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杰 蘇武
[自讀導言l
自讀要求
1.能自主解決課文中生字的讀音及難懂字的釋義。
2.能復述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并能用精彩的語言描述越巫遇“鬼”時的表現(xiàn)。
3.能概括文章的主題思想,把握其社會意義。
4.能結合文章內(nèi)容概括本文語言的特點。
學習側重點
1.深入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題。
2.體會文章語言的簡潔、生動、傳神。
(解說:本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簡潔,情節(jié)簡單易懂,因而知識點上的難點并不多。重點在于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本文,認識到本文矛頭所指并不只是騙財害人的巫師,而是直指迷信思想本身;認識到巫師不過是迷信活動的執(zhí)行者與犧牲品,本文實為醒世驚俗的警鐘。如此深刻而重大的主題,只不過寓寄在二百多字的小短文中,足見作者文字語言功底之深,因而研究并品味本文語言的風格特點便咸了自讀本文的另一側重點。)
[自讀程序]
1.下發(fā)有關方孝孺的資料,包括生平、經(jīng)歷、哲學思想、學術主張等方面內(nèi)容。學生自讀時,教師可適當加以解說。
2.學生自讀課文,提示學生讀準以下字音。
詭:guǐ 禳:ráng 饌:zhuòn 貲:zī 諉:wěi
慍:yùn 瞯:jiàn 岑cén 栗:lì 懾:shè 亟:jí
3.再讀課文,解釋句中加點詞。
(1)病幸已:僥幸。
(2)死則諉以他故:以,用;故,原因。
(3)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棲,居留;木,樹。
(4)駭頗定:稍微,略微。
(5)不能角:名詞用作動詞,吹響號角。
4.用流暢的語言翻譯文中的三個句子。
(1)終不自信其術之妄。
(2)振其鈴,既而鈴墜,惟大叫以行。
(3)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5.簡述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6.用精彩的語言描述越巫三次遭砂襲擊時的情景。
7.討論以下問題。
(1)本文最后一句話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在當時與當今各有什么樣的社會意義?
(3)具體分析本文的語言風格及特點。
(解說:該程序體現(xiàn)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既注意了知識點方面的穩(wěn)扎穩(wěn)打,又注意了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同時兼顧了學生思維由表及里認識問題的過程。)
[自讀點撥]
1.背景及主題說明
本文是方孝孺早年游歷吳(今江蘇南部)越(今浙江北部)時,依據(jù)客人的談話而寫成的一篇類似寓言的短文。它說的是“好誕者死于誕”,此人至死都沒能覺悟到自己死的真正原因。作者通過越巫這一典型形象,告誡人們?nèi)绻徽曌陨礤e誤,認識其危害,那么后果將是嚴重的。本文在今天仍然有積極的意義。
2.作者小傳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寧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明初學者宋濂的學生。洪武二十五年(1392)薦為漢中教授。后蜀王朱椿聞其賢,聘為蜀王府教授,以師禮待之,命名他讀書之室為“正學”,故人們又稱他為正學先生。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召為翰林侍讀,遷侍講學士,參與建文帝削弱藩王勢力的政治決策。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以誅殺“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名,起兵“靖難”,方孝孺亦列名于“奸黨”之中。建文四年(1402)七月,燕兵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方孝孺被執(zhí)下獄。成祖(即燕王)欲使他起草登基詔書,被他嚴辭拒絕,成祖大怒,下令誅其“十族”(九族加上學生)。死者達八百七十余人。
史稱方孝孺“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工于文章,風格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nèi)爭相傳誦。成祖永樂年間,凡藏方孝孺文者皆判死罪,其門生王稱暗中抄錄其文,編為《侯城集》。仁宗宣德年間文禁漸寬,才稍稍流傳。后人編其文為《遜志齋集》。
3.關于內(nèi)容的總體分析
本文寫了越巫驅(qū)鬼騙財卻被“鬼”驚嚇,膽裂而死的故事。
開篇,作者便用生動的筆觸刻畫出了越巫詭詐的形象。人有病時,他設立壇場,并于壇場上鳴角振鈴,跳躑叫呼,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病人若僥幸好了,他便歸功自己,飽食酒飯,攜財而去。病如沒好,病人死了,他便推說其他原因,總歸他不會承認自己的法術是騙人的。甚至他還夸口說鬼都不敢反抗他。第1段,僅63個字,卻傳神地刻畫出了越巫于壇場上瘋狂作法,于酒桌邊放口大嚼,于人群中招搖取財,于民眾前吹;蟊姷某髳盒蜗。
接下來文章以一長一短兩段寫出了越巫色厲內(nèi)荏,遇“鬼”恐懼,終至膽裂而死的過程。到了緊要關頭,他用自己平日騙人的那套把戲去抵御“鬼”的襲擊,卻無法奏效,最后角墜鈴落,倉皇而逃,到家仍驚魂難定,命赴九泉。第2段以快如閃電的動感語言寫出了越巫三次遭砂襲擊時由慌到怕到懼的動作及情態(tài)。作者巧妙地選用了巫師作法時使用的兩樣道具--角和鈴!肮怼背醅F(xiàn)時,他尚能“旋其角,且角且走”,“鬼”再現(xiàn)時,他已“角不能成音”,“鬼”又現(xiàn)時,則“不能角,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了。這精彩的側面描寫配合簡短的正面描寫(“心大駭”“首岑岑”“行不知足所在”“手栗氣懾”“惟大叫以行”“號求救于人甚哀”“大哭叩門”“舌縮不能言”“膚色如藍”),于我們腦海中凸顯了越巫可悲可憐可笑可嘆的鮮活形象。
文章末尾處,作者以“巫至死不知其非鬼”收束全篇,用語冷峻、深刻,于詼諧之中寫出嚴肅的主題,于諷刺之中寄寓深刻的鞭撻。
4.關于文章知識上的難點
(1)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此句有的人將它譯為“總歸不讓人相信自己法術的虛妄”,我認為這不妥。越巫首先自己癡信世上有鬼,進而妄想自己可以驅(qū)除惡鬼,所以即使病人死了,他也不認為自己的法術是虛妄的。這句話是個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應為“終不信自(其)術之妄”,當譯為“(他)始終不覺得自己的法術是虛妄的”。這更可看出越巫自欺欺人程度之深。
(2)相去各里所:相互間隔各有一里左右。去,距離。所,表示約數(shù)的虛詞。
(3)亟扶我寢!吾遇鬼,今死矣:趕緊扶我躺下,我遇上鬼了,就要死了。今,現(xiàn)在,引申為馬上,就要。
(4)巫至死不知其非鬼:巫師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襲擊他的是人不是鬼。
5.關于文章的寫作特點
(1)用生動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哲理。
(2)文章篇幅短小,立意鮮明,故事情節(jié)完整,描寫細致生動。
(3)文章語言簡潔雋永,字里行間流露出犀利的嘲諷與批判的味道。
(解說:本文知識上的難點不多,而且容易解決,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深刻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題,認識到它在當時及當今的社會意義。所以“自讀點撥”部分的重點放在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上,但同時也兼顧背景介紹、作者小傳、知識難點及寫作風格。這樣,可以讓學生既有面上的廣泛收獲,又有點上的深入把握。)
[自讀思考]
1.找出文章中體現(xiàn)巫師自欺欺人的句子。
2.具體分析越巫三次遭砂襲擊時的不同表現(xiàn)。
3.為什么文中越巫不論治好還是沒治好他人的病,大多數(shù)人都并不懷疑他。
4.評價文中少年舉動的意義。
5.想像一下,越巫死后,人們的反應。
參考答案
1.越巫自詭善驅(qū)鬼物;死則諉以他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2.初遇“鬼”時,越巫尚能“旋其角,且角且走”,但已是“心大駭”、“首岑岑”、“行不知足所在,騙子色厲內(nèi)荏的形象躍然紙上!肮怼痹僖姇r,則“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已見得其氣漸弱,氣息下沉。而“鬼”又現(xiàn)時,他也是“手栗氣懾”、“角墜”、“鈴墜”、“惟大叫以行”,這情景,簡直可以用魂飛魄散、落荒而逃來形容。
3.被迷信思想毒害的不只越巫一人,民眾對迷信的癡妄是越巫行騙成功的前提。
4.少年舉動雖為惡作劇,卻著實為人民除去了一害,也能趁機警醒一部分民眾,值得嘉贊。
5.此題為開放性思考題,學生的回答只要符合故事中的時代特點與人物身份即可。
摘自《語文教學通訊》2002年6月
[越巫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越巫文言文翻譯
2.越巫的文言文翻譯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