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通用8篇)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多開展自主探究式實驗,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實驗的有效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1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生物學科的教學效果。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生物教師要積極改進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有效教學的意義,探討了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
引言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生物概念,學習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生物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教學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學生是否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指標。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從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fā)展有當前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必須是既能促進學生的當前發(fā)展,又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良好的影響。有效的教學活動最后沉淀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
2.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合理安排和組織實驗,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根據(jù)學生求趣、求新、求知、求動、求異等心理特點,生物教師要精心組織和設計實驗內(nèi)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如:觀察根尖和根毛的結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分別觀察它們的外形及細胞的特點,同時將課文知識點穿插其中。在學生把實踐聯(lián)系到理論后,教師要求學生進一步仔細觀察,以發(fā)現(xiàn)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生長點受根冠保護,但同時又為根冠和伸長區(qū)不斷地提供新細胞;伸長區(qū)的下部會漸漸混同于生長點,其上部會趨向于根毛區(qū)。
2.2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才能感受實驗的全過程,并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學生實驗產(chǎn)生的效果要比觀察實驗好很多。教師應該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在生物教學中,盡可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演示實驗變?yōu)閷W生實驗。如學習“蝗蟲”一節(jié)前,教師先給學生布置一個有趣的小實驗,每個同學回家后捉兩只蝗蟲,把一只蝗蟲的頭浸到水中,另一只蝗蟲的腹部浸到水中,然后仔細觀察,看看兩只蝗蟲的不同反應,比較一下哪只蝗蟲先死,并思考其中的原因。這個實驗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實驗的體驗者,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很深刻。
2.3做好自主探究式實驗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多開展自主探究式實驗,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學生平時通過觀察,會提出不少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觀察,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盡量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試驗操作。如學習單細胞生物時,在觀察完草履蟲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草履蟲應激性的探究實驗。學生可以更進一步進行探究,用糖、醋、冰、茶等多種材料來試驗,探究草履蟲對不同刺激所作出的反應。
2.4及時分析、歸納實驗結論
生物實驗教學結束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情況,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實驗結論。如果結論與之前的假設不一致,那么,首先由學生本組分析探究實驗過程,看看有無操作不當?shù)牡胤,或是考慮不周之處,甚至可重復幾次實驗。若得出的結論仍與假設不相符,那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重新思考,找出問題所在,再設計新的實驗方案,在探究過程中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一定要相信科學,尊重事實,使學生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如:“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時,測定的是花生米所含能量,結果各組之間的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就想是不是實驗過程中出了問題呢?對自己操作完成的實驗沒有信心,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分析實驗到底是不是存在問題,如果實驗不存在問題,不管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只要是自己實際做的就要敢于力爭,堅持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
2.5及時有效的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教學反思其實就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和結束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回顧、思考、梳理、查錯、改進的行為。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和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要素。生物學這門學科,涉及面比較廣,知識點也比較零散,只有把知識系統(tǒng)化才容易理解并記憶,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以使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系統(tǒng)化,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圍繞新課改理念,切實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才能最終提高生物教學的質(zhì)量。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2
要想身體健康,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因為人之所以能夠維持生命、工作、思維,都依靠食物中的營養(yǎng)供應。
未來的健康
有專家說:未來的健康,靠藥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飲食對健康起絕對性作用。這話很有道理,俗話說“病從口入”,也就是說人在吃東西上如果不注意科學,吃錯了也會導致疾病,F(xiàn)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件大事。
據(jù)統(tǒng)計,一個人一年的平均飲食消費量達1噸之多,如果膳食安排不合理,就會每天都損害健康,日久天長,自然帶來百病叢生的后果。營養(yǎng)可以影響你的思想、行為和感受,也與你的心理與生理狀態(tài)有關。總之,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好壞和正確與否將決定你生命的價值和個人的成就,同樣也與整個民族的健康素質(zhì)緊密相聯(lián)。
以前我每次去食堂吃飯選菜時,都是跟著感覺走,喜歡吃的呢差不多每餐必點,不喜歡的呢就從來沒碰過。這樣一來,發(fā)現(xiàn)一個月下來我吃的不過就那單調(diào)的幾種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沒吃過。上了健康這門課后,我開始平衡我吃的食物了,想均衡下自己的營養(yǎng),不管是自己喜歡的還是不喜歡吃的,只要是對身體有益的我都吃,我開始注意多吃葉子菜和水果,盡量追求食物多元化。
科學的飲食習慣,可以使人們遠離疾病,身體更加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飲食的重要性不了解,所以產(chǎn)生了很多飲食誤區(qū):如每天三餐的食物單一化;暴飲暴食;只吃肉,卻不吃蔬菜水果;吃飯時沒有做到細嚼慢咽;吃燒焦了的一些食物;吃飯時過量飲酒等等這些對我們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有規(guī)律的每日三餐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按照中國人傳統(tǒng)的膳食習慣,每日進餐分為三次,并且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的說法,這也是把人體一日內(nèi)需要的熱能和營養(yǎng)素合理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區(qū)的好方法。早餐一般占全天熱能的30%,午餐占全天熱能的40%,晚餐占全天熱能的30%,以適應人體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切忌幾餐不吃,或者暴飲暴食。因為人吃進去的食物,必須經(jīng)過胃的加工和消化,變成與胃酸混合的食糜,再經(jīng)過小腸的膽汁、胰液、腸液的化學作用,把不能吸收的大分子蛋白質(zhì)分解為可以吸收的氨基酸;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然后通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huán),把營養(yǎng)物質(zhì)輸送到各組織細胞,被身體利用,并且上述每個階段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jīng)說過“好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為了對自己身體健康負責,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3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譯,而英文"clone"則起源于希臘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
在大陸譯為“無性繁殖”在臺灣與港澳一般意譯為復制或轉(zhuǎn)殖或群殖。中文也有更加確切的詞表達克隆,“無性繁殖”、“無性系化”以及“純系化”?寺∈侵干矬w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個體組成的種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chǎn)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織后代的過程。
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克隆,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其本身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祖先細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純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也可以理解為復制、拷貝,就是從原型中產(chǎn)生出同樣的復制品,它的外表及遺傳基因與原型完全相同。時至今日,“克隆”的含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凡是來自同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這種來自同一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后代群體也叫“無性繁殖系”,簡稱無性系。簡單講就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但克隆與無性繁殖是不同的。無性繁殖是指不經(jīng)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chǎn)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見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莖、葉等經(jīng)過壓條、扦插或嫁接等方式產(chǎn)生新個體也叫無性繁殖。綿羊、猴子和牛等動物沒有人工操作是不能進行無性繁殖的?寺⊙蚨嗬彩强寺〉漠a(chǎn)物。關于克隆的設想,中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孫悟空經(jīng)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這當然是神話,但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就是孫悟空能迅速的克隆自己。從理論上講,猴子毛含有的蛋白質(zhì)是指導該部分毛發(fā)合成的DNA的部分表達(與其內(nèi)含子和外顯子有關),可以進行逆轉(zhuǎn)錄,也就是可以克隆,但是事實上,我們的技術沒有先進到這樣的地步。
另外一種克隆方法是提取兩個或多個人的基因細胞進行組合形成胚胎,出生后的克隆人將有提供基因的幾個人的特征.
由于克隆技術是無性生殖所以它并不是根據(jù)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原理而發(fā)明的技術。
基本過程
先將含有遺傳物質(zhì)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利用微電流刺激等使兩者融合為一體,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fā)育成胚胎,當胚胎發(fā)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chǎn)下與提供細胞者基因相同的動物。這一過程中如果對供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么無性繁殖的動物后代基因就會發(fā)生相同的變化。
克隆技術的成功,被人們稱為“歷史性的事件,科學的創(chuàng)舉”。有人甚至認為,克隆技術可以同當年原子彈的問世相提并論。
如果克隆技術被用于“復制”像希特勒之類的戰(zhàn)爭狂人,那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么呢?即使是用于“復制”普通的人,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問題。如果把克隆技術應用于畜牧業(yè)生產(chǎn),將會使優(yōu)良牲畜品種的培育與繁殖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若將克隆技術用于基因治療的研究,就極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癌癥、艾滋病等頑疾。克隆技術猶如原子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劍柄掌握在人類手中。人類應該采取聯(lián)合行動,避免“克隆人”的出現(xiàn),使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社會。
近年來重要成果
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在全世界掀起了克隆研究熱潮,隨后,有關克隆動物的.報道接連不斷。1997年3月,即“多利”誕生后近1個月的時間里,美國、中國臺灣和澳大利亞科學家分別發(fā)表了他們成功克隆猴子、豬和牛的消息。不過,他們都是采用胚胎細胞進行克隆,其意義不能與“多利”相比。同年7月,羅斯林研究所和PPL公司宣布用基因改造過的胎兒成纖維細胞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頭帶有人類基因的轉(zhuǎn)基因綿羊“波莉”(Polly)。這一成果顯示了克隆技術在培育轉(zhuǎn)基因動物方面的巨大應用價值。1998年7月,美國夏威夷大學Wakayama等報道,由小鼠卵丘細胞克隆了27只成活小鼠,其中7只是由克隆小鼠再次克隆的后代,這是繼“多利”以后的第二批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移植后代。此外,Wakayama等人采用了與“多利”不同的、新的、相對簡單的且成功率較高的克隆技術,這一技術以該大學所在地而命名為“檀香山技術”。
此后,美國、法國、荷蘭和韓國等國科學家也相繼報道了體細胞克隆牛成功的消息;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熱情尤為驚人,1998年7月至1999年4月,東京農(nóng)業(yè)大學、近畿大學、家畜改良事業(yè)團、地方(石川縣、大分縣和鹿兒島縣等)家畜試驗場以及民間企業(yè)(如日本最大的奶商品公司雪印乳業(yè)等)紛紛報道了,他們采用牛耳部、臀部肌肉、卵丘細胞以及初乳中提取的乳腺細胞克隆牛的成果。至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6種類型細胞——胎兒成纖維細胞、乳腺細胞、卵丘細胞、輸卵管/子宮上皮細胞、肌肉細胞和耳部皮膚細胞的體細胞克隆后代成功誕生。2000年6月,中國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利用成年山羊體細胞克隆出兩只“克隆羊”,但其中一只因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而早夭。據(jù)介紹,所采用的克隆技術為該研究組自己研究所得,與克隆“多利”的技術完全不同,這表明中國科學家也掌握了體細胞克隆的尖端技術。
在不同種間進行細胞核移植實驗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1998年1月,美國威斯康星一麥迪遜大學的科學家們以牛的卵子為受體,成功克隆出豬、牛、羊、鼠和獼猴五種哺乳動物的胚胎,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某個物種的未受精卵可以同取自多種動物的成熟細胞核相結合。雖然這些胚胎都流產(chǎn)了,但它對異種克隆的可能性作了有益的嘗試。1999年,美國科學家用牛卵子克隆出珍稀動物盤羊的胚胎;中國科學家也用兔卵子克隆了大熊貓的早期胚胎,這些成果說明克隆技術有可能成為保護和拯救瀕危動物的一條新途徑。
克隆技術可以用來生產(chǎn)“克隆人”,可以用來“復制”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對人類來說,克隆技術是悲是喜,是禍是福?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都是一分為二的。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4
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著眼點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就一定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同時,使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得到發(fā)展。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樹立學生主體地位觀。
家質(zhì)是人的品格特征的深層內(nèi)蘊,它的基本特征是人的內(nèi)在的主體性。根據(jù)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學生素質(zhì)的形成必須通過學生主體內(nèi)部積極性的調(diào)動,經(jīng)過個性的內(nèi)化才能實現(xiàn)。主動性與被動性的區(qū)別,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水分嶺。
堅持素質(zhì)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就是要把學生當做可以與教師平等對話和交往的生命體。在教育中,要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和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與此同時,教師的角色也要從知識講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活動的導演者、學生能力的教練者。
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使“要我學”發(fā)展為“我要學”,從而確立生物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
二、探索“自主學習”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1.創(chuàng)設問題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根據(jù)中師生發(fā)育特征—好奇心強、喜歡探索這一特點,積極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根據(jù)學生在討論、操作中發(fā)現(xiàn)引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引出相關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自主認真讀書、積極思維、深入探索,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自主發(fā)展。
在課堂基本知識全面掌握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多布置幾類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一來這樣可以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順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難度的學習,二來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自主提高、發(fā)展的機會,進一步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如:A類作業(yè)—不限方式、內(nèi)容的作業(yè),可以通過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找出間題,按自己理fff做答。B類作業(yè)—選做類作業(yè),指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或研究性的作業(yè)。C類作業(yè)—有指定性的常規(guī)書面作業(yè),但要“少而精”。
如:在學完“根的吸收作用”一節(jié)后,我布置以下幾類作業(yè):A類作業(yè):閱讀學校閱覽室現(xiàn)有的《花卉栽培》、《會跳舞的草》等等,找出問題自己作答。B類作業(yè):動手栽培蘿卜、菠菜等易成活植物,觀察研究“植物的根如何吸收、運輸水份的”以及“二者吸收無機鹽的成份有何不同?”。一C類作業(yè):根吸收水份和無機鹽的原理、過程分別是什么?有何聯(lián)’系?。這樣一來,不僅激勵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更大地調(diào)動其積極性,得到多方面的自主性發(fā)展。
三、創(chuàng)建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樹立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信心。
建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的重點在于教師以自己的真誠去喚起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體驗到,教師是尊重他們的,并對他們的潛能、他們解決間題的`能力充滿信心,于是學生就會去掉畏怯之心,作出積極的反應,盡力不辜負老師對他們的信任,主動積極地回答問題。師生之間這種彼此信賴、彼此尊重的情感很自然就會使課堂氣氛寬松和諧,為學生主體參與學習樹立了信心,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運用期望和激勵的心理效應,促進學生主動尋求發(fā)展。
一個學生被看成什么樣,被說成什么樣,被怎樣對待,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就會變成學生的現(xiàn)實,這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在教學中我也曾有過這樣的體驗。譬如:在教學過程中,無論課堂上作答或是批改作業(yè)時,對一些智力一般的學生時常給予表揚、鼓勵,結果,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習上突飛猛進,作業(yè)日益千凈整齊且力求完美,很快成為班上的先進,并且經(jīng)常搶答間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對于一些屬于“冥頑”的學生,時常給予關懷,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結果,在生物學這門課上不再出現(xiàn)逃課、不交作業(yè)的不良習慣。這些體驗讓我深深感動“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才能使學生樂于學習”。要想讓學生自主尋求新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才能、靈氣,就應該讓學生經(jīng)常得到激勵,樹立其自信心,才能揚起其好勝心和求知欲的風帆,踏上自主學習的探索之路。
總之,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自覺地運用學生主體觀念改進自身的教學觀念,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自我發(fā)展開拓道路。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5
一、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弊端
1.教師沒有充分接受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體制改革,要求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增設更多的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實踐,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然而,受到舊式教學理念的影響,許多初中生物教師還沒有做到領會新課程體系的改革精神,沒有掌握以實驗操作為核心的教學方法,仍舊沿用著單方講授的方法來教學。這就容易人為分離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講解“細胞內(nèi)部的結構”一課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利用顯微鏡等設施,來觀察洋蔥等物質(zhì)的表皮細胞,這樣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關于“細胞”的生動形象。如果教師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不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只是單純講解細胞的構成,那么就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師生之間欠缺有效溝通
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制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被限制在課堂提問和回答問題上。除此之外,師生之間沒有更深層次的溝通。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就很難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也就做不到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例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生物鏈”一課時,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許多疑問:生物鏈是沒有盡頭的嗎?自然界中的細菌也能參加到生物鏈中去嗎?如果教師不注意傾聽學生的疑問,那么課堂效果就會打折扣,學生也就很難真正理解生物鏈的含義。
二、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
1.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準備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案
教師要熟練掌握生物教學重點,以課程改革的`目標為指向,結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實際需求,設計出形式豐富、內(nèi)涵多樣的教學計劃。例如,在講授“生物圈內(nèi)部生物的相互作用”一課之前,教師可以搜索一些與自然界生物圈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在上課時為學生放映。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2.充分重視生物實驗環(huán)節(jié),切實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將多種授課方式融合起來,帶領學生進行多樣的實驗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在動手和觀察的過程中深化理解。教師不要將自己的授課行為限定在書本的范圍內(nèi),而是要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例如,要想讓學生透徹理解植物的內(nèi)部組織,教師就要指導學生親自觀察某些植物的表皮組織、營養(yǎng)組織等。如果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掛圖,或者讓學生觀看教科書上的圖片,那么學生就難以對植物的組織形成深刻印象。
3.運用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
學生只有在對所學知識非常感興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進一步探求知識。因此,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知識需求的基礎上,從多種角度出發(fā),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卸掉思想包袱,輕松探索生物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小組討論和其他互動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夠自由發(fā)表對知識點的看法,鼓勵學生質(zhì)疑書本知識,并倡導自主學習的精神。例如,生態(tài)平衡一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關系緊密。教師在講授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有關生態(tài)平衡的實例,使得學生體會到生物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產(chǎn)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強烈興趣。初中課程體系改革,客觀上要求教師將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求精神,并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力。初中生物教學,一項系統(tǒng)性和靈活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具有特殊的培養(yǎng)目標。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生物實驗的開展,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求知的能力。優(yōu)化初中生物教學的設計方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充滿熱情、愉快高效地吸收知識。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6
一、直觀教學能抓住學生好奇心理,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來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它是學生力求接觸和認識某事物的意思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成分。就初中學生年齡特點來說,好奇這一心理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教學中,要重視直觀教學,讓好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就能收到好效果。例如在講授“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這一內(nèi)容時,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實驗這一直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仔細觀察浸在鹽水中的蘿卜條軟縮了,而泡在清水中的蘿卜條更加硬挺了。這樣直觀教學就把用肉眼看不到的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現(xiàn)象,通過蘿卜條形狀的變化直觀的顯現(xiàn)出來。又如講授“原生動物”時,用“草履蟲”的模型進行直觀教學,讓學生直接看到所顯示的生物特點。由于它比真正的草履蟲要大出幾萬倍,像倒轉(zhuǎn)的草鞋底,它的纖毛、口溝,內(nèi)部的大核、小核、收集管和伸縮炮等都顯示得十分清楚,學生直觀可感,覺得生物趣味無窮,學習興趣大增。
二、直觀教學能使抽象為具體,有效地調(diào)動學習的主動性
不滿足于觀察學習獲得的感受,不斷渴求親身體驗,是學生最直接的學習興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主動參與,并產(chǎn)生熱情。正因為直觀教學,使得他們渴求知識的欲望更加強烈,從而主動地進行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例如講授“葉的形態(tài)”時,把課前準備好的形態(tài)各異的實物葉片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接受和理解葉的形態(tài)知識,并能比較出各種葉序的區(qū)別,總結出葉的'排列方式。講“減數(shù)分裂”時,可以通過幻燈片進行直觀教學,把“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及染色體的動態(tài)變化演示給學生。這樣的直觀教學,學生在課堂里面就能深刻地理解生物學抽象的知識,覺得容易學,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三、直觀教學能化復雜為簡單,強化學習的動力
對知識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直觀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發(fā)自覺學習的動力,并主動了解知識的其然及其所以然。在教學中,教師的動作、手勢、形象語言等表述性的直觀化(可能語言高潔,生動形象,語調(diào)的高低急緩、語速的快慢、停頓,再配之以簡明的動作手勢),都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增強學習動力。如講授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神經(jīng)元”的內(nèi)容時,教師伸出整個手臂、掌心面向?qū)W生,五指張開,表示一個神經(jīng)元。手指為短而分支多的樹突,手臂為長而分枝少的軸突,手掌則為神經(jīng)元的細胞體,再用粉筆在掌心上畫一白點表示神經(jīng)元的細胞核,這樣直觀而教,把復雜的內(nèi)容簡單化了,形象而生動,意趣盎然,學生的自覺意識不斷增強,學習產(chǎn)生了動力。在講“細胞的有絲分裂”時。通過語言的直觀和形象教學,把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共同特點歸納成:“前期一變絲一現(xiàn),核膜核仁看不見;中期形態(tài)最易辯,且有細絲兩端牽;一分為二兩極排,末期絲失膜仁現(xiàn)。”講“菊科植物的特征”時,可以比擬成:“菊科植物有個頭,頸部總苞像個瘤;花部互數(shù)手推手,結的果實像瘦猴!边@樣直觀教學,把復雜的內(nèi)容簡單化了,學生記憶得到強化、牢而不忘,興趣大增,充滿了想學習生物知識的動力。
四、直觀教學能變枯燥為生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能力
學生學習,往往不滿足于對知識簡單的了解,而常常會產(chǎn)生一種創(chuàng)造的沖動,他們渴求將已知的知識與規(guī)律加以應用,創(chuàng)造出符合規(guī)律。生物知識,本來就有著比較枯燥的一面,抽象難以深刻理解、復雜難以區(qū)別清楚,如果不借助直觀教學,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就難以培養(yǎng)。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直觀教學,變枯燥的課堂為生動活潑的課堂,把枯燥的知識著上味與色,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講述“植物界的進化”時,通過《植物界的進化》錄像片,直觀而生動地把古往今來的地殼變化和不同地質(zhì)年代地球上的植物,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激發(f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又如學習了“遺傳基本規(guī)律”之后,可以讓學生去觀察自己的家庭成員的某些遺傳性狀(如有無耳垂、能否卷舌、是否色盲),要求他們在自己調(diào)查的基礎上分析有關性狀的遺傳關系。這樣把知識學習與觀察生活及調(diào)查結合起來,直觀而有趣,充滿著探索性,不斷地養(yǎng)成實踐能力。多年的教學實踐說明,生物教學中堅持使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能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直觀教學也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五、總結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只要我們緊扣教材,抓住重難點,因勢利導,結合實際,恰當而靈活地使用直觀教學,就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7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當中的作用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育手段,應用于生物的課堂教學當中,對生物教學的開展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教學當中的書本教學,而是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以及多媒體,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將知識呈現(xiàn)出來。生物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包含著豐富多彩的自然生物,這就需要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直觀的感受。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將抽象化的生物知識具象的表現(xiàn)出來。例如只有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細胞、細菌、微生物等,僅從個人的實驗觀察,得不到相對準確的結論。第三,增加生物實驗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將微觀抽象的生物現(xiàn)象具體化,可以對實驗當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進行準確而具體的分析,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加強了學生對于實驗的理解,使生物實驗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信息技術對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應用
由于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信息技術開始廣泛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在課堂教學當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收集和下載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作為生物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豐富了生物教學素材,有效地拓展了書本之外的生物知識。然后,在課堂教學當中,對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地進行利用,突出體現(xiàn)生物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將信息技術的作用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出來。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相關生物知識的探究。教師布置相應的生物實踐任務,并予以學生相應的指導,實踐過程由學生自主進行。在進行傳染病的研究時,圍繞生物課本內(nèi)容,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資料的采集,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引起傳染病的'原因、傳播途徑以及有效地預防治療辦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使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實踐活動有效地拓展了生物知識,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學的進行。
二、加強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整合
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學的高效進行,但仍然有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相互整合并不代表完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生物教學,而是在生物教學中合理地進行利用信息技術。其目的是輔助生物教學的開展,而不是完全依賴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活動。對于可以直觀感受到的生物現(xiàn)象,例如在進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課程內(nèi)容教學時,就可以在課堂實驗以及課外實踐當中,讓學生自主地對植物光合作用現(xiàn)象進行觀察,近距離體驗,根據(jù)實驗當中的實際需要,對于其中發(fā)生的微觀現(xiàn)象,可以應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進行補充。其次,在生物教學當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結合當前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對生物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加強專業(yè)素質(zhì),能夠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整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生物教學的進度,向?qū)W生傳輸更多的生物知識,往往會欲速則不達,使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了一種傳統(tǒng)教學工具,反而失去了信息技術教學應有的效果。教師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進行教學引導,使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方法的有效整合。第三,信息技術并不是萬能的,因此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整合,需要與初中生物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圍繞著教學內(nèi)容,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對生物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串聯(lián),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述細胞分裂和血液流動等比較抽象性的內(nèi)容時,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形象表達。而在介紹人體骨骼結構、器官構造的內(nèi)容時,實體模型就能夠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另外,應用信息技術采集教學資料,需要進行必要的篩選,選擇與教學內(nèi)容符合的信息,以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整合。
三、結論
在計算機網(wǎng)絡和多媒體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教育自然也不例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進行,初中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入。生物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與科技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將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當中,并進行有效地整合,極大地加快了初中生物教學和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展開有著重要的意義。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 篇8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第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實施使得所有學生通過參與小組活動而參與到了課堂中,因此可以普遍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使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而對教學內(nèi)容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生物學科有了更為深厚的興趣。第二,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通過互幫互助互補來學習知識,不僅改善了自己同其他組員的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班級內(nèi)學生的和睦共處。第三,合作學習是基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的學習活動,每一個學生都不是孤軍作戰(zhàn),而是與他人一起完成,因此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了解了合作學習的幾點重要性,我們需要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力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那么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1.合理分組,合理搭配組員
對于合作小組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實不是合作,而是分組,是組建學習小組之前的分配組員工作。如果小組分組不科學,一個組內(nèi)都是學困生,或者都是學優(yōu)生,或者一個組內(nèi)學生性格不合,經(jīng)常發(fā)生口角,那么便是失敗的分組,也就注定了是失敗的合作學習。因此,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的時候,要科學合理地分組,要遵循“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如學習成績、性格特征等)進行分組,確定每個組都有學習好的和學習一般的,都有男生有女生,有沉默的有活潑的,這樣就可以保證在小組合作的時候?qū)W生是具有合作能力與組間競爭條件的。
2.注重課上合作指導
初中生物課堂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討論活動或者是實驗活動、比賽活動等,在布置合作任務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才能使合作學習保障實效性。例如,本人在學生進行植物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二氧化碳實驗,組織小組討論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裝蔬菜時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
。1)小組內(nèi)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幾種看法?
(2)小組一致認同哪種看法?
(3)評價自己對本小組討論的貢獻。通過這些問題,不僅促進學生間產(chǎn)生更多的交流與合作,而且也使學生逐步認識到自己錯了不要羞于承認,而要善于從別人的意見中受到啟發(fā)而產(chǎn)生新的'見解。有的問題由于思考角度不同,觀點不一致時可以先保留意見,或找機會與其他組的同學進行交流,或找老師尋求幫助。
3.開展課下合作
生物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因為其他學科可能在課下沒有合作探究的任務,只需要學生課上合作完成即可,但是生物是一門變化莫測的學科,它具有實驗性,很多實驗是我們課上不方便做的,因此教師會將小組合作延伸到課外,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利用課余的時間來學習更多、更深廣的知識。那么在這個時間段,教師是否依然需要引導學生合作?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學習“種子萌發(fā)需要的外界條件”這一內(nèi)容時,課堂上各小組完成整個探究方案的設計及實驗,而對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則需要課外一周時間觀察。至于深入探究“光、土壤對種子萌發(fā)有沒有影響?”則需要更長的時間。為了讓各小組的合作富有成效,教師對小組合作的分工進行了指導,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們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并對現(xiàn)狀問題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
4.注重合作的評價與反思
合作學習越來越將教師解放出來,使學生居于學習的漩渦中,而教師則是冷眼旁邊,僅做指導。其實,學生就是教學的中心,就應該是課堂的主人,合作形式的學生主體性凸顯則印證了這一點。但是需要注意,教師的“放手”不是毫無原則的,也不是完全放手,因為合作是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共享的過程,學生心智尚不成熟,無法對合作學習負責,因此還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小組合作之余進行總結與評價,同時也要總結小組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帶領學生反思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以免在下次的合作中依然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注重學生主體性與合作性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越來越受到了各科教師的青睞。的確,小組合作學習十分適合基礎教育階段的任何一門學科,尤其是初中生物。但是我們需要注意,合作學習也不是萬能的,不是無所不包、無往不利的,重要還在于我們的認識與運用。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為徹底地了解初中生物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合理地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和有效性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論文03-16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通用6篇)10-18
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8-05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反思02-27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反思02-27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總結03-15
關于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論文02-22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計劃01-03
初中生物下冊實驗教學總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