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23 11:31:0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錦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錦九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115頁正、反比例的意義和正、反比例應用題、練一練,練習二十二第l、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的特征,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關系或反比例關系的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能正確地解答成正、反比例關系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復習正、反比例關系和正、反比例應用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能更正確地判斷成正、反比例關系的量,正確地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二、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

  1.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

  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x、y是相關聯的量)那么,什么情況下成正比例關系,什么情況下成反比例關系?想一想,成正比例關系和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出: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的相同點是:都有相關聯的兩種量(x和y),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不同點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中相對應數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中相對應數值的積一定。

  2.判斷正、反比例關系。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提問:判斷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據是什么?

  (2)做練習二十二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

  3.判斷x和y這兩種量成什么關系,為什么?

  (1)y=8x (2)y=

  指出:我們根據正、反比例關系的特點,可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題里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我們就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根據比值相等或者積相等的數量關系來解答。

  三、復習正、反比例應用題

  1.做練練第2題。

  讓學生讀題,判斷每題里兩種量成什么比例。提問:這道題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各要根據什么相等來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突出列式的等量關系是比值還是積一定。

  2.啟發(fā)學生思考:

  你認為正比例應用題實際上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哪一類應用題?反比例應用題是哪一類應用題?怎樣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指出: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要先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據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據積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點?成正、反比例量的應用題要怎樣解答?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并會分辨。

  過程與方法:觀察、交流、操作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純樸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分辨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情境圖、學具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的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幅什么畫?圖片上都有些什么內容?

  二、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

  1、觀察這幅圖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

  先讓學生自己找一找,每種物體各由什么圖形拼成的,重點引導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時,可以從上到下或從主要的牧童、牛開始,到周圍的事物。

  2、對不同的圖形進行分類。

  (1)學生在分類的基礎上明確不同圖形的名稱。比如,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平行四邊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它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進一步明確不同的圖形。

  3、比一比,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將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與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進行比較,明確今天所學的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以前學的都是由不同的面組成的立體圖形。

  三、課堂練習: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2、畫一畫

  引導學生從學具盒中找到這幾種不同的圖形,然后利用手中的圖形畫一畫,在紙上畫出各種平面圖形。

  3、剪一剪

  將畫出的平面圖形用小剪刀剪下來,在剪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不同圖形的特點。

  4、拼一拼

  你能利用手中這些圖形也來做一幅美麗的圖畫嗎?

  學生拼完后,集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拼出的圖畫的各個部分都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三、課堂

  本節(jié)課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質量單位噸。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質量簡單的化聚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進一步建立噸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提問:我們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

  板書:噸、千克、克

  (1)誰能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說說?

 。2)這三個單位從小到大的進率分別是怎樣的?從大到小相鄰間的進率是多少?

 。3)練習p91 t2

  2、舉例:說說1克、1噸、1千克的重量相當于哪些物體的重量?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1)一支牙膏重( ) 一提桶水重10( )

  一支鋼筆重150( ) 一艘輪船重50( )

  一袋水泥重50( ) 一臺拖拉機重2( )

 。2)練習書p91 t3

  4、重量單位間的化聚。

  練一練,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6500千克=( )噸( )千克, 3噸45千克=( )千克

  3000千克=( )噸, 7千克430克=( )克

  7500克=( )千克( )克, 2噸=( )千

  二、綜合練習

  1、判斷題

 。1)一瓶墨水重150克。 ( )

 。2)一扇門高2米。 ( )

 。3)數學課本重18千克 ( )

  (4)一桶水重10厘米。 ( )

 。5)杭州到北京長1360米。 ( )

 。6)一架飛機重15噸。 ( )

  2、單位間的化聚。

  7060千克=( )噸( )千克, 1噸340千克=( )千克

  2395米=( )千米( )米, 6千克254克=( )克

  8040千克=( )噸( )千克, 5千米60米=( )米

  3、下面的○里填上〈、〉或=

  980千克○1噸 3千克120克○3120克

  7噸○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

  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

  4、應用題

 。1)一個煤礦去年日產煤782噸,今年的日產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產煤多少噸?

  (2)西瓜專業(yè)有8個暖棚,收西瓜7噸600千克。平均每個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三、提高練習

  有一個臺秤,只能稱40千克以上的質量。甲、乙、丙三個小朋友的體重都在20—39千克之間。你能用這臺秤稱出他們各自的體重嗎?

  四、課堂

  五、課堂作業(yè)

  1、《作業(yè)本》p55

  2、課本p92 t8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四5~9。

  教學目標:

  1、 通過加減口算,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口算方法。

  2、 進一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指導學生正確選用條件計算所求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練習四5。

  1) 先估計一下下面每題的得數各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 口算出結果并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集體訂正

  2 、練習四4。

  1)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 補充六道題,先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再計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應用題練習。

  1、練習四7。

  1)出示第7題的統(tǒng)計表,說說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紅多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3)如果要求小紅比小華少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提問題解答,集體交流。)

  2、練習四8。

  1)出示第8題,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學加入少先隊,有54條紅領巾夠不夠?)

  2)有50位同學加入少先隊,54條紅領巾夠不夠為什么?

  3)你知道紅領巾多多少條嗎?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3、練習四9。

  1)出示第9題,指名說圖題。

  2)一共拿來40個鼠標,有46臺電腦,這些鼠標夠不夠?為什么?(4046,所以不夠)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W生獨立提問解答,集體交流。)

  三、 作業(yè)布置。

  四、教學后記:通過賽一賽的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tǒng)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tǒng)計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從統(tǒng)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前兩天咱們剛剛開了運動會,喜歡看運動會嗎?咱們今天再去看一場特殊的運動會,好嗎?(出示動物運動會的場景圖)仔細看看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談話: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如: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運動會,它們各有幾只?有哪些比賽項目?

  【說明: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動物運動會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學生的認知基礎與本課教學目標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二、 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嘗試統(tǒng)計,發(fā)現問題。

  談話: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很多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一起數一數,把數出的結果記錄在這樣的統(tǒng)計表里(拿出課前發(fā)給學生的空白表格)。

  反饋,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統(tǒng)計表,如:

  狗

  猴

  長跑

  5只

  6只

  8只

  狗

  兔

  猴

  跳高

  長跑

  一共

  5只

  2只

  6只

  5只

  8只

  13只

  反饋:先請完成第一張統(tǒng)計表的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統(tǒng)計了哪些動物的數量?是怎樣想的?

  提問:他統(tǒng)計的動物的數量對嗎?這張表格有問題嗎?(動物的數量是對的,但從他的統(tǒng)計結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動物)

  反饋:我們再請完成第二張統(tǒng)計表的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統(tǒng)計的,怎樣想的?

  提問:他統(tǒng)計的結果對嗎?你認為他的這張表格怎么樣?有沒有問題?(學生可能認為這樣統(tǒng)計是對的)

  激疑:我們來看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動物嗎?不對吧,我怎么覺得是26只呢?咱們一起算一算,好嗎?(把統(tǒng)計表里的幾個數都加起來,算出結果是26只)

  學生會提出算動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數與跳高、長跑的動物只數相加,因為參加跳高和長跑比賽的動物中就有狗、兔、猴,這樣加就加重了。

  提問:想一想,怎樣統(tǒng)計才比較合適呢?(把它們分開)

  引導:是的。可以把它們分開統(tǒng)計,按什么標準來分呢?請大家先在小組里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后,組織交流,明確:可以按動物的種類分,統(tǒng)計各種動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比賽項目分,統(tǒng)計參加各種比賽的動物有多少只。

  【說明:這節(jié)課研究的問題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分類整理,需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tǒng)計。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把具體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解決,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原有的統(tǒng)計方法已經不能滿足解決問題的需要,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過程中來!

  2. 再次統(tǒng)計,解決問題。

  談話: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先統(tǒng)計各種動物有多少只,再統(tǒng)計參加各種比賽的動物有多少只,好嗎?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列表統(tǒng)計呢?

  根據學生提出的列表方案,出示相應的統(tǒng)計表。

  要求:請小朋友按剛才討論的方法分類整理,把結果填在表格里。

  反饋:哪個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統(tǒng)計表拿上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學生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自己的表格)

  狗

  兔

  猴

  長跑

  5只

  2只

  6只

  13只

  跳高

  長跑

  一共

  5只

  8只

  13只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調整統(tǒng)計表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提問:觀察兩張統(tǒng)計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是的,第一張表是按動物種類統(tǒng)計的,第二張表是按運動項目統(tǒng)計的。怎樣才能讓人一眼就看清楚每張表格是按什么標準進行統(tǒng)計的呢?

  學生交流后,小結:為了使統(tǒng)計表所表達的信息更清楚,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欄,注明表中每個項目的意思(課件演示修改統(tǒng)計表的過程)。像這張表格,是按動物的種類進行統(tǒng)計的,第一行表示各種動物的名稱,就寫上動物種類,第二行是每種動物的只數,就寫上只數,后面的每個數就不要再寫單位了。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動物,習慣上放在數據的前面,用合計表示。

  師生共同修改第二張表格。

  3. 觀察統(tǒng)計表。

  提問:通過小朋友自己的努力,我們出色地完成了動物運動會的統(tǒng)計任務?戳私y(tǒng)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說明: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于讓學生掌握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而是著眼于讓學生經歷從嘗試失敗到成功的過程。學生在不斷探索并完善統(tǒng)計方法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體會了分類統(tǒng)計的必要性和實際作用。讓學生根據統(tǒng)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既能增強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的意識和能力,又能從整體上體會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三、 拓展應用

  1. 做想想做做第1題。

  小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兩個統(tǒng)計表,并組織交流。

  【說明:教材安排了豐富的統(tǒng)計活動,可以根據教學時間和教學需要靈活處理。】

  四、 全課總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預期效果

  1.應掌握的知識

  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發(fā)展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應培養(yǎng)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初步讓學生感知“輕”、“重”的含義;會用符號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其中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通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學情認識

  學生對比較輕重、高矮、長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對比較活動中的相對性認識不足,本單元就要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相對性的認識。

  直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等學生并不困難,但對間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過一定的推理才能獲得,因而是教學中的難點。

  4. 經驗介紹

  “輕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了三個層次: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 “說一說”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個小動物玩蹺蹺板,使學生一眼看出誰輕誰重,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通過看得出比較的結果;“掂一掂”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淘氣和笑笑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認識到用眼不能看出輕重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稱一稱”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當看、掂都難以分辯物體輕重時,可以借助工具來比較,從而體會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最后通過一組練習來使學生獲得得間接比較輕重的方法,知道輕重和大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三、實施要領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2、教學流程

  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輔導

 。ㄒ唬(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里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發(fā)現相關數學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輕;

  生2:大象重、小熊輕;

  生3:小猴重,小狗輕。

  根據低年紙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征,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并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ǘ、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1.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說說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么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fā)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1) 教師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說出誰輕誰重?為什么?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文具盒和數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又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2)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fā)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么?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數學書重;

  生2:數學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數學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數學書重。

  得出:現在文具盒比數學輕。

  如一本書和一個本子比,一本書和多個本子比,等等。

  學生猜測結果。

  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意見。

  匯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在“掂一掂”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探”,通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設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ㄈ、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誰最輕?誰最重?為什么?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獨立判斷,并說一說判斷過程。

  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于較難的題目,通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學業(yè)診斷

  1.常見錯誤分析:

  常見錯誤分析

  1.比較輕重時,判斷天平稱翹起的那邊重。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不懂得天平稱的原理。

  2.()比()重,()比()輕矮,各個量填反。

  缺少觀察比較的技能和表達的方法。

  3.三種物體比較輕重,錯誤把數量多的判斷為最重的。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等量代換的思想理解有困難。

  2.診斷問題

  診斷1:()比()重?

  診斷目的:比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達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簡單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體會找規(guī)律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斷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和聽的習慣,并讓學生體會同學之間互相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獲知渠道。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體驗找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正方形6個。學具:小正方形6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規(guī)律的,請看(出示課件)節(jié)日里街上掛的彩燈、街道兩邊插的彩旗,它們的色彩搭配、間隔寬窄都是有規(guī)律的。再看(出示課件)我們家里的飯碗、盤子上的圖案的排列也是有規(guī)律的。正是這些有規(guī)律的事物,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這樣的事物很多,你們想去探索嗎?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索規(guī)律。

  板書課題:探索規(guī)律。

  二、初步探索

  1.教學例3

 。1)動手操作,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

 。2)課件出示例3。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這3個圖都是由幾個正方形擺成的?我們能用6個正方形依次擺出每一個圖形嗎?動手擺一擺吧!

  學生動手擺圖,擺完后請一位同學在投影儀上擺,邊擺邊說是怎么擺的。

  教師:觀察這3個圖,你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可能說:

  這些圖都是用6個正方形擺成的。

  上一排依次多1個,下一排依次少1個。

  上面是0個,下面是6個;上面1個,下面5個;上面2個,下面4個。

  依次從下一排的左邊移1個到上一排。上一排是0、1、2個,下一排是6、5、4個……

  教師:剛才同學們的這些發(fā)現,就是這3幅圖的排列規(guī)律,這3幅圖就是按同學們說的規(guī)律排列而成的。你們真能干,找到了這么多規(guī)律。

 。2)運用規(guī)律。

  教師:你們能用找出的規(guī)律,推斷出后面的圖形該怎么擺嗎?請擺出來畫在例3的橫線上。

  抽學生說說怎么想的,然后怎么擺的。(抽有不同想法的學生說,然后展示出同學畫的圖形)

  教師:剛才同學們根據先找出的圖形排列規(guī)律,再根據規(guī)律推斷出未知的圖形并畫出了圖形,這就是在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3)實踐應用。

  第69頁課堂活動第1題,學生先擺一擺,然后說一說有什么規(guī)律,最后畫出來,注意(2)題可以畫成:

  2.教學例4

  (1)觀察思考,發(fā)現規(guī)律。

  教師:剛才我們探索了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下面我們探索數字之間的排列規(guī)律。

  出示例4后提問:例4要我們干什么?怎樣才能正確填出數來?學生可能回答:先找規(guī)律,然后填數。(補充板書:填數)

  教師:請同學們先找找這些數的排列規(guī)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規(guī)律在小組內交流。

  教師:同學們在交流中聽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教師有意請秩序最亂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組發(fā)言)

  同學們可能會說:我沒聽清楚,太鬧了。我沒聽到,他的聲音太小了。他們搶著說,我聽不到。我說的時候,他在玩東西……

  教師:剛才像你們這樣的交流行嗎?應怎樣交流呢?(學生說方法)

  教師:同學們的想法很好。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發(fā)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響其他組,又要讓本組的同學聽得清;其余的同學看著他,認真傾聽他的發(fā)言,及時糾正和補充。現在我們再交流一次,好嗎?

  教師:請一個人介紹你們組發(fā)現的規(guī)律,其余的人聽后作補充。

  學生可能說:每組兩個數相差5。每組第1個數比第2個數多5,第2個數比第1個數少5。第1個數依次增加5,第2個數也依次增加5!

  教師:這些規(guī)律是你一個人找到的嗎?怎么知道的?

  學生:我找的是……其他的是我們組同學找的。

  教師:你們聽到了他剛才說的這些規(guī)律了嗎?還有什么補充的?同學們學知識就要像剛才那樣,你向別人學習,別人又向你學習,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2)運用規(guī)律。

  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到了規(guī)律,再通過合作交流,學到了別人找的規(guī)律,下面我們就用規(guī)律填數。學生填空,然后抽學生說填多少,為什么?

 。3)實踐應用。

  完成第69頁課堂活動第2題。規(guī)律有:依次增加5;用的是5的乘法口訣;后一個數等于前兩個數的和。

  三、鞏固拓展

  四、課堂小結

  1.總結、回顧

  教師:今天,同學們探索了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你們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疑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方法——(1)找規(guī)律;(2)畫圖形(填數)。

  教師:同學們,數學王國里還有很多有趣的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就去探索吧。

  2.完成第51頁練習十的第1~3題

  3.拓展

  同學們,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排列能給人美的享受。

  早在18世紀90年代,德國一位10歲的孩子高斯,喜歡動腦筋,在計算1+2+3+…+100時,發(fā)現了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正是由于高斯從小喜歡動腦筋找規(guī)律、用規(guī)律,后來他成了德國偉大的數學家。

  請看:(課件出示)

  這是由數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數字表,它是我國古代數學家楊輝發(fā)明的,取名叫楊輝三角。這些數有什么規(guī)律呢?有興趣就自己去研究吧!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提高用乘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有趣的游戲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對數學的興趣。

  3、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乘法的運算,記憶乘法口訣。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熟練的計算

  2、 靈活運用乘法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小黑板、(畫好表格,寫清組別。)紅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完成練習二。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第24頁。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次奪紅花比賽。積極發(fā)言、勤于思考、專心聆聽、遵守紀律的孩子都有機會得到紅花。

  二、完成練習

  1、完成第1題。

  (1)審題。

  師:同學們請看第1題(讀題):小明到商店買了下列商品。誰來說一說都有什么,花了多少錢呢?

  生:小明買了一根跳繩,花了3元,一個鉛筆盒5元,一輛玩具車8元,還有筆記本5元,布娃娃8元……

 。ㄒ驗槲锲份^多,可以請兩個學生分別說一半。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口頭表達的條理性。)

  師:很好!你的表達能力很強。下面誰來把小明買的物品歸類一下?

 。ńo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然后回答。)

  生:可以歸為三類。一類是學習用品,有鉛筆盒、筆記本和鋼筆三樣;另一類是體育用品,有跳繩、羽毛球、毽子;第三類是玩具,有玩具車和布娃娃。

  (師對回答得有條理的學生予以表揚。)

  (2)回答問題。

  ①師:看清了小明買的物品,接下來我們來回答書上提出的問題。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解答,等一下再請你們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诮涣鞣答仭

  a、交流問題(1)。

  師:誰來說說買學習用品花了多少錢?怎么做?

  生:我列式:5×3=15(元),一共花了15元錢(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板書算式。)

  師:你為什么這樣列式計算呢?

  生:因為學習用品有鉛筆盒、筆記本、鋼筆,它們的價格都是5元,有3個5元。所以這樣列式。

  師:說得真好。這道題還可以怎樣算?

  生:還可以用加法算,5加5再加5。

  師;那你剛才為什么不用這種方法?

  生:我認為用乘法算更加簡便。

  師:你真會思考!獎勵一朵小紅花。

  b、交流問題(2)。

  師:買體育用品花了多少錢?

  生:花了9元。我也用乘法算:3×3=9(元),(師板書算式。)

  師:3乘3表示什么?

  生;體育用品共有3件,每件3元,三三得九。

  c、交流問題(3)。

  師:我們再看第(3)小題。小明還買了什么?花了多少錢?

  生:小明還買了玩具車和布娃娃,共花了16元,列算式是8×2=16(元)。

  生:也可以是8+8=16(元)。

  d、交流問題(4):小明帶了50元錢,買這些東西夠不夠?

  師:要想知道50元錢夠不夠,我們要先算出什么?

  生:要先算出小明買這些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

  師:哇,把這圖上標的每個價格都加起來嗎?那實在太多了。

  生:不要,只要把剛才算出的學習用品15元,體育用品9元,玩具16元,這三個數加起來就可以了。(教師邊聽學生邊說板書出:15+9+16)。

  師:用50元錢夠嗎?

  生:夠,共花了40元錢。40比50小。

  生:我可以估算,把15看成20,9看成10,16看成20,全加起來就是50。我剛才把原來的每個數都增大了,所以一定夠。

  師:真棒!在生活中我們是常常要用到估算的。

  (3)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小結,對表現良好的學生和小組獎勵紅花。

  三:布置作業(yè),教師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83頁,練習十八的第2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數。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

  3.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數的讀寫

  1.整數的讀法和寫法。

  (1)指名說整數的讀法。對說得不完整的,讓其他同學補充。學生說時,不必要求與書上的敘述完全一致,只要意思正確就可以了。

  出示:52000803100

  先讓兩名學生試讀,然后問他們是怎么讀的。如這個數有幾級?哪些0是在數級末尾不必讀出來,哪些0要讀出來?8前面為什么只讀一個零?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數進行分級,并用彩色粉筆把不同0區(qū)分開。

  (2)指名說整數的寫法。要求與整數讀法一樣。

  出示:四十億六干零六十萬零五十

  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寫數。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是怎樣寫的。

  2.小數和分數的讀寫法。

  指名分別說一說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并讓學生比較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與整數的讀法和寫法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3.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中間做一做的第1、2題。

  第1題,指名讀數?梢杂幸庾R地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

  第2題,學生獨立寫數,集體訂正。

  二、數的改寫

  1.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較大的多位數,為了讀寫方便,常常把它進行改寫。

  想想,有幾種改寫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學生明確一般有兩種方法:(1)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2)省略這個數某一位后面的尾數,寫成近似數。然后,教師用書上的例子進行說明。如果班里學生掌握的比較好,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

  在說明第(2)種情況時,要使學生明確是用什么方法省略的。還可以進一步提問:如果根據需要省略干位后面的尾數,求得的近似數的單位應該是多少?

  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下面做一做的練習題。

  2.求小數的近似數。

  出示例題,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對于4.629754.630,要特別提問:4.630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相互改寫(互化)。

  教師: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運算時,經常要根據需要把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相互改寫。大家還記得改的方法嗎?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說得不清楚,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什么樣的假分數可以改寫成帶分數?

  什么樣的假分數可以改寫成整數?

  帶分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

  整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要使學生明確,整數可以根據需要化成不同分母的假分數。

  出示教科書中例題,讓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4.分數、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

  (1)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教師:根據小數和分數的關系.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有見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學生回答進時。只要把意思說正確就可以了。關鍵是使學生明。確,小數化成分數,要先把小數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教師按教科上的圖解分步畫圖。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

  教師可以根據分數化成小數的兩種情況,先引導學生分別回憶,再概括總結。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怎樣化成小數?(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有見個0.就從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這實際上是應用了什么知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分母不是10、100、1000朗分數怎樣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盡時,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通過分析上面兩種情況.誰能概括出分數化成小數的一般方法?(用分母去除分子。)教師板書。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

  用分母去除分子

  什么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并且記住這些結果。

  1 1 3 1 2 3 4 1 1 1

  2 4 4 5 5 5 5 8 20 25

  (2)小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小數和百分數互化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的圖解進行板書。

  (3)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分數和百分數互化的方法。教師板書完成圖解。

  (4)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十八的第3題的第(2)、(3)小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可以讓做得比較快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三、數的大小比較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科書第83頁做一做的第l、2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師:怎樣比較整數、小數的大小?

  比較分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三種:分子相同,分母相同,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分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子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四、小結(略)

  五、作業(yè)

  練習十八的第2題,第3題的第(1)小題,第4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思考練習十八的第5題和第6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