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我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了,也記不清進行幾年了,但有一點很清楚:原有的課程設置已經適應不了當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如:教學觀念滯后;人才培養(yǎng)目標同時代發(fā)展要求不能完全適應;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并且脫離了學生的經驗和社會實際;課堂評價過于強調學生成績及選拔功能等,基于這些理性的認識與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課改當中,幾年的教學嘗試讓我認識了農村新課改。
首先,課程表改了,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沒有變。
課程表,它體現(xiàn)了教育思想與觀念,把課程表制訂得科學、合理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新課表在綜合科學發(fā)展和對自然與社會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構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綜合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為主,開設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年級起)、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藝術、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與健康等,這充分說明本次課程改革突出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科學環(huán)境、藝術教育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強調了在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
課表是真的改了,課表的改變本應該意味著會改變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獲取新知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農村教師始終走不出“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
在應試教育、教學成績的作用下,機械訓練與死記硬背普遍存在,我所任教的小學,六年級自然(科學)課,本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發(fā)現(xiàn)大自然為指導思想;以實驗為教學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思想不能指引行動,我在第十二冊的科學課的教學中,僅勉強完成了平面鏡成象、凸透鏡成象兩個演示實驗,沒有帶學生到野外大自然去過一次。再看看其他教師的教學,沒有區(qū)別:憑一只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上課的現(xiàn)象極普遍、在考試前總是死記硬背、強化訓練。
作為實施新課程的導體--教師,原來的教學模式受到限制;把學生看成被動的接受器,如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很多學校仍實行“模式”管理:備、講、輔、考、評一一俱全,不能起到培養(yǎng)教師的作用;用原來的評價方式評價教師、評價學生,使得校園缺乏活力與生機、使得有追求新課改理念、個性張揚的教師忙于應付檢查,也使得喜愛創(chuàng)新立意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空間受到限制。再者,大面積學校嚴重負債,學,F(xiàn)有的教學資源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課表是該了,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沒有變。
其次,作息時間表改了,但師生創(chuàng)新、研究、探索的空間沒有變。
近年來,學生作業(yè)負擔過重的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今年,全省又統(tǒng)一了作息時間,明確限制了上學、放學時間;明確規(guī)定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的作業(yè)、活動量;學生每天課外活動不少于一節(jié)課;低年級只允許語文、數(shù)學兩科課堂作業(yè);中、高年級語文、數(shù)學兩可科課外作業(yè)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不允許考試排名等,這不能不說時間表改了。作息時間的改動,本該給了學生、教師自由發(fā)展的空間,但這一切都成了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是大部分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擠占了很多的非考試科目(如: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健康與教育)的教學時間來完成語文、數(shù)學等作業(yè)任務;二是許多家長主動請求教師給孩子開“小灶”,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三是對事業(yè)無所求、已取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借課改之機“活躍”起來,部分自我控制力較差的學生也乘機“動”起來,沒有實驗室、圖書室、微機室、語音室的農村孩子在空域余的時間里只會在操場上狂打,無聊時還干一些不安全的事,甚至是破壞性的事。四是農村大部分留守家庭子女已經成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中的弱勢群體,爺爺、奶奶的溺愛,放松的管理讓他們變得更加可怕。五是課改氛圍不濃,缺乏指導,本屬于研究探索的空間成了游戲、娛樂的空間。
第三,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政策變了,但“校園環(huán)境”沒有變
200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大力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從今年起,用兩年時間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雜費,繼續(xù)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他說,要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國家財政保障范圍,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建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投入機制,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經費保障機制。今后五年,國家財政新增義務教育經費累計將達到2182億元。這一事實,無疑是教育的有一春天,然而,相應的縣級政府籌措資金的能力大大的削弱了。轉移支付的實施雖然較好的保證了教師的工資的發(fā)放,但沒能改變地方財政的困境,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仍未妥善解決,大部分學校存在嚴重的“普九”債務,學校的硬件上不去,新教學資源嚴重缺乏,甚至連遠程教室因交不起電費被迫關門,老師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被磨滅了意志,喪失了激情,甚至對教育事業(yè)開始懷疑;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沒有了興趣,迷失了方向,也沒有了探索與創(chuàng)新,新課改在這種環(huán)境里被無情的夭折了。
2005年秋季起,新課改進入了全面普及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農村教師的一員,期待著新課程改革的陽光沐浴,我思考著:課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必須首先在轉變思想和轉變觀念上狠下功夫,要組織廣大教師,校長及教育管理人員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統(tǒng)一思想,把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中。其次就是抓好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新課改,教師是關鍵,要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對教師開展新課改的課程標準、教學方法等培訓。第三,要加強對外宣傳,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向全社會廣泛宣傳新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引導全社會參與和支持新課程改革,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家長,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的積極作用,與內因一起形成新課改的合力。
[我心中的農村課改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我心中的橋教案
2.游褒禪山記課改教案
4.教案中的活動
5.安全在我心中教案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