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蘭亭集序》素材拓展
思路拓展
每一個生命都有獨特的價值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
生命帶來希望
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quán)利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
生命能創(chuàng)造奇跡
維護生命的尊嚴
生命短暫,要充分實現(xiàn)其價值
生命不斷延續(xù),匯成歷史長河
名人名言
我一直深信,沒有一種東西是永遠屬于我們的。生命好比旅行,也許在旅程中我們會擁有某些東西,但是終究不能帶走它。——范思哲
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到了驀然回首的那一瞬間,生命必然給我們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三毛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么一遭。——三毛
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巴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
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卻活了很長久。——蒙田
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裴多菲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愛因斯坦
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長。——西塞羅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關(guān)于死的默念而是關(guān)于生的沉思。——斯賓諾莎
生命在閃耀中現(xiàn)出絢爛,在平凡中現(xiàn)出真實。——伯克
蕓蕓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秋瑾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吝惜)其死。——白居易
在我們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們已將它消磨了一半。——赫伯特
經(jīng)典素材:
1. 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早晨,一個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電鋸將一棵粗大的松樹鋸倒時,樹干反彈重重地壓在他的右腿上。劇烈的疼痛使他覺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時,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試圖把腿抽出來,可辦不到。于是,他拿起手邊的斧子狠命地朝樹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斷了。他又拿起電鋸開始鋸樹。但是,他很快發(fā)現(xiàn):倒下的松樹呈45度角,巨大的壓力隨時會把電鋸條卡住;如果電鋸出了故障,這里又人跡罕至,別無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電鋸,對準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簡單地包扎了一下,決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著劇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過去,又一次次地蘇醒過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活著回去!
2.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比爾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傷,視力不斷下降,幾個月后將完全失明。妻子為了給他能見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點什么,決定把家具和墻壁粉刷一遍。
油漆匠工作很認真。他雖是斷了半只胳膊的殘疾人,但他很快樂,一邊干活一邊吹著口哨。一個星期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其間也知道了比爾的情況。
比爾對油漆匠說:“你天天那么開心,也讓我感到高興。”算工錢時,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比爾不解:“你少算了工錢。”
油漆匠說:“我已經(jīng)多拿了,一個即將失明的人還這么平靜,你讓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氣。”
比爾卻堅持要再給油漆匠100美元,他說:“我知道了殘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樂。”
3. 林徽音的三次拼搏(向死神討取時間)
林徽音是我國建筑學界的一代才女,人們印象中的她賢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為了和丈夫梁思成寫作《中國建筑史》,卻甘愿風塵仆仆輾轉(zhuǎn)于鄉(xiāng)間小道,在艱苦的條件下徒步考察。此時的她肺部和腎臟已經(jīng)嚴重受損,但她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將整個生命賭上去,從死神那里奪取了十年的時間,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參與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繪圖、試做、討論、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國政協(xié)一屆二次大會上,在毛主席提議下全體起立鼓掌通過這個設計,那時她已經(jīng)病弱得幾乎不能從座椅上站起來;第二次是搶救景泰藍,她帶學生跑工廠作坊,才使得這種國寶工藝不致失傳并且發(fā)展壯大,這時的她,肺布滿空洞、腎切除一側(cè)、結(jié)核菌已蔓延到腸了,一天只吃二兩飯,只睡四五小時覺;第三次拼搏是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主要承擔紀念碑底座裝飾浮雕設計。1955年4月1日,因為長期積勞,病情惡化,她在同仁醫(yī)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歷程,這位柔弱女子就這樣勇敢地與死神奮戰(zhàn)到最后一刻,從它那里多爭到了十年時間,給我們新中國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4、舍生取義的譚嗣同(放棄生命喚醒世人)
1898年,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義,譚嗣同是變法的主將之一,在被捕之前他有過幾次逃生的機會,但是他都拒絕了。
梁啟超勸他一起去日本時,他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后來又有人勸他逃走,他又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決心,以期喚醒后來有志圖強的人。不幸被捕后,他在獄中大義凜然,神情自若,并在獄壁上寫了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張儉,東漢人,因為彈劾宦官侯覽,被迫害逃亡,人們看中他的品德,都愿接納他。杜根,東漢安帝時郎中,因上書要求臨朝聽政的鄧太后還政于皇帝,觸怒太后,被害險些致死。譚嗣同相信康、梁等逃出后會有人接納,自己則愿作忍死的杜根。他們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膽相照的,猶如那巍巍的昆侖山一樣。)
9月28日,他和其他五君子一起被押赴刑場,行刑前,譚嗣同高聲朗誦道:“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聲呼罷,哈哈大笑。上萬圍觀的人,無不潸然淚下。雖然戊戌變法最后失敗了,但是他為國富民強甘愿獻身的精神將彪炳史冊。
5、動物學家的最后時刻(生命與職責)
67歲的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博士是芝加哥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一天下班后,一個人留在實驗室里繼續(xù)觀察美洲的毒蛇,不幸被蛇咬傷。當時電話打不出去,他自知性命難保,但依然鎮(zhèn)定自若。為了給后人留下科學研究的資料,他記錄下自己垂危時的感覺:“體溫很快升到39℃,胃劇痛,燥熱,耳鳴,眼皮痛,睜眼困難……四小時了,口鼻開始出血……看不見體溫表了,情況非常嚴重……疼痛消失,呼吸困難,全身癱軟,開始腦充血了……”這位科學家在被毒蛇咬傷5個小時后與世長辭了。
6、135歲的愛迪生(充分利用就是對生命的延長)
愛迪生是美國的發(fā)明大王,人類現(xiàn)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家,從12歲當報童開始,就一直進行著孜孜不倦的學習和不懈的實驗,從16歲發(fā)明電話自動撥號機起,一生中竟有1000多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工作中,愛迪生相信的是“勤奮加恒心”。他常常廢寢忘食,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一天一夜。他每天工作的時間都在18個小時以上,若用平常人一生的工作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早就成倍地增長了。因此,在79歲生日那天,他風趣地說:“我已經(jīng)是135歲了。”即使在80高齡的時候,他白天仍在實驗室一工作就是一整天,晚上還要在書房里讀3~5小時的書。正如他所言:“停止就意味著生銹。必須經(jīng)常收獲,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有時,采訪者會問他準備何時退休,愛迪生回答有兩種方式:其一是“葬禮之前”;其二是“當醫(yī)生搬來氧氣瓶時”,這樣的回答正好解釋了愛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7、捐獻器官(饋贈,生命的另一種延續(xù))
一位美國青年在一場車禍中不幸喪生,根據(jù)他生前的愿望,醫(yī)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兩只腎臟分別移植給當?shù)睾蜌W洲的兩名腎功能衰竭者,心肺和肝臟分別移植給兩名瀕臨死亡的患者,兩只眼球給兩個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這位青年捐贈的生命禮物,使四個垂死者重獲新生,兩個盲人重見光明。當記者訪問這個青年母親時,她說,我為兒子的行為感到驕傲,同時她還感謝那些接受她兒子器官的人,他們使她兒子的一部分在他們體內(nèi)存活,她兒子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得以延續(xù)?吹剿麄,就像看到自己的兒子!
應用創(chuàng)新
再渺小的生命也是優(yōu)雅的
生命來之不易,地球上的生命都經(jīng)歷了幾十億年的演變,才得以發(fā)展成熟。每個個體的生命也是經(jīng)歷了艱辛的孕育才得以呱呱墜地。所以,每一個生命都是高貴的,珍貴的。但在人類的眼中,生命是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那些渺小卑微的生命總是讓我們不屑一顧。
比如蝸牛,我們眼中的它是個膽小鬼,到哪都得背著沉重的殼,仿佛全世界都要害它,趁它不注意便會刺痛它,它時時刻刻都得做好防護準備。這種警惕泄露了內(nèi)心的怯懦,它太膽小了。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人絕對成不了大事。
但是,在我看來,再渺小的生命也是優(yōu)雅的,蝸牛背著這樣一個大大的殼,孤獨前行在漫長的道路上,如同一個騎士一般優(yōu)雅。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影片《微觀世界》中,有這樣一個片斷:兩只蝸牛在路上相遇了,一只蝸牛伸出了觸角,在另一只面前輕輕舞動了一下。對方看出了它的問候,也伸出觸角來。接著,兩只蝸牛分別從堅硬的殼里探出身體,嘗試著一點一點接近,繼而開始交錯,重疊,纏繞。在明亮的光線照耀下,它們白亮的身體相擁在了一起。像久別重逢的情人,又像他鄉(xiāng)相遇的故交,兩個生命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你看過,一定也會為這至美的畫面嘆服。當一個生命個體沖破心的壁壘,不為任何目的和私利,與另一個同樣純粹的生命相遇,乃至相擁時,生命就會煥發(fā)出它原本純凈而絢麗的光芒。蝸牛是樂觀的,畢竟,殼保護了它,它就有責任有義務背負它。殼雖重,它也心甘情愿毫無怨言。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人們都能像蝸牛這樣,敢于承擔責任,這世界就更美好了。所以我贊美這些渺小的生命,因為它們的優(yōu)雅,因為它們的勇于承擔。
【《蘭亭集序》素材拓展】相關(guān)文章:
《蘭亭集序》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08-09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蘭亭集序說課稿02-10
《蘭亭集序》課文11-25
蘭亭集序--王羲之05-22
《蘭亭集序》原文12-01
《蘭亭集序》朗讀08-03
蘭亭集序王羲之08-12
蘭亭集序原文10-20
《蘭亭集序》的說課稿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