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知魚之樂文言文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知魚之樂文言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譯
莊子與惠子在濠水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被葑诱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道:“我不是你,所以不了解你;你也不是魚,本來也不了解魚。”莊子又道:“請你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怎么知道魚兒的快樂?’你這么問,說明你已經承認我知道魚的快樂,所以才會問我怎么知道的。我是在濠水岸邊,知道魚是快樂的。”
注釋
。1)濠:水名,在現在的安徽鳳陽。
。2)梁:橋。
(3)鯈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約十幾厘米,又名白鰷
。4)從容:悠閑自得
。5)安:哪里,怎么
。6)固:固然
。7)固:本來
。8)全:完全,確定是
(9)循:順著
。10)其:話題
(11)本:根源,源頭
(12)之:指代魚快樂這件事。
道理
不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不要用憑著自己的感受就隨意揣測別人的感受,人心是很難預測的,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我們要學會變通,隨機應變。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一切,不要過于計較。
莊子和惠子這兩位智者的問題討論,激發(fā)了后世讀者無窮無盡的思考,不同的人從中領悟到不同的意蘊和內涵。這也正是莊子“無用之用”思想的生動體現。
莊子觀魚,感受到自然無為狀態(tài)的魚是快樂的。在莊子看來,修道的最高境界是浮游方外,從而物我不分,逍遙無為以自適。這樣的“知”是“真知”。惠子所執(zhí)著的,尚為物我兩分狀態(tài)下的“知”,因而并非“真知”。
知魚之樂的感悟
莊子和惠子這兩位智者的問題討論,激發(fā)了后世讀者無窮無盡的思考,不同的人從中領悟到不同的意蘊和內涵。這也正是莊子“無用之用”思想的生動體現。
莊子觀魚,感受到自然無為狀態(tài)的魚是快樂的。在莊子看來,修道的最高境界是浮游方外,從而物我不分,逍遙無為以自適。這樣的“知”是“真知”;葑铀鶊(zhí)著的,尚為物我兩分狀態(tài)下的“知”,因而并非“真知”。
惠子的關注度是具體的物,是邏輯的技巧,而莊子關注的是大自然之道,是人的生命如何達到逍遙的境界。惠子與莊子的辯論,基本上是現實與超越、凡俗與逍遙、有用與無用之間的辯論。作為一個關注具體現實的思想家,惠子無法理解莊子的超越。
鑒賞
該文節(jié)選自《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后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lián),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系上的聯(lián)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作者簡介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姓莊,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戰(zhàn)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chuàng)立者,與老子并稱“老莊”。最早提出的“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其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其書《莊子》被奉為《南華真經》。
貢獻
文學貢獻
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zhàn)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fā)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哲學貢獻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 ,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轱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范疇,即關于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至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的哲學主要接受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認為“道”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它生于天地萬物之間,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無為的,在本質上是虛無的。
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猶如“游于羿之彀中”,到處充滿危險。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罰和統(tǒng)治手段。對于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愿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叭瓴恢蝠B(yǎng)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饑飽,達其怒心;⒅c人異類而媚養(yǎng)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边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卑榫y,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是追求自由。
與佛教相類似的,莊子也認為人生有悲的一面!洱R物論》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莊子認為如果能做到“齊物”,那么他便能達到“逍遙”的境界。這是莊子哲學中另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個體精神解放的境界,即無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莊子并不否認矛盾,只是強調主觀上對矛盾的擺脫。莊子用“無為”來解釋這一術語,與老子不同,這里“無為”是指心靈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也被稱為“無待”,意為沒有相對的東西。這時,人們拋棄了功名利祿,“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边@句被普遍認為《逍遙游》一篇主旨,同時也是《莊子》一書的主旨。這是一種心與“道”合一的境界。
莊子認為一般人很虛偽,“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薄Ku儒家“以仁義攖人之心”,這樣會導致 “天下脊脊大亂。而君主的專制統(tǒng)治和對知識的愛好,只會使人心更加敗壞,“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yōu)楸I,日中穴阫!
流沙河認為,莊子的為人主要有四點,“一曰立場,站在環(huán)中。二曰方法,信奉無為。三曰理想,追慕澤稚。四曰修養(yǎng),緊守心齋!
所謂環(huán)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場!秲绕R物論》中有“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雜篇·則陽》中有“得其環(huán)中以隨成”。無為在《莊子》中經常出現,莊子認為無論治國還是做人,都要無為。但無為頗難解釋,流沙河認為是“偽”或是“人為”的意思!皾娠羰揭蛔模俨揭伙,不蘄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叭粢恢,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保^心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種種雜念。
【知魚之樂文言文】相關文章:
燈知,你知作文04-30
我知錯了作文03-10
知退讓,懂屈伸05-06
知錯能改作文03-26
落葉知秋作文03-06
溫故,知新作文05-05
滿腹感傷誰人知作文05-05
學雷鋒知感恩板報05-06
星星知我心作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