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為劉禹錫喊冤

時間:2020-11-18 12:22:53 劉禹錫 我要投稿

為劉禹錫喊冤

  中青年時期的劉禹錫是一個務(wù)實上進、勇于開拓的人,《陋室銘》是作者運用類比的手法寄托政治上的遠大抱負,要向諸葛亮、孔子那樣心系天下,為國出力,體現(xiàn)了作者的入世之心、濟世之心、救世之心。

  現(xiàn)行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十課《陋室銘》是該書第二單元道德修養(yǎng)的最后一課。作為議論文,作為道德修養(yǎng)教育,收編《陋室銘》是十分恰當?shù)。只是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始終感到與之配套的蘇教版的教學(xué)參考書(2007年12月第6版)及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的《資源與學(xué)案》中,對該文的中心思想——“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定性不太恰當。其理由如下:

  其一“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xué)家,……唐德宗真元九年(793)擢進士第,授監(jiān)察御史。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以后又任連州、郎州、和州等刺史。后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這篇銘文是他在和州刺史上寫的”。(見蘇教版八年級《語文教學(xué)參考書》146頁)。作者的青年時期是一位革新派,盡管被貶,但作者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又“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見作者在州刺史上還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文如其人,作于和州刺史任上的《陋室銘》,其中心思想反映的并不是“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如果以“不求聞達,安貧樂道”來勉勵、警戒自己,能有后來的復(fù)出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人是永遠不會復(fù)出的。

  其二 “銘,就是記載,在物體上刻字,表示永遠不忘,后來便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文體。常常在金屬器物或碑石上刻寫文字,用來記敘生平、事業(yè)、功德,表示紀念,或是記物寓意,表示勉勵或警戒之意”(見蘇教版《語文教學(xué)參考書八年級(下冊)》143頁)。本文取的是記物寓意,表示勉勵或警戒之意。記物寓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因主人有德才溫馨。以“不高”、“不深”襯托“陋”,以“仙”、“龍”襯托“德”,以“名”、“靈”襯托“馨”。以“仙”、“龍”類比,其志向不言而寓,但絕不是“安貧樂道”。“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勝過諸葛亮所在的臥龍山,反襯出了作者不是平庸之輩,加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之商談闊論的人都是博學(xué)多識的.“鴻儒”,更加體現(xiàn)作者為人處世水準之高,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了作者是一個做事之人,有為之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識之士聚集到一體能干些什么?“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說明作者并沒有閑,正是“我想唱的歌還沒有唱出,我正在調(diào)弦弄索”。這是一顆有為的心,奮斗的心,寓意作者在暗自努力,這是一種鋒芒內(nèi)斂的表現(xiàn)。“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諸葛亮未出山之前,也以“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而自謙,但并沒有停止做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更暗示了作者還在努力做事,無人打擾,無事打擾,做自己想做的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兒是做事的好地方。“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表面上以“諸葛廬”、“子云亭”比陋室,實際上是以諸葛亮、楊雄自比,處于陋室而心系天下,通篇的暗示就在于此,以至后來他才得以“升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畫龍點睛的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欲居九夷”,其目的是去“傳道”,而不是“居之”,所以當?shù)?ldquo;陋”對于“傳道”者來說“何陋之有?”作者類比地寫出了自己的志向,他不在乎居所如何是因為孔子“傳道”是心系天下,他一心想做事,也是心系天下,室陋有何關(guān)系?高尚的品德與課文開始的“惟吾德馨”遙相呼應(yīng),有力的表現(xiàn)了作者的道德修養(yǎng)和遠大抱負——要向諸葛亮、孔子那樣心系天下,為國出力,并作陋室銘以勉勵、警戒自己,體現(xiàn)了作者的入世之心、濟世之心、救世之心。

  其三 “平生志業(yè)匡堯舜,滿腹經(jīng)綸學(xué)釣翁”,這是一種很高的思想境界——鋒芒突顯,這樣做的人不少,但有幾個人敢這樣說?作者有胸懷天下的大志,也有像諸葛亮隱居隆中山那樣修煉自己的意愿,更有像孔子那樣安定天下的決心,不怕“陋”,但不能直白,只好借給陋室作銘以寓之。這不是安貧,這是志向的內(nèi)斂。我國古代政治特點之一就是官場禁忌鋒芒畢露,不管你是做人還是做文,像李白那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人只能做文人,很難進入官場,更談不上濟世于滄桑之間,救民于水火之中。要想在官場之中實現(xiàn)報國報民的政治理想,要想實現(xiàn)入世之心、濟世之心、救世之心,除了默默無聞的做之外,要想說只能是“寓”。琴棋書畫養(yǎng)心,梅蘭竹菊寄情。誰能直白自己的政治抱負?運用類比手法寄托政治內(nèi)容,這是我國古代集文學(xué)家、政治家于一身的有識之士常用的一種文學(xué)表達手法,也是修身養(yǎng)性、明哲保身的一種手法。但其核心仍然是有為,而不是“安貧樂道”。

  其四 青年時期的劉禹錫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有識之士,21歲擢進士第,授監(jiān)察御史,可謂青年得志,宏圖實現(xiàn)。中年時期的劉禹錫“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遭遇挫折但矢志不渝,“以后又任連州、朗州、和州等刺史”。最終還是有大作為“升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從這一點來看,劉禹錫的大半生還是很成功的,本文作于中年時期,正是作者達則兼濟天下,窮則臥薪嘗膽(而非獨善其身),磨練意志,以諸葛亮為榜樣,準備東山再起的時候,表達的思想境界是上進的,立志也是高遠的。劉禹錫晚年的部分作品流露出安于閑適的心境和感嘆“人世滄桑”的消極情緒,但絕不能因為晚年安于閑適、感嘆“人世滄桑”的消極情緒而否定了作于中年時期的《陋室銘》中所含的胸懷天下的上進思想。作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內(nèi)容,“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不求聞達,安貧樂道”應(yīng)該屬于田園詩歌欣賞的范圍。教科書在這一單元編了《陋室銘》這篇文章絕不是因為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樣的名句,也不僅僅是因為本文寫作藝術(shù)上的9句81字,篇幅簡短,語言優(yōu)美,音韻鏗鏘,還巧妙地運用了類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具有很強的魅力,更是因為作者運用類比手法寄托政治上的遠大抱負——向諸葛亮、孔明那樣擁有入世之心、濟世之心、救世之心。這才是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思想內(nèi)容。

【為劉禹錫喊冤】相關(guān)文章:

劉禹錫《烏衣巷》02-21

劉禹錫詩論06-15

劉禹錫:蝸居06-14

解讀劉禹錫03-14

唐代詩人劉禹錫07-27

詩人劉禹錫名言10-07

劉禹錫的名言09-25

劉禹錫名言名句08-06

劉禹錫詩詞竹枝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