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的詩
縱觀歷史長河,中國之詩的發(fā)展興盛于唐朝,其雛形大概非《詩經(jīng)》抑或《楚辭》莫屬。唐朝之前的歷代王朝中古詩未曾真正的以劍拔弩張之勢磅礴于當世。那時,詩僅僅是處于一個萌芽與發(fā)育期,還未成熟,它正在醞釀和萌動。隨著朝代的更迭,世代的變遷,漸漸形成詩的風格與結(jié)構(gòu),時至唐朝詩便開始以其銳不可當之勢滲透整個文界,最終達到一個綺麗的巔峰,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詩尚。當時唐詩是詩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中最深的造詣,歲月滄桑,時光如梭,時至今日,現(xiàn)代詩的建筑格式不再如從前那么嚴格,這亦可謂是一種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與詩的革新。當代詩人秉承詩的文化精髓,摒棄糟粕,沒有一成不變的沿襲古詩的風尚,大膽而毫不夸張,得體而絕不鋪張的將詩與現(xiàn)代生活緊密結(jié)合。將庸俗付諸于紙上幻化為文雅,將情感委婉的寄寓于辭藻見猶顯含蓄與浪漫。品詩之意境,身臨其境之感,雖甘之如飴,卻能親身體味到詩人那細膩的情愫;蚴莻、絕望、沉淪、孤寂或是欣喜、無奈、悲憤、沮喪等等諸如此類的元素寄托其間。
品詩能凈化心靈,能凝結(jié)思想,能忘卻塵囂……
詩,宛若一位冰清玉潔的倩女。集冰膚黛發(fā),玉手香腮,明眸皓齒,柳眉殷唇,赤跣纖腰于一身,彰顯出詩之水靈與俏麗。當她用那矯健而輕盈的步伐走進你的視線,于是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安靜的欣賞著她那令人窒息的嬌艷與柔美。婀娜的身段,綽約的風姿,千情萬種,嫵媚而靈動,妖嬈而驚艷,給人以一種新麗而靜美的享受。
品詩如啜茗,賦詩似織絹,潑墨作詩,遂成佳績,一語驚人,千古詠誦。詩如國粹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精神脊梁,其中寄托了無數(shù)風花雪月,壯志未酬,精忠報國等諸如此類的情感。貧瘠的神州大地上無數(shù)兒女情長,為國捐軀的英雄們用他們的忠誠澆鑄而成的勇氣已經(jīng)如排山倒海之勢覆蓋全城。于是唐末起義爆發(fā),長安一時混亂不安,黃巢作詩——
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謹以此詩作為唐王朝覆滅的最后見證,不久便結(jié)束了統(tǒng)治百年的固若金湯的唐朝的滅亡與瓦解。
思緒如舟,逆溯歷史,從戰(zhàn)國高漸離作“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返”的.凄涼與無奈至唐朝王勃作“藤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鸞鳴罷歌舞”的繁榮與哀嘆;從北宋陸游作“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盍棺”的忠誠與抱負至南宋陶淵明作“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與愜意;從明初朱權(quán)作“舉頭不見長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的憤怒與不安至清末林則徐作“茍利國家生與死,豈因福禍避趨之”的精忠與無私;再從近代海子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不羈與憧憬至現(xiàn)代舒婷作《致橡樹》的含情與婉約,而近現(xiàn)代蒙朧派,象征派詩人開辟了一個另類詩流派的新紀元,其詩韻風骨,時而高亢,時而沉郁,時而傷感,時而輕躍。
詩是靈感與思想結(jié)晶的產(chǎn)物……
詩如一位冷艷傲岸的媛女,其溢散而出的內(nèi)在氣質(zhì)可以泯滅與扼殺一代梟雄。臨摹于紙上,獨舞于心靈,那不朽的詩篇曾點綴了多少繁華盛世的宏偉卷帙,那孤傲的品質(zhì)曾使多少精美絕倫的文學巨制黯然失色,那永恒的思想曾凝聚了多少文人騷客的過往足跡。
品評一首雋永而秀麗的小詩猶如沉浸于詩浸潤的那種濃厚的藝術情調(diào)與氛圍中不能自己。
詩是我的信仰,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不竭的靈感源泉,亦是支撐我精神的擎柱,永不傾朽!
【淺談中國的詩】相關文章:
淺談由談中國詩談古詩暗示情感11-24
淺談我認知的詩06-14
淺談杜甫最早的詩12-21
淺談詩的共性與個性論文06-11
淺談趙麗華的詩12-15
淺談禪宗對王維詩的影響12-05
淺談席慕容的詩與文12-21
淺談《木蘭詩》的語言運用09-15
淺談禪宗對王維詩的影響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