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文言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文言文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積淀,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廣大學生接觸、了解、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然而,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部分不喜歡學習文言文,學生們說,語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是學生的第一怕,但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明顯在提高,高考中文言文所占的分值也明顯在增加,所以,語文教師認真思考學生學習文言文出現(xiàn)的問題,然后正確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意義就不言而喻。
問題:
1、興趣不多
2、誦讀不多
3、拓展不多
4、方法不多
5、提升不多
原因:
教師方面:教學中教師總怕學生這也不知,那也不懂,因而對一篇文言文,很多老師從字詞的解釋到句子的翻譯,再到思想內容的概括無所不講,學生成了盛裝知識的容器,學生在被動中接受老師的所謂知識的傳播。
教材方面:由于文言文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再加上古漢語語法與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差異,一些詞語用法的不同,古漢語常識等,無形之中加深了學生的畏難情緒,視文言文為第二外語。
學生方面:許多中學生認為,文言文知識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文言文學習、掌握與運用只會讓別人看不起自己,說自個兒跟不上時代,是個古董。
高考方面:綜觀歷年的高考試題,考的大多是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還是停留在字詞句的層面上。高考如此,在課堂中,文言文教學自然也就是以字詞教學為主,而要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實,串講法應該是最好的。
習慣方面:由于文言文閱讀面狹窄,接觸到的文言材料有限,學生難以形成獨立的閱讀能力,往往對老師產生極大的依賴心理;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再加上課時緊張,教師只好串講、直譯,這又直接養(yǎng)成了學生的惰性心理,自然更難形成閱讀能力,如此惡性循環(huán)。
對策:
1、實施誦讀策略
讀書須百遍,其義即自見。大聲朗讀,口熟而成誦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因為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更講究韻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來誦讀詩文,知識經濟時代雖然我們并不提倡吟唱,但書讀百遍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出語氣感情,誦讀在學生理解文意、體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語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確大有裨益。
2、實施授漁策略
文言文教學教師的講不能貪多求全。教師要講的重點是常用詞法、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識三個方面,而不是從頭到尾,一講到底。葉圣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指導。文言文閱讀,作為一種能力,它的養(yǎng)成需要主體多讀的實踐,在感性經驗不斷積累、豐厚的基礎上,經獨立思考后自己悟出來。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里這樣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3、實施課改策略
《學記》曰:學貴在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此語道出了質疑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實踐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在課堂上不夠活躍。其所以如此,原因有兩點:一是大部分學生習慣于課堂上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從入校門開始,學生一直處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中,成為儲存前人留下的知識的容器,對于互動教學難以適應。二是一些學生缺乏自信心,害怕在課堂上答錯了問題。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創(chuàng)造出一種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實施遷移策略
學生是否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閱讀已學過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運用已學過的文言文知識,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課文教學要求,幫助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知識積累點和能力訓練點,然后將知識和能力所得作正向遷移,適當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中提高閱讀能力。
5、實施興趣策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本來是一件非?鞓返氖虑,但因為我們沒有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taste(品味)、欣賞、快樂,尤其是對祖國傳統(tǒng)語言的欣賞,我們總是在對文言詞、句字面意思的準確理解上施教,使文言文學習成了學生的負擔。
以文言文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讓文言文的精華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中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欣賞理解運用能力,中國的古典文學藝術光輝會永駐每個中國人的心靈。
【高中生學習文言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相關文章:
種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14
談談作文閱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2-05
藥品流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25
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3-19
家庭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04-28
初中語文探究性學習存在問題與對策12-06
醫(y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2-28
店員工服務禮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4-11
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