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理解中,常碰到“借題解題”的現(xiàn)象,即借助于本題或他題達到解題的目的。在古詩鑒賞中也時有這種現(xiàn)象。
一、借本題解題。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問題。
【中呂】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靈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詩人選取了三則歷史材料,有無辜者之死的個人悲劇,有戰(zhàn)火熊熊的眾生劫難,也有戍守無歸的軍人悲哀,雖然角度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主旨,即 。
通過對題中三個“有……”的短語加以考察,發(fā)現(xiàn)有“戰(zhàn)火熊熊”和“戍守無歸的軍人”等相關信息,這些都與戰(zhàn)爭有關,若再稍有歷史常識,可知道“無辜者之死”說的是楚漢相爭時虞姬的悲劇,也跟戰(zhàn)爭有關。再借助于“悲劇”“劫難”及“悲哀”等字眼,可歸納出三者的共同主旨為“反對戰(zhàn)爭”。
二、借他題解題。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玉階怨 吳聲子夜歌①
李 白 薛奇童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凈掃黃金階,飛霜皎如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
①此詩一作《古意》,作者為崔國輔。
(1) 這兩首詩的開頭兩句寫白露、飛霜,對表達情感有什么作用?
(2) 著名學者俞陛云在《詩境淺說續(xù)編》中提到《吳聲子夜歌》時說:“此與宮怨詞‘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詞異而意同!闭埍容^這兩首詩,說說內(nèi)容上的“同”和寫法上的“異”。
要回答第一題的寫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必先知道兩首詩寫的是什么人的什么感情。由第一首詩題中的“怨”及第二首中的“不忍”可對感情約略有個了解,但表現(xiàn)的是誰的感情呢?單看詩歌不易看出。借助第二題則可清楚知道這兩首詩都屬宮怨詩,那么,表現(xiàn)的當是宮女的愁怨情緒。如此,第一題的答案也就有了:“借景物的冷清,突出宮女內(nèi)心孤寂”或“表明夜已深,人不寐,表現(xiàn)宮女內(nèi)心的愁怨”。
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的兩條小題目可互借而解。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善欺。
注釋:①將:豈 ②紀:經(jīng)營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shù)膬身検牵?nbsp; )
A.全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
C.“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E.最后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②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xiàn)了什么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xiàn)的?
借第二題可幫助解答第一題。由第二題的“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可知第一題A項對詩歌內(nèi)容的概括不當,C項所說的“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與“樂趣”不符(正確理解應為:農(nóng)閑時候想與鄰人“言笑”而睡不著)。通過閱讀,可知詩歌第三、四句寫詩人邀請鄰人喝酒,而非與友人“斟酌”詩句,故B項亦錯。如此,第一題答案為D、E。
借第一題又可幫助解答第二題。詩歌前八句寫景,后四句抒情,回答第二題應著眼于前八句。由第一題的選擇項,可知前八句通過白描手法寫了以下幾個生活場景:登高賦詩,邀鄰飲酒,與鄰夜談。而登高賦詩不屬于“田園生活”,如此,回答第二題只能圍繞“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即“邀鄰飲酒,與鄰夜談”兩個場景,表現(xiàn)了詩人與鄰人之間的純真質樸之情。此題參考答案為:感受到一種美好的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純真而質樸的友情。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xiàn)出來的。
要巧妙地借題解題,關鍵是仔細審題,善于捕捉題中有助于解題的信息,同時要有聯(lián)系的眼光,善于從本題或其他題目中發(fā)現(xiàn)有利于解題的信息,這樣,有時會使一些似懂非懂或百思不得其解的詩歌鑒賞題迎刃而解,答案得來全不費功夫。
(發(fā)表于《閱讀與鑒賞》高中版2006年12期,并作為封面標題)
[古詩鑒賞中的借題解題]相關文章:
4.古詩詞鑒賞論文
7.小學古詩詞鑒賞
10.有關花的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