基礎的文化識別標志和精神財富,是族群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精神內驅動力。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根基,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少數(shù)民族文化一方面獲得了發(fā)展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保護和傳承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一個具有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的命題。傳承彝族歌舞,是一個對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態(tài)文化存在的再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對彝族文化保護的重要形式。王馬寨村委會是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沙悠腔”的傳承基地,王馬寨小學95%以上的學生都是彝族,學校教育理應肩負起彝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fā)展的歷史使命。研究傳承彝族歌舞,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將彝族優(yōu)秀的歌舞移植到學校教育這個大花園里,為多樣化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更多的教材、更多的色彩,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
。ㄒ唬﹪庋芯縿討B(tài)
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學校教育傳承的國際研究,具有多元文化因素。在理論研究方面,目前國外關于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論支撐主要是跨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兩種文化之間進行的教育,其中多元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多民族國家中,為保障持有多種多樣民族文化背景者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和移民等的子女,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并使其獨有的民族文化及特點受到應有的尊重而實施的教育。
。ǘ﹪鴥妊芯楷F(xiàn)狀
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意見》,并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會議后,隨著非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的開展,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的`相關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例如:羅駿《云南彝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個案研究》、張應軍《傳承彝族文化,助推和諧建設》、《揚武彝族煙盒舞保護和傳承模式初探》、紅秀《紅河彝族花燈歌舞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彝族民間歌舞藝術》、王雁《彝族民間歌舞在文化轉型時期的生存與發(fā)展》等等。對某一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集成是一個極具文化凝練的積累過程,從文化角度來看,人們對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研究相對較為廣泛。在民族文化教育與傳承方面,則主要有王軍、董艷主編的《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汪立珍在《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上發(fā)表的論文《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教育》、普麗春教授《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教育傳承研究》。以往研究成果主要從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等角度加以描述、分析和論述,但是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考察和研究彝族文化的成果為數(shù)不多,尤其是以彝族歌舞傳承的學校教育對策為主題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有待深入。
三、課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學校教育在少數(shù)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對一個民族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乃是本民族基本的識別標志,是維系民族存在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在某種意義上講,一個民族在其文化消失之時也就是其民族消失之時。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迅速發(fā)展,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趨勢,逐漸形成強勢文化、主流文化對弱勢文化和邊緣文化的侵蝕。導致許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生著急劇的改變。彝族是我國人數(shù)較多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人口約776、23萬,廣泛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qū),云南占其總人口五分之三以上。彝族是一個有悠久歷史和蘊藏著豐富文化資源的民族,在其曲折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畢摩文化。彝族歌舞是我國民族藝苑中的一朵奇葩。學校教育中研究彝族歌舞傳承與發(fā)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對探討民族教育發(fā)展的出路和改革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可在理論上拓展民族文化傳承研究的新視域。學校教育中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問題,不僅是一種把被長期忽略的各民族文化資源進入主流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對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態(tài)文化存在的再認知過程,可在實踐中擴展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功能,有助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光大,推動和諧社會的發(fā)展。王馬寨村委會是彝族聚居地,是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沙悠腔”的傳承基地,王馬寨小學95%以上的學生都是彝族,學校教育理應肩負起彝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fā)展的歷史使命。研究傳承彝族歌舞,將彝族優(yōu)秀的歌舞移植到學校教育這個大花園里,可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與重點難點
。ㄒ唬┭芯績热
1、研究本地優(yōu)秀的彝族歌舞,明晰保護和傳承的重點內容。
2、研究傳承彝族歌舞的途徑和方法。
。ǘ┭芯恐攸c
傳承彝族歌舞的途徑和方法。
(三)研究難點
一是課題研究者需要對彝族文化,尤其是彝族歌舞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優(yōu)秀彝族歌舞的傳承,需要擅長彝族歌舞的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但我校教師對彝族歌舞了解、研究不多,當?shù)仉y于找到合適的指導專家。二是優(yōu)秀彝族歌舞的傳承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我校教師流動性大,作為課題研究又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課題研究有效程度的準確判斷存在一定的難度。
五、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ㄒ唬┭芯克悸
1、立足學校,研究起點恰當。王馬寨村委會是彝族聚居地,是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沙悠腔”的傳承基地,王馬寨小學95%以上的學生都是彝族,本課題立足我校實際,著力于傳承優(yōu)秀彝族歌舞的實踐研究。
2、點面結合,研究思路具體有效。本課題從調查本地優(yōu)秀的彝族歌舞出發(fā),明晰保護和傳承的重點內容,進而研究傳承彝族歌舞的途徑和方法。
3、階梯推進,研究過程螺旋上升。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兼顧,堅持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原則,以傳承優(yōu)秀彝族歌舞為宗旨,以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凸顯學校辦學特色為目標。
。ǘ┭芯糠椒
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分析法、個案法、經(jīng)驗總結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文本資料及相關信息網(wǎng),搜集資料,進行先期的文獻研究,分析研究的時代背景,構建研究的理論框架,為課題實施奠定基礎。
2、調查法。本課題采用訪談等形式與專家、民間藝人進行聯(lián)系,從調查本地優(yōu)秀的彝族歌舞出發(fā),明晰保護和傳承彝族歌舞的重點內容,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分析法。分析研究方向,提煉研究策略,找出經(jīng)驗,矯正偏差,完善研究方案。
4、個案分析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性研究,并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提煉可行性策略。
5、經(jīng)驗總結法。研究過程中,組織主研和協(xié)研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經(jīng)驗交流與總結,積極撰寫有一定價值的經(jīng)驗論文,由具體經(jīng)驗總結,上升到科學經(jīng)驗總結,提高研究水平。
六、研究步驟及主要措施
本課題起訖時間為20xx年8月——20xx年8月,為期兩年。
1、制定研究方案階段:20xx年8月,廣泛收集資料,分析本課題已有研究成果,找準切入點,擬定研究方案。組織申報課題。
2、課題啟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完成文獻收集整理,撰寫開題報告。
3、課題研究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聘請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指導。
。2)由課題組負責人與其他成員相互搭配,分頭前往云南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縣等彝族聚居地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查,對彝族優(yōu)秀歌舞進行系統(tǒng)調查研究和記錄整理。
。3)明晰保護和傳承彝族歌舞的重點內容。
。4)在校園內廣泛開展傳承彝族歌舞活動,并將其設置為地方課程,聘請擅長彝族歌舞的專家進行教授。研究傳承彝族歌舞的途徑和方法,撰寫中期調研報告。
4、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收集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課題研究總結,編輯系列研究成果,舉行結題活動。
七、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郭潤:策劃課題的各項研究活動,主持課題研究日常工作,制訂計劃,組織實施及督導、協(xié)調工作,負責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
課題組成員白靈芝、鐘士紅、何花、白家發(fā)、郭磊落:
1、為學校收集和提供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典型經(jīng)驗和案例,提供相關的資訊。
2、收集和發(fā)現(xiàn)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與專家、民間藝人進行聯(lián)系和協(xié)調,收集、整理相關課題資料。
八、預期研究成果
開題論證報告;課題實施方案;案例;論文;專題片;光盤;結題報告。
九、條件與保障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王馬寨小學地處王馬寨村,王馬寨村委會是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沙悠腔”的傳承基地,這種濃郁的民族文化對學校師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
在人員上:我校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配備了專業(yè)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扎實的功底。
課題負責人郭潤:彝族,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從教23年,其中具有23年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曾任過上街路小學校長職務,現(xiàn)任王馬寨小學校長職務。工作踏實、能吃苦,愛學習,勤思考,敢探究,對彝族歌舞有一定的研究,有組織能力和研究能力,能組織和承擔此課題的研究。
顧問張士旺老師:曲江中心校書記,具有多年的從教和領導經(jīng)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和研究能力,能指導此課題的研究。
課題組成員都是小學高級教師(何花小教一級),具有大專學歷,多年從事管理和教學工作,是學校骨干教師,教學和管理經(jīng)驗豐富,肯鉆研,樂學習,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業(yè)務素質和團隊精神都很強。他們都具有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的能力。領導高度重視,支持此項課題研究工作并親自參與,學校會盡可能對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提供研究的時間和學習的機會。
十、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ㄒ唬┛赡苡龅降膯栴}:
1、初次接觸課題研究,在實施過程會出現(xiàn)力不從心的現(xiàn)象。
2、受教學任務和社會評價的影響,參與人員的研究熱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ǘ┙鉀Q方法: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能力。
2、各成員之間發(fā)揚互幫互助的精神,共同解決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3、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各方面的支持,使研究工作順利進行。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9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和研究價值
。ㄒ唬﹪鴥韧庋芯楷F(xiàn)狀述評:
教育是時下的一個熱門話題,我國前年已把“學會感恩”寫進《小學生守則》,許多學校也在進行感恩教育的對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學以上的學段進行,在小學階段進行校本開發(fā)研究的我校尚屬少數(shù)。美國1789年為感謝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國移民度過難關,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正式確立為感恩節(jié),至今延續(xù),節(jié)日前后各種感恩活動較多,主要是商家賺錢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許多華人認為“養(yǎng)兒防老”的心態(tài)在美國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無音信,偶爾打個電話問侯都很少。這就說明了當前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類社會共同的需要。因此,開展該課題研究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二)研究價值: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基礎型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許多學校往往是天天說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我校從反思小學德育現(xiàn)狀入手,執(zhí)著地探索提高小學生道德素養(yǎng),積極創(chuàng)建凝聚我校特色有著極高實踐價值的校本德育課程。
(1)力爭通過開發(fā)和實踐感恩教育校本課程,在德育過程與方法、德育途徑與資源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讓學校德育工作貼近學生生活現(xiàn)實,貼近學生思想道德需要,通過構建課程的“校本化”“課程化”“體系化”實現(xiàn)學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師在先進的課程開發(fā)思想指導下,開發(fā)出以德育實踐為主體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時使教師在實施校本課程過程中,增強校本課程實施能力,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最終在全校教師共同努力下形成現(xiàn)代校本課程實施理念。
。3)以學生需求為前提,緊貼學生發(fā)展實際,開發(fā)感恩教育課程,實踐“知行統(tǒng)一”的德育靈魂,積極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主體道德素質的人。
二、相關概念解讀
1、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并不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是屬于課程管理方面的一個范疇。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xiàn)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yōu)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具有三種基本屬性,即關聯(lián)性、校本性和可選擇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品德!案卸鳌敝模褪菍κ篱g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在道德價值的坐標體系中,坐標的原點是“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一切的關系都是由主體“我”而發(fā)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尊重他人、社會、自然、知識,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然和諧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展現(xiàn)、發(fā)展自己獨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教育是讓學生一學會品味這種美好的感情,讓學生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3、感恩教育校本課程
本課題對“感恩教育校本課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校本課程通常是指學校在國家和上級有關教育部門規(guī)定開設的課程以外,根據(jù)本校的教育資源特點和學生道德發(fā)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過實施感恩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
三、主要觀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價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實多少知識與能力,而是如何將國家對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質、外顯為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德育課程是一種大課程的概念。是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使學校的一草一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有目的、有步驟甚至有評價的教育行為。德育課程體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點”,整合教育資源,真正實現(xiàn)全員、全程德育。德育課程體系龐大科目眾多,本課題的研究則力求通過整合國家課程標準、上一級部門下達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資源,將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以創(chuàng)新主題與內容、創(chuàng)新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新體驗與收獲三大渠道進行課程開發(fā)研究,建立一種具有本校特色的,對學生道德成長發(fā)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的德育課程體系,讓德育回到學校生活中去,讓德育滲透到學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
。ㄒ唬┍菊n題的研究目標:
1、本課題研究計劃分“感恩親情、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題來開發(fā)感恩教育課程,培養(yǎng)教育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勤勞勇敢、誠實守信、勤奮好學的人文素養(yǎng)與美德,為他們今后提供自我發(fā)展的空間。
2、轉變教師的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通過親自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
3、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fā)和實施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學校教育為核心,形成學校教育特色。
5、以綜合實踐活動模式開發(fā)課程,形成綜合性學習的教育格局。
(二)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問題是對小學的感恩教育校本課程進行研究并有效地開發(fā)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課程正是試圖從學校實際出發(fā),建立一種具有學校特色的,對學生道德成長發(fā)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的德育課程體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課程化。我校德育課程的研發(fā)要的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演繹,而是來自于實踐的歸納。讓學校德育課程匯聚集體的合力,走出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主要進行學生感恩教育專題活動的實踐研究。
五、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ㄒ唬┭芯克悸罚
本課題將于學校的德育工作相掛鉤,全面帶動學校少先隊工作,以“圍繞感恩育德”為指導,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課程體系。將以“喚醒真情、回歸生活、關注細節(jié)”為策略,積極探索學校教育影響學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開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學校成立“感恩教育”課題組,進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論框架;另一方面,大膽探索“感恩教育”的實踐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礎上,著重抓好“學會回報”這一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自主成長的動力。本課題的研究側重于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同步進行,努力形成小學德育的有效策略。
。ǘ┭芯糠椒ǎ
本項目擬采用調查研究法、個案法、經(jīng)驗總結法、教育實驗法等科研方法相結合,根據(jù)學校實際來進行的行動研究。
。ㄈ┚唧w措施:
1、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同類課題的相關文獻資料,把握其內涵和精神實質,了解國內外及本地區(qū)的先進經(jīng)驗,轉變觀念,提高科研水準。
2、方案編制與教材設計。從學校層面來說,主要是制定《校本課程規(guī)劃方案》這種規(guī)劃是校本課程開發(fā)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它有這些好處:(1)體現(xiàn)課程是一種科學的探究過程,不是隨意的想開什么課就開什么課;(2)作為一個整體來規(guī)劃有助于協(xié)調與國家或地方課程的關系;(3)有利于集中培訓教師的課程知識與能力;(4)有利于統(tǒng)一開發(fā)具體課程的教師的思想和認識;(5)便于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審議。
3、認真組織研討活動。研究期間每學期要組織課題組內交流、學科組內研討、校級觀摩等活動,使培訓與開發(fā)有機結合,通過反復的實踐、觀摩、研討、碰撞,提升開發(fā)能力。
4、制度與管理。制定課題研究進度表,并嚴格按課題進度組織實施。
5、課程審議。由校長負責,健全組織網(wǎng)絡。通過審議發(fā)現(xiàn)課程方案中的一些問題,把這些問題反饋給教師。
六、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ㄒ唬┪倚R讶〉玫南嚓P研究成果:
1、2004年7月參與由市教研室領銜的全國“十五”重點課題子課題《校本教研基本特征與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項目學校,2005年9月我校作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學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課題專家鑒定組的驗收。
2、2006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為“校本教研特色學!。
本課題組研究人員都經(jīng)歷過和正在經(jīng)歷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他們積累了寶貴的研究經(jīng)驗,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過嘗試,將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課題將在學校德育工作領域中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
。ǘ┲饕獏⒓诱叩膶W術背景和研究經(jīng)驗、組成結構:
本課題的負責人:王曉燕,女,大專學歷。市數(shù)學學科骨干教師,現(xiàn)任本校行政校長。曹克俊,女,大專學歷并順利完成南師大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市幼教學科骨干教師,現(xiàn)任本校大隊輔導員。兩人均參加過全國信息技術教育研究課題《教師信息素養(yǎng)對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研究》,省級課題《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研究人員平均年齡37歲左右,均為一線骨干教師,教科研實力雄厚。本課題組成員的學歷層次、技術職稱層次、研究能力都較高,大都是大專、本科畢業(yè)。課題成員中有擔任過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的研究,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豐富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科學規(guī)范的學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國級和市級報刊上發(fā)表、獲獎。他們有創(chuàng)新精神,對課題的設計和研究有獨到之處。
(三)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負責本課題研究的是學校行政校長,研究經(jīng)費學校能主動承擔、大力支持,并為課題的研究訂閱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學校與多家單位鑒定了校外實踐基地,健全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wǎng)絡。學校將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責任制,做到領導到位,目標明確、責任到人,獎罰分明,學校——大隊部——班主任,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具體落實到人。并大力支持課題組成員進行研究活動并給予必要的時間保證。
另外,我們將請市、區(qū)教科所、教研室領導、專家給予課題方面的指導和支持。
七、本課題預期研究成果、最終研究成果
。ㄒ唬╇A段成果形式
第一階段:討論稿、課題方案
第二階段:主題實踐活動、班隊會案例、階段研究報告、總結調整、班級自治記錄、環(huán)境建設資料、學生及家長訪談記錄等
第三階段:研究論文、結題報告、課題成果集
(二)最終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課程的教材;
2、研究報告;
八、本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九、本課題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從20XX年3月開始啟動,研究周期初定為3年,計劃在20XX年2月結束,具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醞釀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圍繞德育、德育課程、德育工作、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綱要,由大隊部組織全體班主任采用“頭腦風暴式”找出我校開發(fā)德育校本課程的主要問題,確定研究課題。
2、成立課題組,并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
3、組織調研,分析學,F(xiàn)有的德育課程現(xiàn)狀,在這個基礎上撰寫研究方案和研究實施方案。
4、課題組負責人積極組織課題研究申報。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開展課題實驗,各項子課題進行開發(fā)與利用階段,要定期做好實驗計劃,積累材料,記錄研究情況,根據(jù)進展情況,對課題實施進行評估,并定期舉行培訓會。
第三階段:全面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對教材和相關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撰寫研究報告,及時對教材的不當處進行修改。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0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數(shù)學成績兩極分化成因:
1、缺乏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2、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tǒng),沒有形成較好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xù)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shù)學學習要求。初二階段是數(shù)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shù)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二、研究意義
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發(fā)展狀態(tài)。作為初一到初三的過渡期,學生的成績是在初二開始拉開距離的。從摸索的初一階段進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后,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放松下來,以為初二是初中三年里最輕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豐富課外生活和發(fā)展興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導致學生學習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初中二年級數(shù)學兩極分化現(xiàn)象尤為明顯。同時它還波及和影響其他一些學科的兩極分化,使一批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防止兩極分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范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起始階段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學習成績較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同學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勤學苦練,因而繼續(xù)保持優(yōu)異成績,進入良性學習循環(huán)。而有些同學隨著難度的加深及興趣的減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學習成績一步步地落后掉隊。優(yōu)等生的越學越好,及學困生的越來越差,便形成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不利于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們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就是要防止學生的兩極分化。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guī)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guī)范)
本課題作為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20xx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guī)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第一階段(20xx.9):組建團隊,選題申請。
依據(jù)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所發(fā)布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圍,我們自愿結合,組成了以楊艷玲,李莎為負責,曹珍珍、李海智、杜靜、王俊彪?yún)⒓拥?小課題研究小組,經(jīng)小組成員商議和討論,自主確定了本課題,并有課題負責人填寫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我校教研室申請報送立項。
第二階段(20xx.9--20xx.10):立項培訓,準備開題。
參加教研室小課題統(tǒng)一培訓,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思考、討論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填寫《西安市小課題實施方案》表,準備參加作為基地學校的統(tǒng)一開題儀式,獲取專家指導。
第三階段(20xx.10.—20xx.4):分工協(xié)作,實施研究。
1.調查研究:采用談話和問卷等方法,弄清兩極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負責人:李莎
2.行動研究:用最新的理論,針對我校存在的實際情況,修訂行動方案,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新的教育行動方式,實現(xiàn)師生雙向協(xié)調的一致性,確保行動結果的績效。負責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經(jīng)驗總結:邊操作邊總結,邊反思邊調整,課題結束。 在此階段完成結題報告。負責人:杜靜 曹珍珍 楊艷玲
第四階段(20xx.4-20xx.5):申請結題,準備答辯。
1.準備結題材料。由楊艷玲負責健全小課題“檔案袋”一式兩份,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并將課題結題報告發(fā)到微博里,請求學科指導專家組負責人審核結題報告,并簽署同意結題的初步意見。
2.準備答辯材料。
(1)檢查結題材料;
(2)準備答辯提綱:
成果闡述、研究過程、初步成果,后續(xù)問題——
a.自己為什么選擇這個課題?
b.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xiàn)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chǎn)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過對學困生心理問題和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及早發(fā)現(xiàn)造成數(shù)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時總結對策,使學困生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最終實現(xiàn)“學生成材、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目標。
、 階段成果: 通過對某一個具體問題(如兩極分化的成因、學困生的轉化、防止兩極分化對策等)的初步認識,形成課題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論文等。
、 最終成果:收集各個階段的研究成果,匯總。分析、研究,得出最終成果,形成論文等材料。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1
一、課題名稱:
《初中語文課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本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本課題的背景:因為條件的制約,語文綜合性活動課在農(nóng)村中學較難以開展,通過查閱相關并經(jīng)過一輪“課改”的實踐與探索,對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認識,更激發(fā)了研究的興趣。語文綜合性學習屬于“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本課題就是研究如何在課堂中開展綜合性學習,研究綜合性學習課的內容和形式,總結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方式,測評綜合性學習課對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
理論意義: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不無裨益的。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和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發(fā)揮其學習語文的主動性,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實踐意義:活動課上,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驗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著力于綜合性學習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學開發(fā)和充分利用,將“課改”有機地內化于多元互動、有序有效的主體綜合學習之中,從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學習方式平臺,建立平等、民主、互動式新型師生關系的契機,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
三、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國外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它們獨特的國情之上,對我們國家的中小學來說,可以借鑒的成分不多。國內這方面的內容剛起步,如《語文課“綜合性學習”的歷史發(fā)展》(蔡明著)、《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顏國仁著)、《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及其實施策略》(徐麗艷著)等等,這些研究成果適合應用在城區(qū)條件較好的學校,不太適合于農(nóng)村學校,而且,這些研究針對的是課外或校外進行綜合性學習,而在課堂教學主渠道全方位整合性活動的探索少。本課題則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著力于綜合性學習課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學開發(fā)和充分利用。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總目標是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階段性目標:
第一階段: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階段: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階段: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關心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五、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結合家庭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2、結合學校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3、結合自然科學和文化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等。
六、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開始研究的方式:課例研究法;問題研究法。
2、收集資料的方式:數(shù)據(jù)法和問卷調查法。
3、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式:邏輯法。
4、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結題報告和相關論文、課件等。
七、本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從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目標體系的確立、操作體系的實施、評價體系的應用大體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第二階段:保持興趣,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第三階段:綜合性語文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八、本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階段成果、最終成果形式:撰寫階段報告和結題論文、課件等。
九、本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本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本課題參加人員為本校初中語文組教師。
李x堅-本課題負責人-教研組長-中學高級教師
李x云-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陳x東-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謝進-中學一級教師
陳x水-中學一級教師
李x生-中學一級教師
康x志-中學一級教師
徐xx嬌-中學一級教師
張x娟-中學二級教師
戴x杰-中學二級教師
洪x霞-中學二級教師
張x端-見習教師
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
李x堅(課題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負責制訂實施方案,總體策劃,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李x云、陳x東-輔助負責人進行策劃并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陳x水、謝進-負責選擇課外讀物;組織、指導學生查閱資料。
洪x霞、張x娟-負責開展“結合家庭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徐x嬌-負責開展“結合學校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張x端-負責開展“結合自然科學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戴x杰、李x生、康有志-負責調查、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每一階段所達到的目標。
十、經(jīng)費估算及來源
經(jīng)費估算:
1、外出培訓學習(差旅費、會議費、咨詢費等):6000元
2、資料書籍費、上網(wǎng)查資料的費用、文印資料費等:4000元。
3、成果匯編(成果鑒定費、印刷費等):4000元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自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小組合作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學習方式。但在當前的很多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搞得熱火朝天,但細細分析存在許多誤區(qū)?v觀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1、部分教師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趕時髦"。沒有切合實際,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合作學習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很多時候小組活動流于形式,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是一種擺設;往往部分優(yōu)等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主角",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課堂上,優(yōu)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獲得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學生顯得手忙腳亂,降低了合作的效果;
2、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不確定,僅隨隨便便限于"前后桌",學生之間也沒有明確的分工,導致交流與討論具有隨意性;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生生合作,還是師師合作、師生合作,教師不善于合作交流,勢必也會影響教學效率;
4、現(xiàn)實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往往偏愛和關注學習好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參與較高,而學習不好的學生或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教學中教師沒有考慮到互補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確的分工。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研究,確實改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
。2)通過研究,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策略性地學習;
。3)通過研究,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4)通過該課題研究,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新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jù)
合作學習成功最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它有著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王坦對其理論基礎做了簡要的分析,涉及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社會互賴理論、選擇理論、動機理論、凝聚力理論。
1、社會互賴理論是指當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工作時,靠的是互相團結的力量。相互依靠為個人提供了動力,使他們:
(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進小組成功的事;
。2)互助,力使小組成功;
。3)互愛,因為人都喜歡別人幫助自己達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組員之間的接觸。
2、選擇理論認為,青少年學生有四種需要,即歸屬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樂的需要。選擇理論其實就是一種需要滿足理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場所,學生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
3、動機理論認為,學習動機是借助于人際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的,其本質體現(xiàn)了一種人際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積極的彼此依賴關系。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休戚相關"、"榮譽與共"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是動機激發(fā)的一個重要標志。
4、凝聚力理論認為,小組建設,小組評議及任務的專門化,不但可以使小組的成員協(xié)調工作,而且還使全班作為一個整體發(fā)揮整體功能。
四、課題研究價值
對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又為新課程提出的改變學習方式豐富了一定的理論。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傳統(tǒng)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念,樹立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主動性學習為核心的教學宗旨,有重點地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動性學習習慣,增強主動意識。
2、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創(chuàng)立新的教學模式。
(1)設置情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所營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圍中,同學們朝夕相處的共同學習與交往中,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yǎng)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xié)作精神。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動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體現(xiàn)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2)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立新的教學模式,聯(lián)系教學內容,把多種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合作成果進行鞏固,合作中的主動性學習能激勵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師在教學中營造出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
3、在實踐活動中,體現(xiàn)自我,發(fā)展合作學習能力。
。1)讓學生根據(jù)要求,選擇合作學習的形式。這樣學生在互相學習中,能夠不斷的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有助于進一步揚長避短,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習能力。(2)通過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學習小組的組建。首先宣傳發(fā)動,然后采用自愿組合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方法,根據(jù)平日表現(xiàn)及學習成績把班級20名同學組成4個學習小組,每組4人,使各組總分基本相近,各組選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擔任組長,明確組長的職責,同時座位按學習小組編排,4人成"方陣"形,便于討論問題,便于展開活動。各組設計自己的組名,口號,制作成卡片粘貼于教師版面。
2、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在學習小組之間營造互相競爭的氛圍,組內每人尋找各自的競爭目標,五人擰成一股繩。形成"齊心協(xié)力,力爭上游,挑戰(zhàn)自我,永不言棄!"的信念。
3、對小組的成績的變化經(jīng)常進行分析和對比,每次考試后對一、二、三名的小組分別給予:"三星"、"二星"、"一星"稱號以鼓勵,對進步的小組也給予鼓勵,對落后的小組給予激勵,對全體學生都有促進,進步的小組償?shù)搅顺晒Φ南矏,未考好的小組中的未考好的同學會感到對不起本組同學,會暗暗地下決心爭取下次考好,這樣各組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氛圍自然形成。
4、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各組組長自己有學習任務還要幫別人,這種精神要不斷表揚。其實,輔導別人的同時,自己對輔導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對各小組進步特別明顯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5、運用評價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與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評價策略主要是指對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教師、學生或同學之間對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有調整和指導作用。在學習活動中可以采取各種正規(guī)或非正規(guī)的評價方法。實驗中,根據(jù)年級學生特點,建立相適應的自主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較為全面的考查。評價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注重評價學生的自主意識、參與程度、參與能力的增強與提高。如高年級具體的評價指標:
1、學習目標明確,有強烈的求知欲,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
2、有不甘落后、自強不息、競爭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
3、有積極探索,敢于質疑,創(chuàng)新的精神。
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優(yōu)良思維品質。
5、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進行適當?shù)恼{控。
6、能有計劃、有目標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自覺地支配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行為習慣。
7、能積極地參與實踐,善于與他人交流合作。顯然,通過評價策略的科學應用,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能力做出評價,這樣不但能使學生之間互相學會客觀的評價自己和他人,在評價過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且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從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斷進行自我調節(jié)。另外,還要提供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學生天性活潑開朗,頑皮好動,喜愛集體生活,已具備一定的生活實踐能力。若把這些來自于學生的問題,放回于學生之中,鼓勵他們去自主解決,就一定會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學習互助組、采用"輪流值周,人人當班委、當學習組長、當小老師"這一自我教育形式。
8、從方法措施入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自主學法"指導。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地總結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具體做法是備課中有"學法"設計,上課時有"學法"指導,課后有"學法"總結。實驗中,更要關注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僅靠自己還不會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實驗時,力爭做到在建構新知識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在復習時教給學生歸類、整理、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在出現(xiàn)錯誤時教給學生糾正、反思的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很多,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傳授學法。學期末評選"自主學習小主人"。條件是:愛學、會學、主動學、有創(chuàng)造性、有毅力、學習效果好、團結協(xié)作好等。
9、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而新穎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創(chuàng)設專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即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專題性學習活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成語趣話"、"錯字門診"、"古詩積累"、"佳作賞析"、"即興演講"、"制作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科內容,又充實了學習生活,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又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進而產(chǎn)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學習活動,有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來參與接受信息,有利于改變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教會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梢约ぐl(fā)學生的求知欲,將直觀生動地對學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11
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05-13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1-03
小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4-15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12-23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優(yōu)秀09-15
高中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9-07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的范文通用04-21
研究性課題的開題報告05-14
畢業(yè)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