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夢游天姥吟留別的高中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所表現出的詩人情懷,領會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2、學習詩歌的表現手法,從而領會詩歌美質。
3、增強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詩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義特征是教學的重點。
2、在理解詩歌的抒情結構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是重點。
教學設計 計劃用兩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明史中,唐詩是顆璀璨的明星。唐朝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不僅記錄了那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情狀,而且為那個時代保留了異常生動的情緒和心理記憶。唐詩的意象,成了我們民族詩歌最具的象征;唐詩精神成了我們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而這方面,李白的貢獻是最大的。在詩中作者描繪了天姥山的雄偉壯麗和神秘莫測,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作者所描繪的神奇的大自然中,領會作者的情懷。
二、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著名詩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大體上是在唐玄宗開元、天寶這四十多年中。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開元盛世,是唐代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他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四十二歲了,滿以為可實現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聲色,在宦官權貴的讒言中傷下,次年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政治上的失敗使他心情非�?鄲灒彩顾辶朔饨ńy(tǒng)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游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詩。吟,是古文體的一種,也稱引。夢游,夢中游歷。留別,臨別留下的贈言。
李白一直是以詩仙的形象活在人們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來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他五岳尋仙,浪跡山水,就連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傳說他的母親夢長庚星而誕,又說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們心里李白并沒有死去,只是去追趕他所喜歡的月亮了。李白詩自然雋永,雄奇飄逸,充滿著超塵脫俗的浪漫主義情調。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們所想象的那般風流倜儻。他有濟蒼生,安黎民的遠大抱負,但每每受挫。李白詩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現實的苦悶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排擠出京的第二年,借夢游表示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反抗。
三、播放錄像,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指導朗讀。
這首詩形式錯落,屈伸自如,語言富有自然節(jié)奏感,朗讀時應有意識地注意語感流動,把握語言的節(jié)奏、音調、情態(tài)和詩人感情的巧妙配合。如天姥連天向天橫,一句用三個天字,很能加強氣勢。主體是七言,夾用幾句五言,就足以使詩的節(jié)律靈活多變,足以顯示那種輕快、歡愉的心情,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腳著謝公屐,身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等。在詩的情景、節(jié)奏到了緊張、急迫時,就改用 四言。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無不聲情一致,情隨聲出。寫洞天之中幻景,形象既取材于《楚辭 九歌》,語言也就出現以兮字為特征的騷體句法。詩通常多為兩句配合,雙句押韻。本詩基本如此,但結尾時卻出現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三句全押以單數配合的特殊情況。這種形式上的不平衡,也正好用以顯示詩人內心情緒的激動不平。全詩有兩句用九字句:一是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恰好借長句表現神仙紛至沓來的景象,句中用了之兮而等虛詞,又使節(jié)奏舒緩;另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用以表達詩人毅然不顧的昂揚態(tài)勢。
四、詩歌的結構:全詩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入夢之由。
1、齊讀①段并思考:既然題為夢游天姥(在夢游天姥 四字下標示雙橫線),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云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 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
2、思考: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 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臺,從而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 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
�?驼勫蓿瑹煗⒚P烹y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這里用瀛洲陪襯天姥,句中一信一或,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下面直接寫天姥山的山勢,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兩句說明其高大無比。再以天臺作陪襯,說天臺之高一萬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卻顯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樣高大雄偉的天姥山,這樣美麗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游之念呢?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寫夢中奇景。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這兩句是過渡句,承上啟下。
夢字點題,既交代了夢的所由,也申述了夢之所向。誦讀并分析②段
1、思考: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請同學們聽老師誦讀②段,并思考: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并用1-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
2、邊分析邊板書
月夜--剡溪清幽 白晝--山中壯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樂
3、品味重點字詞:飛、送、殷、栗、驚等。
明確:飛送兩字先后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 詩人夢游路上那種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驚分別活用為動詞、使動、使動。
4、請學生齊讀洞中仙樂部分,然后請學生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 描繪。
參考: 電閃雷鳴,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門,訇地一聲從中間打開了。仙 府的天空浩瀚無邊,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砌成的宮闕,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輕 風 為駿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連三地下來。老虎彈著琴瑟啊鸞鳥駕著車,仙人多得像麻一樣數 也數不清,多么其樂融融的場面啊。(同學們描繪了一幅多么美妙神奇的圖畫,這樣美的自然,需要我們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希望同學們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寫驚夢長嘆。
世間兩句,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矛盾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別君句點題。且放二句,表達了詩人的放達情懷,并為結尾兩句作鋪墊。最后兩句是詩眼,提示主題,顯示了詩人對封建社會現實的憎恨,對自由樂土的理想的追求,表現詩人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當然,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也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逃避現實的消極態(tài)度。
五、鑒賞要點
1、從表面看,這是一首游仙詩,它的主體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關于神仙世界的描寫;但詩人的游仙之念決不同于那種完全軒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這個世界,是因為他厭惡眼前的黑暗的現實世界。這一點,詩人在詩尾有明確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才是全詩的主旨。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追求個性解放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在這首詩里也表現得很明顯。一是豐富的想象。詩人的想象有來源于民間傳說,例如關于仙境的種種細節(jié)描寫;也有出于詩人的人性愛好的,例如明月送我于剡溪,這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一樣,是詩人把月看成最親密的朋友。二是大膽的夸張。這種夸張不是簡單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著詩人美好的感情,如詩的開頭寫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蘊含著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說李白飄然思不群,于此可見一斑。
2、寫得淋漓酣暢、引人遐想的是述夢部分。
一入夢,便有不食人間煙火味--詩人竟然在鏡湖上飛行,又值月夜,月光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飛過鏡湖,月兒依舊伴著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點--謝公宿處。接著寫登山。本來是險峻的山路,但詩人卻毫不費力,他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飛一樣到了山巔。這時已是黎明,眼前出現了一幅雄奇的畫面:東方的海中涌出一輪紅日,四周是蒼茫的群山。他又聽到了桃都山頂天雞的啼叫。這當然學不能說是仙鏡,但已經是接近仙境了,或者說它意味著仙境即將出現。
果然,在詩人迷花倚石之際,暮色驟然降臨,熊在咆哮,龍在吟嘯,巨大的聲音震動巖石、泉水、深林、峰巒。至此,仙境已民是呼之欲出了,但詩人卻忽然將視線轉向天上的云、山間的流水及水上的煙霧,出現了瞬間的寧靜。這是為下文蓄勢。接著便是雷電大作,地裂山崩,只聽轟隆一聲,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青色的天空一望無際,日、月、金臺、銀臺交互輝映,是真正的仙境。這一段寫夢境的進一步展開,時徐時疾,波瀾橫生,使讀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境。
夢境的高潮是仙人盛會。因為仙人們是從空而降了,所以先寫他們的衣裳和坐騎。云之君即楚辭中的云中君,由于來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他們都聚集到那金銀臺上來做什么呢?詩人只寫了虎鼓瑟這樣一個細節(jié),其余一切讓讀者自己去想--讀者一定會想到,這是一次幸福歡樂的盛會,這樣美麗的環(huán)境,所有的與會者都來那里親切地交談,興高采烈地舉杯痛飲,像人世間的朋友們歡聚在一起。
這樣夢游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五、小結:夢(因)
夢游天姥吟留別 夢(境) 游歷 (山景)
�。ɡㄌ栔械奈淖肿寣W生寫) 夢(感) 幻入 (仙境)
全文緊扣夢游二字,渾然一體。
六、詩人描繪夢游圖景,并非是為了追求虛空的幻想。
夢中游歷,正折射出詩人現實生活中的苦悶,古來萬事東流水,包含了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與深沉感慨,浪跡山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尋仙問道,是為了心靈的撫慰。當然,這首詩的意味遠非苦悶二字可以概括,詩篇最后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恍若天外飛來之筆,痛快淋漓地一吐對權貴的憎恨和蔑視,詩人豪放不羈的形象如立紙上。主題被點亮了,意境拓展示升華了。英國詩人柯爾律治說:詩的各個部分都是相互支撐相互解釋的。讀至此,再體會1、2兩段,我們心里豁然開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體現了詩人所羨慕的人格形象嗎?富麗堂皇,超脫塵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詩人對世俗生活的超越,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嗎?抒情主人公最后發(fā)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為夢中圖景心旌激蕩的結果嗎?我們知道了,詩人對壯麗奇?zhèn)サ某绺呙赖南蛲�,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嗎?正是因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驅動,雖然有苦悶,但洋溢著熱情!詩歌也由此氣勢流注,奔放飄逸,形成了內在強大的精神力量。
七、完成練習 補充閱讀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夢游天老吟留別》教學札記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收入高中語文課本已有多年,現又收入人教社編寫的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有關教學參考書上一般都把李白所描寫的夢境說成是景物壯麗非凡的仙境,光明一片,不見一絲陰暗,還說神仙們濟濟一堂,呈現出一種相敬相愛、雍雍穆穆的極樂世界,而至于古來萬事東流水這種消極情緒,則是當時比較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既然夢境是一片光明,神仙們相敬相愛,雍雍穆穆,為什么詩人會魂悸以魄動?他驚起而長嗟難道是因為推動了美好的夢境而感到惋惜嗎?如果這樣理解,那么這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主題又有什么內存聯(lián)系呢?還有,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難道是游離在作品之外的一種普遍心態(tài)嗎?這種消極的虛無主義的出世思想和積極的憤世嫉俗、決心抗爭的精神統(tǒng)一在同一個詩人身上,這又該如何理解呢?
孟子曾說過要以意逆志,這的確是讀書的正確方法。讀書人要懂得知人論世評文這個道理,作品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是某一歷史時期有客觀存在,讀者不能去改變這種存在,只能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論的方法去考察這種存在,弄清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境遇,用自己的意去理解作者的志,只有這樣,才能打開一座座文學迷宮的大門。
李白是一位積極用世的詩人,具有盛唐時期知識分子的那種進取精神。年輕時雖曾有一段隱居學道的生活,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尺蠖之屈、龍蛇之蟄。天寶元年,由于道士吳筠的儲藏,李白被唐庇玄宗征召進宮,做了個翰林供奉的閑官,成為皇帝的高級文學侍從,便是,他那種傲岸不羈的狂放性格,實在是委不適合于做這種工作的。在那幾年當中,他得罪了一些權貴佞臣,終于被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來到山東,這是李白政治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擊。長安古年,他親眼見到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和宮廷生活的糜爛,這使他原來具有的對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一下子化為泡影。他產生一種消極避世的情緒,又從心底發(fā)出堅定的誓言:安能摧眉拆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聲大徹大悟者的呼喊,這是一個從舊營壘里出來的判逆者的心聲。這兩種情緒,看似對立,其實是完全一致的。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雖然詩人好像從裕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否定了人間的一切,但實際上是他對十年來宮廷生活的否定。詩人把這十年比作是一場院夢,--這不是什么光明一片,不見一絲黑暗的美夢,而是一場令人魂悸以魄動的惡夢。我們不僅可以從上述史實中找出這個答案,而且可以從作品本身中找到有力的證明。
這首詩從入夢之由寫到夢醒后的感嘆,共有三年大段。第一大段到對此欲倒東南傾,借越人之口,描述天姥山的雄奇峻拔,這不禁使詩人心馳神往,為入夢作鋪墊。第二大段到惟黨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這一段描寫了夢游天姥山的整個過程,詩人用賦而比也的表現手法,既描述了光怪陸離的夢境,又寫出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重要歷程。這一大段又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到空中聞天雞。詩人因越人之語而夢吳越,清風為伴,明月相隨,鏡湖飛度,來到剡溪,又著屐登山,一路上貪圖了自然風光之美,湖月如鏡,綠水蕩漾,清猿啼嘯,海日東升,天雞長鳴,從容不迫一形態(tài)、聲音、色彩諸方面極寫所見景物之美,從而表態(tài)了詩人的無限欣喜之情,我們也可以由此體會到詩人初入宮廷時的那種心情--眼前的確是一片光明!第二層到水淡淡兮生煙。這時詩人所見的景物由光明美好的世界一下子變成了昏暗的使人迷惑和恐懼的世界。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或已螟,道路迷失,天色昏暗,耳邊震響著熊咆龍吟般的瀑布,這可怕的聲音連林木山石都為之發(fā)抖。到處煙云迷漫,什么都看不清楚。詩人正在驚疑不定的時候,夢境中出現了更為可怕的景象。第三層,到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一道電光,一聲霹靂,山巒崩塌,石壁中開,簡直是天崩地裂!這時的詩人哪里有什么喜悅,他在萬分恐懼之中,看到洞天中是這樣一番景象:雖然日月照耀,金璧交輝,霓裳風馬,神仙如麻,但是青冥浩蕩不見底,在這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些什么?在這些云之君、仙之人的面前,詩人可能在想:這里有我應該有的一席之地?這進詩人心情,絕不是教參上說的我心中的憂憤啊全都忘卻,這美妙的仙境就是我理想的境界,而是幾年來宮廷生活中遭受排擠打擊而積淀下的全部憂憤一下子被喚起了。這不是什么美妙的仙境,這是現實生活在夢中的反映;這不是什么理想的境界,而正是作者所憎惡鄙棄的世間行樂的生活。
詩人從這惡夢中醒來,驚起一詞是承上說,告訴讀者當時他自己的心境:拍拍心口--恐怕已經是渾身冷汗了。長嗟一詞是啟下說,使詩的內賓轉入第三段。從世間行樂亦如此到使我不得開心顏,都是長嗟的內容。
世間行樂是泛指,但也可以理解為指幾年來的宮廷生活:滿懷著美好的希望入宮,卻受忌才害能的小人排擠打擊,還差一點兒使龍顏大怒,雖然最后賜金放還了,給了一點面子,但實際上是被趕出宮門的。宮廷中的丑惡、卑鄙和黑暗,終于使詩人覺悟了--醒了,有了這樣的覺悟,于是就鄙視了一切。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為了維護自己心靈的純潔,詩人決心從此騎白鹿,訪名山,再也不摧眉折腰事權貴了。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點明了主題,可謂卒章見志。但是讀者往往只注意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于是,在理解這首詩,探求作者志的時候,就陷入了主觀臆斷的泥坑。
這首詩的原題是《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吟是古代詩體的一種,相當于歌行。夢游天姥是詩的內容,留別是詩的作用,原題對這個作用說得很清楚,說明這是一首贈別詩。李白的贈別詩很多,但記夢贈別的只有這一首。詩人為什么要敘述一個夢境去留別東魯諸公呢?現在我們可以知道,這是托夢言志。詩人離開長安,來到山東,又準備南游淮泗,寄情山水,借助美好的大自然去排遣他內心的憂憤,去尋找光明與自由的生活,于是是就寫下了這首詩,向東魯諸公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個追求美好理想又不愿為權貴所屈的詩人表現出的這種視名利為糞土的反抗精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應該是一種積極的世界觀,難能可貴的,是值得肯定的
附:導語2
同學們,我國古代有這樣一位大詩人,當他郁郁不得志的時候,他悲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當他自認為能夠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時,他滿懷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一生酷愛飲酒: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他對生活充滿了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縱情山水: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這位詩人是誰?他就是我們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高中教案】相關文章:
《夢游天姥吟留》注音07-17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教案08-27
夢游天姥吟留別高中教案09-09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賞析11-22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情感10-25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習題08-30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詩人06-17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譯文06-27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名句10-30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美景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