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難》的全文翻譯和賞析 推薦度:
- 蜀道難全文及翻譯 推薦度:
- 《蜀道難》全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蜀道難全文及翻譯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為大家分享了蜀道難全文譯文,歡迎借鑒!
蜀道難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于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
青泥嶺多么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nèi)縈繞巖巒轉(zhuǎn)九個彎彎。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游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么不臉色突變?
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zhuǎn)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zhuǎn)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么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占。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yōu)椴蚶蔷岽藶榉窃旆础?/p>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范長蛇的災(zāi)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蜀道難鑒賞
一、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奇幻的神話傳說,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蜀道難》中,詩人一開篇就以極度夸張的手法和驚嘆的語氣喊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接著用縹緲的神話傳說烘托奇險的氣氛,并想象可以使“六龍回日”。李白一生都未到過劍閣,卻僅憑傳說和想象就把蜀道寫得如此險象環(huán)生、撲朔迷離。像這樣以大膽的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突出山川的壯麗奇?zhèn)サ膶懽魇址,是李白山水詩的共性。比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姥峰客觀上并不能與五岳比高低,可李白卻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挺拔,連有名的天臺山也要傾斜著拜倒在天姥峰足下。描寫登山時,詩人更是展開浪漫主義的奇思異想,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變幻瑰麗的神奇畫卷:明明是看到海日升空,聽到天雞報曉,本是一片曙色,卻忽然暮色降臨,山雨欲來,虎嘯龍吟,丘巒崩摧,變化極為倏忽,而且是外界雷鳴電閃,烏云密布,洞府內(nèi)卻是日月高懸,金光燦爛。正是由于李白具有這種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才使得平凡的天姥峰如此輝煌燦爛,氣象萬千。再如,《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中詩人更是將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夸張的想象有機地融合起來,用“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睂扅S河與華山,進而將其描繪得有聲有色和氣勢磅礴。
二、熾熱的情感,強烈的個性,具有鮮明的主觀色彩
在山水詩創(chuàng)作方面,李白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一是一反傳統(tǒng)客觀敘寫景物的模式,以自我為主體,隨情寫景;二是客觀景物往往以他自己的主觀意志安排,感情邏輯代替了生活邏輯!妒竦离y》中,詩人極力渲染蜀道的險峻荒涼、崎嶇難行,以及行人的惶恐悲愁,并在詩中反復(fù)吟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其實,這是詩人長期漫游求仕生活中屢遭躓礙與仕途坎坷的曲折反映。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面對仕途險阻,滿心的憤懣借說蜀道難行,在詩中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fù)地渲泄出來,更使讀者倍感當(dāng)時正直的人走正當(dāng)?shù)那笫酥返钠D辛。詩人這種主觀情緒在他的山水詩中表現(xiàn)得比較普遍。比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中,詩人面對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由于心中抑郁憤懣之情難以自控,竟奇想要“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顯然,詩人是幻想能鏟除世間一切阻礙他實現(xiàn)理想的障礙。再如,遇赦后的詩人心情異常輕松和愉快,因此筆下的江水便極為迅疾——“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輕舟”其實就是詩人那顆輕松的心。
三、雄奇壯闊、格調(diào)高昂的風(fēng)格,表現(xiàn)為崇高美
《蜀道難》一開篇就以感情強烈的詠嘆極言蜀道之難,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接著詩人飽含浪漫主義的激情,通過想象、夸張、神話傳說等的交融和烘托,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雄奇和壯闊的面貌。李白描寫高山、大川總喜歡寫得雄奇壯闊、格調(diào)高昂,以便在大自然的雄偉中洋溢詩人崇敬的心情。比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峰高度根本不能與五岳相提并論,可詩人卻說它高于五岳,還將它幻想成高不可及的神仙世界,使“天姥連天”在審美方面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崇高美。再如,廬山的瀑布也談不上絕世壯觀,卻在詩人的筆下成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這種雄奇壯闊的風(fēng)格和雄壯崇高的審美意趣,正是李白山水詩的又一特色。
總之,李白的山水詩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無論是寫高峻的蜀道、奔騰的黃河、浩蕩的長江,還是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無名山水,總是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用極度夸張的語言或奇幻的神話傳說表現(xiàn)他熱烈的思想感情。不僅如此,李白的每一首山水詩還都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透過那些奇麗峭拔、雄偉壯闊的山川景物,我們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鑒賞二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妒竦离y》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guān)切。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于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dāng)局,蜀地險要,應(yīng)好好用人防守。
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回環(huán)反復(fù),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從“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fù)出現(xiàn),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蕩著讀者的心弦。
說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峰首當(dāng)其沖,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處飛過。太白峰在秦都咸陽西南,是關(guān)中一帶的最高峰。民諺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痹娙艘钥鋸埖墓P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并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勝的妙用。下面即著力刻畫蜀道的高危難行了。
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至“使人聽此凋朱顏”為又一段落。這一段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biāo)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沖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用虛寫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
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云雨”(《元和郡縣志》),為唐代入蜀要道。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fēng)光。自“連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結(jié)束,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著力渲染驚險的氣氛。如果說“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創(chuàng)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系為房琯、杜甫二人擔(dān)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jié)度使嚴(yán)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dāng)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jù),不聽朝廷節(jié)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fēng)光,并無寓意。
這首詩最早見錄于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岳英靈集》,該書編成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yīng)該在《河岳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fā)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于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guān)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jù)。章仇兼瓊鎮(zhèn)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后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于作品實際。
一般認(rèn)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一年至天寶三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guī)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蜀道難全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蜀道難》全文及翻譯11-23
蜀道難全文及翻譯01-21
《蜀道難》的全文翻譯和賞析04-25
《蜀道難》全文賞析10-02
蜀道難全文賞析04-15
《蜀道難》翻譯及注釋06-03
李白《蜀道難》全文賞析10-30
蜀道難原文翻譯及賞析01-31
李白《蜀道難》原文及翻譯06-02
《蜀道難》原文,翻譯及賞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