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萬里夏天的古詩 推薦度:
- 楊萬里描寫夏天的詩 推薦度:
- 描寫夏天的詩楊萬里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楊萬里有關(guān)夏天的
楊萬里詩歌中也有很多是對自然的描寫,對于夏天還創(chuàng)作過幾首有名的詩歌。
楊萬里的關(guān)于夏天的詩詞
《初夏睡起》【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夏夜追涼》【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明月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fēng).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擴展閱讀:《夏夜追涼》鑒賞
“追涼”,即覓涼、取涼。較之“覓”和“取”,“追”更能表現(xiàn)對“涼”的渴求,杜甫“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羌村三首》其二)詩意可見。但這首詩在藝術(shù)處理上卻有其獨到之處:它撇開了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的幾筆,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其中有皎潔的月光,有濃密的'樹蔭,有婆娑的竹林,有悅耳的蟲吟,以及作者悄然佇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實也有一層曲折:中午時分,烈日暴曬,是一天中最為酷熱的時刻,而今,“夜熱”竟然與“午熱”相仿佛,則“夜熱”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詩人月下獨立的形象。“開門”,點出作者原在室內(nèi)。或許他本已就寢,而因夜里天熱的緣故,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夢,迫于無奈才出門納涼。而“明月”,則點出正值“月華皎潔”的三五之夜。這樣,作者“獨立”的目的,應(yīng)該說是“追涼”與“賞月”兼而有之,追涼可得體膚之適,賞月則可得精神之快,難怪他要獨立不移、執(zhí)著若此了。
第三句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點染:竹林深深,樹蔭密密,蟲鳴唧唧。“竹深樹密”,見其清幽;“蟲鳴”,則見其靜謐——唯其靜謐,“蟲鳴”之聲才能清晰入耳。詩人置身其間,涼意頓生,于是又引出結(jié)句“時有微涼不是風(fēng)”,這一真切、細微的體驗。“不是風(fēng)”,點明所謂涼意,不過是夜深氣清,靜中生涼而已,并非夜風(fēng)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涼》詩亦云:“風(fēng)從何處來?殿閣微涼生。桂旗儼不動,藻井森上征。”雖設(shè)問風(fēng)從何來,但既然桂旗不動,可見非真有風(fēng),殿閣之“微涼”不過因靜而生。人們通常說“心靜自涼”,其理相若。因此,范詩實可與這首詩參讀。
顯然靜中生涼正是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意趣,但這一意趣并未直接點明。如果沒有“不是風(fēng)”三字,讀者很可能將“涼”與“風(fēng)”聯(lián)系在一起。陳衍《石遺室詩話》早就指出:“若將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說甚么風(fēng)矣,豈知其不是哉。”然而,這首詩的妙處恰恰也就在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將微露其本意的線索交給讀者——既然明言“不是風(fēng)”,善于神會的讀者自當(dāng)想到靜與涼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隨即又當(dāng)想到,前面出現(xiàn)的月光、竹林、樹蔭、蟲鳴,都只是為揭示靜中生涼之理所作的鋪墊。這樣,自然要比直截了當(dāng)?shù)氐莱霰疽飧性娢。大概這就是《石遺室詩話》所稱道的“淺意深一層說,直意曲一層說”的旨趣。
【楊萬里夏天的】相關(guān)文章:
楊萬里夏天的古詩10-10
描寫夏天的詩楊萬里09-25
楊萬里描寫夏天的詩09-30
楊萬里的古詩10-25
楊萬里 傳07-23
楊萬里的《小池》08-17
野菊 楊萬里08-10
西湖楊萬里10-16
晚風(fēng)楊萬里11-07
《石榴》楊萬里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