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0-11-26 08:02:24 琵琶行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并背誦詩歌第二段。

  2.欣賞詩中運用描寫音樂的語言。

  3.品味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賞析詩中的音樂描寫。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主旨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詩歌并背誦詩歌第二段。

  2.品味詩中描寫音樂的語言。(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過程:

  1、音樂導入,激發(fā)興趣:(課前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抒發(fā)人們內(nèi)心的情感,因此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并被稱為藝術的最高境界。

  剛剛老師給大家聽的這首曲子大家覺得怎么樣?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曲中的音樂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嗎?可能這對大家來說并非易事,因為音樂不像高聳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騰不息的河流,蒼翠蓊郁的森林那樣形象可感,它有聲無形,飄渺難以捕捉。中國自古就有詩樂結合的傳統(tǒng),但是用詩歌來表現(xiàn)音樂的作品卻是不多,堪稱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謂是描寫音樂的極品,他究竟是怎樣寫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導入新課。

  播放琵琶曲《漢宮秋月》,要求學生用心傾聽,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傳說,引入新課——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世上便流傳著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jīng)典樂府《琵琶行》。

  2.猜讀標題,明確重點:

  學生通過標題來猜想本詩重點是寫什么?表達什么?進而明確詩歌寫了哪幾個方面。

  3.自讀課文,養(yǎng)成讀書方法:

  學生自讀,強調圈點勾畫批注的讀書方法,梳理疑難字詞,理解詩歌大意,最后交流重點字詞。

  4.聽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聽錄音,思考兩個問題:

  (1) 詩前小序有些什么內(nèi)容?對全詩有何作用?

  (2) 概括每段內(nèi)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詩的對應部分。

  5.抽讀課文,賞析音樂描寫:

  (1)抽學生朗讀第二段,插入朗讀指導和評價(學生互評與師評相結合)。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描寫音樂的句子進行賞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要注意及時引導學生探討下面幾個問題: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寫她的調弦動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樂的詩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將演出時的心態(tài),因而從寫琵琶女的調弦入手,用“未成曲調先有情”以來可以說明琵琶女的技藝高超,二來來說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樂曲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語”)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

  第二樂段以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的輕快流暢;接著如同“冰泉冷澀弦凝絕”,樂曲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幽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

  第三樂段一開始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的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高潮時“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又緊張的場面;

  第四樂段是樂曲的終止或尾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了琵琶聲終止時的特點。急速的收尾,讓人一時還不能走出樂曲,仍然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郾径斡谩皷|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作結有什么作用?

  (3)歸納總結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

  6.齊讀第二段,力爭背誦。

  再次突出方法指導: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讀,情調輕快;間關兩句速度放慢,但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稍微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的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析琵琶女形象,體會作者情感。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2.朗讀全詩,入情入境:

  抽六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回顧詩歌內(nèi)容,進入情境。

  3.小組合作,問題研討:

 、 用自己的話概括琵琶女這個藝術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明確:琵琶女是一個才貌雙全,但在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凄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強烈控訴。

  ② 從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哪些句子能夠反映?這種心情又是如何引發(fā)的呢?

  明確:作者的心情:孤寂傷感,凄涼落寞。

  “楓葉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等詩句可以看出。

  這種心情表面上源自秋夜?jié)£柦^的蕭瑟景象,餞別宴上的氣氛,以及琵琶聲的凄苦和琵琶女的遭遇,但實質上還是源自詩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沉浮而帶來的心靈觸動。

 、 作者在這樣的心境下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詩人為什么說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明確:因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從琵琶曲中聽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fā)出感慨。具體說來: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從去年辭帝京

  才華出眾:名滿京都女藝人——才華橫溢大詩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諫貶江州

  4.總結歸納,把握主題:

  學生繼續(xù)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老師總結歸納。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北磉_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碑a(chǎn)生共鳴,點明題旨。

  【設計實施】

  一、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靶小,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二、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三、配樂示范背誦全詩

  四、課文賞析

  1、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爸魅恕彼木,寫?zhàn)T別時的凄涼情景!芭e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昂雎劇眱删鋵鋈粋鱽淼呐寐曈迫簧裢瑥母星樯嫌蓱n轉喜,引起下文。

  2、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3、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chǎn)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磥砼门羧赵诰┏抢铩扒T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4、賞析最后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5、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五、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厥啄涸七h,飛絮攪青冥。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xiàn)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步驟

  一、聽“曲”(導入,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后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nèi)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xiàn)“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jù)課文,學生先朗讀,后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群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么?(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3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琵琶女的飄零身世和詩人宦途潦倒,溝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xiàn)實。

  2、賞析這首詩的音樂美、意境美。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朗讀背誦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一、寫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很尖銳,外族不斷入侵,自安史之亂后,國內(nèi)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朝廷宦官專權跋扈,藩鎮(zhèn)割據(jù)作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朋黨之爭日益加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日漸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亂江南,接近人民,對政治的混亂,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為官有“兼濟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擔任左拾遺(諫官),多次向唐憲宗上書,提出一系列改革時弊的措施,同時他又寫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樂府》、《秦中吟》等諷喻詩,結果觸犯了掌握軍政大權的豪門貴族,引起唐憲宗和一些權臣的惱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這一閑職。

  元和十年,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派人殺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權示,白居易認為這是重大“國恥”。激于義憤,他率先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但都被權貴們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又造謠誣蔑說,白居易的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而白居易卻作賞花詩,新井詩,“有傷明教”,于是貶為江州刺史,繼而又貶為江州司馬(九品小官)。白居易獲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寫的針砭時弊的諷諭詩,正如他自己所說,“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

  對于這次遭貶,詩人既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會世態(tài)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這首詩是詩人貶職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寫的,當時詩人45歲。

  《琵琶行》的“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統(tǒng)稱“歌行體”。它的特點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音節(jié)、格律比較自由,句法長短不一,富于變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詩體裁。

  二、整體感知

  1、 聽朗讀錄音,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賈(gǔ) 恬(tián) 謫(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間(jiān)關 蝦(há)蟆(má) 名屬(zhǔ)教坊(fāng) 綃(xiāo) 鈿(diàn) 篦(bì) 嘔(ōu)啞(yā)嘲(zhāo)哳(zhā)

  2、學生默讀全詩,然后用一句話概括名段內(nèi)容。

  第一段寫潯陽江頭夜送客;第二段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寫江心自訴身世苦;第四段寫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寫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講析小序

  1、請學生朗讀小序。

  2、請學生口譯小序,教師提示注意以下詞句。

  左遷:貶官降職。古代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所以把貶官降職叫“左遷”。

  明年:第二年。

  錚錚然有京都聲:音調清脆動聽,有京都流行樂曲的聲調。錚錚,金屬相擊聲,這里形容弦聲清脆。

  倡女:“倡”通“娼”。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擺酒席。命,動詞,叫,吩咐,命令。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憔悴:臉色黃瘦。

  轉徙:不斷轉換地方,遷移居處。

  恬然自安:心境平靜,自覺安適。恬然,平靜坦蕩地。

  斯人:這個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天晚上才感覺到有被貶的不愉快的意味。謫,降職外調。

  因為長句:就寫了一首長詩。因,連詞,于是,就。為,動詞,寫,作。長句,指七言詩。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計六百一十六個字。凡,共計。言,字。

  命曰:命,動詞,取名,叫它。

  3、請學生概述小序的內(nèi)容及作用。

  明確: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說明了寫這首長詩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4、小序和詩歌哪些段落分別照應?

  明確:“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和第1自然段照應!皢柶淙,……轉徙于江湖間”和第2、3自然段照應!坝璩龉俣辏窍κ加X有遷謫意”和第4自然段照應。

  5、小序中說“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恬然自安”者,是話中有話,實際是說遭受貶謫的苦悶始終縈繞心頭,一直無法自安,而“遷謫意”當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這兩句反話,既是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抑郁憤慨之情,也是強調這次與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給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淪落人”來說的。

  四、賞析詩歌第1段。

  1、學生朗讀第1段,教師提示下面詞句。

  潯陽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長江,因臨近潯陽,故古稱潯陽江。

  主人下馬客在船: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馬,登上船。

  2、作為敘事詩的開頭,這一段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這段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請用詩句中的一個字概括這一段所渲染的氣氛特點。

  明確:這一段是全詩的引子,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引了了琵琶聲。

  頭兩句寫江頭送客,正當秋夜,楓葉如丹,荻花飄白,風聲瑟瑟,這就烘托了一種惆悵惜別的悲涼氣氛。

  中間四句寫船中餞別,“舉酒欲飲無管弦”為琵琶女的出場埋下伏筆,并和后文“潯陽地僻無音樂”照應。在無管弦的寂寞中飲酒,自然“醉不成歡”酒喝得雖多,卻不成歡,言外之意是心情郁悶,一個“慘”字不但渲染出氣氛的特點,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詩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則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詩人的離情別緒,有如荒江冷月。這些景物描寫不僅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為琵琶女的出場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氣氛。

  最后兩句用“忽聞”造成語氣的強烈轉折,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用水上傳來的琵琶聲打破了寂寞、郁悶和凄清。用“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突出琵琶聲的藝術魅力,感情由悲抑轉為驚喜。

  這種氣氛可用詩中的一個“慘”字加以概括。

  五、作業(yè)

  背誦第1自然段。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這種文學體裁;

  2、領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具體內(nèi)涵;

  3、體會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的出色音樂描寫。

  【教學難點】

  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教學準備】

  錄音機、樂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音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它不像藍天白云、飛禽走獸、山峰河流那樣可視可感。如何才能把這難以捉摸的音樂用文字表現(xiàn)出來呢?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寫音樂的典范,自唐以來歷詠不衰。今天,我們就一起聆聽這美妙的音樂。(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行”這種體裁

  學生閱讀相關資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學依次朗讀序文和全詩,每人讀一段,并正音。

  2、小聲播放樂曲《春江花月夜》,教師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3、把握詩歌內(nèi)容:

  學生快速默讀詩序文和全詩,把彼此對應的部分找出來。

  明確: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一段對應;第四、五句(“問其人……轉徙于江湖間”)同詩的第二、三段對應;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對應。

  四、作業(yè)

  反復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鑒賞詩歌

  1、提問: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確:詩人三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她的演奏是詩人和他的客人聽到的。第二次明寫,琵琶女出場,應詩人邀請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

  2、賞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 學生自由朗讀詩的第一段。

 、 學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沒有明確交代,同學們能判定出是哪種基調嗎?有什么理由?

  明確:它的基調是悲涼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這“繞船明月江水寒”之際,顯然是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確實打動了“慘將別”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離愁,以致“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其余寫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寫?zhàn)T別酒宴的悲傷氣氛,都是烘托它的。

 、 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一段。

  3、賞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的第二段。

 、 學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弦,并已進入樂曲的境界中。

  第二階段(“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寫琵琶演奏大概根據(jù)當時心緒選定的一支曲子,寫出了琵琶女的技藝的嫻熟。

  第三極端(“輕攏慢捻抹復桃……四弦一聲如裂帛”)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鄉(xiāng)》。

  ⑶ 學生思考:作者分幾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個樂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詩人是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xiàn)樂曲情調的?

  明確:作者分四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憂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得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第四樂段寫樂曲的終止,寫出了琵琶樂曲終止時的特點,跟鋼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終止全曲一樣具有顯著的藝術效果,使聽眾繼續(xù)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⑷ 本段用“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

  明確:小側面烘托,說明周圍船上的人們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

 、 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二段。

  4、賞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 學生默讀三至五段。

 、 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調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明確:調子悲涼,與《霓裳》、《六么》不同,從“滿座重聞皆掩泣”和“江州司馬青衫濕”可看出。

 、 作者寫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明確: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從正面寫音樂的藝術境界。第三次作者從側面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二、比較閱讀李賀《李憑箜篌引》

  三、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找白居易其他詩歌作品,如《長恨歌》。

【高中語文《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琵琶行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07-31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范文07-29

琵琶行教學設計(精選3篇)07-01

《琵琶行》精品教學設計07-19

《琵琶行》教學設計案例07-17

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6-18

《琵琶行》教學設計(15篇)02-26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02-24

《琵琶行》教學設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