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作品《聽聽那冷雨》賞析
《聽聽那冷雨》是著名詩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這篇散文抒寫的是深深的思鄉(xiāng)情緒。下面一起來欣賞下!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如何來欣賞它呢?我認(rèn)為應(yīng)該把握以下幾點:
一.雨之味———潮濕凄冷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蕭蕭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
“驚蟄”雖過,料峭春寒,撲面而來不是溫暖的楊柳風(fēng),而是那淋淋漓漓、淅淅瀝瀝的“蕭蕭的冷雨”,這“冷雨”的意象給人潮濕凄冷的感覺,一時間,“天潮潮地濕濕”,仿佛這天與地,還有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甚至“思想”都浸潤在潮濕的雨氣之中。文章一開始,就這樣把讀者“扔到”了鋪天蓋地的雨的世界,徹頭徹尾地淋上一個“雨季”的冷雨,讀來頓感“寒”入骨髓,“潮”潤心靈,在雨里風(fēng)里,跟著作者“走入霏霏更想入非非”。
這“霏霏”的感覺讓人產(chǎn)生“非非”的遐想,它不僅使人感到“冷雨”的形象鮮明生動,更使人聯(lián)想到在這冷雨中情感蘊藉的作者,以及作者心中濃郁的鄉(xiāng)愁。如此,從感覺出發(fā)的描寫就產(chǎn)生了諸多“象外之象”、“味外之味”。
二.雨之色———黑白灰暗
“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薄捌呤甏呐_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遣散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jīng)》的韻里尋找。現(xiàn)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薄x到這些文字,我們又不由地跟隨余光中先生筆觸,仿佛置身于“黑白片的味道”的雨中臺北街頭,回顧“黑白片子”的“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佇立雨中,滿眼皆是灰或黑的暗調(diào)。臺北本來富庶繁華,歷史原也色彩絢麗,然而為何在作者眼中卻呈現(xiàn)出灰暗、單調(diào)的色彩呢?他要借此傳達一種怎樣的心情?
我們知人論世,溯流尋蹤,探尋語言和語言傳遞感覺背后的答案,終于在一番“尋覓探訪”之后發(fā)現(xiàn),之所以全文籠罩在黑白灰暗的色調(diào)之中,那是因為:一是臺灣的雨季很長,雨天總是灰蒙蒙、霧蒙蒙的。
二是對七十年代大陸的文革政治運動滌蕩文化,感到痛心憂懼。三是安東尼奧尼的片子所傳遞出的信息也呈現(xiàn)出灰暗的色彩。四是母親去世,自己悲痛欲絕,眼中一切景物都失去了顏色。“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緣文入景,由景入情,從感覺出發(fā),細(xì)細(xì)品味,一步步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三.雨之聲———凄切纏綿
作者在文中幾乎把聽覺、視覺、嗅覺甚至味覺都調(diào)動起來,和觸覺的“冷”融為一體。但是,這些都是為了陪襯聽覺,在聽覺上表現(xiàn)雨的美感,也就是鄉(xiāng)愁的詩意!坝晔且环N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的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
作者借鑒漢賦的鋪排手法,并且駢散結(jié)合,長短參差,力求行文節(jié)奏緩疾有致,如歌行板。讀者從字里行間獲得的感覺就像是作者記憶中江南的秋雨,或長或短,或緩或疾,文字的節(jié)奏就像是合著秋雨的節(jié)拍,隨之跳動,隨著情感的需要,跌宕起伏,當(dāng)情到濃烈時,甚至連標(biāo)點符號都可以省去,連成一氣,讀來音律優(yōu)美,情韻俱生。
又如:“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更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jīng)不起三番五次的風(fēng)吹雨打!薄笆栌辍钡温湓谖嗤┤~上的聲音和“驟雨”敲打在荷葉上的聲音,對于俗心人聽來,兩者并無殊異,不過爾爾。但在作者敏感的心中,“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且“更籠上一層凄迷了”。這種“凄迷”的美感,我們讀來似曾相識,因為它來自中國古典美學(xué)傳統(tǒng)。
“疏雨滴梧桐”喚醒了我們對李清照詞句“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記憶。而雨打荷葉之聲,則可以認(rèn)為是化用了元好問《驟雨打新荷》的詩句:“驟雨過,瓊珠亂撒,打遍新荷!背酥猓恼轮幸没蚍掠弥袊诺湓娫~典故就有十多處,可以說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表現(xiàn)出作者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由此可見,余光中的愁悵是一種鄉(xiāng)愁,而且不是一般的鄉(xiāng)愁,而是一種文化鄉(xiāng)愁,是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與眷戀。
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這些慰藉心魂的“美”的雨聲,最終也消失了,“瓦的音樂成了絕響。千片萬片的瓦翩翩,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飛入歷史的記憶!迸_北迎來了“公寓的時代”,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一步步地擠壓著傳統(tǒng)文化的空間,“美”也一步步逝去。閱讀至此,似乎有一股隱然其中、苦澀悲愴的意味自心間溢出,又似乎聽到有悠悠鐘聲自曠遠(yuǎn)山寺飄然而來,將不盡之意寄寓在言語之外。
【余光中散文作品《聽聽那冷雨》賞析】相關(guān)文章: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散文賞析12-07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賞析11-03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賞析11-24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散文10-29
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10-25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賞析10-02
余光中散文欣賞:聽聽那冷雨10-22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及賞析08-27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原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