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再別康橋》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1、教材分析
“再別康橋”本詩共有七節(jié),可以用1課時來進行學習。主要介紹作者和詩歌寫作背景,賞析詩歌和分析詩歌特點。具體來講,主要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來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則可以結合作者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留學生活或者重返劍橋的經(jīng)歷來介紹,賞析詩歌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對每節(jié)詩中的意向或修辭手法的分析來完成,分析詩歌特點主要是結合作者的構思、詩歌的意境和反應的情感來分析。據(jù)此,通過教師恰當?shù)拿襟w運用和生動的分析,學生對該篇詩歌的理解和掌握便更進了一步。
(1)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方法,以及如何感知和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
(2) 教學難點:詩歌的意象與內(nèi)容關系以及引導學生從詩中讀出個人的獨到見解。
2、教學目標
、賹W習新詩的鑒賞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讀中領會詩歌的音樂美、意象美和建筑美。②通過對《再別康橋》一詩中意象和語言的賞析,體會詩人內(nèi)心深厚的感情。
3、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自主上網(wǎng)搜集的有關康橋和作者的圖片,教師準備的“再別康橋”詩歌朗誦的音頻、視頻和動畫。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聞一多的死水,聞一多筆下的死水是一處骯臟、發(fā)臭、沉寂之所在,令人難以忍受。生活當然并不完全如此,也有許多如畫的美景,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先帶領同學去領略一下英國的劍橋美麗的景色。
展示幻燈片中有關康橋的圖片,以便讓學生對康橋有一個初步印象。
這樣的美景,同學們設身處地想象一下,是不是令人心曠神怡啊?假想一下,我們剛剛飽覽劍橋美景,現(xiàn)在我們即將離別,我們會有怎樣的思想感情啊?我們是如此,更何況在此生活過的人呢?1921年到1922年,徐志摩曾在康橋度過了將近兩年的閑適、浪漫、自由的時光;康橋,留下了他最美好的生活記憶,在他短暫而明亮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他曾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1928年8月,詩人再次來到康橋,離別后,將自己的縷縷情思,融匯在康橋美麗的景色里,用細膩的筆觸表達豐富的.情感,寫作了兼具情感美與藝術美的《再別康橋》。
背景介紹: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里靜靜地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現(xiàn)--在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他寫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與康橋
徐志摩最初是在美國留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唾手可得,但他寧可放棄而到劍橋大學作一名根本拿不到學位的旁聽生。他覺得只有在劍橋,他才體會到生命解放的真意味:“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我敢說的只是--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主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留美留英的取舍,學位棄取的選擇,兩相比較,便可看出徐志摩獨特的個性,看出他追求理想人生的不惜代價。而這,正是他作為“情才” “奇才”的本色。
作者介紹:(大家都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徐志摩,那么有沒有同學對徐志摩有所了解呢?)可以適當?shù)恼堃粌蓚同學來說說他們所知道的徐志摩,然后展示介紹作者的幻燈片:徐志摩(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并于同年應父命與年僅16歲的張幼儀成婚,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并與之相戀,于1922年3月與元配夫人張幼儀離異。同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jīng)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主要成員,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后隨泰漫游歐洲。同年認識有夫之婦陸小曼并相戀,1926年10月,與陸小曼結婚,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
、 初讀詩歌:(好,介紹完了作者,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的朗讀一下這首詩)2至3分鐘后叫停,展示初讀詩歌幻燈片:康橋的生活和康橋的一切在徐志摩的一生中是一個永遠的情結?禈虻囊磺,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下面就讓我們來聆聽一下這首傳世之作吧!(好,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歌,開始播放音頻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 徐志摩個人資料(課件介紹)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 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 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
五、 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 課后小結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謝榛《四溟詩話》)
七、 課后作業(yè)
1、 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2、 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簡歷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2、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章法、節(jié)奏、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3、咀嚼詩歌語言,把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美,領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詩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藝術上的“三美”,即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的主題。
教學方法:誦讀法、問答欣賞法、探究式學習法。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朱自清先生說過:現(xiàn)代詩人應當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有一位文學家也說過,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能忘記的詩集有三部:一是胡適的《嘗試集》,一是郭沫若的《女神》,一是徐志摩的《志摩的詩》。就是現(xiàn)在,也有許多朋友喜歡徐志摩的詩,可見他的詩影響之大、之深、之遠。
二、作者簡介:
徐志摩,浙江海寧人,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筆名云中鶴。出身于富商家庭,父親因興辦實業(yè),蜚聲浙江。1910年入杭州府中學堂,1915年進入北京大學學習。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國留學學習銀行業(yè)(他父親希望他將來成為銀行家),1919年得知五·四運動爆發(fā),激起心中的愛國熱情。1920年去英國劍橋留學,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在這里度過了一年多的真正悠閑自由的日子。據(jù)他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臥仰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蔥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時到碧波蕩漾的康河里劃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1921年開始寫詩,深受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拜倫、雪萊的影響;貒髿v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他是個個性主義者,信仰個性絕對自由的理想,并把對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適在《追悼志摩》中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焙喲灾,他的理想就是英國式的民主,英國式的政治。他崇拜大自然,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的不少詩語言清新,比喻貼切,風格輕柔明麗。
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年僅36歲。真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離開了我們。
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表現(xiàn)了他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因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而備受讀者青睞。
三、指導朗讀
1、 學生誦讀,教師提示:這首詩象一首小夜曲。應讀出委婉細膩的感情。節(jié)奏要輕慢一點。 語氣要舒緩、輕柔、低沉(特別是:悄悄、輕輕、沉默)。
2、 教師范讀,學生模仿。(或者播放范讀磁帶,學生模仿)
3、 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
1)問:你認為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明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2)問:詩人為什么一開始說“輕輕的我走了”而不說“我輕輕地走了”?他后面連用了兩個“輕輕的”都在“我”之后,就更符合語法規(guī)范。
明確:調整語序的作用,主要是強調。連用三個“輕輕的”,突出了“寧靜”,給全詩定下抒情基調。表現(xiàn)了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深情,以及無奈與感傷。詩人不忍心驚動康橋呀。 同時襯出了詩人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而且這樣一寫,音韻上感覺也好一些。
四、分析鑒賞
一)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意象美
1問:大家對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是什么印象?
生:美麗。
師:對,可以說是風光如畫呀。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裎覀兤肺吨熘灸Φ倪@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2、找尋意象:康橋的美麗是通過哪些景物寫出來的?(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要寫這些景物?。
明確: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長篙,星輝。
這些自然景物都是柔美的。它們都已超越了本身的自然屬性,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戀情。而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景象就是意象。
。ǹ陀^物象) + (主觀情意)= 意象
3) 提問:詩人告別時,哪些舉動可以體現(xiàn)出對康橋的深情?
明確:招手、尋夢、放歌、沉默。
二) 具體整體感受意象美。(有條件可以播放關于康橋的風光片)
1、 第二節(jié),寫了岸邊的柳樹!敖鹆笔窍﹃栒丈湎碌牧鴺洌兩狭艘粚計趁牡慕鹕。金色的柳條隨風搖擺,秀美婀娜,好像美艷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寫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態(tài),又傳達出詩人的無限歡喜和眷戀之情及濃烈的溫柔之愛!捌G影”在詩人“心頭”“蕩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誰舍得離開美麗的新娘呢? 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送別時人們往往都有折柳贈別習俗。真是傷心不過灞橋柳呀。 .
2、 第三節(jié),寫了康河的水草。青荇,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明確: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寫出了水草隨微波起伏的輕盈之態(tài)。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并有向詩人打招呼,歡迎詩人之意。“甘心”兩字,表達了詩人對康河的永久戀情,愿意永遠流在康河,“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
本來很一般的景物為什么會在詩人的眼里變得如此美好?因為這些景物上寄予著作者對康橋的無限留戀。柳草本無情,有情的是詩人。
3、 第四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這里的潭即指拜倫潭,相傳拜倫曾在這里游玩。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斕,多么富有詩情畫意!浮藻間好像沉淀著彩虹般的`夢。融情入景,將人帶入了夢一般的意境中。
4、 第五節(jié),詩人迷戀的感情達到了高潮。在流連忘返的觀景過程中,詩人似乎已經(jīng)忘了他即將要離別康橋。想象自己撐著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去尋找那“彩虹”似的夢。到晚上歸來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樂的情緒達到頂點。
5、 第六節(jié),樂極生悲,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橋離別,不禁別情縷縷,離愁重重,情緒頓時低落下來。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離別的傷感的笙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連夏蟲好像也體會到了離別之情,也為他保持沉默!俺聊墙裢淼目禈颉,往日歡愉的康橋也無語了,一切都為詩人的離去歸于寂然,將詩人的離愁推到了極點。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言勝過千萬語呀!
怎樣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悄悄無聲,笙簫有聲,這是一對矛盾,但在作者這里卻達成了統(tǒng)一。詩人內(nèi)心一定翻滾如大海,但是離別愁緒壓倒了一切,所以笙簫的離別曲只能在心中回蕩。
6、 第七節(jié),與開頭呼應。詩人是那樣不舍得離去。云彩本是不能帶走的,詩人卻用夸張的手法強調說“不帶走一片云彩”,加上兩個“悄悄”表露詩人不愿掠動心愛的康橋一片溫柔情意,不忍心讓康橋與我一同傷感。這一節(jié)不是對第一節(jié)的簡單重復,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戀。至此,將詩人對康橋“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悄悄”、“輕輕”中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排出了“傷離別”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之感。
五、小結:此詩表達了一種微波輕煙似的離情別緒,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給人以審美享受。原因在于他以美妙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人類共有的一種感情:即對失去的美好事物,人們總是充滿懷念。
六、再次誦讀,讀出感情。
板書: 現(xiàn)實 依戀
金柳
再別康橋 秀美的景色 水草 借景抒情
清潭
星輝
現(xiàn)實 依戀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案設計說明】
《再別康橋》是現(xiàn)代著名的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現(xiàn)被選入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的美,提高審美的境界的目標。
本課教案設計重點圍繞詩歌的語言、藝術魅力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采用反復朗讀,分析詩中的意象,通過朗讀-思考-分析-朗讀-教師范讀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達到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標。
重點難點目標的突破,利用設計問題的'形式,從詩歌的朗誦技巧入手,從詩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其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啟發(fā)引導,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了解徐志摩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掌握一般的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3.分析詩中主要意象,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歌的情感。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分析詩中主要意象,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歌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學生朗讀,教師引導、總結點評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
歌曲《再別康橋》欣賞。
二、談談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1921年開始寫詩,深受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侖、雪萊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影響。他的不少詩作語言清新、比喻貼切,風格輕柔明麗。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1928年秋第三次到英國、再別康橋。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
“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恐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三、 掌握輕重,注意節(jié)奏,讀出詩歌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
1、配樂:《安妮的仙境-班得瑞》。
2、如何讀出自己要強調的部分(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范讀詩歌)
關于輕重音的把握 輕音如何讀出強調的意味
四、體味意象,感知內(nèi)容,讀出詩中隱藏的康橋情結
試從每一節(jié)詩歌中找出一個主要意象,老師指導朗讀,分析這個意象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讀出來。
板書設計:
星輝:狂放
↗ ↘
潭:夢想 ↘
↗ 夏蟲:沉寂
青荇 :陶醉 ↘
↗ ↘
金柳:喜悅 ↘
↗ ↘
云彩 :傷感 云彩:傷感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應該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緩步飄然離去的形象,要讀出別離傷感的情調。
第2節(jié),寫岸邊的金柳樹倒映在康河里,仿佛夕陽中的新娘,要讀出詩人無限眷戀和喜悅之情。
第3節(jié),寫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要讀出詩人對康橋深深的陶醉。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要讀出詩人融情入景,將夢想全部融入康橋。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要讀出他幻想著撐著一支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的狂放。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笙簫,要讀出情感回歸沉寂的惆悵。
第7節(jié),與開頭呼應。重章疊唱,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也要讀出別離傷感的情調。
情感線索非常清晰:愁(1)——喜(2-5)——愁(6-7)
小結:這一系列“經(jīng)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意象, 構筑了哀而不傷,離愁中有沉醉的深沉意境,表達了詩人在離別康橋時的依戀不舍!对賱e康橋》優(yōu)秀教學設計
五、 欣賞配樂朗誦。
六、學生再次配樂朗讀。有時間請同學做朗讀點評。
七、嘗試全班一起背誦詩歌。
八、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詩
2課后看看電影《人間四月天》。
3朗讀并賞析徐志摩詩《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在誦讀中體會作者對康橋的情感。
2、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美。
教學過程
一、導標明學(見上)
二、導入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寫出了離別之情的深厚,“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出了離別之情的悲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了離別的灑脫,“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寫出了離別之情的苦澀。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離別詩《再別康橋》。
三、導航預學
1、作者介紹(請學生介紹)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1920年,他先后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等。
2、了解背景 康橋,即劍橋,英國劍橋大學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學英國兩年,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國途徑英格蘭,兩次重返母校。本詩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歸國的輪船上寫的?禈虻囊磺,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
3、欣賞劍橋大學圖片。
4、掃清障礙(在書中標注好齊讀兩遍。形近字講解一下)
青荇(xìng) 長篙(gāo)(蒿、嵩) 漫溯(sù)(朔) 笙(shēng)簫 滿載 (zài) 斑斕(lán)
5、自由閱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初步把握詩歌的韻律,加點字是韻腳。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四、導問助學
1、把古人的離別詩和本詩比較一下,在送別對象上有何不同?
明確: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自然景物。
好處:詩人好似不食人間煙火,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2、詩人與康橋里的哪些景物作別?
明確: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輝、笙簫、夏蟲等。
詩人對康橋的一草一木、一波一潭都是有著特殊情感的,而這些日常所見的景一旦融入了詩人的情感,詩歌中常常提到的意象便產(chǎn)生了。
3、品讀詩歌,看看詩人是怎樣通過描寫這些意象來表達他的情感的?又傳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并試著把你體會出的情感融入到朗讀之中。(小組為單位,選取意象,可從關鍵詞語、修辭、意境等方面入手)
教師范例:云彩是康橋的化身,不直說與康橋離別,卻與“云彩”輕輕的作別,顯得清新脫俗。三個“輕輕的”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寧靜和諧,詩人不忍讓自己的離別破壞這種境界,所以動作都是輕輕的,表達了詩人離別的淡淡的惆悵。
教師范讀
……(在分析過程中結合反復的朗讀)
分小組討論2-6詩節(jié)。(千萬不要忘了小組爭星)
教師以第7小節(jié)做結:最后一小節(jié)與開頭在結構上呼應,也是通過云彩這個意象來傳情。語句上略有變化,經(jīng)過中間一部分感情上的回蕩,詩人珍愛康橋、不愿驚動康橋的眷戀之情,更加顯得哀婉纏綿。
理清詩人情感變化的脈絡。
每一詩節(jié)都是一個色彩絢麗的畫面,畫面中的一草一木都傾注著詩人至純的情感。
明確:閱讀詩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抓住意象、體會情感。
在讀詩的時候,學會去探尋意象背后的詩人情感,那你便離詩人的`心又近了一步。而現(xiàn)在,我們就不難理解詩人此次重返母校,雖未見故交,但康橋熟悉的風景依然讓他駐足流連的原因。
。ㄓ懈星榈淖杂衫首x全詩,注意情感的起伏變化。)
五、導思慧學
歸納以往所學詩歌中的常見意象的內(nèi)涵。
月——思鄉(xiāng),懷人
大雁——思鄉(xiāng)懷親,羈旅之悲,也是古代詩歌中傳書的信使
荷花——高潔的情操,
鴛鴦——永恒愛情的象征
梅花——高潔人格的寫照
蟬——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
柳樹——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fā)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
六、導練評學
1、嘗試背誦全詩。
2、搜集關于離別的意象。
七、結束語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痹娙说纳性羞^有康橋的金柳、青荇、斑斕的星輝作伴,那也是一件幸事了。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新文人詩內(nèi)涵。
2、思想教育目標: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二、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
三、教學難點:詩的欣賞方法。
四、教學方法:誦讀欣賞。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大家有沒有看過《人間四月天》?能不能介紹一下。(它有哪些內(nèi)容,徐志摩是怎樣一個人?)
在中國,有錢往往意味著為所欲為,意味著揮霍無度,所以中國多的是有錢人但缺少的是貴族。真正貴族出身的人舉止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更有教養(yǎng),更親近藝術而遠離金錢。所以中國的社會風氣要想好轉,要想變成受人尊敬的國家,必須有自己的貴族群落,在西方,貴族影響著整個社會風尚。東歐巨變之后,俄羅斯一度陷入困境,人民生活非常困難,但在和中國接壤的俄羅斯小城,人們看到的卻是井然有序,彬彬有禮,(與中國的搶購風對照)照樣進歌劇院,照樣看書,這,就是文化的作用。
古人有一句話:溫飽足而知禮儀。馬斯洛有一個需要層次論,滿足口舌之欲是人最起碼的追求,在溫飽與安全感得到滿足后,人還有歸屬的需要,還有尊嚴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只為了追求生理需要,有人稱之為“豬欄的理想”,人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有時候,在庸俗與高尚之間,在墮落與追求之間,我們必須有所選擇。
所以,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竭力培養(yǎng)自己的貴族氣質。這種貴族氣質不是傲慢,而是謙遜,不是粗野,而是文明,不是放蕩不羈,而是遵守規(guī)則。流氓大亨黃金榮大熱天把衣服從小到下扣得緊緊的,為什么?他不想做流氓了,想要做紳士。泰坦尼克號上的那些紳士,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做人的尊嚴,把生機留給老人與婦女,而樂隊也照樣在莊嚴地演奏,這就是紳士。比如我希望陳文思同學以后是以自身的魅力,內(nèi)在的修養(yǎng)去吸引別人眼球,而不是靠大聲說話引人注意。
老師補充介紹徐志摩。這個新詩壇的`美男子,竟成了北平少女界的“大眾情人”。
。ǘ┲v授新課。
1、朗讀指導、
。1)現(xiàn)在大家先聽一首歌曲。然后自己在下面讀一遍。呆會兒哪個同學給大家讀一遍。
徐志摩是屬于新月派的,新月派主張三美,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要讀出音樂美,斷句就很重要。自自己讀,然后體會三美。
一個同學讀,另一個同學評。如此反復。
。2)第一節(jié)應該怎么來斷句?應該怎樣來讀?
(3)這里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詩人一開始說“輕輕的我走了”而不是“我輕輕地走了”,后者更符合語法規(guī)范啊。他后面連用了兩個輕輕的,都在“我”之后。
前面講過調整語序的作用,一個是強調,一個是音韻的需要。這里主要是強調,而且這樣一寫,音韻上感覺也好一些。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連用三個,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康河給詩人留下的最美的印象,就是她的寧靜與和諧,詩人不忍心驚動她的寧靜,打破她這種美。(竹林里:某某某到此一游)
。4)詩一共分了七節(jié),是不是每一節(jié)語調的處理都一樣?一般高潮的時候我們會讀得重一些飽滿一些,在這首詩里,你認為哪一節(jié)是高潮?為什么?
第一段是說我要走了,向你告別。第二至第四節(jié)是回憶康橋的美景。因為回憶美景,作者禁不住激動起來,要撐一支長篙去尋夢,并且滿載一船星輝,在星夜放聲高歌!但是馬上又回到了現(xiàn)實,我不能放歌,我要走了。主體部分作者的感情經(jīng)歷了幾次變化?分別是什么樣的變化?
彩夢——尋夢——夢醒
關于輕輕的與悄悄的:有一種看法,認為悄悄,可以理解為他不愿意把來尋舊夢的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復雜的處境和復雜的內(nèi)心。同時,悄悄也有寂寞的含義,這一片感情領地是屬于自己的,一個感情純真的詩人只能選擇這種告別方式。輕輕則突出寧靜,主要是在一開始營造一種氣氛,而當作者內(nèi)心經(jīng)歷了一番狂瀾之后,他的心其實是更加寂寞的。
放朗誦帶,同學們體會。
2、內(nèi)容研討。
問: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離別往往會使許多東西變得非常美好。那么,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代表康橋?
意象分析:
。1)金柳。
為什么不說楊柳,綠柳而要說金柳?既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給柳樹披金似乎沒見到過)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里的柳已經(jīng)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著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2)青荇。
剛才講到了柳,還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灞橋柳。但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表現(xiàn)了水草的快活與輕松。這種水草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
本來很一般的景物為什么會在詩人的眼里變得如此美好?因為這些景物上寄予著作者對于康橋的無限留戀。柳草本無情,有情的是詩人,當它們變?yōu)樵娙斯P下的形象時,也就飽含了詩人的情感。這時候,我們就稱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為意象。如果沒有負載這種情感,就只能稱物象了。而這首詩是通過一組意象來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種氣氛,那種藝術境界,我們就稱之為意境。物象――意象――意境
(3)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其他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第六節(jié):為什么詩人不能放歌?因為他馬上就要離開康橋了,一想起離別,詩人的心情馬上變得萬分沉痛。所以詩人說“我不能放歌”。離別時候的沉重壓得人發(fā)不出任何聲響。
怎樣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悄悄無聲,笙簫有聲,這是一對矛盾,但在作者這里卻達成了統(tǒng)一。詩人內(nèi)心一定翻滾如大海,但是離別愁緒壓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簫離別曲只能在心中回蕩。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別離的笙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實際上在這里達成了統(tǒng)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離別的笙聲更加劇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寂靜區(qū)別,無聲音稱為寂,如萬籟俱寂,而靜則有和諧的意思在里面,還有一種生機。又如貧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再別康橋》教案 篇7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介紹作者:(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閱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shù)摹扒腥朦c”,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qū)別!扒腥朦c”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于閱讀教學內(nèi)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tài)引入課內(nèi)的有序狀態(tài)而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閱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系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敖鹆笔沁@一小節(jié)表現(xiàn)的對象,作者為何如此表現(xiàn)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東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么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作者的生活有關系?會不會與作者的感情有關系?有可能。誰能說說作者與劍橋大學有什么關系?簡要介紹作者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lián)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寫什么,怎么寫都可能與作者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有關系。下面可以總結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寫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艷影”是什么?要想——美麗的影子;“蕩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lián)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同學們“蕩漾”過嗎?如果你蕩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作者用詞之妙。哪位同學蕩漾過?不妨說說。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jié)。
四、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作者精神世界,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扒嘬簟薄罢袚u”,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著我,我仰頭看著你,說著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說彼此之間的心曲!跋嗫磧刹粎,唯有敬亭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水草這一節(jié)著意表現(xiàn)“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就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嘆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fā)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一定要大聲讀么?使勁喊,行么?不行。怎么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jié)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么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夢!叭嗨樵诟≡觊g,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作者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說,這個夢沒有變成現(xiàn)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xiàn)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蕩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出自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里,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夢”。作者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從此走上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說:“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彼裕趧e人眼里的清泉,在詩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貞浧鹜舻纳,特別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作者告訴我們了么?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么是長篙么?噢,在《社戲》里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么?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著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么?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里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fā)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里可以說達到了高潮。聯(lián)系上一節(jié),我們可以說,這里所寫的就是作者那個美好的“夢”。蕩漾在作者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么,這一小節(jié)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jīng)歷,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里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暗也荒芊鸥琛。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么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辦?“悄悄”地離開!扒那摹本褪俏业摹绑虾崱,憋在心里,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fā)展脈絡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么,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xiàn)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怎么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作者就這樣走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藏著無限的留戀。
九、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jù)說,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別康橋后,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著甜蜜的憂愁。”寫的多好啊!同學們?nèi)绻信d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教學總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經(jīng)過一周多的反復演練,加上同組老師的耐心指導,自己又詳細地設計過渡語,覺得萬無一失,做到了盡善盡美,但是講完研究課后,我感慨良多,收獲頗豐。
一、自我反思
在各種體裁作品的語文教學中,詩歌是相當有難度的,是一塊硬骨頭,十分難啃。我本著挑戰(zhàn)自我的想法,依然選擇了《再別康橋》這篇文質兼美的現(xiàn)代詩歌。
首先要確定學習目標,這是一節(jié)課的終極目標,也是貫穿課堂的一條理念。誦讀是學習詩歌最好的方式,而讀出情感,讀出意蘊,讀出自己,就是更大的挑戰(zhàn)了。因此,品味詩歌語言,進行誦讀訓練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首要目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應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特別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不是機械死板的教條,去禁錮學生鮮活的思想。解剖詩歌,要在找出意象及其特點的前提下,描繪所營造的意境,從而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據(jù)于此,我就把“指出詩歌意象,描繪美妙的意境”以及“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難舍難分的無奈和感傷”作為學習目標。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學生分析詩歌方法的引領和指導。
情境導入是一種對學生春風化雨的熏陶和感染。于是我播放著優(yōu)美的小提琴《月亮河》,再投出康橋的圖片,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康橋的美妙意境。接著,我聲情并茂的范讀詩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變化。徐志摩進行自我反思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上的線索!彼詫χ灸ψ髌返慕庾x就要“知人論詩”。其中最能表達徐志摩的“康橋情結”的兩句話是“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薄拔业难凼强禈蚪形冶牭,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之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詩。問題如下:1.請找出詩歌中的主要意象; 2.說一說詩歌表達的情感; 3.指出這首詩中的情緒高漲的一節(jié)詩。這幾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基本上能說出來。
有了這些鋪墊,我針對第二節(jié)詩指導學生來品讀賞析。首先提問學生讀,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但是不夠濃烈,表現(xiàn)得不夠充分。于是,我找其他學生評價,并再次讀這一節(jié)。最后我做出這樣的指導:“蕩漾” 的意思:(水波)一起一伏的動。這里形容心情起伏,無法平靜,寫出作者的心動,但不是一下,是一層層的漣漪,一波波的蕩開。聲音要飽含熱愛,蓄積在喉間,再輕聲發(fā)出(重音輕讀法);語速要慢;語調要有起伏,輕柔。然后我做了示范,再次讓剛開始的同學讀,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情感還有待提高。于是,我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來剖析這節(jié)詩。學生經(jīng)過同桌之間的討論,很快確定了答案:意象是金柳和艷影;修辭是比喻;情感是歡喜和眷戀。
做了這樣一個例子,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并指導學生自選詩節(jié)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入手,以有情感的品讀為突破口,達到吃透類似詩歌的目的。學生有了探究的方向和思路,因此探究的熱情很高。當他們展示自己的成果時,我發(fā)現(xiàn)有差距的時候,就立即給予引導。事后考慮,當時有點太急了,應當先質疑,引起其他同學的思考,并由別的同學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彰顯出整個課堂教學相長的和諧場景。也更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更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整體的提升。
通過分析和誦讀訓練,學生體會到了詩歌營造的美妙意境。于是,我開始延伸遷移,指導學生從意象、修辭和情感三個方面,依據(jù)詩歌內(nèi)容,選擇其中一節(jié),借助修辭手法,采擷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作畫筆,把康橋優(yōu)美的景色描繪下來。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是對整個學習目標的檢測,學生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文學才情。
最后,讓學生再次讀詩,讀出自己心中的康橋。接著我播放《人間四月天》的徐志摩的主演黃磊朗誦的《再別康橋》。讓學生比較一下,各自的特點。
二、評課情況
只是展示學習目標,找一學生朗誦是不夠的,應該給學生解釋說明,或者讓學生自己感悟兩分鐘。范讀時,播放的背景音樂聲音有點大,沒有完全彰顯出朗誦的魅力。延伸遷移部分,學生寫的時間應適當延長一些。
三、學生反饋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了詩歌欣賞的方法:從意象入手,借助修辭來分析意象的特點,并根據(jù)特點來理解其中的情感。同時,學生有了自己的“康橋”。
《再別康橋》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xiàn)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chuàng)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
(二)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分析: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國“傷別”而產(chǎn)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獨特的構思,來自詩人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fā)現(xiàn)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題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二)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分析:八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吟誦詩作。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師生明確:
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2.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教師可播放藍天浮云、岸邊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錄像或幻燈,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營造的別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
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時年僅36歲。
一般認為此詩是詩人1928年秋第三次歐游歸途中所作。
2.了解詩中內(nèi)容大意。
師生明確: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霸撇省北緛硎遣荒軒ё叩,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再別康橋》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xiàn)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chuàng)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 ⑵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2、情感與價值:
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性情,接受美的熏陶。
3、過程與方法:
朗誦,讓學生通過朗誦深入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2、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⒆髡呒皶r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二)、吟誦詩作。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師生明確: 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2.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教師可播放藍天浮云、岸邊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錄像或幻燈,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營造的別具一格的意境。
。ㄈ、了解詩中內(nèi)容大意。
1、徐志摩的這首詩,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教師板書:離別的對象特別) 繼續(xù)啟發(fā):大家看過柳永《雨霖鈴》這首詞嗎?“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種離別的氣氛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沉重)就是詞中所說的“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如柳宗元有《別舍弟宗一》:“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倍际莾裳蹨I汪汪的離情別緒,但徐志摩的這首詩呢?大家讀了有沒有這種沉重之感?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chǎn)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板書:營造的氣氛輕松)
2、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 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一種清新之感。“詩人擇用一個適當?shù)囊庀罂梢詥酒鹑钪娴男涡紊珌怼。(朱光潛)(板書:意象的選擇新穎) 第1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
第二課時
(一)、接下去二、三、四節(jié),直接描寫了康橋的迷人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對康橋的具體感受和留戀。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昂优系慕鹆保裣﹃栔械男履,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對康橋的依戀何等強烈,又何等纏綿。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疤焐虾纭钡褂吃谇迦,二者交相輝映,康河更加美麗;而美夢“揉碎在浮藻間”,又散發(fā)出一縷淡淡的哀傷,大約是回國幾年所見所聞粉碎了他初別康橋時的理想,現(xiàn)在再返康橋,重新尋夢來了。(“夢”給人的感覺一般是輕盈的、飄渺的,然而詩人的康橋之夢居然下了“沉淀”一詞,可見詩人對康橋記憶之深重。)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于是詩人緬懷起昔日暢游康河的情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星輝”,在星空中“放歌”,是回憶,也是憧憬,詩人不能自已,感情達到了沸點……然而畢竟是夢,星輝終究不能長存于天際,離別是注定了的。(從上節(jié)的尋夢,回到離別的現(xiàn)實中,一個但字表現(xiàn)出心緒的轉折與起伏,在緩緩的總體情調中又造成一種變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顧的首段和尾段之間暗用頂真手法,使之詩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 第6節(jié),現(xiàn)實使詩人的歌聲降下了調子,只能吹起笙簫。
第2節(jié)至第6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四、詩歌中的情景交融,意境美: 詩人是以康橋的自然景致為抒情對象的,詩中寫盡了康橋的秀美,寫透了詩人與康橋難舍難分的依依之請。在康橋的夕陽中、榆蔭下、青草更青處,在康河的波光里、浮藻間,到處飄灑著詩人的情,到處沉淀著詩人的夢。但康橋并不只是抒情客體,在詩中,在詩人心中,康橋的山山水水已經(jīng)成為一種化身,一種象征,詩人的情和意都已融化在康橋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康橋的一草一木都顯現(xiàn)著詩人的性靈?禈蜃匀痪拔锏娜饲榛,詩人主觀感受的自然化,貼切柔合得就象飄動在康河柔波里的那條水草一樣,已經(jīng)分不出哪兒是自然景物,哪兒是人情人性了。
(二)本詩富有繪畫美、音樂美、語言美。
。ㄈ⒀a充: 胡適曾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保ā蹲返啃熘灸Α罚┕嫒绱耍敲丛娙嗽诳岛舆叺呐腔,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 詩人的本領就在見出常人之所不能見,讀詩的用處也就在隨著詩人所指點的方向,見出我們所不能見;這就是說,覺到我們所素認為平凡的實在新鮮有趣。······它在使人到處都可以覺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詩是培養(yǎng)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類文學可有真確的了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到人生是干枯的。 沒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間不能沒有詩,詩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弊屛覀円驗閻墼姸拥責釔凵睿驗閻墼姸畹貙徱暿澜,因為愛詩而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白屛覀冏髟姷闹喊!讓無數(shù)珍貴的生命的花朵,帶著靈魂的閃光、思想的色澤、感情的汁液,融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永不成為沙漠和荒原吧!”
四、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繪畫美 音樂美 語言美
抒寫以對母校深深地依戀之
教學后記:
《再別康橋》知識點積累
1、開頭結尾連續(xù)使用輕輕、悄悄的作用?【1、反復修辭,增加了詩歌輕盈、飄逸、灑脫的節(jié)奏2、營造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3、反映了詩人對康橋的喜歡,眷戀以及離開時的惆悵4、只身而來,只身而去,并不打擾誰,雖為灑脫,內(nèi)心不舍,無奈惆悵!
2、“西天的云彩”。【康橋的化身。人文與自然景色的融合,生活理想的結合體。】
3、為什么柳樹是金色的?【河畔的柳樹沾染了夕陽的顏色!
4、如何理解“新娘”?【比喻、擬人。狀柳枝的婀娜,鮮明動人,美麗而甜蜜,從而有力的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眷戀,對母校的難分難舍(在心頭蕩漾)!
5、青荇為什么是油油的?招搖可以改成“搖動”么?【1、寫出了青荇的鮮活、明亮,具有生命力2、不可以,擬人修辭,寫出了青荇有情有意,作者賦予青荇人的情感、生命,把植物寫得情意綿綿,活靈活現(xiàn)。3、青荇似乎在向詩人招手致意,體現(xiàn)了一種難分難舍,依依惜別的深情。】
6、為什么我甘愿做一條水草?【可以永遠和康河相依相偎,永不分離,表達詩人對康河的永久眷戀之情! 7、“天上虹和彩虹”象征什么?為什么天上虹被揉碎?【1、象征詩人的理想,美麗卻易碎,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長久2、暗示詩人的夢想破滅,彩虹又把無形的夢想具體化了!
8、為什么而想放歌?為什么“向青草更青處漫溯”?【1、為了追尋他人生的夢想;為美麗的母校而放歌2、載著星輝去追尋人生夢想。】
9、為什么又不能放歌?【1、即將離別康橋,幻夢回到了現(xiàn)實;2、尋到的不是理想,是哀愁、沉默。】
10、詩歌情感線索。【惆悵=眷戀=放歌=哀愁=沉默=離別】【入夢=尋夢=夢破】
11、“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厩那模弘x開時的心情,無形;笙簫:奏出哀怨的樂音,把離愁具體化,形象化!
12、“不帶走一片云彩”。【不帶走康橋的一草一木。帶走的是詩人在康橋的美好回憶。】
13、為什么詩人只選擇了“金柳、青荇、青草、星輝、清泉”等物象入詩?這與詩人表現(xiàn)的情感有什么聯(lián)系?【1、康橋是詩人的精神歸宿地,他所留戀與告別的是康橋的人文景觀和與之融合在一起的自然景觀;2、這些物象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沉靜、依戀、眷顧!
《再別康橋》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上多寫寫新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詩歌的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1.設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
2.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適當介紹作者。徐志摩,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1.請同學們品味第二小節(jié)的“金柳”,“金柳”怎么會是“新娘”呢?為何我們聯(lián)想不到?這是不是與作者的情感有關系?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fā)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薄捌G影”是什么?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蕩漾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jié)。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四、 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組合成一幅怎么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五、通過指導朗讀進入第四小節(jié),作者為何說“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里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作者的“彩虹似的夢”實現(xiàn)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樣?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六、詩人的“夢”讓他重回昔日在康橋讀書的夢,這昔日的夢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嗎?進入第五小節(jié)。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lián)沃L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讀第七小節(jié),詩人的情感變化了嗎?為什么?詩人寫了什么意象?這些意象前面的修飾詞是什么?這些意象讓你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尾采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回環(huán)往復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八、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適當師范指導。在讀書聲中結束。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 教案09-11
《再別康橋》的教案07-03
再別康橋教案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1
《再別康橋》 教案07-09
《再別康橋》教案01-16
《再別康橋》的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