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高中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3-01-15 19:26:5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學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化學說課稿

高中化學說課稿1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的說課題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鈉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過氧化鈉〔打開課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說的同時打開課件這個按鈕〕

  鈉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通過鈉的化合物的學習,可以加深鞏固鈉一節(jié)的知識,并為下一節(jié)堿金屬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jié)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通過過氧化鈉強氧化性的學習還能進一步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鈉的化合物碳酸鈉和碳酸鈉等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好本節(jié)內容還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說這句話的同時打開相應按鈕〕

  根據(jù)素質教育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有:

 、僦R技能目標:知道Na2O,Na2O2的性質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標:通過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應,以及相關補充實驗,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矍楦袘B(tài)度目標:通過實驗教學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說這名話時打開課件對應的按鈕〕

  重點:鈉的化合物的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

  難點:過氧化鈉的性質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說這句話時按課件對應的按鈕(教法按一次,學法接著再按一次)〕

  教法:關于本節(jié)過氧化鈉的教學,我采用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法,從實驗現(xiàn)象中分析結論。然后通過結論總結過氧化鈉應具有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

  學法: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主要用實驗,觀察,對比,歸納等方法,在親自實踐中,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和教師的啟發(fā)誘導,運用貯存在自己頭腦里的知識,來認識對它們來說是未知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產(chǎn)生新見解.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達到發(fā)展學生智能和目的,同時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風.

  五、授課程序〔按授課程序的按鈕〕

  第一部分:情景創(chuàng)設〔點情景創(chuàng)設的按鈕〕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以極高的興趣進入課堂,采用圖片引入法。

  問:圖中消防員正在救火,想想常什么來滅火?(水,二氧化碳)

  其實水,二氧化碳不僅可以滅火,其實還能“點火”,接著指導學生做第一個探究實驗

  第二部分:實驗探究活動

  1、探究實驗一:〔點探究一按鈕〕Na2O2與H2O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探究

  讓學生取一個石棉網(wǎng),在上面放一個蘸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然后用膠頭滴管滴幾滴水

  現(xiàn)象:脫脂棉著火了

  設疑:為什么脫脂棉著了?探究一下該反應的能量變化,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

  (反應物能量總和大于生成物能量和,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達到了脫脂棉的著火點,所以能燃燒。)

  2、探究實驗二:〔點探究二按鈕〕Na2O2與H2O反應生成物的探究

  指導學生動手做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

  現(xiàn)象:帶火星的木條著了(有氧氣生成)

  反應后溶液稀釋能使酚酞變紅,使石蕊變藍。(有堿生成)

  及時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生成的氣體為O2,溶液呈堿性,顯然是NaOH溶液。即:2Na2O2+2H2O=4NaOH+ O2↑)

  3、探究實驗三:〔點探究三按鈕〕Na2O2與H2O反應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指導學生動手做:將水注入到盛有1g Na2O2的試管里,制成溶液,并將溶液分裝在四支試管中,分別向其中兩支試管中滴加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和無色的酚酞試液。

  現(xiàn)象: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觀察較長時間也不裉色,而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且半分鐘內裉色。

  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1、石蕊分子比酚酞分子穩(wěn)定。 2、其溶液有漂白性。)

  4、探究實驗四:〔點探究四按鈕〕驗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指導學生:在一個盛有少量碳酸鈉固體的小燒杯中加入稀鹽酸,用坩堝鉗夾取

  包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伸入燒杯上部

  現(xiàn)象: 脫脂棉燃燒

  填寫“探究實驗報告”。(過氧化鈉可與二氧化碳反應,且反應放熱,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第三部分:創(chuàng)新應用

  1、創(chuàng)新應用一:〔點創(chuàng)新一按鈕〕

  探討如何設計用過氧化鈉與水制氧氣

  指導思考:“固+液 氣體”

  探討交流:展示各自的設計。

  2、創(chuàng)新應用二:〔點創(chuàng)新二按鈕〕

  金屬鈉著火怎么辦?Na2O2應怎樣保存?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指導恩考:結構-性質-保存、應用

  回答交流:金屬鈉著為主要生成過氧化鈉,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來滅火,得用砂子蓋滅;過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得密封保存;過氧化鈉主要可以應用于于呼吸面具和潛水艇及航天飛行時的供氧劑

  第四部分:歸納小結〔點歸納小結按鈕〕

  列表對比氧化鈉與過氧化鈉相關性質

  第五部分:布置作業(yè)

  自已設計針對本課對應練習題

  備注:

  1. 本節(jié)的整體設計思路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既定的實驗,觀察現(xiàn)象,探究原因,獲取新知識。

  2. 說課之前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思路一定明確,說白了就是把你的這個明確的思路說給評委聽。所以必需層次分明,并不是內容越多越好,知識越深越好。不是給學生上課,課件內容應該不用動畫效果。(不是做不出來)

  3. 參加比賽要想獲獎,必須有你獨特的東西,比如本節(jié)的獨到之處就是:讓學生探究式的學習知識。這一特點必須在說課中體現(xiàn)出來

  4. 所說的話一定不能羅嗦,不能像上課怕學生聽不懂就多重復幾遍

  5. 本說課稿黑色字是主體內容,藍色斜體字是主標題,粗黑體字是分標題,淡紫色字是告訴你什么時候打開按鈕,紅色字是《探究實驗報告》應填的部分內容。

  6. 本節(jié)的作業(yè)設計和《探究實驗報告單》沒做詳細設計,根據(jù)使用者自身理解來設計

  7. 如需把本說課稿打印交給評委,需刪除相關內容。

  8. 正式參賽前必須反復試說,在辦公室說給同事聽,說完一起討論,回家自己拿表看好時間說,如果做不到連說三遍前后不差1分鐘,就是你的說課還有隨意性,一些話還得重新措詞,還得繼續(xù)練習!参业膶嶋H心得〕

  9. 最后說明一下,本節(jié)課件和說課稿的版權歸我(真的花了我不少心血,主要在于設計思路),只授權你(程慧敏)使用,不得轉載與收費性網(wǎng)站上,希望能理解知識勞動者的辛苦。

  10.按作者的設計思路來說課作者自己很有把握是一篇好說課稿,但如果沒有獲獎,費用就免了吧,為同行服務了 :)

高中化學說課稿2

  一、 教材分析

 。1)《氨》是人教版《化學1》(必修)的第四章&ldqu;非金屬及其化合物&rdqu;的第四節(jié)內容。是繼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之后的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氨是非金屬元素氮的最低價化合物,是沿著非金屬元素學習思路(氫化物→單質→氧化物→含氧酸→鹽)學習的第一種物質,在生活中比教常見,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

  二、學情分析

  1、 氨氣在生活中常見,對部分物理性質已經(jīng)比較熟悉。

  2、經(jīng)過第三章元素化合物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繼續(xù)學習元素化合物的能力

  3、思維活躍,喜歡動手,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氨的物理性質、用途,銨鹽的共性。掌握氨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觀察、分析、推理、及判斷的能力。

  通過對氨氣的認識,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物質認識方法的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趣實驗現(xiàn)象原因探索,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嚴謹科學態(tài)度。

  通過氮肥能提高糧食產(chǎn)量解決饑餓問題,讓學生感悟化學和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巨大貢獻。

  通過諾貝爾獎獲得者哈伯的故事,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重難點

  教學重點:氨、銨鹽的性質

  依據(jù)本節(jié)課內容,課標要求確定本節(jié)重點。

  教學難點:噴泉形成原理

  利用課堂實驗,結合學生生活接觸(如我校噴泉)的例子,可分析得到噴泉工作原理,再結合典例的練習,可突破難點。

  五、 教法與學法

  1、教法

  設計問題,啟發(fā)思考;實驗探究,突破難點;適時點撥,釋疑解惑。

  2、 學法

  自主預習、合作展示、探究討論。

  六、 教學模式(化學組教學模式-----三步達標)

  自主預習→自主檢測→探究討論→探究練習→課堂小結→課堂檢測

  七、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目標達到、時間把握合理,總體來說比較成功。下面,我從兩個方面反思:

  1、 成功之處

 、 線索學習法、歸類學習法成功運用。新課程特別注重線索學習法和歸類學習法,可以克服人們一直以來認為&ldqu;化學方程式記不完&rdqu;的困惑。只要能將所學物質歸類,將反應的原理歸類,將所學習對象用線索串起來,就可以達到高效。本節(jié)所學習的氨氣、上節(jié)所學習的氮的氧化物、下一節(jié)所學習的硝酸、初中所認識的氮氣和硝酸鹽,形成線索,學生學習既有成就感又不會感覺繁雜。

 、 學生學會提綱挈領式學習。本節(jié)課是很有化學特色的一節(jié)課,學習物質的性質、認識用途。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由學生來完成課堂小結,既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③ 大膽推測、質疑、辯論,提高認識。學生的預習只能是課本內容的淺顯認識,要真正的體會課本的內涵和外延就要認真研讀之后思考、辯論,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能積極提問解決了很多使用的問題如⑴易液化怎么理解⑵還有氣體遇水顯堿性嗎⑶氨氣與其他酸反應有白煙嗎⑷銨鹽受熱分解都產(chǎn)生氨氣嗎⑸氨水的溶質是氨還是一水合氨。經(jīng)過全班的共同探討,對所學習的內容的認識更提高了。

 、芙Y合生活經(jīng)驗,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感受化學魅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節(jié)課所認識的對象在生活中學生經(jīng)常接觸,學生興趣很濃;利用噴泉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思考,突破難點;通過化學家哈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價值和魅力,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不足之處

 、 課堂上,能積極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展示預習效果、探究結果的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已經(jīng)掌握。但個別不善于發(fā)言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掌握在當堂并沒有得到反饋信息,又待于作業(yè)和以后練習鞏固。

  ②課堂最后歸納小結時,由于時間緊張,沒有對學生進行的歸納板書進行點評。

高中化學說課稿3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jié)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lián)系C的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jù)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類型的關系,晶體類型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硅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于展示自我.在本節(jié)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與乏味感.

  由于理論性較強.采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zhèn)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后,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讓學生閱讀課本,并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并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硅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硅在宇宙范圍內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硅的結構及其硅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jié)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并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高中化學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苯滩牡牡匚患捌渥饔

  本節(jié)教材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jié),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酸堿鹽知識的延續(xù)和深化,又是高中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知識體系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標準的另一種形式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原理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yè)必備的重點知識和能力。掌握好這一內容,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選修四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進而使學習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

  ⒉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

  ①通過對溶液導電性的分析,從宏觀、微觀、符號三個水平上建立對電離的認識。

  ②初步了解電解質的概念;能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的本質;學會常見酸、堿、鹽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壅J識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本質。

  ⑵過程與方法

 、倩瘜W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運用有效手段,讓學生體驗、探究概念的形成及發(fā)展過程。

 、刍瘜W原理反映著化學現(xiàn)象及事實的本質,有嚴密的邏輯性,引領或啟發(fā)學生通過邏輯思維過程的一種探究方式而發(fā)現(xiàn)或總結出原理,從本質上認識、掌握原理。

  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科思想是學科的靈魂,學生具備了相應的學科思想,就會從本質上獲得學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就會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的動力。

 、辰虒W重難點

  1.從宏觀、微觀、符號三個水平上建立對電離的認識。

  2.認識電解質之間的反應本質

  二、學情學法分析

  初中化學已經(jīng)了解了氯化鈉溶液可以導電,蔗糖溶液不導電,但是對于溶液導電的本質以及還有哪些物質能導電并不是很清楚,本課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設計實驗和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主實驗、積極思考和相互討論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教法

  創(chuàng)設情景,使電解質等概念的教學過程化,離子反應等原理的教學邏輯化。整堂課圍繞在對溶液導電的研究中,教學方法是實踐法、發(fā)現(xiàn)法。

  四、教學程序

  我們學校從今年開始實行小班化,采用"兩先兩后---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充分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本節(jié)內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學生領悟到溶液在導電,拓寬了視野的同時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樣的溶質可導電?為什么導電?整堂課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物質導電的本質、導電的條件、探究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本質,

  【創(chuàng)設情境】

  展示圖片,從"家用電器—簡易手電筒"的工作原理,引導同學獲得信息。重點落實到探討導電的液體物質是什么。

  【問題導入】

  準備12種試劑和一套自己設計的簡易測定物質導電性的裝置,學生以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測定13次以上物質的導電性的實驗。(目的:若簡單的思維條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實驗操作,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教師主導的切入點:不同的溶劑下物質導電性的變化或者溶液相互反應后的導電性的變化。)

  【設計方案】

  學生的探究設計

  要求:以一定的依據(jù)進行分類,每一類選擇一種物質測定導電性,然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本組所能解決

  的問題。(目的:①如果學生設計的實驗都進行測定在時間上是不允許的②培養(yǎng)學生在物質分類的

  基礎上對分類有更深的理解③為學習酸堿鹽定義做準備)

  流程:學生自我思考,設計方案;小組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小組匯報。(目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小組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這個過程也實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實驗的探究)

  二、教師的探究設計

  用導電裝置測定CuSO4溶液的導電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讓學生觀察導電裝置中燈泡的變化和溶液中的現(xiàn)象。(目的:在學生的認知水平達不到探究的目的時,發(fā)揮教師的輔助作用,給學生們一個探究的切入點。)

  【實驗探究】

  學生六人一組進行分組實驗。

 、胚B接測定導電性的簡易裝置。

 、茰y定所選試劑的導電性。

  【課堂紀實】

  一、學生的探究設計:

  學生能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得到的兩種結果是:

  潛意識的根據(jù)組成分類——選擇的試劑有:酸、堿、鹽、有機物的溶液;

  解決的問題:什么物質可以導電。

  潛意識的根據(jù)物質狀態(tài)分類——選擇的試劑有:蒸餾水、固體、溶液;

  解決的問題:導電的原理、條件

  這些與預期的相同,在第二種分類的情況匯報時,有的組認為應該測定蒸餾水的導電性,為此學生之

  間展開了討論,并達成了共識,水是使物質電離的條件。但是學生沒有認識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劑,教師在此給予引導,不但突破了對分散劑認知的局限性,并凸顯了水在電離中的作用,還為學習離子反應做了準備。

  落實知識點: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從微觀、符號水平上認識電離;從本質上認識酸、堿、鹽。(書寫板書)

  二、教師的探究設計:

  學生的方案中有設計溶液相互反應后體系導電性變化的實驗,但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學生因為繁瑣沒有做,少數(shù)同學做了也沒有達到實驗目的(選擇的試劑不同)。所以我課堂演示了這個"高難度"的實驗(方案是學生設計的,只是選擇了能達到探究目的的試劑,還要提示學生控制試劑的用量)。

  落實知識點:認識離子反應、掌握離子反應的本質(書寫板書)

  【拓展應用】

  手電筒中的溶液是電解質的溶液(目的:扣題,解決了創(chuàng)設情景中的問題,也為電解質理論中電化學知識打下基礎)

  初中所學的化學反應中那些是離子反應?進行分類?(目的:尋找學生學習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宏觀的表現(xiàn)為生成沉淀、氣體和水)

  用化學語言表示出離子反應的本質。(目的:促進學生在學習了電離方程式后會用微粒觀分析電解質溶液間的反應,為下一課時學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打下基礎)

  【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的最終目的是達成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演變過程我們是親身經(jīng)歷者。從講授、灌輸?shù)揭欢▽用嫔系淖⒅匦问降奶骄,再到包含各種探究要素的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是一節(jié)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應用中關注本質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形成提出問題的氛圍,進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得出結論——交流結果。從課堂的教學效果看,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但教學過程中,我也深刻體會到有的學生提不出問題(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此時體現(xiàn)),有的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測水的導電性),有很多同學對做實驗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不可能僅僅依靠一種形式化的探究步驟來實現(xiàn)的,必須堅持在教學的點點滴滴中,必須堅持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中,還需處理好考試與教學的關系,在探究教學下,有的教師會感受到教學時間不夠,知識點強化所需要的時間不夠,如何解決?我的體會是:學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并在小組交流中表達出來的不要再重復,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關注知識點的落實,關注典型問題的解決。

  每堂課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學設計,它在考驗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它在考驗著教師的教學功底,它在考驗著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它關系到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讓我們共同來實踐吧。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

  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1.從電離認識化合物 3.從電離認識酸、堿、鹽

  電解質 酸

  非電解質 堿

  鹽

  2.電離的表達 4.從電離認識化學反應

  電離方程式 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的本質:

高中化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章教材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的第二章第三節(jié)內容,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在高中階段學生對氧化還原的認識是一個分階段、螺旋上升的過程:

  水平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夠分析哪些化學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說出哪些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初步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了解化合價與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的關系。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學會研究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體會到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存在強弱關系,如Cl2與Fe3+的氧化性強弱等;學生初步應用電子轉移守恒進行一些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如濃、稀硝酸與金屬銅的反應配平;學生能夠書寫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水平3:在周期表周期律的學習中,學生對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建立規(guī)律性認識,如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電子能力的比較,并能夠從物質結構(原子結構)的角度預測分析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并對比強弱關系。

  水平4:在電化學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達到電子轉移的定量水平,對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認識有進一步提高。在這里可以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復習,達到應用氧化還原反應解決分析綜合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綜合應用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進行定量計算、物質制備、能量轉化、實驗設計等綜合問題,甚至還要跟其他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共同解決問題。

  可見本節(jié)內容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通過對本節(jié)教材的學習,為以后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夠利用化合價升降,判斷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

  2 能從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劑、還原劑及被氧化、被還原的概念;

  3能列舉中學階段常用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4能夠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現(xiàn)象進行解釋說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分析,初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廣泛存在于生活中;通過知識內容類比,學會判斷電子轉移和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2通過參與探究活動,領悟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勇于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材料對比方法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并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合作精神,體驗探究過程,體驗知識生成的愉悅感。

  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

  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以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本節(jié)內容的難點

  1用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觀點以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會用“雙線橋”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剛進入高中不久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心理狀態(tài)活躍,易于調動

  2 學生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已初步了解原子結構的組成,并能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原子結構及離子結構

  3 經(jīng)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分類思想,經(jīng)過離子反應的學習對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形態(tài)理解的比較清楚

  四、教學方法及策略

  1概念教學通常是老師講授為主,平鋪直敘,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學生興趣不高。為打破這種局面筆者從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入手,以探究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分析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主動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氯化鈉、氯化氫入手,讓學生從微粒的角度分析反應前后元素的形態(tài)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引出氧化還原反應中原子狀態(tài)的變換,從而認清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

  3利用課本插圖及動畫模擬作為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突破難點。

  五、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大家是否注意過一個現(xiàn)象:削了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蘋果表面變成褐色;但市售的蘋果汁不變色,為什么呢?(展示市售蘋果汁的成分,提示其中的維生素C起到了防止蘋果汁變色的作用)

  提示:在空氣中蘋果中的Fe2+被氧化成Fe3+而使蘋果變色,蘋果汁中加的Vc將Fe3+還原為Fe2+而防止變色。這里面涉及到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設計】§2-3氧化還原反應

  【探究活動一】請學生寫出可以制取NaCl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分析各反應中的化合價如何變化。

  學生有的寫出來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有的寫出了鈉與氯氣的反應……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將這些化學反應分類: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和無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我們就將有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重點分析鈉和氯氣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探究活動二】請大家閱讀課本36頁,圖2-11,用自己的話描述氯化鈉形成過程中微粒的變化,分析形成氯化鈉的過程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并歸納化合價與電子得失的關系。。

  【通過討論讓學生初步感知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由于鈉和氯原子間電子的得失而使兩元素分別顯示+1、—1】

  【活動三】若參加反應的物質中的元素都不容易得失電子化合價變化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請大家看課本37頁第一段,然后觀看動畫氯化氫形成的過程及電子對的形成和偏移情況。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該物質即為氧化劑;失去電子(或電對偏離)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該物質為還原劑。

  【小結】有電子轉移的(得失或者偏移)的反應即為氧化還原反應。電子的轉移決定了了化合價的升降。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有化合價的變化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電子對的偏移)

  【活動四,回扣情景】削了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顏色變?yōu)楹稚倪^程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加入Vc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們如何用電子轉移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六 板書設計

  §2-3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特征:有化合價變化

  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高中化學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教材簡介:

  本節(jié)教材選自全日制高中化學課本第一冊第五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第四節(jié)化學鍵,課時為3課時。

  本節(jié)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于離子鍵的內容,第二部分是關于化學鍵的內容,第三部分是關于介紹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第四部分介紹化學鍵的概念。此外本節(jié)還包括了一個演示實驗和一張表格。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能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學生了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3. 通過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學情分析:

  第一部分關于離子鍵的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活潑金屬鈉與活潑非金屬氯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的過程。第二部分關于共價鍵的內容,學生也已學過了氫氣和氯氣的反應生成氯化氫的過程。因此這兩部分可在對有關知識進行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學生學習。在初中,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等知識,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熟→生的過程。

  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教材內容屬于物質結構理論的范疇,而物質結構不僅是本書的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通過本節(jié)教材的學習,形式認識了化學鍵和化學反應的實質,對分子結構理論將有整體認識。

  教學重點:

  1. 離子鍵,共價鍵

  2.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及其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化學鍵概念,電子式

  二、教學方法

  1.“啟發(fā)探究式”

  本節(jié)內容具有教學的特點,又有基礎理論教學的特點,可采取教學方法,即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教學

  本節(jié)教材概念多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強,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如:講到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結構時,可借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或實物模型,展現(xiàn)分子結構進行教學,展現(xiàn)微觀分子的運動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按照教材的安排,將化學鍵概念放在離子鍵和共價鍵之后,我認為這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即歸納教學的方法。因此我的教學也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進行。

  1.關于離子鍵的教學

  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復習初中化學課本中關于離子化合物的內容,重點復習離

  子與原子的區(qū)別和離子化合物的形成。

  課堂中要根據(jù)教材的安排,通過鈉與氯氣反應生產(chǎn)氯化鈉的過程進行演示實驗,組織學生討論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從而引出離子鍵的概念。討論中要著重抓住離子鍵的原因,成鍵粒子和成鍵性質三點,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離子鍵的本質和形成條件。要指出在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時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如(1)離子漏標電荷數(shù);(2)離子所帶正負電荷數(shù)與元素化合價分辨不清等,注意強調書寫的規(guī)范化。

  此外,為了使學生知道氯化鈉在通常情況下以晶體形式存在,我將利用課后資料中的晶體結構示意圖展示氯化鈉晶體的模型,培養(yǎng)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并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

  2.關于共價鍵的教學

  課前可布置學生復習初中關于共價化合物的內容,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討論氫氣和氯氣反應的過程,討論中要著重抓住共價鍵的成因和表示方法。

  在討論共價鍵的原因時,我將啟發(fā)對比氖原子和氯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分析為什么氖分子是單原子分子,而氯原子是雙原子分子。從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是否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分析得出形成共價鍵的條件,并用電子式表示氫氣和氯氣的形成過程。在本節(jié)的教學采用與離子鍵的對比進行教學,通過概念與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形成的對比,將使教學更加順利。

  3.關于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教學

  復習導入:在復習共價鍵概念后,可由學生在黑板上寫出氫氣,氯化氫,水分子的電子式。

  提出問題:(1)在氯化氫中及水分子中,為什么電子對偏向氯原子和氧原?(2)而H2中為什么電子對未偏移?(3)氫氣和氯化氫,水分子中的化學鍵是極性鍵還是非極性鍵,并總結出規(guī)律。

  4.關于化學鍵的教學

  在通過以上的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出化學鍵的概念。同時得出“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本質上就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的結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將其設計成多媒體動畫教學,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小結時,應當著重強調以下幾點:

  (1) 化學鍵是存在與分子內相鄰的原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2) 是指兩個直接相鄰的原子

  (3) 原子指廣義的原子與上面的原子有所區(qū)分

  (4) “強烈的相互作用”不能說成結合力

  四、反饋練習

  離子鍵部分是強調離子鍵的概念和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共價鍵部分應強調共價鍵的概念和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分子的形成過程。此外,還要強調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區(qū)別。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二。

高中化學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物質的量,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的內容。物質的量是化學教

  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貫穿于高中化學的始終,在化學計算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學生主要從定性的角度或簡單的定量角度去學習化學知識,而這一節(jié)的學習會使學生對化學中的"量"有一個新的認識。因此教好物質的量的概念,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關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而且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物質的量的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含義;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含義

  B、通過練習掌握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數(shù)目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到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的關系。

 。2) 能力目標: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A、通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B、養(yǎng)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

 。4)德育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辯證邏輯能力;

  B、培養(yǎng)學生抽象、聯(lián)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C、使學生學習法定計量單位及國家標準中“量和單位”的有關內容。

  3、教材的重,難點:

  (1)重點: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能根據(jù)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計算。

  (2)難點:物質的量與微粒數(shù)目之間的簡單換算;關于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簡單換算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根據(jù)新課改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所以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采取目標分層教學法

  課前五分鐘檢測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微粒間轉換的理解與應用,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新課教學主要采取對比歸納法:通過與生活中的某些質量小,數(shù)量大的實例對比,指出化學反應中存在的相同情況--提出物質的量的概念;通過與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單位的對比提出摩爾的概念,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理解和記憶物質的量與摩爾的關系;通過與生活中實例對比(一盒粉筆,一打羽毛球)重點說明摩爾的概念,以此使學生對抽象的摩爾概念

  具體化;通過適當?shù)姆謱泳殹 。?)講練結合

  課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老師很快掌握學生的情況,更能讓學生及時地熟悉所學知識。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對于化學課的學習,高一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因為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由于物質的量這一節(jié)的概念比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2、學法指導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物質的量”的概念

  設問引入新課:物體運動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單位是什么?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單位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轉入:任何物質都是由許許多多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例如,1滴水是由許多水分子構成。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的多少,也應該有相應的物理量,這個物理量科學上稱為“物質的量”。讓學生意識到: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它是表示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數(shù)目多少的一個物理量;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理解(不要過多的強調,以免將問題復雜化使學生心理壓力加重)。

  2、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的教學

  引入:每種物理量都有相應的單位。速率的單位是“米/秒”,“物質的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等!拔镔|的量”作為一種物理量也應有相應的單位,它的單位是什么?

  分析:由于“物質的量”是表示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數(shù)目多少的一個物理量,學生首先想到“個”。由于粒子太小、數(shù)目多,用“個”作單位,不方便。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個水分子。所以用“個”不行。科學上用“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1摩爾是多少?讓學生聯(lián)想質量單位——千克的標準:國際千克原位,指出在國際上摩爾這個單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shù)目為標準的,即1mol粒子集體所含的粒子數(shù)與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shù)相同,約為6、02*1023個。然后進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定義: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符號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運用實例推導出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粒子數(shù)之間存在的關系:n=N/NA

  3、摩爾質量的引入:通過設問,1mol不同的物質所含的粒子數(shù)相同,那么1mol不同的物質的質量是不是也是相同的呢?

  學生進行討論,考慮到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得出其質量是不相同的,那么1mol不同的物質的質量是多少呢?從而提出了摩爾質量的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符號為M,常用單位為g/mol(或g·mol?1)。

  3、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進行必要的課堂練習強化對摩爾的理解及使用時注意點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每摩爾物質含有6、02*1023個粒子。(2)摩爾是七個物理量之一。

 。3)摩爾是物質的質量單位。(4)摩爾是物質的數(shù)量單位。

 。5)1摩爾小麥約含6、02*1023個麥粒。

  2、填寫下列空白

  (1)1molO中約含有個O;(2)3molH2SO4中約含有個H2SO4;

 。4)10molNa+中約含有個Na+;(5)28mol電子中約含有 個電子;

 。6)1、204*1024個水分子,其物質的量為;

  同時強調: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只適用于微觀粒子,使用摩爾作單位時,所指粒子必須十分明確且粒子的種類要用化學式表示。

  4、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習題中相應作業(yè)。

高中化學說課稿8

  一、指導思想

  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長期以來都陷入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困境。既無生動有趣的實驗,又無形象具體的研究對象,如何讓概念學習的課堂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對此我進行了大量探索,選取了“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概念教學作為嘗試。

  在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我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物質的量濃度》第一課時。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通過本節(jié)的探究既鞏固對“物質的量”的運用,又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擴充對溶液組成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化學計算的能力。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jù)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b.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c.了解物質的量濃度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運用。

  能力方法:

  a.通過課前探究,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過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c.通過對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比,提高運用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a.在相互交流與評價中,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b.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chǎn)問題,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c.通過溶液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系,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物質的量濃度在高中化學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將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確定為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將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確定為教學難點。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初中接觸的“溶液體積”與“溶劑體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依據(jù)主體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

  按照主體探究式學習,我在教學中力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于課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學生課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種溶液的標簽,很快他們帶來了自己家中的諸如復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藥水、枝江大曲、礦泉水等,實驗室諸如硫酸、NaOH溶液等標簽。在課堂上我將請他們相互展示,并根據(jù)自己手中的標簽歸納表示溶液組成的多種方法:v/v、m/v、n/v、m/m,從而教師引入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之一—物質的量濃度。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真正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主體探究式學習認為: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新知識。

  采用主體探究式學習,學生不再把“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從課本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質的量”、“溶液的質量”、“溶液的體積”等基礎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來獲取新的概念。

  學生首先自主閱讀課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個具體實例的練習中運用概念。

  (計算下列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1.1molNaOH固體溶于水,配制成體積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體溶于水,配制成體積為1L的溶液。

  3.1molNaOH固體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個練習直接運用概念的表達式;第二個練習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物質的量與物質的質量間的換算”。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學生更是如此。兩個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個練習看似簡單,實則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學生們將在各自不同的評判與反思中,激烈的爭論,我將這個“舞臺”讓給學生,他們盡情發(fā)揮、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對此練習可能會有下列見解: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mol/L;溶液的體積和溶劑的體積是不相同的;此題尚須補充、添加已知條件;必須知道NaOH固體的密度,則可計算NaOH固體的體積,然后與水的體積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體積;體積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須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過溶液的質量求出溶液的體積。

  整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僅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彼此的心靈去相互碰撞。直到他們達成共識,共享成功后,我再給出練習所缺條件—溶液的密度,同學們再次進行計算,他們就不僅僅領悟了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還掌握了溶液體積的計算方法。思想?yún)R報專題乘勝追擊的幾個判斷題的設計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啟發(fā)學生總結溶液稀釋和體積分割時對物質的量濃度的影響及溶液中溶質的微粒種類,即為后面的“當堂反饋”作好鋪墊,又達到了升華概念的目的,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為豐富。

高中化學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放在金屬和非金屬的之后構成氧化還原與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氧化—還原原理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節(jié)課在初中的基礎上,對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質作進一步的認識。作為三大強酸之一的硫酸,從性質上來說,不但具有酸的通性,還具有自己的特性,這就讓學生在已往知識的基礎上對酸的性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普遍性與特殊性間的關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為接下來HNo3性質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本節(jié)課的重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3、本節(jié)課的難點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4、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復習已知的硫酸的性質;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2)能力目標:分為以下三點:

 、、通過濃硫酸性質的探究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理論問題實驗探究,實驗現(xiàn)象回歸理論的良好化學學習習慣。

  ③、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掌握濃硫酸和稀硫酸性質的差異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guī)律。幫助學生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并從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原有認知情況:對酸的通性比較了解,了解濃硫酸的脫水性和稀釋的方法。但在課堂上對濃硫酸的化學性質無接觸。

  2、學生認知特點:對物質的性質停留在表面的識記,未養(yǎng)成通過實驗、邏輯思維分析物質性質的習慣。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學習中做過幾個探究實驗,有一定的經(jīng)驗。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計: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我采用了學生實驗探究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模式,分為創(chuàng)設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歸納結論五個階段,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等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探索意識,順著學生的思路走,以激發(fā)學生主題性學習的興趣,開拓思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和探索新知,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法指導:讓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假設設計方案驗證假設獲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發(fā)展新知,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培養(yǎng)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獨創(chuàng)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時事新聞導出問題:

 、俨シ乓瞬蛩嵝孤妒鹿市侣

 、谟^看錄象后提出問題:

  A、為什么現(xiàn)場煙霧騰騰?

  B、為什么濃硫酸會造成人員傷亡?

  C、為什么濃硫酸會造成空氣污染?現(xiàn)場刺鼻的氣味是由什么物質引起的?

  D、為什么消防隊員要用水稀釋濃硫酸?

  2、解決問題復習性質

 、俳鉀Q問題A并復習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诮鉀Q問題B并復習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

  過渡: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個問題,濃硫酸為什么會造成空氣污染呢?

  3、進行假設展開探究

  ①探究實驗

  A、目的:濃硫酸泄漏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B、硬件:燒杯、試管、試管夾、酒精燈、濃硫酸、PH試紙、品紅試紙、鐵釘、銅片、氧化銅、水泥路面碎塊。

  C、由學生進行假設,邊假設邊討論驗證假設的方案:

 。ˋ)濃硫酸是一種揮發(fā)性酸,揮發(fā)出硫酸氣體。

 。˙)硫酸和路面上復雜的物質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了一種。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能是:

  講解:可見濃度的變化,有時也會引起性質的變化。

  過渡:那有的同學可能有疑問了,既然濃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強。那為什么稀硫酸常溫下可以和鐵發(fā)生反應,而濃硫酸和鐵在常溫下混合卻沒有明顯現(xiàn)象呢?

  5、引出問題繼續(xù)探究

 、倌康模簼饬蛩岷丸F釘混合后無明顯現(xiàn)象的原因;

 、跉w納的出鈍化,及濃硫酸的保存和運輸。

  6、總結性質引出用途

 、倏偨Y濃硫酸的性質,引導學生回答問題D;

  ②性質決定用途,通過性質的復習引出濃硫酸的多種用途,并用投影展示濃硫酸的用途。

  7、思考鞏固

 、傺菔菊崽呛蜐饬蛩岬姆磻;

 、趩栂旅鎺讉問題:

  A、蔗糖和濃硫酸的反應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什么性質?

  B、為什么反應中蔗糖的體積會膨脹?

  C、請設計實驗驗證蔗糖和濃硫酸反應后的產(chǎn)物(裝置圖以及涉及的反應方程式)?

  8、布置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硫酸

  一、濃硫酸的性質

  1、溶于水放熱;

  2、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

  3、脫水性按2:1奪取有機物中的H、o使有機物碳化;

  4、氧化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實驗化學》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模塊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實驗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鑒別”選自蘇教版《實驗化學》專題3課題2。本節(jié)課的主題是物質的鑒別,鑒別的對象是跟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的工業(yè)鹽(亞硝酸鈉)和食鹽,鑒別方法主要涉及被鑒物質的化學性質,且給學生從物理性質、組成與結構等角度探討鑒別方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教材要求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fā),根據(jù)物質的特性多角度設計物質鑒別的實驗方案,并開展實驗探究,感悟化學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進一步提升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說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與歸宿,對本課時教學我們設置了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NaNo2和Nacl結構、組成與性質的差異,學會物質鑒別的基本技能。

  過程與方法:通過NaNo2和Nacl的鑒別過程,培養(yǎng)學生設計、評價、操作、處理等實驗綜合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誤食亞硝酸鈉中毒為載體,建立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踐的意識,在合作學習中提高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述目標的設置,我們在充分體現(xiàn)性質差異決定鑒別方法差異的同時,很好地注意了預設與生成、主體與主導、獨立與合作、收斂與發(fā)散、理論與實際等關系的處理。

  三、說過程

  按照情境引課,情理結合,分合相輔,師生互動,學用一致,不斷升華的總原則,從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組成與性質、不同組成與性質決定不同鑒別方法、不同鑒別方法呈現(xiàn)不同現(xiàn)象、不同鑒別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選擇為出發(fā)點,整節(jié)課的教學架構設置為“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呈現(xiàn)先行,尋找啟迪”、“激發(fā)思維,拓展思路”、“搜索信息,明晰方向”、“設計方案,實驗論證”、“創(chuàng)新優(yōu)化,不斷升華”等六個實施階段。其主要教學內容與設計意圖簡述如下。

  【教學過程】引入:通過工業(yè)鹽(亞硝酸鈉)中毒事件的視頻報道,提出“為何會出現(xiàn)這類嚴重的中毒事件?”的問題;通過NaNo2樣品呈現(xiàn)和NaNo2用途說明,進一步提出“如何通過鑒別法來避免這類中毒現(xiàn)象發(fā)生?”的問題。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發(fā)生的真實事件為學習背景,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所應關注的學習方向,使課堂迅速進入一種有序、高效的教學狀態(tài)。把學習與研究放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背景之中,這種“告知”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預設,能有效激發(fā)學習者為快速獲得學習結果而規(guī)劃系列的預期行為,并逐步將預期行為轉化為實踐行為,使實踐行為與正確的學習結果相匹配。

  【教學過程】問題1:怎樣用實驗方法鑒別Nacl與NH4cl兩種固體?在學生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得出“焰色反應法、氣體法(與NaoH固體反應)、顯色法(與石蕊試液反應)、顯色法(與pH試紙接觸)”等四種方案。

  【設計意圖】奧蘇伯爾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可通過先給學習者呈現(xiàn)一個先行組織者而加以激活,其用意旨在為新呈現(xiàn)材料的學習提供一個觀念的框架,這樣有助于智慧技能的保持與遷移。

  【教學過程】通過對Nacl與NH4cl兩種固體鑒別方法的研究,我們可以思考與整理出物質鑒別所應遵循的基本原理。即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差異、根據(jù)物質的化學性質差異、根據(jù)物質的組成、結構差異等三方面。

  【設計意圖】在分析固體Nacl與NH4cl鑒別方法的基礎上,歸納提煉出物質鑒別的常用原理,完成學生認知結構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升華,為鑒別NaNo2與Nacl固體

  提供了上位概念與規(guī)則的支撐,同時也為學生如何選擇所需信息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作好輔墊。

  【教學過程】問題2:要合理鑒別NaNo2和Nacl,已具有哪些知識儲備?(呈現(xiàn)已經(jīng)完成的預習作業(yè):搜索歸納NaNo2的性質、用途,展示所寫的科普小論文),投影呈現(xiàn)NaNo2和Nacl的性質對照表。

  【設計意圖】通過查找資料、撰寫科普小論文方式使學生了解NaNo2的性質,它既提高了學生搜索、接受信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性質搜索結果與性質比較最終以表格形式展示,不但呈現(xiàn)了信息的高密度,同時凸現(xiàn)了NaNo2與Nacl在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上的差別。

  【教學過程】問題3:怎樣用實驗方法鑒別NaNo2和Nacl兩種固體?(學生分組討論,初步形成簡要實驗方案)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出要完成物質鑒別的實驗操作,必需綜合考慮方案設計、方案評價、方案實踐、方案反思等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評價信息、吸收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從而優(yōu)化其思維的遷移、發(fā)散、收斂品質,最終形成有序的多個從理論角度得出的實驗鑒別方案。

  【教學過程】對學生設計的典型理論鑒別方案,師生共同進行從實踐視角的可行性評價,并分組進入方案實踐(四人一組,進行有明確任務的分組實驗,并匯報實驗步驟、現(xiàn)象與結論)。

  【設計意圖】體現(xiàn)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中檢驗理論設計的合理性、簡約性、安全性、可行性,凸顯實驗的“動”的功能,也彰顯實驗的“靜”的功能(實踐對理論的評價功能)。

  【教學過程】師生共同歸納與整理進行物質鑒別,必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必需掌握一般的鑒別流程。在此基礎上,思考物質鑒別在理論與實踐中是否存在一定區(qū)別?

  問題4:建筑工人怎樣用簡單的方法區(qū)分食鹽和工業(yè)鹽?

  【設計意圖】知識的達成,能力的獲得需要不斷的總結、不斷的訓練、不斷的思索,并反璞歸真,讓理論知識、理論方法回歸生活,再次調動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激情和才智,讓學生感受學習化學的成功與喜悅,較好地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堂目標。

  【教學過程】總結:驗證與探究是物質鑒別的基本思想,定性、定量方法;傳統(tǒng)、現(xiàn)代方法;局部、整體方法;基礎、綜合方法是溝通具體鑒別方法與物質組成、性質的橋梁,這些方法雖然在運用時一定存在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現(xiàn)象,但其獨立知識、能力的構建應及時融入化學學科的完整體系之中。

  【設計意圖】及時的歸納、總結與提升,能凸現(xiàn)對完整、系統(tǒng)知識的有序構建,也能強化對創(chuàng)新、綜合能力的優(yōu)化培養(yǎng)。

高中化學說課稿11

  大家好,我要講的這節(jié)課是《*****》。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對本節(jié)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簡要說明本說課的內容來自哪一學科、哪一冊書、哪一章節(jié))

  (二)、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

  按照《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為貫徹實施《****教學法》,結合校學生實際學情確立如下三維目標:(或者這樣銜接: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或者這樣銜接:依據(jù)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2、難點:本節(jié)課的難點

  3、確立依據(jù)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蔽矣X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或這樣銜接: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jù)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jié)課我通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啟發(fā)-掌握式教學方法并充分發(fā)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二)、教學手段

  (三)、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jù)教學內容和采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做到授之于漁)

  三、說學法

  (一)、學習方法

  (二)、能力培養(yǎng)

  四、說教學程序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或者這樣銜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我對本節(jié)課的安排如下:)

  (或者這樣銜接: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tǒng)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xiàn),教師必須善于駕馭教法,指導學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順利地、認真地、

  科學地接受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意圖如下:)

  (一)、新課導入

  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lián)系實際,呈現(xiàn)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新知識的學習

  (三)、檢測訓練

  (四)、總結鞏固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時要體現(xiàn)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學生、教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見有機物,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學生感覺親切、熟悉!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指出:必修模塊的乙醇應該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學素養(yǎng),學生借助乙醇這種熟悉的有機物,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之——烴的含氧衍生物,認識到有機物已經(jīng)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識基礎,了解有機化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認識官能團與有機物性質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知道了乙醇的組成、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和一些用途,但是學生對物質性質的認識主要停留在宏觀表象階段,只是在烯烴的學習中開始從微觀結構認識物質。因此在乙醇的教學設計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結構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與乙醇分子、氫氧化鈉和乙醇鈉的對比,滲透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科學分析方法。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乙醇化學性質的教學采用學生小組實驗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1)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能夠列舉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質;

 。2)通過實驗探究,能完成乙醇與氧氣、與鈉反應的實驗操作,并能正確書寫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3)通過師生共同歸納,初步學習羥基、官能團等概念,并能解釋羥基對乙醇化學性質的影響;

  (4)通過閱讀、交流加深對酒駕、乙醇汽油等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的認識,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學重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和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3.教學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四、教學指導思想

  新教材特別強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fā),為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借鑒了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主要采用認知同化的學習模式,即先探明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礎上對已有知識進行拓展、加深。

  五、教學過程

  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討論、交流,激活已有知識

  學生依據(jù)學案,分組(4-6人)交流關于乙醇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的已有知識,最早完成學案的小組到展示臺展示,之后其他小組的同學提出質疑和和補充,教師參與總結。對于乙醇的分子結構,大部分學生正確寫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不規(guī)范的加以糾正,在此引導學生:乙醇屬于烴嗎?并與乙烷的分子結構作對此,引出烴的衍生物的概念。對于乙醇的物理性質,學生總結的比較全面,而乙醇的化學性質,學生只能寫出乙醇燃燒的方程式;對于乙醇的用途,學生知道的還是相當多,在此基礎上,借助兩個新聞標題為學生介紹了乙醇汽油的利與弊,乙醇汽油的推廣使用,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節(jié)約了石油資源,解決了我國的能源危機,然而乙醇汽油的生產(chǎn)消耗了大量玉米,從而出現(xiàn)了汽車與人爭糧食的社會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警醒,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意識。

  教學第二環(huán)節(jié)——關注生活現(xiàn)象,提出新問題

  由3名學生到講臺表演我準備好的臺詞,也可以課前演練一下。

  甲:你買新車了,請客!

  乙:當然!

  甲:干一杯!

  乙:我開車,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沒問題。

  乙:三杯五杯也沒問題!

 。住⒁液染茽睿

  甲:喝多了嗎?還能開車嗎?

  乙:沒事。再喝幾杯也沒問題!

  丙(上):酒精測試!喝了這么多酒還開車,扣車,罰款!

  乙:時代不同了,汽車還喝酒呢!我喝點酒不算什么。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著呢,沒喝多。

  通過表演,我提出了以下問題:1、你對甲、乙二人的行為有何評價?2、從這段對話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質的關鍵詞,提出你想進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質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酒駕的危害,珍愛生命,增強社會責任感。學生的發(fā)言非常踴躍,主要觀點有飲酒不能駕車,不應該勸開車的人喝酒,酒后駕車是對生命的漠視,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等等。但也有的同學提出:只喝一杯啤酒能開車嗎之類的問題,我對學生的發(fā)言充分肯定,然后為學生出示我國關于酒駕的界定標準和處理規(guī)定,學生對酒駕的認識更加全面。

  對第二個問題,經(jīng)過學生的互相啟發(fā)和教師的點撥,提出的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是:

 。1)飲酒后,乙醇在人體內發(fā)生了怎樣的化學變化?(2)交警檢驗司機酒后駕車的原理是什么?我把這兩個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進行逐一解決。

  教學第三環(huán)節(jié)——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學生最為陌生的,是乙醇在人體內的變化。我為學生提供了乙醇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圖,乙醇進入人體后,絕大部分在乙醇脫氫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因此飲酒的人很快出現(xiàn)面紅耳赤的現(xiàn)象。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能麻痹大腦的中樞神經(jīng),隨之出現(xiàn)心悸、惡心、嘔吐、四肢不協(xié)調等癥狀,因此乙醛就是造成司機酒后肇事的罪魁禍首。一段時間后,乙醛又被氧化為乙酸,最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酒醉到酒醒。乙醇生成乙醛的這種變化在人體外用銅或銀作催化劑就能實現(xiàn),接下來我為學生示范了操作過程,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我對課本中的的實驗做了簡單改進:將盛有無水乙醇的試管改為了小燒杯。改進之后的實驗:一是對學生來說插入銅絲更容易,防止插入過慢銅絲變冷,對學生來講也更安全;二是降低了容器的高度,便于聞到乙醛的刺激性氣味。

  學生觀察銅絲表面顏色的變化,并對比實驗前后液體氣味的變化。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銅是催化劑,實質是乙醇和氧氣發(fā)生了反應,生成了有刺激性氣味的乙醛,并給出乙醛的結構,學生通過對比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結構,從原子守恒的角度書寫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方程式。這一過程,學生對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了更深的體驗。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學生在描述現(xiàn)象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做過催化劑的銅絲更新、更亮了(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就需要老師點撥一下),那么如果想把舊銅器變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我為學生展示了銅銀在焊接時的圖片,對于銀器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膜,工匠說,可以把銀器在火上燒熱,馬上蘸一下酒精,就會光亮如初。如果你家有一件舊銀器,你會如何處理呢?學生的情緒又變得高漲起來,他們一定在想象有什么機會可以讓他們學以致用了。

  教學第四環(huán)節(jié)——驗證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

  交警是如何檢驗司機酒后駕車的呢?鑒于重鉻酸鉀氧化乙醇的應用價值,高錳酸鉀作為有機化學常用氧化劑的重要地位,再加上這兩個實驗易于操作,現(xiàn)象明顯,我把教材中的資料卡片給為學生分組實驗,學生親身體驗乙醇的還原性,不僅能與氧氣發(fā)生反應,還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被直接氧化為乙酸。

  教學第五環(huán)節(jié)——探究乙醇與鈉的反應

  乙醇的氧化反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學生想了解乙醇的更多知識可以借助于網(wǎng)絡平臺。因此,我為學生提供了百度百科中搜集到的“乙醇鈉”的相關信息,乙醇鈉是制造二十余種西藥的原料,之后我提出問題:水可以與金屬鈉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那么由乙醇如何獲得乙醇鈉呢?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組成部分,很容易想到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我順勢拋出另一問題: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另一種產(chǎn)物是什么?如何驗證?學生想到氫氣的驗純、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燒杯,并提出了與教材相同的實驗方案。但是以往實驗中,由于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切取的鈉塊較小,大試管中的空氣很難全部排出,氫氣的驗純需要較長的時間,鈉塊太小產(chǎn)生的氫氣量較少則導致實驗失敗,因此我對本實驗也做了改進: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將一塊綠豆粒大小的金屬鈉放入其中,再將注射器活塞裝上,之后輕拉活塞,使乙醇進入注射器中,可以觀察到鈉與乙醇發(fā)生反應,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將注射器內不純凈的氣體排出,迅速倒轉注射器,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可以將乙醇排出,待鈉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輕推活塞,點燃產(chǎn)生的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燒杯。改進之后的實驗減少了鈉的用量,無需驗純,點燃時現(xiàn)象明顯。通過這樣的實驗設計,驗證了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并對比了鈉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之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并書寫方程式。

  歸納整理:總結了乙醇的化學性質,通過對乙醇分子中化學鍵的斷裂情況的分析引出羥基、官能團的概念,初步認識官能團對有機物性質的重要影響。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的,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途徑有很多,要善于從化學視角留心生活中的問題,并想辦法加以解釋或解決。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質

  二、乙醇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1)催化氧化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與強氧化劑的反應

  -----被直接氧化為乙酸

 。3)燃燒反應

  2.乙醇與鈉的反應CH3CH2OH+3O

高中化學說課稿1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主題《評價理念下的二氧化硫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的核心理念:解放學生,通過學生互評,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以下是我的說課流程,我準備從三個大方面分析本課。

  一、教材因素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學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課時內容。

  本單元放在基本實驗和基礎理論、以及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之后,我認為教材這樣的用意有三: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體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為載體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基礎知識,另一方面為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的感性認識積累材料。

  本單元的化學學科知識體系遵循著: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三氧化硫——硫酸。學生可形成對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總體認識,形成知識網(wǎng)絡。實現(xiàn)了課程標準對本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

  (二)《課標》規(guī)定

  《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做了立體性的要求:“通過實驗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薄瓣P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敝赋隽吮竟(jié)教學的價值,給教學留出了靈活的空間。

  新教材對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編排有了較大的調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編排方式,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對元素化合物進行處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識壓縮為兩章內容。這就要求教學中使學生夯實基礎,嚴格控制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徹底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繁、難、偏的現(xiàn)象,以保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學情分析

  學生系統(tǒng)的學習了典型的金屬及非金屬元素中的硅和氯,無論在元素化學的感性認識還是在理論學習的積累上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候來研究難度較大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處,但學生的思維、探索和評價能力尚不成熟,還不能成為完全獨立探索和評價主體,探索和評價活動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

  二、教學策略的制定

  依據(jù)高一學生的知識儲備、心理特點,我確定本課

  (一)教學重點:1、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2、學生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教學難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整體分析和學生情況的綜合考慮,我確定本課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本課學習效果終端體現(xiàn)。

  (四)教法與學法:

  現(xiàn)代教學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痘瘜W課程標準》指出“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這要求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構建合作、評價等新教學模式。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課采用評價式教學。教師設置評價任務,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開展調查、探究,通過評價的標準,讓學生自己檢驗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價不僅是教師的教法,更是學生的學法。評價是學生認知目標的水平,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活動,形成學生互評,學生既能變換角度審視自已的學習,又能在實踐中確立并提高自己的評價意識、評價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這樣設計的好處:引領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評價活動來學習,是一種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同學們在評價的要求下,更加主動地學習化學,自覺地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于學生評價之中,逐步形成以問題為動力、以探究為形式、以評價為主體的、以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為目標的學習方式。體會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的運行

  (一)教學思路:依據(jù)上訴教學方法,我設計了本課教學思路如下,主要圍繞以評價任務驅動學生展開活動,通過對學生自己學習成果的四次互相評價:查閱資料、設計方案、交流合作的評價——探究二氧化硫重要化學性質的評價——總結性質、展示二氧化硫的利與弊的評價——反思活動中的表現(xiàn),樹立環(huán)保意識的評價,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共分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問卷,引入問題

  在新課前一周,展示有關二氧化硫引起危害的圖片,同時布置問卷。內容如下:1、學習之余,你對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有多少了解?2、你知道有一種環(huán)境問題叫酸雨嗎?3、你知道酸雨的成因嗎?你知道有一種顏色雪白的銀耳不能食用嗎?

  等問題!

  1、使學生對二氧化硫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產(chǎn)生共鳴。

  2、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愿望,通過問卷讓學生理清思路,確定學習目標。

  同時展開第二環(huán)節(jié);布置任務調查評價給出評價任務表:以小組為單位,查閱關于二氧化硫的性質資料,收集關于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和食品安全的資料,自行設計驗證二氧化硫的性質的方案?

  第一次評價設計意圖:

  有針對性的設計評價方案,學生在評價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展開對二氧化硫重要性質及其危害的自主性學習,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課前的準備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和“小組合作”解決了能夠解決的絕大部分問題,建構起初步的二氧化硫的知識結構,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需要教師指導、分析、提升的問題;教師通過與多組同學的交流,充分了解了學生,清楚了學生存在的疑惑和需提升的“點”。

  前期的充分準備工作,為課堂的高效奠定了基礎。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交流評價

  課堂之中:讓學生展示收集的關于二氧化硫的環(huán)境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資料。交流以組為單位進行,每個小組選出代表,向全體師生介紹課前準備的成果。

  介紹完畢,學生可以評價這一小組調查的成果是否真正找到了形成酸雨和食品不安全的原因。

  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對二氧化硫這種物質充滿了好奇。

  進而引入二氧化硫的形成原因和物理性質,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這部分內容已有很大程度的了解。讓學生自己總結,幻燈展示,教師在黑板寫標題即可。

  追問:1、正常的雨水和酸雨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

  2、為什么二氧化硫可以使銀耳變得雪白?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首先讓學生分析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質(通過剛才的引入,學生順理成章的想到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和漂白性兩個重要的化學性質)。

  此外,讓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質,由于學生此前的氧化還原的知識在金屬化合物及非金屬硅和氯中經(jīng)常應用,學生分析出二氧化硫具有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進而追問你設計了什么方案來驗證這些性質,學生有準備的回答。讓學生展示探究實驗,觀察學生實驗儀器的連接和實驗的操作,以及小組成員的配合情況。每一個性質讓一組學生完成,實驗結束讓學生總結實驗現(xiàn)象,解釋原因,得到相應結論。用相關的化學反應和離子反應解釋:

  其他小組針對這一小組的實驗,在以下方面評價:

  以學生自評為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第二次評價,使學生對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二次評價設計意圖:

  1.通過評價內容指導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二氧化硫的性質探究實驗。

  2.通過恰當?shù)脑u分比例,強調了核心的內容,使學生清楚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3.通過自評與他評,交流促進學生對自己的探究方案和二氧化硫重要化學性質的反思,在實際操作中落實二氧化硫知識中的難點。

  4.通過相互評價使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到參與評價的快樂。通過第二次表現(xiàn)性評價的設計,突出重點,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突破難點。為了使學生對二氧化硫有更系統(tǒng)的認識,設計第四環(huán)節(jié)。

  實踐應用形成認識本環(huán)節(jié)設計兩次評價

  二氧化硫性質小結性評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用途的評價

  例如:總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能否提出幾點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二氧化硫是否一無是處,二氧化硫的用途等第三次評價設計意圖:

  1、使學生對二氧化硫的內容有整體性的把握;

  2、使學生能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二氧化硫利和弊。

  通過以上三次評價,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五環(huán)節(jié):評價反饋反思提升

  設計例如:實驗探究中我做了些什么?本實驗中的感受和收獲是?關于二氧化硫你有了那些更深的了解,你是否愿意為環(huán)境保護作義務宣傳等問題。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進而給出評語和等級。

  第四次評價設計意圖:

  1、使學生對環(huán)境和食品安全關注的提高。

  2、使學生逐漸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反思自己的成長和不足,可以得到老師、同學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次表現(xiàn)性評價:以評價內容為任務,以落實評價標準為目標,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體,通過對學生課前準備、課中展示和課后反思的四次評價,不僅落實了本節(jié)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且使學生在互評中,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得到了進步與發(fā)展,進行了全方位的自我審視,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

  (三)紙筆性評價:設計目的: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學說課稿14

  一、課題簡介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材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是已學過的電解質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以及平衡移動原理等知識的綜合利用。本節(jié)是本章教學的重、難點,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對強弱電解質,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等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指導有關電解和物質檢測等知識的學習。

  2、新課標要求

  掌握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的水解,是高考必考內容

  3、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jù)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以及新課標和教材的要求確立本節(jié)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僖龑W生認識強酸弱堿鹽和強堿弱酸鹽的水解原理

 、谠鰪妼W生實驗動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課前調查,學生學會篩選信息進行交流

 、诮Y合實驗探究,微觀解釋鹽類水解的概念及本質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偻ㄟ^調查“鹽堿地的治理和改良措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愛家鄉(xiāng)熱情,立志于將來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xiàn)可持續(xù)性的自主發(fā)展。

  ②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教育,使學生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離子方程式書寫、化學平衡、電離平衡以及溶液的pH等知識,這幾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均有一定的難度,而鹽類的水解又是這幾部分知識的綜合利用,就更有難度,因此,學生能否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

  三、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授課前三天我將學生分為兩組,并分配各組的調查任務:

  1、(第一組)新聞鏈接:被蜂蟄傷莫大意—采草藥的老伯差點送了命!

  某日上午10點左右,家住市區(qū)的李伯與鄰居到附近的山上采草藥時,不慎被蜜蜂蟄傷,當時他并未在意;丶液罄畎⒉械絺幪弁醇又、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家人急忙撥打急救電話,經(jīng)醫(yī)生對癥處理,李伯已脫離危險。請問這次險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黃蜂或蜜蜂叮咬后應如何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質及時處理?請第一組的同學查閱有關資料,以便上課時與其他同學分享你們的成果。

  2、(第二組)你知道附近的鹽堿地是怎樣形成的嗎?有哪些防治措施?請你查閱有關資料,隨時準備把你的發(fā)現(xiàn)公之于眾。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查閱鹽類水解的相關資料,旨在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樂于就化學有關問題進行交流和作出判斷,并能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的意見,感受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樂趣。

  【新課導入】

  俗話說:“灰混糞,糞混灰,灰糞相混損肥分!蹦阆胫婪史謸p失的原因嗎?今天我們所學的內容可以幫你解決。引出課題第三節(jié)鹽類的水解

  俗語引課,用生活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準備解決的問題上來,而一定的知識儲備是解決此問題的前提條件,根據(jù)學生的調查反饋,檢查預習、查閱資料情況。

  【一組調查匯報預測】

  健康人血液的pH保持在一定范圍內變化,這是因為血液中存在血液酸堿平衡。H2CO3 H+ + HCO3—,醫(yī)學上稱之為血液酸堿平衡。當人受到叮咬時,皮膚上常起紅疹,這是因為蜜蜂蟄人后注入的酸性物質導致人體血液酸堿平衡被破壞所致。

  被黃蜂或蜜蜂叮咬后,其處理的方法卻不相同,這是因為黃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種堿性物質,而蜜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種酸性物質。被黃蜂叮咬:在患處涂抹食醋即可;被蜜蜂叮咬:在患處涂抹純堿、小蘇打或肥皂水溶液。

  【二組調查匯報預測】

  附近鹽堿土形成原因:一是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另一個是地勢低洼,沒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qū)又比較干旱,地表的水蒸發(fā)后,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附近的鹽堿地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積累有關,其中以Na2CO3為主,Na2CO3溶液水解生成少量NaHCO3和NaOH,使得土壤顯堿性。

  改良鹽堿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改良土壤,主要措施有這樣幾條:

  1、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增施有機肥。3、深耕深松。4、客土壓堿。5、合理種植。

  匯報展示讓學生學會如何提取資料,如何制作課件,如何組織語言,并增強了學生自信心。通過調查,相互交流,學生可以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鹽類水解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時,利用一組同學的匯報,拋磚引玉,拋出問題

 、貼a2CO3、NaHCO3和肥皂水溶液能減輕蜜蜂蜇后帶來的痛楚說明了什么?

  ②Na2CO3、NaHCO3和肥皂(主要成分:硬脂酸鈉)屬于哪類物質?估計它們的水溶液呈堿性還是酸性?

  引出實驗探究,請大家分組測試以下鹽溶液的pH值,根據(jù)溶液酸堿性分類

  【實驗探究】測定下列溶液:食鹽(NaCl)、小蘇打(NaHCO3)、氯化銨(NH4Cl)、硫酸鈉(Na2SO4)、醋酸鈉(CH3COONa)、硫酸銨(NH4)2SO4的pH值

  【實驗結果】:呈堿性的溶液:NaHCO3、CH3COONa

  呈中性的溶液:NaCl、Na2SO4

  呈酸性的溶液:NH4Cl、(NH4)2SO4

  根據(jù)試驗結果,討論鹽溶液的酸堿性與生成該鹽的酸和堿的強弱有什么關系?

  小結:鹽的組成與鹽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強堿弱酸鹽的水溶液顯堿性

  強酸弱堿鹽的水溶液顯酸性

  強酸強堿鹽的水溶液顯中性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操作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勝利的喜悅。乘勝追擊,向著本節(jié)的重點鹽類水解的概念和本質挺進,討論強堿弱酸鹽CH3COONa溶液顯堿性的原因。

  討論CH3COONa溶液呈堿性的原因。(要求學生首先提出假設,教師必要提示)

  討論、整理、可能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Ⅰ:水能電離出OH-,使溶液顯堿性。

  假設Ⅱ:醋酸鈉本身具有堿性。

  假設Ⅲ:醋酸鈉與水反應,使溶液顯堿性

  ……

  根據(jù)假設預測,我設計了以下三個驗證實驗

  驗證實驗:

  實驗Ⅰ:H2O+酚酞

  實驗Ⅱ:CH3COONa+酚酞的乙醇溶液

  實驗Ⅲ:實驗Ⅰ混合液+CH3COONa

  ……

  既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同時通過實驗中溶液顏色的變化,學生能夠自主構建知識體系,CH3COONa溶液呈堿性是醋酸鈉與水反應的結果,使鹽類水解概念的構建,更上一層樓,接著再從微觀的角度進一步認識鹽類水解的概念和本質,我利用以下問題進行啟發(fā)誘導。

 。1)CH3COONa水溶液中存在哪些電離?

 。2)CH3COONa水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它們能否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

 。3)離子相互作用時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最終會引起溶液中的c(H+)和c(OH—)如何變化?

  【討論結果】CH3COONa === CH3COO— + Na+ H2O H+ + OH—

  CH3COO—+H+ CH3COOH

  水解方程式:CH3COONa + H2O CH3COOH + NaOH

  請你把上式改為離子方程式,模仿分析出氯化銨溶液顯酸性的原因,寫出水解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并總結歸納鹽類水解的概念和實質。

  一系列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觀點。讓學生自主構建鹽類水解的概念及其本質,從而突破重難點。為了陪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語言表達的能力,開展以下的拓展練習。

  【拓展練習】根據(jù)鹽類水解的相關知識,分析NaCl溶液顯中性的原因。根據(jù)以上三種溶液酸堿性的分析,試圖得出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

  【板書】鹽類水解反應的規(guī)律⑴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

 、茝娝崛鯄A鹽溶液:呈酸性

  ⑶強酸強堿鹽溶液:顯中性

  學以致用,再次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以第二組調查成果為資源,認識鹽堿地里的水解反應,激發(fā)學生愛國、愛家鄉(xiāng)的熱情,立志于將來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xiàn)可持續(xù)性的自主發(fā)展。

  鹽堿地中主要的水解反應

  Na2CO3==CO32—+2Na+ H2O H+ + OH— CO32—+H+ HCO3—

  水解離子方程式:CO32— + H2O HCO3— +OH—

  至于多元弱酸根離子的水解,我放在研究性課題上學習。

  最后分組討論俗語中的問題,做到首尾呼應,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為鹽類水解的應用做好鋪墊。

  “灰混糞,糞混灰,灰糞相混損肥分”你想知道肥分損失的原因嗎?K2CO3和NH4Cl這兩種肥料能混合使用?混合使用的效果好嗎?(分組討論)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鹽類的水解

  1、鹽類水解的概念: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與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

  2、鹽類水解的本質:破壞水的電離平衡,促進水的電離

  3、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⑴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

  ⑵強酸弱堿鹽溶液:呈酸性

 、菑娝釓妷A鹽溶液:呈中性(不水解)

  【教學設計反思】

  鑒于本節(jié)課理論性較強,設計時應注意:

 。1)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理念。

 。2)結合實驗,由宏觀結論引出微觀解釋,從舊知走入新知,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

 、切陆滩牡囊粋很大特點就是課堂內容和生產(chǎn)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將知識講解與生產(chǎn)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⑷運用記憶口訣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

  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⑴由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較多,教師在授課中必須精心組織及時調控,否則課堂時間不易控制。

 、茖W生對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不能熟練掌握

  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高中化學說課稿15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章和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jīng)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1.2、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節(jié)教學的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體驗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1.3、重點、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堂的重點

  難點: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chǎn)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以及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二、教法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jié)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異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xiàn)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梢允抢蠋熖岢鰡栴},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xiàn)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xiàn)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三、學法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xiàn)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qū)別。

  那么,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chǎn)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初中已經(jīng)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梢宰寣W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jù)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xiàn)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chǎn)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 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xiàn)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xiàn)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課堂小結。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fā)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xiàn)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qū)別。

  五、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指正和批評。

【高中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經(jīng)典說課稿07-01

高中化學經(jīng)典說課稿07-01

高中化學氯氣說課稿04-03

高中化學說課稿11-27

高中化學《苯酚》說課稿10-20

高中化學《硫酸》說課稿09-15

高中化學說課稿01-20

高中化學說課稿11-10

高中化學《鈉》說課稿07-22

關于高中化學的說課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