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賀新郎》 課堂類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賞析詩歌時,從景物描寫入手,體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處。在朗讀中品味詞的意境,引導學生體味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 理解這首詞的內(nèi)涵,領(lǐng)會真摯情感,體會詩歌以情動人的特點。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古代送別詩常見的表達內(nèi)容。 感受詩人毛澤東的寬廣胸懷,認識人生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豐富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積累和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了解送別詩常見的表達內(nèi)容,提高古詩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品味毛澤東這首詞中所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方法 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 學法設(shè)計 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教
學
過
程 一、走近作者
詞作于1923年11-12月間,調(diào)寄《賀新郎》,無副標題,是寫夫妻別情的。1920年冬,楊開慧與毛澤東在長沙結(jié)婚,翌年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中共湘區(qū)委會建立,毛澤東親任書記,楊開慧亦于是年入黨,在湘區(qū)委協(xié)助工作,1922年生長子岸英。1923年4月毛澤東調(diào)中央工作,告別長沙,赴上海;是年夏楊開慧亦去上海。6月毛澤東去廣州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局委員、中央局秘書。會后復回上海。9月經(jīng)武漢返長沙。楊開慧亦返長沙,11月生次子岸青。剛剛生產(chǎn)不久,毛澤東奉中央通知,由長沙到上海,再轉(zhuǎn)廣州,準備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詞即作于這次離開長沙的時候,是寫給夫人楊開慧的,革命激情與兒女柔情有機結(jié)合,成就了一首真摯的革命愛情詩。這首詞最早發(fā)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報》。
二、誦讀感悟
㈠整體感知
這首詞描述了怎樣的場景?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試用一兩句話來概括。
明確:詞作通過特定場景的描寫,表達了詞人告別愛妻時心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對愛妻的寬慰、憐愛。
㈡探究文本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樣的悲傷。分別--終究是人們最不愿面對的一種情形……悲傷、憂愁、思念,終于化作那輕輕的揮手,化作那最后轉(zhuǎn)身時的一瞥,在越行越遠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種隱隱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著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是在等候登車了,不免黯然。更何況還有一肚子苦水,長子猶在襁褓,次子尚不滿月,這樣丈夫便匆匆遠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呢?終于忍耐了,所以“還住”。這就更揪心。還:深明大義。
相向: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 估時
憑割斷愁思恨縷:“從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馳海闊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詞人,該留下多少悱惻,抑或不盡纏綿,或懸念,“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或哀怨,“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或懺悔,“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或叮嚀,“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頭頂半天殘月,腳踏遍地清霜,穿過凄清的橫塘,并肩踽踽行進在東門外大路上。沒有言語,也沒寫內(nèi)心活動,全用蒼涼的景色襯托出凄苦的心境。這是在車站候車時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聲”,兀的又回到現(xiàn)場,真?zhèn)要“揮手從茲去”了,正是斷腸人對斷腸人。
悟情
⑴結(jié)合作者的經(jīng)歷,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請大家想想,“此時”的“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明確:《賀新郎》一詞未標題目,一看內(nèi)容和時間,便知道是作者贈給他的夫人楊開慧的。因此,詞里有為祖國獻身的決心,也有對愛侶依戀的衷腸,昂揚的革命激情和纏綿的兒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給人以渾然一體的深切感受。這首詞好就好在這兩者的結(jié)合,有了兒女柔情的纏綿,更顯得革命激情的昂揚;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揚,也更顯得熱女柔情的纏綿。而在這昂揚和纏綿里,形象地襯托出一對胸懷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間真摯的感情。
⑵評價與鑒賞
詞作給我們展示了偉人的另一面,足以說明共產(chǎn)黨人,決然不是鐵石心腸。他們盡如常人,也有悲歡離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涼感傷。因為他們也同樣具有生命意識,渴望在這有限的意識中,多一些圓滿,少一些遺憾,每遇生離死別,自亦悲莫悲兮。不過更真摯,更灼熱,且得將之升華到宇宙人生境界,結(jié)晶于改天換日的偉大事業(yè)中去,而不會為凄凄慘慘戚戚所陷溺。
三、課堂總結(jié)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這是一幅古典的“長亭送別圖”,也是毛澤東早期詩詞中難得的佳作。今天,我們通過《賀新郎別友》的學習,不僅知曉了偉人柔情的一面,而且也對古代詩詞中送別詩所表現(xiàn)的主題有了概括的認識,希望大家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未來的高考中有備而戰(zhàn),戰(zhàn)而勝之!
分類作業(yè) A類: 查找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其他詞作,并與《賀新郎》比較。
B類:與其他詩詞相比,同是寫別離,有何異同?比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比,李詩別友,多傷感、悵然;毛澤東詞作境界更高,心胸更博大。
預(yù)習布置 《也許--葬歌》
板書設(shè)計 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基本特征:(一)外部特征1、分行。2、音樂性。(二)內(nèi)在特征1、精美的語言,2、雋永的滋味,3、純粹的情感,4、深刻的哲理,5、異常的美感
課后反思
[賀新郎(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