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復斌
臺灣高考語文試卷一是系統(tǒng)性強,二是信息面廣,三是注重語文素養(yǎng)。湖南試題也是頗有特色的,但在此就以詩詞部分為例對臺灣與湖南的試題進行比較:
一、湖南古詩詞命題
1、(2009年高考湖南試題15)古詩文默寫(略)。
●作者評點:這種題型年年考,恐怕連實施過早期教育的學前班孩子也能做得出。我們的專家教授年年出這類題時能不能變換一下角度?
2、(09湖南試題14)閱讀下面的詩詞,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
三月晦日偶題(秦觀)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絳唇(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渺渺予懷,澡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1)詞多富情趣,而宋詩多理趣。請從作品中作者對春逝態(tài)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詞之情趣是如何表現(xiàn)的。秦詩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元詞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絳唇》一詞起句與結句頗有藝術特點。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結句“夢里尋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引答案】(1)秦詩之理趣:作者闡述了季節(jié)更替,風物變化乃自然之理,認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元詞之情趣: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之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出他對春逝的悵惘意緒。
(2)《點絳唇》一詞起句與結句頗有藝術特點。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結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思春逝,著意到夢中尋覓春天的蹤跡,正可見(現(xiàn)實世界中)春逝之無可挽回,起結回環(huán),結句更凸顯此詞蘊藉的特點。
●作者評點:如果沒有標準答案,這道題專家教授就能答得那么標準嗎?中學語文老師真的也能做對嗎?再說,標準答案就一定標準嗎?試做一個統(tǒng)計,全省考生能夠順利答對的又能有幾人?
二、臺灣古詩詞命題舉隅
1、(09高考臺灣試題8)關于下引詞作文意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如夢令〉)
(A)隱含日暮花殘的感傷
(B)記述醉酒迷航的驚惶
(C)敘寫忘情游賞的愉悅
(D)描繪天真無邪的童趣
【答案】(C)
●作者評點:這道題考察理解詩詞主要意思的能力,又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難度適中,又考查了學生的詩詞鑒賞分析能力。
2、(09臺灣試題16)依文意判斷,文中橫線處,最適宜填入的選項是( )
孔子曰:“詩云: 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
(A)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B)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D)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答案】(D)
●作者評點:這道題結合古詩(《詩經(jīng)》)考察閱讀與鑒賞文言作品(《韓詩外傳》)的能
力,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注重了語文素養(yǎng)的考察,做好了結合文章。
3、(09臺灣試題20)岳飛《滿江紅》:“白了少年頭”的“白”,即“使……變白”的意思,下列括號中的詞語具有此種用法的選項是:(選項略)【答案】(A)(C)(E)
●作者評點:這道題從理解、辨析古今語法之特征與差異抓住使動用法來命題,考得較細,足見其試題信息覆蓋面的廣泛。實在是好!
09臺灣試題在一套試卷中以多道選擇題(客觀型)考詩歌部分,且是單項選擇與多項選擇并舉,詩文結合,古今詩兼顧,覆蓋面甚廣,信度高,題目難易適中,考生水平高低也能區(qū)分;09湖南試題只以兩大題賞析題(主觀性強)考詩歌部分,多年以來只考古詩,覆蓋面甚小,信度較低,題目難易懸殊,考生水平高低實難區(qū)分。即使題型稍有變換的09上海語文試題,在題型的改進方面也似隔靴搔癢,未脫窠臼。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臺灣試卷十分重視學生在這方面的素養(yǎng),而大陸卷尤其是湖南卷卻有點讓學生無從下手。
作者認為,臺灣的高考試題或許更能對語文素養(yǎng)作出科學的評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本文發(fā)表于《現(xiàn)代教育報》(“高三語文版”)2009年11月17日第18期總第184期第一版○ 蔡復斌】
[孰優(yōu)孰劣:湖南與臺灣高考古詩詞命題比較(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孰識的反義詞
2.高考美術教學論文
3.高考語文教學論文
7.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8.教學論文評語
9.生物教學論文
10.數(shù)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