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巍巍中山陵》一課選自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十二課。作者劉敘杰,東南大學古建筑研究所教授。本文是一篇介紹中山陵陵園建筑及其特征的說明文。作者集說明、記敘、描寫和議論為一體。全文結構嚴謹,語言簡明、生動。在寫作方法上體現出眾多特點,值得借鑒和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和運用,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
關鍵詞:巍巍 中山陵 寫作特點 方位順序 特征鮮明 說明方法 描寫性語言
《巍巍中山陵》一文選自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十二課。本文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多種說明方法,按照由遠及近的空間順序,從地理環(huán)境、 陵園建筑、 陵墓主人三個角度,表現了孫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教學本課時,教學大綱明確將“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列為教學目標。因此針對本課的寫作特點,我們語文組幾位老師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細致的鑒賞。
本文的寫作特點較為豐富多彩,作者筆法嫻熟,構思嚴謹,語言精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由遠及近按照方位順序描述和說明。
作者采用由遠及近按照方位順序,是文章層次清晰,是人讀其文,如臨其境。本文是記述和說明靜態(tài)的事物,要說清楚它的各個方面,必須從空間方位各個不同的角度觀察,變換觀察的角度,可謂移步換景法。在記敘、說明文中,特別是對靜態(tài)事物的描寫,將觀察點的轉移交代清楚,是保證文章條理清楚的重要條件。本文作者很注意這一點,在什么地方、什么角度瞻仰陵園,都交代得一清二楚。遠看、近看、平臺上看、繞著墓道祭殿依次看,觀察點每有轉移都加以說明,并且還交代清楚東、西、南、北的方位。因此,本文的條理特別清楚,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使讀者對陵園周圍各個部分的景色都了如指掌。
二、 敘述特征鮮明,角度多變。
說明事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本文把中山陵的特征落在“巍巍”兩字上,是從陵園位置、建筑、墓葬主人這三方面來說明的。
從地理位置上看,中山陵位于六朝古都南京成東郊中山南麓。中山是寧鎮(zhèn)山脈的最高峰,海拔460米,附近多是小丘陵,所以山形就顯得分外雄偉高大。
從陵園建筑看,陵園分南北兩部分,呈鐘形圖案。陵園大道寬闊,長達六公里,經石牌坊和緩長的墓道至碑亭,自碑亭上至平臺,祭堂入墓室。文章運用大量數字介紹了陵門、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具體說明建筑的高大雄偉。從而體現出“巍巍”二字。
從陵墓的主人來看,這里葬的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他的“博愛”精神,“天下為公”的思想品格,為人民所稱頌。人們把他厚葬于此,正是因為敬仰和愛戴他。
三、 多種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
文章運用了豐富的說明方法,從而準確的將中山陵呈現在讀者面前。
1、比喻說明 如 “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蒙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這句活運用了比喻的說明方法,描寫形象、生動,語言整齊細膩,表達的內容凝練集中。
2、數字說明 課文說明中山陵的地理位置、陵園的設計、建造和布局結構時,常常采用列數字的方法。如寫祭堂“寬三十米、深二十四點七米、高二十八點七米!薄凹捞门c南端入口處石坊的水平距離為七百米,垂直高差為七十三米。其間有三百九十二個踏級”等,以具體的數字表明了祭堂的規(guī)模,很好的體現了“巍巍”這一特征。給讀者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3、引用說明 恰當的引用資料可增強說明的依據,充實說明的內容。達到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事物的作用。如文中“相傳孫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的職務以后,曾到中山來打獵,看到周圍地勢開闊,風物優(yōu)美,氣概雄偉,景象萬千,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這里的愿望。”資料的恰當引用,令人信服地說明了陵園建于此是根據孫中山先生的遺愿,增強了可信度。
四、生動形象的語言
本文是一篇介紹中山陵陵園建筑及其特征的說明文。語言簡明、準確,大量運用確鑿的數字進行說明,充分運用限制詞、修飾語。如文章第五段。
但文章語言在平實之中也不乏生動形象。如在說明鐘山的地理環(huán)境時,運用了描寫性的語言和比喻:“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形成了一副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圖畫!边@些生動描述雖然運用了文學語言,但這樣寫是為說明事物的特征服務的,是為了使讀者“有所知”,而不像文學作品那樣是為了使讀者“有所感”。再如第九段寫大平臺上近觀遠眺,運用了比喻、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生動、優(yōu)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教學時,可通過朗讀、句群分析等方法欣賞、玩味。
《巍巍中山陵》從其建筑中我們體會到了華夏文化的魅力。本文作者運用精湛的語言和巧妙地構思給我們勾畫出了革命先驅中山先生的偉大人格。全文以說名為主,兼用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使行文生動靈活而不死板。崇敬之情蘊藏于字里行間。
參考文獻:
① 甘其勛:《〈巍巍中山陵〉教學指要》(陜西《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88年第8期)
② 魯非:《巍巍中山陵》試析
③ 徐榮華:《巍巍中山陵》導讀
④ 謝鈞石、曹偉理:《〈巍巍中山陵〉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議》(《教學月刊》1988年第6期)
⑤ 張曙若:《〈巍巍中山陵〉備課要旨》(《語文學習與研究》1988年第3期)
魏慶
[淺析《巍巍中山陵》寫作特色(蘇教版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巍巍中山陵教案
6.南京中山陵導游詞
8.魏巍中山陵課件
9.中山陵導游詞推薦
10.中山陵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