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市二十五中 王曉靜
生活不能涵蓋全部語文,而語文注定是生活內(nèi)容豐富多彩的反映。語文即生活這話并不夸張,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語文,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辨清了語文與生活的關系,也就澄清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幾十年的標準化考試,把語文教學引上了格式化軌道,語文與生活的血肉關系,被強行剝離,把語文從生活實踐中分離為純粹的理論學科,割斷了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新課程改革,也帶來了語文教學的改革,給語文教學工作者重新審視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打開了缺口,讓我們回過頭來,再探索這古老而又新鮮的課題:生活--語文教學的引領者。
一、 生活即語文--內(nèi)容引領
作家徐遲在作品《黃山記》中,開篇沒有開門見山,直奔“黃山”主題,而是從“開辟鴻蒙, 盤古羽化山川”著筆,越過千年的歷史溝壑,才緩步來到了風景名勝--黃山腳下,要說生活與語文的相生關系,大概生活就是“開辟鴻蒙”至今,語文就是“黃山”至今,這種比法是否恰當,暫且不論,但語文是伴隨生活而產(chǎn)生的毫無疑問,因為語文的內(nèi)容是生活內(nèi)容多側面、多棱、多角的折射。
語文教材內(nèi)容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在作“一種文化選擇,構建一種理想文化”,選擇一種美好生活。而教材無非是一種思想情感的載體,即把生活內(nèi)容轉換成學習內(nèi)容,教材所選的必修內(nèi)容和選修內(nèi)容都是生活的結晶,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通過沉淀、過濾、加工,最后以筆管為通道沽沽而出,如“胡麻滴出香油”,如“膚皮”釀成香醋,這就是生活的內(nèi)容經(jīng)作者的提煉,升華為文學作品,再現(xiàn)人類文明的精華。在語文教學中,把這些作品再放進生活的水里浸泡,讓學生品嘗原汁的生活味,又感悟情境的精致味。生活是冰山,語文教學僅是其中的一角,生活的內(nèi)容與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沒有明確的邊界線可以劃分,語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語文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又把學習內(nèi)容還原為生活內(nèi)容,“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不斷繼承著人類文化的傳統(tǒng),填充著綿延的精髓。
典范的文學作品都是語言的精美集合,如果說語言是文化的“化石”,那么語文教學中關于作者背景的相關補充,就是考證“化石”的鑰匙。它能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引導學生體會作家思想感情的復雜與微妙,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各種社會現(xiàn)象和生命現(xiàn)象。這些前人的生活與今人的生活一脈相承,如《春江花月夜》里的概括:“人生代代無窮已,花月年年只相似”。生活引領著語文,語文是生活的小戲曲,生活是語文的大舞臺。
二、語文即生活--方法引領
學習已經(jīng)進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古人說“道是一樁公眾物事,當隨人而接引;學是一個尋常家飯,當隨事而講求!惫湃嗽缫颜J識到學習就是日常衣食住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師祖孔子談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詩人陶潛說:“讀書不求甚解”;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說“術業(yè)有專攻”;魯迅說:讀書要三到“手到、口到、心到”,這些關于學習方法的直接或間接經(jīng)驗,都給學習的人不同程度的啟迪,但最好的方法就是能用得上,并且隨之受益的那一種。新課程提出了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觀點,對方法明確指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標。這三者如果從溶于生活的角度來理解,自主即“師傅領進門,個人去修行”。新課程把學生和教師從“聽講”的模式中解脫出來,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扮演引導者、督促者、檢查者的角色,不再是教與講的主人,而是學習的合作者身份,與學生處在同一民主平等的地位上,這種改革才真正改出了教學相長的實質--師生互動,激活思維,體悟方法;合作--“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班級體,就是一個小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就要從合作入手,學會合作,這是學會與家庭、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基礎!敖倘缓笾蛔,學然后知困”。倡導學生與同伴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和學習的規(guī)律,樂于彼此分享經(jīng)驗,從而為踏入社會,成為團隊合作的最佳選手打下基礎。
探索--板凳一坐十年冷。探究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發(fā)展和后勁的深遠目標,讓課堂呈現(xiàn)了另一種風貌: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不再是訓練學生的場所;而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多地成為了探究知識的場所。探究讓學生把學習集中于下面的六項關鍵要素上:1、生理上的安全感2、情感上的安全感,3、自我認同感4、歸屬感5、勝任感 6、使命感。由這六方面做鋪墊,我們將會看到十二生肖的靈動畫面: 羊踏上小道, 牛耕于田野;馬走在大路上,猴子倒掛在枝丫上,老鼠在洞口左顧右盼,老虎高談闊論……。屬相與學習方法也有某種奇妙的聯(lián)系。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感慨:“萬類霜天竟自由”,“自主、合作、探究”解除了刻板的束縛之后,“自由”竟成為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萬物自由、自主、自然的生長過程,就是人類學習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
新課程“將學科本位,知識本位轉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當教師抬頭仰望高考指揮棒,低頭俯視學生的時候,新課程的實施無非是浮在中間的一片云,語文教學讀著生活的”朦朧詩“琢磨著”霧里看花“的意境,仍然不能回歸生活,回歸學生的經(jīng)驗,這將是新課程實施中的缺憾。
生活與語文--引領境界
新課程以全方位的視點,到倡導大語文觀,走大語文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精神底子”。奠定一種讀書的境界,這境界就是語文知識從生活中來,運用到生活中去。王國維把讀書分為三種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詩詞的境界,是讀書的境界,又是生活的境界。宋人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感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精神的凝結;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長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勝”是一種天人合一的頓悟;王勃在《滕王閣序》里悵然:“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是一種放眼宇宙,辨識有窮與無窮之間哲理的偉大胸懷和氣魄;蘇軾在《赤壁賦》中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在有限與無限之間徹悟了生命的本源。毛澤東說“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一種宏偉志向,又是語文與生活水乳交融的情狀,這境界又讓人聯(lián)想到語文教學“問渠那得清如 惟有源頭活水來”,對語文的追尋,對生活的追問,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語文是生活精髓的提煉,生活是語文的反光鏡。
新課程改革讓教學與生活相統(tǒng)一,練習與應用相統(tǒng)一,讓生活作為語文教學的引路者,讓學生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學習語文,不是為學好語文而感受生活。教師在教學中反思,不斷體悟精神成長的新陳代謝,激發(fā)對教學生活意義的追尋與感悟,轉變其職業(yè)生活方式,挖掘學習主體豐富的成長內(nèi)涵,不斷傾聽內(nèi)在的聲音,把語文的學習與應用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教學中細膩地體現(xiàn)浸潤式學習的理念,適時地達成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與時俱進,共同探討多元價值觀而切合自身的選擇,正是新課程尚需探討的新課題。
“學貴在悟,守舊無功“新課程從激發(fā)學習主體意識的深層動機出發(fā),著眼于主體意識的覺悟。學生如果有一顆草心,那么就會長成一顆隨風搖擺的小草,如果有一顆樹心,將會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這種主動成長的意識,不是父母和教師點拔和督促出來的,而是主體意識在不斷修正思維的過程中逐漸確立的主導思想,恰巧涉入了學習的核心--創(chuàng)新 ,不斷創(chuàng)新才是推進人類前行腳步的根本動力。
語文教學在不斷與生活的撞擊中,又令人品味一句淡淡的諺語:人生最重要著無非積德,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作者郵箱: 163.comwxiaojing12
[生活--語文教學的引領者(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2.中職語文教學課件
3.語文教學課件
4.語文教學反思論文
5.語文教學的論文
6.語文教學論論文
7.馬說語文教學課件
9.語文教學計劃
10.語文教學課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