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讀《深度學習》有感(通用2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深度學習》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深度學習》有感 1
閱讀了一些關于深度學習的文章,讓我對深度學習有所了解,所謂深度學習,是一種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為目的的學習,它不僅強調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知識整合和意義聯接的學習內容、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還強調學生高階思維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深度學習不僅關注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過程。鑒于以上認識,本研究認為,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是指學習者以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
那么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如何實現深度教學呢?深度的教學氛圍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興趣與智力潛質,立足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首先,教師應重視文化教學,打造文化氛圍。要讓學生愛上英語,就要”讓學生知道英語這門語言是美的,英語是可以欣賞的”,“知道英語的起源,了解世界的知識”。通過文化課堂,感受文化魅力,驅動學生學習英語。其次,開放課堂,營造開闊的教學時空。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校園環(huán)境,因時、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營造校園英語氛圍,這既彌補了課時,也延展了課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生活運用;作為一種文化,其作用在于讓學生通過文化學習尋求到個人意義或現實意義。深度的教學內容應致力于生活的回歸,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系,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資源,拓展生活化的教學空間。
英語教學既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又不能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教學過程應該具有其組織邏輯及教學意義,否則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只是淺層次的.教學。首先,英語教學要超越教學形式的簡單組合,教師應給學生建立起英語知識的結構框架,“把學生帶進一定的教學邏輯中”。通過了解教學邏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建立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其次,從長遠看,游戲僅是英語學習的“催化劑”,而非“防腐劑”。我們應挖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以內在動力來保障教學過程活力。
課堂評價的作用在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反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但泛濫的評價弱化了評價的功能,其效果也適得其反。深度的教學評價應以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作為評價標準。在知識評價上,要考慮學生個體的英語學力水平,以學生取得的進步為基準。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要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同時注意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真實性、層級性。課堂評價才能發(fā)揮其價值功能,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與個性的發(fā)展。
讀《深度學習》有感 2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的書,文中出現了許多概念性的詞語,首先,需要理解的一個關鍵性詞語,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扎實的優(yōu)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看到這個解釋,我想起了大學的課程,大學四年,匆匆而過,四年當中上了無數的課,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節(jié)課程,老師提前分配任務,自己去搜索信息與材料,課堂上老師交給我們去展示。仔細回想,為什么不是那種老師教授很多知識的課程印象深刻呢?這和深度教學的理念不謀而合,不僅僅是大學,而是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老師不僅僅要停留在知識點的傳遞上,而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后,你腦海里還留下點什么?也就是是說,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如何引發(fā)學生的深度學習呢?文中教給我們教師要做的幾件事:
1、確定學生自覺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2、確定通過什么樣的內容來提升、發(fā)展學生,即轉化教學內容,提供恰當的“教學材料”;
3、幫助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fā)現與建構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具體如何操作呢?我想起了幾年前關于綜合性學習的探索,每到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我都分好小隊,先從隊長那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給隊長先做個簡單的講解與方法指導,剩下的課堂內外時間全部交給小隊成員共同探討,遇到問題,共同商量查找資料,實在不會,可以找我?guī)兔。提前會給一個星期的.時間,過程中每個孩子參與進來,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我相信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收獲到很多。但這僅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牽涉到其他課程具體如何操作,需要下一步繼續(xù)探討。
文中在怎樣實現深度學習中,還提到了單元學習活動。這和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非常接近,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是不能僅僅就一篇文章進行,而是要考慮教材的前勾后連,同時要進行教材的整合,要深刻考慮教材的規(guī)劃性與整體性,實踐性與多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爭取在每堂課都涉及單元整組的內容。
總之,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是個不斷努力的方向。
讀《深度學習》有感 3
深度學習一共有7個步驟:設計標準與課程、預評估、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深度加工知識和評價學生的學習。其中“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這一點,我很有感觸。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對于一個知識的學習,基礎性的東西肯定容易掌握,但是想要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達到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還需要教師在前期做一些鋪墊,這些鋪墊的內容能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以及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關聯起來的。因為學生們的背景知識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還需要用多種方法來預備與激活學生的先期知識,可以用提問和討論來激活先期知識:“我為什么需要學習這個呢?這一概念或技能現在和未來對我會有何幫助呢?這與我已經學過的東西有何關聯呢?”通過提問,學生還可以學習他人的經驗,與同伴交流討論。
其中的DELC步驟3: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印象很深:如何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重要。學生需要微妙的情緒平衡來順利地進行學習。如果學生有活力、輕松但靈敏的求知欲,這才是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處于積極的激發(fā)的情緒狀態(tài),他們才會深切地投入到自身的學習中去。這種情緒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但是教師的積極營造會起更大的作用。對于整個班級,教師需要做營造,對于個體的學生,教師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在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等等之后,在課堂上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果讓一個沒有準備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那只會讓他困窘,從而引發(fā)怨恨的情緒,在課堂中,他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就被很大地削弱了。
在課堂中多讓學生合作學習,多用積極表揚鼓勵。課堂中加入一些活躍氣氛的小游戲、笑話,都會對學生的深度學習、思考有幫助。
讀《深度學習》有感 4
鐘啟泉教授在《深度學習》這本書中提到“深度學習”的精髓在于培養(yǎng)學生成為“探究者”與“思考者”,而非“記憶者”。讓我難免不引發(fā)思考什么是“深度學習”?
因為對深度學習概念的模糊,所以我選擇從第二章節(jié)開始了解何為深度學習。
文中通過將“淺層學習”和“深度學習”進行了對比論證。簡單來說“淺層學習”是為了了解事實而深度學習則是有意義的學習。同時也通過對比兩種學習的特征分析出“深度學習”即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鏈接和思考具有整體性,并不是單一的,碎片化的。與之相反淺層學習則較為死板和被動且無目的無意義。那么怎樣達到深度學習呢?我總結了兩個關鍵詞“鏈接”和“反思”。關于“鏈接”我們所學的知識并不是獨立存在的,這就需要我們自主進行學習,將現有知識與以往知識有效鏈接形成有意義的學習。這也是知識結構重建的過程。再一個是“反思”,學習過程并不是一層不變的,所以要獲得進步學習者的反思在學習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了解了“深度學習”的概念后,第一章節(jié)《核心素養(yǎng)與深度學習》和第十章節(jié)《深度學習與教師成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偟膩碚f,教學過程中僅僅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那這就需要回到“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的問題上?即一個人終身直面的,問題解決所必備“勝任力”。所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核心素養(yǎng)”是如此重要。
再一個是教師是如何獲得成長的?我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即“反思”。傳統(tǒng)教師教學主要以知識傳遞為主對學生進行輸出,教師僅停留于傳輸知識這一步。若教師想要得到成長“反思”在這一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師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反思自我行為,并獲得經驗和知識進一步的調整并完善自我行為從而促進教師成長。
總的來說,文中對“深度學習”進行了深度剖析,使我更系統(tǒng)的了解了美術教學的知識和對“鏈接知識”的一個認識,希望大家也能在此書中收獲滿滿。
讀《深度學習》有感 5
如何從英語教學走向核心素養(yǎng),這學期里在組長的帶領下,我認真學習了《深度思考--走向核心素養(yǎng)》這本書,接下來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感悟。
一、要面向全體學生
要面向全體學生,就要精心設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有通過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并形成能力的機會。
二、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以往的課堂教學表現為只重知識掌握,輕視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現象必須改變。尤其是中、慢生,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減輕心理壓力,引發(fā)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
三、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走向核心素養(yǎng)的必備之路。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應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尤其要指導學生學會“以舊推新,知識遷移”,學會用舊知識去探索新問題,培養(yǎng)其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動手嘗試、看書對比例題、綜合思考等主動獲取過程,實現遷移,最后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四、要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創(chuàng)新活動的內容,把握機遇,利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猜想”、“聯想”、“發(fā)散思維”、“推理”、“操作”、“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都是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的過程。教師可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啟發(fā)和誘導,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不同見解、質疑,甚至是出錯,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思維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愿望,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讀《深度學習》有感 6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靜下心來認真讀一本書開始變得那么困難,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都與書為伍,卻不曾靜心拜讀完一整本除教參之外的書,真是慚愧至極啊!
這學期,學校布置我們研讀《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這一本厚到讓我望而卻步的書,再等到我鼓起勇氣翻開它時,它又再次被我殘忍地放回去:快速翻動的頁面中,時不時跳出一個個表格,一條條理論,心里只有一個聲音——讓我讀個一年半載的,我也吃不“透”這本書。【瓦@樣,它被我冷落了將近一個月,在某天閑暇之余,無意間又翻了下這本書,瞬間被前言給吸引住了,“我們向您介紹一種簡單的教學模式——深度學習路線(DELC)。它引導您掌握能讓您所有學生在課堂中均獲得成功的連續(xù)學習方法!薄癉ELC為處于學習路線上不同位置的各個學生指明了路徑”,簡單的兩句話,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需要的嗎?對于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我總是束手無措,同樣的知識,他們的接受程度總是讓我無法正確地把握,以至于最后學生的差優(yōu)懸殊越來越來大,于是,我開始了有史以來最漫長的閱讀經歷。即使我無法完全理解書里的深奧理論,粗讀下來最深的印
象就是深度學習的7個步驟,真的是“步步為營”啊,現就將我粗淺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
學習是通過學習或親身經歷而獲取知識、技藝、態(tài)度、心理概念或價值觀的過程,還是促成腦記憶的可測變化的訓練過程。簡單學習除機械記憶以外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但它在課堂中作為每日學習的基礎必不可少。而深度學習則要求我們遵循操作的多重規(guī)則去完成任務,為了達到內容的深度學習是要經過多重思考步驟的,而深度學習可分為以下7個步驟:
1、設計標準與課程
在我們教書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標準與課程,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始終懷有他們希望學生達到什么的指導思想,而這一思想就是等級水平和學科標準與課程,向著重要構想的教學無疑是深度思考的。我想,這也就為什么教研室一直強調我們研讀《課標》的原因吧。
2、預評估
教學設計時,我們要了解學生已經懂得了什么,需要獲得什么,這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備學生”,了解學生、探查單元預評估、個人目標評估則為學習者的預評估。
3、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安全的、支持的與歸屬的)
學生需要微妙的情緒平衡來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力、輕松但靈敏的求知欲是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別高高在上給學生壓力,還要關注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積極關系,小組合作中,一開始就將兩個水火不容的孩子安排再一起,會讓學生之間的合作受阻,需要多花時間了解學生,一步步化解,一步步引導,以營造出最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這一步與第2步相符并共存。
4、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
在追求深度學習前,要充分評估,并幫助積累必需的支撐內容,因為學生的背景知識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來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以便新的知識可以實現與每位學生現有的背景知識的聯結。書中介紹的“教室中的.輔助設備、書簽、入場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教師很快地把握學生的背景知識。
5、獲取新知識
前面4個步驟為這一步驟做了很好的鋪墊,現在正式進入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教學多樣化是成功深度學習的關鍵成分。書中介紹的“10—80—10”經驗法則為我們每日課程設計提供了一個適用的時間安排:10%—課前、80%—課中、10%課后,在教授一課時,我學會了以下策略:分段內容,減少干擾的數量,指導事件的順序,知道在所需加工時間之前我們可用于講授的時間量以及在需要時運用狀態(tài)改變。
6、深度加工知識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重點環(huán)節(jié),書中以多個小組合作的案例向我們介紹了適合于覺知的活動、分析到綜合的活動、應用的活動、同化的活動等45個如何加工內容和技能的例子,這些活動大部分是相當簡單而且能以極少的準備工作來進行的,但這45個加工活動確保讓這些大腦投入跨課程的深度思維中,內容后的表格更是簡單直觀地向我們呈現
了如何開展這些活動的方法,非常實用。
7、評價學生的學習
讀到這一步驟時,我也開始反思我是如何來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我的教學目標的呢?回顧以往的課堂,課堂上總是以問題的形式將目標提出讓學生解答,學生能給出滿意的答案我則欣喜不已,難道這就表明學生真的掌握了嗎?讀了這本書后,我終于明白,遠遠不夠!雖有試著去寫反思,卻一直未將其重視起來,讀完這本書后,我想我可以這樣做:寫出一節(jié)課并看著學生取得成功,然后試試即興發(fā)揮,反思哪一課的重復教授較少,哪一課的不甚符合教學目標或甚至不存在教學目標的差異化策略且評估有較多等等。而以上這些都是評價的三向體系中的教師評價自己的日常課堂,另兩個則是教師評價學生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和學生作為學習者評價他們自己和同伴。
以上這些,雖只是我拜讀此書后粗淺的一些見解,但我受益匪淺。以后,我將試著做到“開始就心中有數”,做到“步步為營”,努力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將學生的簡單學習轉變?yōu)樯疃葘W習,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這本書與我之間將還會有很多故事,我愿與它成為朋友,它也將是我以后教師生涯中的指明燈。
讀《深度學習》有感 7
教師在任教生涯中可能都思考或者被問到過這么一個問題——“你為學生設置的終極目標是什么”,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本書作者的回答也許可以涵蓋很多教師的想法,“我希望我所有的學生都熱愛學習,這樣他們會成為終極學習者并積極的運用自己的所學。”那么為讓學生熱愛學習,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熱愛學習=積極情感”,維護學生的積極情感,避開消極情感,慎用于批評性反饋,不要在學生處于毫無準備的狀態(tài)時當同學的面批評他們,想反,應該讓他們體驗自信、體驗自己學習的責任感,這與教師、父母和同伴的尊重和支持是分不開的。鼓勵固然重要,而漫無目的鼓勵可能收效甚微,所以為使學生體驗更多的勝任感,教育者必須“能夠看出哪些學生已經正在體驗對學習的這種熱愛而哪些學生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辨別出對學習的熱愛”,如果教育者希望他們的學生能夠熱愛學習,那么必須了解學生熱愛的特點。比如:獲取贊許、對知識的興趣、取悅他人等。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Marty Covington在對2500名學生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這樣形容熱愛學習的`學生:“他們泰然自若并且樂于學習,他們追求課程以外的知識……他們主動而非被動的獲取知識。他們的驚奇遠多于憂慮,并且他們說學習給予他們熱切與振奮的感覺!睙釔蹖W習和深度學習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互為目的和結果。
讀《深度學習》有感 8
一、在教學中設計引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的問題情境。
書中提出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狀況,適時創(chuàng)設能夠促進深度學習的問題情境。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以單元內容的整體分析和學生學習特征的分析為主體,著力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設計圍繞著教學的核心內容和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愿意學,樂意學,參與到具體的情境之中。
二、在教學中激活數學思維,形成數學技能
書中指出,核心素養(yǎng)中“數學思維品質”是最重要的。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過程,把握學科核心思想與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扎實的'優(yōu)秀學習者。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準備、新知和練習階段分別進行激活、開放和深度加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形成數學技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三、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深度學習能力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的發(fā)展,注重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yǎng)深度學習的能力。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動向的過程,基于對學情的分析,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設計不同的問題情境。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使之個體的數學思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讓學生真正做到盡力學,可以學,學的好。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應不斷積累有效組合的經驗,形成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中,教師與學生是最為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是使這兩種資源發(fā)揮最大效益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更深層次的突破口。構建“學的課堂”,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教師要給學生及時的引導、指正。一本書的字數是有限的,但是給予我們的思考確是無限的,如何做一名好老師,我還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教學相長,我相信,只要秉持初心,一定會方得始終。
讀《深度學習》有感 9
寒假期間初次拿到劉月霞和郭華老師主編的《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這本書時,便心生疑惑千千問,到底何為深度學習?如何進行深度學習?為什么要開展深度學習?這本書為我解惑答疑,讓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尤其是書中理論和案例相結合,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深度學習的重要性。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體,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深度學習過程著眼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整體理解,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和方法遷移,并有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核心。
1.深度學習是發(fā)展素養(yǎng)的學習。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 20xx年由受教育部委托,由北師大牽頭,提出了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其內涵是:學生接受相應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有關。而核心素養(yǎng)的獲得需要深度學習來支撐,因為素養(yǎng)是“個體”在與各種真實情況持續(xù)的社會性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生意義的過程中形成的。
深度學習關注的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那么核心素養(yǎng)怎么教呢?沒有什么新的道理,既要關注學生的起點,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進去,講出來”,背后的道理是什么?第一,講出來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動機,可以激勵人自主學習。第二,講出來本身就是學習過程,為了講給別人聽,學生必須深度鉆研,這是主動學習。第三,能不能講出來,是檢驗學習效果的辦法,講出來本身也是外顯的思維過程,是互動學習的一種表現,也是深度學習。
2.深度學習是理解性學習。還需要將理解的知識運用于生活,靈活運用知識,進行思考和行動的能力。只有學生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景中應用這些知識,知道在面對新的真實世界的情景時如何調適,修正這些知識,在他們能夠解釋信息、創(chuàng)建模型、解決問題,建立與其化概念和學科及真實世界情境關聯,從而形成理解世界的新方式時,我們才認為,發(fā)生了真實的、有深度的學習。
3.深度學習是符合學習科學基本原理的學習。學習了深度學習的產生背景和基本概念,深度學習如何在課堂上真實發(fā)生,對我們教學有什么意義呢?
深度學習是對當前一些課堂教學的批判或者校正,是針對表面化學習、膚淺化學習,甚至是虛假學習提出來的。從學習目標來說,一些課堂的學習目標假大空,沒辦法落實,不是真學習的學習目標,這是一個大問題。從信息加工來講,所謂的深度學習,是指信息加工的深度。學習的過程如何關注學生對信息加工的深度,這也是教學過程需要改進的地方。
所謂深度,指的是觸及事物內部和本質的程度。深度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也被譯為“深層學習”,這是瑞典學者襄爾杰基于學生閱讀的'實驗,針對孤立的記憶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識的淺層學習,于1976年首次提出來的關于學習層次的一個概念。倡導深度教學,防止學科知識的淺層化和學生思維的表層化,是學科教學走向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突出表現。
深度學習的課堂是在“學習金字塔”和"建構主義”理論下,對“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深度實踐,它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和學生學習行為方式的有效度。它不簡單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而是對課堂目標和課堂狀態(tài)特別是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一種客觀的描述。當然,深度學習的前提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同時,深度學習還需要充分利用交互式反饋評價、思維導圖式學習等工具。所有這一切都構成深度學習的要素,都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真正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和思維的建構。
讀《深度學習》有感 10
有幸閱讀了《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一書,對其中一些觀點頗有感受。此書主要介紹了深度學習路線(DELC)7個步驟,其中步驟2預評估與步驟3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相符并共存。
預評估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為了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的深層水平,預評估學生以了解關于標準和目標他們知道什么。倘如教師不了解學生已經懂得了什么,那么他們怎么會知道該從哪里開始教?”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知道學生的學習程度,才能更好的.教學。“教師探查單元預評估、個人目標預評估以及將學生稱為學習者的預評估(好惡、校內外的興趣、潛力、發(fā)展機會)!边@都是能讓教師更好了解學生背景知識的預評估的類型。以幫助教師決定從哪里開始激活先期知識和加工策略。
當對學生進行預評估時,正在告知學生這是在關心他們,更好地了解學生將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有活力、輕松但靈敏的求知欲才是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雖然其他情緒狀態(tài)也會起作用,但是對課堂授課起作用的只有非常有限范圍的情緒狀態(tài)。”本書中,針對“安全、歸屬、忙碌的環(huán)境的特點;積極關系——學生與學生;積極關系一學生與教師”這三種關系進行了關注與研究!皩W生需要無威脅、無壓力,同時積極和樂意去學習。”“推動學生使之處于積極的激發(fā)的情緒狀態(tài),這樣他們就會在乎學習,從而能幫助他們深切投身到自己的學習中!睂W生需要微妙的情緒平衡來順利進行學習,教師做好預評估,與學生一起營造一個積極地學習文化,彼此之間的信任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讀《深度學習》有感 11
讀了《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這本書后讓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用這些方法和策略來教育學生更好地合理安排學習,從中學到知識。我從事的是農村小學教育工作,在學校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沒有時間放在教育孩子的身上,對于孩子
的教育完全撈在了老師的身上,所以我們農村教師只有更好的學習學習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所學的方法應用到學生身上,讓他們也知道該如何學習,以減少父母不在時缺乏的教育。作為教師要讓自己懂得什么是讀書,也要讓學生明白讀書是為了什么,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套教科書,那你就要讀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里的'一點小水珠。讀了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河,怎樣使這些河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認真考慮清楚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說一句:讀書吧,朋友們!從中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我們在自我學習的同時,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除了策略外,還要用心去關愛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進行教育,用心感受他們的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去發(fā)現他們需要什么,缺少什么。還有我個人教師的語言交流是教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教師的教學工作,無論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技巧,還是啟迪,陶冶學生的情操,都離不開口語表達。對于數學教師來說,語言交流是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數學技能。數學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傳遞過程,老師語言的表達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
力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部分,一節(jié)好的數學課,必定也是課堂語言藝術的精彩展示。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需要幽默感,來增加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就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庇哪L趣的教學語言,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教學風格,它是教師聰明才智的表現。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能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可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消除學生的疲勞和緊張,振奮學習精神,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樂觀開朗的個性生成。正因為這樣,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語言都帶有這種幽默的風格,在現在的上課中我也時常加入一些幽默的言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學數學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數學中也有許多的樂趣,通過幽默的言語表達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數學,去探索數學的奧秘。
課堂教學還要求老師言語的精辟。數學是一門語言精辟、邏輯嚴謹的學科。當然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傳授知識,要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正確的,教師的語言也必須是科學的。那么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又怎樣讓課堂語言幽默起來呢、這需要我們教師用心的去學習和研究深度學習的七種策略這本書,只有好好的研究這本書,我么才能更好地將之用到課堂教學。
當然我們教師還要用愛來教育學生,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比較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
的學校教育,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fā)展,是一代代的學生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但奠定,所以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因材施教,對于每個學生對于獲取知識能力的強弱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要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知識面的掌握情況,做到百分百了解,這也是教師對于學習教育文學著作所學為所用的策略。
最后我想說的是多讀書吧,朋友,在書的海洋里有我們學不完的知識,和我們想要的東西,只有在書的海洋里飄洋,你才會發(fā)現你是那么的需要知識,需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你的人生價值觀。
讀《深度學習》有感 12
歷史發(fā)展到了二十一世紀,各行各業(yè)都在飛速變化,只有教育固執(zhí)的堅持著原有的狀態(tài),盡管與生產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卻固守著幾百年前的樣子,不管政策上怎么寫,講話中怎么說,專家學者怎么論述,就我開始上小學到今天的教育來看,是沒有明顯變化的?赡苡腥藭f今天的教育有了很大變化,原來是土臺子、木桌子,現在用的是塑料桌子;原來用的是粉筆和黑板,現在用的是電子白板和PPT;原來是爐渣操場,現在是塑膠跑道。誠然,教育的硬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新瓶裝老酒,內容卻沒有變化,方式沒有變化,孩子的不適應也沒有發(fā)生變化,甚至更糟糕。
當下,如果采訪一下,大家對于教育是否滿意,大部分人是不滿意的,不管孩子的成績好壞,不管最后考取了什么樣的.大學。但是,如果深入問一下,愿意從我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些改變,以引領教育的變革,極少有人會愿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對每個人來說,變革所代表的風險比“內卷”要大多了。內卷很殘酷,但是相對來說比較保險。當升學評價機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不卷可能會付出一定代價。但是從長遠來看,卷所付出的代價更大。因為卷這個行為把方法目標化了,把人工具化了,是一種畸形的教育狀態(tài);蔚慕逃僭趺幢砻娣睒s,最終不可能結出好瓜,近年來自殺率,抑郁率,師生暴力沖突事件頻發(fā),就是很好的證明。如果教育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沒有完善的人格,即使分數再高,名次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帶著這樣的對教育的探索方向,我一直在實踐中和閱讀中進行探索,《深度學習》這本書正是這樣的探索途中偶遇的一本書。本書作者選取了8所典型的教改高中學校進行了深度調研,并對各校的改革進行了深度分析,揭示教育規(guī)律,引領教改方向。雖然講的是美國教育,對中國的借鑒意義也非常重大。雖然講的是高中教育,對學前教育也有很強的警示意義。8所學校的改革理念對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剛開始沒打算深度閱讀這本書,當我翻閱兩章后感覺非常適合與幼兒園老師共讀。一是本書的教育理念先進,符合現代社會對人的培養(yǎng)需求;二是這本書通過對8所學校的改革案例進行調查分析,夾敘夾議,高度很高,難度不大,讀起來沒有艱深晦澀的感覺,舒適性很強。同時因為“每周一千字成長小組”中“每周一本書”都是各自閱讀的,不利于形成共同的精神空間。我就嘗試著發(fā)起了這本書的共讀。經過兩次小組研討和兩次大組研討,初步看出這本書已經引起很多老師的共鳴,也相信會進而改變老師的教育行為。
今年的閱讀雖沒有刻意規(guī)劃,但卻一脈相承,都是在創(chuàng)新、思維這一范圍,如《精彩觀念的誕生》《終身幼兒園》《我們如何思維》《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和問題》以及教育改革主題的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在理念上都是一致的。
真心希望能夠通過閱讀和反思,讓自己的教育視野更開闊,教育思考更深刻,教育改革更堅定。也非常期待能夠通過閱讀分享能夠尋到更多在教育理念上“尺碼相同”的人,一起攜手前行,不用“孤單走暗巷”。
讀《深度學習》有感 13
什么是“深度學習”?作為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深度學習”的教學?常見的實用工具有很多,“思維工具”具體又可以化為什么?本書《為深度學習而教》——促進學生參與意義構建的思維工具,給予了我醍醐灌頂的引導。
暑假期間,在后知教育魏智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展了六期關于本書的共讀、章節(jié)梳理、疑難提問、魏老師解答等一系列活動,為打開思維的寬度和深度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對于以后的教學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和新的架構。
本書的作者西爾維與他人共同開發(fā)了“高效思維課堂”項目,旨在幫助每一個學生取得成功。這本書里,我們能夠感受到“理解為先教學”和“高效思維課堂”兩種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
通過本書的閱讀,學習了7種促進深度學習的思維技能,如概念化、做筆記、做總結、比較、預測、假設等?梢粤私饨40種有效組織課堂學習的`工具和策略,如概念定義地圖、窗口式筆記、思維網圖、閱讀立場、詞匯可視化等。
身為一線教師,想要做好深度學習,就要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學習任務、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閱讀在整個中考中可謂是重中之重,因此,將本書中的第五章“閱讀理解”詳細地敘說自身的感悟。
本章的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這三個階段來理解文本,建構意義。
具有高水平閱讀能力的讀者打開文本會對其進行大致的預覽,為深度及高效的閱讀文本做好充足的準備,所以就要使學生進行“加強預覽”。加強預覽由五個“p”組成,學生要特別注意第一個“p”,即“尋找線索”。在瀏覽文本時,學生要學會尋找重要信息。
比如,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新聞單元,應該指導學生尋找特定的要點,五個“w”和一個“H”。在引導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重新回顧自己之前對文本的預覽,來檢視自己在閱讀前的想法和預測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尋寶游戲”找到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并在文本中找到所有支持這個信息的支持點。除此之外,還要表明閱讀立場,幫助學生理解閱讀立場的目的和價值,一旦提出了與立場相關的問題,就可以要求學生解釋他們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這樣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毙聲r代下的老師必須借助“閱讀”這艘大船才能揚帆遠航。
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認為:深度學習要“深”在人的心靈里,要“深”在系統(tǒng)結構中,“深”在教學規(guī)律中,“深”在精神境界上。唯有知識的深度生長和心靈的觸動能深入人心,能使教育的果實生根發(fā)芽。只有將教師深度地教和學生深度地學有機結合、融合起來,真正讓學生感悟語文知識的本質,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
讀《深度學習》有感 14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年長而睿智的老者對話,觀歷史變遷,嘆歲月亙古。初次與《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一書相識,是在劉秀艷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同讀共研”活動中,那時候我還沒有這本書,只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聆聽名師解讀,對核心素養(yǎng)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一書,才發(fā)現書中提出的理論為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都很高,如何引領學生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從而獲得發(fā)展,體驗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就成為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成為老師們茶余飯后經常談論一個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通過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一書使我受益匪淺?傆^全書,我將內容歸納為以下四部分:
一、為什么要推進深度學習。
二、什么是深度學習。
三、怎樣實現深度學習。
四、怎樣推進深度學習。
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與學習主題的策略以及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單元學習主題的選選擇、單元學習目標的確定、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以及持續(xù)評價的開展,最后結合具體實例展示了如何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詳盡的介紹為老師們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提供了借鑒與指引。
讀完這本書,再回憶自己的教學設計就會發(fā)現自己的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太多。以《認識人民幣》為例,以前的教學過程中總覺得教學1分、2分和5分這種已經停止流通的小面值貨幣時存在很多的困難,但在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中,卻以“貨幣與我們"這樣一個主題進行設計,不僅可以將目前流行的小面值貨幣包含在學習內容中,也把那些已經不流通的貨幣,甚至是其他國家的貨幣引入歷史的回顧,不但解決了我以前遇到的難題,也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提高了學生對貨幣的意義及它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這樣打破原有的以人民幣知識為線索的課程,以單元主題的形式重組課程內容使學生的視野更寬,思考更深,學習與探究的空間更廣。深度學習點燃了我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讀完之后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通過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學若不能打動人心,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就不能活躍,而深度學習的“深”,是這樣的“深”,它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及學習過程與方式的精心設計溝通已有知識與新知之間的聯系,實現知識的遷移,然后達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靈里。
奧蘇泊爾曾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痹谏疃葘W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時需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習內容要達到的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活動來轉化,學生如何以學習主體的方式開展深度學習。聽起來復雜又繁瑣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卻以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深度學習教學案例給出了明確又具體的指導,看過案例之后對書中的闡述恍然大悟,原來深度學習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操作中是這樣的展現的。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教學設計,雖然努力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沒有讀懂學生又如何實現有靈魂的教學。
讀過此書,讓我在閱讀的道路上進步了一點,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努力成長。在教學中,能做到對所有知識的處理都得心應手很難,但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借鑒,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這片園地里!愿我們都能夠“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在教學的旅途中一路學習,一路成長!
讀《深度學習》有感 15
如何從英語教學走向核心素養(yǎng),這學期里在組長的帶領下,我認真學習了《深度思考--走向核心素養(yǎng)》這本書,接下來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感悟。
一、要面向全體學生
要面向全體學生,就要精心設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有通過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并形成能力的機會。
二、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以往的課堂教學表現為只重知識掌握,輕視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現象必須改變。尤其是中、慢生,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減輕心理壓力,引發(fā)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
三、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走向核心素養(yǎng)的必備之路。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應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尤其要指導學生學會“以舊推新,知識遷移”,學會用舊知識去探索新問題,培養(yǎng)其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動手嘗試、看書對比例題、綜合思考等主動獲取過程,實現遷移,最后掌握方法,明白算理。
四、要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創(chuàng)新活動的內容,把握機遇,利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猜想”、“聯想”、“發(fā)散思維”、“推理”、“操作”、“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都是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的過程。教師可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啟發(fā)和誘導,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不同見解、質疑,甚至是出錯,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思維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愿望,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讀《深度學習》有感 16
假期里,我認真拜讀了曹培英老師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研究》一書。該書從五個方面對深度學習進行了講解。分別是“深度學習的研究概述”;“深度學習深往何處”;“深度學習路徑及其策略”;“深度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深度學習的關鍵表現與評價”。通過學習讓我真正體會到什么是深度學習,以及在課堂教學中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讓我對深度學習與核心素養(yǎng)之間的關系更加明確。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展從具體到抽象、運算與推理、幾何直觀、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等為重點的思維活動,獲得數學核心知識、把握數學的本質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形成積極地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漸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學習者。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關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曹培英老師用自己風趣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用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達成共識,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展示了學生所思、所想、所做。也體現了學生的認知差異,啟發(fā)了學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要“讀懂學生,高效對話”
首先要讀懂學生的特點,第二要讀懂學生的基礎,第三要讀懂學生的需要,第四要讀懂學生的思路,第五要讀懂學生的錯誤,第六就是要讀懂學生的情感。
生動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教學中要不斷去關注學生的的思路、情感、需要。
曹老師提到構建有“深度”的課堂,深度是課堂的創(chuàng)新、亮點,是在常態(tài)課基礎上找創(chuàng)新點。亮點是對常態(tài)課的一種超越,首先要掌握數學教學的基礎課,也就是去多角度去研究教材,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興趣。
通過學習使自己對怎樣正確解讀教材、解讀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更加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yǎng)才能更好的勝任教育這項工作!罢n堂教學,互教互學,心隨課動,情隨心動,課堂上應該是小手高舉,兩眼放光,智慧的碰撞,思維的交鋒”這種靈動的課堂正引領著大家去追求。
“深度的學習”能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堂要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投入和教學的'思考性,要真正讀懂教材,深入的理解教材,而且能根據學生生活經驗來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挑戰(zhàn)性,抓住核心的教學理念,滲透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從而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倡導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chuàng)新走進課堂,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思考的學習過程。
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我是這樣做的: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捕捉教學細節(jié),引發(fā)認知沖突,讓學生靈活掌握畫圖的策略,充分體驗畫圖的價值所在。
01
捕捉教學細節(jié),探索畫圖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數學教學活動應從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fā)。
新課開始,讓學生回顧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帶領學生一起畫長方形。動手的同時,巧妙地提問:要使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增加,你有什么辦法?接著,出示書上例題1:某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默讀題目后,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把文字敘述用圖畫的形式表示出來。如何將靜態(tài)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學生動態(tài)的數學思考?如何在動態(tài)的思考中感受畫圖的策略?要關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學生嘗試畫圖。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長增加3米,從而面積增加18平方米”的含義。
通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對畫圖策略的心理需求。
02
加強練習比較,凸顯畫圖策略
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新課展開環(huán)節(jié),通過練習比較,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凸顯畫圖策略的重要性。在初步掌握畫圖方法后,學生自主探索練習 1:小營村原來有一個寬20米的長方形浴池,后來因擴建公路,魚池的寬減少了5米,這樣魚池的面積就減少了 150 平方米,現在魚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經歷了畫圖、討論、合作、交流、展示,通過比較,得到啟發(fā):僅僅從文字上看,這道題很難解決,但通過畫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長或寬增加與增加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分別求出原來的長和寬再解決面積問題。于是,讓學生對以上習題進行系統(tǒng)比較,要求學生想一想:練習題與例題在畫圖時有什么不同?通過畫圖來要求學生想一想:與例題在畫圖時有什么不同?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有了哪些體會?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表述問題的各種信息,喚起學生內在的畫圖需要,通過操作與思考,觀察與比較,分析與推理,從嘗試畫圖到充分體驗畫圖作為策略的作用所在,幫助學生感悟數學知識,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數學思考。
03
引發(fā)認知沖突,體驗畫圖價值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學生的內部認知結構中,剛剛獲取若干知識點與整個系統(tǒng)的聯系往往只處于松散狀態(tài),在這些新知識點(群)之間并未形成有效聯通。只有通過互動交流、知識碰撞,引發(fā)出能暴露問題本質的各種信息數據,再由學生自主完成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把問題的本質反映出來,才能實現知識點(群)之間的聯通。新課練習部分,設計了富有層次性的練習,不斷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點的溝通與聯系,讓學生充分體驗畫圖的價值所在。尊重學生的畫圖經驗,從提出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反思解題活動,利用問題的挑戰(zhàn)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問題解決中,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適時滲透“數形結合”“變與不變”“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不斷體驗畫圖策略的重要價值,提升了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是一個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應學會知識,學會思考,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和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數學思維。如何讓孩子的數學學習不是浮于淺表的、機械模仿的,而是真正能落到實處,觸及孩子思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需要深度學習:小學數學的知識就像一片枝繁葉茂的森林,想讓學生了解這片森林的美,就要駐足仔細觀察,深入了解每一片枝葉,只有讓孩子們進行深度學習,才能真正領略數學的魅力。
通過本次學習,讓我對深度學習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接下來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進行深度學習的研究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也讓我意識到在學中教,在做中教的重要性。將小學數學融入深度學習,我們也可以引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讓我們一起努力!
讀《深度學習》有感 17
一本書圍繞深度學習展開探討,共分為十章,從核心素養(yǎng)到深度學習概念本體,再至實踐案例,較為系統(tǒng)全面。
深度學習著眼于學生“怎樣進行學習”,強調學習的焦點在于如何使得學生學會學習、思考與創(chuàng)造,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面對的問題,旨在培育學生成為“探究者”與“思考者”,而非“記憶者”,關注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引起了傳統(tǒng)教育的質變,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沖擊和影響,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核心素養(yǎng)與深度學習息息相關、相輔相成。
那么,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其一,設計研究性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科學習思維;其二,組織合作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其三,巧用多媒體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四,啟動鑒賞程序,滲透美育思想;其五,延伸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我們倡導“有效教學”,深度學習便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構建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讀《深度學習》有感 18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如此困惑:感覺自己被裹挾在知識的巨流中無所適從,什么也沒有獲得,自己又感覺很疲累。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平時的學習過于隨意,擷取知識的過程太率性,又沒有對知識進行恰當的整合、加工和踐行。為了改善這種事倍功半的低迷學習狀態(tài),我們可以借鑒《深度學習的藝術》中提供的方法:提問、解碼、操練、融合,通過這四種手段的結合運用,深度改善我們的學習質量。
【提問】
深度學習是從正確的發(fā)問開始的。沒有疑問,就沒有引力讓我們在浩瀚的學海中探索和追尋。而這就是大多數人只能走馬觀花、涉獵皮毛的弊病所在。
正確的問題是通往知識的橋梁,但是我們該怎樣搭建自己的這座橋呢?在該書中,采銅老師為我們建議了在知識面前應反問自己的如下四個問題。
1.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的知識?
2.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我又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原有知識構成了何種補充或者挑戰(zhàn)?
3.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且這些東西我通過簡單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針對當前的學習材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無法輕易地獲得解答,同時又有價值成為我長期去探索的問題?
大家可以明顯感受到,如果能夠按部就班回答這四個問題的話,那么我們能夠獲取的知識的數量和體系性都會大幅改善,完全是自己以往憑感覺隨意學習的效果不能企及的。同時,在這四個問題中,我們要尤為重視第四種問題,因為這樣的長程認知挑戰(zhàn),能夠支撐起我們的好奇心和毅力,讓我們有序地組建自己的知識模塊,從而提高我們知識吸收的效率,為學習的其他步驟提供最佳支持。
【解碼】
即使我們采取了正確獲取知識的方法,如果我們只是淺嘗輒止的話,深度學習也仍舊會變成空談。我們在平時的寫作和交談中肯定會感受過自己思考的無力,比如談到某個話題時,明明自己讀到過相應的案例,結果具體情節(jié)忘了一部分;再或者想引用某些書中的論證,卻說不出作者的名字。這些結果都是我們以前浮光掠影的學習方式造成的,我們以為只要了解就好了,所以根本提不上理解。而解碼就是解決這一尷尬,讓我們最大化參研知識的極佳手段。
所謂的解碼,就要像破案一樣,深入洞察本質。我們不僅要看到案發(fā)現場的結果,而且要思考案件的本質(比如作案動機,背后糾紛),更要能夠還原兇手的作案過程,了解兇手是怎樣想怎樣做的。而這也就映射了解碼的三個層次:感受結果、了解本質、還原過程。
拿平時的輸入為例,我們之所以看了那么多美劇還說不好英語,看了那么多電影都當不成演員,看了那么多書也成不了作家,無非是因為我們只完成了感受結果這一個步驟而已。更何況,隨著我們健忘的記憶力,這些結果輕易就損失殆盡了。真正的深層解碼,意味著我們不僅能夠當時理解了意思,而且花時間深入思考了其內涵和外延,也就是真正理解了內容的本質。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付出的加深,時間的投入,我們的記憶也自然更深刻。然后再進一步,我們要揣摩劇情到底是如何構思的,文字到底是怎樣安排的,語法到底是怎樣應用的。當我們能夠保證自己下次也能夠產生同意的輸出時,我們才敢真正驕傲地說自己完全理解了內容。
解碼的過程就好比消化吸收的過程,把食物變成身體能夠利用的營養(yǎng)單元,以備身體用于各項生命活動。知識在解碼的過程中被分解成原料,得到更好的儲存,以備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操練】
經過上文對解碼的分析,大家就已經能夠感受到,知識不是拿過來就是自己的,是需要消化的'。而消化之后的知識單元需要經過重新整理加工,才能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直接傳遞到我們感官的知識并不是真正屬于我們的,而只有經過建構、表達出來的,才是我們擁有的知識。而這個建構和表達的過程,就是操練。
不同的知識學習模式不同,在競技和表演領域,學習的過程就是操練的過程;而在理論學習領域,操練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沒有得到深入挖掘。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經常會感覺,看了好久的書結果還什么都不會;平時聽了很多課,感覺還是沒有學到什么。針對理論學習領域的這種缺憾,采銅認為要用操練的意識來提醒自己,即把知識當做技能來學習。而這也就和我們熟悉的,把理論運用于實踐,不謀而合。而具體的實踐方法,書中提供了三種:寫作式操練、游戲式操練、設計式操練、
三種操練均是以某種目的為指引的表達,而在表達的過程中,就要求受試者能夠精準把握相應領域的知識單元,并且在過程中突破自己的盲區(qū),習得新的概念方法,最終以特定的形式滿足某種目的。這些共性就決定了這三種操練的高難度,而這種高難度也就提供了學習者獲得飛躍式進步的渠道。
操練是深入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迅速提升水平的快車道。沒有操練的學習就是無根之木,勢必成果衰微慘淡。
【融合】
能夠運用前三個階段的方法,我們肯定就會在自己的領域斬獲不小的戰(zhàn)績了。但是面對現實生活中復雜的問題、各種生疏偏門的領域,我們還可能會束手無策,因為知識的狹窄會遮蔽我們的眼界,束縛我們的能力。而這個時候,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優(yōu)勢就顯露出來了。
我們的教育模式讓我們習慣了對知識進行分解和細化,導致我們在專精的過程中忘記了知識間的融會貫通,忽視了整體視角。如果說前三個學習階段可以類比為挑選食物、消化食物、加工食物的話,這個階段就是對食物進行深加工,讓從"解碼"和"操練"過程中得到的知識單元彼此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噴薄新知。而具體的加工手段,就是融合的三種方式:遷移、印證、和互補。
所謂的遷移,就是從A領域的某個知識點得到啟發(fā),轉用到B領域中,得到意外的收獲。這樣的例子已經有很多了,僅僅采銅老師本人就列舉過好幾項:從物理學遷移到醫(yī)學、從染料知識遷移到醫(yī)學、從折紙藝術遷移到數學等等。而印證的意思是,A領域的a內容和B領域的b內容,彼此相似,孕育出某條原理。比如我之前讀完的《學習之道》,作者便做到了將國際象棋和太極拳的學習方法相印證,總結自己獨特的學習藝術。而互補就更容易理解,即同一議題下,各個領域的觀點相互補充。這就像是進行主題閱讀或者文獻綜述一樣,通過收集互補的知識讓我們收獲對一個領域完整、細膩的領悟。
融合的手法往往是學習高手游刃有余的,他們廣泛涉獵,將知識進行遠距聯接,讓新的想法不斷迸發(fā),從而引領創(chuàng)新,解決技術前沿問題。因此想要在學習的藝術上得到大成,就一定要掌握這項技巧。
【總結】
在我看來,采銅老師總結的四個步驟已經足夠細致了,如果能夠運用有加,相信不僅能夠改善自己的學習效果,還能在過程中體會出超越這四個步驟的深意,從而擴展自己的學習心法,讓自己的學習更得心應手。另外,閱讀原書的時候,的確會因文中的概念密度,以及旁征博引感到敬佩,非常值得學習,所以在此也推薦大家去閱讀這本書。最后,還是希望大家選擇性吸收、迅速有效實踐,從而獲得長足進步。
讀《深度學習》有感 19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陳靜靜博士的《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一書,受益匪淺。這本書是陳博士十多年來,觀摩了3000多節(jié)課,觀察了5000多位學生的完整學習過程,并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深入的分析,且與很多老師共同進行教學改進探索而形成的一本教學理論書籍,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學,使我對學習的認識更進一步。
首先,讓學生擁有平等的學習權。
陳博士真實地分析了目前課堂教學的困境——虛假學習與淺表學習。這種學習狀況確實大量存在。怎樣才能讓學習真實地發(fā)生?那就要給所有學生平等的學習權!罢鎸崒W習從學生安全地說出‘我不懂’開始!泵總學生都有不同個性,不同知識積累,不同認知,雖然面對相同文本,也會有不同的思考與問題。學習就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恐懼、自卑等消極情緒,讓課堂上的每個人都有勇氣說出自己疑惑,而每個人對于別人的困惑不諷刺、不嘲笑,尊重每一個學習的人。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真誠交流,有了平等的學習權,進步的就是每一個人,從而會促進深度學習的發(fā)生。
其次,構建傾聽與互學的關系。
接納和傾聽每一個孩子,把“遇到困難可以隨時求助同伴,會求助的學生最會學習!薄耙J真傾聽同伴的話語,傾聽就是學習!弊鳛槌S玫囊龑дZ,提醒學生,課堂上的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都組成了學習共同體的`關系,大家要彼此尊重,認真傾聽,互相學習。教師也是“傾聽者”和“學習者”。
為了促進學生、師生真正的交流,構建良好的傾聽與互學的關系,需要營造潤澤友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組建學習共同體。這個學習共同體不同于我現在常用的小組合作。我在教學中常用的合作小組,同學們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經常是優(yōu)等生幫助差生,發(fā)言權常常落到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而在這個學習共同體內,同學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個同學都得到尊重,都有發(fā)言權,每個人都在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世界對話,在這種傾聽與互學的關系中,才可以進行高品質的學習,每個人都能成長。
再次,善于把教學設計轉化為學習設計。
我們教學前都會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以教學設計為主展開,而陳博士提出把教學設計轉化為高品質的學習設計,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從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認知能力和經驗世界出發(fā),設計學習任務框架,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這種高品質的學習設計,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中心,以深度學習為目標,學習設計指向深度理解和問題解決,有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有效溝通,保障了每位學生的學習權,且能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探索,形成共生共存、共學共贏的學習共同體。
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進行探索、改革,學習這種設計理念,嘗試從教學執(zhí)行者向學習設計師的方向努力。通過巧妙細致的設計,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盡可能吸收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根據學情確定教學重難點,搜集學生的困惑,在教學中根據學情靈活變通,學會設計層層深入的學習任務,任務要少而精,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漸漸提升。
最后,課堂評價轉為平等的對話與自我反思。
我們現在的聽評課主要是以“觀摩——評價”為取向,在評課時,各位老師地位不平等,普通教師話語權較少,評價標準也不夠客觀。陳博士提出的評課應該指向“觀察——自我反思”這個方向,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到底是如何學習的。這種課堂觀察與課后評價真可謂抓住本質,切中要害。每一位教師通過細致深入的課堂觀察,以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為主,發(fā)現學生學習需求與規(guī)律,從而進行自我反思,自覺改進教學,這樣的聽課與評課更有意義。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執(zhí)教教師與課堂觀察者地位完全平等,目標一致,更有利于教師團隊的切磋交流,共同走向教師專業(yè)自覺之路。
陳博士的《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這本理論書籍,緊密結合當前教學困境,分析學習現狀,歷經無數坎坷,進行十幾年的實踐探索,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我有幸閱讀此書,收獲良多,以上是我的部分感受。本書內容深刻,涉及面廣,要全部理解消化,我還需反復細致閱讀,并結合教學實踐來深入體會。
讀《深度學習》有感 20
本書是“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研究與實驗成果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它有五個特點:
1.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2.力求通俗易懂、3.緊扣時代前沿、4.基于我國課改實踐經驗、5.面向問題解決。我主要是對第二講由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撰寫的“什么是深度學習”,比較感興趣,也深受啟發(fā)。
深度學習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個新詞但不是新東西。是為了克服和避免當前教學中的死記硬背、機械記憶、題海戰(zhàn)術等問題而出現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也承認機械學習(背乘法口訣、練習寫字等)帶來了一些好處,它能為更高級的教學帶來便利,但僅僅只有機械學習是有害的,因為它讓學生放棄了思考。同時,書中講深度學習不等于自學,它是“真教學”,就是教學該有的樣子。
書中關于深度學習的定義,我以一個美術教師的角度進行解讀與發(fā)散:深度學習中的美術教師既是教師也是活動的組織者,圍繞美術核心素養(yǎng),根據學生的水平展開有挑戰(zhàn)性的主題活動。學生不是獨立學習,而是在有組織的活動中成為教學主體,既能獨立思考也能協同作業(yè),能夠在與他人交流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觀點、欣賞他人的作品。學生在整個美術課堂中體驗過程與成功,所有學生都能有所發(fā)展。其中“活動與體驗”在所有內容的美術教學中都是核心。
書中例舉謝冕談及的.詩歌欣賞者的“活動與體驗”來理解教學中的“活動與體驗”。謝冕所說的“再創(chuàng)造”“再經歷”“再體驗”就是把“詩人由繁復的生活現象加以高度精煉的東西,還原到它原先的狀態(tài)中去!蓖ㄟ^“還原”“泡”,使學生還能夠再次經歷、再次體驗。這樣的經驗與體驗是與學生已有經驗相關的,提升和發(fā)展的也一定是自己的經驗和體驗。
所以我覺得在深度學習中,一個美術老師不僅只是一位教師,而且是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是學生的陪伴者、傾聽者等等。深度學習中教師、學生、知識、情感等都是密切相關且動態(tài)發(fā)展的!敖虝迸c“育人”不再是分離的,而是有機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活動則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活動。在深度學習中雖然學生是主體,但老師的作用更大,所以在未來的學習中,如何成為一個“會深度學習”且會“教深度學習”的老師,將會是我長期的課題。
【讀《深度學習》有感】相關文章:
讀《深度學習》有感05-23
(優(yōu))讀《深度學習》有感05-28
讀《深度學習》有感【精華】05-26
(熱)讀《深度學習》有感05-26
讀《深度學習》有感精選15篇05-25
讀《深度學習》有感集合(15篇)05-26
讀《深度學習》有感[匯編15篇]05-26
讀《深度學習》有感大全【15篇】05-27
【推薦】讀《深度學習》有感15篇05-26