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的優(yōu)秀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二、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三、學習一點詩的韻律知識。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味各首詩中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難點是作品中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領會。
二、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二、學習課文。
1、解題:題目是什么意思?“滄海”的“滄”字怎么解釋?題目能不能換成“觀大!?
明確:滄,是暗綠色。“滄!庇猩,比“大!毙蜗,所以不能換。
2、理解內容。
提問:開頭兩句交代了什么情況?“東臨碣石”的“臨”作何解釋?
明確:交代了作者所處的地方和來此的目的!芭R”作“登臨”講。
提問:根據這個開頭我們可以判斷,下文將要寫什么內容了?
回答:寫觀海所見的情景。
提問:下文到哪一句為止是寫作者所見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為止。(如有同學答到“若出其里”為止,就要引導學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
提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總寫全景,其中前一句寫海波動蕩,后一句寫山島巍然聳立。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文“山島竦峙”展開。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偉氣勢。“洪”,大的'意思。很明顯,這兩句是照應上文“水何澹!倍鴮懙摹_@一層6句詩,結構非常嚴密,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心。
提問:“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寫什么內容?
明確: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里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
啟發(fā):作者寫觀海的內容到這里結束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來回味一下:作者在詩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滄海有怎樣的特點?再聯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詩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想象,我們不難體會,作者筆下的滄海氣勢雄偉,胸襟開闊。根據“閱讀提示”我們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他剛剛平定烏桓,回師中原,這正是他躊躇滿志的時候。面對著波瀾壯闊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詩,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來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解釋:最后兩句是一般的結束句。
3、分析韻律。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為“峙”“起”“里”“志”等字,可見押的是“i”韻。
4、齊讀、背誦。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朗讀,背誦全詩。
2、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負。
。、體會、學習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此詩。
2、了解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教學難點
1、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體會詩人博大的胸懷。
2、培養(yǎng)學生感悟古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他的《赤壁賦》中寫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古一世之雄也!贝蠹抑捞K軾在文中稱贊的是誰嗎?(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詩作《觀滄海》)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分別請幾位同學介紹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學補充、糾正。
明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觀滄!贰洱旊m壽》等,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了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三、朗讀《觀滄海》,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
2、指導詩歌朗讀方法:停頓、重讀、語調、延緩。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請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四、合作探究,理解詩歌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探究下列問題: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3)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4)詩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2、小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學評價。
(1)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糾正并評價。
。2)明確:以“觀”統(tǒng)領此詩。
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以“觀”統(tǒng)領此詩。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詩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首詩描寫了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以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宏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五、品讀賞析
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學生在小組內展示,然后在班上交流。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涌丁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匯到詩里,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六、小結
師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借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七、拓展延伸
師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說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八、作業(yè)
1、背誦全詩。
。、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板書設計
觀觀——水島樹草
滄博大胸懷
海感——日月星漢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這首詩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感情。
2、體味本詩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重難點分析:
1、詩人的抱負如何含蓄地融合在寫景的詞句中?
2、體會本詩慷慨激昂的情感和開闊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一定熟悉曹操,你們認為,曹操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幻燈片1:曹操的照片;文字:“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都一直自稱“宰相”,從未稱帝。他曾在《讓縣自明本志》中表述了自己的心志,說:“身為宰相,人臣之貴以極,意望已過矣。”至于他對自己一生的評價,他是這樣說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背酥猓懿偕瞄L詩歌,《步出夏門行》與《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我們一定聽說過這樣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本褪瞧渲械.名句。今天我們要學的《觀滄海》就選自于《步出夏門行》組詩。
二、寫作背景
《觀滄!芳耐辛嗽娙撕苌畹母锌,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闊大胸懷,因為這首詩寫作的時間很特殊。這是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時所作,此時正當夏秋之交,他登臨碣石山,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一時詩興大發(fā),豪情滿懷,寫下了這壯麗的千古名篇。
三、鑒賞詩句
1、詩人觀察景物時的立足點在哪里?
分析:詩人登上碣石山,面對大海,所以碣石山即是詩人的立足點。
2、這首詩既描寫了實在的景色,也描繪了詩人心中想象的奇特之景。詩人描寫了哪些實在的景色?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詩人描寫了大海的波濤,海中的山島、島上的樹木、百草,以及秋風吹過樹葉時的蕭瑟之聲。其寫作的順序如下:先寫觀海的地點,再寫所觀之景:一寫大海蒼茫動蕩,山島堅定牢固;二寫島上草木欣欣向榮;三寫海上風浪驚心動魄。
3、詩人描寫的這些景色中,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4、在全面描繪大海風貌的基礎上,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描寫想象奇景的句子吧!
5、為什么在詩人的筆下,大海是萬物的母親?這里的大海有沒有特別的含義?
分析:詩人在這里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辰的氣勢,其實洋溢著詩人飽滿的激情和要平定中原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氣概。所以我們知道,詩人其實是以滄海自比,表達了他統(tǒng)一中國的偉大抱負。我們可以從大海的氣魄、胸懷觸摸到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躊躇滿志時豪邁的氣魄、飽滿的激情。
四、情景交融的手法
這是一首偉人之作,“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彼木涫侨姷母叱,作者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因此,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統(tǒng)一中國意欲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并沒有在詩中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中。這種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這種抒情方式在當時是全新的抒情方式,因為古代許多抒情寫景的詩歌中景與情是分開的。如荊軻《易水歌》中的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就是側重寫“風、水”,下句是“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的則是壯士決死的感情。
而《觀滄!纷掷镄虚g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水何澹!绷潆m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地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的壯麗山河,透露出詩人“江山如此多嬌,我愿為折腰。”的思想感情。“日月”兩句是寫景的高潮,以滄海自比,更恰切地表述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五、總結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曹操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語言詞匯,揣摩其語言魅力;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標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提高對古詩的審美鑒賞力。
情感目標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背誦詩歌,掌握鑒賞古詩的基本方法,鑒賞意象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色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導入語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何其芳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圖,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詩歌,看看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曹操的《觀滄!。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作者簡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精于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創(chuàng)有《蒿里行》、《觀滄!返仍娖F湓娋哂小翱犊瘺,氣韻沉雄”的風格。
{寫作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袁紹。袁紹殘部逃至烏桓(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欲借烏桓之力,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臨碣石山,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刻,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觀滄!贰。
。ǘ┖粚嵒A,整體感知
{簡要介紹詩歌體裁}
樂府——兩漢官署名稱,即音樂機關。其主要職責是制作國家典禮音樂,主要收集文人詩、民間歌謠入樂。
樂府詩一般無標題,尤其是漢代樂府!队^滄!返'題目是后人所加的。樂府詩可譜樂歌唱,詩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去的,亦可稱之為“詩的附文”,與詩歌表現的內容無關。
{聽讀結合,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聽我泛讀,注意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泛讀完之后,再請同學們齊讀,在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象?”
明確:詩中描繪了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深入詩歌,品讀文本}
帶領學生進入詩歌,梳理詩歌的內容:
1、細致分析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構成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與詩人的心境有何聯系?
解析:“觀滄!币砸粋“觀”字為線索,總攬全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旨在交代觀海地點及方位,登高臨海,視野開闊,將滄海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登高遠眺,描摹大海、山島的情狀,使眼前之景顯得遼闊、壯觀,寫出了滄海之景的壯麗之勢;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一反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寫出在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茂,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句雖言秋風蕭瑟(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悲秋意緒。眼前見到的卻是大海的洶涌澎湃,氣象宏闊、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將眼前實景,融進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呈現出吞吐宇宙的氣象。詩人以滄海自比,隱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合樂而作,與詩歌正文的內容無關。
2、品析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手法?并說明這些表現手法在詩中是如何得以體現的。
明確:
A、景物的描寫手法:
由近及遠(由眼前實景到想象、聯想之景的描寫——空間關系的遷移,顯得層次分明)
虛實相生(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景象為實寫,日月、星漢為虛寫。采用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使詩內涵豐富,意韻無窮)
動靜姐合(水、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的描寫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寫為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顯得鮮活生動,富于感染力)
B、情感的表現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托物言志(借寫大海吞吐宇宙的雄偉壯闊之景,隱喻自己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誦讀全詞,升華感情}
請學生富有情感的誦讀全詞,以感受文氣,曹丕在《典論·論文》曾說:“文以氣為主”,詩詞亦是如此。在《觀滄!愤@首詞中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獲得一種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詩中,并達到與詩的一種交流與溝通。
小結:
本節(jié)課所學的《觀滄!,重點是讓大家掌握鑒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懷。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曹操那樣“胸懷闊大、志存高遠”。
。ㄈ┱n后作業(yè)
請同學們下來完成課后作業(yè),并背誦這首詩歌。
板書設計:
水山島(壯麗氣勢)
樹木百草(向榮姿態(tài))實景(借景抒情)觀滄海秋風洪波(氣象闊大)
(樂府詩)日月:運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虛景(詩言志)星漢:燦爛-出其里(宏偉意境)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了解景、人、情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意象和意境的含義。
2、情感目標:體會詩人奮發(fā)向上建功立業(yè)的情懷。
3、技能目標:學會通過意象的賞析來鑒賞古詩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1、借助豐富的想象力和日常的情感積累,考察“意”與“境”是如何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的。
2、通過對作者、寫作風格、寫作背景的了解來把握詩歌的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把握意象與主體之間的關系來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
2、講讀教學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通過學生背誦所學過的古詩,引出對詩歌賞析的三個層面:語言美、意象美、意境美。同時通過駱賓王的《詠鵝》來講解意象與意境的概念(出示《詠鵝》圖片)。
個體整體
意象意境
二、在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把握詩的意境
1、播放錄音(聽朗讀談感受)
2、學生集體朗讀,找出詩中意象以及象征意義。
高聳的山,遼闊的滄海,動蕩的水波,聳立的山島,叢生的樹木,茂盛的花草,洪波海浪,秋風,日月。
作者對這些意象寄托了什么樣的情思呢?這些意象的組合能形成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呢?
3、背景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樂觀,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更加強烈,
4、風格
在繼承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提出了“緣情”的文學主張。他們以質樸剛健、清新自然的語言、比興的手法真實地再現現實,抒發(fā)強烈的思想感情,表現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時代精神形成了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后人稱這種文風為“建安風骨”。
(出示板書)
自信樂觀雄心勃勃
背景
打完勝仗
登高望海
雄渾闊大,氣勢不凡
意境
風格
慷慨悲涼
質樸剛健
充滿生機氣吞萬里
意象
大海高山
草木日月
他的雄心勃勃正與大海的氣吞萬里的磅礴氣勢相契合,他的奮發(fā)樂觀正與草木的生機勃勃相吻合,情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三、檢驗對意境、意象和主觀感情的把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這首詩中有哪些意象?
答:舟、煙渚、客、曠野、低樹、江、月。
2、這首詩的意境是什么?
答:孤寂、悲涼等。
四、總結
通過觀滄海的學習,我們知道要鑒賞古詩詞的意境美,我們應該從意象,作者風格,寫作背景,或者詩眼的角度去分析,其中意象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意境。
[教學反思]
上完《觀滄!愤@一課后,我覺得自己收獲頗多,在反復的修改調整中,我就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總結出如下規(guī)律:
1、講解知識要從形象到抽象
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意象”和“意境”這兩個概念,同時學會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一開始我是從抽象到形象來講授這一知識點的,結果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知道記筆記,后來在大家的建議下我改動原有方式,授課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2、要把握好時間
在上完課后,我感覺這次課最不盡任意的地方就是有點頭重腳輕,前松后緊,前半部分花的時間太多,結果到最后該解決的問題沒完成,只能放到課后完成。
3、備課要充分
充分的準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觀滄海》這首古詩,從傳統(tǒng)的觀點看,認為都是抒發(fā)作者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在備課時,在翻閱背景材料時,感覺這種說法有點偏頗,不過我想可能學生不會提到,也沒仔細考究,結果在上課時思維活躍的同學卻想到了,此時我憑借自己已有的歷史知識給了這位學生適當的合理的引導。
4、要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說的激發(fā)學生積極性,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實際中怎么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當別論了。此次開完課后我對這一問題起先也沒考慮,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學氣乎乎的跑到我辦公室,跟我說那次上課打擊了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當時我莫名其妙,后來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準備好了問題我沒問他,由此事情我得出這樣的結論,上課的時候我的眼光應該跟同學進行不時的交流,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及時的收集反饋學生的信息,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5、練習要有針對性
每一節(jié)課都有固定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一目標要有可檢測性,此次開課中我也設置了一些小練習,但是在上完課后,我才發(fā)現我的練習與目標有點距離,練習稍稍高于目標,練習中涉及的內容過寬過多,結果卻使的目標有點淡化,在教學中出現了第二個難度高峰。
此外,整個教學過程還應該講究結構的完整,重點的突出,難點的強調,內容的連貫。只有這樣才能將一節(jié)課上好。
《觀滄海》的優(yōu)秀教案 篇6
1、課本原文
課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
2、了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并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樣的`呢?(學生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就跟隨一位古人跨越千年一同去領略大海的風采吧!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分享所得
學生分享有關樂府詩和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并且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代表作品《蒿里行》《短歌行》《龜雖壽》《長歌行》等。
背景: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2、解決生字詞
3、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1)學生以他喜歡的方式讀,并糾正發(fā)音有問題的字詞。
。2)教師范讀,并指導朗讀的斷句與節(jié)奏。
。3)播放音頻文件《觀滄!。
。ㄈ┘氉x詩歌,情景交融
1、詩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內容?全詩由哪個字統(tǒng)領?
明確:交代了詩人登臨的方位、地點、目的,由“觀”統(tǒng)領。
2、詩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寫之景有哪些特點?
水:澹澹
山島:竦峙
洪波:涌起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
3、詩歌最后說“歌以詠志”。曹操想借用這首詩表達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北磉_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的宏大抱負以及博大的胸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ㄋ模┢纷x詩歌,體會寫法
本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滄!钡膲衙谰跋笫侨绾纬尸F在大家眼前的?
明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ㄎ澹┱n堂小結
帶著豪氣,有感情的朗讀《觀滄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偉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觀滄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詩歌名句,將其整理歸類,并探討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7
一、導入(3分鐘)
。、當冰山帶著眩目的榮耀,漸漸融化,你開闊的前額便從無邊的浩淼中升起。在這個漂泊的世界里,心像鐵錨一樣下沉,思考卻升上浪巔,額際的皺紋,與海平線震顫,起伏。我看見曾經雕塑過你風暴和巨浪的指紋,讀海的語言,風的語言,水鳥的語言。大海以幽深和苦澀日夜洗滌,搖撼。生命逐漸冷卻,旋渦陡然轉動,雄鷹守侯崖岸,聽,大海的呢喃!(音樂:海浪聲音起)
2、1800年前,一位53的老人站在了渤海岸邊,凝神靜想,回憶往事如煙;心潮澎湃,敢問前程坦然。1800年后的今天,我們用文字和他交談,一起走進他的密語心田。
。场⒔裉煳覀円黄饘W習曹操的《觀滄!贰
。、誰能說說你所知道的曹操?
二、通讀(11分鐘)
。、通讀:
、抛x讀詩題,讀讀詩。(齊讀、自讀)
、票潮吃。(自背、查背、背給同桌聽、查背3~4人、齊備)
⑶看看字怎樣寫。寫詩。(黑板上8個豎線,7個人一人一句)(訂正)
、纫髡b。
一起讀,帶著感情。(在背景音樂下朗讀,3~5個人)
說說讀詩后的感受:印象,感覺,評價,體會,感悟都可以。(3~4個人)
。、小結:敘事、寫景、感慨。
在作者的筆下,海水是多么的美呀!它搖曳不定,波浪滔天,蒼蒼茫茫,一片渾然。
三、解疑(20分鐘)
。、學生們有不會或不懂的嗎?(在前面作好標記)
。ㄖ攸c解決的問題:生詞。翻譯。)
。浮⑦B起來讀,自己說說意思。(同桌互動)
。、小結:魯迅稱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在中國古典文學發(fā)展歷史上,這是第一首山水詩。大海是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但作者卻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情。全篇從大處著墨,通過秋風、洪波、日月、星辰等雄偉恢弘的景象,著力渲染大海蒼茫雄渾的氣勢,賦予大海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寄予著作者很深的感慨。(穿插背景)
提問:誰能說說作者的感慨?或者感受?
總結:作者宏觀縱覽,所見者大。海水、川島、樹木、百草、日月、星漢。(板書)
視野寬闊、粗線勾勒。
真可謂:巨眼睥睨萬物,胸中自有天下。
總結:“澹!碧N涵了動蕩不息的力。
“聳峙”蘊涵了挺立不搖的力。
“叢生”蘊涵了競爭不伏的力。
“豐茂”蘊涵了旺盛不息的力。
“日月之行,星漢燦爛”更蘊涵著宇宙造化的熱烈奮發(fā)的'偉力。
這一切,都仿佛躍動迸發(fā)于浩淼無涯的滄海之中。不,是躍動迸發(fā)于作者廣闊的胸懷之中。
四、體悟(10分鐘)
。保、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方式來談談感受、收獲。比如:可以畫簡筆畫、寫解說詞、翻譯、說說作者的觀察角度和順序、或者是怎樣展開描寫的、改寫成散文、朗讀、寫一段評價的文字、給曹操寫一封信、給渤海風光影片寫文字腳本、表演、等等。(畫──翻譯──朗誦──信……等等)
五、結論(1分鐘)
作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海寄托了一種胸懷,高山也許是一種象征吧!
真可謂:水天一色,登高景現心亦遠;風月無邊,望海神明氣不凡。(板書)
同學們可以可后思考:作者是在一天中什么具體的時間來觀滄海的呢?(下課)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觀滄!肥遣懿俚拿,是他北征烏桓時所作。本詩的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詩里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思想又很含蓄。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將安排一課時,以“一詩四讀法”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詩的氣氛,同時針對七年級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yōu)點,采用視頻、音樂、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的內容的理解。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小結和學生的朗讀、討論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得分率等目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作者簡介──背景介紹──學習新課──拓展研討──小結作業(yè)。
教學進程教師活動及目標學生活動及目標導入新課
。ǎ贩昼姡┎シ乓曨l《曹操煮酒論英雄》片段,以曹操對“英雄”的看法導入課文。觀看視頻,然后齊讀曹操的“大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從中了解曹操的雄心壯志。
作者簡介
(1分鐘)課件展示有關曹操的資料,引導學生記重點。記錄曹操的身份及作品。
背景介紹
。ǎ狈昼姡
課件展示曹操登碣石山前的兩次作戰(zhàn)線路,引導學生了解由于曹操接連取勝,因此在等山觀海,棉隊洪波涌起的大海時,才會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了解曹操寫這首詩的背景,為理解整首詩做鋪墊。
學習課文(一詩四讀法)
一、朗讀
。ǎ捣昼姡
。、播放課文朗誦錄音及相關圖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體會朗誦時的感情。欣賞課文朗誦并體會讀詩的'感情。
2、展示全詩內容,指導學生朗讀的節(jié)奏及語調、情感。把握全詩的節(jié)奏及語調、情感,然后配樂齊讀課文。
二、譯讀
(7分鐘)明確譯讀要求,點撥學生譯讀中的疑難點。按座位順序,同桌之間一人讀句子,一人翻譯。(可提疑問)
三、背讀
。ǎ阜昼姡┮园鍟男问脚c學生共同探討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加強背誦的效果。(板書見后)明確作者思路后各自大聲朗讀背誦,看誰背得最快,分男女同學比賽。
(8分鐘)明確說讀要求,即要把詩意擴展開來。舉例子示范: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可以說成是“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選擇最欣賞的一句話來說,然后每組派代表上臺比賽,看哪組說得最好。
拓展研討
一、比較閱讀
。ǎ斗昼姡┎シ挪懿俚牧硗庖皇自姟洱旊m壽》的視頻,請學生體會出與本課的相同點,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賞《龜雖壽》的視頻,男同學讀《龜》一詩,女同學讀《觀》一詩,然后分組探討兩詩的相同點
二、形象探討
。ǎ卜昼姡
提出歷史上的曹操與電視上的形象有異同。發(fā)表自己對曹操的看法。(可選擇任一觀點發(fā)言)
小結作業(yè)
。ǎ卜昼姡┬〗Y本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布置學生回家以本詩內容畫一幅畫,要表達出詩的意境。明確本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9
背景介紹:
《觀滄!肥遣懿俚拿,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觀滄!肥恰恫匠鱿拈T行》的.第一章,而《龜雖壽》則是最后一章。這兩首詩遙相呼應,寫下《龜雖壽》時,詩人已經53歲了,他的北征雖然歷盡艱辛,卻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統(tǒng)一北方掃除了最后的障礙。他在為新的勝利所感奮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大業(yè)未竟,任重道遠,應當乘勝前進,不斷進取。
自主學習:
1.課前查找相關資料,從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曹操進行評價。
2.讀準字音:
課文探究:
1.《觀滄海》中實寫觀海所見景色的詩句是哪幾句?所寫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2.《觀滄!敷w現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龜雖壽》前四句修辭?說明什么道理?
課堂練習:
1.以觀滄海。山島竦峙。
2.神龜雖壽,終為土灰。
3.《觀滄海》中借助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
4.《龜雖壽》一詩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
拓展閱讀:閱讀毛澤東的相關詩詞,初步感受毛澤東詩詞和曹操詩歌的異同點。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表達與交流:
曹操是一個千百年來褒貶不一的任務。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梢哉f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請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寫出你對曹操的評價。
作業(yè):
1、背誦兩首詩。
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3、做練習冊。
《觀滄!返膬(yōu)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一、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的內容和意境,學習朗讀詩歌的方法。
二、理解本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
三、感受詩人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本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讓我們從雨果的名言來開始今天的學習。
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中國也有句俗語:宰相肚里能撐船。一個人有多大的氣度,決定他能成就多大的事業(yè)。
現在,我們來學習曹操的“觀滄!,一起來領略他的胸懷。
2、曹操,有人稱他為梟雄,有人稱他為奸雄,也有人稱他為英雄。你所了解的曹操是怎樣的呢?請你用三言兩語,介紹曹操。
師簡介曹操: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皰短熳佣钪T侯”后,先后滅呂布,敗袁紹,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
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zhàn)中,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戰(zhàn)爭了。而《觀滄!氛潜闭鳛趸竿局薪涍^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
二、反復朗讀,領略詩歌的意境
1、聽錄音
2、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要求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重音、抑揚頓挫,更要讀出感情來。
(現在,讓我們來聽一下錄音,感受詩歌的意境。齊讀。分散讀。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怎樣才能讀出詩歌的味道來?要注意節(jié)奏、某些詞語要重讀、要有抑揚頓挫的感覺,更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來)
三、分析詩歌,完成目標二、三
1、簡單回顧:剛才介紹了,本詩是曹操在北征烏桓途中寫的。
2、全詩是圍繞哪個詞來寫的?“觀”
3、出示圖片:這就是作者曾經登臨的碣石山。在山上,作者登高望遠,看到了哪些景象?請同學找出詩中相關語句。
請同學用現代漢語來描述作者登高看到的景象。(從東面登臨碣石山,來觀賞滄海。水波多么的起伏動蕩,海中的島嶼高聳挺立。島上樹木叢生,野草茂密。秋風吹來,樹木發(fā)出瑟瑟的聲響。洶涌的波浪澎湃涌起。太陽和月亮,好象在滄海中運行。燦爛的銀河,也好象從滄海中升起。多么慶幸啊,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作了一首詩歌,來表達我自己的志向。
4、請你用一個詞語來表述這些景色給你的感受。你的依據是什么?
本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秋天(秋風蕭瑟)秋天一般給人的感覺總是特別凄涼,而詩人卻把它寫得生機勃勃,充滿氣勢。最能體現出作者博大胸懷的詩句是哪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作者為什么不寫凋謝的花草,為什么不寫金黃的果實,而寫了這些景物呢?作者站在碣石山頂,登高望遠,胸懷天下。他的胸懷就像那浩淼的滄海一樣,能容納天地萬物。統(tǒng)一天下,是他的夢想;建功立業(yè),是他的抱負。作者所要反映的情感,是與他筆下的景物特征相一致的。句句是寫景,句句蘊涵了作者的情感。這樣的寫作手法,我們稱之為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四、總結全文
作業(yè):
用現代漢語改寫《觀滄!,適當運用修辭手法,語言要優(yōu)美。
【《觀滄海》的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觀滄海》優(yōu)秀教案10-22
《觀滄!穬(yōu)秀教案設計08-17
《觀滄!方贪05-24
《觀滄海》教案07-20
《觀滄!方贪(經典)05-25
觀滄海教案11-02
觀滄海教案08-24
觀滄海教案11-05
觀滄海教案【熱門】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