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語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作品,表達(dá)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下面是初二語文桃花源記,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桃花源記》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木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yè)。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yuǎn)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dá)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jìn)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于是很驚奇,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寫出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這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xì)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驚訝。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biāo)記;氐娇だ,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biāo)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病死了。后來就沒有探訪的人了。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練習(xí)題及答案
一、課內(nèi)當(dāng)堂訓(xùn)練
(一)基礎(chǔ)題
1.按拼音填漢字并解釋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來問訊 B.便yāo( )還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終
E.欣然ɡuī( )往 F.后suì( )無問津者
2.給下列各句中的古今異義詞加點并寫出其古義及今義。
A.阡陌交通 古義 今義
B.率妻子邑人 古義 今義
C.來此絕境 古義 今義
D.詣太守,說如此 古義 今義
E.無論魏晉 古義 今義
F.芳草鮮美 古義 今義
3.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詩人 ,名 ,字 ,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
朝。文章虛構(gòu)了一個 的世外桃源,描繪了一幅
的生活圖景,反映了廣大人民 的愿望。
(2)《桃花源記》以 為線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順序來敘述了漁人的所見所聞,層次清晰。
4.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A.問所從來 B.后遂無問津者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二)拔高題。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有關(guān)問題。
(一)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 )見漁人,乃大驚,問( )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 )還家,( )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 )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儼然: 屬: 阡陌: 垂髫:
要: 絕境: 遂: 惋:
2.將“漁人”、“村人”兩詞語準(zhǔn)確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
3.用語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現(xiàn)“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見漁人后,“大驚”“問所從來”是因為他們
(4)“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是:
4.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回答其嘆惋的原因是:
二、課外拓展提升
相命肆農(nóng)耕①,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②。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③。路荒暖交通④,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⑤,衣裳無新制。童孺縱歌行,斑白歡游詣。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和風(fēng)厲。雖無紀(jì)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藝:種植。③靡:沒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1.解釋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義。
憩( ) 蔭( ) 縱( ) 斑白( )
2.翻譯下列兩句詩。
(1)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2)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3.這些詩句和《桃花源記》中的哪些句子表達(dá)的意思相一致?
4.節(jié)錄的詩句描繪了怎樣的社會情景?結(jié)合注釋疏通詩句,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一、
(一)1.A.咸 全、都 B.要 同“邀”邀請 C.緣 沿著 D.尋 不久 E.規(guī) 計劃 F.遂 于是,就
2.A.交通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
B.妻子 妻子和兒女 專指男子的配偶
C.絕境 與人世隔絕的境地 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 像這樣 這樣
E.無論 不要說,更不必說 表條件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不管”
F.鮮美 (指色彩)鮮艷美麗 指食物味道好、濃
3.(1)陶淵明 潛 元亮 東晉 安樂寧靜的,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 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 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亂
(2)武陵漁人進(jìn)出桃花源 發(fā)現(xiàn) 訪問 離開
4.A.問/所從來
B.后遂/無/問津者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二)1.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
阡陌:田間小路 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請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遂:于是、就 惋:驚訝、驚奇
2.村人 漁人 漁人 村人 漁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漁人 漁人
3.(1)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3)先世避秦時亂
(4)與外人間隔
4.為外界社會的動亂、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嘆惋。
二、1.憩:休息 蔭:遮蔽 縱:縱情 斑白:指老人
2.(1)春天養(yǎng)的蠶吐出長長的絲,秋天莊稼成熟收割而沒有國家的賦稅。
(2)孩子們縱情地放聲歌唱,老人們歡快地到處游玩。
3.與課文中“土地平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表達(dá)了一致的意思。
4.這些詩句描繪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沒有階級,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自食其力,和平寧靜,古樸自然,怡然自樂的社會情景。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相關(guān)文章:
初二語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原文及翻譯04-25
初二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及翻譯03-04
初中語文桃花源記原文01-22
桃花源記初中語文教案04-17
初二語文《觀潮》說課稿03-22
初二語文手抄報資料05-12
桃花源記04-21
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說課稿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