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非臺頌解
舍利子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定、修慧、修戒,戒定慧都圓明了,戒也圓滿、定也圓滿、慧也圓滿,就好像珠子放光那樣,所以說“珠光現(xiàn)”。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非臺頌解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美國萬佛圣城宣化上人講于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九月十二日
開經(jīng)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義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詹划惿。色即是空?占词巧J芟胄凶R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A1. 總釋名題 A2. 別解文義 A1(分二)
B1. 經(jīng)題 B2. 人題
A1. 總釋名題
講這一部經(jīng)分成兩科:第一科總釋名題,總起來解釋名題;第二科別解文義。總釋名題又分出兩科:第一是經(jīng)題,第二是人題──翻譯人的名題。
B1. 經(jīng)題
經(jīng)的題目,在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jīng)里邊有七種立題:
第一:單人立題。什么是單人立題?《佛說阿彌陀經(jīng)》就是單人立題,“佛”是個人,“阿彌陀”也是個人,所以叫單人立題。
第二:單法立題。什么叫單法立題?譬如《涅槃經(jīng)》,“涅槃”是法,以法相作經(jīng)的題目,這叫單法立題。
第三:單喻立題。用單一個譬喻來立題,什么是譬喻立題呢?就譬如《梵網(wǎng)經(jīng)》。“梵網(wǎng)”就是單單一個譬喻。并不是說是這個譬喻的譬喻,就單單譬喻。譬喻什么呢?因為《梵網(wǎng)經(jīng)》說的是戒律,這個戒律就比方大梵天王前邊的那一個網(wǎng)羅幢。這個網(wǎng)羅幢是圓筒形的,掛在大梵天王前面,作為莊嚴(yán)的表現(xiàn)。這個網(wǎng)的周圍都有孔,有這個網(wǎng)的窟窿,也就是每一個網(wǎng)孔里邊,都鑲著一粒最名貴的寶珠,這些寶珠又互相光光相照、孔孔相通。這個寶珠照著那個寶珠,那個寶珠又照這個寶珠……,來回這么互相照。
雖然這樣光光相照,你的光照著我的光,我的光照著你的光,但是這光和光之間,可不會彼此發(fā)生沖突,不會說:“你的光不要來照我這個光,我的光也不要去照你那個光!睕]有的!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就是用來比喻每條戒律之間,互相都像這些寶珠一樣光光相照。你守這條戒律,這條戒律就有一道光;你守那一條戒律,那一條戒律也有一道光,所有十重四十八輕的戒律,每一條都有它的戒光放出來,就好像這網(wǎng)羅幢的珠光似的。
為什么在網(wǎng)孔里頭都鑲上這個珠寶呢?這個網(wǎng)羅幢比方是菩薩戒,就因為每個戒,本來就是有個窟窿的。這個戒怎么有個窟窿?也就是有個漏洞在那個地方。雖然是一個個的漏洞,但是你守了戒律后,它就變成一粒粒的寶珠了。你若犯了一條戒,你就有一個漏洞;你若守著這個戒,就好像寶珠放光似的,而且光光相照、孔孔相通。這表示什么呢?表示這個佛的心、菩薩的心和眾生的心,心心都是相應(yīng)的。佛是怎么成的佛?都是從這個戒律修成的,菩薩也要從這個戒律修成佛,眾生也要守著這個戒律才能修成佛,這表示化化無窮,這個意思是沒有窮盡的。所以《梵網(wǎng)經(jīng)》是單喻立題,單單以一個比喻來命題。以上這三種立題叫單三。
第四:人法立題。譬如《文殊問般若經(jīng)》,“文殊”是個人,“般若”是法,是法的相,所以叫人法立題。
第五:人喻立題。譬如《如來師子吼經(jīng)》,“如來”是個人,“師子吼”是個比喻,言其佛說法好像師子吼似的。獅子一吼,百獸皆懼。
第六:法喻立題。本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就是以法喻立題!鞍闳舨_蜜多”是個法,“心”是個比喻,所以這一部經(jīng)是以法喻立題。以上這三種立題叫復(fù)三。怎么叫復(fù)呢?復(fù)就是重復(fù),也就是兩種合到一起,又叫重三。
第七:人法喻立題。有人、也有法、也有喻,又叫具足一。譬如《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大方廣”是個法,“佛”是個人,“華嚴(yán)”是個喻,表示“以萬行的因華,莊嚴(yán)無上的果德”。又“大方廣”是說這法的體,“華嚴(yán)”表示用。佛是修大方廣六度萬行這種法而成的佛,修六度萬行是成佛的因,就好像花是果的因似的,這叫萬行因華,用好像花似的這種萬行的因,來莊嚴(yán)這無上的果德,就成這種佛果的德行。
現(xiàn)在就用我所作的偈頌來解釋本經(jīng)。每一段文都有八句偈頌,來解釋這一段經(jīng)文。這八句偈頌是我自己作的,以前講過一遍,這是第二次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妙智方可達彼岸 真心自能契覺源 法喻立名超對待 空諸法相體絕言
宗趣原來無所得 力用驅(qū)除三障蠲 熟酥判作斯教義 摩訶逆轉(zhuǎn)般若船
前邊這八句偈頌講的是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經(jīng)題,按照五重玄義 ( 釋名、顯體、明宗、論用、判教相 ) 來解釋。這第一句和第二句是解釋題目的意思。
五重玄義:(一) 釋名
妙智方可達彼岸。什么是妙智呢?般若就是妙智。你用這般若的妙智,才可以到彼岸。這個到彼岸,就是波羅蜜,這“波羅蜜多”就是到彼岸。
真心自能契覺源。這個“真心”就是說的這個“心”字,也就是說的這個“般若”。你有般若的妙智慧,有這種真心,自然就可以契合覺源。契合覺源,就是和佛的本覺相契合,就是得到那個本覺的體了,契合了。契合就是相合了,和它合成一體了。
法喻立名超對待。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以法和喻來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羅蜜多”是法,“心”是個喻!俺瑢Υ边@是一個絕待的法,不是對待法;它超過去這個對待,而到這個絕待的這種境界上。
般若是什么?般若有文字般若,有觀照般若,有實相般若。以文字般若而生出來觀照的般若;由觀照的般若才來契合本體的實相般若。這個般若又叫究竟的智慧,又叫妙智慧,又叫徹底的智慧。徹底的智慧,是說這個智慧到底了,也可以說是到家的智慧,也可以說是佛的智慧,也可以說是真心。這個真心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個真心!鞍闳簟北緛砭涂梢苑g成一個“真心”, 可以說是《大真心經(jīng)》,不是假心的,這完全都是講真心的,實用的妙理。那么,這一部《心經(jīng)》呢,是般若心中的心,因為它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可是在六百卷《大般若經(jīng)》里邊,它好像是一個心,一個主體,所以叫心中的心,F(xiàn)在又加上一個心字,心中的心又心,這是真心里邊的真心,所以用一個“心”字,簡稱叫《心經(jīng)》。
“般若波羅蜜多”,這是法,是到彼岸的法。“心”是一個比喻,比喻這部經(jīng)就像人的心,是一身的主體一樣,所以它是絕對待的,超這個對待的。
每一部經(jīng)都有通名,有別名。通名就是共通的名字,佛經(jīng)通通都叫經(jīng),所以“經(jīng)”字是每一部佛經(jīng)的通名。別名,就是每一部經(jīng)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名字,其他的經(jīng)就不叫這一個名字!鞍闳舨_蜜多心”就是這一部經(jīng)的別名,表示這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般若部里邊的一個心中之心!鞍闳舨_蜜多心”這幾個字的意思解釋已竟,現(xiàn)在略略地來講一講這個“經(jīng)”字。
什么叫做“經(jīng)”呢?怎么叫個“經(jīng)”呢?“經(jīng)”,是經(jīng)常不變之法。不能改變的,一字也不可去,一字也不可添,所以這是經(jīng)常之法,所以叫經(jīng)。經(jīng)者“徑”也,就是道路,修行所必經(jīng)過的一條道路。你想要修行,一定要走這一條道路,你若不修行,就不必走這一條道路了。因為什么?因為你不修行。可是這一條道路,你必須要走,你若不走,這條道路就會荒的。怎么叫荒呢?荒就是長草了,這一條道路若沒有人走,它就會生草,就荒了。你若常常走修行這一條道路,它不但不會荒,而且會一天比一天平坦,一天比一天光明。經(jīng)又怎么會荒了呢?我告訴你,這個經(jīng)若荒了,就是你忘了。你本來不用看本子也可以念的,可是經(jīng)過三、五個月不念,那就把它忘了,這就是把這條路荒了。
那么念經(jīng)有什么好處呢?念經(jīng)啊,沒有好處!念這個經(jīng),要費很多的時間,費很多的氣力。好像在佛前念《金剛經(jīng)》,你說有什么好處?你從頭念到尾,啊!費了很多氣力,費了很多精神,費了很多的時間,也沒有看見什么好處,這是沒有好處。各位居士啊!不要那么愚癡喔!你所能看見的好處啊,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是有形相,能看得見的,那并不是好處,都不是真的,所以我才說念經(jīng)沒有好處。這個好處你是看不見的。怎么樣子呢?你每念一次經(jīng),在你的自性里邊就經(jīng)過這么一次的刷洗。譬如念《金剛經(jīng)》,念一遍,這經(jīng)中的意思就明白一點;念兩遍,更明白一點;念三遍,就更明白多一點。所以,這個念經(jīng)是在你自性上,智慧會增加的。但是這個智慧增加了多少?你是看不見的,不過只有這么一種感覺,所以念經(jīng)的好處是說不出來的。
而且你多誦一遍經(jīng)典,就少生一點煩惱,不要因為誦經(jīng)又生出煩惱了。不要說:“你念得不對!”“你念得太快了,我跟不上你!”或者“你念得太慢了,要我等著你!”或者“你念的聲音不好,我聽得不順耳!”不要在這上面用工夫。況且大家都是初學(xué),誰也不一定會念。但是不管會不會念,大家都一定要念。大家一同念,就叫共同薰修,不是共同在一起,你找我毛病,我找你毛病。但若真要有毛病,大家還是一定要找的,一定要找到毛病。若不找到毛病,那么自己的毛病太多,修行就不相應(yīng)了。所以,這個念經(jīng)對自性上是有幫助的。幫助什么呢?幫助開智慧。念《金剛經(jīng)》也是開智慧,念《心經(jīng)》更是開智慧的。所以念經(jīng)雖說是沒有好處,其實這好處是最大的,你看不見的。你看不見的,這才是真好處;你能看見的,那完全都是皮毛。
“經(jīng)”還有另外四個意思,就是貫、攝、常、法。
“貫”就是“貫穿所說義”,把佛所說的義理都貫穿到一起了,好像用一條線把字都穿成一串。
“攝”是“攝持所化機”,經(jīng)能攝受一切眾生的機緣,對癥下藥。什么叫攝?我常常講,你看見吸鐵石了沒有?那個吸鐵石,鐵塊雖然離得很遠,它也能把那個鐵給吸上來。經(jīng)也就好像吸鐵石一樣,所有的眾生就都好像鐵塊似的,又硬又剛強,脾氣也大,毛病也多,可是一吸到這吸鐵石上,慢慢也就軟了,慢慢毛病也沒有了,這就是攝。
“!本褪枪沤癫蛔,也就是永遠都不會變的經(jīng)常的法。無始無終,亙古亙今,由古來到現(xiàn)在,都是依照這個經(jīng)典去修行,這就是常。古今不變就叫常。
“法”是個方法,就是三世同尊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干什么的呢?就是用來修行的。這個修行的方法,無論是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都用它來修行,所以叫三世同尊。
“經(jīng)”又有繩墨的意思。好像古來做木匠的,都有那么一個墨斗,墨斗上有一條繩線,用那個墨 ink 染成黑色。在需要畫直線的地方,木匠就把這個墨斗放在上面,把繩一拉出來,用手往前一拎,再放下,這木板上就現(xiàn)出一道黑印了,不像現(xiàn)在有這個尺,有這個鉛筆,就可以畫一道線。所以這個繩墨也就有規(guī)矩、準(zhǔn)繩的意思。經(jīng)就是一個規(guī)矩,你若念經(jīng)就會守規(guī)矩,不念經(jīng)就不守規(guī)矩。我們現(xiàn)在研究這個般若,一定要守般若的規(guī)矩。你守般若的規(guī)矩,就會開啟你的智慧。
五重玄義:(二) 顯體
空諸法相體絕言。按照五重玄義,第一是釋名,解釋經(jīng)名,這部經(jīng)是以法喻為名。第二是顯體。什么是這一部經(jīng)的體呢?“空諸法相”就是它的體?罩T法相也就是諸法空相,你不要弄錯了,說:“那個諸法空相就是諸法空相,這個空諸法相和這個文字不相同啊!”這是相同的!這是中國這個文法上的。這“是諸法空相”也就是“空諸法相”。“是諸法空相”那“空相”也沒有相了。這個“空諸法相”的那個“法”,那個“是諸法空相”和這個“空諸法相”,這是一樣的。
“體絕言”,以“空諸法相”作它的體,作這個經(jīng)的體,這是這一部經(jīng)的體!敖^言”就是沒有什么可以說的。這個體就是空諸法相,什么都沒有了,你說有什么好說的?所以說“體絕言”,已經(jīng)就是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文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第四句講的是體。
五重玄義:(三) 明宗
宗趣原來無所得。第五句就是明宗。這部經(jīng)是以什么作它的宗旨呢?以“無所得”為它的宗旨。經(jīng)上說:“無智亦無得。”無智亦無得就是無所得。因此以“無所得”作為這部經(jīng)的宗趣。
譬如我們?nèi)?所有的人都叫“人”,這是人的一個通用的名稱,好像所有的佛經(jīng)都叫“經(jīng)”一樣。你這個人叫什么名字?這就是“釋名”了,解釋名字;蛘呓袕埲,或者叫李四,就有個自己的名字了。張三又是個什么樣子的人呢?是高的、矮的?是黑的、白的?是胖的、瘦的?是個什么樣子?他的體是個什么樣子的?體是完全的,是不完全的?有沒有眼睛?有沒有耳朵?有沒有鼻子?這就要研究他的體了,這就是顯體。顯體然后就要明宗。明宗是怎么樣?哦!他這個人是很高的,大約可以做苦力,可以做苦工;或者他這個人很有學(xué)問,大約可以做一個秘書secretary,或者作 boss,這就叫明宗。我現(xiàn)在是用這個世法來給你們講佛法。
五重玄義:(四) 論用
力用驅(qū)除三障蠲。第四是論用,論他這個人可以做什么?“力用”就是他有什么用?可以做什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破除三障。所以“破除三障”就是它的力用。
三障是什么呢?我給大家講一講這個三障。三障:第一就是報障,第二就是業(yè)障,第三就是煩惱障。
一、報障。報障又分正報和依報。怎么叫正報?怎么叫依報?正報就是正當(dāng)來受報的,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依報就是依靠這個來生活而受報,也就是衣、食、住等。
我們?nèi)诉@個正報的身體,有好的,有壞的。有的相貌生來就非常英俊、非常的圓滿,人人見著人人就歡喜,人人愛敬。見著這個人哪,人人都歡喜他,看著他有這種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樣子。什么叫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英文就叫outstanding。這樣的人,人人見了都贊嘆:“喔!這個人真是有智慧!真是有善根!”這又分出兩種。
有的人,你看他有智慧,但沒有善根,這是什么呢?這種人多數(shù)是妖魔鬼怪來到世界上。什么叫妖魔鬼怪呀?好像山精,在山里頭藏的妖怪,就是那個精靈、魑魅、魍魎等,這些妖怪年頭多了,成了老妖精,可以吃人的。后來他也死了,死了來做人,他就比一般人多少聰明一點。但是他做事一點也不聰明,盡做糊涂事。什么壞他做什么,啊!專門不守規(guī)矩。哪一種事情是對人最有害處,他大約就做這一種事情,所謂“唯恐天下不亂”,專門擾亂社會的秩序。這一類就是有智慧而無善根的。又有些人在前生盡作好事,但是不研究經(jīng)典,所以智慧就沒有那么多,很愚癡的,這是有善根而無智慧。又有的人,相貌既美滿,壽命又長,也富貴,也富有;有的人相貌既丑陋,壽命也不長,很小的歲數(shù)就死了,這都是前因后果所現(xiàn)出來的正報。
依報,就是我們依以為生的衣、食、住、行。依報也是由前生所種的因來的。你前生種善因,今生果報就好;前生種惡因,今生果報就壞。所以,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種惡因,將來就不會受惡的果報了,這叫報障。
二、業(yè)障。業(yè)就是事業(yè)的業(yè),不論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種事業(yè)來做。一做事業(yè),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很多困難的事情發(fā)生。遇到困難的問題,就會生出煩惱,生出種種不愉快的事情,這就叫業(yè)障。
三、煩惱障。我們?nèi)硕加袩⿶?這煩惱多數(shù)由什么地方生出來的?多數(shù)由貪心生出的,由嗔心生出的,由癡心生出的。你怎么會有煩惱?你有貪心,貪不來,就生出煩惱了。你有脾氣,事情不合你的意了,就生出煩惱。你愚癡,不明白了,就生出煩惱。為什么你有煩惱?又因為你有一種慢心,你有一種驕傲心,你看不起人,于是乎就生出一種煩惱。為什么你有煩惱?又因為你有一種疑心,對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懷疑,一懷疑也就生出煩惱。還為什么生出煩惱?因為你有邪見,見解不正當(dāng),所以就有煩惱生出來。如果你有正知正見,你有真正的這個智慧,對一切事情就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始至終都非常的明了;你既然明了,就不會有煩惱。所以煩惱障是由貪、嗔、癡、慢、疑、邪見生出來的。
這部《心經(jīng)》能把這三障給破除了,破除報障、業(yè)障、煩惱障。它怎么破除的?因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動的真心,所以能把這三障給破除了。我們明白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才會有真正的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給破除了。
五重玄義:(五) 判教相
熟酥判作斯教義。《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教義屬于熟酥,這熟酥是指五時里的第四“般若時”。
佛說法分為五時八教,這五時和八教,都是天臺智者大師他判斷出來的。今天我就依照權(quán)實這兩種的智慧,來解說五時。
第一,華嚴(yán)時!度A嚴(yán)經(jīng)》是佛最初所說的法,說了二十一天。在這個法里頭有“一權(quán)一實”,一種權(quán)法,一種實法;一種權(quán)智,一種實智。怎么說它一種權(quán)智、一種實智呢?《華嚴(yán)經(jīng)》里邊講的法界的道理,有事法界、理法界、事無礙法界、理無礙法界、事理無礙法界。那么在這個教義里邊,它雖然是為菩薩說的,但是在實智的真實的佛法里邊,也有一種方便權(quán)巧的法,所以是一權(quán)、一實。
第二,阿含時。這個時候是“唯權(quán)無實”,只有權(quán)法而沒有實法。那個時候的眾生都像小孩子,不懂佛法,所以要用種種權(quán)巧方便的法門,來誘導(dǎo)這一些個眾生,來化度這一些個眾生。這時佛說的都是方便法門,所以在第二時里只有權(quán)法而沒有實法,沒有實智。
第三,方等時。這個時候是“三權(quán)一實”,有三種的權(quán)法,一種的實法。為什么叫“方等”呢?因為這時候是四教并談,同時講四教的道理。四教就是藏、通、別、圓。所謂“彈偏斥小,嘆大褒圓!睆椘,就是說:“你那個偏的不對!背庑,是說:“你這個小乘也錯了!眹@大,就是贊嘆大乘。褒圓,就是褒獎圓教。三種的權(quán)法就是藏、通、別,一實就是圓教,所以方等時是三權(quán)一實。
第四,般若時。般若時是“兩權(quán)一實”,有兩種權(quán)法,一種實法。兩權(quán)就是通教、別教這兩種權(quán)教,一實就是講的圓教。
第五,法華涅槃時。這個時候是“唯實無權(quán)”,只有一個實智,沒有權(quán)智,沒有方便權(quán)巧的法。
所以這五時若按著權(quán)實來論,法華的時候是唯實無權(quán),般若的時候是二權(quán)一實,方等的時候是三權(quán)一實,阿含的時候是唯權(quán)無實,華嚴(yán)的時候是一權(quán)一實,它是有頓漸的。這是按著這個五時來用這個權(quán)實二智,來講這五時。這五時若往詳細地講,那很多很多的,所以我每逢講經(jīng),每講一次經(jīng),就多講一點你們沒有聽過的,那么你們聽得多了,慢慢懂的也就多了。
摩訶逆轉(zhuǎn)般若船!澳υX”是大的意思,“逆轉(zhuǎn)”就是倒過來,倒過來什么呢?倒過來般若船!暗惯^來般若船,不就沒有般若了嗎?”不是的!這個教你逆轉(zhuǎn),逆轉(zhuǎn)什么呢?逆轉(zhuǎn)你那個愚癡。你把你那個愚癡逆轉(zhuǎn)過來,轉(zhuǎn)過來就是般若船,就是般若了!逆轉(zhuǎn)就像逆水行舟似的,要費一點力量,不是容容易易就可以做得到的。雖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長的時間,但也要經(jīng)過一生、兩生、或者三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斑@個都很長啦!我還是不修了!”你不修,也不必勉強,勉強就不是道。所以我對我的弟子,哪一個歡喜墮落,就隨你墮落去!你不愿意逆轉(zhuǎn)般若船,那么就是隨大流去,順流而下,越下越遠,越流越遠。你若逆轉(zhuǎn),這就上流;你不逆轉(zhuǎn),這就下流。全看你愿意往上逆流,還是往下順流而去。
以上是按著五重玄義,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經(jīng)題。
B2. 人題
“經(jīng)題”前面已經(jīng)大大概概地講了一下,現(xiàn)在再講“譯人”!白g”就是翻譯,“人”就是翻譯的這個人。我們現(xiàn)在有經(jīng)典可讀,要很感謝這位翻譯的人。如果沒有這個翻譯的人,我們到現(xiàn)在恐怕也見不著這一部經(jīng)典,也聽不見這一部經(jīng)典的名字。既然見不著這一部經(jīng)典,聽不見這部經(jīng)典的名字,我們又怎么能照著經(jīng)典里面的方法去修行呢?沒有經(jīng)典,就沒有法子找著這一條修行的道路,所以我們要很感謝這位翻譯經(jīng)典的人。這些翻譯的經(jīng)典,從一翻譯完畢,就一直傳流到現(xiàn)在,每一代的人,都得到這位翻譯經(jīng)典的人的這種慈悲教化,所以這個翻譯經(jīng)典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是非常偉大的!
那么翻譯這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人是誰呢?就是“唐三藏法師玄奘”!疤啤本褪侵袊糯瞥莻時候。“三藏”就經(jīng)藏、律藏、論藏。經(jīng)藏,經(jīng)藏里邊的佛經(jīng)很多;律藏,律藏是講戒律的;論藏,論藏是講議論道理的!胺◣煛,以法為師,以三藏的佛法來作他的師父的,就是個法師;或者以法施人,以三藏的佛法來教化眾生,這也叫法師,F(xiàn)在翻譯本經(jīng)的這一位法師,是一個以三藏為師的法師,也是一個以三藏來教化眾生的法師,兼而有之,兩種都全備了。
“玄奘”是法師的名字。這一位法師,他的根基非常地深厚、非常地奧妙,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一位法師,在近代佛教來講,可以說是最偉大的一位法師。怎么說他最偉大呢?他當(dāng)時到印度去取經(jīng),那時候并沒有飛機、輪船、火車這一類的交通工具,巴士、taxi(計程車)也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的,那用什么做交通工具呢?就是用馬。他只用一匹馬,從中國的新疆、西伯利亞那一帶出去,走到印度。他這一種的旅行,可以說是最長遠的一個旅行,也最辛苦的一個旅行,也是最沒有人能做得到的一種旅行。
唐玄奘沒有去取經(jīng)之前,天天就練習(xí)跑路。怎么練習(xí)跑路呢?就在家里一天走到晚,又練習(xí)走路上山。家里沒有山可以爬,他就堆了一些桌子、椅子、凳子,從這一張椅子跳到那一張桌子上,又從那一張桌子跳到這一張椅子上,就這么練習(xí)爬山越嶺的工夫。所以雖然從西伯利亞到印度,經(jīng)過雪山、終南山,有很多的山嶺,但因為他在家里預(yù)先就訓(xùn)練過,所以行走如飛,終于到達他的目的。他到印度去了十四年,取經(jīng)回來,翻譯出很多經(jīng)典。
“奉詔譯”,“奉”就是承奉,“詔”就是皇帝的詔書,“譯”就是翻譯,把印度的梵語翻譯成中國的文字。現(xiàn)在這里有幾位居士,既通達中文,又通達英文,又通達梵文,又通達德文,又通達很多的文字。那么若能把經(jīng)典翻譯介紹到西方,這是功德無量的!這不是僅僅一生的事情,可以說是為西方的人,生生世世都留下一種恩澤。所以我希望每一個人都不要落人后,趕快學(xué)中文,好把經(jīng)典翻譯成英文。還有各位居士,每一位都包括在內(nèi),你們都不要落后,都要爭先恐后的,為你們西方人做出一點貢獻。
什么事情都是活的,不是一定死死板板的!你不要以為有人說末日,就真是有了末日了。它是可以有,也可以沒有。若是人人都學(xué)佛法,末日就沒有了;人人不學(xué)佛法,末日就來了,所以這是很活動的,你不要把它看得死板了。
好像在過去,三藩市盛傳一種謠言,說是在四月間就會有地震,三藩市就搬到海里去了。這個謠言不是今年才開始的,前幾年就有這種謠言了,因此三藩市很多人搬走的,很多有錢的、怕死的人都跑了。為什么呢?就怕三藩市搬家搬到海里去了。那么這個在去年我也講過,今年我又講過。去年這個安西給易象干寫信,就說 Abbot(方丈)不能到西雅圖去;若到西雅圖,三藩市就會搬到海里去,所以我不能去。那時候,他本來預(yù)備給我買飛機票到西雅圖,是不是啊?(弟子:是!)我就對大家講:“你們只要好好學(xué)習(xí)佛法,三藩市絕對不會搬家的,因為我還沒有在三藩市住夠呢,所以它不可以搬家!
今年我又對各位講,我說:“你們放心!你們只要誠心念〈楞嚴(yán)咒〉,誠心學(xué)佛法,我保證三藩市不搬家的!”這是我早就說過的。到現(xiàn)在為什么三藩市還沒有搬家?這豈不也是默默中有一種變化?可見大家念〈楞嚴(yán)咒〉、學(xué)佛法都很誠心的,天龍八部就在這里擁護道場,所以沒有什么事件發(fā)生。這也和末日是一樣的意思,末日都可以不末日,何況想要三藩市不搬家就不可以嗎?也可以的!好像我們本來要搬家,但沒有找到相當(dāng)?shù)牡胤骄筒话?也一樣的。這三藩市沒有找到相當(dāng)?shù)牡胤?大約沒有租賃到這么好的地方,所以也就不搬了。
A2. 別解文義
觀自在菩薩
回光返照觀自在 覺諸有情即薩埵 如如不動心君泰 了了常明主人公
六種神通渾閑事 八方風(fēng)雨更無驚 卷之則退藏于密 放之則彌六合中
現(xiàn)在講這“觀自在”,你笑,你觀自在了嗎?這觀自在才可以笑;不觀自在就不可以笑,要觀自在了。“觀自在菩薩”,“觀”就是觀想,“自在”就是一切一切都很快樂的,也無憂也無愁,也無掛也無礙。無掛礙就是觀自在,有掛礙就不是觀自在。
回光返照觀自在。你回光返照就是觀自在,你不回光返照就不是觀自在。什么叫回光返照呢?回光返照,就是無論什么事情,都要問問自己。好像有人對你不起,你自己要想一想:“為什么他對我不起呢?喔!原來是我自己不對了!”這就叫回光返照。若是有人對你不起,我也不管自己對不對,就一炮轟過去,把對方打得頭破血出,這并不是勝利,這就是自己太沒有理智了。你回光返照,就是有理智,所以說“回光返照觀自在”;你回光返照,看看你自己自在不自在啊?現(xiàn)在我給你們一個字、一個字的講!白浴本褪亲约,“在”就是在這個地方。怎么在這個地方呢?就是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打妄想沒打妄想。你若打了妄想,這就是不自在了;沒打妄想,這就是自在了,就在這個地方。你看!多簡單!多妙!這個說得真是很不錯的!
覺諸有情即薩埵!八_埵”也就是菩薩。什么叫菩薩?菩薩就是要覺有情。這個“覺”是叫人明白,不是胡攪的那個攪,“覺”字若加上一個提手邊,就變成胡攪的攪!昂玫奈乙惨涯愀銐牧!”這叫胡攪,就不是覺有情了,而是令有情的都愚癡了。覺悟有情是要令一切有情都覺悟、明白。有情是什么呢?有情就是眾生。你不要又誤解文義,說:“喔!這有情大約是講情、講愛吧!”不是的!覺悟有情,正是要把你這個情愛都空了。見愛若空了,“即薩埵”,這就是菩薩了。
如如不動心君泰!叭缛绮粍印,不動就是定力。如如不動就無法不如,也就是一切都如法了。如法就怎么?就“心君泰”。這時候心君泰然,《法華經(jīng)》說:“其心泰然。”泰然就是很快樂、很平安的樣子,一切的煩惱、麻煩都沒有了。
了了常明主人公。你要有“了了常明”的這種般若智慧。你若不了就不明,不明就不了,所以要了而又了,明而又明,了了明明,明明了了,就是明白,要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是什么呢?就是不糊涂!就是不愚癡!明明知道這個東西做了是不對的,還要做!這可以說是 double stupid,愚癡上又加一個愚癡,這就是因為做不了主。主人公,就是作得主,I am owner,我自己是主人,我就可以叫其他的人去做什么都可以,不是被其他的'這一些個人來支配,要我來支配人。說:“喔,那我就坐著,什么也不做,就叫人家來幫著我做工,我不幫助人家做工!币膊皇沁@個樣子的。
六種神通渾閑事。你若是能做得主了,自然就會有六種神通。六種神通是: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為什么你沒有這六種神通呢?就因為你做不得主,見到境界就被境界轉(zhuǎn)了。若是見異思遷,你就被人家轉(zhuǎn),而不能轉(zhuǎn)這境界了。無論什么境界來了,你都能不被它所搖動,不要說明白的這么樣子醒著,就是在夢中也不被境界所轉(zhuǎn),那你就是個主人翁。你若能做得主,有真正的智慧,那么這六種神通都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渾閑事”,就是很平常的,這不算一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這是很平常很平常的,好普通的。
八方風(fēng)雨更無驚!鞍朔斤L(fēng)雨”就是“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中所說的八風(fēng)。蘇東坡有一次寫了一首偈頌說: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很得意的派人送過江去給佛印禪師看。佛印禪師給批了“放屁放屁”四個字。喔!他一看見這四個字就放不下了,就發(fā)了火了。這時候不單是放屁,而是放火了!要來給放火了,甚至要把佛印給燒死。所以就從江南那一岸,就到江北來找佛印來了,來就要同他打架的,就說:“啊!你這個和尚!我寫我開悟的話,你怎么就罵人呢?哼!你為什么罵人?”佛印說:“我罵什么人呢?我只放兩個屁,就把你從江的南岸打到江的北岸來了,你這還叫八風(fēng)吹不動嗎?不要說八風(fēng),只我兩個屁就把你蹦過江來了。”蘇東坡一想:“對呀!我若真八風(fēng)吹不動,怎么就他這四個字就把我惹得發(fā)火了,這還是不行呀!”于是乎就叩頭頂禮求懺悔,就跑了,回去了。
什么叫八風(fēng)呢?就是稱、譏、苦、樂、利、衰、得、失!胺Q”,就是稱贊你:“啊!你這個居士真好呀!你又明白佛法,又有智慧,又聰明,啊!又辯才無礙!”這稱贊你。這稱也是一個風(fēng)。“譏”,就是譏諷你:“你呀學(xué)什么佛法,現(xiàn)在這個科學(xué)時代,還學(xué)這種古老十八代的東西,哎!真沒有意思!”他譏諷你一頓。你一想:“對呀!這個科學(xué)時代,怎么還學(xué)這個因因果果,什么無人無我的。無人無我怎么成科學(xué)時代呢?我也是我、人也是人嘛!”這又被譏風(fēng)吹動了!翱唷,叫你吃苦,這也是一種風(fēng)。我有一個徒弟,現(xiàn)在天天行苦行,天天幫助大家做 notes,這也是一種苦行。但他沒有被這個苦風(fēng)搖動,他還去做去。“樂”,就是快樂。吃得好,穿得也好,住得也好,一天到晚都非?鞓。你以為這是一種好事情嗎?這也是一種風(fēng)呀!“利”,就是有利益。哦!我這兒修行正很困難,啊!我也沒打妄想,就有人供養(yǎng)我一百萬塊錢,叫我造廟去。哈!這個心里就高興了。這就是被利風(fēng)吹動了!八ァ,就是衰敗。譬如有人破壞說:“那個和尚不是好和尚,他什么事情都干!你不要相信他,相信我好了!”這就是衰風(fēng)。“得”,就是得到了!笆А,就是失去了、丟了!鞍朔斤L(fēng)雨更無驚”,就是這八種風(fēng)都吹不動他了。
卷之則退藏于密。這一部經(jīng),你若把它合起來,就要收到一個好的地方,不要放到不恭敬的地方。你要恭敬經(jīng)書。
放之則彌六合中。你若把它打開,這種的般若智慧充滿整個六合。六合就是四方加上下。你看這般若的法門多妙呀!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道修身莫外尋 自性般若深密因 白浪沖霄黑波止 涅槃彼岸任運登
時兮時兮勿錯過 慎之慎之取天真 杳杳冥冥通消息 恍恍忽忽見本尊
“行”就是修行!吧睢笔菍\而言深!鞍闳簟本褪侵腔!安_蜜多”就是到彼岸!皶r”就是這個時候。這是說觀自在菩薩他所修行的是深般若,不是淺般若。什么叫深般若?就是妙智慧。什么叫淺般若?就是小乘四諦、十二因緣。那么,有妙智慧才能真正到達彼岸,若沒有真正的妙智慧,就不能達到彼岸。那么誰能達到彼岸呢?就是這位觀自在菩薩,所以釋迦牟尼佛才舉出觀自在菩薩來,因為這一位大菩薩他是修行深般若的,而且已經(jīng)到達彼岸了。
二乘的人只修淺般若,而不知道修深般若。什么叫淺般若?就是修析法空觀。析就是分析,細細的分析開。分析什呢?分析色法和心法。什么叫色法?色法就是有形有相,可以看得見的。什么叫心法?心法是你看不見的。有形的就是色法,無形的就是心法。什么叫有形?就是一切有相、一切有為,這都叫有形。心法是無形無相的,它只是一種知覺。所以有知覺,無形相,這就叫心法;有形相,無知覺,這就叫色法。
按照色、受、想、行、識五蘊來說,這個色是有形相的,所以是色法;受、想、行、識是無形相的,所以是心法。觀世音菩薩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他把五蘊都照空了,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笔堋⑾、行、識也和色法一樣,都是空的。
講到這個空上,般若就是談空的。本來空有很多很多種的,在這兒就簡單的講講五種的空。
第一叫頑虛空。頑虛空,就是我們一般人所知道的、眼睛所見到的這個虛空。為什么叫頑虛呢?就表示這個虛空是無知無識的,沒有知覺性存在。凡夫所執(zhí)著的,就是這個頑虛空。什么叫虛空?就是什么也沒有,在這兒沒有了?墒沁@是個真空嗎?不是的,這是頑虛空,凡夫所知道的就是這個虛空。
第二叫斷滅空。斷滅,這是什么呢?這是外道所執(zhí)著的。外道不知道這個空理,他說:“人死了也就沒有了,就斷滅了,就空了!彼詧(zhí)著有一個斷滅空。
第三叫析法空觀。這個二乘的小乘人就修析法空觀。析法,就是分析這個法。他分析這個色就是色,心就是心。他不知道這些都是空的,因為他沒有證得真空的妙理,所以就在化城上停留住了。化城是個虛妄的地方,他就站在那個地方不再向前了。修析法空觀,就叫淺的般若,不是深的般若。修行淺的般若,他這個分段生死是了了,可是變易生死沒有了。
什么叫分段生死?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個身體,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各有各的一分,這叫分。每一個人由生到死,也各有一個段落,這叫段。各有一份、各有一段,這叫分段生死。段也可以說是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形段,或者你五尺高,他就六尺高,那一個人就七尺高,各人有各人的一段,這叫分段生死。那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圣人,證到四果就了了分段生死,但還沒有了這個變易生死。
什么叫變易生死呢?變,就是變換,就是交易、貿(mào)易,互相變化。這變易生死就是分段生死的根本。怎么說呢?這變易生死就是這個種種的妄想,這妄念遷流,前念滅后念生,后念滅后后念又生,這樣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這就叫生死。這一念滅就是死了,這一念生就是又生了。也就是我們這個妄想,在四果阿羅漢還沒有斷盡,必須要到大乘菩薩才能斷盡這個變易生死,沒有妄想。這個變易生死,也就是我們這生死的一個根本。我們?yōu)槭裁从猩?就因為有妄想!可是,這個妄想又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妄想的來源,就是從無明那兒來的。因為有無明,所以就生出種種的妄想。妄想生滅不停,這就是變易生死。
第四叫體法空觀。緣覺修體法空觀。
第五叫妙有空觀。菩薩就修妙有的空觀,妙有的真空。那么,這觀世音菩薩,他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修這個妙有的空觀。他能“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修深般若所得到的成績,得到的功能。那么現(xiàn)在就依照我所作的這個偈頌,略略來講一講。
行道修身莫外尋。你想修行這個道,修這個身,“莫外尋”,不要向外去找去,要在你自性里來找。
自性般若深密因。在自性般若里邊,就有一個深密地這種的種子。
白浪沖霄黑波止。在你修道的時候,這個白浪就是智慧,好像水流的白色波浪;黑波就是煩惱。你智慧高了,這黑波就止了,煩惱就停止了。這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深”,也就是高的意思。怎么見出它深呢?就因為它高,由高的地方向下看不見底,所以叫深般若。
涅槃彼岸任運登。你有了智慧,自然就會到達這個涅槃的彼岸!叭芜\登”,就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到彼岸了,一點力氣都不需要費。
時兮時兮勿錯過。我們修道,這個光陰是最寶貴的,不要空空把它放過了,所以說“時兮時兮”。這個時候,你不要把它放過去了。什么時候呢?就是行般若波羅蜜多這個時候,這個時候你不要把它空過去。
慎之慎之取天真。你要很謹慎、很謹慎的,不要在這個時候忽略了,不要把這個光陰都空過了,這樣修行才能得到這個深般若,也就是天真,一種天真的道理。
杳杳冥冥通消息。這種事情是杳杳冥冥的,你想看一看,卻視之不見;你想聽一聽,也聽不見。
恍恍忽忽見本尊。在這個時候呀,你杳杳冥冥有一點好消息了;谢泻龊龅,你看著說是真,又好像沒有形象;你說是沒有形象,又好像見著個什么似的!耙姳咀稹,這本尊就是自己的自性。
照見五蘊皆空
三光普照透三才 一歸合處復(fù)一來 見色即空受納是 妄想遷流行業(yè)排
識乃了別五陰具 鏡花水月絕塵埃 空而不空明大用 見猶未見樂快哉
三光普照透三才!叭狻,就是日月星三光!捌照铡,三光是普遍照耀的。“透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這兒的三光,說的是文字的般若光、觀照的般若光、實相的般若光。實相的般若光也就是深般若的光。以這三種的光,“普照透三才”,把天地人都照遍了。
一歸合處復(fù)一來!耙弧,就是人的這個自性!皻w合處”,合處也就是性的那個處。神光不是有首偈頌說:
萬法歸一一歸合,神光不明趕達摩;
熊耳山前跪九載,只求一點躲閻羅。
萬法都要一歸,那么“一”就是什么呢?就是我們這個人的心,也可以說是這個性。“一歸合處”,合就是相合了,和什么相合了?和這個佛性相合了。你和佛性相合了,然后又“復(fù)一來”,又生出這個一的妙用。這種妙用就是你所成的那個佛。這個叫“復(fù)一來”的,就是你這個佛。
見色即空受納是。“見色即空”,這個“見”可以見到色,但是見到的這個“色”,本來就是空的。怎么說色就是空呢?我們凡夫都執(zhí)著這個色,執(zhí)著什么色呢?這個色法雖然有很多種,但它的總體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這叫色身。有人說:“色身怎么是空的呢?實實在在的在這兒有呀!它會穿衣服,又會吃飯,又會睡覺,怎么會空呢?”怎么會空?你若明白這個色是怎么樣有的,你就會空了。就像方才講的析法真空,就這樣分析。
這個身體是色的總相,地、水、火、風(fēng)是色的別相,一個分開的相。我們這個身體,是由地、水、火、風(fēng)和合而成的。我們身上的皮、肉、筋、骨,這就是地大;吐沫、大小便溺、水份、汗液,這就是水大;身上的溫度,這就是火大;我們身體又有呼吸、運轉(zhuǎn),這就是風(fēng)大。在這四大和合,就成立了一個身體;四大若分張,這個身體就滅了,沒有了--火就歸于火大,水歸于水大,風(fēng)歸于風(fēng)大,地歸于地大,各有所還,都回到它的本位去了,,那么這就是空了。所以一般凡夫執(zhí)著「這個身體是我”,是個錯誤!這身體不是我嗎?身體不是我。那么什么才是我呢?你能以支配身體,能以有見、聞、嗅、嘗、覺、知,有這種知覺的,這知覺性才是我。
那么這身體是什么呢?這身體只可以說是“我的”,我的身體,不能說這個身體就是我。就好像什么呢?這身體就好像一棟房子似的,你住在房子里頭,不能說這個房子就是你。你若說這個房子就是你,那將來恐怕人人都會笑的,甚至于把人家的牙都笑掉了?墒悄阏f這個身體是我,一般人都不會笑你。為什么沒有人笑你呢?因為一般人都不明白,都以為這身體就是我了。這就好像住到房子里,就叫這房子是我了。在這個身體里邊,有個見、聞、嗅、嘗、覺、知的性,這就是佛性,這佛性才是你自己。至于這個身體,只不過因緣和合而成而已,因緣別離就分散了。所以你不能說這個身體是我,只可以說是我的。這是我的身體,我可以不要它,我可以再換一個。你有這種的權(quán)利,可是你自己不知道,就因為你住在房子里邊,不知道外邊的事情,就以為這個房子就是我了,所以不要執(zhí)著這個房子是我。
這個色,你把它分析開,這個色也就空了,沒有了。雖然它空,但由這空里邊,又會變出這個色法--地、水、火、風(fēng),和合又成一個身體。有人問:“上帝造人,用什么造呢?”就是用地水火風(fēng)來造的。我們也可以用點地、用點水、用點火、用點風(fēng)來造成一個人。用上一點材料,人人都可以造成很多人。
我們這個人身,是由因緣和合而成,因緣別離就散了,因此你不能叫這個身體是我,所以說“見色即空”。你若明白色即是空,就不要再執(zhí)著這個身體為我了,或是我的,歸我所有。即使歸你所有,你也不要執(zhí)著,不要執(zhí)著說:“這身體是我所有的,我得好好幫忙它!蹦悄阌肿兂尚臑樾我哿恕D隳莻心就是那種的覺知性,你明白這個身體是個色法,是個假的,就不要執(zhí)著它。不執(zhí)著它,就把這個色蘊破了,色蘊就空了。“受納是”,受蘊也是這樣子的,和色蘊一樣。
妄想遷流行業(yè)排!巴搿本褪窍胩N;“遷流”這是行蘊;“行業(yè)排”這個行蘊,也是和它排列到一起。
識乃了別五陰具!白R乃了別”,這個識蘊是個了別的作用,了別就是分別!拔尻幘摺,這樣五陰就具足了。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
鏡花水月絕塵埃!扮R花”,色、受、想、行、識這五陰,就好像鏡中的花似的,鏡里頭照出來的花!八隆,又像水里頭的月。“絕塵!,沒有一點塵埃的染污,這也就是五蘊皆空的意思。
空而不空明大用。在你還沒明白五蘊是空的時候,會有很多的煩惱妄想,很多的麻煩。你若明白了,就在這里就能轉(zhuǎn)識成智!懊鞔笥谩,就能在這個真空里邊生出妙有;生出妙有,這就有一種非常大的妙用。
見猶未見樂快哉!耙姫q未見”,在這個時候“見猶離見”,你看見了也等于沒有見一樣,不為境界所轉(zhuǎn),這樣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說“樂快哉”。
度一切苦厄
度過苦海出輪回 雨霽天晴月正輝 乾元道體人中圣 不壞金軀世上稀
脫生何須千年藥 證滅豈待萬劫期 二死永亡五住盡 逍遙法界任東西
度一切苦厄。 “度”,就是度脫;“一切”,就是包括一切。這個一切是指什么說的呢?是指這個“苦厄”說的?,就已經(jīng)不太好受,再加上一個“厄”,就更難受了。這個“厄”字,有的人把它念成一個“!弊,認為是危險的危,這就錯了。“厄”是厄難,厄難和危險意思,沒有差十萬八千里,大約只差一根頭發(fā)這么多;雖然只差一點點可是各位要知道,差之絲毫,就繆之千里呀!不可以不謹慎。你差一點不是嗎?到那個目的地,就遠了很遠很遠的!那么我希望學(xué)中文的,好像某某人你切記要認清楚這個字。這個字,是讀一個“厄”字,不是讀“危”字。聽清楚了嗎?要特別注意的!這一點點,你念錯了,人家說那個外國的某某法師,連個《心經(jīng)》都不會念!一個‘厄’字,他念成一個‘危’字了。那可真危險了。
“度”,怎么叫度呢?度脫,怎么叫度脫?度脫就是離苦得樂了,這叫度脫了,也就是解脫了。那么為什么不說“解脫一切苦厄”,而說“度脫一切苦厄”?因為這是接著上邊的“照見五蘊皆空”來的。這個“度”含有修行的意思,你雖然照見五蘊皆空了,但是還要去修行;你修行,才能度一切苦厄。你若不修行,單單照見空了,你活該你照見空了!你照見空了又有什么用!你知道是空了,你感覺到是空了,但是還得要去行去。這是所謂“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在理上你雖然已經(jīng)明白它是空的,但還要去修行去,才能度苦厄。如果你單單知道它是空的,而不修行,空也就也沒有用;有也沒有用,空也沒有用。你要去修行,要去躬行實踐。這個“度”就是躬行實踐,要你實實在在地去修行,實實在在地去做去,不是像口頭禪一樣,說說:“啊!開了悟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就可以的。你說開了悟了,怎么樣開呢?怎么樣得呢?怎么樣證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說者容易,行者難”,說的是法,行的才是道呢!所以你能說必須要能行。你知道是空了,還要去修行,借這個真空而修妙有。
度一切苦厄,這不是只度一種的苦厄,而是所有的苦都包括在內(nèi)了。所有的苦包括: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又叫三受。所以,以后有人講經(jīng)講到三受,問你什么叫三受,不要再說不知道了。三受就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也就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什么叫受?受就是你所接受的,你接受這個苦、接受這個樂、接受這個不苦不樂?嗫嗑褪莻苦受,壞苦就是個樂受。你不要以為樂就沒有苦,樂會壞的,壞了就有一個壞苦。不苦不樂受,不要想:“那是不錯了,也不苦也不樂!蹦墙行锌,也沒有多大意思。
還有八苦,八苦是什么呢?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誰能沒有生?有生就有生苦。誰能不老?有人說:“小孩子死了,就沒有老了!彪m然沒有老,但是他根本就沒有一種的知覺就死了。不錯!他沒有老,但是他有病苦、有死苦,也可以說他有老苦。怎么說他有老苦呢?他死那天就是老了嘛!若不老怎么會死啊!因為他死了,小孩子也就變成老了。由生到死這期間就是老,所以雖然他的壽命沒有一個過程,但也可以說是老了。給他這樣縮短他的生命,那么他也沒有避免這個老苦。
病苦,哪一個也不敢說生病是不苦的,是不是啊?生病都是非常痛苦的,你就算開了悟了,生了病還是一樣苦的。
連釋迦牟尼佛都還有“金槍馬麥”之報,你能說沒有老苦、沒有病苦嗎?釋迦牟尼佛怎么有金槍馬麥之報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往昔因地做小孩子的時候,有一次那個地方的人都沒有東西吃,就有一條大魚在海里被人拖到岸上,大家就吃這條魚。在魚還沒有被殺之前,這個小孩曾用一根棍子照著魚的頭打了幾棍。所以佛成佛以后,還是要受這個頭痛之報,好像槍刺著那么痛,這叫金槍。
馬麥之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有一次說了一句錯話,他對一個修道的人說:“你這樣修道還不夠苦行,你若真正修苦行的話,就應(yīng)該吃馬吃的麥!钡柔屽饶材岱鸪煞鹆酥,有一年結(jié)夏安居,到一個城里頭,這國王不供養(yǎng)他,只拿一些馬吃的麥子,給釋迦牟尼佛和比丘們吃。所以在因地所造的業(yè),在果地上都要受報的。
死苦,人人都不歡喜死,為什么?大約就是因為苦的關(guān)系。除了生老病死,還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這種種的苦,所以叫諸苦。我們現(xiàn)在修行,可以把這些三苦、八苦、無量諸苦都免去,所以叫“度一切苦厄”!岸纫磺锌喽颉,我有一首偈頌,讀出來給大家聽一聽。
度過苦海出輪回。一切苦厄就是苦海。你想度過這一切的苦厄,就要怎么樣呢?就要脫出六道輪回去,脫出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這一切的這個苦厄,超出這個輪回。
雨霽天晴月正輝。這個時候就好像雨霽。“雨霽”就是不下雨了,雨停了,天也晴了,就是雨過天晴!霸抡x”,月亮在空中正發(fā)出一種光輝。這比方什么呢?比方我們這個五蘊皆空了;五蘊皆空就沒有云,也沒有雨了。沒有云雨,這個天就晴了,也就是“皓月當(dāng)空,萬里無云”,這種境界就是你生出真正的智慧,照耀一切。
乾元道體人中圣。這個時候,因為你已經(jīng)度過一切苦厄,證得初果,所以身體可以說是純陽了!扒,干是屬于陽數(shù),在《易經(jīng)》上它是純陽體,所以叫乾元。“道體”,修道的這個體。“人中圣”,這就是人中的一個圣人。
不壞金軀世上稀。你這時候證得初果須陀洹,斷了八十八品的見惑,你這個身體就是不壞金軀了,世上很少很少的。
脫生何須千年藥。古代的秦始皇,要到蓬萊仙島去找長生不老的藥,以求長生不死,F(xiàn)在你不必到處去找長生不老的藥,你只要度一切苦厄,就可以愿意活著就活著,愿意死就死,這生死由自己,閻羅王他管不著了,就好像菩提達摩一樣的
證滅豈待萬劫期。你證得這個滅,就是苦、集、滅、道四諦法中的滅,成了道了,就可以證得無余涅槃,而且不需要百千萬劫那么長的時間,很快就可以證得這種無余涅槃。
二死永亡五住盡。你能度一切苦厄,超出輪回,得到金剛不壞軀,這時候就二死永亡了!岸馈,什么叫二死?是不是死兩次?不是死兩次,而是有兩種的生死。一種是分段的生死,另一種是變易的生死。證得羅漢就了了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必須要證得菩薩的果位時才能了,F(xiàn)在這是觀自在菩薩,所以這變易生死也了了,也亡了。這個“亡”不是死亡的亡,只是當(dāng)“沒有”講!洞髮W(xué)》上說:“而今亡矣”,就是這個“亡”字,就讀成“無”。那么在這里的“亡”字可以讀“亡”,也可以讀“無”,但是講就要當(dāng)“沒有了”講,兩種死都沒有了。
“五住盡”,這五住是指五住的煩惱。五住的煩惱是什么呢?第一是見住煩惱,本來叫見愛住;第二是欲愛住;第三是色愛住;第四是無色愛住;第五是無明愛住。因為有這五種的愛住,有所執(zhí)著,所以就變成五種的煩惱。觀世音菩薩把這五種的煩惱都沒有了,下面這一句我們要注意一點。
逍遙法界任東西。這一句,你們要注意,逍遙也就是那個自在的意思,自在也就是這個逍遙的意思,逍遙也就是自由的意思,自由也就是快樂的意思,所以這很快樂的。怎么快樂呢?可以隨便到各處去旅行!叭螙|西”,就是你愿意到西方極樂世界,隨時歡喜去就去;你歡喜到東方藥師佛那個琉璃世界,也隨時都可以去;你歡喜到娑婆世界,那更不成問題,更沒有問題了!也不需要到領(lǐng)事館去申請護照,辦這一些麻煩的手續(xù),隨時你想要去就可以去,這叫“逍遙法界”。
這個法界,不只東西,就連南北也包括在內(nèi);不單南北包括在內(nèi),乃至于上下、十方都包括在內(nèi)。你愿意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都歡迎你。不會說你想到某一方去,某一方說你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物,不給你入境。不會的!你愿意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所以叫“逍遙法界任東西”。你看!這種境界多快樂、多自在、多逍遙,多自由、多平等。這真是一個真正的平等法界性!你到這“二死永亡五住盡”的時候,就能得到這樣的自由,這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在、真正的逍遙!
舍利子
舍利子是堅固征 譯作鹙鷺母儀型 戒定圓明珠光現(xiàn) 行解相應(yīng)體玲瓏
大智云何因愚表 善辯已在母腹生 人皆具此真實智 取諸曹溪寶林峰
舍利子是堅固征。“舍利子”又叫舍利弗。“舍利”是梵語,“子”是中文!吧崂ァ本徒y(tǒng)統(tǒng)都是梵語,“弗”也就是“子”的意思,“子”也就是梵語的“弗”,所以你念舍利子或舍利弗,都是一個意思。舍利子是堅固的意思。什么堅固呢?智慧堅固,所以說“堅固征”。
譯作鹙鷺母儀型。舍利,翻譯成中文就是鹙鷺。鹙鷺鳥是海上一種的大鳥,就是鷹。這種鳥飛得很高,它的眼睛就好像望遠鏡似的,看得很清楚。這魚正在海里往上浮,它在空中就看見了,立刻就像火箭那么快地沖下來,就把魚給叼起就吃了。舍利就是這種鹙鷺鳥的名字。在印度起名字,有以父為名的,有以母為的名,又有父母合名的。舍利子是單單以母為名!吧崂笔撬赣H的名字,“子”就是舍利的兒子!吧崂印笔且勒账赣H的那種形態(tài),所起出來的這個名字。
戒定圓明珠光現(xiàn)。舍利子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定、修慧、修戒,戒定慧都圓明了,戒也圓滿、定也圓滿、慧也圓滿,就好像珠子放光那樣,所以說“珠光現(xiàn)”。
行解相應(yīng)體玲瓏。他又修行,又學(xué)教,所以智慧就大!绑w玲瓏”,他的身體好像玻璃、琉璃體似的玲瓏。
大智云何因愚表。怎么叫大智慧呢?怎么叫大智?就因為由一般愚癡的人表現(xiàn)出來的,他和這一般愚癡人不同。愚癡的人做事顛顛倒倒的,明明說得很好,但是一做就做壞了,就往壞的做,這就是愚癡。他有智慧就不會迷,不會明知故犯,不會顛顛倒倒,所以叫大智慧。
善辯已在母腹生。本來舍利子的母親和他的舅父辯論,他母親都說不過他的舅父。但是自從她懷了舍利子以后,他舅父再和她談?wù)摰览?就屢次、屢次都被她辯倒了,他的舅父就說不過他的母親,以前講《楞嚴(yán)經(jīng)》講過好多次了。于是乎,他舅父就去學(xué)印度外道的論議。學(xué)回來的時候,舍利弗已經(jīng)跟著佛出家了。因為他在他母親腹里,就能幫著母親辯勝了舅父,所以說“善辯已在母腹生”。
人皆具此真實智。這種大智慧,不是單單舍利弗尊者才有,人人都有這種真實的智慧?墒侨巳硕疾挥盟,把它忘了。如果人人都可以用, 它的話,這種智慧是人人都有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非臺頌解】相關(guān)文章:
般若波羅蜜心經(jīng)譯文10-20
08-05
般若波羅蜜心經(jīng)全譯文10-20
淺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07-24
06-26
學(xué)習(x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06-23
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06-2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論06-21
淺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06-2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淺釋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