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望我的童年時代的散文
又是一個兒童節(jié)!
2018年“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剛過。作為一個“老兒童”,視聽“地球村”里滿疃滿街都是孩子們的笑聲、笑臉,禮物滿天飛,個個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唱高高樂陶陶的。我也很高興。為他們高興,為今天的好時代、好社會、好生活高興!高興之余,愉悅的心情載我穿越回1970年代,我的童年、我的小學時期。
一
1969年冬天,我八周歲開始報名上小學一年級。入學沒幾天,我就當上了班級干部——衛(wèi)生委員!美!干什么的?就是分管教室和同學的個人衛(wèi)生。通俗點說,就是學校的“環(huán)衛(wèi)工”
——我等于是“掃大街環(huán)衛(wèi)工”的小組長。哈哈。
我這個沒有地位、沒有權力的班干部,直到后來學習成績好,在二年級才開始摘掉了這頂烏紗帽,升級當上了“學習委員”。
衛(wèi)生委員分管教室里衛(wèi)生,如安排監(jiān)督值日生每天擦黑板、掃地、掃院子衛(wèi)生防區(qū),以及同學的個人衛(wèi)生,像洗不洗臉等。一年級小學生,有些上學從來不洗臉。
但是,教室不用擦窗戶,你想擦、愛擦也沒有!那時候是木頭欞窗戶,貼一層白油光紙上面。置不起玻璃窗。不管窗戶上灰多厚、臟到什么樣,都不需要擦。
掃地,是每天早晨的“必修課”。我們坐的是小板凳,課桌是一條長約兩米寬約0.3米的木板,東西兩頭下面墊幾塊磚頭,就是我們的課桌了,大約半米高。桌后坐三個人橫著一排,教室中間是窄窄的前后過道,道兩側是左右兩排同樣的桌凳。像公交車座位那樣對稱。桌面殘留著人工拉大鋸切板時的粗糙歪斜的橫紋!泥土地面,是原來建房時的土地,壓平壓硬了,沒有任何其他修飾措施。
平時,地面上永遠是一層灰黃松土,一走路就爆起來,滿屋飛揚。下課時,同學們起立走出教室大小便或休息,教室里便是大家走路踩踏的泥塵在半空翻飛。上課鈴一響,我們回到教室坐下來,教室又是一片霧霾似的塵灰,老半天才能沉淀下來。早晨上學時,課桌上總是落了一層泥塵。這不難想想:屋耙上掉灰,窗戶紙碎孔進灰,地板隨時“升”灰!但是我們從來不知道擦桌子,上學來坐下,放學就回家。自然是渾身沾染了一層薄薄的泥灰。
不用說,每天早晨的掃地,更是“甚囂塵上”了!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是輪值日,兩個人一組值日一天,分管打水、掃地、擦黑板、冬天生爐子等。我們拿著較短的掃地笤帚,兩個人提前上學掃地。低頭躬腰掃地過程中,同學們便陸陸續(xù)續(xù)來了。掃地當然要灑水,但是不可能太多,只是星星點點一層毛毛雨,水多了可就發(fā)黏沒法掃了。所以,每天早晨掃地都會把地上的干土掃得滿家“蕩漾”。擦黑板亦然,擦的人整個一身灰塵,滿臉滿頭是黑、白色粉末。七八歲的小孩子,要把全身從上到下“染”一遍,一黑板的“染料”基本夠用了!只看見值日的同學,眉毛和鼻孔上也是一層灰黑粉末。有的無形中手蹭臉了,便弄得像個小花臉。
在這樣的塵土飛揚中開始上課,空中的粉塵幾乎“擋住”了我們看黑板!過些時辰才會塵埃落定、空氣清明。當時,幼小的我們并不在意這一切。
可憐!孩子們的肺啊!這就是我們的學習環(huán)境。
教室光線自然很暗淡,白紙糊的窗戶,透光性很差。教室里連個小油燈也沒有,沒有照明燈,沒有電燈。如果晚上到學校,那就要自帶小油燈上學。
二
冬天,值日生生爐子,故事更多!哎,悄悄告訴你:這個有笑點!
小學教室,都是鑄鐵煤爐子。即使好天氣,教室里也總有一些煙氣,爐子、長長的爐筒總要滲漏一些爐煙。裊裊的似多處縮微的農(nóng)家炊煙!教室始終像有一層薄薄的霧霾。
早晨生爐子,總是搗鼓得滿家黑煙灰煙,得打開門窗放出去。遇上倒風天爐子倒煙,滿家是煙。就這樣上課,煙塵一直在熏嗆著老師同學。不可能老是開著窗戶。教室里便時常煙霧繚繞、嗆嗓子,甚至喘不上氣來,眼睛有時辣得、嗆得睜不開,直冒淚。類似寺院香火不斷!
那年月貧苦,吃不飽穿不暖,老天也來湊熱鬧——冬季特別冷。倒風天爐子不熱,屋里凍死人,空心棉衣棉褲(那時候沒有內衣、秋衣秋褲!)也不保暖,最冷的時候坐著聽課渾身“打嘚嘚”,經(jīng)常是手腳冰涼、凍僵了!我坐后排,根本享受不到爐火的溫暖,好天氣爐火旺時我也收益很少。
下班、課間時,由于凍得受不了,都搶著圍在爐邊烤火取暖,坐的、站的里三層外三層,爐體周圍和上方、煙道管子環(huán)周全是頭和手,同時身體晃晃蕩蕩咚咚、砰砰亂響地跺腳取暖。有時候擠擠挨挨,把前面的同學擠倒了,身體貼到爐體或爐筒上,便難免燙傷。
有時候,不小心便手或胳膊碰到爐子或爐筒上,吱吱啦啦響著就烙上了一塊“皮膚鍋巴”,燙得鉆心地疼痛。但是,爐子不白烙、給“報酬”——送你鼻子一股肉香味或焦糊味。我們就使勁甩著手臂,或趕緊把臟手含到嘴里冷卻!有的同學,手套或鞋子離爐子太近時都烤糊了,一股股膠皮味、或棉布的焦糊味。有時候,誰的鞋底、鞋幫意外與爐體親密接觸,就裊裊地冒出了青煙。
更有值日生爐者,時常把小臉弄得像個京劇大花臉而不自覺。便引來陣陣笑聲嘻哈起哄聲。你一個鬼臉、我遞個眼色、他噘噘嘴巴,看戲似的。卻都不告訴他們,往往笑鬧半天,他們也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
課間,同學們經(jīng)常在爐蓋上、或爐體圓周上烤東西吃!如烤地瓜,花生,土豆片,各種豆子等。地瓜、土豆需要切片,越薄越好,好熟也好吃!這些片片多是貼在爐體圓周上,不能切片的豆子得放在爐蓋上。切好的片片用手按上爐圓周,哧啦一聲就“膠”住了,烤得焦黃、噴香,即使撈不著吃,聞聞味也是享受!有時候烤過頭糊了,就發(fā)黑了!只見滿爐子上面?zhèn)让娌畈欢酀M了,豆子,花生米,土豆地瓜片。簡直是一爐“農(nóng)家樂”。
烤熟了,大家就咝咝啦啦吃起來,張開嘴不斷哈哈地吐出熱氣,太燙人!舌頭在嘴里也不閑著,火急火燎地把進嘴的滾燙食物挑來推去、像玩舌尖雜技!末了吃得嘴巴黑黑的。有的不經(jīng)意間,就把手上的黑灰抹到臉上去了,一撇一捺的,像在練習“臉龐書法”或者化妝!
三
70年代,大家都很貧窮。有時,還要挨餓。平時,自然是吃不上任何點心。過年過節(jié)能吃到一星半點就不錯了。
記得,讀小學期間,我家碗柜里,一直有一筒餅干,紙包的一筒長方條鈣奶餅干,10歲的我,幾乎每天都能看見,可望不可即!自然饞得要命、垂涎三尺。每天幾次開碗柜,絕對不放過雙眼惡狠狠緊盯聚焦餅干的機會!當然也想偷吃,卻不敢。若犯案了,叫爸媽訓斥審判一頓,“書記員”記錄在案,小臉兒往哪兒擱?有案底前科,長大了怎么做人、混江湖?
那年,母親開刀做手術住院,在20里外的棲霞桃村中心醫(yī)院。媽住醫(yī)院,爸要在家里和醫(yī)院之間,騎車一天幾次來回跑。我們上學或星期天,吃飯就成了問題。有一次,爸爸風風火火滿身疲憊地從醫(yī)院回來,開始吃午飯,但并沒做飯。爸拿出碗柜里那包鈣奶餅干放到小飯桌上。我和妹妹一看,自然美得要命。還有幾樣別的涼飯,是暖和天,農(nóng)村吃涼飯涼菜很平常。
爸爸倒幾瓷碗熱水在桌上,我們坐下來滿身歡喜地吃餅干。結果,一咬餅干,味道不對,沒發(fā)霉,但已經(jīng)不新鮮?纯矗灨衫锿舛加行∠x子。我們繼續(xù)吃餅干。不會因為有蟲就不吃。蟲子都敢吃,我們怕什么!難道我們比蟲子矮一頭么?誰怕誰?誰搶著是誰的。本府這點自信和勇氣還是有的!餅干可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美食呢!一年還不知道能吃一次兩次!所以,我們仍然吃得香噴噴、甜咝咝;盡管有幾分反胃、一點惡心,盡管味道已經(jīng)不是面粉的新鮮味,香味和甜味也有所減弱。無論如何,壞餅干,也比地瓜、苞米餅子好吃多了!
我們吃一片又一片。咬一口,餅干的斷裂處都是“拉著絲”,可能是蟲子的“真絲”吧?就像折斷的荷花藕那樣“藕斷絲連”?上В@個真絲賣錯了地方!并可能還有一兩個蟲子掉出來,小蟲在懸于半空的餅干上晃晃悠悠打著“秋千”、還滿臉笑嘻嘻的。有時,小蟲在餅干上攀爬、溜達抑或閑庭信步。有時候,我不用牙咬,而是兩手掰開一個餅干,細看餅干表面,總有幾個小洞洞,那是蟲子朋友家的街門或房門,還是窗戶?
嗯?蟲子是在餅干上故意拉絲,還是在紡線、結網(wǎng)?小蟲難道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紡織技術?
平時,撈不著吃餅干,過年過節(jié)才舍得!但是不管夠兒!就這樣一直“珍藏”著!已經(jīng)存壞了還不吃!這是媽媽住院,爸爸沒工夫做飯,才舍得吃掉這一筒餅干!否則,還不知道“收藏”到哪年哪月?
我家里,條件還是比較好的。父親在縣城機關工作,在村里算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富裕家庭。那么您就可以想想,其他的鄉(xiāng)親們,會吃什么飯呢?有點心吃嗎?這就是那個年代!
看看現(xiàn)在,小學校園高樓大廈、玻璃窗戶清明潔凈,水泥地面清潔衛(wèi)生,冬季供暖氣,夏天有風扇,不冷不熱的,孩子們好似掉進了蜜罐里,多么幸福!今昔天壤之別,叫人欣慰,為后代不再遭受我們那樣的困苦,今日不再重復我們的昨天。
國家發(fā)展了、時代進步了。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現(xiàn)在看看想想,轉頭回望我的童年,似乎覺得——我身上還沐浴著那個時代的陽光,那些補丁摞補丁的破舊衣服,那些難以下咽的劣等飯菜,仿若就在昨天,至今還晃在眼前……
是的!美好、美滿的今天,來之不易!
我得珍惜!
【回望我的童年時代的散文】相關文章:
回望從前散文06-06
回望自己的散文06-04
淡泊如風夢回望散文05-19
初三敘事散文《回望成長的足跡》05-26
回望我的2016作文「優(yōu)秀」02-02
回望05-07
童年時代的煩惱作文01-27
回望的作文07-22
(精選)回望的作文08-11
回望的作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