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永剛
素質(zhì)教育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味江南竹鄉(xiāng)的美麗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
2.體會作者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達到形象生動描寫景物的語言藝術(shù)。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品的內(nèi)容美和語言美。
2.難點:品味并說出本文語言的優(yōu)美。
課時劃分 2課時
指導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字音
晾(liàng) 沏(qī) 隧道(suì) 竹箬(ruò)
山嵐(lán) 竹塢(wù) 山麓(lù) 匾簞(dān)
2.解釋詞語
氣勢:人或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某種力量和形勢。
名副其實:名聲與實際情況相符。
束手無策: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竹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它一直是虛心的高潔我象征,所以古人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佳句。今天我們就隨當代畫家兼散文家黃蒙田,一起去江南竹鄉(xiāng)走走。
二、朗讀思考
1.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2.學生輪流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分幾部分寫?請寫出各段段意
(2)作者怎樣描寫江南竹鄉(xiāng)的面貌?
(3)竹林深處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點?
(4)作者用了過半的篇幅寫竹林,而描寫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認為這是不切文題?為什么?
(5)你覺得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
(1)文章主要寫作者穿行于江南竹林沿途的見聞感受,按照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作者的行蹤,課文可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江南竹鄉(xiāng)竹子之多。
第二部分(2):寫走入竹海的獨特感受。
第三部分(3、4):寫來到竹塢的所見所聞。
第四部分(5-7):寫來到竹海山村見到的百姓生活。
第五部分(8)寫竹林深處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回味。
(2)作者從三個角度去描寫江南竹鄉(xiāng)的面貌的。
①先是從“遠望”的角度寫,突出“竹子實在太多了”的特點。
“一連幾座山頭……被竹的海洋淹沒了。”這是寫面積之大。
“當一陣風吹過……它是非常深沉的!边@是寫竹浪,突出竹子種植之密,一棵挨著一棵,密密層層,一陣風吹過,形成“竹浪”。
②再從自己深入竹林的獨特感受的角度,突出竹海的“密”。
③最后從一位畫家也“束手無策,畫不出一幅畫來”的角度,感受竹林的“濃密”。
(3)那里的人家,多數(shù)是竹農(nóng),他們是倚靠竹林的生產(chǎn)品而生存的。
(4)本文的主題是描寫竹林深處人家的恬靜生活,但這人家何來必須交待清楚,而且“深處”兩字極為重要,若不是在竹林深處,便見不到這些人家所過生活的恬靜,因此作者需要作很大篇幅描述竹林的深、密、廣,一山連一山的都是竹,從平地到山頂都是竹,經(jīng)過這樣的鋪墊和襯托,山村人家的閑適生活便有了根據(jù)。所以作者用了超過文章一半的篇幅來描寫竹林的茂密,是合理而又切合文題的。
(5)本文主題:這篇散文描述了作者穿行于江南竹鄉(xiāng)的見聞感受,抒發(fā)了作者對茂密林海深深的贊嘆和對林海人家淳樸、和諧、富有情調(diào)生活的喜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
1.本文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至少能說出2-3點。
2.找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覺得它好。
明確:
1.(1)用“步移換景法”描寫景物:即是邊走邊看,依次描寫看到的景物,通常是描寫和記敘兩種表達方式相結(jié)合。
(2)點面結(jié)合,主題集中:本文只抓住當?shù)刂褡佣嗟奶攸c加以描述,從竹海、竹浪、竹塢、炊煙寫到竹林深處的人家從面寫到點,從竹海寫到人家,從粗寫到細,點面結(jié)合,主題集中。
(3)注重色彩的描繪,清麗柔美:文章以竹林的嫩青色和墨綠色為基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大自然美的和諧。然后描寫竹鄉(xiāng)、竹浪,村莊農(nóng)家,都是一個接一個的清麗畫面,有如一幅色調(diào)柔和的圖畫。
2.文中好的句子很多,學生在分析“為什么”時,指導他們從句子的內(nèi)容、用詞、修辭等方面說出它的表達效果。
板書設計:
廣
竹林的特點 多 竹林人家的生活:靠竹子生存
密
作者郵箱: shst-ash1@163.com
[《竹林深處人家》(網(wǎng)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2.三峽人家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