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發(fā)出了
詩人介紹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杜f唐書》本傳云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閑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yōu)榫┏侨!逗釉烙㈧`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作品風格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峰,故人稱“七絕圣手”。其詩歌體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樂的七言絕句。內容基本上選用樂府舊題來抒寫戰(zhàn)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想象力。其詩歌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出塞》一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由于王昌齡的詩歌最專于七絕,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稱其為“七絕圣手”。清沈德潛說:“五言絕右丞(王維)、供奉(李白);七言絕龍標(王昌齡)、供奉。妙絕古今,別有天地。
詩歌欣賞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賞析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shù)千里,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xiàn),于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xiāng)。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后,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xiāng)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云暗雪山”,這里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qū)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后一種誤解而生。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人物評價
唐詩人岑參:少伯天才流麗,音唱疏遠。
唐文學家殷璠在《河岳英靈集》: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靈也。
明文學家王士貞: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
明詩論家吳喬《圍爐詩話》:王昌齡五古,或幽秀,或豪邁,或慘惻,或曠達,或剛正,或飄逸,不可物色。
近代詩人學者聞一多:王昌齡為盛唐詩壇“個性最為顯著”的兩個作家之一(另一個是孟浩然)。
王昌齡詩歌代表作品
出塞 | 從軍行其一 | 從軍行其二 | 塞下曲 |
芙蓉樓送辛漸 | 閨怨 | 春宮曲 | 長信秋詞五首 |
答武陵姚太守 | 送郭司倉 | 秋興 | 送任五之桂林 |
送柴侍御 |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 長歌行 | 聽流人水調子 |
采蓮曲 | 西宮春怨 | 青樓曲二首 | 送魏二 |
浣紗女 | 雜興 | 齋心 | 獨游 |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圣僧塔 | 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 | 諸官游招隱寺 | 宴南亭 |
【王昌齡發(fā)出了】相關文章: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簡介06-26
王昌齡研究06-26
王昌齡《閨怨》鑒賞10-29
王昌齡詩詞名句09-19
王昌齡的名言07-06
王昌齡經(jīng)典名句07-06
王昌齡《長信怨》12-21
浣紗女王昌齡12-08
王昌齡名句匯總11-21
王昌齡相關介紹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