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氣氛。
3.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
【學習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jié)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tǒng)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探究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歌曲:《新年好》、關于春節(jié)的課件。
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系前后課文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說中融入情景,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fā)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播放音樂《新年好》,并出示課件1。
師:聽著這音樂,你們有沒有覺得又回到了過春節(jié)的情景呢?你們喜歡過春節(jié)嗎?誰來說說你家過春節(jié)的事。(喚起學生對春節(jié)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師小結并導入新課: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祥和的節(jié)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F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jié),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課文的要求:(播放課件2)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邊讀邊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節(ji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課件3:【我會讀】臘月、蒜瓣、翡翠、雜拌兒、麥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橋、逛廟會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三、深入理解課文,小組合作。
1、快速瀏覽課文,播放課件4,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師巡視,告訴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讀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節(jié)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jié)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jié)在正月十九結束了”?梢姳本┑拇汗(jié)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師小結: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著重寫的日子有“臘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讀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詳寫的這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呢?現在我們把我們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部分的內容,喜歡哪個日子的同學就研究哪部分的內容,(舉手看分配情況,教師指定地點)
4、學生坐定后,播放課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師強調,聽好研究的規(guī)則:哪組找得快,我們就先來研究哪部分的內容,并先給本組加上第一顆星,明白嗎?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6、7,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么?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薄吧玺浯洹薄吧峨p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jié)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3)、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播放課件8、9【逛廟會】
4、指導品讀“元宵”。
出示課件10、11,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jié)的熱情。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5、師小結:
(1)、老師在這里也歸納了這些日子的風俗習慣,(播放課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他們的春節(jié),于是就編了一首童謠,(播放課件12)【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五、拓展延伸,學習“閱讀鏈接”。
1、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節(jié)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獲。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短文,比較它們與課文的不同。
六、作業(yè)超市
1、小練筆:(出示課件13)
結合《北京的春節(jié)》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
2 選擇和春節(jié)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jié)》是一篇散發(fā)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我以為一節(jié)好課就是細膩,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反復的想,再進行反復說的訓練。最近看了一些教學參考資料,結合自己的教學認識到:其實一節(jié)精致的語文課,在教學中還需要著眼于整個篇章 ;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著眼于整個篇章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系前后課文進行理解。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于整個篇章。今天的教學,我有些糾纏于段的教學!俺Α薄罢鲁跻弧薄霸比齻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了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么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對除夕卻是無法比的。所以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時,還可把三個部分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是“燈”,如果讓學生先體會燈,再來體會觀燈時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會在課堂中那么淡而無味了。
二、注意教學的詳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總覺得寫得太好,教學時這也不舍,那也不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也要說……教學活動儼然也成了“熬臘八粥”。 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舍。 “臘八粥”“臘八蒜”要讓學生讀和了解。實際上這些內容,學生讀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師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讓他們討論,可課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總忍不住要講!芭D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說。教學就躡手躡腳了。課后仔細地想寫作有詳略之分,教學也應有詳略之分,該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過于執(zhí)著”。 略不敢略,那么詳總能詳了吧?可惜的是,對于原本應該詳細探討的教學內容,卻又顯得力量單薄。
三、謀劃適當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另外,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方法單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反復地想象來展開。因為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學生的能力,因為班上學生能力不足,課堂很容易成為少數學生的舞臺。所以,對于重點段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體會老舍寫作的用心所在?梢酝ㄟ^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去比較讀,在朗讀中細細體會這些詞背后的含義。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名師點評:
《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細致地描寫了北京春節(jié)的一系列風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頭語,生動地寫出了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心情。韓老師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學生從中體會詳略得當在寫作中的重要性,也為學生后面的小練筆環(huán)節(jié)打下了基礎。但是韓老師在小練筆的時間安排上略顯不足。如果時間充足,學生能在課上完成一個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賞,相信對學生的寫作幫助會更大。
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發(fā)自然流暢。通過朗讀作者那種歡喜之情很能感染讀者,所以本文的朗讀指導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有助于學生把握作者一些關鍵詞的使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以便學習和應用。但是韓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并沒有重視朗讀方面的指導,尤其是一些重點詞語的感情理解上引導也不及時和到位,所以學生并沒有深入的體會到作者恰當的用詞。
[北京的春節(jié)(人教版六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