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時間:2024-12-05 10:39:32 曉璇 秦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精選10篇)

  秦觀的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風調凄迷幽婉,清麗曲雅,音律諧美,情韻兼勝。下文是有關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精選10篇)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解讀詩歌中的動詞形容詞的妙處

  二、理解詩歌中的意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蘇小妹與哥哥蘇東坡和朋友黃庭堅一起玩吟詩游戲,蘇小妹出了個對子要兩位詩人填上兩個字,把詩寫完整,并能表達意境。這兩句就是:

  輕風細柳,淡月梅花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我們再看幾句詩

  1.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2.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笔Y婕《一剪梅·舟過吳江》

  5.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學生討論回答后,老師總結規(guī)律:

 、.關照動詞

 、.關照修飾語(形容詞、副詞、顏色詞)

 、.關照特殊詞(疊詞、數(shù)量詞)

  二、學習踏莎行

  1、朗讀釋義

  濃霧淡月倆朦朧

  樓臺津渡互迷離

  極目遠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館,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鵑哀啼鳴不停,

  斜陽無聲漸西沉……

  驛站寄來梅花

  魚雁傳送書信

  恨墻堆砌離愁別緒重重又疊疊

  郴江呵,你生來就圍繞著郴山,

  為何竟向瀟湘水流去?

  2、找出詩歌中你認為用的較好的字詞有哪些?

  關鍵動詞和形容詞:失、迷、望、尋、閉、寄、傳、砌

  (1)“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現(xiàn)作用

  使動用法:使…失;使…迷。

  既準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臺、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凄迷的意緒

  (2)“望斷”寫出了詞人怎樣的'情態(tài)和心情?

  “望穿秋水,無處可覓”,“為伊尋得人憔悴,桃源樂土無處覓!”,詞人尋覓理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3)“閉”有何妙處?

  鎖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館門,也鎖住了那顆希冀的心靈。

  一是襯托荒涼而又寂寞的環(huán)境。

  二是逃避襲人的“春寒”,閉戶不出。

  三是妄圖借此阻止進入耳鼓的杜鵑的哀啼。

  四是妄圖阻擋映入眼簾的落山的夕陽。

  (4)“砌”字 有何妙處?試作分析

  “堆疊”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書信,如磚石壘墻般“砌”起一道高高的,無法逾越的“恨”墻。

  將那無形的傷感形象化 ,恨誰?恨什么? 一切盡在不言中!!

  三、煉字題出題類型

 、.某一聯(lián)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賞析。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這首詩某句中某字可否換成另一字?請簡述理由。

 、.詩歌的詩眼是什么?鑒賞它的妙處。

 、.某個詞語或某個字被認為是全詩的關鍵,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題的技巧和步驟

 、袤w悟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看是否運用修辭手法。

  ②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鬯伎荚撟趾嫱辛嗽鯓拥囊饩,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4想想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是否有作用。

  四、理解詩歌中意象的含義

  1、找出詩歌中主要意象有哪些?并分析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霧、樓臺、月、津渡、桃源、杜鵑、斜陽、驛、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虛寫:霧、樓臺、月、津渡、桃源

  實寫:杜鵑、斜陽、驛、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2、“霧”、“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虛無縹緲 ,喻不可克服的現(xiàn)實阻礙

  3、“樓臺”“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與希望,胸中的抱負與出路

  4、桃源(注釋)喻指什么?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樂土,

  5、試問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詞人能抗擊風雨,千磨萬擊還堅勁

  6、怎樣理解“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自己還得呆在這里,得不到自由”

  二、“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出來為朝廷做一番事業(yè),正如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轉的呀,誰會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漩渦中去呢

  三、“在深重堅實之苦恨中,面對無情之天地,發(fā)出的無理問天之語!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讀懂這首詞的大意,品味語言;

  2、探討詞中象征性景物的內涵;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探討象征性景物的內涵;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絕碑,所謂“三絕”指的是秦詞、蘇跋、米書“三絕”,即秦少游作詞、蘇東坡寫跋、米芾書法。郴州知軍鄒恭把原碑拓上,轉刻在蘇仙嶺白鹿洞的大石壁上,這就成了三絕碑。我們知道蘇軾是文學界的泰斗,米芾是書法界的巨人,那么另一絕秦觀的這首詞絕在何處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詞壇的千古絕唱——《踏莎行》。

  二、解題,正音

  “莎”讀su ō音,詞牌名,它是指一種莎草,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這個詞牌的本意是指“在草地上游玩”。

  三、走近詞作者

  1、秦觀,北宋詞人。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文辭為蘇軾所賞識,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共稱為“蘇門四學士”。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風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2、歷代文人對秦觀的評價

  宋蘇軾:“有屈、宋之才!

  宋王安石:“其詩清新嫵媚!

  宋李清照《詞論》:“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

  中乏富貴態(tài)!

  3、秦觀在《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一詩中曾追敘祖先,自敘為將門之后:“我宗本江南,為將門列戟。中葉徙淮海,不仕但潛德!彼贻p時向往杜牧的“強志盛氣”,有一番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希望來日能馳騁疆場,為收復失地效力。但是他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和經歷,特別是中年以后不斷升級的政治迫害促使他愈加淡薄功名,厭倦官場,更多地在風塵中尋求人生的樂趣,性格也愈趨于感傷脆弱,以致于秦觀中年之后,有感于壯志難酬,慨然有歸隱之意,因追慕漢代的馬少游,改本字太虛為少游。

  4、寫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變法失敗后,新舊兩黨爭斗激烈,由政見的不合而發(fā)展為意氣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傾軋,黨同伐異。元祐間新黨重新執(zhí)政,蘇軾因為舊黨而坐罪,秦觀受牽連同遭貶謫,他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jiān)處州酒稅,最后又被人羅織罪名,貶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祿。接二連三的貶官,理想破滅,前途渺茫,萬分哀怨,悲憤交加,他到郴州后寫下了這首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謫居之凄苦與幽怨,成為詞壇的千古絕唱之一。

  四、誦讀這首詞

  1、誦讀指導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讀出感情。

  指導:1、找出韻腳2、注意重音3、把握悲苦的感情

  五、讀懂這首詞

  1、了解這首詞的大意,借助注釋理解詞義。不懂的地方先同座位討論。如還有不懂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2、找出詞中的主要意象和關鍵動詞、形容詞

  主要意象:霧、樓臺、月、津渡、桃源、杜鵑、斜陽、驛、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關鍵動詞和形容詞:失、迷、望、尋、閉、寄、傳、砌

  3、展開想象,把這首詞的內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

  濃霧淡月倆朦朧

  樓臺津渡互迷離

  極目遠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館,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鵑哀啼鳴不停,斜陽無聲漸西沉

  驛站寄來梅花

  魚雁傳送書信

  恨墻堆砌離愁別緒重重又疊疊

  郴江呵,你生來就圍繞著郴山,為何竟向瀟湘水流去?

  五、鑒賞這首詞

  (一)上闋賞析

  1、詞上片中描寫了哪些景色?這些景色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詞的上闋中詞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虛:樓臺、津渡、桃源實:孤館、杜鵑、斜陽

  表現(xiàn)手法:虛實相生,因情造景(借景抒情)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寫得是眼前實景,還是意想之景?你從中讀出作者怎樣的內心世界?

  ——樓臺在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那當年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霧障,無處可尋了。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為下二句言詞人閉居孤館,那么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從時間上來看,這三句寫的是霧濛濛的月夜,下二句時間又倒退到殘陽如血的黃昏時刻。由此可見,這三句則是虛構之景了。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2、思考:霧、月、樓臺、津渡、桃源分別象征什么?

  ——“霧”“月”本身的虛無縹緲,喻不可克服的現(xiàn)實阻礙。

  “樓臺”——高大,崇高。象征高遠的理想。

  “津渡”——是登船上路的碼頭。象征一個出路,一個出口。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起點。

  “樓臺”喻心中的理想與希望,“津渡”喻胸中的抱負與出路。

  “桃源”比喻心中樂土和理想追求。千古關情,異代同心,“桃源”是秦觀苦苦追尋、久久探望的理想。

  3、“失”、“迷”二字好在哪里?

  ——使動用法,使失(迷),準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臺、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緒,同時為下句“桃源望斷無尋處”作鋪墊。

  4、“斷”字作用如何?

  ——描摹詞人久佇苦尋幻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對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這里詞人運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為情而設,意味深長!皹桥_”,令人聯(lián)想到的是一種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霧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產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聯(lián)想,而如今朦朧夜色中迷失不見了;“桃源”,令人聯(lián)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一片樂土,而如今人間再也找不到了。

  開頭三句,分別下了“失”、“迷”、“無”三個否定詞,接連寫出三種曾經存過或人們的想象中存過的事物的消失,表現(xiàn)了一個屢遭貶謫的失意者的悵惘之情和對前途的渺茫之感。絕望悲苦之情畢現(xiàn)。

  此三句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對仗,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删湔鎸崒懺~人羈旅郴州客館不勝其悲的現(xiàn)實生活。)

  1、選擇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

  ——通過孤館、杜鵑、斜陽等意象渲染環(huán)境的凄清。

  “杜鵑聲”有兩種意義,一是表示春暮,另一是假借其聲暗喻“不如歸去”。這一意象暗含了歸鄉(xiāng)之情。 “斜陽暮”不止是說一日之暮,還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還有人生之暮的悲哀。

  “杜鵑聲”、“斜陽暮”二意象表現(xiàn)了人生無限凄涼的況味。

  【杜鵑意象】——子規(guī)、杜宇、布谷

  傳說:據(jù)《蜀王本紀》和《華陽國志》等書記載,古時的蜀王望帝,是一個勤政愛民賢德的帝王。當時發(fā)了洪水,望帝無能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災

  禍。望帝感到自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動禪讓,隱居于山中。當望帝離開的時候,正值二月滿山杜鵑悲鳴,聲聲啼血,蜀人聽到杜鵑鳥的啼鳴,就想起了望帝。后世便說杜鵑鳥是望帝的魂魄所化,他在暮春的聲聲悲啼,仿佛是在說“不如歸去”,似乎對那故國難以忘懷。

 。ㄒ唬┙瓒霹N抒懷鄉(xiāng)之情。

  (二)借杜鵑表送別之意。

  (三)借杜鵑以懷人。

 。ㄋ模┙瓒霹N以傷春。

 。ㄎ澹┯枚霹N抒寫謫居的凄苦與幽怨。

 。┯魅司蚣呐d亡之事

 。ㄆ撸┱魅宋礆w之意:杜鵑啼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淚成。

  2、“孤”字的作用如何?

  ——既寫出了旅館的地處偏僻,更突出了詞人貶謫客居他鄉(xiāng)的孤獨愁苦之狀。

  3、王國維認為“閉”用得好,請簡要分析。

  “閉”字含義豐富,門雖設但長關,詞人身處“孤館”不與人來往,想要把引起他無限愁思的“春寒”“杜鵑聲”“斜陽暮”阻擋在外。

  鎖住了孤寂的心靈,卻鎖不住外界的侵擾,“閉”寫出了孤館內凝聚的冷寂氣氛,襯托了作者郁悶的心境。

  ——a。包圍驛館被春寒包圍襯托荒涼而又寂寞的環(huán)境

  b。鎖住鎖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館門,也鎖住了那顆希冀的心靈。

  一是襯托荒涼而又寂寞的環(huán)境;

  二是逃避襲人的“春寒”,閉戶不出;

  三是妄圖借此阻止進入耳鼓的杜鵑的哀啼;

  四是妄圖阻擋映入眼簾的落山的夕陽。

  4、“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兩句是如何從正面寫詞人羈旅郴州客館不勝其悲的現(xiàn)實生活的?

  ——一個“館”字,已暗示羈旅之愁。說“孤館”則進一步點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單。而這座“孤館”又緊緊封閉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間的詞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時此刻,又傳來杜鵑的陣陣悲鳴;那慘淡的夕陽正徐徐西下,這景象益發(fā)逗引起

  詞人無窮的愁緒,讓人彌覺其不可堪也。

  “莫道不銷魂,一失一迷一望斷!孤館春寒今又是,杜鵑斜陽正

  傷心!

  淪落天涯,春寒料峭,獨處客館,往事紛紛,不寒而栗。一個羈旅之身,所居寂寞孤館,所感料峭春寒,所聽杜鵑啼血,所見日暮殘陽,貶所凄清冷漠,詞人愁云慘淡。此情此景,少游只能以“可堪”道之。王國維評價這兩句詞說:“少游詞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yōu)槠鄥栆。?/p>

  上闋小結:上片以寫景為主,描寫了詞人貶謫郴州所望茫茫和居所環(huán)境的寂寞凄冷,景中含情,表現(xiàn)了他苦悶迷惘、孤獨寂寞的情懷。

 。ǘ┫麻犢p析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1、“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用了哪兩個典故?有什么作用?——“驛寄梅花”,見于《荊州記》記載;“魚傳尺素”,是用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詩意,意指書信往來。

  連用兩則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極寫思鄉(xiāng)懷舊之情。

  少游是貶謫之人,北歸無望,親友們的來書和饋贈,實際上并不能給他帶來絲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別恨離愁而已。因此,書信和饋贈越多,離恨也積得越多,無數(shù)“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無重數(shù)”的恨。

  【鏈接】試問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詞人能抗擊風雨,千磨萬擊還堅勁

  2、詩人有何“恨”?

  ——a.親友的寄贈,增加了離恨;

  b.聯(lián)想到事業(yè)和前程在無休止的黨爭漩渦中漸漸地被淹沒,便無限怨恨。

  3、請簡要分析“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中“砌”的用法,并試寫出學過的此類用法的詩詞。

  ——“砌”字有“堆疊”之意。寫出書信仿佛變成磚石,層層壘積,成為“無重數(shù)”的恨墻,沉重堅實又無法消解,是詞人內心最深沉的痛苦。

  “砌”字化虛為實,賦予愁以具體可感的形態(tài),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理解】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自己還得呆在這里,得不到自由”。

  二、郴江本該在郴山,為什么要遠遠的流到瀟湘去。

  三、“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出來為朝廷做一番事業(yè),正如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轉的呀,誰會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斗爭漩渦中去呢。

  四、生活的洪流,依著慣性,滾滾向前,它總是把人帶到深不可測的遠方,它還將把自己帶到什么樣苦澀、荒涼的遠方。

  “幸自”和“為誰”兩個詞,表現(xiàn)出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這兩句是借景抒情,寫詞人縱目郴江,抒發(fā)遠望懷鄉(xiāng)之思,是作者郁悶心情曲折委婉的發(fā)泄。

  ——郴江流向了瀟湘,本是自然現(xiàn)象,而詞人卻說“幸自繞郴山”,這是他的主觀愿望,就像詞人自己,他本希望仕途順利,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可是現(xiàn)實卻是自己被貶郴州,理想迷失。

  無理之語,卻是至情之辭。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極大憂患挫傷苦難的人,才對天地之間的不平發(fā)出這樣的詰問。

  下闋小結:下片以抒情為主,化用典故,情中帶景,寫少游謫居生活中的無限哀愁。詞人最終無法穿越“霧失”“月迷”

 。ㄈ┛偨Y:

  1、此詞表達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xiàn)實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滿。詞人善用對句寫景抒情。上片開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霧靄與月色對舉,造成一種朦朧的意境,籠罩全詞;下片開頭亦用對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雖然表現(xiàn)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贈這同一內容,卻能造成書信往來頻頻不斷的氣勢,與“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相照應。

  2、情感思想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心情。全詞上片,描寫,極力渲染一份的氛圍;下片以為主,抒寫了的心境。

  3、情感總結:

  a.接二連三的遷謫偏遠之恨

  b.淪落天涯的蕭索孤寂之感

  c.游子的羈旅懷鄉(xiāng)之思

  d.一個失意者的凄苦哀怨和對政治的不滿

  e.前途莫測的彷徨之情

  此詞以新穎細膩、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寫了作者在特點環(huán)境中的特定心緒,抒發(fā)了內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貶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身為北宋婉約派大家的卓越藝術才能。

  六、再次誦讀這首詞

  七、作業(yè):背誦并能夠默寫這首詞。

  板書:

  踏莎行

  上闋:寫景融情:寂寞清冷的環(huán)境。

  下闋:記敘注情:遠謫的怨恨和思鄉(xiāng)之情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3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人抒發(fā)的惆悵憂愁的心情;

  2、鑒賞詞中名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3、鑒賞這首詞的清麗的語言,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難點:

  目標1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家作品、

  賀鑄(1052一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懊财娉螅嗪诙杏狻(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因為為人秉性剛直,仕途不得志,始為武弁,后得蘇軾的引薦,改任文職,一直沉淪下僚。官終太平州通判,58歲致仕,退居吳下(蘇州)。賀鑄博學強記,藏書豐富,精通音律。所作詞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闋(含殘篇斷句),在北宋詞人中,存詞數(shù)量僅次于蘇軾。賀鑄也是跟蘇門關系密切的北宋婉約派名家之一。賀鑄詞的風格多樣,其中有少數(shù)豪放詞,可視為蘇軾豪放詞的繼響,南宋愛國詞的先聲。有詞集《東山詞》、詩集《慶湖遺老集》。

  二、多種方式誦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

  三、詩歌鑒賞

  1、解釋詞語

  凌波:形容麗人步履輕盈之態(tài)。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錦瑟華年:美好的青春年華。

  衡皋:長滿香草的水邊高地。

  彩筆:代指文才。據(jù)《南史、江淹傳》載,齊梁的名作家江淹得到一支五色筆,因此作文才思敏捷,多有佳句;可后來他夢見郭鏷來向自己討回了那支五色筆,作詩就再也沒有佳句了。

  2、翻譯詩歌

  凌波仙子邁著輕盈的步伐卻不過橫塘路,我只能目送那散發(fā)著芳香的塵埃遠去。她正當美好的青春年華有誰陪她共度?橋頭映月庭院花樹,雕花窗戶朱漆重門,只有春光知道她在何處。

  飛云緩緩漂浮,芳草叢生的水邊已降臨夜幕,我揮彩筆題寫相思斷腸的詩句。若問這閑愁共有多少,恰似遍地的青草煙霧凄迷,滿城隨風亂舞的柳絮,梅子黃熟時節(jié)漫空的綿綿細雨。

  3、個性賞析

  詞的上闋是如何體現(xiàn)虛實相生的?

  開篇二句借曹植《洛神賦》之典故,用“不過”“目送”“去”實寫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隨其芳綜,目送她的身影越來越遠;谶@種可望不可及的遺憾,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虛寫這位佳人是怎樣生活的,也許她住在幽雅富麗的香閨中,美好的年華無人與共,只有春風知道她的傷感。

  詞的下闋作者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結句,甚是為人稱道,試簡要分析詞人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詞人用了三個比喻,即博喻。

  (2)、抒發(fā)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

  (3)、生動的將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愁情轉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煙草、風絮、梅雨),寫出了愁之多,愁之廣。

  這三種景致并非孤立,而是復合在同一畫面上,天地迷茫,色調灰暗,恰好與身處其間的失意人心境相符,詞人借景抒情,亦情亦景。

  連用三個比喻,即博喻,可以更強烈的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的本質特征。

  名家評點

  沈謙《填詞雜說》:“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瑣碎為妙!

  唐詩宋詞中寫詞的名句

  杜甫:憂端如山來,澒淚不可掇

  趙嘏: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

  李頎: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秦觀:落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再讀詩歌,理解沈祖棻先生“表面似寫相思之情,實質上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宋詞賞析》)的見解。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佳人獨居深院,虛度年華,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之外,無人能到,自己當然也無從寄予相思相惜之情,這完全與詞人沉淪下潦,一輩子不被人知曉的情況相吻合。

  此詞問世后被譽為“絕唱”,作者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詞以望美人不來發(fā)端,抒寫詩人的孤寂生活和幽恨清愁。開篇三句以似真似幻的筆觸寫作者傾心的美人凌波而來,卻又中道折回,踏塵而去,直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令人可望而不可即。“錦瑟”句是作者對美人的無限關切的詢問,其中或許寓有自嘆盛年不遇之意!霸聵颉比滗秩久廊俗∷拿,居室之富麗,而將兩情睽隔的悵惘滲透其中!霸噯枴币韵滤木湟蕴釂柡羝,然后疊用三個精警、新奇、又稍帶夸張的復合式比喻,極寫“閑愁”之充塞天地,既多且廣,不可消釋,是化虛為實,靈光獨運之筆,宜乎前人贊賞備至。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4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中所表達的詞人被流徙僻遠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鄉(xiāng)的悵惘心情。

  2、鑒賞這首詞委婉曲折的筆法、情景交融的意境。

  3、學習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一.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高郵)人。三十六歲中進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學博士、國史院編修官等職位。在新舊黨之爭中,因和蘇軾關系密切而屢受新黨打擊,先后被貶到處州、郴州、橫州、雷州等邊遠地區(qū),最后死于藤州。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以詞聞名,文辭為蘇軾所賞識。其詞風格婉約纖細、柔媚清麗,情調低沉感傷,愁思哀怨。向來被認為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對后來的詞家有顯著的影響。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

  秦少游所寫的常是那種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種感受——一種很敏銳的感覺。他的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早期的詞,表現(xiàn)了一種柔婉幽微的感受;一類是他經過政治挫傷以后,所寫的寄慨身世的詞。

  第一類的詞舉例: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

  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其中沒有流露出什么具體的事情。找不到什么寄托。沒有像韋莊的一個愛情故事,也沒有像溫庭筠的可以引起寄托的聯(lián)想,也沒有像晏殊、歐陽修那樣的懷抱和修養(yǎng),就只是一種敏銳的感覺。“小樓”“輕寒”“淡煙”“畫屏幽”“輕似夢”“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都是輕柔的敘寫,一個沉重的字都沒有。

  “逢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一般人常把抽象的事物比作具體的事物,這里卻把具體的事物比作抽象的感情。后句中的“愁”只是一種閑愁。但是如果不是有輕似夢的感受的人,能夠寫出“自在飛花輕似夢”的句子嗎?如果不是有纖細愁思的人,能寫出“無邊絲雨細如愁”的句子嗎?

  他還有一首《八六子》,這樣來寫女子的美麗“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是一種內在的美麗。

  《蒿庵論詞》:“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不可以傳。”這就是秦少游詞心的本質。

  秦少游傳記記載他少年有大志,喜讀兵家之書。他仰慕的是政治功業(yè)上有成就的,但是,他經不住挫折,經不住打擊,這是他與蘇軾最大的區(qū)別,他與蘇軾、黃山谷比較,年歲最小,但是,卻是死去最早的一個。

  二.詞文賞析:

  《踏莎行》是他最悲哀的詞,他從悲哀中開拓出一種意境,是他獨特的成就。傳統(tǒng)的讀詞中注意形象與情意的結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給讀者以更直接更鮮明的感動興發(fā)的力量。這種形象和情意都是現(xiàn)實的。如:

  1.“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詞人是在郴州的一個客舍里的。他說怎么能忍受這種凄涼的滋味:孤館閉鎖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聽了一天杜鵑的`啼聲——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他在貶謫途中,他的家人妻子沒有伴隨著他。他是一個人被遷貶在外的,所以他這樣說。哪一天才能回到妻子身邊去團聚呢?所以,這兩句者寫實的情景。

  2.“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樓臺”,高大,崇高。詞人少有大志、喜讀兵書的時候,心中有一個高遠的理想和目標,好像是一個樓臺一樣?墒牵涍^這么多的挫傷,是“霧失樓臺”,在云霧的遮蔽之中,這個理想的樓臺迷失了,再也看不見了。

  “津渡”,是一個出路,一個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碼頭。在夜月的迷蒙之中,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這里的霧和月,與后面寫的“杜鵑聲里斜陽暮”的現(xiàn)實情景是不相符合的。這兩句所寫的不是現(xiàn)實的情景,而是他內心之中的一咱破滅的感覺。而把內心破滅的感覺,用這種假想的、不是現(xiàn)實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就使它有了一種象征的意味。

  “桃源”,象征著一種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個理想世界破滅的象征。秦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說“桃源望斷無尋處”。由這句的聯(lián)想,想到了“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是一個美好理想的破滅,而他們現(xiàn)實生活則是“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3.“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他說懷念自己的家人親友,想托驛使帶去一封家信。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砌”字賞析:

  感情的品質和感情的數(shù)量,是代表這個作者的品格和質量的。

  此字有力感,有份量感。和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寫流去的恨。而此處的恨是一塊一塊堅硬的磚石砌起來的,是那樣的沉重,是重重疊疊的恨,數(shù)不清說不盡的恨。

  同時,也化虛為實,賦予愁以具體可感的形態(tài)。

  4.“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弊顬樘K軾所欣賞!吧儆我岩,雖萬人莫贖!背唤l(fā)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瀟湘水中去了。這是地理的現(xiàn)實。秦少游問的無理。他說郴江從郴山發(fā)源,就應該永遠留在郴山,它為什么居然要流到瀟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變了,不教伊水向東流!保ā都倪h》)“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睙o理之語,卻是至情之辭。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極大憂患挫傷苦難的人,才對天地之間的不平發(fā)出這樣的詰問。

  所以這兩句詞的意思是,郴江就應該留在郴山。為什么樣不能使美好的東西永遠留下來呢?表情沉痛。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5

  教學目標:

  理解詞的背景及其文化意義。

  解析《踏莎行》的主題、結構和藝術手法。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準備:

  完整的《踏莎行》文本及其現(xiàn)代漢語翻譯。

  相關的歷史背景材料。

  多媒體設備(如投影儀)用于展示視頻或PPT。

  教學步驟:

  一、導入(10分鐘)

  討論引入:請學生分享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或個人經歷。

  背景介紹:簡要介紹柳永及其與詞的關系,并解釋詞在宋代文學中的地位。

  二、文本分析(30分鐘)

  朗讀與理解:

  教師示范朗讀《踏莎行》,幫助學生感受詞的韻律和情感。

  分小組進行逐句解讀,結合現(xiàn)代漢語翻譯,理解詞的深層含義。

  主題討論:

  詞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如對愛人的思念、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討論詞中的意象(如“踏莎”、“浮云”等),分析其象征意義。

  藝術手法:

  講解柳永的詞風特點,包括優(yōu)美的音韻、細膩的情感描寫和自然景物的融入。

  分析用典與對比的手法(如“久別”與“新歡”之間的對比)。

  三、文化拓展(10分鐘)

  介紹宋代詞人的生活和社會背景,讓學生了解詞與當時社會文化的聯(lián)系。

  討論《踏莎行》在后世文學中的'影響。

  四、課堂小結(5分鐘)

  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強調《踏莎行》的藝術價值和情感表達。

  提問互動:你最喜歡詞中的哪個意象?為什么?

  五、作業(yè)(課后)

  讓學生寫一篇短文,結合自己的生活,討論《踏莎行》中表達的情感是否能夠引起共鳴。

  選擇其他一首柳永的詞進行比較分析,思考兩者在情感表現(xiàn)和藝術手法上的異同。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詞人秦觀及其詞作風格。

  理解本詞中重點字詞的含義,流暢準確地朗讀并背誦全詞。

  掌握詞中的意象,體會作者通過意象組合營造出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韻律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引導學生分析詞中的意象、意境以及情感表達的方法,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組織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詞人在詞中所表達的羈旅愁思與離情別緒,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詞中的意象,如 “霧”“樓臺”“津渡”“桃源”“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等,把握作者所營造的朦朧凄迷的意境。

  體會詞人在詞中蘊含的復雜情感,包括被貶謫的失意、對前途的迷茫以及對友人的思念等。

  掌握詞中的名句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的內涵與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詞人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的寫作手法,體會詞中 “無理而妙” 的情感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含蓄蘊藉之美,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意境的感悟能力與再造想象能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3 分鐘)

  多媒體展示一幅朦朧的山水畫卷,畫面中有若隱若現(xiàn)的樓臺、霧氣籠罩的津渡等景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看到這幅畫,你們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怎樣的意境?如果讓你們用詩詞來形容,會想到哪些詩句呢?” 由此引出秦觀的《踏莎行》。

  簡單介紹詞人秦觀: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詞人,是 “蘇門四學士” 之一。其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婉約細膩、清新自然,善于通過精致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來傳達情感。

 。ǘ├首x與正音(5 分鐘)

  教師范讀全詞,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韻律。教師在范讀過程中,可適當強調 “郴(chēn)”“驛(yì)” 等易錯字音,以及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等句子的節(jié)奏停頓。

  學生跟讀,初步感受詞的韻律美。隨后,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并糾正個別學生的讀音錯誤或節(jié)奏不當之處。

  請幾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評價朗讀效果,教師進行總結和指導,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

 。ㄈ┳衷~釋義與初步理解(5 分鐘)

  結合課下注釋,教師對詞中的重點字詞進行講解,如:

  “失”:消失,不見。“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描繪出霧氣彌漫使樓臺隱匿不見,月色朦朧讓津渡難辨方向的景象。

  “可堪”:哪堪,怎能忍受!翱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表達出詞人在孤寂的館舍中難以忍受春寒料峭,又聽到杜鵑啼叫、看到斜陽西下的凄涼心境。

  “驛寄梅花”:引用陸凱《贈范曄》中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的典故,意為通過驛站傳遞梅花以表思念之情。

  “魚傳尺素”:用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的典故,指傳遞書信。

  讓學生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詞的大意,教師進行補充和完善,使學生對全詞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理解。

 。ㄋ模┮庀笈c意境分析(12 分鐘)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詞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了怎樣的意境。

  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歸納:

  詞中運用了 “霧”“樓臺”“津渡”“月”“杜鵑”“斜陽”“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等意象!办F”“月” 的朦朧,“樓臺”“津渡” 的迷茫,“杜鵑” 啼血的悲苦,“斜陽” 西下的凄涼,共同營造出一種朦朧、凄迷、孤寂、哀怨的意境。這種意境不僅描繪出了詞人被貶謫之地的自然環(huán)境,更烘托出詞人內心的惆悵、失落與迷茫。

  以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兩個典故意象為例,分析其在詞中的作用。這兩個意象本是表達思念之情的美好象征,但在詞人筆下,“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它們反而加深了詞人的愁恨。因為即使有遠方的友人寄來問候與思念,也無法排解詞人被貶謫的痛苦與對前途的憂慮,從而進一步突出了詞的主題與情感深度。

 。ㄎ澹┣楦蟹治觯10 分鐘)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這樣的意境中,詞人究竟蘊含了怎樣的情感?讓學生結合詞中的詞句以及詞人的生平經歷進行分析。

  教師講解:秦觀一生坎坷,多次被貶。此詞寫于他被貶郴州期間,字里行間滲透著他仕途失意的痛苦、對前途的'迷茫以及與友人分離的思念之情。如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一句,詞人以郴江自喻,郴江本應環(huán)繞郴山流淌,卻為何要流向瀟湘?這看似無理的問句,實則蘊含著詞人對自己命運的無奈與悲嘆,表達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的孤獨與哀怨,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身世之感。這種情感的表達既有對個人境遇的感傷,又有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內涵與強烈的感染力。

 。┧囆g特色賞析(5 分鐘)

  與學生共同探討本詞的藝術特色:

  情景交融:詞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等,將外在的環(huán)境與詞人內在的情感融為一體,使情語皆景語,景語皆情語,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用典巧妙:“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兩個典故的運用,不僅豐富了詞的文化內涵,而且通過典故所蘊含的情感與詞人自身情感的對比與融合,使情感表達更加含蓄深沉,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詞句錘煉:如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以簡潔而富有深意的問句,成為千古名句。詞人通過對郴江流向的發(fā)問,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以景結情,余味無窮,體現(xiàn)了其高超的詞句錘煉技巧。

 。ㄆ撸┍痴b與總結(5 分鐘)

  帶領學生回顧全詞的內容、意象、意境、情感以及藝術特色,強化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詞,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背誦,如先讓學生齊聲背誦,然后個別學生背誦,最后全班齊背,以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

  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通過對秦觀《踏莎行》的學習,我們不僅領略了秦觀婉約細膩的詞風,還學會了從意象、意境、情感、藝術特色等方面鑒賞古典詩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多讀多背古典詩詞,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與無窮魅力。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并默寫《踏莎行》。

  以 “《踏莎行》中的意象與情感” 為題,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賞析短文,要求觀點明確,分析具體,語言流暢。

  六、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教材、相關參考資料

  七、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學生對《踏莎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詞中 “無理而妙” 的情感表達以及對古典詩詞意境的感悟方面,部分學生仍存在一定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引導與訓練。同時,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個別小組的討論不夠深入,參與度不夠高,在今后的教學組織中應更加注重對小組討論的引導與監(jiān)督,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理解《踏莎行》的主題和情感。

  掌握詞的基本結構和文學特色。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文學鑒賞能力。

  二、教學內容

  《踏莎行》的背景與作者介紹。

  詞的原文及其注釋。

  詞的結構分析(如平仄、對仗等)。

  主題與意象的解析(如孤獨、思念、自然景象等)。

  語言特色與文學手法(如比喻、擬人等)。

  三、教學過程

  導入環(huán)節(jié)

  簡要介紹作者及詞的歷史背景。

  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詞的情感。

  朗讀與注釋

  帶領學生朗讀詞,并逐句進行注釋。

  討論詞中的生僻字詞和可能的理解障礙。

  結構分析

  分析詞的格式(如詞牌名、字數(shù))。

  探討詞的音樂性,討論讀出來的韻律感。

  主題討論

  分組討論詞中表達的情感(如離愁別緒、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組分享并對比不同的情感理解。

  語言與手法分析

  選取詞中的幾句進行細致解讀,探討其用詞的精妙之處。

  分析比喻、象征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綜合運用

  鼓勵學生試寫自己的.詞,表達類似的情感。

  分享和討論自創(chuàng)作品,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四、課堂總結

  歸納《踏莎行》的主要情感和文學價值。

  討論學習這首詞對提升個人文學素養(yǎng)的幫助。

  五、作業(yè)

  閱讀一首與《踏莎行》主題相近的詞,并寫一篇300字的感受與分析。

  準備在下一節(jié)課分享自己對該詞的理解。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秦觀的生平經歷及其文學流派 “婉約派” 的特點。

  理解本詞中重點字詞的含義,如 “津渡”“可堪” 等,準確流暢地朗讀并背誦全詞。

  掌握詞中的意象組合以及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詞的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小組合作探究,分析詞中意象所蘊含的情感,提高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學習從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寫作背景入手解讀詩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詩詞內涵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詞人在詞中所傳達的孤獨、愁苦、哀怨等復雜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的審美情趣和情感共鳴。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詞中的意象及其營造的意境,體會詞人的情感。

  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手法在詞中的運用,并能夠結合具體詞句進行分析。

  教學難點

  深入體會詞人因仕途失意、羈旅漂泊而產生的復雜而深沉的情感,理解詞中所蘊含的人生感慨和哲理。

  引導學生從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yǎng),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境界,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5 分鐘)

  播放一段輕柔舒緩的古典音樂,同時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幅描繪江南春景的古畫(畫中有山水、樓閣、小橋流水等元素),創(chuàng)設一種古典而略帶憂傷的氛圍。

  教師引導語:“在古典文學的世界里,有許多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生花妙筆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畫卷,抒發(fā)著內心深處的情感。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北宋詞人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去感受他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 分鐘)

  簡要介紹作者秦觀: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江蘇高郵人。他是 “蘇門四學士” 之一,其詞多寫男女愛情、身世感傷等,風格婉約細膩,情感真摯深沉,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之一。

  介紹寫作背景:紹圣四年(1097 年),秦觀因新舊黨爭,被貶謫到郴州(今屬湖南)。這首詞就是他在郴州旅舍所作,當時他遠離家鄉(xiāng),仕途失意,心情愁苦郁悶,在旅途中看到周圍的景色,觸景生情,便寫下了這首飽含深情的詞。

 。ㄈ├首x與正音(5 分鐘)

  教師范讀全詞,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節(jié)奏的把握以及語調的抑揚頓挫,初步感受詞的韻律美和情感基調。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在教室里巡回走動,傾聽并糾正個別學生的讀音錯誤或節(jié)奏不當之處。

  請幾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評價朗讀的優(yōu)點與不足,教師進行總結和指導,重點強調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一句中 “失” 和 “迷” 的輕聲讀法,以及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一句的節(jié)奏停頓。

 。ㄋ模┳衷~釋義與疏通文意(5 分鐘)

  結合課下注釋,利用多媒體展示,逐句解釋詞中的重點字詞:

  “津渡”:渡口。

  “可堪”:哪堪,怎能忍受。

  “驛寄梅花”:引用陸凱《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的典故,這里指遠方友人寄來的問候與慰藉。

  “魚傳尺素”:用《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的典故,指傳遞書信。

  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每句詞的意思,教師進行補充和修正,確保學生對全詞大意有初步的理解。

 。ㄎ澹┮庀蠓治雠c意境營造(10 分鐘)

  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主要意象,如 “霧”“樓臺”“月”“津渡”“桃源”“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郴江”“郴山”“瀟湘” 等。

  分組討論:這些意象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它們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了怎樣的意境?

  第一組討論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中的 “霧” 和 “月” 意象:“霧” 籠罩著樓臺,使樓臺在朦朧中若隱若現(xiàn),給人一種迷茫、虛幻的感覺;“月” 灑在津渡上,本應是明亮的,但因 “迷” 字,也顯得朦朧不清,這兩個意象共同營造出一種朦朧、凄迷、冷寂的意境,暗示著詞人內心的迷茫與失落。

  第二組討論 “桃源望斷無尋處” 中的' “桃源” 意象:“桃源” 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代表著美好、安寧與自由。而詞人 “望斷無尋處”,表明他對這種理想境界的向往與追求,但卻無法實現(xiàn),更加深了他的失落與痛苦,同時也使詞的意境增添了一份虛幻與無奈。

  第三組討論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中的典故意象:這兩個典故都表達了遠方親友的思念與牽掛,但對于被貶謫、身處困境的詞人來說,這些慰藉只能徒增他的思鄉(xiāng)之苦和仕途失意的哀傷,從側面反映出詞人的孤獨與愁苦,也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和文化底蘊。

  第四組討論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中的 “郴江” 意象:郴江本來是環(huán)繞郴山流淌的,有著自己的歸屬和軌跡,但卻最終流入瀟湘。詞人以郴江自比,表達自己本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卻因命運的捉弄,被迫遠離家鄉(xiāng)和朝廷,漂泊異鄉(xiāng),不知歸宿何方的悲嘆與哀怨,使詞的意境在結尾處達到了一種深沉的惆悵與迷惘。

  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引導學生體會意象在營造意境、表達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寫作手法分析(8 分鐘)

  提問學生: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來表達情感?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總結并詳細講解:

  情景交融:詞中通過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等景與情的描寫,將自己的孤獨、愁苦、哀怨等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和人事典故之中,使情感有了具體的寄托,而景色也因情感的注入而更具感染力,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例如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既是眼前所見的朦朧之景,又象征著詞人內心的迷茫與失落,情與景相互交融,渾然一體。

  虛實相生:上闋中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所描繪的樓臺、津渡、桃源等景象,是詞人想象中的虛幻之景,而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則是眼前的實景,虛實結合,拓展了詞的意境空間,豐富了情感表達。下闋中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是虛寫遠方親友的寄情,“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則是實寫眼前的郴江景色,虛實相生,使詞的情感層次更加豐富,既有對過去的回憶與思念,又有對現(xiàn)實的無奈與悲嘆。

 。ㄆ撸┣楦畜w會與主旨探究(6 分鐘)

  引導學生再次朗讀全詞,深入體會詞人在詞中所傳達的情感:孤獨、愁苦、哀怨、迷茫、失落、惆悵等。

  提問學生:從詞人的情感中,你能體會到這首詞的主旨是什么?

  教師總結:這首詞通過描寫旅途中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詞人因仕途失意、羈旅漂泊而產生的孤獨愁苦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人生無常、命運多舛的感慨與無奈,以及對美好理想的向往與追求。

  (八)課堂總結與背誦鞏固(3 分鐘)

  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回顧秦觀的生平及寫作背景,重點強調詞中的意象、意境、寫作手法以及情感主旨,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加深對全詞的理解與記憶。

  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嘗試背誦全詞。先齊聲背誦,然后個別學生背誦,教師進行檢查和評價,對背誦流暢、準確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確保大部分學生能夠當堂背誦。

  (九)布置作業(yè)(5 分鐘)

  背誦并默寫《踏莎行郴州旅舍》,加深對詞的記憶與理解。

  請以 “我眼中的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為題,寫一篇 300 - 500 字的賞析短文,要求從意象、意境、情感、寫作手法等方面任選角度進行分析,表達自己對這首詞的獨特感悟。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古典音樂、古畫圖片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學生對《踏莎行郴州旅舍》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個別小組的討論不夠深入,學生參與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引導學生體會詞中復雜情感時,部分學生理解起來仍有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引導和啟發(fā)。同時,在教學時間的把控上也需要更加精準,確保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緊湊而有序地進行,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熟練背誦并準確默寫《踏莎行郴州旅舍》。

  理解詞中的重點字詞、意象和典故,掌握本詞的基本內容與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詞的韻律美和情感表達。

  小組合作探究,分析詞人運用的寫作手法及其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詞人秦觀在詞中所傳達的羈旅愁思與身世之感,體會其復雜的情感世界,提升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中情感內涵的感悟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詞中的意象組合,如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等,把握其所營造的朦朧、凄迷的意境。

  領會詞人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所蘊含的深層情感與哲理。

  掌握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深入體會詞人在被貶謫境遇下復雜而微妙的心境變化,從字里行間感受其濃重的愁緒與對人生的無奈嘆惋。

  引導學生理解本詞如何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傳達出深遠的情感和豐富的內涵,提升學生對古典詩詞語言魅力的鑒賞力。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感受詞的音韻美,初步理解詞意與情感。

  問題引導法:設置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究詞中的意象、意境、情感與藝術手法。

  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與碰撞,培養(yǎng)其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圖片、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詞中的意境,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感染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5 分鐘)

  展示一幅描繪山水云霧中樓閣若隱若現(xiàn)的古典繪畫作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所呈現(xiàn)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朦朧、幽遠的氛圍。

  提問:“在這樣的情境下,你們會聯(lián)想到怎樣的情感或思緒?”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分享自己的感受與聯(lián)想。

  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介紹秦觀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說明秦觀在仕途不順、被貶謫郴州時寫下了這首飽含愁緒的詞作,激發(fā)學生對古人在困境中如何借詩詞抒發(fā)情感的探究興趣。

 。ǘ┬抡n講授

  作者及背景介紹(3 分鐘)

  簡要介紹秦觀(1049 - 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江蘇高郵人,“蘇門四學士” 之一,其詞風婉約細膩,多寫男女愛情、身世感傷和遷謫愁苦。

  講述本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紹圣四年(1097),秦觀因新舊黨爭而被貶謫到郴州,在旅舍中寫下此詞,表達了他在仕途失意、遠謫他鄉(xiāng)時的孤獨、愁苦與對前途的迷茫。

  誦讀感知(10 分鐘)

  教師富有感情地范讀全詞,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韻律,初步感受詞的整體氛圍與情感基調。

  學生齊聲跟讀,跟讀兩遍后,讓學生自由誦讀,嘗試體會詞中的情感起伏。

  請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評價其朗讀的優(yōu)點與不足,教師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如節(jié)奏的把握、重音的處理等,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展現(xiàn)出詞中的幽咽之情。

  全班再次齊讀,要求讀出抑揚頓挫之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詞的意境與情感。

  文本解讀(20 分鐘)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提問:“這兩句運用了什么典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教師講解典故出處(陸凱《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引導學生理解:詞人遠在郴州,收到遠方親友寄來的書信和禮物,本應感到欣慰,但在被貶謫的境遇下,這些只能更加勾起他對故鄉(xiāng)、對親友的思念以及對自身遭遇的感傷,“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一個 “砌” 字,將無形的 “恨” 具象化,如同磚石堆砌成墻,強調了愁恨之多、之重、之深,難以消解。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提問:“這兩句被蘇軾贊賞有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蘊含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與思考?”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如郴江本環(huán)繞郴山,卻為何流入瀟湘,這是否暗示著詞人自己本想在朝堂或故鄉(xiāng)安穩(wěn)生活,卻被命運驅遣到這偏遠之地;也可從江水的 “自流”,體會到詞人對自身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奈與嘆惋。最后教師總結:這兩句以景結情,無理而妙,詞人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對郴江的追問中,賦予江水以情感與靈性,既表達了對自己命運的.困惑與不甘,又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惆悵與落寞,使全詞的情感表達達到了高潮,也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回味空間。

  首句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提問:“這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此兩句互文見義,描繪出在霧氣彌漫中,樓臺不見,月色朦朧里,渡口難尋的景象,運用了擬人手法,將 “霧”“月” 賦予人的動作 “失”“迷”,營造出一種朦朧、迷離、凄清的意境,為全詞奠定了哀愁的基調,也暗示了詞人在貶謫途中內心的迷茫與悵惘。

  “桃源望斷無尋處”,提問:“這里的‘桃源’有何象征意義?詞人為何要望斷桃源?”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解:“桃源” 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象征著美好、安寧與自由。詞人被貶謫到郴州,遠離故鄉(xiāng)與朝堂,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渴望尋找一個能讓心靈得到慰藉的地方,然而 “望斷無尋處”,則表達了他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與追求的失落,進一步加深了內心的痛苦與憂愁。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提問:“這兩句中哪些字詞最能體現(xiàn)詞人的情感?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分析:“孤館” 點明詞人獨處異鄉(xiāng)的孤獨;“閉” 字,不僅寫出館舍的緊閉,更傳達出詞人被囚禁般的壓抑與苦悶;“杜鵑聲” 在古典詩詞中常與 “悲苦”“思鄉(xiāng)” 等情感相連,這里杜鵑啼叫,更添愁苦;“斜陽暮” 描繪出日暮時分的景象,象征著時光的流逝與希望的黯淡。這兩句將詞人的孤獨、寂寞、愁苦、哀怨等情感與環(huán)境描寫完美融合,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生動地展現(xiàn)了詞人在郴州旅舍中度過的漫長而痛苦的時光。

  上闋解讀

  下闋解讀

  藝術特色總結(7 分鐘)

  意象的精心選取與組合:如 “霧”“月”“樓臺”“津渡”“桃源”“孤館”“杜鵑”“斜陽”“郴江” 等意象,相互交織,營造出朦朧、凄迷、孤寂、愁苦的意境,有力地烘托了詞人的情感。

  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上闋通過對旅舍環(huán)境的描寫,將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景象與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融為一體;下闋借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等事,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哀怨惆悵之感,情與景相互生發(fā),渾然天成。

  虛實相生:詞中既有眼前所見的實景,如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又有想象中的虛景,如 “桃源望斷無尋處”,還有對往事的回憶與對未來的迷茫等虛寫內容,虛實結合,豐富了詞的內涵與表現(xiàn)力。

  善用典故:“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兩個典故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思鄉(xiāng)念親之情,使情感表達更為深沉、委婉,增添了詞的文化底蘊。

  與學生一起回顧全詞,總結本詞的藝術特色:

  (三)課堂練習(10 分鐘)

  給出一些與本詞意象、意境相關的詩句,如 “煙籠寒水月籠沙”“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等,讓學生分析這些詩句與《踏莎行郴州旅舍》在意象運用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點,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學生對本詞藝術特色的理解與掌握。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出詞中所描繪的一幅畫面,要求能夠體現(xiàn)出詞的意境與情感,鍛煉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想象與文字表達能力。

  (四)課堂小結(5 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包括秦觀的生平、本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主要內容、藝術特色以及所傳達的情感等,強調本詞在古典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價值,尤其是其在婉約詞風發(fā)展中的代表性。

  提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與體會,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詞中某一句或某一意象的獨特理解與感悟,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與深入探究的興趣。

 。ㄎ澹┳鳂I(yè)布置(5 分鐘)

  背誦并默寫《踏莎行郴州旅舍》,加深對詞的記憶與理解。

  以 “我眼中的秦觀與《踏莎行郴州旅舍》” 為主題,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能夠結合詞的內容與背景,分析秦觀的形象以及他在詞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與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包含秦觀的圖片、生平介紹文字資料、《踏莎行郴州旅舍》的配樂朗誦音頻、相關繪畫作品及詩句展示頁面等。

  教學參考資料,如《宋詞鑒賞辭典》《中國古代文學史》等相關書籍,以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查閱與參考。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對《踏莎行郴州旅舍》的理解與掌握有了一定的成效。誦讀環(huán)節(jié)有效地幫助學生感受了詞的音韻美和情感基調;問題引導與小組討論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與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能力;對詞的文本解讀較為細致深入,使學生對詞中的意象、意境、情感與藝術特色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對一些典故的理解和意象背后深層情感的把握不夠準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對這方面的引導與訓練,如提供更多相關的背景知識與文化常識介紹,增加同類詩詞的對比閱讀等,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水平。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踏莎行》的基本內容和意境,掌握詞中的關鍵詞匯和典故。

  學會分析古詩詞的意象,鑒賞古詩詞的語言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詞作的藝術手法和思想情感。

  學習并應用“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等古詩詞鑒賞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惆悵憂愁的心情,理解古代文人的閑適愁緒和人生追求。

  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增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詞作的基本內容和意境,掌握關鍵詞匯和典故。

  鑒賞詞作的藝術手法,如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等。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其惆悵憂愁的心情。

  分析并鑒賞古詩詞的意象和語言藝術,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介紹詞牌名《踏莎行》的由來和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回顧所學過的古詩詞,為新課學習做鋪墊。

  作者及背景介紹:

  介紹《踏莎行》的作者,如秦觀或歐陽修(根據(jù)具體詞作而定),簡要介紹其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品風格。

  幫助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以便更好地理解詞作內容。

  誦讀與感知:

  指導學生多種方式誦讀詩歌,如集體誦讀、分組誦讀、個人誦讀等,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和意境。

  引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

  詩歌鑒賞:

  解釋詞語:對詞中的關鍵詞匯進行解釋,如“凌波”“錦瑟華年”“衡皋”等,幫助學生理解詞作內容。

  分析意象:引導學生分析詞中的.意象,如“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等,體會其象征意義和情感色彩。

  鑒賞藝術手法:分析詞作中的藝術手法,如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比喻、擬人等,理解其表達效果和作用。

  討論情感:引導學生討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惆悵、憂愁、孤獨等,理解其背后的社會和個人原因。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版本的《踏莎行》,分析其異同點和優(yōu)劣之處。

  鼓勵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自己的古詩詞,體驗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挑戰(zhàn)。

  課堂總結: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強調重點知識和難點問題。

  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努力。

  布置作業(yè):

  要求學生熟讀并背誦《踏莎行》,加深對詞作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鼓勵學生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撰寫一篇關于《踏莎行》的賞析文章。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引導他們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價值。

【秦觀寫的踏莎行教案】相關文章:

秦觀踏莎行教案10-07

踏莎行 秦觀教案08-11

《踏莎行》秦觀教案06-23

秦觀的踏莎行10-10

秦觀踏莎行08-15

《踏莎行》秦觀10-12

《踏莎行》秦觀翻譯05-24

秦觀《踏莎行》鑒賞09-23

踏莎行 秦觀翻譯08-08

秦觀踏莎行翻譯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