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長高了說課稿
教學內容
《我又長高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2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三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發(fā)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把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設想
發(fā)展學生的估測意識,對培養(yǎng)他們的數(shù)字概念與創(chuàng)新精神是有益的。同時,估測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所以,估測活動貫穿于整個測量過程之中。
學生對“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例如:他們知道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本課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情境,引出長度單位“米”。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1米大約有多長,然后讓學生用多種方法感受1米的長度。如:讓他們伸開雙臂,用兩手間的距離表示1米的長度;讓他們站在直立在地面上的米尺前,看看1米到他身體的哪個部位;讓學生自己從皮尺上找1米的長度等。
對于“1米有多少厘米”這個問題,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后再在米尺上找一找、說一說,自己探索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測意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自主探究知識的精神和能力。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與1米有關的物體的.長度,使學生體會1米的實際意義。教學中,讓學生先估計,再動手量一量教室里接近1米或2米的物體,加深學生對1米長度的印象。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出示電腦圖像)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學生回答量身高。)
2.師:誰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學生興高采烈地匯報自己的身高。)然后請各小組評比出誰最高?誰最矮?
師:剛才同學們在匯報身高時,都用了一個新的單位名稱是什么?(米。)師質疑:那1米有多長呢?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
。1)估計:“1米”有多長?
。2)觀察自己面前的長尺子。師:誰知道這是一把多長的尺子?(1米長。)
。3)同桌合作,互相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
2.用多種方法感受1米的長度。
。1)伸開雙臂,用兩手間的距離表示1米的長度。
。2)實踐活動——“我與米尺比高低”。
、僦该麕讉學生站直與米尺比一比,看看1米的高度到他們身體的什么部位?
、谛〗M內學生互相合作,進行“我與米尺比高低”活動。
、蹘煟嚎赡苡行⿲W生在上幼兒園小班時,還沒1米高呢,可現(xiàn)在都比1米高得多了,這說明你們的個頭怎么樣了?(生:長高了。)
板書課題:我又長高了。
。3)讓學生自己從皮尺上找1米的長度等。
3.探索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1)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劃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別有多長。再比劃1米有多長。
。2)想一想: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怎么能知道呢?(讓學生估計或在米尺上看刻度數(shù)。)
。3)師:1米=100厘米,也可用字母表達式1m=100cm來表示。
4.估測。
。1)課桌的長度大約是多少?
。2)什么東西的長度大約也是1米?
。3)黑板的長度大約是幾米?
。4)你還想了解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嗎?
5.試一試:填cm還是m呢?
。1)衣柜高2( )。
。2)黃瓜長約20( )。
。3)房子高約3( )。
【結合實際經驗,即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大致高度或長度,會選擇和運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三、反饋練習
1.一張桌子有多高?
。1)先估計一下自己的課桌大約有多高?
。2)再動手量一量。
。3)誰猜得對?
。4)結合實際說一說:工人師傅為什么不把課桌正好做成1米或90厘米高呢?
2.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第3題。先讓學生觀察圖意,然后獨立完成第(2)、(3)小題,全長100厘米,要求學生填出它們分別爬了多少厘米?離終點還有多少厘米?
四、全課總結
師: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哪些知識呢?
【我又長高了說課稿】相關文章:
我又長高了說課稿11-26
我長高了說課稿11-04
我又長高了的說課稿02-21
《我長高了》的說課稿06-10
我長高了說課稿07-13
《我又長高了》說課稿08-05
《我長高了》說課稿08-16
我長高了說課稿12-07
我長高了說課稿范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