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吟誦《登鸛雀樓》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吟誦《登鸛雀樓》,歡迎閱讀與收藏。
吟誦是古人教學詩文的方法,是帶有音樂美的一種傳統(tǒng)讀書藝術(shù)!兜躯X雀樓》想必大家兒時都背誦過,但用中國式讀書法——吟誦的方式,你試過沒呢?
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再讀《登鸛雀樓》,品味詩人王之渙為我們訴說的詩情畫意世界里的人生哲學。
初遇《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認識王之渙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傳世之作僅六首詩。其中《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其一)和《送別》三首皆著名。
關(guān)于王之渙的介紹并不是很多,直到后面出土了他的墓志銘,世人才讀出了他人生的幾分悲苦,而用五個字來總結(jié),就是“平生不得志”。
在中國古代,文人志士都有儒士精神,直白些講就是——入世,簡言之曰“想做官”。
盡管王之渙的邊塞詩歌特別出彩,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他的一些詩歌當中哀怨感嘆特別得多?梢娢膶W的成功,但卻難掩仕途上的不順。
品讀《登鸛雀樓》
首先看韻!傲鳌、“樓”表達出的是細膩的感情,而不是大氣磅礴。在情感上,是一種感嘆、憂嘆。
“白日依山盡”(“白日”入聲字,體現(xiàn)了驚訝,“山”字拖長可以讓人遐想當時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想說而未說的話。拖長了“山”字,更讓我們在腦海里看到了連綿起伏的山,“山”字拖得越久,就表示作者看了很久很久的山。)
“黃河入海流”(黃河如此之壯觀,卻還是消逝了,匯入了大海。和人生一樣,轉(zhuǎn)瞬即逝!此句可感受到作者的消極情緒。)
欲窮(想望而不得,“窮”字拖長,表達了“我不甘心哪,我不想如此!”作者內(nèi)心激烈的情感在碰撞)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
賞析
古詩《登鸛雀樓》,描繪出萬里山河雄渾壯麗的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這一哲理,表達了作者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教學中通過自讀質(zhì)疑,強調(diào)學生自學、自悟、自得,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教師輔以重點點撥,引導學生從詩句意思中理解生活哲理,領(lǐng)會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其中,前兩句寫所見!鞍兹找郎奖M”寫遠景,寫山,寫的就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后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就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就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就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就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就是寫實的筆調(diào)。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黃河”。當然也就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于層巒疊嶂之間。詩人眼前所呈現(xiàn)的,就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于瞬息多變的動態(tài)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就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就是一種永恒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么,它便就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就是所謂“定格”,不就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讀者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后兩句寫所想!坝F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扒Ю铩薄耙粚印,都就是虛數(shù),就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坝F”“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就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就是一首登樓詩。
從這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就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就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就全詩的寫作特點而言,這首詩就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yīng)當只就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就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就是根據(jù)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就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后兩句也如此,構(gòu)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苯^句總共只有兩聯(lián),而兩聯(lián)都用對仗,如果不就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lián)用的就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后一聯(lián)用的就是,雖然兩句相對,但就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就是十分成熟的。
【吟誦《登鸛雀樓》】相關(guān)文章:
登鸛雀樓的散文07-14
登鸛雀樓教案08-02
《登鸛雀樓》說課稿10-24
登鸛雀樓王之渙06-08
登鸛雀樓英譯05-24
登鸛雀樓教案08-27
王之渙《登鸛雀樓》07-21
《登鸛雀樓》解釋08-26
登鸛雀樓教案06-12
《登鸛雀樓》暢當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