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將進酒》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調,通過朗讀體會作品豪邁奔放的特點;
2、引導學生通過對詩句的鑒賞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背誦全詩。
3、激發(fā)學生學習李白詩歌的興趣,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本詩中詩人情感并把握其變化;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對詩中作者激憤的思想感情的準確把握。
教學設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誦讀引導法、探究談論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故事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懷才不遇,喝!功業(yè)未成,喝!離愁別緒,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詩人李白在這方面尤為突出,李白好飲也善飲,有杜甫的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羈,他不僅能飲酒,而且也善勸酒。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他的一首勸酒歌——《將進酒》,感受他與酒的不解之緣。
一、解題:將:讀音:“qiāng”。 為“請、愿”的意思,《詩經•衛(wèi)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
“將進酒”意為勸酒歌。樂府舊題,相當于“勸酒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
二、背景:
作者跟誰喝酒呢?
注意課本注釋,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秾⑦M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曾多次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fā)情懷。
三、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一位同學為我們大家朗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其他同學注意他朗讀時的字音和節(jié)奏。
討論朗讀中的問題,達到所有學生都能讀準字音,讀準詩句節(jié)奏,理解詩句的基本含義。
字音:朝(zhāo) 樽(zūn) 還(huán) 岑(cén) 烹(pēng)
饌(zhuàn) 恣歡謔(zì) (xuè) 徑(jìng) 裘(qiú)
情感: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xiàn)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須氣勢豪壯,又情感起伏較大。
2、學生自由放聲朗讀,揣摩:宴飲后的李白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并說出你的依據是什么?
形象:大醉如泥,酣臥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3、那么,老師又產生疑惑了:李白為什么要這么狂喝痛飲啊?從詩歌的內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嗎?(詩歌中的哪一句話集中而鮮明的表明了這一原因?)
、倏赡苁桥笥丫蹠——“酒逢知己千杯少”。
、“與爾同銷萬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把全詩朗讀一遍,也許能撥云見日。
四、詩意解析
【引言】我們知道,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心中難免郁悶。又根據課下注釋:詩人此時已是年過50的老人。韶華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詩人借著酒興,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不平之氣。本詩抓住一個“愁”字,由“愁”生飲,由“愁”引發(fā)感慨,作者在詩中的情感是如何圍繞著“愁”轉變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詩歌是怎樣抒發(fā)詩人情懷的。
齊讀詩歌第一節(ji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會須一飲三百杯。”
1、【提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描繪這樣一幅景象要表達怎樣的感慨?
【解析】我們中國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復返,很自然就會想到時光的流逝,詩人借“奔流到海不復回”引發(fā)“時光易逝”的感慨。這種“先言他物,而引出所詠之物”的手法在詩歌中叫“比興”。
2、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fā)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作者這里是使用夸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
像這樣的夸張手法,本詩中還有多處,如 “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比興和夸張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重要體現(xiàn)。
3、【提問】“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中,詩人為何而悲?
【解析】看似作者借此“悲”頭發(fā)白了,青春不再,其實,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暫”引發(fā)“懷才不遇,功業(yè)未成”的感慨。
【小結】詩的開頭運用比興、夸張的手法,引發(fā)作者“時光易逝,功業(yè)未成”的悲涼之情,作者因“愁”而“悲”,感人肺腑。
“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4、【提問】這幾句中,哪兩個字明確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解析】“歡”“樂”
5、【提問】作者真的既“歡”且“樂”嗎?這不是與“愁”不符嗎?
【解析】作者這種“歡”與“樂”并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正如李白說的“人生得意須盡歡”一樣,李白卻并不“得意”,可見這種“歡”并不發(fā)自內心,而是對心中“愁”的發(fā)泄而已,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
6、【提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體現(xiàn)了李白怎樣的心態(tài)?
【解析】這兩句話自古以來成為歷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給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現(xiàn)了李白自信樂觀、豁達積極的一面。
【小結】:人生是短暫的,何不趁此時光及時行樂,開懷暢飲,李白于此要展現(xiàn)其豪邁、灑脫的一面,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但卻在“樂”的言辭中貫穿這“愁”情,渴望受重用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課時
齊讀詩歌第二節(jié):“岑夫子……與爾同銷萬古愁”(既然是把酒行樂,就不免舉杯相勸。詩人呼告朋友,“將進酒,杯莫停”。而且長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詩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句勸酒詞。)
7、【提問】“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是詩人的真心話嗎?體現(xiàn)了李白怎樣的性格?(知識遷移:《夢游天姥吟留別》)
【解析】不是。“鐘鼓饌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一個“不足貴”將李白對權貴蔑視之性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鐘鼓”二句是全詩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
8、“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羨慕飲者還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lián)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
9、【提問】“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中,作者為何列舉曹植呢?(知識遷移:曹植和他的《七步詩》)
【解析】作者用典列舉曹植,是基于兩者的共同點而來的: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借曹植自比,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慨。
【小結】作者由悲轉樂,但仍然掩蓋不了內心之“愁”,無論怎么安慰自己也是無濟于事,于是,隨著酒的量飲,借著酒勁,李白爆發(fā)了,將自己對社會,對統(tǒng)治者的憤懣之情宣泄出來。
10、【提問】“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這幾句展現(xiàn)了一個怎樣的李白?
【解析】本來,李白是客人,但這后幾句中,他喧賓奪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無所顧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把李白狂放不羈的性格展現(xiàn)出來。
【小結】面對著古來圣賢皆寂寞的現(xiàn)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詩人的憤懣,加上酒勁的作用,最終走向狂放,這正是李白豪邁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讓人感受深刻,那種“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壇陳年老酒之味更濃!
五、課堂總結
1、【寫作技巧】:夸張、比興、想象、用典等。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tài)。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提示】聆聽朗讀錄音,讓我們對這首詩的誦讀更好的把握,同時,更進一步增強對課文情感的理解。
2、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以及他的其他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贈詩給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脫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對于李白,我們要“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呦!當我們面對挫折坎坷時,除了積極應對外,我們更應學些李白的那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與樂觀,唯有此,我們才能乘長風,破萬里浪,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
【《將進酒》導學案】相關文章:
《觀潮》導學案05-25
鄉(xiāng)愁導學案及答案05-28
《背影》導學案及答案05-26
杜甫《登高》導學案11-13
《孫權勸學》導學案及答案06-22
《陋室銘》導學案05-20
《雨巷》導學案及賞析04-24
化石吟導學案及答案05-25
《化石吟》導學案及答案05-28
沈從文《邊城》精品導學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