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方法。
3.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4.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代文學家韓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才華出眾,卻仕途坎坷,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三次上書請求重用,都有志不得通。于是他寫下了本文--《馬說》
二、介紹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現(xiàn)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韓柳三蘇王曾陽”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聽范讀,標注生字字音。
2.教師明確讀音。
3.自由朗讀。
4.分組齊讀。
四、理順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書,結合課下注釋,獨立翻譯全文。
2.小組組內交流,清除翻譯難點。
3.全班合作互助,翻譯全文。
參考: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五、深入分析
(一)文章為我們刻畫了幾個形象?
三個:千里馬,伯樂,食馬者
(二)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
分析第一段
1.哪一段集中寫了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系?有什么關系?從文中的哪一句感知的?
明確:第一段,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為什么說伯樂對千里馬命運有決定作用?
明確:伯樂能識別,重用千里馬,發(fā)揮千里馬的才能。
3.沒有遇到伯樂的千里馬又會如何呢?
明確: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不被重用,才能埋沒--命運悲慘。
4.第一段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被埋沒的千里馬同情和惋惜。
六、作業(yè)
背誦及默寫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背誦導入。
二、分析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找出千里馬的特點。
明確:食量大
2.自主討論: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
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3.體現(xiàn)出食馬者怎樣的特點?
明確:無知
4.從作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食馬者秉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
明確:對食馬者的嘲諷。
三、分析第三段
1.第三段體現(xiàn)出了食馬者哪些特點?
明確:淺薄,愚妄
2.食馬者淺薄、愚妄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3.歸納食馬者這一形象的特點
明確:無知、淺薄、愚妄
四、理解三個形象的比喻意
明確:
1.千里馬--人才
2.伯樂--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統(tǒng)治者。
3.食馬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無知、淺薄、愚妄的統(tǒng)治者。
五、理解作者情感
1.作者借千里馬提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
明確:人才被埋沒,被摧殘的社會現(xiàn)實。
2.縱觀全文,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1)對被埋沒人才的同情和惋惜。
(2)對埋沒人才現(xiàn)象的憤慨和批判。
(3)自身的懷才遇之情。
六、分析寫法
作者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統(tǒng)治者。
以食馬者喻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統(tǒng)治者,來表現(xiàn)自己的觀點,這種寫法就是托物寓意。
七、作業(yè)
1.背誦及默寫課文第二和第三段。
2.完成練習題。
[《馬說》教案]相關文章:
2.《馬說》的課件
3.《馬說》課件
6.《馬說》課件模板
7.馬說原文及譯文
8.馬說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