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寄讀學校語文組:馬新平
單元教學目的要求:
1、 了解什么是駁論,認識立論與駁論的區(qū)別。
2、 了解駁論的一般方法,并能分析本單元幾篇駁論文章所使用的反駁方法。
3、 分析文章的結構,使學生了解駁論的一般結構方式。
4、 明確由于對象不同,錯誤性質(zhì)不同,駁論所持的態(tài)度也有所不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1、 復習以前所學議論文的文體知識--“溫故”。
2、 學習本單元所學關于駁論的新的文體知識--“知新”,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教學重點及難點:
學習本單元所學關于駁論的新的文體知識--“知新”,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溫故”,復習舊的文體知識:
1、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2、 論點的定義: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3、 論點的分類:中心論點、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的。
4、 論據(jù)的定義:是作者闡述或論證論點的依據(jù)。
5、 論據(jù)的分類:
事實論據(jù)--包括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以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有具體事和概括事 實兩種。
道理論據(jù)--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精辟理論、名人的名言警句、心臟人們公認的整理等。還有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6、 論據(jù)和論點的關系:證明和被證明的關系。
7、 論證是什么?即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
8、 常見的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對比論證法。
9、 議論文的結構:(三段論)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二、“知新”,學習新的文體知識:(見單元提示)
1、 議論文的論證方式有哪兩種?
立論、駁論
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并闡述、證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
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反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從而表明自己的正確的見解和主張。
注:論證方式與論證方法的區(qū)別。
2、 常見的反駁方法?
直接反駁論點;通過反駁論據(jù)駁倒論點;通過反駁論證駁倒論點。
3、 反駁態(tài)度的區(qū)別。
三、自讀《個人與集體》,初步了解駁論:
第一部分:(1~2)開門見山,擺出“靶子”。
第二部分:(3~4)用演繹推理法批駁錯誤觀點“人人為自己,也就是人人為大家”,論證“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第三部分:(5)用歸納推理法,做出正確結論;“人人為自己,就是害大家”。
十二 從三到萬
教學要點:
1、學習通過故事闡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闡明正面道理與批評錯誤認識、作法相結合的寫法。
3、教育學生懂得在學習上要謙虛謹慎、循序漸進、尊重教師。
第一課時
新授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出處。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3、思考文中作者的觀點、論證方式、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難點:思考文中作者的觀點、論證方式、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了解本文作者、出處,排除字詞障礙:
1、 作者:馬南邨,原名鄧拓,新聞工作者、學者。
2、 出處:選自《燕山夜話》
3、生字詞:
搦nùo 輒zhé 趣cù 姻yīn 恚huì 擲zhì 殊shū 帖tiē 妨fáng
妄人--無知妄為的人。 殷實--富裕。
累世--數(shù)代,連接幾代人。 訓--教導。
搦管--執(zhí)筆。 臨朱--描紅。
管故--學費。 謝--辭退。
逾時--過了一些時候。 趣--催促。
恚-- 抱怨。 關節(jié)--文中起關鍵作用的環(huán)節(jié)。
終南捷徑--這里指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循序漸進--
自命不凡--
舉一反三--
注:重點理解文中所引小故事的意思。
二、精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2、文章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方式?
第二課時
分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討論從“小故事”中受到的啟發(fā),總結出來。
2、討論分析文中作者所提出的觀點。
教學重點及難點:討論分析文中作者所提出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小故事的內(nèi)容。
二、引導學生討論從小故事中受到的啟發(fā)。
三、概括每段內(nèi)容,把握文章結構層次和作者觀點:
第一段:提出“學習要循序漸進”。
第二段:說明為什么要循序漸進,點滴積累。
第三段:敘述“從三到萬”的小故事。
第四段:過渡段,指出應從故事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
第五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學習要謙虛謹慎”的觀點。
第六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訓:“如果看到入門容易,就把老師一腳踢開,那什么也學不到”。
第七段:分析闡述,提出“學習中應該重視教師的作用”的觀點。
第八段:提出希望。
作者的觀點:
1、一般地說,學習應該點滴積累、循序漸進。
2、學習應當謙虛謹慎,不能自命不凡。
3、學習過程中應當重視教師的作用。
四、再讀課文,分析這三個觀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課后第一題):
其中,謙虛謹慎的學習態(tài)度是三個觀點的核心,也是全文的中心議題,起統(tǒng)領的作用,決定的作用。因為有了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認識到教師的重要作用,從而尊重教師。
第三課時
分析總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了解闡明正面道理與批評錯誤認識、作法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通過講故事闡明道理的方法。
3、通過本文學習議論語言的嚴密性。
4、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重點:
1、了解闡明正面道理與批評錯誤認識、作法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通過講故事闡明道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闡明正面道理與批評錯誤認識、作法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將闡明正面道理與批評錯誤認識、作法結合起來的:
文章在敘述了故事之后,引出了兩個重要論點:1、學習要謙虛謹慎,不要自命不凡;2、學習要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對這兩點,文章采用了雙向議論的方法,在闡明正確觀點的同時,批評錯誤的認識和做法。這樣結合起來寫,使是與非對比鮮明,道理清晰可辨,具有循循善誘的意味,使讀者一目了然,易于并樂于接受正確的觀點。
二、學習通過講故事闡明道理的方法:
1、作者對小故事的巧妙運用:
對于第一個觀點,它是論據(jù);對于第二、三個觀點,它是引子。
2、分析作者通過講故事闡明道理的好處:
作者把分析說理和運用故事相結合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比單獨的講道理更能引發(fā)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這在寫作中值得借鑒。
三、通過本文學習議論語言的嚴密性。(以第一段為例)
開頭提出“學習文化知識能不能走捷徑”的設問后,并不立即答問,而是作辯證的分析:“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過于籠統(tǒng)。一定說能或是不能,都不恰當。這要看學習的是什么人,學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然后用“一般地說”作一限制,從通常情況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學文化應該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特別是初學的人不能要求過急。”這些分析論說的語句,運用得相當嚴密,這就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這樣的辯證分析,尤其是必要的限制性詞語,在文內(nèi)還有多處,有效地增強了議論語言的嚴密性。
四、完成課后練習。
附板書:
從三到萬
馬南邨《燕山夜話》
一、(1~3段)議論學習方法問題,提出
觀點一:一般地說,學習應該點滴積累、循序漸進。
二、(3~7段)從小故事引出,議論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
(5~6段)觀點二:學習應當謙虛謹慎,不能自命不凡。
(第7段)觀點三:學習過程中應當重視教師的作用。
三、(第8段)提出希望。
論證方法--例證法(2、3、5段)
寫法--闡明正面道理與批評錯誤認識、做法相結合
課后小結:
[從三到萬(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從三到萬閱讀答案
4.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