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商隱《宮妓》全詩賞析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商隱《宮妓》全詩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宮妓》
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
注釋
、賹m妓:宮中歌舞妓。
、谥椴:珠簾。玉墀:宮殿前的白石臺階。
③披香殿:漢未央宮殿名。唐慶善宮中也有披香殿。
、荇~龍戲:魔術(shù)雜技表演!稘h書·西域傳》注:“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于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于庭,眩耀日光!
、荨读凶印珕枴罚苣峦跷餮餐局,巧近偃師獻能表演歌舞的假倡,“鋇(抑)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yīng)節(jié),干變?nèi)f化,唯意所適”。穆王以為真人。表演將結(jié)束時,假倡“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穆王大怒,要殺堰師,堰師剖開假倡,原來都是草木膠漆等材料拼成。穆王嘆道:“人之巧乃可與造化同功乎?”
賞析
宮妓是公妓之一種,供天子娛樂之公妓。我國宮妓之設(shè),原以供天子娛樂,性質(zhì)頗似朝鮮之宮妓,起源不可考!稌x書·武帝本紀》云:“大康二年,選孫皓妓妾五千人入宮。”此“妓妾五千人”既為宮妓之濫觴。(參考歷史學(xué)家黃現(xiàn)璠著:《唐代社會概略》 )這首詩的題目“宮妓”,指唐代宮廷教坊中的歌舞妓。當時京城長安設(shè)有左、右教坊(管理宮廷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百戲的教習(xí)排練),左多善歌,右多工舞。唐高祖時,置內(nèi)教坊于禁中;玄宗開元初,又置于蓬萊宮側(cè)。詩中所寫的宮妓,當是這種內(nèi)教坊中的女樂。
“珠箔輕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币粌删涿枥L宮廷中的歌舞場面,正點題目。漢代未央宮有披香殿是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歌舞過的地方。唐代慶善宮中也有披香殿,“新殿”或取義于此。但此處主要是借這個色彩香艷而又容易喚起歷史聯(lián)想的殿名來渲染宮廷歌舞特有的氣氛。對于披香殿前的歌舞,詩人并未作多少具體的鋪敘,而是著重描繪了“珠箔輕明拂玉墀”的景象。珠箔即珠簾;玉墀指宮殿前臺階上的白石地面。輕巧透明的珠簾輕輕地拂著潔白的玉墀,這景象在華美中透出輕柔流動的意致,特別適合于表現(xiàn)一種輕歌曼舞的氣氛,使人感到它和那些“斗腰支”的宮妓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岸费А比郑啙崅魃,不僅刻畫出宮妓翩躚起舞的柔媚之態(tài),而且傳出她們競媚斗妍、邀寵取悅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它還和下兩句中的“魚龍戲”、“偃師”,在競奇斗巧這一點上構(gòu)成意念上的關(guān)聯(lián)。不妨說,它是貫通前后幅,暗示全詩主旨的一個詩眼。
“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比⑺膬删渫晦D(zhuǎn),集中托諷寓慨!棒~龍戲”,本指古代百戲中由人裝扮成珍異動物進行種種奇幻的表演!稘h書·西域傳贊》顏師古注云:“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于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于庭,炫耀日光!笨梢娺@是一種變幻莫測、引人注目的精彩表演。不過,從題目“宮妓”著眼,這里的“魚龍戲”恐非實指作為雜技百戲的魚龍之戲,而是借喻宮妓新穎變幻的舞姿。末句的“怒偃師”用了《列子·湯問》的一則故事;傳說周穆王西巡途中,遇到一位名叫偃師的能工巧匠。偃師獻上一個會歌舞表演的“假倡”(實際上是古代的機器人),“鋇(抑)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yīng)節(jié),千變?nèi)f化,惟意所適!蹦峦跻詾槭钦嫒耍蛯櫦⒓б黄鹩^賞它的表演。歌舞快結(jié)束時,假倡“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穆王生氣,要殺偃師,嚇得偃師立即剖解假倡,露出革木膠漆等制造假倡的原料,終于免禍。三、四兩句是說,等不到看完宮妓們那出神入化的精彩表演,君王就要對善于機巧的“偃師”怒氣沖沖。
原故事中的偃師是一個善弄機巧的人物,但他卻差一點因為弄巧而送命。這種機關(guān)算盡、反自招禍患的現(xiàn)象具有典型意義。詩人用偃師故事,著眼點正在于此。詩中的宮妓和“偃師”的關(guān)系,相當于原故事中倡者和偃師的關(guān)系;而詩中所描繪的“斗腰支”、“魚龍戲”,又正相當于原故事中倡者的歌舞,所突出的正是偃師的機巧。那么,通過“不須”、“終遣”這兩個含意比較明顯的詞語,可以看出,詩中所強調(diào)的正是善弄機巧的偃師到頭來終不免觸怒君王,自取其禍。如果把這首詩和《夢澤》、《宮辭》等歌詠宮廷生活而有所托諷的詩聯(lián)系起來考察,便很容易發(fā)現(xiàn)“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莫向樽前奏《花落》,涼風(fēng)只在殿西頭”和“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之間有著十分神似的弦外之音。宮廷歌舞原是政治生活的一種隱喻;而迎合邀寵、紅粉自埋的宮女,一時得寵、不管將來的嬪妃,和玩弄機巧、終自召禍的偃師,則正是畸形政治生活的畸形產(chǎn)物。在詩人看來,他們統(tǒng)統(tǒng)是好景不常的。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具有獨特風(fēng)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宮妓》全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商隱《微雨》全詩賞析04-24
李商隱無題的全詩賞析01-20
李商隱《詠史》全詩賞析05-24
李商隱《曲江》全詩賞析05-10
李商隱《驕兒詩》全詩翻譯與賞析07-06
李商隱《蟬》全詩翻譯賞析07-18
李商隱《菊》全詩翻譯賞析09-24
李商隱《無題》全詩翻譯賞析06-27
李商隱《春雨》全詩翻譯賞析03-12
李商隱《淚》全詩翻譯賞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