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教學反思怎么寫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小編整理的古詩的教學反思,供參考!
古詩的教學反思1
古詩短小精悍,意境深遠,不同于其他題材的課文。如何使學生讀會、讀懂古詩是教學中面臨的一個問題。
在古詩詞教學中,最先要讓學生解決字詞的解釋,并對重點字詞進行敲打,加強學生對考點的認識,并且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第二,要介紹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寫作背景,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感情和表達意象。此舉有利學生對整詩的理解,如果僅從實詞、虛詞的文字進行理解,可能會遺失部分信息,對某些意象不能完全了解。第三,對特定意象的教授。在古詩詞中由于篇幅有限,作者通常會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作者通過這些意象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感情。
在《望岳》中的泰山,《觀滄海》中的海,都有著特殊的意象,對表現(xiàn)作者的意志和情感有重要作用,也是考試容易考到的考點。在對意象的講解中,我應該通過物象本身的特點來講述,讓學生更容易記憶和聯(lián)想。由于對意象的分析是在練習中講到,而在課堂上學生能對古詩詞主旨把握較好,但卻容易遺忘,直到聯(lián)系物象本身特點,學生才能對此意象快速記憶和運用。
最后,對于古詩詞的賞析不可忽略“讀”。在教學中,我對“讀”的重視還不夠,充分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自己品味古詩詞中的意韻,這種意韻是教師無法教授給學生的,需要學生自己品讀。
古詩的教學反思2
詩是一門深入淺出的藝術(shù),是詩人情感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升華,也是展示客觀世界的人文藝術(shù)。古詩教學起始于一年級,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教材編選特點,要求學生以吟誦積累為主,對于詩情詩意點到為止,不求甚解。進入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此時的古詩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古詩的內(nèi)容,感受古詩的意境,受到全身心的陶冶,領(lǐng)略中國文化的精髓。在誦讀欣賞古詩詞時,如何才能發(fā)掘出古詩詞中的豐富內(nèi)涵?如何才能品讀出詩詞中的別樣韻味?我們不妨由以下幾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品味古詩詞的藝術(shù)之美。
一. 格調(diào)切入,鋪墊主題
人們習慣根據(jù)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流派對他們進行分類例如:李白被譽為“詩仙”,是浪漫主義的詩風代表人物;杜甫則被譽為“詩史”,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詩風代表人物;還有,像王維的田園派,岑參的邊塞派等。詩風的雷同讓詩人在詩歌內(nèi)容的創(chuàng)作上有了一個類的導向。因此,在詩歌教學中,不妨以格調(diào)切入,作為對主題的鋪墊。例如教學高駢的《山亭夏日》這首詩時,我先出示了楊萬里的《小池》,以其中的一組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睘閷,讓學生感受夏日荷塘的恬靜與勃勃生機。再出示《山亭夏日》這首詩時,學生對“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夏日山亭風光便能一覽無遺了!雷同的景物描寫,相同的季節(jié)特點,由熟知的詩入手,便能讓學生迅速讀懂詩。
再如,教學范仲淹的《江上漁者》,我以李紳膾炙人口的《憫農(nóng)二首》導入“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薄颁z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睂W生一經(jīng)誦讀,就揭示了詩歌的主題,再來讀《江上漁者》,便不廢吹灰之力了!相同的(背景)主題描寫也是一個抓手。所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找準格調(diào),是提高學生古詩賞析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歌被后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范。事實上,“詩情-畫意”是詩人傳情達意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物。自盛唐始,禪風畫韻相互交融,禪機畫理交互滲透,產(chǎn)生了唐朝王維、宋朝蘇軾這樣的詩畫,書畫大家。例如,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苯虒W中,我先出示了插圖,讓學生根據(jù)圖意大膽猜測詩歌內(nèi)容。
由于畫意明晰,學生一下子便猜出了詩歌的大意。此時,再出示詩歌內(nèi)容,我讓學生進行圖文對比,深入研讀。學生發(fā)現(xiàn),畫面雖能一目了然地傳遞出內(nèi)容信息,但詩人的心境卻是難以品味的,例如:彈琴為何要復長嘯?“獨”坐幽篁里的“獨”字是否有“孤獨”之意?帶著這些疑惑再去看圖,學生的感受就不同了!竹林深處的一份靜謐,遠離塵囂,正是詩人追求一種“物我兩相忘”的心境!此時,學生對古詩的賞析才真正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三. 咬文嚼字,豁然開朗
“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這些語法詞法的理解對學生學習古詩是一個難關(guān)。怎樣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呢?例如:在教學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這首詩時,其中有一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睂W生在自學時,產(chǎn)生了疑惑。按理“荷”的解釋離不開植物,荷花啦,荷葉啦 ,可是代入詩句中意思就太奇怪了。于是,我引導學生避開“荷”,理解“帶月鋤歸”的意思,這倒方便,學生理解為“晚上扛著鋤頭回家”,正確!那再看看,詩中和譯文中哪個字詞的意思對上號了?學生明白了,“荷”還能解釋成“扛著”。再讀詩,嘿,又讀錯了!
“荷”還能怎么讀?翻開字典一查,學生終于明白了,“荷”作動詞時解釋為“負荷,扛著”,讀音也變了,在這里讀“he”。真沒想到,“荷”也是多音字。再讀,沒一個學生出錯了!古詩教學中,這樣的情況不少見,如果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后好好咬文嚼字一番,那樣,學生對古詩的重新理解才真正是豁然開朗;那樣,學生的古詩賞析能力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
四.聚焦背景,探尋詩境
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境遇對詩人的作品創(chuàng)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謂“相由心生”“我手寫我心”。學生在學習古詩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不了解歷史背景,而只做字面理解的情況。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中有這樣一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睂W生普遍理解為春天,江南景色宜人,杜甫遇到了好朋友,心情格外愉快。可是,如果把詩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就遠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了。事實是:家國滄桑,彼此都充滿著無限的身世凄涼之感。
風景依舊燦爛,卻物是人非!奥浠ā痹谶@里已不是讓人心醉的美景,而是讓人心碎的“同病相憐”(就在這年冬天,詩人杜甫凄涼地死去了!)所以,古詩的教學切忌“字面功夫”,如有教學需要,必須讓學生聚焦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學生才能探尋出詩人的心境與詩境,才能真正把握詩歌的鑒賞。
五. 名句積淀,出口成章
如果說,詩歌是文學的精華,那詩中的名言警句就是詩歌的精髓。縱觀中國古代教育體制,學童啟蒙教科書無外乎《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百家姓》《唐詩三百首》等,熟讀成誦,爛熟于心;引經(jīng)據(jù)典,靈活運用。漢語言(國學)教育,首當推崇這些經(jīng)典名句的積累。每次教學古詩,我總是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積累。例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等等,或是寫景或是抒情,學生通過反復吟誦,也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自見”的途徑是多讀,但不是機械性重復進行,在意境中去體會,去記憶。誦讀的動力是情感,靈活引用的基礎(chǔ)則是讀懂?梢,有效地誦讀名句對激活整個大腦系統(tǒng),發(fā)展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有效積累名句會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那樣深厚的積累似有源頭活水來,讓學生出口成章,讓學生下筆如有神。
【古詩的教學反思怎么寫】相關(guān)文章:
范仲淹的故事教學反思要怎么寫12-14
贈汪倫的古詩怎么寫01-05
杜甫古詩《絕句》教學反思11-13
古詩《題西林壁》的教學反思12-05
《贈汪倫》古詩教學反思12-20
古詩贈汪倫教學反思12-29
題西林壁古詩教學反思12-05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12-05
游子吟 古詩拼音怎么寫12-31
古詩《題西林壁》教學反思范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