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下的民間吹打樂的論文
摘要:左權民間吹打樂是左權基層勞動人民為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并在左權地域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形式。左權民間吹打樂伴隨著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而得以呈現(xiàn),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決定著民間吹打樂的藝術形態(tài),民俗文化的變遷影響著民間吹打樂的演變。
關鍵詞:民間吹打樂;民俗文化;藝術形態(tài)
民間吹打樂是以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的民間器樂合奏形式,遍布全國各地農村,活躍于婚喪嫁娶、節(jié)日慶典等民俗文化活動。民間吹打樂的發(fā)展與地方傳統(tǒng)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左權縣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民間藝術形式豐富多樣。左權民間吹打樂作為一種典型的民間藝術形式,植根于左權,流傳于和順、昔陽等周邊地區(qū),廣泛表現(xiàn)在民間生活習俗之中,鮮明地反映出左權地域上民眾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的民俗文化之一,是左權乃至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左權民俗文化與左權民間吹打樂的關系
民俗文化,是產生并傳承于民間、世代相襲的文化事項,是在普通人民(相對于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xiàn)象[1]。民俗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俗語“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很準確地描述了區(qū)域生活空間的差異。歷史上的左權縣地處高寒,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經濟發(fā)展緩慢。正是這樣的生存土壤,造就了左權人民特有的文化生態(tài)。由于環(huán)境的相對封閉,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跟外界的文化交流。無論是語言表達、風俗習慣,還是生活方式等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左權人民能歌好舞,并善于演奏民族樂器,通過豐富的音樂形式來表達情感。左權民間吹打樂或為民歌、花戲伴奏,或進行純器樂演奏,其旋律曲調獨特,風格自由多變。以純音樂的形式來表達左權的民俗風情,并形成了其特有的音樂形態(tài)。正所謂:地方民俗的風韻,盡在地方民間音樂形態(tài)之中。每一種民歌、每一種民樂、每一種民間音樂的形式,都因其存在地域風土人情的不同而深深印刻著不同的民俗烙;反觀之,音樂形態(tài)上的這民俗烙印也以其鮮明的象征性印記表達著給予它烙印的民俗的意蘊。[2]左權民間吹打樂主要植根于當?shù)剞r村,它的生存發(fā)展與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吹打樂常;钴S在當?shù)氐幕閱始奕、?jié)日慶典等活動中,對于民俗活動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民間吹打樂既服務于民俗活動的需要,又在這些活動中為大眾表演,滿足民眾的娛樂需求。民間吹打樂與民俗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民間吹打樂已經成為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地方樂種都承載著當?shù)厝嗣竦奈幕膽B(tài)。民間吹打樂與民俗文化都是在這種內在的文化心態(tài)的引導下逐步形成。我們通過音樂看到了文化;而透過文化,我們又聽懂了音樂。[2]民間吹打樂主要存在于各種民俗文化活動中,離開了民俗文化,民間吹打樂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同樣,沒有了民間吹打樂,民俗文化活動也會黯然失色。換言之,左權民俗文化孕育了左權民間吹打樂,左權民間吹打樂傳播了左權民俗文化。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支撐。
二、從左權民俗文化看左權民間吹打樂的藝術形態(tài)
民俗文化通過具體的民俗活動來呈現(xiàn)并傳達,婚喪嫁娶、節(jié)日慶典、宗教祭祀等都是民俗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左權的民俗活動形式基本一致,但活動的內容卻獨具特色。左權民間吹打樂廣泛應用于當?shù)氐幕槎Y、喪葬、鬧社火等節(jié)日慶典活動中。
。ㄒ唬┗槎Y中的左權民間吹打樂
傳統(tǒng)的婚禮儀式比較復雜,有基本固定的程序,吹打樂貫穿于整個婚禮當中。吹打樂主要用于起鼓、迎親、開宴、送親、鬧洞房等環(huán)節(jié)。樂手們一般在早上八九點鐘就會到達新郎家中,演奏一些歡快、喜慶的樂曲,代表婚禮儀式正式開始。吃過早飯后跟隨花轎(現(xiàn)在更多用轎車)迎親,快到女方家時音樂響起,多吹奏一些喜慶的民歌或流行歌曲。開宴期間多為吹戲,例如《打金枝》,開宴后送親,演奏要持續(xù)到鬧洞房。鬧洞房環(huán)節(jié)圍觀群眾最多,演奏也會達到高峰。音樂內容歡快喜慶,曲目可自由選擇。中間穿插競技表演,例如兩到三支嗩吶交替吹奏、“三倒手”(1)等;槎Y儀式的演奏曲目部分是相對固定的,大致由傳統(tǒng)曲目或晉劇曲牌、左權民歌、時下的流行歌曲三部分構成。傳統(tǒng)曲目大致有《節(jié)節(jié)高》《萬年花》《小十板》《小對舞》《喜慶套曲》,晉劇曲牌有《喜慶小開門》《喜慶急毛猴》《打金枝》等。根據(jù)西關梁家班的演奏曲譜分析,喜事多用F調嗩吶,筒音作“re”,多用快速和中速,小嗩吶“領”,大嗩吶“順溝爬”,笙以及打擊樂器用來烘托氣氛。
。ǘ﹩试嶂械淖髾嗝耖g吹打樂
相對于喜事來看,吹打樂在喪葬儀式當中發(fā)揮的作用要更為重要。目前左權的喪禮中基本都會雇傭吹打樂班。演奏內容根據(jù)喪禮的儀式來調整,同樣有基本固定的程序。樂隊編制如下:嗩吶2支、笙1—2把,小鼓、小镲,晉胡等拉弦樂器,常常會加入1—2個演唱人員。喪禮演奏以F調、G調大嗩吶為主,演奏曲目以晉劇曲牌為主,筒音作“do”,哀樂速度整體偏慢。吹打樂手會在出殯前一天傍晚到達,進行階段性的演奏,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天出殯方為結束。吹打樂幾乎貫穿于每個儀式當中,主要體現(xiàn)在起鼓、燒紙、出殯等重要環(huán)節(jié),起鼓儀式預示著喪葬儀式正式開始,演奏的曲牌是固定的。分別是《白事小開門》《白事急毛猴》《單雁孤飛》,因三個曲牌演奏時起三次落三次,民間也俗稱為三起三落(2),代表人的一生起伏不定,充滿坎坷。燒紙環(huán)節(jié)是親友們對逝者的祭拜,并伴隨著子女等其他家屬的哀哭。因此,吹奏的哀樂要刻意放慢速度,并進行旋律簡化,嗩吶等吹管樂器要以持續(xù)的氣顫音為主,以此突出如泣如訴、悲哀的氣氛。出殯時要按順序依次演奏《阿彌陀》《救苦天尊》《昄依佛》等樂曲。左權喪葬儀式中除了一些固定的傳統(tǒng)曲牌,主要演奏《哭殿》等晉劇選段,還有就是當?shù)乇容^悲苦的民歌,也會吹奏一些時下流行歌曲。在遇到村民攔靈等人多的場合,樂手們之間會進行競技表演,例如用鼻孔吹嗩吶,或者把自行車等放在肚子上仰面飆長音,以此來體現(xiàn)自身的功力。
。ㄈ┕(jié)日慶典中的吹打樂
除了紅白喜事,左權民間的吹打樂還廣泛應用于春節(jié)期間的“鬧紅火”等民俗活動。春節(jié)是我國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左權人民也不例外,每逢此時,都要舉行盛大的慶典。節(jié)慶場合中,吹打樂主要用于左權民歌、小花戲的伴奏,也有少部分屬于純器樂演奏。老百姓非常積極,常常會自覺加入到小花戲的隊伍中,跟隨音樂載歌載舞,歡度佳節(jié)。節(jié)日慶典中大部分的演出都是藝人們自發(fā)組織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純粹出于興趣愛好。綜上所述,左權民間吹打樂的呈現(xiàn)離不開具體的民俗活動,對民俗文化活動具有依附性;左權民間吹打樂隨著民俗文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因而具有傳承性;左權民間吹打樂的存在需要特定的環(huán)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三、從左權民俗文化的變遷看左權民間吹打樂的演變
左權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從文化角度看,左權民間吹打樂屬于精神文化的范疇,是左權勞動人民集體創(chuàng)造出來,反映了左權人民的集體表象的一種文化形式。左權民間吹打樂在演奏時,往往讓人從中感受到一種樸素的審美情趣。這是因為它適合于人們的審美心理和審美經驗而形成的美感。盡管多少年來在演奏內容和形式上不斷發(fā)生變化和更新,但民間大眾所賦予它的思維、表達方式和特定的深層寓意內涵,卻源遠流長,至今不變。所以,可以說左權民間吹打樂是一種特定地域上的民間大眾藝術。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民間吹打樂是左權民眾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糧。無論婚喪嫁娶、節(jié)日慶典還是祭祀壽禮、逢年過節(jié),都需要民間吹打樂的演奏來渲染氣氛。每一種民俗事項都有著完整的活動程序,什么時間演奏什么樂曲都有老祖宗定的規(guī)矩。對于這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大家都會自覺遵守。漢代以來,民間吹打樂不斷發(fā)展衍變,并隨著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而變化,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據(jù)雍正《遼州志》(3)中記載“遼僻壤地,而比戶弦歌,文風頗盛”。但是,無論民間吹打樂的音樂風格及演奏形式如何變化,始終都伴隨著傳統(tǒng)的民俗事項而得以呈現(xiàn)。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政府對民俗文化的重視,左權民間吹打樂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發(fā)展。當時的吹打樂基本是以村為單位,幾乎村村都有。由村干部組織,屬于自發(fā)的、小范圍形式的表演。樂器配置比較簡單,基本為2支嗩吶、一把笙,一個小鼓、一面镲,其他樂器可自由調配。左權民間吹打樂曾一度成為鄉(xiāng)村文化的中心,在茶余飯后、農閑季節(jié),男的大多演奏樂器,有吹有打;女的則唱民歌跳小花戲。左權小花戲傳承人李明珍介紹到,在左權農村老一輩人中,幾乎人人都能上手演奏樂器,盡管不懂樂譜,更沒有系統(tǒng)學習,但大多演奏當?shù)氐摹袄险{”。左權民間吹打樂深受當?shù)厝嗣竦南矏,?jù)藝人們介紹,幾乎村村都有類似的演出團體,可以說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20世紀末期,由于全球化、城鎮(zhèn)化步伐的加快,地方民俗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隨著鄉(xiāng)村生活空間的壓縮,民間吹打樂依附的民俗事項日漸衰落。目前左權農村的部分婚禮仍沿用著過去的風俗,但縣城里的婚禮儀式中雇傭吹打樂班的越來越少,更多的被威風鑼鼓等形式取代,或者直接用音響來為民歌小花戲伴奏。只有家庭條件較好的大戶人家會使用全套的配置。用村民的話說,就是因為吹打樂不洋氣,聽起來不夠喜慶,不適合婚禮、生日等喜慶場合,細吹細打的更適合辦喪事。近年來,伴隨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呼聲的高漲,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民間樂種的生存空間。每年春節(jié)期間政府都會舉行大型的節(jié)慶表演,加強對地方民俗文化的保護。由各個鄉(xiāng)鎮(zhèn)代表隊選派節(jié)目,組成一個個方隊在固定的地點進行表演,每個代表隊都各具特色。節(jié)日慶典沒有更多的儀式限制,演奏內容較為自由。除了當?shù)氐拿窀栊≌{,更多的是流行歌曲,很少會吹奏傳統(tǒng)曲牌。隨著演出形式的變化,原先的樂隊配置已不能滿足需要。因此,很多鼓樂班都進行樂器調整,加入了西洋樂器,電子設備,有的干脆直接用大型音響設備。
為了提升演出效果,現(xiàn)在有很多的樂隊中都加入了電子琴等新的設備。很多年輕藝人還運用音響以及其他新技術來學習和演奏,雖然改變了傳統(tǒng)的樂隊編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間吹打樂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隨著農村城市化的發(fā)展,很多農村的習俗已悄然退化,許多的傳統(tǒng)觀念逐漸被顛覆,人們的審美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遍及城鄉(xiāng)的民間吹打樂已不再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人們的注意力被其他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從根本上來看,民間吹打樂的衰落是由于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退化。民俗文化與民間音樂具有內在的“一體性”特征,民俗文化為民間吹打樂提供了生存土壤。因此,保護地方傳統(tǒng)民俗文化,是傳承地方民間吹打樂的重要前提。從客觀上說,左權民間吹打樂是一種非物質文化現(xiàn)象。它不但有其曲調、曲風、配器形式的傳承,而且有著它自身獨有的特殊內涵。從左權民間吹打樂的曲調、曲風的寓意中,可以體會到從中反映出來的左權當?shù)孛癖姷男睦硖卣鳌⑸钭非蠛蛯徝狼槿,是我們追尋中華民族的民族淵源和原始文化的鮮活例證。從這一文化現(xiàn)象看,開展對左權民間吹打樂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探索原始文化的演變,有利于這一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談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下的民間吹打樂的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傳統(tǒng)民俗文化與民間游戲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論文03-29
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作文01-27
民間傳統(tǒng)燈謎01-26
關于傳統(tǒng)民俗文化作文01-28
助人為樂民間諺語11-08
談責任(議論文)01-27
談追求(精選議論文)01-26
議論文:談幸福01-26
談責任議論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